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长安的荔枝》读后感之一#日更打卡第72天,“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里...
马伯庸——《长安的荔枝》读后感之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里描述的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的故事。只要宫中官人们金口一开“想吃吃新鲜的荔枝”,底下的官员们就务必想法设法完成,期间过程不重要,结果才是最终目的。
《长安的荔枝》书里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却使人看得津津有味。全书总共六章,长短正合适,书中末尾更讲述了作者创作的一些小插曲。从创作到完稿一共花了十一天,恰是呼应了书中主人翁李善德转运荔枝到长安的时长,甚是巧妙。
故事得从李善德请假在长安借款购得一套房子说起,正是请假的这天他错过了重要消息来源。于是被领导及同事们联合下了圈套,在美酒美食及众人起哄下,恍恍惚惚地接受了荔枝使这一职。
当一觉醒来,酒精散去,脑袋逐渐清醒,李善德发现了任职书里居然遮住了最为关键的“新鲜荔枝”几个字。新鲜荔枝跟煎制荔枝两者口感的差异可谓是天差地别,而且保鲜运送的方式也是迄今无人能做到。唉,这可是一颗烫手山芋啊!难怪昨日他们特设盛宴急着把这“肥差”拱手相让。李善德很是懊悔,本是刚买房高兴的日子,如今却可能沦落到倾家荡产甚至性命不保的地步,更是对不住家中妻女。
如何是好啊!正是苦恼至极,在街道瞎晃遇到好友韩承与杜甫,便在小酒坊里坐下将“荔枝使”一事和盘托出。杜甫听完李善德任命“荔枝使”一职,为他感到惋惜,劝他赶紧与妻子和离,免得伤及无辜。
韩承身为比部的官员,甚是了解官家这些临时差遣的使臣个中道理。于是为李善德好好分析了这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其实缘由就是官家为给贵妃庆生准备的一份礼物,刚好新鲜荔枝就是官家的故乡珍品,但新鲜荔枝至今无人能将其完好无损送入长安,于是一级级推脱下来,刚好瞎猫碰上死耗子,就让李善德撞上了。
经过韩承的一番细说, 还能怎样,不亲自去岭南走一趟怎知事情办不成。做也是死,不做也是死,为何不尝试一回呢?李善德心中这样想。于是第二天早晨便早早告别好友往岭南方向走去了。
由于李善德精通算术 ,一路向南的路上,好山好水,但他并没有太多闲暇之余去看山玩水,心中想着的都是荔枝的差事,计算着沿途经过了多少条河流、山路……整个路程、时长有多久。待到岭南,天气异常炎热,可不是城人能受得了的,但是这里的水果确实比长安城里多,各种美味佳肴更是五花八门。若不是被荔枝一事烦恼,此时的他肯定能好好享受美味佳肴。
未完待续……
马伯庸的中国简史好看吗
《中国简史》是吕思勉先生史学代表性论著之一,完成于1939年,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别类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册按历史顺序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
吕思勉,我国著名的史学家,他是我国学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不标榜任何一派,而是别具一格的一家。但长期以来,在史学研究中,学者们比较重视对陈垣、陈寅恪、钱穆等人的研究,对吕思勉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这与吕思勉在学术上的贡献是极不相称的。史学界亟需加强对吕思勉史学成就的研究,尤其是对他史学思想的研究。把握他史学思想的特点和精髓,这无论是对于更好地继承、发扬他的史学思想,还是科学地把握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脉络,推进当代史学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故本文拟在学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吕思勉的史学思想做进一步的研讨,虽然仍不能说全面,但在内容上力求有所拓展。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吕思勉的史学成就及史学渊源,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从吕思勉的历史观和史学方法论两个角度出发论述吕思勉的史学思想,这是本文着重探讨的内容,第四部分是对吕思勉史学思想的评价。本文的主要观点有:一、吕思勉史学思想的学术渊源来自于深厚的国学基础,再加上时代的熏陶沉淀而形成的。二、吕思勉历史观的主要方面是他的进化史观,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马伯庸)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MOISimXR8Lx_y3MwtcsBw
密码:r01h书名: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
作者:马伯庸
豆瓣评分:5.4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1-4
页数:256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简练、生动的两千年中国德性史。作者打破了以往或按朝代、或按人物、或按事件的写史逻辑,从“王朝的德性”这一新颖角度出发,上起战国秦汉,下至晚清民国,梳理出一条暗藏于成王败寇历史卷轴中的“受命于天”王朝更替论,让刻板的历史碎片鲜活了起来,初看捧腹笑翻,再看掩卷长叹。书中既展现了秦、汉、三国、隋、唐、宋、元等众人熟知的历史朝代不为人知的一面,也讲述了前赵、前燕、前秦、刘宋、后周等并不起眼的政权的兴衰故事。在谈笑风生中,说尽历史背后的荒唐与无奈。
作者简介:
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银河奖得主。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文字风格充满奇趣”。 《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三国配角演义》《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七侯笔录》《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草原动物园》
马伯庸为什么被称为亲王
马伯庸被称为“亲王”的原因是:与他接触的人经常会遭受霉运,但是他自己却一点事都没有。
马伯庸之所以被称为“亲王”,其实和一个玩笑有关。众所周知,马伯庸是知名作家,他曾经以自己为原型虚构了一则故事。在故事中,马伯庸是一个王国的掌权者,所有接近他的人都会被厄运缠身,想要免灾,就必须说出“祥瑞御免”才行。从那时起,网友们就送了马伯庸“亲王”称号,一直沿用至今。
马伯庸,真名马力,素有“文学鬼才”之称。2005年起,马伯庸开启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凭借处女作《风起陇西》打开知名度,笔耕不辍的他至今已出版多部小说,代表作品有《三国机密》,《寂静之城》,《长安十二时辰》等。
马伯庸的人物荣誉
2021年11月2日,第一届网络文学双年奖颁奖典礼在宁波慈溪举行,马伯庸凭借网络小说《殷商玛雅征服史》获第一届网络文学双年奖优秀奖。
2021年,首届“这篇小说超好看”类型文学奖颁奖典礼暨《超好看》杂志三周年庆典活动10月18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盛大举行,马伯庸《古董局中局2》获得“年度最高奖”。2022年9月,荣获第四届茅盾新人奖。
读《秦制两千年》有感 卿知/11月读后感
如果说马伯庸的《笑翻中国史》是从五行轮回角度看历朝各代是怎么圆君权神授的弥天大谎的,那么《秦制》就是从国家制度层面看朝代更迭背后,怎么用外儒内法来压迫人民的历史。
一个朝代更迭的原因有三个:
外部压力:如外族入侵;
内部分裂:如外戚、宦官斗争;
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农民起义反抗。
具备以上任意一条就有亡国的隐患,具备2-3条必然灭国,再来一轮新的秩序。秩序之下,只不过是更加严苛的律法,更加疯狂的压迫,换汤之后,药方不变,还是一个味道的秦制封建社会。
在封建等级下,阶级的存在就是尽最大可能的去汲取民力,皇帝需要一个系统帮他集中财富,为了牢牢掌握这个系统,历朝历代的皇帝借助外戚、官宦与朝臣斗智斗勇,但最终也只是上层的风云变幻,底层百姓从来没有发言的权利。为何?带着这个疑问,翻开《秦制》。
自秦而来的一个御民方针:民贫则国富。天下苦秦久矣!我曾经天真的以为,秦国的暴政仅限书同文,车同轨的强制手段,是为了国家统一的需要,可是实际上,是我鄙薄了,我怎么就这么小看灭了六国的秦朝,在他们穷兵黩武体制下,老百姓们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自商鞅变法,严苛的法家学说统治着秦,熟知历史的都知道,那是一个说不通道理,没有人情,甚至没有人性的社会。也就仅限于此了,可背后的思想未曾深思,原来一切起因只有一个:用最效率的方式,压榨人民,人民穷苦了,国家自然富裕了。(从社会主义的今天来讲,我都不能理解这句话。)但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体制下,确实,这是集中全国财富,去实现君主欲望的最佳方式。
谁压榨的最狠,谁的国家就越强盛,秦就在这样的思想下,一统天下,最后不过15年就分崩离析。最终原因就在天下苦秦久矣,人民起义,秦二世把控不了统治阶层,最后汉王朝接手了,不敢明目张胆学秦制,但文景之治以后,内法外儒出世了。就是延绵两千年的中国政治制度。看完汉代的一朝的兴衰,我对汉武帝刘彻也开始翻白眼了。曾经我对秦皇汉武有多崇敬,现在我就多明悟,果然,花团锦簇之下必然是白骨累累。
汉代以后的三国争霸,又是一段疯狂汲取民力的时期,毕竟谁要胜出就需要资源,最直接的就是谁能更好的控制人民,这点有枭雄之称的曹操干的最出色,出身宦三代,伟岸的开国皇帝背后是一道道屠城令,杀人如麻说的就是他,一句“围而后降者不赦”,我开始明白这句话的体量了,所以,魏国赢了。而对于诸葛亮,我也要推翻我的君子人设了,三国里最知名的军师,一句卧龙凤雏的称赞,羽毛扇后的翩翩文人墨客,有济世之怀,可他也在经济层面上掠夺民力,同样毫不手软,通过通货膨胀的手段,汲取民力,有秦制的那味,但还要脸,没曹操狠,最后输在阿斗的荣华富贵的欲望里了。以前的刘备,不好意思动公款吃喝,都拿去养军队,发展国家了,百姓尚可以接受,后来的阿斗没他爸的自制力,钱拿去吃喝,百姓自然不乐意了,于是就这么内忧外患结束了争霸游戏。
以上就是读完本书的最大的感悟了,其实在唐之后,看似花团锦簇的强大国家,只不过是建立在统治阶级掠夺财富的方式手段上,好一点的朝代如宋朝,几经变革,也是一心为民,为民谋福利,可惜变法的本质就是从皇帝手里吐出吃下去的财富,所以变法失败,乃至到了清朝也大致如此。统治阶层天然的属性就是:人如“牲口”,只为皇权生存,人只是创造财富的工具,工具本身的想法并不重要,于是,被影视剧美化古代生活多年的我,深受荼毒的我,已经不能直视那些穿越回古代,然后风生水起的yy小说了。起码,等我把这本书的后劲消化完了,再去憧憬下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的yy生活吧。
这本书有大量的参考文献,不必在意能否读懂古文,有解释的,看解释就行了。历史从不一样的角度解读,也是历史,知识体系里的历史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过去的时间已经埋进纷繁的书籍里,读书,起码能让你拂去一丝尘埃,每一次认知的洗礼,都是一次新的开始。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去构建更加完整的那个认知世界,人大概才活的有点意思。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