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的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
《目标》的读后感
花了三天时间,饶有趣味的读完了高德拉特博士的着作《目标》,此书以小说的形式,说明如何运用近乎常识的逻辑推理,解决复杂的管理问题。整部着作通俗易懂又意味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任何事物的本质都是简单的。
《目标》中的钟纳教授采用提问的方式,给厂子罗哥启示,让他自己寻找事物的本来机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力挽狂澜、工厂扭亏为盈,罗哥及同事不但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且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职位上有了晋升。
《目标》一书中对传统的制造业一些概念和一些绩效的衡量标准有了颠覆性的定义。这些定义紧紧与公司的目标相关。
本书首先给出了公司的最根本的目标:赚钱。这个很好理解,但是在公司运营的时候,却经常被一些其他的目标所干扰,以至于人们常常忘记成立公司的初衷。比如,制造业最经常说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这些目标最公司来说,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若以此来作为衡量公司的标准,则往往造成公司报表很好看,但公司实际上却不赚钱的现象。
有了衡量指标和统一的认识,罗哥团队开始反思工厂的管理,找出了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工厂一直注重效率,而局部的效率提高,对工厂的有效产出并没有贡献,比如机器人的使用,使局部工作效率提高,零件单位成本降低,但公司业绩不升反降;再比如: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工作的工厂,是非常没有效率的。等等如此。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制造业的“金科玉律”,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真理。钟纳博士给出了其中的原因,因为每个工厂都并存两种现象。一个现象就是“依存关系”,另一个现象就是“统计波动”。
所谓“依存关系”就是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存在先后次序,一个工序或一串工序完成后,另一个工序才能开始,后面的工序依赖前面的工序。
“统计波动”:某一类信息我们无法精确的预估,只能进行估算,估算方法不同结果也就有出入,也就属于统计上的波动。在有了这些概念后,罗哥开始将相关理论与工厂的实际相结合,以寻求工厂走出困境的方法。
在陪儿子进行远足的过程中,罗哥负责带队,通过观察队伍的行进速度,罗哥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队伍的行进速度,取决与队伍中速度最慢的人。若此人在队伍中间,则队伍的长度会被无限拉长。因此,罗哥想出一个好的主意,把行动最慢的孩子贺比放到了队伍最前端,并让其他同学分担他的负重,最后队伍顺利到达露营地点。
由此,罗哥想到限制工厂有效产出的是工厂里的瓶颈工序。于是问题就变成:如何寻找工厂的瓶颈。经过一番讨论和尝试,最终工厂确定了两个主要的瓶颈工序。
其中一个发现让人深思:如果瓶颈工序,停工一个小时,其影响效果等同于工厂停工一个小时。这个道理其实不难理解,可是居然很多人都会忽略。
本书的奇妙之处在于用一个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说明了一个没有深奥原理的常识。此书不但让人对企业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让人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世界万物都有其内在的秩序和机理,而内在的秩序和机理往往很简单,我们抓住了事物的内在,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正如在文章的最后,升为事业部主管的罗哥对未来工作担心忐忑,不知如何培养自己能力的时候,想到其实他所要具备的能力就是能回答以下用那个该三个问题——“应该改变哪些事情”、“要朝什么方向改变”、“要如何改变”。
所以,抓住事物的内在秩序和机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事物的很多本质是想通的,正如钟纳教授虽然是物理专家,虽然没有在工厂呆过,可是通过对其内在的了解,对工作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不要迷信所谓的“真理”。真理总是被不断发现,不断被推倒的,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企业管理有不少“金科玉律”,可是这些金科玉律真的都是合理的吗?真的都适应你们公司的情况吗?一切行动的准则都应该从目标出发,而不是死守所谓的“真理”。
再次,事物是永恒变化的,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时刻审视已有的规章制度是否适应与企业的目标和发展,若不适应要尽快调整。
最后,时时刻刻牢记企业的目标,目标是一切行动的准则,不要在激烈的竞争或纷乱的市场中,背离企业的目标。人生也是如此,要时刻记得自己的初衷,不要在浮躁的环境中,迷失了自己。
《目标》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目标》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目标》读后感1《目标》一书是由以色列物理学家高德拉特以小说的形式写的一本企业管理类的小说,可能也正是这种独特的身份和视角才铸就了此书的不同凡响。故事讲的是一个濒临倒闭工厂的罗哥,在面对严重延迟交货,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时,如何在物理学家钟纳的指引下,通过与自己的团队一起努力,发挥团队精神,各司其职,找出了挽救工厂的方法,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最终转亏为盈的故事。看的虽然是小说,却不仅仅是小说,而是企业管理的著作。
首先,提到高德拉特,当然就少不了他的约束理论,其基本理念是:限制系统实现企业目标的因素并不是系统的全部资源,而仅仅是其中某些被称之为“瓶颈”的个别资源。约束理论认为,系统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组织的行为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尽管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原因,但总存在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找出制约系统的关键因素加以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管理的艺术就在于发现并转化这些瓶颈,或使它们发挥最大效能。约束理论就是一种帮助找出和改进瓶颈,使系统(企业)效能最大化的管理哲理。文中罗哥通过跟自己儿子远足,然后运用逻辑推理来玩火柴的游戏,从而得到了工厂的管理问题——有效产能是由瓶颈制约因素决定的,也为此做了更加形象,有力的解释。
忙碌并不代表有效率 。忙碌有时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和效率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有在明确了目标之后,伴以专注和坚持的精神,以及不断改进和创新的方法,才有可能真正做到高效率。文中也通过现实证明了,只要所有环节各自能做到最好,企业整体必然会有最大改进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所以,单单个别改进每个环节,往往事与愿违,必须集中有限的资源用在整个系统的瓶颈,才能达到最大的效益。也再次证明了TOC约束理论的实用性。
罗哥虽然是在钟纳的指引下渡过了难关,但他本身也是个优秀的领导者。生产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靠罗哥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一工程的,更不用说提高业绩了。但是罗哥善于借助手下的力量,善于沟通,和员工一起思考,一起讨论,从而让手下也倾注全部热情来拯救工厂,找出问题的本质。也正是因为有了生产经理唐纳凡的调度、会计刘梧的核算、史黛西的存货控制和雷夫的电脑模拟等,才使得罗哥能够在一个濒临倒闭的工厂里,运用TOC制约法取得起死回生的奇迹。
本书中传达的并不仅仅是TOC约束法的思维理念,同时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知道需要改变那些,朝什么方向改变,更要勤奋的思考如何改变。同时要善于处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平衡好上下级关系,更要平衡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
《目标》读后感2去年我读过的一本书《目标》,书里所记述的理论和精髓思想至今仍使我印象深刻,对我现阶段有着很大的帮助,阅读之后结合自己读后的感悟,得到了以下三点体会:
书中的主人公罗哥前期似乎是在进行“改善行动”——购买机器人,这似乎提升了工作效率,但如果企业的目标是为了多赢利,购买机器人并不能帮助企业多赢利,这样的行动也只能定义为改变,而不等于改善。反思我们的企业,大到决策,小到决定,是否有偏离目标、故此失彼、丢了西瓜拣芝麻的时候?
小目标是否围绕大方向,决策是否围绕战略,是我们不能不关注的。对于我们日常的工作也是如此。否则,企业似乎总在变革、我们似乎总在创新,但效果却甚微。只有聚焦目标,才能围绕目标进行有效改善。那么如何聚焦目标呢?只有认清目标,才能聚焦目标;而只有理清现状,才能认清目标。
这本书中提出了聚焦思维的聚焦五步骤,这也是TOC思考程序的精髓。我的理解是,聚焦思维就是问题导向的思维方式,但是,思维的出发点是站在系统的角度,即在思维具有高度和广度的前提下,俯瞰现状,发现核心问题,再围绕核心问题,深入思考解决方案。
在生产系统内部,限制可能来自于一个工序;在企业的整个系统中,限制可能来自于一个部门或一个中心;在整个价值链中,限制可能来自于企业外部的市场。因此聚焦思维的第一步骤,聚焦于限制资源(或称为瓶颈、问题),是理清现状的关键。而能否做到这一步的关键是跳出问题看问题,从整体的、系统的链条中权衡问题的轻重、缓急、对系统限制的程度。” 正如高德拉特所说的“我们只需要看清现实,然后很有逻辑而且精确地评估一下见到的现状就好了。”
任何企业系统内的事物一定存在因果关系。顺着因果关系就能找到导致所有问题的核心问题。解决了核心问题,其他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因此改善是聚焦于核心问题的。在聚焦五步骤里的第二步至第四步(挖尽瓶颈、迁就瓶颈、打破瓶颈)强调了改善的目标是围绕已经识别的核心问题。
在这里,比较难做到的是聚焦思维的第五步,强调了改善的另一层境界是持续改善。我的理解是,对组织来说,问题永远只解决了一半,除非持续改善。解决了一个问题容易,难的是有始终可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即持续改善的心态。
当企业萌生改变的愿望或渴望时,正如书中所说,“主要都是在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时候才会放手去实施。首先,有真正的压力必须改善。第二个条件是他们很明确地看到,在现有思维模式中是找不到解的决方案,也就是说,所有其他办法他们已经都试过了。第三个条件是有一股力量推动他们踏出第一步。这种东西可能是一本工具书,也可能是一个课程,或者是一个顾问。
但是,当燃眉之急的问题解决之后,当初救火的痛或被火烧的痛会渐渐忘掉,这也是人性的弱点——惰性,而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人,自然组织中也会存在惰性。等到新的问题又迫在眉睫,又再意识到改善的迫切性。如此,改善总是陷于被动的、救火式的恶性循环。
《目标》一书的精髓远不止于此,相信不同经历的读者阅读后,还会有更多不同的感悟。
正如高德拉特所一直倡导的常识管理,也许书中所介绍的只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常识,只是被梳理一下,深化一下,再塞回我们脑子里,期望我们引起注意,引以为用,让它们在生活、工作和管理中产生效果,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的效果,也正是我们一直秉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好的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能转化为生产力。
《目标》读后感3《目标》是一本关于管理学的书,作者通过主人公罗哥先生成功挽救工厂的经历,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管理这门学科。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首先,无论做一件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明确一个方向性指标,目标。这样你才能确保你所做的,所付出的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而相反没有目标的一味蛮干只能使你的效率降低。起先,罗哥先生拥有一间很大很完整的工厂,机器是最先进的,原料充足,人员配备也很齐全。但为什么在他不断的压低成本,不断的让员工加班之后,工厂还是在亏损呢?往后看我们就会发现原因在于他一开始就没有明确他的目标,他根本不知道他应该朝那个方向去努力。事实是在他后期明确了他的目标后,发现他不断让员工加班,不断的增加非瓶颈产值,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反而使期望值离得更远了。
其次,当我们明确了我们将要做什么,那么离到达我们的目标之间剩下的就是过程了。法约尔所过: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书中提到了主人工厂的三个衡量指标,有效产出,存货和运营费用;以及一个制约因素,瓶颈。三个衡量指标是互相依赖的,它们不断的变化决定了工厂最终的支出与收益。要如何去计划、调控这三个指标才能使最终达到理想效果?同样,瓶颈是不可丢弃的,瓶颈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但瓶颈又最终决定着产值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所要做只能是去改善瓶颈,或通过其他非瓶颈因素去缓解瓶颈。这又要怎么去实现呢?这些都是一个管理者需要去思考的。只有成功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了这些要素,目标才会离你更接近。
最后,有一千个读《哈姆雷特》的人,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具有很强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当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知道了通往目标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指标和制约因素,剩下的就是怎么做了。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说: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去做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主人罗哥先生不断的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原因来源于不断变化着的三个指标和制约因素。虽然最终他通过思考和反思解决了眼前的一个个问题,但未来更多的问题呢?也许答案就是书中的罗哥先生所说的:“我必须学会这些思考过程,只有到了那时候,我才真正尽到了我的职责。”一个真正的成功的管理者绝对是一个思想上独立,具有严谨思考能力的决策者。他的思想不会局限于已有的条条框框,是适应于整个社会变化的,是一种不断变化着的理念。
《目标》读后感4《目标》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它用小说的形式讲诉了一个濒临倒闭工厂的厂长罗哥在一个物理学家钟纳的点拨下,通过团队的努力找出了挽救工厂的办法,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压缩了生产时间,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最终改变了整个工厂以及整个公司的局面。 其实我是一个不爱看小说的人,一直觉得大部分小说又长又有点无聊,但是看这本书却是一下午加一个晚自习就看完了,可以说是不间断的看完的吧,明明是不爱看小说的我为什么会如此反常态的咀嚼这本书呢?因为这本书一直给我一种身临其境,不停思考,不停想会如何发展的感觉,最后看完了也颇有感觉。
一开始罗哥的工厂的生产秩序混乱,生产成本高,交货周期长,甚至很少按时交货等各种问题,逼得老板没得办法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三个月情况不能有所改观就关闭这家工厂。罗哥没办法只得竭尽全力试图拯救工厂,但是却没想到和家人越来越远,各方面问题接踵而来。但是在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以前的物理老师,在老师钟纳的点拨下他一步步解决了问题,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一、仔细思考,了解现状。钟钠在匆匆与罗哥交谈过程中,首先就是问他工厂的各方面情况,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问不仅让罗哥明白自己对工厂现状没有好好思考,也让他有了思考和整理如何去解决问题的开始了。
二、找到目标。钟钠在上机之前还在问他目标是什么,所以偶然相遇的那次钟钠跟他聊天真正想让他明白的就是企业目标究竟是什么。企业生存下来是需要花钱的,而开创企业就是为了将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就是为了赚钱。所以一个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赚钱。这里面谈到三个方面:有效产出,整个系统通过销售而获得金钱的速度;存货,整个系统投资在采购上的金钱,而采购的是我们打算卖出去的东西;营运费用,系统为了把存货转为有效产出而花的钱。
三、找到瓶颈,提高生产。在有了目标之后,仔细思考,认清现状,找到了瓶颈,并且为了提升生产力,便做了亮点:
1、绝对不浪费瓶颈的产能;
2、减轻瓶颈的负担。
四、持续改善,不断努力。在初有成效之后要做的是绝对不能够懒惰,必须坚持下去,不断改善,让其更加流程化,具体化,标准化,便于执行。
五、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改革之前,罗哥每天都加班,处理这生产的问题,与家人共进晚餐的时间都没了。就在其为如何挽救工厂而发愁的时候,妻子离家出走了。这样一来,工作和家庭都给罗哥带来很大的压力。问题就在罗哥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他每天用于工作的时间都占用了该用于生活的时间,以至于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家人相处。很多人往往就是在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忽视了家庭,造成了许多家庭的不和甚至最后的破碎,这些都该值得我们重视,也需要我们去调整。其实目标中并没有很好的谈及这块,只是说最后解决了问题,罗哥有时间陪同家人了,问题也就解决了,但是我觉得家庭应该是每个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块,必须足够重视,就如同瓶颈一样得到重视。
六、生活中处处都是知识,都需要我们思考。小说中罗哥被迫去带小孩的那几段情节里面就谈到了一些生活给他带来的启示,让他有所顿悟,明白该如何去解决问题。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最后我想说,看一本书也许是书一时给我们带来了某种刺激,也许还谈到了一些我们受用的方法,但是这些都只是短时间内给我们的一种冲击,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把这些理解成自己,要学会渔而不只是得到鱼。
《目标》读后感5昨天读了物理学家高德拉特的小说《目标》,这本讲述了一个美国工厂厂长在三个月时间里扭转工厂被关闭的命运,把长期延迟交货、库存积压、市场被抢的糟糕状况,改变为按时出货、重夺市场的很有竞争力的状态。神奇之处在于工厂还是那个工厂,工厂里的人也没有变化,只是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纠正了一些不合理的做法,结果就完全不同了。
故事的背景是在八十年代,当时日本企业大举进入美国市场,日本企业不断获得市场份额,而美国企业则节节败退,很多制造企业关门倒闭。这篇故事则偿试探究是否有办法挽救这些曾经辉煌的美国制造企业,故事给人们揭示了一条在现有基础上,稍做转变就可以取得巨大改善的道路。
书中的主角一开始遇到工厂一系列难题,并被告之,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如不能改善,工厂会被关闭。在反复思考对策时,他接到一位物理学家的提示:工厂的目标是什么?经过反复思考他得出了,工厂的目标不是生产产品、各种汇报材料,而是“赚钱”。于是,后面的行动就豁然开朗了,哪些环节是促进赚钱这个目标,哪些环节不能促进这个目标。这本书其实主要是讲如何找到现有工作流中的制约环节,改善制约环节就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如果不能明确工作的根本目标与意义,书中介绍的方法论就无法真正的发挥作用。结合自己的'实际,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又如何能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努力?又如何改善现状?
如果工厂或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的根本目标是“赚钱”,那么个人呢?个人的目标是什么呢?为了生存,大多数人必须工作,赚钱养活自己和家人,个人的目标就是工作、赚钱吗?如果你回答是,那么加班、赚更多的钱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常识告诉我们:没有人真的喜欢自己加班。人们其实喜欢工作尽可能少,而挣尽可能多的钱。换句话说,人们其实希望高效的工作,然后去做让自己愉悦的事情,比如旅行,比如看电影,比如陪家人……于是,财富自由成为一些人的目标。就是停下手里的工作,也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因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暂时加班、996,也许就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加班不能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否则没达到财富自由、或刚达到财富自由就挂了,这也是与目标背道而驰的。总之,明确了个人目标,再衡量与取舍个人的行为时,就会清晰,更容易了。
《目标》读后感6我第一次读了《目标》这本书,当时感到很震动。很多情节似曾相似,罗哥遇到的一些问题恰恰是制造部经常面对的难题,印象最深的就是书中提出的瓶颈理论。再看《目标》,真是收益非浅。震动程度更甚于第一次阅读。思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跳跃,种种旧思维中的定式逐渐被打破,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在深思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以前所想象的那样。
赚钱是企业的目标,有效产出、存货、营运费用是工厂表达目标的三个衡量指标,生产过程的目标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是解决和减少瓶颈问题。解决的关键是要预知瓶颈或者称之为预测瓶颈。如何预测瓶颈呢?首先,要建立观测点。对于以往出现瓶颈次数较多的工程和工程能力相对较低的工程建立观测点,根据工程能力负荷情况和以往的历史数据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瓶颈的工程。其次,注意瓶颈出现周期。客户需求的产品总有淡季和旺季,根据以往出现旺季的时间和需求产品的种类,预测出哪些工程可能会出现瓶颈。提前预知到瓶颈对于解决瓶颈问题和减少瓶颈带来的影响赢得时间。
如何解决瓶颈问题呢?
1、扩大瓶颈工程的联系点。对于瓶颈工程互相联系的点认识得越广泛、越深透,对各种条件之间的联系揭示得越充分、越深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就越多,从而准确、全面地把握确定的方向;
2、根据工程特点拟定解决瓶颈问题思考角度的“清单”,好好琢磨一下那些“能否”的角度,以往的方法可否重复使用,创新的方法能否适用,这样可以填补思考的空白点,减少漏洞。
3、解决瓶颈问题后要进行总结。通过对瓶颈的产生和解决过程的总结和思考,形成新的解决瓶颈问题的清单,能够形成标准的要固化下来;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解决瓶颈问题还要注意以下的操作细节:
1、追求物流的平衡,而不是生产能力的平衡。
所谓物流平衡就是使各个工序都与瓶颈机床同步,以求生产周期最短、在制品最少。生产能力的平衡实际是做不到的。因为波动是绝对的,市场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生产能力的稳定只是相对的。所以必须接受市场波动这个现实,并在这种前提下追求物流平衡,根据瓶颈工程的出产,协调好与之相匹配的供产;
2、保证瓶颈工程100%的“利用”。
正如《目标》一书所言:“瓶颈”上一个小时的损失则是整个系统的一个小时的损失。一般来说,生产时间包括调整准备时间和加工时间。但在瓶颈资源与非瓶颈资源上的调整准备时间的意义是不同的。如果在瓶颈资源上节省一个小时的调整准备时间,则将能增加一个小时的加工时间,相应地,整个系统增加了一个小时的产出,在瓶颈资源上中断一个小时,是没有附加的生产能力补充的。所以,瓶颈资源必需保持100%的“利用”,尽量增大其有效产出。为此,对瓶颈资源还应采取特别的保护措施,不使其因管理不善而中断或等工。
3、通过改变加工批量,加快产品流转速度。
对于数量较大的特注品订单,批量大小是可变的,而不是固定的。同一种工件在瓶颈资源和非瓶颈资源上加工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加工批量,在不同的工序间传送时可以采用不同的运输批量,其大小根据实际需要动态决定。
4、合理地进行排产。
根据订单需要的紧急程度和最大出产相结合的原则,对于瓶颈工程的在产和待产品进行合理而有序的排产。瓶颈工程必须按照排产表安排和组织生产,对于待产品要及时拉动。
5、编排作业计划时考虑瓶颈工程的资源。
涉及瓶颈工程的作业计划应采用有限能力计划法,根据瓶颈工程的负荷和排产状况,先安排瓶颈工程的生产进度计划,以瓶颈工程为基准,把瓶颈工程之前、之间、之后的工序分别按拉动、工艺顺序、推动的方式排定,并进行一定优化,接下来再编制非关键件的作业计划。
人生本来就处于错综复杂的问题矩阵之中,要解决问题必须把瓶颈问题解决,如果瓶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整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解决问题的优先权就自然放到了瓶颈问题这里,资源的分配自然也要偏向这里。出现瓶颈问题并不可怕,通过逐个识别和消除这些“瓶颈”,使得改进方向与改进策略明确化,从而达到有效出产的目地。《目标》为解决瓶颈问题提供了思路,生产控制如此,人生何尝又不一样呢?
目标法则读后感100字
《目标法则》读后感(一):分解目标 实现梦想
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 他是如何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 原来每次比赛之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设定为一个小目标:比如第一目标是银行,第二目标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目标是一座高楼……比赛开始后,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 多公里的赛程,被他分解成几个小目标。 最终目标是宏大的,引领方向的,而绩效目标是一个具体的,相对容易实现的小目标。 当终极目标被清晰地分解了,当我们实现了一个小目标的时候,我们就会及时得到激励,从而增强我们挑战终极目标的信心。 山田本一就是凭借如此智慧战胜了一个个强大的对手。
《目标法则》读后感(二):如何应对时局之变,找到新的方向?
近几年大环境不好,不少从业者被迫离开原来的岗位去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即便是一向收入颇丰的互联网大厂也不时传来裁员的消息:爱奇艺进行大幅裁员,阿里将裁员2万人……这些消息让这个冬天显得分外寒冷。而这还不是全部,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的报告,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全球大概有3.75亿人口将面临重新就业,其中中国占1亿。面对这些悄然在发生的谋生巨变,普通人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谋生出路?这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我同样感到多少有些焦虑。于是,当成功学之父拿破仑·希尔的《目标法则》 一书出现在我眼前,我毫不犹豫地打开了它,希望可以获得一些帮助。希尔在年轻时接受卡内基提供的工作机会,遍访政界、工商界、科学界、金融界等卓有成绩的近500位成功者。之后,他潜心研究和思考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反复的比对与研究,终于找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人生真谛——如何才能成功。
这本《目标法则》不是希尔本人的亲笔撰写,而是由研究希尔思想的米奇·霍洛维茨的潜心研究的结果。希尔认为,所有成就的起点都是因为一个明确的充满激情的目标。目标明确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塑造积极的心态,消除恐惧、疑虑、消沉、犹豫不决和拖延等束缚,解放思想,为充分践行信念铺就道路。因此,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引导普通人走向成功的开山之作。
目标法则
暂无评分
[美]米奇·霍洛维茨 / 2022 / 广东经济出版社
那么,”明确目标究竟有什么神奇功效?如何才能确定我们真正想要什么?这个目标是足够好的目标吗?我们可以把这个目标坚持到底吗?如果经过努力之后,愿望还是落空了该怎么办?“《目标法则》这本书证实围绕这一系列普通人对目标对发问徐徐展开,深夜静读,每一个章节无不是对自身灵魂的拷问。
一、如何才能确定真正想要什么? 这个问题初问出来,可能有人会嗤之以鼻,“笑话,我还能不知道我要什么吗?当然是成功!我希望有很多钱,家人都过上好的生活!“ 可惜,在希尔看来,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目标。成功本就是一个泛化的概念,有很多钱到底是多少钱?这些钱到底从哪里来?没有明确这些环节,我们的目标就不会被”吸引力法则“感应到,因此也不会得到有效的监测和反馈。还有一些人的苦恼在于找不到自己的真实目标。 那么,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目标?希尔提供了”三步奇迹法“: 1.认真列出一个关于你真正想从人生中获得东西的列表,每天修订它,重写它,直到我们从心理和理智上都觉得非常确定捕捉到了内心深处的渴望。 2.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都读一读你的列表,时刻思考一下。一旦确信自己的目标,就要随身携带它,不时拿出来经常读它。 3.别告诉别人你在干什么。以免他们随意做出一些影响决心的负面评论。 二、如何为了目标而不懈坚持? 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以自己的创业经历现身说法“也许我和其他同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别人当时就记得去激动了,而我有这样的目标之后,我就把他分解成我这半年要做什么,这一年要做什么,这三年要做什么,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不时要想着到最后才伟大,而是每一步该怎么伟大。”雷军用实际行动解读了如何为目标而坚持直到成功。 希尔认为,坚持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可以培养的。一般而言,坚持是基于坚韧之人的8种性格力量产生。这八个性格分别是目的明确,欲望拉满,自力更生,计划明确,知识准确,合作力,意志力和习惯力。 当我们在实现目标的途中路遇困难,要有内心坚信”它不能阻挠我“的信心和勇气。 三、如果愿望落空该怎么办? 诚然,任何愿望的实现都不会是一片坦途。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把每件事都做对了,失败也可能是存在的。但它不一定是延续的,沮丧和永久的。我们要学会从中恢复过来:复盘项目,更高视角,稳定、耐心和坚持推进,以最大的努力和正直的态度来完成工作。这样,才有可能达成目标。 要知道目标的实现势必是努力的结果,而不努力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成功。 还有些目标即使不能给我们带来名誉和财富,它仍可以是对的。这时,我们将目标定位清晰化即可,比如我们热爱写作却不能以此来养活自己,那么我们把它归为自身的个人实现目标即可。
目标法则
暂无评分
[美]米奇·霍洛维茨 / 2022 / 广东经济出版社
《目标法则》读后感(三):《目标法则》——对百年前自我认知理论《思考致富》的深度解读
这本书里的理论基础是从20世纪初拿破仑希尔的成功理论《思考致富》延伸出来的,将近快要有100年了。拿破仑希尔名气也很大,是影响过两任美国总统的成功哲学导师,在美国家喻户晓,跟卡耐基有一拼。他提出的“明确首要目标”,这个关键的概念可以存在差不多100年的时间,证明它确实有效。你看他开始举的例子。比尔威尔森的例子。比尔是一个市井醉汉,通过“明确首要目标”的理论,慢慢转变成了国际知名的匿名戒酒互助协会的创立者,影响力波及全球。证明这个理论是长久有效的。众所周知,像烟瘾,酒瘾,都是非常难戒的。我觉得任何读者可能都会想探究。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彻底颠覆了他的人生?
这肯定不是心灵鸡汤能够带来的转变。这种精神力量,或者说是一种人生哲学。“明确首要目标”的精髓其实很简单,就是精确地描述你想要什么,并且正视他。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因为人大多数的想法都受制于我们所拥有的习惯,还有文化背景。我们以为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从来没有真正的去检验过。就是那些藏在心底无法自由表达的诉求,比如说一个经常喜欢抛头露面,外向的人。可能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独处。这种体验,其实我自己也有。我的本职工作就是一个销售。销售需要做的事儿,就是每天不停的向外主动跟别人接触,打交道。但其实我也隐约能感觉到。自己内心深处,是个内向的人。所以我真的想在这方面获得成功吗?还是说为了获得我本质的快乐,而要去承认自己的内向呢?书里说,如果你能真正的绕过这些,挡在你面前的世俗掩饰。探究到你真正想要做到的那个东西,那么可以说你就获得了一次顿悟。
这种顿悟你也可以称之为更高层次的目标,那么一旦你发现了的话,你全部的精力就能围绕着他旋转,时间变得更高效,关系变得更丰富,情绪变得更高涨,思维也会更加的宽广和敏锐。这本书呢,就主要讲的告诉普通人如何找到这种顿悟的方法,找到“明确首要目标“的方法,这种目标是你晚上带着它入睡,早晨带着它上班的目标。这个目标绝对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愿望,而是一种燃烧着的欲望。只有这种绝对的目标,才能给我们带来想要的结果。
看到这一段儿的时候,我感觉和中国王阳明心学的理论很像。“知行合一”说的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吧。绕开那些挡在内心深处真实欲望的世俗想法,尊重最底层的欲望。为了这个最底层的正义的欲望,如实地去做有益于它的事儿。这样才可能成功。这种感觉里包含了自我尊重,包含了坦诚。只有做到了真正面对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才能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你的真诚。
这本书里也非常实际地列出了你如何找到你内心这种本质的欲望的方法。他必须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是你最爱的某项事物、专攻对应领域、判断这个项目或者活动除了对你有益也对他人有益,作者把这个叫做聚焦的有效三角。这样才能够让咱们的行动不偏离轨道。听起来就像那句流行的话。“你认真起来,全世界都会帮你”。书中有大量的详细的方法论,如何确定你真正想要做什么?怎样不让自己偏离正确的轨道?如何打磨自己的目标?挫折了,该怎么样去面对?太详细的内容我就不讲了,自己看去吧。其实古今中外,让人变积极变快乐的理论内核都是一致的。无论是什么道教,佛教,基督教,还是现代心理学,管理学,成功学。。。难的是如何让自己领悟,让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改变自己。我觉得这本书就非常适合那些理智,客观,相信科学的读者去对照学习。
整体的内容上,感觉更像是在深度解读拿破仑希尔这本《思考致富》的书。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思考致富》这本书的提炼总结和现代的解释了。穿插进了作者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个人感悟吧。既然是对《思考致富》这本书和拿破仑希尔理论的深度解读和分析,其实在书的标题上也可以直接把这本《思考致富》的书名写出来,比如说副标题叫做——“《思考致富》的现代解读”什么的。这样的话,对于读者来讲,会更明确一点儿,因为如果我不读正文的话,我确实不知道整本书是建立在这本《思考致富》上的。这也算一个小小的建议吧。嗯,如果要是我去买这本《目标法则》的话,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搭配着我再买一本《思考致富》,两本书一起看,这不是更方便理解嘛,对吧。
精装版的书,纸张质量高。做工非常的考究。封面设计也是我喜欢的这种简约现代化的。打开封皮之后发现书本身的封面也非常的漂亮。200页出头的厚度。内容里有很多大量的案例,很方便理解,这个是优点。你可以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把它读完。或者也可以把里面比较经典的句子摘抄下来,反复的学习。强化自己的记忆。这本书不是鸡汤安慰书,确实是一本告诉人如何向上的自我管理和提升的书,从务实方面也解决人们普遍焦虑深陷恶习无法自拔的问题,还是有很大帮助的。可能以后有别的朋友在跟我谈论自己生活压力大,焦虑,遇到很多麻烦的时候,我也会给他推荐这本书,让他去看看吧。
《目标法则》读后感(四):《目标法则》:如何确定你的明确首要目标(DCA)?
(很抱歉,对于这本书的感受,我不能呈现给您一篇节奏跌宕起伏、辞藻华丽的文学作品。我能给到的是我行动后的切身体会,我能保证的是没有一句废话。)
“这本书是为实践梦想家以及实干家服务的。它对渴望能够成功,但一边抱着大袋薯片在闪烁的电视前面睡觉的人没有帮助;它只能帮助那些渴望在商业、艺术、专业发明或是其他特殊领域中追求成功的人。”——米奇·霍洛维茨《目标法则》
如果您没有做好行动的准备,这本书对您来说可能又是一本烂大街的鸡汤书。如果您真的决定用行动来重塑自己的人生,请您一定要打开此书。这本书一共也就12万字,如果囫囵吞枣,很快就能读完。但是,这绝对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正确的做法是,每读一个章节就做一下彻底的反思与行动,因为每一章都是小而精的。
拿破仑·希尔认为,那些杰出人士往往掌握了这16条法则:明确首要目标、心智大师小组、自信、储蓄的习惯、主动性和领导力、想象力、热情、自控、不要只是拿钱办事、令人愉快的个性、准确的思考、专注、合作、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宽容、黄金法则。
作者认为,第一条,也就是“明确首要目标”是最重要的。明确首要目标在书中会被简称为DCA(不是DNA),英文单词是Definite Chief Aim。这个DCA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人生使命。
什么样的DCA是足够好的呢?
《目标法则》中对DCA的要求是:要兼具感性和理性。有激情,可以保证您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您的存在跟这个世界的存在是相融合的。有理智,可以保证您所做的事情是有计划的,是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知识而落地的。
如何保证DCA是足够有激情的呢?
书中给出了“三步奇迹法”:
第一,认真列出一个关于您真正想从人生中获得的东西的列表。
第二,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都读一读您的列表,时刻思考一下。
第三,别告诉任何人您在干什么。
每当您遇到那些让自己怦然心动的事情,就赶紧记录下来。记载的足够多了之后,慢慢您会发现真正喜欢的东西。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很多天,甚至半个月。
按照三步奇迹法我找到了DCA之后,我的感受首先是诧异。我的DCA其实一直都在被我关注,是我非常熟悉的事情,但是我并没有把它上升到足够高的位置,以至于看起来似乎又有点陌生。
第二点感受是感动。我时常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看到自己梳理出来的DCA之后才发现,原来它一直都在。(至于我的DCA是什么,很抱歉,这时要保密。)
如果您真的还没有找到的话,可以参考作者的建议,给自己安排一个“奇迹周”,每天都去领略最美好的事物,比如文学、艺术、音乐、哲学等。
“奇迹周”
·阅读一位梦想家的传记。我推荐沃尔特艾萨克森的《乔布斯传》(Steve Jobs)。
·参加一个让你能够全身心投入的课程或研讨会,如武术、瑜伽或雕塑。
·尽可能多地去一些地方。选择一条不同的路线去上班、回家,去朋友家也一样。
·从不同于自己的视角来解读政治。读一本与你的观点背道而驰的作者的书,比如自由主义资本家安・兰德( Ayn Rand)和民主社会主义者迈克尔·哈林顿(Michael Harrington)。
·聆听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聆听现代古典音乐,比如约·亚当斯的歌剧 《尼克松在中国》(Nixon in China)。
·看一些述形态各异的坚初精神的电影,比如《生活多美好》(It' s a Wonderful Life)、《至暴之年》(A Most Violent Year)和《冰上奇迹》(Miracle)。
·阅读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Ralph Waldo Emerson)的文章《自更生》(Se- Reliance)、《补偿》(Compensation)和《精神法则》(Spiritua1aws)。
·花一天的时间独自游览一个新的城市,去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当地的历史或文化景点。如果你不能抽出一天来,利用午餐时间去参观附近的历史遗迹或博物馆。
·动手去做:种点什么或是去做点手エ,比如修复一件老古董。
·如果你看电视,就看一些高质量的电视剧,如《故地重游》(Brideshead Revisited)、《大游行》(Parade'sEn)或《英雄秀》(Show Me a Hero)。
·开始读一部伟大的小说,比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筒・奥斯汀的《做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甚至是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Dracula)。
如果还没有找到,您还可以在网上找一下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做过之后一定有一个大概方向了(这是我的建议,不是作者的)。
如何保证DCA是足够有智慧的呢?
作者引用了拿破仑·希尔《思考致富》的公式,如下图所示。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用想象力结合有组织的计划来连接你的想法和专业知识”,或,“想象力以有组织的计划(而不是白日梦)的形式,把想法和专业知识连接起来”。
这个公式所塑造的能力,会在人的想法和行动之间架起桥梁,并最终为DCA带来足够的专注和实现的可能。
具体该如何操作呢?您还需要继续打磨目标,并且扩充为一份个人的使命宣言(包括以下四点内容)。
第一,您需要在一个新文档中写出您的DCA。
第二,您需要列出您打算从DCA赚多少钱以及相应的截止日期。
第三,您需要写上您赚取报酬所要提供的服务或产品。
第四,您需要把以下几段文字附在文档下方,并签上自己的姓名。
这样您就有了一份完整的个人使命宣言了。在正式开始行动之前,还需要您做一笔“交易”。在这笔“交易”中,您需要交出自己所有的悲伤、怨恨和憎恶,您的回报是得到完全的解脱。
这其实就是宽恕。看起来宽恕和目标毫无关系,其实宽恕别人也就是宽恕自己。只有真心实意的原谅每一个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变得更有效率和魅力,拥有独特的能量和领导力,成为一个更伟大的人。
具体要怎么做呢?
作者推荐了历史学家和灵性哲学家理查德·莫里斯《交易》中的九个步骤:开始、集中、放下现在、放下过去、放下他人、结束、采取行动、整合、强化(详细内容请参考原书)。
我按照这九个步骤一一做了一遍。
因为我以前对NLP有一点了解,这个“交易”就是对人内感官的内视觉的应用。我也确实尝试过这个,效果很不错。所以这次,我干脆全面彻底地做了这个“交易”。结果是,我全然放下了在原生家庭、职场、亲密关系中受到的所有的伤痛,以及由此产生的愤懑。我想说的是:我自由了。
如果您做完了这个“交易”,就可以按照计划立即开始行动了。您可以先给自己一个30天心智挑战,以调整过去的行为惯性。您需要写下这么一段话:
毫无疑问,会遇到困难,会有磕磕绊绊。这个时候,请您记住这六个字:
它不能阻挡我!!!
《从设定目标开始》读后感
比赛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
这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土地,而是尝试过多次,都没能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向这里的人询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会转回出发的方向。”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实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比赛尔人为什么不走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疑惑。最后,他只得雇了一个比赛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
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头骆驼,收起了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着一根木棍跟在后面。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很久很久,第11天早上,他们果然又回到了原地。这一次,他终于明白了:比赛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去,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如果一个人只凭感觉往前走,又不认识北极星,或者没有指南针,想要走出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阿古特尔:“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了。”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了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他因此成为了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铜的中央,铜像的底座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北极星是能让人走出沙漠的指南针,而人生的指南针就是我们前进的目标。人活着不能漫无目的,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才能一步步向他靠近,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
人生从设定目标开始 读后感
从你的人生梦想中,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你的核心目标。所谓核心目标,就是最重要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你的其他目标就能相继实现。对于我们而言,现在最核心的目标,应该是你希望去理想的高中继续深造。对于初三的同学来说,现在是你人生的分水岭。中学时代,所有中学生的境况都差不多,而十年后,每个人的境况就会千差万别。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从设定目标开始,就开始为之奋斗,就决定了有不同的人生。
对于未来,我们总是喜欢各种各样的梦想,从小到大都是这样,特别是中学阶段,每个人的心理都有许多个色彩斑斓的梦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变为现实,有的梦想不过是昙花一现,有的梦想会随着时间的延伸而无限拉长,直至消失。只有那些长远,你不断追求的梦想,才能最终实现。目标,对于未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你的未来不是取决你的家庭,也不是取决于你的过去,而正是取决于你心中那个不断追求的梦想,你的心有多高,你的天空就有多高,你的梦有多远,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例如:周恩来上中学时的目标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哈佛女孩刘亦婷上高中时立志做一个有益于社会与国家的人。
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向导作用。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一个选择,但是你选择了什么样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就会有不同的人生。由此看来,设定目标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它将决定你未来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也就是说,你的目标就是你的世界的天空,你究竟能飞多高,取决于你所设定目标的高度和如何去为之奋斗。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