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读后感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又拖延了几天,终于在这个凌晨开始写读后感。相比于白天的浮躁,深夜更愿意静下来思考...
《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读后感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又拖延了几天,终于在这个凌晨开始写读后感。相比于白天的浮躁,深夜更愿意静下来思考些东西。
对于小米手机,我之前了解不多,听到最多的就是同学们说手机又没抢到,所以,一直以来对于小米的“饥饿营销”我并不是很喜欢。
但是,看了《参与感》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原来小米有这么多精彩的故事,我深深的被吸引,甚至想买一部小米手机。无论是手机还是书,都很用心。
小米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发现了互联网时代参与感的重要性,核心点第一是和用户互动来做好产品,第二是靠用户的口碑来做传播和营销。
小米的参与式消费
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决策心理在这几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用户购买一件商品,从最早的功能式消费,到后来的品牌式消费,到近年流行的体验式消费,而小米发现和正参与其中的是全新的“参与式消费”。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小米的“参与式消费”。线上参与感主要通过“橙色星期五”的互联网开发模式,通过团队在论坛上和用户互动,可以知道用户的真实需求。做的好的地方可以得到用户的表扬,团队很会来心,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做的不好的地方,自然会被吐槽或者被骂,这样,团队就会主动去改进。这种模式双方都是获益的,团队根据用户的意见不断完善产品,用户也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功能和产品,同时,这种方式会让用户感觉到很受重视,会做来做认同产品,最后成为忠实粉丝。
线下参与感主要有“爆米花”活动,它不是路演,不做产品体验,也不做广告,就是和大家一起玩,活动全程都会让用户参与进来,让线下的活动平台是用户展示自己和认识新朋友的舞台。小米公司的创始人和团队主管都会到场,和米粉们一起拍照,玩游戏,一起吃香喷喷的爆米花(想想我都很开心,简直没有抵抗力呀)。
小米的口碑营销
在品牌的营销上,小米是一个新的品牌,没有钱,没有媒介,没有广告投放,所以小米选择了新媒体,通过参与感,让小米和用户一起成长。通过论坛沉淀老用户,同时用微博来弥补论坛用户扩散慢的特点。一开始只专注忠诚度,通过口碑传播不断强化这一过程,通过参与感让用户持续喜爱,成为朋友,到了足够的量之后,才选择通过市场广告的营销方式来提高知名度。
从《100个梦想的赞助商》的微电影到《我们的时代》的春晚广告牌,小米一直坚持着不请明星、不找代言人,小米始终保持着统一的情怀和质感,一直有着浓烈的青春梦想和创业情怀。这种正能量,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能让用户真正融入进去。
小米的服务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小米的客服有很大的自由度,有权限给客户送礼物,根据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同时,小米公司也是非常尊重客服的,有好的待遇、期权以及良好的办公条件,我想很多公司都做不到这一点的。这样,他们才会爱这份工作,用真心去对待客户,和用户成为真正的朋友。
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米的新办公区域装饰布置成了画廊,把艺术设计史的名作点缀在办公环境各处。这样做不只是让办公环境变得更舒适优雅,也不只是让员工们多一些艺术修养,最重要的是去共同感受,这些不朽艺术作品本身蕴含着的对创作的热爱、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向往与坚守。是的,我们要学会这种热爱,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热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创业如创作,从开始第一步到最后冲刺,掌声与关注之外,更多的是寂寞的长跑。能支撑你咬牙坚持的,除了热爱,别无他途。我们做其他的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只有热爱,才能走的更远。
公众号ID:陶陶的读书工作笔记
对于小米手机,我之前了解不多,听到最多的就是同学们说手机又没抢到,所以,一直以来对于小米的“饥饿营销”我并不是很喜欢。
但是,看了《参与感》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原来小米有这么多精彩的故事,我深深的被吸引,甚至想买一部小米手机。无论是手机还是书,都很用心。
小米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发现了互联网时代参与感的重要性,核心点第一是和用户互动来做好产品,第二是靠用户的口碑来做传播和营销。
小米的参与式消费
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决策心理在这几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用户购买一件商品,从最早的功能式消费,到后来的品牌式消费,到近年流行的体验式消费,而小米发现和正参与其中的是全新的“参与式消费”。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小米的“参与式消费”。线上参与感主要通过“橙色星期五”的互联网开发模式,通过团队在论坛上和用户互动,可以知道用户的真实需求。做的好的地方可以得到用户的表扬,团队很会来心,有继续做下去的动力;做的不好的地方,自然会被吐槽或者被骂,这样,团队就会主动去改进。这种模式双方都是获益的,团队根据用户的意见不断完善产品,用户也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功能和产品,同时,这种方式会让用户感觉到很受重视,会做来做认同产品,最后成为忠实粉丝。
线下参与感主要有“爆米花”活动,它不是路演,不做产品体验,也不做广告,就是和大家一起玩,活动全程都会让用户参与进来,让线下的活动平台是用户展示自己和认识新朋友的舞台。小米公司的创始人和团队主管都会到场,和米粉们一起拍照,玩游戏,一起吃香喷喷的爆米花(想想我都很开心,简直没有抵抗力呀)。
小米的口碑营销
在品牌的营销上,小米是一个新的品牌,没有钱,没有媒介,没有广告投放,所以小米选择了新媒体,通过参与感,让小米和用户一起成长。通过论坛沉淀老用户,同时用微博来弥补论坛用户扩散慢的特点。一开始只专注忠诚度,通过口碑传播不断强化这一过程,通过参与感让用户持续喜爱,成为朋友,到了足够的量之后,才选择通过市场广告的营销方式来提高知名度。
从《100个梦想的赞助商》的微电影到《我们的时代》的春晚广告牌,小米一直坚持着不请明星、不找代言人,小米始终保持着统一的情怀和质感,一直有着浓烈的青春梦想和创业情怀。这种正能量,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能让用户真正融入进去。
小米的服务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小米的客服有很大的自由度,有权限给客户送礼物,根据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同时,小米公司也是非常尊重客服的,有好的待遇、期权以及良好的办公条件,我想很多公司都做不到这一点的。这样,他们才会爱这份工作,用真心去对待客户,和用户成为真正的朋友。
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米的新办公区域装饰布置成了画廊,把艺术设计史的名作点缀在办公环境各处。这样做不只是让办公环境变得更舒适优雅,也不只是让员工们多一些艺术修养,最重要的是去共同感受,这些不朽艺术作品本身蕴含着的对创作的热爱、对美好事物和理想的向往与坚守。是的,我们要学会这种热爱,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热爱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创业如创作,从开始第一步到最后冲刺,掌声与关注之外,更多的是寂寞的长跑。能支撑你咬牙坚持的,除了热爱,别无他途。我们做其他的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只有热爱,才能走的更远。
公众号ID:陶陶的读书工作笔记
《参与感》小米手机背后的营销圣经
1:雷军:猪会飞起来的背后,参与感就是台风。
2:小米公司,是让用户能够参与进来的公司。
3:全球手机操作系统,一周迭代一次。
不做公关,不做营销,就看看这个模式究竟怎么样,然后慢慢地践行下来。口碑传播。
4:台风上面,猪也能飞起来。
凡事要“顺势而为”,如果把创业比作一头猪,行业趋势比作台风,那么用户的参与感,也是台风。
5:小米最重要的两点:
通过与用户互动,做出来好的产品。
一个好的产品,通过用户的口碑,是可以传递的。(小米的核心)
把用户当作朋友。
6: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
7:创业成功的三个关键点:
选择一个大的市场;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
拿到花不完的钱。
8:创办小米,雷总要求我们的一点:口碑。
9:专注,极致,口碑,快。互联网思维七字诀
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
快是行动准则,口碑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10:谷歌: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他的都纷至沓来。
11:信息传播的三大重要转变
信息由不对称慢慢地走向对称;
信息传播速度暴增,传播影响力不断地扩大;
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的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12: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善于运用口碑营销,而且要学会使用社交媒体化传播。
13:口碑的铁三角:发动机,加速器,关系链。
发动机:产品;加速器:社会化媒体;
关系链:用户关系.
14:不花一分钱,做到100万的用户。
只能是口碑传播。
15:口碑节点:快,好看,开放。
16:社交网络的建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信息的流动,是信任的流动。
朋友是信任度最强的用户关系。
17:小米的用户关系指导思想,就是和用户做朋友。
18: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产品战略。用户战略。内容战略。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19:功能性消费,品牌性消费,体验式消费,参与式消费。
20:产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它更多的是来自于消费者,来自于用户。
产品篇
21: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22:其实小米 第一批用户积累,不是手机,而是相对应的手机软件MIUI。
23: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在未来,专业与业余,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分析了。
比如维基百科。用户参与进来的产品。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4:什么是互联网产品最好的开发模式?
用户模式,也就是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25: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
让团队结构也碎片化。
26:做产品,就好比一辆车行走在马路上,只要大方向想清楚了,偶尔偏离路线或者偶尔减速都不怕,其实最怕的就是180度调头转回,再重复,或者停下来原地不动了。
小米加步枪干革命。
27: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
确定为谁设计,好看,好用,三个层次。
原则:保证好用,努力好看。
28:无印良品的设计总监:
产品设计的原点不是产品,而是人。
29:活动产品化,产品活动化。
把活动当作产品来运营,这是小米营销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30:小米网是精品电商,产品是爆品策略。
每一款爆品,就是自带拉流量的广告商品。
31: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
极致的产品背后都是极大的投入。
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
选择在QQ空间里发售,因为主要客户群是学生,而学生最活跃的社交场所,就是QQ空间。
32:发布会的演讲稿是怎么练成的?
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善于改改改改改改。
33:产品第二,团队第一。
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第一团队,第二产品。因为只有优秀的团队,才会有优秀的产品。
我们找人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最专业,也要最合适。
34:乔布斯:我以前以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够抵得上两个平庸的人,现在我认为能够抵50个,而且我现在四分之一的时间,都用在了招募人才上面。
35:让用户来激励团队。
让员工成为粉丝。
让丈母娘也要用好我们的产品。
36:在小米泡论坛,就是工作。
不管是那位员工,都要泡论坛,目的是与客户充分地接触。
做出有爱的产品,用户就会回报,并给予爱。
用户的爱,会持续激励团队。
品牌篇
37:不是劈开脑海,而是潜入大脑。
我是谁?这是做产品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也就叫作定位。
小米品牌,互联网手机的新思潮。
品类逻辑:用户选择产品的时候,会先看品类,再看品牌。互联网手机。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
38:很多广告语并不是简单的营销而是强化品类的教育。
红牛功能饮料: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
加多宝凉茶:怕上火,就喝加多宝。
云南白药创可贴:有药好的更快些。
39:以前是竞品思维,现在是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
以前是劈开脑海,现在是潜入大脑。
潜入大脑:口碑推荐,让用户参与进来。
40:论坛和微博上,进行新媒体的传播,进行小米手机的营销传播。
论坛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它可以沉淀老顾客。
41: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
商业模式和消费需求。
我们只做与用户相关的品牌,让用户参与进来。
42:所谓的粉丝文化,就是看你的品牌,有多少忠实的用户。
43:参与感,是小米品牌营销的核心观念。
44:粉丝效应,让猪也能够飞起来。
口碑对于好产品的强大推动力。
因为米粉,所以小米。
45:每个用户都是明星。
爆米花年度盛典.
参与感的顶点就是“成为明星”。
46:做品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简单亲切的名字加上简洁的拼音域名,对于公司产品的流量,是有很大的帮助。
为发烧而生。
好的品牌愿景和宣言要简单纯粹,要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愿景,以及客户希望达到的愿景。
吉祥物米兔,是小米的吉祥物。
47:基础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
小米营销是口碑营销,口碑营销的本源是产品。
48: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
要花小钱办大事。要学会善用巧力。
盒子兄弟的故事,让我们手机的质量,得到进一步地验证。
每个产品都要有自己的“木盒子”。
49:办一场剧场式的发布会。
有“点”才做发布会:有热点,新闻热点。
产品本身要素质过硬。
50: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
凡事要么不做,要做的话,就要把它给做透。
我们的时代。
2:小米公司,是让用户能够参与进来的公司。
3:全球手机操作系统,一周迭代一次。
不做公关,不做营销,就看看这个模式究竟怎么样,然后慢慢地践行下来。口碑传播。
4:台风上面,猪也能飞起来。
凡事要“顺势而为”,如果把创业比作一头猪,行业趋势比作台风,那么用户的参与感,也是台风。
5:小米最重要的两点:
通过与用户互动,做出来好的产品。
一个好的产品,通过用户的口碑,是可以传递的。(小米的核心)
把用户当作朋友。
6: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
7:创业成功的三个关键点:
选择一个大的市场;组建一支优秀的团队;
拿到花不完的钱。
8:创办小米,雷总要求我们的一点:口碑。
9:专注,极致,口碑,快。互联网思维七字诀
专注和极致,是产品目标。
快是行动准则,口碑是整个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10:谷歌: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其他的都纷至沓来。
11:信息传播的三大重要转变
信息由不对称慢慢地走向对称;
信息传播速度暴增,传播影响力不断地扩大;
互联网信息是去中心化的传播,通过社会化媒体,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的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意见领袖。
12: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善于运用口碑营销,而且要学会使用社交媒体化传播。
13:口碑的铁三角:发动机,加速器,关系链。
发动机:产品;加速器:社会化媒体;
关系链:用户关系.
14:不花一分钱,做到100万的用户。
只能是口碑传播。
15:口碑节点:快,好看,开放。
16:社交网络的建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
信息的流动,是信任的流动。
朋友是信任度最强的用户关系。
17:小米的用户关系指导思想,就是和用户做朋友。
18: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产品战略。用户战略。内容战略。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19:功能性消费,品牌性消费,体验式消费,参与式消费。
20:产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它更多的是来自于消费者,来自于用户。
产品篇
21: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22:其实小米 第一批用户积累,不是手机,而是相对应的手机软件MIUI。
23: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在未来,专业与业余,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分析了。
比如维基百科。用户参与进来的产品。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24:什么是互联网产品最好的开发模式?
用户模式,也就是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25:优先处理浮出水面的需求。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
让团队结构也碎片化。
26:做产品,就好比一辆车行走在马路上,只要大方向想清楚了,偶尔偏离路线或者偶尔减速都不怕,其实最怕的就是180度调头转回,再重复,或者停下来原地不动了。
小米加步枪干革命。
27: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
确定为谁设计,好看,好用,三个层次。
原则:保证好用,努力好看。
28:无印良品的设计总监:
产品设计的原点不是产品,而是人。
29:活动产品化,产品活动化。
把活动当作产品来运营,这是小米营销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30:小米网是精品电商,产品是爆品策略。
每一款爆品,就是自带拉流量的广告商品。
31: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
极致的产品背后都是极大的投入。
牛逼的背后都是苦逼。
选择在QQ空间里发售,因为主要客户群是学生,而学生最活跃的社交场所,就是QQ空间。
32:发布会的演讲稿是怎么练成的?
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善于改改改改改改。
33:产品第二,团队第一。
创业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第一团队,第二产品。因为只有优秀的团队,才会有优秀的产品。
我们找人花费了很大的精力。
最专业,也要最合适。
34:乔布斯:我以前以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够抵得上两个平庸的人,现在我认为能够抵50个,而且我现在四分之一的时间,都用在了招募人才上面。
35:让用户来激励团队。
让员工成为粉丝。
让丈母娘也要用好我们的产品。
36:在小米泡论坛,就是工作。
不管是那位员工,都要泡论坛,目的是与客户充分地接触。
做出有爱的产品,用户就会回报,并给予爱。
用户的爱,会持续激励团队。
品牌篇
37:不是劈开脑海,而是潜入大脑。
我是谁?这是做产品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也就叫作定位。
小米品牌,互联网手机的新思潮。
品类逻辑:用户选择产品的时候,会先看品类,再看品牌。互联网手机。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
38:很多广告语并不是简单的营销而是强化品类的教育。
红牛功能饮料: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
加多宝凉茶:怕上火,就喝加多宝。
云南白药创可贴:有药好的更快些。
39:以前是竞品思维,现在是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专注,极致,口碑,快。
以前是劈开脑海,现在是潜入大脑。
潜入大脑:口碑推荐,让用户参与进来。
40:论坛和微博上,进行新媒体的传播,进行小米手机的营销传播。
论坛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它可以沉淀老顾客。
41: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
商业模式和消费需求。
我们只做与用户相关的品牌,让用户参与进来。
42:所谓的粉丝文化,就是看你的品牌,有多少忠实的用户。
43:参与感,是小米品牌营销的核心观念。
44:粉丝效应,让猪也能够飞起来。
口碑对于好产品的强大推动力。
因为米粉,所以小米。
45:每个用户都是明星。
爆米花年度盛典.
参与感的顶点就是“成为明星”。
46:做品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简单亲切的名字加上简洁的拼音域名,对于公司产品的流量,是有很大的帮助。
为发烧而生。
好的品牌愿景和宣言要简单纯粹,要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愿景,以及客户希望达到的愿景。
吉祥物米兔,是小米的吉祥物。
47:基础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
小米营销是口碑营销,口碑营销的本源是产品。
48: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
要花小钱办大事。要学会善用巧力。
盒子兄弟的故事,让我们手机的质量,得到进一步地验证。
每个产品都要有自己的“木盒子”。
49:办一场剧场式的发布会。
有“点”才做发布会:有热点,新闻热点。
产品本身要素质过硬。
50: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
凡事要么不做,要做的话,就要把它给做透。
我们的时代。
《参与感》读书笔记
本文内容摘抄自《参与感》里有总结性和代表性的句子:
猪会飞的背后,参与感就是“台风”
我特别想做一个能让发烧友一起参与的公司,我觉得这才是未来的真正有价值的公司,用户能一起参与进来做产品。这种朋友的方式,才是可以长期持续发展的方式。
小米创业的第一年,已经充分验证了:第一,通过用户参与能够做好产品;第二,一个好产品通过用户的口碑,是能够被传递的。这就构成了小米后来很重要的两点:第一是和用户互动来做好产品,第二是靠用户的口碑来做传播和营销。这是小米的核心点,我们把用户的参与感看成整个小米最核心的理念,通过参与感我们来完成我们的产品研发,来完成我们的产品营销和推广,来完成我们的用户服务,把小米打造成一个很酷的品牌,就是年轻人愿意聚在一起的品牌。这就是整个小米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把用户当朋友”。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因为今天用户主要以口碑来选择产品。
过去,信息引爆的路径必须先有核心媒体的广泛报道,才会有社会的热议。然而到了今天,一条信息的引爆往往现有公众的热议,接着才有媒体的跟进和放大。
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坚定以口碑做传播,并要善用社会化媒体。小米的营销是口碑营销。
口碑的铁三角
口碑传播类似动力系统有三个核心,内部称为“口碑的铁三角”:发动机、加速器和关系链。
发动机:产品。一个企业想拥有好口碑,好产品就是口碑的发动机,是所有基础的基础。
加速器:社会化媒体。好口碑需要让更多人更快地知道,因此需要善用社会化媒体。
关系链:用户关系。社交网络的建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信息的流动是信任的传递。企业建立的用户关系信任度越高,口碑传播越广。
参与感三三法则
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决策心理在这几十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最早的功能式消费,到后来的品牌式消费,到最近流行起来的体验式消费,而小米发现和正参与其中的是全新的“参与式消费”。
消费需求第一次超出了产品本身,不再囿于产品的物化属性,更多延伸向了社会属性:今天买东西不再简单的是能干什么,而是我用它能做什么,能让我参与到什么样新的体验进程中去。
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我总结有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内部称为“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做爆品”是产品战略。产品规划阶段要有魄力只做一个,要做就要做到这个品类的市场第一。产品线不聚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太分散会导致参与感难以展开。
“做粉丝”是用户战略。参与感能扩散的背后是“信任背书”,是弱用户关系向更好信任度的强用户关系进化,粉丝文化首先让员工成为产品品牌的粉丝,其次要让用户获益。功能、信息共享是最初步的利益激励,所以我们常说“吐槽也是一种参与”;其次是荣誉和利益,只有让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参与感才可持续!
“做自媒体”是内容战略。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已消灭了权威,也消灭了信息不对称,做自媒体是让企业自己成为互联网的信息节点,让信息流速更快,信息传播结构扁平化,内部组织结构也要配套扁平化。鼓励引导每个员工每个用户都成为“产品的代言人”。做内容运营建议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动”的思路,只发有用的信息,避免信息过载,每个信息都要有个性化的情感输出,要引导用户来进一步参与互动,分享扩散。
“开放参与节点”,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筛选出让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节点,双方获益的参与互动才可持续。开放的节点应该是基于功能需求,越是刚需,参与的人越多。
“设计互动方式”,根据开放的节点进行相应设计,互动建议遵循“简单、获益、有趣和真实”的设计思路,互动方式要像做产品一样持续改进。2021年春节爆发的“微信红包”活动就是极好的互动设计案例,大家可以抢红包获益,有趣而且很简单。
“扩散口碑事件”,先筛选出第一批对产品最大的认同者,小范围发酵参与感,把基于互动产生的内容做成话题做成可传播的事件,让口碑产生裂变,影响十万人百万人更多地参与,同时也放大了已参与用户的成就感,让参与感形成螺旋扩散的风暴效应!
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消费者也是参与者,维基百科就是这种用户模式的产物。维基百科的创作者不是一群精心挑选出来的专家,而是成千上万的各种爱好者、发烧友、旁观者,但他们却创造了一个超级伟大的产品。
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不仅使用产品,还拥有产品,拥有感使用户遇到问题后不仅会吐槽,还会参与改进产品。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
确定为谁设计、好用、好看,这是我理解中用户体验的三个“渐进式命题”,是用户体验设计的原点,在它确定之后,设计坐标系统才能明确下来;而如果没有它,就无法正确定位产品好用、好看的努力方向,产品设计就会很苍白,因为不同群体的需求可谓千差万别。
好用、好看之间,好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我们的原则是“保证好用,努力好看”。
先做忠诚度在做知名度
通常来说,传统行业的品牌路径是,先砸知名度,在做美誉度,最后是维护忠诚度。互联网企业由于产品即品牌,所以通常是先做美誉度,然后在做知名度。在强调工具化价值的互联网产品中,忠诚度基本很难建立。
做品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为发烧而生”的意思就是“玩”。我常和大家介绍小米手机和别的手机不一样:别的手机品牌用户都是“用”手机,小米手机的用户是在“玩”手机,不仅一个人玩,还喜欢聚在一起玩。
吉祥物是品牌更感性的展示。并未所有的品牌都需要吉祥物,但对于大众品牌而言,它是更为具象的企业性格和情怀的流露,能用更具柔性的姿态与用户进行情感交流。
基础素材时传播的生命线
小米营销是口碑传播,口碑本源是产品。所以基于产品的卖点和如何表达卖点的基本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
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
小米路由器的高品质木箱强烈的极客趣味和精致感震撼了很多用户,也引发了他们微信、微博晒出来组装过程,和朋友比拼组装速度。他们分享的不是小米路由器,而是他们参与其中的那种成就感。
办一场剧场式的发布会
发布会上新产品是唯一的明星,产品有料才能获得大声量的传播。有的发布会搞一堆不是产品的点,比如请某明星登场,搞一些高大上的模特、抽奖,都是错的。
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
1.要全网互动,把电视广告本身当产品做二次传播;2.偶尔到电视上做广告,信息越简单越好,尽量做品牌而不是功能广告;3.电视资源端选择上,选最大平台集中爆破。
抢首发,上头条
好产品自己会说话,产品给力,才能不断积累起品牌势能,外部平台合作是功率放大器,是给势能转化为市场动能时提供加速。如果势能本身不够,那样无论选什么样的平台,做怎样的营销,即便合作伙伴愿意支持,恐怕也难有让人满意的结果。
以红米手机为例,性能和产品体验远超市场上价格1500元以下的产品,但我们定价799元,在千元机领域中迅速打开局面,在跟QQ空间的第一次合作中就赢得1000多万粉丝。
所以我们说,产品和营销的关系,是1和0的关系。你的包装,你的海报,你的营销,你的推广,都是跟在产品这个“1”后面的“0”。如果没有好产品,一切都会变得没有意义。而如果产品给力,哪怕营销做得差一点,也不会太难看。
互联网公关要练不生气功
互联网是注意力经济,一个品牌和事件的关注度,一定要有碰撞、有矛盾、有张力才起得来。所以,传播途中有不同声音不但正常,还可能是好事,在其中因势利导、抓住流就可以了。一件传播事件中,如果有七成是正面声音就好了,剩下三成负面的其实也无所谓。
微信的新玩法
平台变了,玩法也要变。做社交媒体的运营,要尽可能贴合社交媒体自身的属性。
小米论坛是老用户的家
1.内容形式:微博内容碎片化;论坛内容可以专题结集,比较适合深度内容传播,比如介绍手机刷机方法、拍照技巧等教程。2.用户结构:微博是平行结构,只有认证与否;论坛用户关系则是金字塔结构,类似组织协会,有很强的数字成就驱动,可以凸显专业性。微博是广场,论坛是俱乐部,小米做论坛的方向是用户俱乐部,更是老用户的家。
要给用户的参与感落实到实处,就一定要给用户特权!小米用F码帮助部分用户第一时间体验到最新的产品,这是F码设计的本源。
人是环境的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荒郊野外随地吐痰,但是当我们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到铺着红地毯的酒店去的时候,就没人会这样做了,这是环境给人的暗示。
用制度规范出来的“服务”,是假的;用环境塑造出来的服务,是真的。
一剑封喉
我始终认定,所谓营销绝对不要讲一堆空话,把最能打动用户的话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说出来就可以了。
产品点分为卖点和噱头,卖点是用户愿意为之掏钱的,噱头是有意思但是用户不会为之掏钱的。卖点定义分为两类:一级卖点和二级卖点。一级卖点只有一个,这样用户才记得住。二级是辅助描述一级的,一般有两到三个。
现场是检验设计好坏的唯一标准
一图胜千言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注意力极其稀缺,在海量碎片化的信息中让用户注意并停留,一张突出鲜明的图片胜过华丽的长篇大论。
直观可感知,一图胜千言,这是“读图时代”最显著的注意力红利。
设计管理三板斧
设计一个全新的品牌,第一步要思考整个公司的定义,就是“我是谁”的问题,并且围绕“我是谁”来展开很多基础的工作。品牌的发展历程无外乎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三步。知名度是让大家知道你是谁,是出现在用户视野内;美誉度是让大家觉得你不错,走到了用户身边;而忠诚度则是让用户真正爱上你,走到了用户心理。
亚文化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
很多主流文化其实都是来自于亚文化。亚文化是年轻人很重要的现场,年轻人现在消费的不是简单的功能,不是简单的品牌,消费的是参与感。
亚文化形成原因:年轻人总是渴求不同的个性并渴望找到同好。只是过去由于传媒覆盖能力和工具匮乏,使得这些有想法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和影响的人群有着极大的局限性;现在,得益于通讯、社交的便捷,年亲人群如今更容易定义自己的不同,找到具备相近特质的伙伴,并更容易地传播自己的想法。
充分产品化的“第一现场”提供了“超临场感”,也提供了进行二次创作的工具。借助这些工具,年轻人的二次创作才能以更低门槛展开,并从中获得极强的参与满足感。
科技要有慰藉人性的力量
消费者的偏爱在不断变化,正如设计界拟物和扁平两大风格,产品设计中流露出的科技感和生活化两种倾向。如果纵览当代消费电子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当社会经济增长出现跃升、基础科学技术刚刚开始工业化应用、电子产品性能出现跨时代巨大提升时,有着夸张未来感、科技感的设计会大行其道;而当“摩尔定律”适用性开始模糊,“消费主义”风潮涌起之后,用户们的口味则更倾向于科技语言取向平和,更婉转地融入生活设计场景中。简单说,前者向往未来世界的探险和刺激,而后者则更趋向于内心,更关注对自身的认知。未来属于能真正理解消费情绪的品牌,而品牌背后的团队除了工程师,更应该有设计师和艺术家,他们都是对生活高感知的人群。
好的设计背后,都流露出同一种思维:寄情于物,寄关怀于物,注入可被感知的用心,从无生气的工业品变成对自然生活充满关怀的符号,让物件本身能够盈出给人慰藉的情绪。
“烧”摄影器材的口碑启示
互联网经济是体验经济,产品即体验也即品牌,然后再通过互联网快速扩散。好比你用搜索引擎,通常不是因为看到某个搜索引擎的广告,而是因为你的朋友在用(女生之间的图片处理软件类似)。
传统互联网平台难有忠诚度,用户去留不过是因工具价值大小来决定,典型的就好比看网络视频,在那么多视频网站之间,哪儿有得看就去哪儿,所有更多还只是“美誉度-知名度”。
如今市场中,打动发烧友就能打动市场。因为消费电子行业中,发烧友喜欢的都代表有好品质。
企业互联网转型需要“爆扁爽”
我认为对整个互联网来讲会是一个“爆扁时代”。未来最残酷的事情在哪儿?以前因为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其实很多行业是可以有10个甚至20个品牌存在的。但是 ,互联网的革命是信息革命,就是说未来信息一旦对称,所有的品牌都是高度聚集的,一个品类只有三到五个品牌存在。我们看看互联网基础产品类别的搜索、安全和视频,基本不超过五个品牌,而且只有前三才算活得好。
猪会飞的背后,参与感就是“台风”
我特别想做一个能让发烧友一起参与的公司,我觉得这才是未来的真正有价值的公司,用户能一起参与进来做产品。这种朋友的方式,才是可以长期持续发展的方式。
小米创业的第一年,已经充分验证了:第一,通过用户参与能够做好产品;第二,一个好产品通过用户的口碑,是能够被传递的。这就构成了小米后来很重要的两点:第一是和用户互动来做好产品,第二是靠用户的口碑来做传播和营销。这是小米的核心点,我们把用户的参与感看成整个小米最核心的理念,通过参与感我们来完成我们的产品研发,来完成我们的产品营销和推广,来完成我们的用户服务,把小米打造成一个很酷的品牌,就是年轻人愿意聚在一起的品牌。这就是整个小米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把用户当朋友”。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
互联网思维就是口碑为王,因为今天用户主要以口碑来选择产品。
过去,信息引爆的路径必须先有核心媒体的广泛报道,才会有社会的热议。然而到了今天,一条信息的引爆往往现有公众的热议,接着才有媒体的跟进和放大。
在新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坚定以口碑做传播,并要善用社会化媒体。小米的营销是口碑营销。
口碑的铁三角
口碑传播类似动力系统有三个核心,内部称为“口碑的铁三角”:发动机、加速器和关系链。
发动机:产品。一个企业想拥有好口碑,好产品就是口碑的发动机,是所有基础的基础。
加速器:社会化媒体。好口碑需要让更多人更快地知道,因此需要善用社会化媒体。
关系链:用户关系。社交网络的建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信息的流动是信任的传递。企业建立的用户关系信任度越高,口碑传播越广。
参与感三三法则
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决策心理在这几十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最早的功能式消费,到后来的品牌式消费,到最近流行起来的体验式消费,而小米发现和正参与其中的是全新的“参与式消费”。
消费需求第一次超出了产品本身,不再囿于产品的物化属性,更多延伸向了社会属性:今天买东西不再简单的是能干什么,而是我用它能做什么,能让我参与到什么样新的体验进程中去。
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我总结有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内部称为“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做爆品”是产品战略。产品规划阶段要有魄力只做一个,要做就要做到这个品类的市场第一。产品线不聚焦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资源太分散会导致参与感难以展开。
“做粉丝”是用户战略。参与感能扩散的背后是“信任背书”,是弱用户关系向更好信任度的强用户关系进化,粉丝文化首先让员工成为产品品牌的粉丝,其次要让用户获益。功能、信息共享是最初步的利益激励,所以我们常说“吐槽也是一种参与”;其次是荣誉和利益,只有让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参与感才可持续!
“做自媒体”是内容战略。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已消灭了权威,也消灭了信息不对称,做自媒体是让企业自己成为互联网的信息节点,让信息流速更快,信息传播结构扁平化,内部组织结构也要配套扁平化。鼓励引导每个员工每个用户都成为“产品的代言人”。做内容运营建议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动”的思路,只发有用的信息,避免信息过载,每个信息都要有个性化的情感输出,要引导用户来进一步参与互动,分享扩散。
“开放参与节点”,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筛选出让企业和用户双方获益的节点,双方获益的参与互动才可持续。开放的节点应该是基于功能需求,越是刚需,参与的人越多。
“设计互动方式”,根据开放的节点进行相应设计,互动建议遵循“简单、获益、有趣和真实”的设计思路,互动方式要像做产品一样持续改进。2021年春节爆发的“微信红包”活动就是极好的互动设计案例,大家可以抢红包获益,有趣而且很简单。
“扩散口碑事件”,先筛选出第一批对产品最大的认同者,小范围发酵参与感,把基于互动产生的内容做成话题做成可传播的事件,让口碑产生裂变,影响十万人百万人更多地参与,同时也放大了已参与用户的成就感,让参与感形成螺旋扩散的风暴效应!
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
消费者也是参与者,维基百科就是这种用户模式的产物。维基百科的创作者不是一群精心挑选出来的专家,而是成千上万的各种爱好者、发烧友、旁观者,但他们却创造了一个超级伟大的产品。
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不仅使用产品,还拥有产品,拥有感使用户遇到问题后不仅会吐槽,还会参与改进产品。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为谁设计
确定为谁设计、好用、好看,这是我理解中用户体验的三个“渐进式命题”,是用户体验设计的原点,在它确定之后,设计坐标系统才能明确下来;而如果没有它,就无法正确定位产品好用、好看的努力方向,产品设计就会很苍白,因为不同群体的需求可谓千差万别。
好用、好看之间,好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我们的原则是“保证好用,努力好看”。
先做忠诚度在做知名度
通常来说,传统行业的品牌路径是,先砸知名度,在做美誉度,最后是维护忠诚度。互联网企业由于产品即品牌,所以通常是先做美誉度,然后在做知名度。在强调工具化价值的互联网产品中,忠诚度基本很难建立。
做品牌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为发烧而生”的意思就是“玩”。我常和大家介绍小米手机和别的手机不一样:别的手机品牌用户都是“用”手机,小米手机的用户是在“玩”手机,不仅一个人玩,还喜欢聚在一起玩。
吉祥物是品牌更感性的展示。并未所有的品牌都需要吉祥物,但对于大众品牌而言,它是更为具象的企业性格和情怀的流露,能用更具柔性的姿态与用户进行情感交流。
基础素材时传播的生命线
小米营销是口碑传播,口碑本源是产品。所以基于产品的卖点和如何表达卖点的基本素材是传播的生命线。
四两拨千斤的传播技巧
小米路由器的高品质木箱强烈的极客趣味和精致感震撼了很多用户,也引发了他们微信、微博晒出来组装过程,和朋友比拼组装速度。他们分享的不是小米路由器,而是他们参与其中的那种成就感。
办一场剧场式的发布会
发布会上新产品是唯一的明星,产品有料才能获得大声量的传播。有的发布会搞一堆不是产品的点,比如请某明星登场,搞一些高大上的模特、抽奖,都是错的。
用互联网思维做电视广告
1.要全网互动,把电视广告本身当产品做二次传播;2.偶尔到电视上做广告,信息越简单越好,尽量做品牌而不是功能广告;3.电视资源端选择上,选最大平台集中爆破。
抢首发,上头条
好产品自己会说话,产品给力,才能不断积累起品牌势能,外部平台合作是功率放大器,是给势能转化为市场动能时提供加速。如果势能本身不够,那样无论选什么样的平台,做怎样的营销,即便合作伙伴愿意支持,恐怕也难有让人满意的结果。
以红米手机为例,性能和产品体验远超市场上价格1500元以下的产品,但我们定价799元,在千元机领域中迅速打开局面,在跟QQ空间的第一次合作中就赢得1000多万粉丝。
所以我们说,产品和营销的关系,是1和0的关系。你的包装,你的海报,你的营销,你的推广,都是跟在产品这个“1”后面的“0”。如果没有好产品,一切都会变得没有意义。而如果产品给力,哪怕营销做得差一点,也不会太难看。
互联网公关要练不生气功
互联网是注意力经济,一个品牌和事件的关注度,一定要有碰撞、有矛盾、有张力才起得来。所以,传播途中有不同声音不但正常,还可能是好事,在其中因势利导、抓住流就可以了。一件传播事件中,如果有七成是正面声音就好了,剩下三成负面的其实也无所谓。
微信的新玩法
平台变了,玩法也要变。做社交媒体的运营,要尽可能贴合社交媒体自身的属性。
小米论坛是老用户的家
1.内容形式:微博内容碎片化;论坛内容可以专题结集,比较适合深度内容传播,比如介绍手机刷机方法、拍照技巧等教程。2.用户结构:微博是平行结构,只有认证与否;论坛用户关系则是金字塔结构,类似组织协会,有很强的数字成就驱动,可以凸显专业性。微博是广场,论坛是俱乐部,小米做论坛的方向是用户俱乐部,更是老用户的家。
要给用户的参与感落实到实处,就一定要给用户特权!小米用F码帮助部分用户第一时间体验到最新的产品,这是F码设计的本源。
人是环境的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荒郊野外随地吐痰,但是当我们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到铺着红地毯的酒店去的时候,就没人会这样做了,这是环境给人的暗示。
用制度规范出来的“服务”,是假的;用环境塑造出来的服务,是真的。
一剑封喉
我始终认定,所谓营销绝对不要讲一堆空话,把最能打动用户的话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说出来就可以了。
产品点分为卖点和噱头,卖点是用户愿意为之掏钱的,噱头是有意思但是用户不会为之掏钱的。卖点定义分为两类:一级卖点和二级卖点。一级卖点只有一个,这样用户才记得住。二级是辅助描述一级的,一般有两到三个。
现场是检验设计好坏的唯一标准
一图胜千言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注意力极其稀缺,在海量碎片化的信息中让用户注意并停留,一张突出鲜明的图片胜过华丽的长篇大论。
直观可感知,一图胜千言,这是“读图时代”最显著的注意力红利。
设计管理三板斧
设计一个全新的品牌,第一步要思考整个公司的定义,就是“我是谁”的问题,并且围绕“我是谁”来展开很多基础的工作。品牌的发展历程无外乎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三步。知名度是让大家知道你是谁,是出现在用户视野内;美誉度是让大家觉得你不错,走到了用户身边;而忠诚度则是让用户真正爱上你,走到了用户心理。
亚文化是产品经理的必修课
很多主流文化其实都是来自于亚文化。亚文化是年轻人很重要的现场,年轻人现在消费的不是简单的功能,不是简单的品牌,消费的是参与感。
亚文化形成原因:年轻人总是渴求不同的个性并渴望找到同好。只是过去由于传媒覆盖能力和工具匮乏,使得这些有想法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和影响的人群有着极大的局限性;现在,得益于通讯、社交的便捷,年亲人群如今更容易定义自己的不同,找到具备相近特质的伙伴,并更容易地传播自己的想法。
充分产品化的“第一现场”提供了“超临场感”,也提供了进行二次创作的工具。借助这些工具,年轻人的二次创作才能以更低门槛展开,并从中获得极强的参与满足感。
科技要有慰藉人性的力量
消费者的偏爱在不断变化,正如设计界拟物和扁平两大风格,产品设计中流露出的科技感和生活化两种倾向。如果纵览当代消费电子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当社会经济增长出现跃升、基础科学技术刚刚开始工业化应用、电子产品性能出现跨时代巨大提升时,有着夸张未来感、科技感的设计会大行其道;而当“摩尔定律”适用性开始模糊,“消费主义”风潮涌起之后,用户们的口味则更倾向于科技语言取向平和,更婉转地融入生活设计场景中。简单说,前者向往未来世界的探险和刺激,而后者则更趋向于内心,更关注对自身的认知。未来属于能真正理解消费情绪的品牌,而品牌背后的团队除了工程师,更应该有设计师和艺术家,他们都是对生活高感知的人群。
好的设计背后,都流露出同一种思维:寄情于物,寄关怀于物,注入可被感知的用心,从无生气的工业品变成对自然生活充满关怀的符号,让物件本身能够盈出给人慰藉的情绪。
“烧”摄影器材的口碑启示
互联网经济是体验经济,产品即体验也即品牌,然后再通过互联网快速扩散。好比你用搜索引擎,通常不是因为看到某个搜索引擎的广告,而是因为你的朋友在用(女生之间的图片处理软件类似)。
传统互联网平台难有忠诚度,用户去留不过是因工具价值大小来决定,典型的就好比看网络视频,在那么多视频网站之间,哪儿有得看就去哪儿,所有更多还只是“美誉度-知名度”。
如今市场中,打动发烧友就能打动市场。因为消费电子行业中,发烧友喜欢的都代表有好品质。
企业互联网转型需要“爆扁爽”
我认为对整个互联网来讲会是一个“爆扁时代”。未来最残酷的事情在哪儿?以前因为信息不对称的时候,其实很多行业是可以有10个甚至20个品牌存在的。但是 ,互联网的革命是信息革命,就是说未来信息一旦对称,所有的品牌都是高度聚集的,一个品类只有三到五个品牌存在。我们看看互联网基础产品类别的搜索、安全和视频,基本不超过五个品牌,而且只有前三才算活得好。
本文标题: 参与感 小米口碑营销读后感(《参与感:小米口碑营销内部手册》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066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