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读后感(《孟子与尽心篇》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2-23 13:33: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1

孟子读后感要五篇孟子的读后感800字左右,1,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

孟子尽心读后感(《孟子与尽心篇》读后感)

孟子读后感

要五篇孟子的读后感800字左右
  1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
  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这本书主要写了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故事,我读后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里有几个故事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里,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师友之道》。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通过这个故事让我知道,交友不能看这个人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成熟自己》。在这个故事里讲的是仁义,这个经常听到的词,在孟子看来,就好像良好的种子一样,种下去以后生根发芽,耐心呵护,最终使之成熟收获。如果种下去了,但没有收获,那和杂草没什么区别了。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要追求人生目标,都要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格,如果半途而废,那自己付出的再多努力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通过读《孟子》这本书,使我真正的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爱这本书,我不会忘记它的。
  2
  《孟子》读后感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又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这样地向人说明道理,能让人不服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真是啊,广大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忽视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这个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党的宗旨,无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体现。
  《孟子》中有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译: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
  这句知看似现在的社会分工关系。想想看,远在古代的人就能有这种思想,能让人不敬佩吗?
  3
  说到孟子,我们还会想起“孔孟之道”,他对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使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给后世留下了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千古美谈,成为母教之典范。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提倡“仁、义、礼、智”,并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就是宽厚,指同情、关心和爱护的心态,即“仁爱之心”。义,就是正直,指正当、正直和道义的性格,即“正义之气”。礼,就是谦让,指礼仪、礼貌和礼节的规矩,即“礼仪之规”。智,就是才能,指明辨是非、善恶分明和明理睿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信,就是诚实,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的品行,即“诚信之品”。
  孟子是一个慨然以天下自任,富有使命感的大丈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处身于战国乱世,他希望用自己的一套仁政理想辅佐诸侯统一天下。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一个分崩离析,中央集权沦丧的时代,武力才是解决争端,争取利益的最有效途径,孟子倡导的“仁政”必然难以被统治者所接受。虽然不能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他仍以天下为己任,“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 即他仍要把他的思想学说宣布于天下,以此来影响并匡正世风世俗。
  除了像“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这样家喻户晓的故事外《孟子·公孙丑》中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关于这一点,告诉我们做事情的出发点要正确,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认,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否则,即是你通过一些手段使自己占据了有利形式,但最后还是会失败。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所以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是正义的,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赞成和支持。
  《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这一点告诉我们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不断积淀,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形成更开阔的视野和人生境界。在生活和事业的征途上,我们经常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的发展,或者“一叶障目”,被一点小障碍阻挡了视线。为眼前利益的迷惑而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呢,为视野不够开阔而错失了机遇。因此我们要努力登上人生的“泰山”,观到事业的“大海”,摒弃“井底之蛙”的心态,做一只向往“井外世界”的“青蛙”,向着更高更远更开阔的境界靠近。
  所以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纵观能成大事者,贵在目标与行为的选择,也就是他们懂得选择什么放弃什么。如果没有目标,或者做多了无用的事情,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为碌碌无为的人。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到头来只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终无所成。“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一样的道理,所以,一定要舍弃一些事不做,去做该做的事,具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宁静胸怀。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在这个社会里,有些人做着自己做不了或不喜欢的事而一事无成,有些人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而痛苦不堪。

孟子读后感

孟子读后感

   【孟子读后感】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说“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 当代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孟子被誉为亚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自己思想的完整体系,提出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孟子主张“仁政、兼爱、非攻,和平,反对战争,人性向善”。 个人感觉《孟子》比《论语》更为丰厚可读,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今天,我坐下来静静的摊开这本书,再次让思想在孟子的精神世界中遨游感悟。

  孟子的代表作是《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这几篇文章我反复诵读,颇有感受:

  在《梁惠王上下》中,孟子认为:王道和仁政是立国的根本。为政者应该施行王道,反对霸道,实行仁政,反对暴政。仁义的准则应该是为政者处理国家政事的根本立脚点。仁义的思想应该贯彻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这句话说的是,如果在经济上能使大家安居乐业,社会自然就安定,政权自然就巩固了。而在思想上,要树立起“不忍人之心”,要树立起仁爱的观念。在关心民众疾苦,要为解除民众的疾苦而尽心竭力,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幼以及人之幼”。 在这篇《梁惠王上下》中,体会到一个国家的安定繁荣和发展,需要做到优则与民同忧,乐则与民同乐。

  在《公孙丑上下》中,孟子倡导仁义,主张施行仁政。他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行仁政,得人心,就多助;不行仁政,不得人心,就寡助。

  在《滕文公上下》,孟子强调士大夫要有“大丈夫”的气概,在立身行世方面要注意节操;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向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在我认为,孟子是怀有匡正天下的巨大抱负的。

  在《离娄上下》中,讲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我看来,修、齐、治、平,从本质上说,就是施行仁义之道。得天下,在于得民心;得民心在于行仁政。孟子是以集成儒家的道为己任的。

  在《万章上下》中,通过对历史的阐述,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在《孟子·尽心上下》中“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孔子登上鲁国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这一点告诉我们要不断寻求突破,超越自我,不断积淀,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形成更开阔的视野和人生境界。在生活和事业的征途上,我们经常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的发展,或者“一叶障目”,被一点小障碍阻挡了视线。为眼前利益的迷惑而看不到长远的发展呢,为视野不够开阔而错失了机遇。因此我们要努力登上人生的“泰山”,观到事业的“大海”,摒弃“井底之蛙”的心态,做一只向往 “井外世界”的“青蛙”,向着更高更远更开阔的境界靠近。

  感触最深的是《告子上下》这篇,在阐述行善论的学说。第一,人性本是善。孟子说:“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有无不下。”人的性善,是普遍的共同属性。第二,人性之所以是善就在于人们都有一种内在的先天固有的道德意识。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正因为人们存在着内在的鲜艳的道德意识,所以人性是善的。第三,人们的行为如有不善,是由于后天的外在环境造成,不是人性本身边不善。第四,对于这种善的本性,或者善的本心,必须着意的加以培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在于专心致志的存心养性。

  《孟子》中除了阐述其修身治国的大道理,还记录了一些发生在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小的故事,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师友之道》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交友不能看这个人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作为儒家文化的先祖,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对中国的影响长达几千年,直至今天依然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世,思想道德。其思想精华博大精深,今天我只是管中窥豹摘录下自己浅短的感受和心得,孟子思想的厉害之处在于不管是阐述怎样施行仁政治国平天下,还是做人处事,他都能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

  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总之《孟子》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每次诵读都会使人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它可以平和我们烦躁的内心,可以让我以圣人的精神为指导,在现实生活中做的更好!

   【孟子读后感范文】

  孟子经常用一些完整的小故事、寓言来表达自己地观点和看法。而这些小故事和寓言就慢慢变成了今天我们常用地成语,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再作冯妇”等等,可见孟子思想对我们地影响对我们来说不可不谓深厚。

  孟子所说的“揠苗助长”演变到今天一般都说成是“拔苗助长”,但说的都是同样一个道理,孟子认为教学和学习知识如同植物生长一样,都有自己的规律,必须循序渐进,而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然就会像宋人那样“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把自己累得不行不说,还枯死了禾苗,得不偿失。要想幼苗茁壮成长,只有勤于耕耘。不愿耕耘,拔苗助长,必然失败。就像人的成长与发展一样,同样要遵循规律,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根基一点点变得牢固,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成长得更好,由一颗幼小的树苗长成一株参天大树。孟子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守规律的同时还提醒人们凡是应顺其自然,适应事物本身的发展的速度和方向,正所谓:“其进锐者其退速”,即是继承了孔子“欲速则不达”的思想。当我们太想办成一件事的时候,往往急于求成而显得过于浮躁,沉不住气,冒冒失失的前进就失去了方向和重心,把握不住事物前进和发展的速度,方而更容易迷失方向。孟子的观点就好像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的道理一样,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越大,那它产生的反作用也就越大。同样,如果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付出了太多的努力,那我们必然抱有更多的希望和企盼,而一旦事物的发展出乎我们的意料和想象,那我们将比用平常心对待一件事物的时候更难以接受眼前的事实。所以凡是我们不必看得太重,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这样,当事情成功时,我们才不致于过于高兴,被成功的喜悦麻痹了清醒的头脑;在事情失败时,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致于过于失望和难过而丧失了前进的勇气。

《孟子与尽心篇》读后感

   【篇一】

  今日读到孟子与尽心篇之“什么是正命”,觉得有一点感触:孟子曰:“顺受其正”,南先生解读为不怨天不尤人。真正的修养在动心忍性之间,能够确实检查出自己的错误。“不迁怒,不贰过”,有时候明明自己错了而不自知或反省不出来,反而迁怒与别人。这种错误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我们总会为自己的错误找出很多条主客观理由,但很少从自身反省错误;往往为了掩盖自己的一个过错,而去编造很多谎言,把大量的时间浪费了。有时部门工作出现错误的时候,很少从自己管理中找问题,总是盯着问题本身和犯了错误的直接责任人,每次如果能够多想一点,找出问题产生的制度或流程缺陷,尽可能完善制度流程,防微杜渐,确保同样的问题不会再次出现。对照财务工作,个人觉得财务案例分析是提高财务人员技能的一个非常好的工具,我中心财务管理部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收集和更新财务案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过往的教训,我们及时修订制度流程,通过案例培训,让财务人员知道有些做法的危害性。“是故知命者,不立于危墙之下”,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把控风险是第一要务;风险过大的事情,须尽量提醒并阻止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决不可为了表现自己而去做一些风险较大的财务处理,给公司带来潜在的危害。

  反省错误的同时也是提高自己修养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主要是自己的修养不足,而修养不足的原因很多,但客观原因主要是工作经历不足,见识不够。今年公司提倡的轮岗制和项目组工作制都是帮助管理人员解决工作经历不足和见识不够的问题,让管理人员通过不同岗位历练,了解不同岗位特性,不断积累各方面的工作经验,从专业性人才向复合型全面性管理人才过渡,增强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为公司管理团队建设打好基础。

   【篇二】

  原文: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有人?

  释义:

  一个人的生命本来有道,但没有反省自修,反而迷心逐物,向外驰求,一辈子随波逐流不知去向何方,就变成平常人,也就是凡夫、众生了。

  如果作人做事,不知随时随地反省检查自己过错的话,德行是不会有所进步的,如果能时时自我反省,发现自己的过错,那么这一天活着的生命就是有耻,就是有惭愧心。假使犯了过错,不但不自我反省,反而自我辩护认为没有错,甚至推过于别人,也就根本无惭无愧了。

  有惭有愧之心,是平常进德修业最大的关键。佛家学说也是如此,认为惭与愧,是人生修养非常重要的善行。有些人,非常聪明伶俐,做错了事,自己运用机心,很巧妙地为自己辩护,肯定自己没有错,这一类人,就是用心极不诚实,非常狡猾的人。惭愧两个字,对这种人根本用不上。当你不如人的时候,假如自己还没有惭愧心,那你怎么能够做到和人家一样呢?人都有好胜上进的心理,看见别人比自己好,却困于自己的坏习惯,只是自卑,不肯自求进步。其实,不必怕不如人,只要发一个惭愧、有耻之心,自己努力,别人也许十日能做到的事,自己百日、千日总可以达到与别人同样的程度吧,甚至超越。可是一般人,往往不会自我承认无耻,反而容易犯自卑感的毛病,其实能够有自卑感,已经是有知耻的动机,但是必须要拿出勇气,不要被自己的自卑感淹没,更要奋发向上进德修业,作人做事要这样,修养心性更要如此。

  读后感:

  比起古人,现代社会的科技不断发展,给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无限的方便,我的体会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要说现代人的幸福指数应该很高了吧。但在中国的事实是,没钱的人不高兴,有钱的人也不高兴,没权的人不高兴,有权的人还是不高兴,为么?因为人人缺乏安全感,就拿人人赖以生存的空气和食品来说吧,人们不知道自己每天要吸入多少有毒气体?也不知道吃的是什么化学元素合成的东西?为了辨别这些,人们得自我掌握PM2.5指标、防腐剂、添加剂……

  先贤所讲的无耻之心在哪里?惭愧之心在哪里?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道德和良心已经完全没有了底线。

  好在我们还有油条哥、托举哥以及无数的志愿者和好心人,在这些道德模范的引领下,每个人都应心存善念,心存惭愧之心,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时一定要想想这样做能否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祖宗、对得起自己的天良?能否不让别人批评我、指责我?用内外的力量约束自己。

  相信人只要有惭愧、羞耻心,就自然会守礼,自然能够尽义务,企业效益自然会提升,社会环境也自然会和谐。所以从当下做起,从自我做起吧。

   【篇三】

  在思考如何构思这篇文章之前,猛然间有件小事撞入脑海,便想着就以这样的一个故事作为文章的引,也是不错的。如古人所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很多人,很多事,很多话,自然而然地还在你写上一句的时候,它们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跑出来,并且自觉排好了队,你不想记录下来,怕是都不由着你了。

  一天,与一位初入社会的年轻女孩谈读书,她问我该读些什么书,能够明确自己人生的方向而不至于迷惑。我想这是许多尝试着与自己对话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既生存于这个变幻多化的世界,又不想被这个世界同化得过于彻底,总想着最后留一张书桌给自己。在她问出这个问题后,我几乎是不假思索便告诉她,去读读南怀瑾老师著的各类书吧,可能起初读起来不能让你透彻理解他的话,甚至很多时候你跟不上他的思路,但只要你能多读几遍,哪怕一本书中只能理解那么几页,也是收获颇丰的事。她又问,我总觉得那些古书早就用不上了,为什么还要读。于是我对她说,读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你在现有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你觉得现在的这些作家所著的书让你读了之后透彻了觉悟了,还是让你更加困惑了。她说是后者。我告诉她这就对了,现在的很多作家们,连自己的思想问题尚且解决不了,怎么能够帮你解决你的问题呢?一个思想比较混乱的人,他写的书怎么可能条理清晰,怎么能让人内心坚定呢?

  说到条理清晰,让人内心坚定的好书,便不得不提南老师著的这本《孟子与尽心篇》。最近跟着南老师的思路,读到了《孟子教修身》。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一切都是注定好的,自然顺受而死的生命,就是正命。所以说,知天命的人,不会站在危墙下面。尽力行道的正常死亡,都是正命,非正常的死亡,受刑或自杀身亡等,都属于非正命。孟子之所以成为亚圣,从尽心篇可见一斑。他这句话的意思并非让人消极地去适应天命,而是要在自己的`思想、观念、言语、行为时时处处都处在道中,才是真的正命,一旦这些都做到了,“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好也罢,坏也罢,长寿也罢,短命也罢,就这样静身宁神以候,也就没有什么可遗憾和不满的了。

  那么孟子修身篇,于我而言的启示是什么呢?作为一个偶然幸得思想,有意识地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自我,到底该以怎样的方式去修身?想来,一定要让自己的思想、观念、言语、行为时时处处都处在道中,去恶从善;无论身处山巅抑或低谷,始终铭记《大学》中“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而如果要总而言之,那就不得不又归于孟子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篇四】

  “心者,人之北辰也。苟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故以‘尽心’题篇”,赵氏之注开篇便点明此篇题旨——存心养性,知天立命。

  世世如事,人生在世,就如同扁舟泛于湖海,内心的守望便是风帆,航向的驶离,都靠着风帆的指引。

  心若简单,干净,便得到的是静怡和稳稳的生;心若嗔念过多,便时常觉以石为饱,那么你驶向的便是无尽的贪念之海。

  我心虽为明镜,怎奈世间落花太多。修身,最难把控的是内心的欲望、外在的诱惑。有人因富贵放弃德行,有人因德行放弃富贵。也许彼此都认为对方不值得。差别何以如此?

  在人世的幻海中沉浮,我们必须保持自己内心的安定,修身养性之事,完全取决于自己,不能怨天尤人。一个人能做到表里如一,不拿腔作势,就会真正快乐了。一个人能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就会有仁有义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投机取巧、放弃原则、不顾名誉的人,是没有什么羞耻感的人,也是无可救药的人。

  死生有命,谁都无法强求于立世百年,我们能做到的,只不过是尊于自己的内心,确立一个人生目标,往前走,就可以了,逆境可以让人养成警醒、多虑的好习惯。一切太顺利的时候,人就疏于思考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存其心,养其性,才能做到凡事平常心以对。

  我们只是普通人,不是圣人更不是神人,短短数十载,或许不能做到如何风光于世,流芳百年,但也切莫留下遗臭万年的印记,我们唯其可做的便是,做一个好朋友,好同事,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忠于内心的自己。

   【篇五】

  “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查;放饭流饮,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孟子提到,作为子女不能守三年之孝,却要求其他晚辈守孝,责备他们不哭;自己不注重吃饭礼仪,却关注别人啃骨头时牙齿是否会掉;这就是所谓的不识时务,人不清楚自己,却又去关心其他不相关的人和事。

  在工作中,作为管理人员的我们,有时候也在犯类似的错误,对于没有做好的工作,我们很少去反思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反而去要求或质问下属为什么没有做好,造成自己工作被动,这就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不清楚自己所犯的错误,却又去要求别人。古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现问题时先从自身找问题,更有利于我们找到工作没做好的原因,多反思以前工作中的得失,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找到正确的方向或方法。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在工作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思考,谋定而后动,多思考自己的不足和过失,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不足和过失一定要分析出造成该种状况的主客观原因,刨根问底,才能真正做到让失败或过失成为通往成功的台阶。

   【篇六】

  《孟子与尽心篇》是全书的最后一篇,是整个《孟子》的结论,孟子经常用一些完整的小故事、寓言来表达自己地观点和看法。而这些小故事和寓言就慢慢变成了今天我们常用地成语。

  孟子认为教学和学习知识如同植物生长一样,都有自己的规律,必须循序渐进,而不能急于求成。同样一个人的成长也要有相应的规律,在何时做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讲究,孟子在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守规律的同时还提醒人们凡事应顺其自然,适应事物本身的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当人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急于求成而显得过于浮躁,沉不住气,冒冒失失的前进就失去了方向和重心,把握不住事物前进和发展的速度,反而更容易迷失方向。如果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倾注了太多的精力和心血,付出了太多的努力,那我们必然抱有更多的希望和企盼,而一旦事物的发展出乎我们的意料和想象,那我们将比用平常心对待一件事物的时候更难以接受眼前的事实。

  人必须注重对于心态及人格的培养,就像《有我无我》一章中提到的:一个人的学问修养做到了,虽然一辈子倒霉,人格始终不会褪色,不要因为自己没有钱而将人格打了折扣,那就整个失败了。即使是在某个时段出现穷困潦倒的情况,那也没有必要去退缩,只要确保自己的努力方向没有错误,坚定信心,那终究会有好的回报。

  所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重人格魅力的学习及提升,这种提升一方面要从书本中学习得来,在书中我们应该是带着以“感恩的心”去阅读,去更多的阅读一些国学性质类的文章,用心体会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对于不足之处要不断进行修改,从而在个人修养上得到提升。

  除了个人的修养外,我觉得还应该注重在个人心态上的成熟,就像书中一直在讲的一个道理,一件事情我们往往会急于求成,会出现浮躁。作为一名分公司总经理,有时也会出现因为冲刺当月任务而出现急于求成的情况,在心态上也会出现急躁。实际上这样的心态不仅对任务的完成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对团队的建设产生非常不利的因素。

  通过对书中内容的学习,使我充分明确了心态的重要性,一个人心态的成熟决定着一个人生活的幸福指数以及事业发展的平台。如果能够在心态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对于个人的许多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认为在任何事情出现时,我们都不能急躁,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冷静的去思考,想到解决的办法,一定能够将问题处理好,更为重要的能够在员工中树立榜样,对于团队的心态以及凝聚力都会有一个很好的提升作用。

   【篇七】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在读本书的时候,将上篇十六字心传反复看了很多边。因为之前我有断断续续在看《孟子与公孙丑》、《原本大学微言》等书,好像每本书都会提到“内圣外王”、“内养外用”这一中心思想,反复看这十六个字,使我更加印证了在读《原本大学微言》时,一个简单的字有很多层的涵义,一个字、一个音就代表了一个观念,甚至几种观念,包括一个字在古文中怎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都是大有学问的,这是我之前未学到的,所以开篇就让我很受益。

  《尚书》里说“人心惟危”,就是说人的心思变化多端,往往恶念多于善念,非常可怕。那么如何把恶念变成善念,把邪念转成正念,把坏的念头转成好的念头呢?简单理解通过自我反省、专一、做起来,实行中庸之道从而慢慢

  “内养外用”,也就是充实自己内在的学问,修养,朝圣贤的道路上走,从事济世救人的大业。我们谈不上走圣贤道路,更谈不上济世救人,但能透过读书、学习,身为职员、家长把自己的思想行为,做到恰如其分,由内在的学问、思想的修养,而发挥到外在利己利他的事情上来,将“万事追求适度”来做为我们对理想生活的准则。

  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我们每个人有生以来要扮演很多的角色,职员、家长、父母的孩子、社会的一员,不论处在什么地位都要尽力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就得修养自己,当然这也是很难的。因为人的思想情绪是非常微妙的,也是非常危险的,凡是人都有欲望,比如好奇心、好胜心等,归纳起来都是欲望,有时不当的欲望能毁灭所有的一切,我们自己的思想领导自己正就正,领导自己坏就坏,所以我们做人处世要持平,导正自己的思想。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说: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保存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以此来对待天命。不论寿命是长是短都不改变态度,只是修身养性等待天命,这就是正确对待命运的方法。

  前段时间朋友来电说日子过得很累,不幸福。我们就幸福这两个字展开了讨论,究竟怎样才能幸福呢?可能每个人的感悟不同,定义自然就不同,通过讨论我们一致认为有一个好的心态,就会拥有幸福。人生在世,坎坷磨难在所难免,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如果自己不能调整好心态,生活就容易打死结,必然给我们带来额外的痛苦,因此要静下心来,把自己心的根源找出来,调整这个“根源”,然后就可以“知其性”。

  时间匆匆逝去,我们都会慢慢变老,从起点到终点,自然而又必然,这是每个人的路,不能逃开也不能躲开。一生,仔细想想就该尽力、尽心活好!扮演好我们每个人生阶段需要扮演的角色。

   【篇八】

  ?孟子与尽心篇?以“尽心”为篇名,扼要点明重点之所在。孟子开头就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南师讲到,什么叫“尽心”?也就是用尽了所有的精神、心思去做,“尽”就是到底了,到尽头了。一件事情做完以后,成败是另一个问题,而去做的人,心总是尽到了。在儒家的“尽心知性”学说中,孟子的修养功夫是“动心忍性”,这就是做人做事的修养。“尽心知性”也可以说是静定的境界,使整个修行的原则与功夫。那什么是“动心”?遇到事故时,在动心起念之间所具有的定力、智慧,所达到的程度;“忍性”则是绝对的大定,借用佛学的一个名词来讲,就是“如来大定”。一个人想要修养到动心忍性,如果没有种种苦难的磨练,是做不到的。

  本书有一个章节叫“路是走出来的”,是一个很有趣的对话。

  孟子对高子说,那些山上只堪容脚的小路,最初是一个人,为了割草或者砍柴,在一个本来无路的荒山上,慢慢选择好下脚、更近便的地方走过去,慢慢人多了,就走出一条路来。而这条路只要间隔一些时间没人走,就又长出茅草把路埋住。孟子对高子说,现在你既未明心,又未见性,就因为你心里长了一堆茅草,思想被茅草塞住,没有出路。孟子在这里说,心是要用的,心不用就会被塞住,头脑越用越灵光,不用就塞住了。很多人学佛,学打坐,拼命“除妄念”,学到后来,不去用心,那心都不想动了。

  刚才这段分享,总结归纳一下,可以用“尽心”,“用心”来做以小结。延展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工作,能够尽心,并且用心,路总归是能走出来的。

  上周我和施总去听了3天讲座,分享一个墨迹天气的案例,很是让我感触。

  墨迹天气,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一款基于天气的APP。

  墨迹天气在初期,只是提供天气和空气质量相关的咨询,在其天使和A轮融资的时候,连创始人都不知道未来如何去盈利,但是他们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就是大量的用户,基于此,他们还是成功的融到了资金。他们也在想无数条道路,来完成软件应用到实际的落地盈利,包括做社交,基于场景的分享,也在不停的尝试,如果我们分析一下,首先这个团队非常尽心,做一款粉丝数量第一的天气预报,不尽心达不到。第二,他们不停在试验哪条才是要走的路,他们甚至在当时不知道路在哪。但是,一个尽心、用心、有足够能力的团队,只要能够专注并且一直走下去,顺势而为,总能走出一条路来。墨迹天气2009年上线,2021年推出安卓版,2021年推出IOS版,2021年12月,墨迹天气用户数量超过3个亿。这里我们注意几个数字,首先他们每个版本都是用了超过1年才推出,虽然不像小米那样快,但是产品做的好,用户体验佳。第二,用户数量甚至接近微信。因此,他们没有盈利模式,也会有人给他们投资,愿意给他们投资。尽管这类APP,用户之间没有互动与连接,尽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盈利,甚至不知道怎么做才能盈利。

  墨迹终于出手了,一次出手震惊所有投资人。他们做了一款硬件,叫空气果,可以实时让你知道你家中、办公室的空气质量,不仅仅是PM2.5。实时而且互动的。他们在粉丝中发起了一轮7天的众筹,999元一台,7天,100万用户支持。什么概念,他一直专注、用心的做好空气质量资讯,倾力打造空气质量专家的印象,得到众多粉丝认可。也就是说,更多的人认可他是空气质量发布的权威。在这个基础上,华丽转身,投身硬件市场,一个设备就实现的近10亿的规模。说到这,大家都觉得墨迹天气真的很不错,投资人赚大了,赚钱速度太吓人了。好,下面看更吓人的。墨迹天气计划投入资金组建线下推广团队,投资酒店、餐厅、咖啡厅等公共领域空气质量监测,也就是说,未来这些地方都会有这个设备,我们要找个酒店住宿的时候,你可能除了携程,还会看一下墨迹天气,因为它告诉你哪个酒店空气质量好,没有甲醛,二氧化碳低。如果一个星巴克和一个COSTA,星巴克PM2.5最低,另外一家高,你会去哪家?未来布局完成后,他将有可能掌控相当一部分入口,实现消费人流导向的引导,后面还不知道会衍生出多少个10亿的盘子,其市值不可估计。

  这时候来看这个公司,短短7、8年的时间,发展迅速,给自己和投资人转的盆满钵满。但是我们要看到,首先是一群尽心的人,用心做事,做大势所趋的事情,才能达到今天的成就。前5年,一分钱没赚到,靠借钱过日子,后来靠融资过日子,很不好受,很痛苦,还一直能做到专住一个领域不动摇,有几个人能坚持?有几个人能坚守下来?

  在后面尝试不同的道路,其实没有路,路是他们自己走出来的,不尝试成千上万次,能走到今天么?很多人死在了路上。当我们把这个案例和这本书结合起来看的时候,看到的就不仅仅是课堂上分享的那些技巧,还有创始人和团队坚韧的、用心的精神和态度。不执着,不成功。

  当然也分享一下他们的技巧:

  首先聚人,通过免费产品实现人的聚集;这里的焦点是免费;

  第二步,让人参与,一起把产品做好。在这个过程中,持续专注,做到少即是多。这点很难,大多数人在这个过程中,抵抗不了外界的诱惑;

  第三,产品做好以后,跨界盈利,软件企业做硬件,也就是说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

  第四,通过预售和众筹模式销售,实现资金占压量为零、库存商品为零。

  第五,回归线下,实现线上线下的统一,实现创新形式的入口,不是寻找别人的入口,而是我创造一个导流的入口。

  实现这一切的基础,要做到尽心和用心,要能够最困难的时间断看到未来的希望,要能够熬得住,别死在路上。

  套用马云的话作为结束语,梦想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地球咦项目现在也在最艰难的时期,以此给自己鼓励吧!

本文标题: 孟子尽心读后感(《孟子与尽心篇》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075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祖国点赞读后感(《我为祖国点赞》读后感)散文秦晋崤之战读后感(读<秦晋崤之战> 看出蹇叔是个怎样的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