3年级兵不厌诈读后感3年级兵不厌诈读后感这本书大体讲的是二战期间,特别是39年到44年期间,英国情报机构的密码破译活动以及随之而来的隐蔽活动和在...
3年级兵不厌诈读后感
3年级兵不厌诈读后感特别是
39
年到
44
年期间,
英国情
报机构的密码破译活动以及随之而来的隐蔽活动和在几次大规模作
战中的战略欺骗活动,
比如火炬行动、铁砧行动,
还有闻名的尼普顿
行动——与之对应的杰伊计划、
卫士计划和坚韧计划。
作者的文笔很
生动,材料也很新鲜,
读起来很有感觉。但自己感触最深的还是其中
一些不为人知的密辛。
美国人和英国人在战略上的分歧,以致西方最伟大的联盟面临
分裂的危险。
在盟国与德国之间,起决定性因素的乃是超级机密,整个战争
期间,当然少后例外,盟国掌握着德国一切的通讯机密。
在欺骗战争中,英国人不惜故意牺牲特工的生命让德国人相信
自己虚假的情报渠道。
对于戴高乐,盟国是如此的不信任,而戴高乐在旧的法国上层
是如此的不得人心,而在地下抵抗运动中有着不同的威信。
艾森豪威尔在远征欧陆里把自己描写成了不起的将军,但与本
文的对照会让人发现自传体总少不了春秋笔画。
文章还花了相当篇幅描写德国的黑色乐队,由此引发了一个让
人深思的问题。自始至终,德国国防军内部有很多人对希特勒不满,
他们在内部积极的策划,
在外部通过各种渠道与英美联系,
希望自己
的颠覆活动能够得到盟国的认可,
支持自己来一场政变。
这场政变功
败垂成,
最后他们的结局我甚至不忍卒读。
可惜盟国不这样看待,在
他们看来,
黑色乐队只是被利用的渠道,
他们要的是彻底的打击德国,
而不是承认现状。将军们希望合作,
这样可以减少牺牲;
而政治家们
拒绝合作,
因为他们觉得和德国的秘密接触也许会让俄国人误会,
甚
至让俄国人和德国人走到一起。
黑色乐队真是悲哀,
可是他们又能怎
么样呢?他们是帝国的卫士,
为自己的誓言所束缚,
在合法政权依然
存在的情况下,
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叛国。
他们知道会有无数的
人在咒骂他们,
但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在坚持一种理念。
可惜这种理念
并没有让他们被人纪念。
无数此因为巧合的失败让人不禁怀疑命运的
安排。
看到他们结局的时候,确实读不下去。就像以前看三国的时候,
诸葛死后不想再读一样的感觉。
这本书看似带有感情的色彩注重某些
国家贬低某些国家,
其实这本书很公正地记述了每一场战争,
不偏不
向。
结尾很有意思,
少不了思索性的总结,
告诉了我们那些风云人物
的最后结局。人生总是充满了嘲讽,
除了正规的军事人才,那些应运
而生的人物也许真的是为战争,
为这个动乱的年代而生。
而看完这本
书最重要的是我们,
我们能否通过这一例例战争的进行过程得出人生
的道理,处事的手段,乃至带兵的方法
水浒传第十七回读书笔记30至50字
尔虞我亦诈,英雄尽落马。气愤无处撒,只得独抓发。
——题记
看完水浒的前30回了,感觉还是现在的法治社会好啊。水浒这三十回气的我愤愤不平,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去评价,那绝对就是——奸诈。
说起奸诈,首推的就是高俅,高太尉。他本为一个市井流氓,就因为足球踢得好,就一跃为太尉了。想也不会干出来什么好事。他不仅仅是逼走了王进,还教育出一个品德高尚的杰出义子,高衙内,其妄想强抢人妻,这个当义父的不但不管,还顺水推舟,逼走了林冲,以至风雪山神庙,最后逼上梁山。可真是奸诈至极。
幕后主谋固然非常可恶,但是爪牙也是非常令人痛恨的,这就是那个表里不一的陆虞候陆谦。平日里林冲待其为最好的兄弟,但是在关键时刻,却死心塌地的想权利和钱财靠拢,为了巴结高衙内,就骗林冲到酒楼喝酒,另一边高衙内正在陆谦家里调戏林冲娘子,东窗事发后在高衙内家中连躲三日,不敢出门。但仍然不思悔改,为了帮助高衙内搞到林冲娘子,又献上一奸计 ,假借卖刀之名,诱得林冲误入白虎堂,又以行刺罪名将林冲发配沧州道。他还不罢休,认为只有结果林冲才能帮助其主子高衙内顺利将林冲娘子搞到手,于是又安排火烧草料场。但不料他不行邂逅了买酒回来的林冲,“且吃我一刀”,于是七窍出血,一命呜呼,实属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接着,就当属那个贪贿说风情的王婆,虽然武大郎很不养眼,但是他有一份安定的职业,也够养家糊口,并且其心地也善良,潘金莲作为一个古代妇女,恪守妇道应该是最起码的美德,而这个王婆却偏偏给一对奸夫淫妇牵头搭线,这个连在现在社会都是非常不允许。到了最后竟然还给予了潘金莲一副毒药,挑唆她毒害亲夫。临死前还狡辩“又不干我何事!”
当然还有几个小角色,也是令人十分厌恶的。如陪杨志一起押送生辰纲的那个老都管和几个随从,本来是这些人非要去买那些掺了蒙汗药的酒喝,才中了智多星吴用的计策,,他们复命之时,因杨志逃跑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反而诬陷是杨志勾结歹人,劫走了十万生辰纲,真是令人嗤之以鼻。
还如那个张都监,被蒋门神使了钱财,就请武松到了其宅里,一夜,使人大喊“捉贼”,武松也起来准备救护张督监,但是走到后花园,被张府家丁捉住,不容他辩解,将武松下到大牢,此乃张督监的一条奸计。
梁山好汉后皆为军人,正所谓兵不厌诈。静听下回分解。
读水浒传15到17回有感
吴用将阮家三兄弟说服入伙后,公孙胜也因此事而来,七个人便商议依计行事。梁中书派杨志送生辰纲,一行几人因不听杨志相劝,被那八个人“智取生辰纲”。杨志逃后,和曹正并鲁智深智夺山寨。太师限何涛十日内,捉拿各贼。随后,何清来透露消息。
“智多星”吴用是“智取生辰纲”的领导者,他的计策面面俱到,胜人一筹。在他的眼里天下无难事,正是“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但他的才华是离不开自己的努力的,读过万卷书,才能机巧心灵。吴用不仅很有才,也很讲义气,对待朋友热心相助。
七人“智取生辰纲”之所以能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抓住了机遇。生活中,机遇是转折点,是起跑线。有些人能够走上成功之路,的确归功于偶然的机遇。重要的是抓住机会,二者合一,才能取得成功。到头来处处吃亏,只剩下满肚子的悔意。上天总是公平的,会将机会降临在每个人的身边,但结果只能看自己的努力与否,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聪明的人如果找不到机会,决不会傻傻的等下去,浪费自己的时间,他们会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创造机会。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努力下去,就会有所收获,正所谓“得时者昌,失时者亡”。成功是不能没有机会和努力的
●第十五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等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吴用向晃盖,刘唐介绍三阮。并连夜起程行百二里地,来到梁山泊边的石碣村。
阮氏三弟兄充满对官府之满;而对梁山泊好汉则生羡慕之情。吴用因势利导,说转三阮。
六好汉在晃家庄设誓化纸;公孙胜强求会见晃盖,与晃盖说知取不义十万贯之财的事。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七星聚义,在黄泥冈东十里路的安乐村白胜处安身。
梁中书要杨志送宝,杨志不要大张旗鼓,而要扮做客商。并要老都管、两个虞候都听他的,不要在路上闹别扭。一行十五人,出北京城,取大路往东京进发。
正是五六月天气,酷热难行,军汉倒地。七个好汉装做贩枣子的小本经纪人,白胜装做卖酒的,八人使计用蒙汗药药倒众军汉,老都管,老虞候。
杨志喝得少,起得早,要跳冈自尽。
●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杨志不忍自尽,下冈而去。
做制使失了花石纲,做提辖又失生辰纲,只好投二龙山落草。
鲁达杀死郑龙在二龙山落草。
都管,厢禁军回京谎报杨志勾结贼人,盗走珠宝,梁中书告知蔡京。蔡京命令府尹捉拿贼人。府尹责成缉捕使臣何涛限十日捉拿贼人上京,何涛为之烦恼,兄弟何清向他说出了晃盖与白胜。
●第十八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晃天王
何涛、何清兄弟到府尹告状,拿来白胜,搜出脏物。何观察等人于郓城县捉拿晃保正,遇到押司宋江。宋江稳住何涛,飞报晃盖。
捉拿晃盖的朱仝、雷横放了晃盖。何涛回禀府尹,带人捉拿三阮。
●第十九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晃盖梁山小夺伯
何涛带领官兵捉拿三阮,何涛被割耳放走。众好汉上梁山,王伦嫉妒,不肯收留,吴用计激林冲火拼王伦。林冲仗义,杀死五伦,吴用要林冲坐第一把交椅,林冲辞之。
●第二十回
梁山泊义士尊晃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林冲推晃盖为首,吴用,公孙为辅,自己坐了第三把交椅。
吴用施计,大败官兵,捉拿黄安,得了不少人马船只,获财物金银无数。方针救白胜谢宋江。
宋江济阎婆之困,阎婆为谢宋江,把女儿婆惜与宋江作妻。婆惜与张三通奸。
刘唐持金谢宋江,宋江收晃盖谢书。
●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阎婆硬逼宋江与女和好。未成,宋江欲给王公棺材钱,发现招文袋忘在家中,招文袋里有晃盖书信和谢金。回到家里,为婆惜陪话婆惜不给招文袋,以官司相逼,宋江将刀杀之。
●第二十五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
郓哥被王婆打了之后,去找武大郎,劈头盖脸骂了他一顿。武大郎见他话里有话,请他到酒店里喝酒吃肉,郓哥于是把潘金莲西门庆勾搭成奸的事告诉了武大郎。武大郎怒极,要去捉奸,被郓哥拦住,定下计策。
第二天,郓哥与武大前去捉奸,由郓哥先上去和王婆一阵胡搅蛮缠,吸引王婆注意力,直到王婆发现武大郎时,被郓哥拉住一时脱不得身,惊慌时叫道:“大郎来了!”西门庆在房中听见,躲进床底,却有潘金莲奋力堵住了大门,还骂西门庆没用。西门庆经撺掇打开房门一脚踢中武大郎心窝。武大被打卧床,西门庆和潘金莲却在一起醉生梦死,武大郎气不过,要挟潘金莲,让她把自己的伤养好,马上离开西门庆,否则他弟弟武松回来,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西门庆和潘金莲一听慌了神,王婆却问他们要不要永为夫妻,只要用砒霜混进心疼药中把武大郎毒死,待潘金莲“守孝”三年里暗地来往,期满后西门庆直接娶了过去。西门庆和潘金莲听了大喜,连夜毒害武大郎。
金莲依计将砒霜混进救命药中毒死武大郎。收拾了现场后,干号了半夜。西门庆心怀鬼胎,宴请将要鉴定尸体的团头何九叔,何九叔怀疑他是否干了些亏心的事,到了停尸之处看见潘金莲长得妖艳模样,心知她与西门庆勾搭,也许是亲手毒害了武大郎。何九叔正不知该怎么解决此事,看到武大郎尸首后突然向后惊倒,口吐鲜血。
●第二十六回
偷骨殖何九叔送丧
供人头武二郎设祭
何九叔假昏,听夫人言,收下武大骨殖并西门庆给的十两银子。
武松回家,引何九叔,郓哥到县府告状,知县得了西门庆贿赂,把武松驳了回来。
武松酒请四邻,寻下淫妇、王婆口供,挖了金莲心肺五脏,割下狗头,又到狮子楼把西门庆倒跌街心割下头来,并金莲头一处供于武大灵前。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
《孙子兵法》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些历史战役中的将帅们都是运用什么样的战略取胜的。下面是我为你整理了“《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1)本篇所说的虚,主要指兵力分散而薄弱;实,主要指兵力集中而强大。
除兵力外,虚实还包括主动与被动、有备与无备、整治与混乱、勇敢与怯懦、饱逸与饥疲等方面的含义,指代广泛,阐述全面。
当读到上述这段话的时候,我想到的是:这真能扯,虚实指代的兵力的强弱就够了,为什么还能包括那么多方面的含义,这是不是在给这篇文章贴金啊。
如果是西方的军事家写兵法的时候,估计会写如下的内容:
1、兵力的集中与分散。
2、主动出击与被动迎战。
3、有准备与五准备。
4、军队整治有序与军队整治混乱。
5、军队的勇敢与军队的怯懦。
6、军队的吃饱且休息好与军队的饥饿且疲劳。
7、等等几个方面来描述战术。
8、然后我就对比了一下古代中国和西方是如何打仗的。
9、古代中国是用各种兵法,运用各种阴谋,阳谋进行战争。
而我从罗辑思维是听过古代西方是如何打仗的信息是双方直接刚正面,不带怂的那种,举得一个例子就是刚有火器的时候,双方是离一定距离站着的互射。
我从罗辑思维中也了解到,春秋的打仗形式也是一种类似的刚正面,按照罗辑思维里面的比喻就是类似于踢正步,只不过后来楚国参与这个游戏的时候,没有按照规则来。(古代中国祭祀与战争是一种高贵的活动,普通平民是无法参加的,只有贵族能参加,楚国君主是自封的,周王没有分封给他,所以那个时候的楚国是所谓的蛮夷,所以他打仗就是为了胜利)
然后到战国年代的时候,就是开始各种打仗就是要战胜敌人了。
再看近现代西方或者全世界进行各种战争都是使用各种阴谋诡计。
也就是说中国也有刚正面的历史,只不过早早的就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所以我们的老祖先早就开始进行总结与提炼了。
虚实篇应该就是包含了多重含义的,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指兵力强弱的,是把能想到的所有的情况提炼成了虚和实。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2)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六篇“虚实篇”的第六部分,攻其所不守。
一、兵法解析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孙子在《虚实篇》中提出了在进攻作战中要避实击虚的总原则,即“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不守指虚懈无备,防御薄弱,这里泛指敌人一切虚而不实之处,包括构成战斗力诸因素。
如《孙子》云“将不能,兵不精,垒不坚,备不严,救不及,食不足,心不一”等等方面。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攻其所不守”呢?
其一,“出其所不趋”。意为出兵要指向敌人无法急救之处,也就是攻打孤立无援之敌。
其二,“趋其所不意”。意为奔袭敌人所意料不到之处,也就是声东击西。
其三,“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意为要出击敌人无法驰救的地方,要奔袭敌人未曾预料之处。
其四,“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意为进攻时敌人无法抵御,那是攻击了敌人兵力空虚薄弱的地方。
其五,“攻其所必救”。意为把敌人从高垒深沟中调动出来,使其由防守上的主动转化为我进攻上的主动,然后加以歼灭。
历代兵家巧妙运用孙武“攻其所不守”的谋略,指导进攻作战而取胜的战例甚多。
如公元前353年的桂陵之战,齐军就是采用了‘攻其所必救“的战略打败了魏军的。
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魏将邓艾率精兵行于无人之地,偷渡阴平,是”攻其所不守“。
”攻其所不守“的谋略,不仅是兵家用兵的作战原则,而且是非军事领域也得到了普遍运用。
晏子使楚的喜剧,载于《晏子春秋》。
晏子在于楚王那一番火药味极浓的对话中处处胜出一筹,不仅显示了晏子的机敏与智慧,也与他巧妙运用”攻其所不守“的谋略相关。
晏子与楚王的较量共分三个回合。
第一回合,楚王企图以城旁的小门来非礼对方,晏子以”出使狗国者从狗洞入“加以回敬。这是采用了”攻其所必救“的战术,因为你一定要开小门。就等于承认楚国是狗国,楚王不得不打开大门,正如孙子所言,“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攻其所必救也”。
第二个回合,楚王有设下圈套,以晏子个矮讥讽齐国无人。晏子不慌不忙,故意贬低自己,自己最没出息,才派到下等的楚国,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这一招又是楚王意料不及的,可谓是“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楚王再次败下阵来。
第三个回合,当楚王以齐国的囚犯又一次挑衅时,晏子使用了迂回战术,以“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巧妙设喻,从而得出齐人至楚才成盗的结论。迂回作战的目的就是避实击虚,“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从而打乱了楚王的防线,使其变得老实起来。
二、古今联想
敌虽众,可使无斗。故测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由于不足之处。
意思就是说:
敌军虽多,可以使它无法全力与我战斗。所以要认真分析判断,以求明了利害得失;挑动一下敌人,以便了解其动静规律;示形诱敌,以便摸清其所处地形的有利与不利;进行战斗侦察,已探明敌人兵力的部署虚实强弱。
在谈判中,明察对手的意图和虚实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指导谈判人员正确地选择谈判方式,作出谈判决定。
常用的探查虚实策略包括:火力侦察,即指用强硬的态度、果断的措辞,试探对方真情的一种策略。投石问路,即指探测对方意图的好方式。
三、感悟
攻其所不守。
进攻敌方虚懈无备、防御薄弱的.环节。
这句话我会理解为我们既要做到“攻其所不守”的进攻,更要做到“守其所不攻”的防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暂时性地立于不败之地。
《孙子兵法虚实篇》读后感(3)这一篇文章主要介绍《孙子兵法》的第六篇“虚实篇”的第七部分,守其所不攻。。
一、兵法解析
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意思就是:防守而必然能够稳固的,是因为防守的是敌人不易进攻或不敢攻的地方。孙子在《虚实篇》中对“守其所不攻”这一谋略作了详尽的阐述,概括起来有三种方法:
一是重点防守在敌人“示形”时的不攻之处。兵不厌诈,敌“示形”时的不攻之处,恰是其真正的“必攻”之地,所以要“守而必固”。
二是退却要快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退却是防守的重要一环,当不利于进攻时,要及时主动退却,速度要快,使敌人追赶不上,从而保存自己的实力。
三是“画地为守”,“乘其所之”。孙子说:“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乘其所之也。“画地,即划地,这里表示没有修筑营寨工事。乘其所之,即改变敌人去向,把他引向别的地方。此句意为:我若不想交战,即使是画地而守,不做防御,敌人也无法和我交战,那是因为我设法改变了敌人的进攻方向。
东汉永平十六年,北方匈奴大举进攻云中,云中太守廉范奉命抵抗,可是手中的部队只有匈奴兵的一半,怎样才能守住阵地呢?
部署建议廉范赶紧向友邻求救。廉范怕远水解不了解渴,决心以自己的力量抗拒敌人。
夜晚,廉范让士兵每人拿一个十字形火炬,用手握住一头,其余三头都点着火,然后分散站开,在军营中来回巡逻。这样,给人的感觉一个人成了三个人。汉军的数目顿时增加了三倍。
和汉兵对峙的匈奴人见廉范军营里有这么多火光移动,以为汉朝的援兵到了,天一亮赶紧撤离。
廉范乘势追击,杀敌数百。匈奴兵慌忙中自相践踏,又死了1000余人。从此,匈奴再也不赶进犯云中。
面对强敌,廉范巧用无中生有之计,骗敌诈敌,使匈奴落荒而逃。正所谓“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乘其所之也。”
除了“画地而守外”,“守其所不攻”还强调防守要注重敌人“示形”不攻之处。孙子“守其所不攻”,用于战场上的防御是至关重要的。但这一谋略的要义也可运用到其他领域。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难免会遇上一些不愿做又盛情难却之事。如果巧用“守其所不攻”,就会摆脱麻烦。集中精力于自己的事业。英国生物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1962年获得诺贝尔奖后,许多地方邀请他去演讲,记者采访,电台录像,忙得他无法集中精力投入研究工作。
这使他十分苦恼,后来他印制了一种万用谢绝书。
上书:克里克博士对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他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赠送相片,阅读您的文稿,为您治病,作一次报告,接受采访,参加会议,发表广播讲话,担任主席,在电视中露面,充当编辑,充当证人,接受名誉学位。
这一招特别有效,那些想去麻烦克里克的人一见这份谢绝书,望而却步了,克里克因而从众多的社会公务中摆脱了出来。
孙子说:“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意思是说退却是“守其所不攻”的重要一环。
当不利于进攻时,就要主动退却,速度要快,使敌人难以追上。克里克巧妙地运用了这一退却之策,那份谢绝书对事不对人,既能使自己不被打扰,又能让对方理解自己这么做的苦衷,可谓“退身而术”。
二、古今联想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意思就是说:
凡先到达战场等待敌人的一方就主动、从容,后到达战场仓促应战的一方就被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在战争过程中,总是千方百计地去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孙子的这段话阐述了主动权在战争进程中的重要性。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牢牢地掌握“致人而不致于人”这一韬略,稳操行动的自由和自主权,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在目前科技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的竞争,谁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先开发出新产品,谁就能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反之,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居于主动地位,就必须牢牢地把握技术进步这把竞争的利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加快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这样才能够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
三、感悟
守其所不攻。
这篇文章读起来说实话,有点烧脑,不过我总结了,就一句话,在合适的时候做主动防守。
当然防守是为了保存实力或佯装,然后给对方敌人以致命一击。
在《孙子兵法》里,学到的不仅仅是在战场上的技术,更多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在社会上立足的技巧。
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读后感300字
曹操,这个名字烙印在我心中。
我再次咀嚼“曹操”这两个字眼,为什么人们听到这个名字,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奸诈狡猾呢?
我觉得,他的奸诈狡猾正是他用兵的计谋。俗话说:“事贵应机,兵不厌诈。”谁都想统一天下但谁能真正行动呢?谁没有雄心,谁不是出谋划策地打仗呢?
统一天下,说得当然轻松,但谁又能做到呢?我觉得曹操,如果雄心再小一点,用计不过分点儿,他就能一统天下了。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