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与幼儿教师对话 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12-22 07:35:5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9

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与幼儿教师对话 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后感)

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关于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读后感1

  近阶段一直在读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不愧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毕竟从事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独到的认识。

  书中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为“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关于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读后感2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有点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尽,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而且让我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质疑。

  作者在第二章《自尊VS自恋》中写到:“培养幼儿的自尊”通常都会被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幼儿教育中各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并存,虽然他们主张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法,但是大家似乎都认同,协助幼儿对自己感觉良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对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

  当幼儿脱离了幼儿阶段,外在社会开始对爱与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标准与条件。如果儿童早期所建立大胆被爱与被接受的感觉足够稳定,那么当他面对严厉的拒绝或责骂时,便不会过度的沮丧或自我贬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个人自尊的标准。

  小班,班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小皇帝,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表现的标准较低,看到孩子能吃能睡,健健康康就很满足了。可到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再加上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和家中不同,使得以前在家一直让父母认为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并不是表现出色。

  记得我班中有一个小朋友,在一次使用浆糊的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用一个手指蘸浆糊,而且不要蘸太多,但我发现麟麟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都蘸有浆糊,当我要教他时,只见他一个劲的踹大气,然后就开始眼泪汪汪了,像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可能在家父母认为他很能干,时常表扬他,然而当他遇到批评时就承受不了。还有一个女孩子,平时调皮好动,在家妈妈经常对做错事的她进行批评,而且有时还要用棒打她,以至于她在幼儿园做错事情后问她原因时,总是默默无语,有时我们说尽好话她也无动于衷,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有时真的束手无策,但在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由于幼儿来自各个不同的背景、能力、文化,为增强幼儿的自尊,老师应该提供他们更多样化的人际情境。这样一来,幼儿就能经历很多不同的人际情境,由此增强他们的自尊,也增加他们处理、应对人际情境的能力。

  当儿童被尊重时,自尊最可能发展。当对儿童有特殊意义的承认及同伴尊重儿童,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决定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及选择自己在意的东西时,就传达了对儿童的尊重。成人应该以尊重的态度征询幼儿对于活动与事情的意见、看法与喜好,并应加以慎重的考虑。

  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但是反馈要适量(而不过量)、明确且能充分地提供信息(而非范范地赞美或讨好),才能增强儿童的自尊。

  总之,教师只有具备了心得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拥有了超前的教育意识,才能把幼儿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的具有自尊的人。

关于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读后感3

  最近,静下心来读了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读这本书犹如经历了一次思想交流与碰撞的美妙旅程,旅途中感受与领略着作者个人的独特的学术气质与专业精神。作者凯兹博士是国际着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独到的认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刻感受到教授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考,不停地联想到教育实践和现实,不断地分享着她对教育的对策建议与教育智慧。读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和例子,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经历过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之后,往往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以下重点就“自尊与自恋”与“幼儿教师的专业行为?”等章节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思考:

   一、关于自尊与自恋

  自尊的发展是幼儿教师与家长很关心的一件事。然而,有时虽然我们的意图是要培养幼儿的自尊,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却演变成养成幼儿过度专注于自己的自恋,而不是培养有意义的自信与自我价值。

  书中举的例子,很值得我们深思。面对的是同样的年龄段幼儿,开展的是同样的主题 “我自己”,一名教师通过让孩子自制“我的书”,标题包括:我的家庭、我喜欢的食物、我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我喜欢收到的礼物、我想去度假的地方等。

  另一名教师在布告栏贴着一个大标题“我们一班都是人”,底下接着一行字:“我们的分析”。布告栏的展示空间贴满了长条图与圆形图,显示班上所有幼儿的年龄、体重、身高、眼睛的颜色、缺牙的数目、鞋子的尺寸等等。为了这个活动,幼儿组成若干小组,有的整理大家从家里带来的资料,有的负责在班里测量,然后汇总个别资料,在教师帮助下加于分析,共同制作图表,把所分析的结果展示出来。

  两名教师的教育意图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幼儿的自尊,然而不同的教育行为,引发了不同的教育结果。第一个教师将幼儿注意力摆在满足自己的事物上,将儿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费者,是食物、娱乐、礼物、度假的消费者。这些学习并未鼓励幼儿向外探询以求了解或引导幼儿探究值得探究的现象,只是将幼儿的注意力指向自身,使他们只关注自身的利益。有导向幼儿自恋的倾向。而第二个老师创造了一个研究平均值、趋势、范围的研究气氛与研究群。这样的活动既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尊,同时也把幼儿关注的目光引向自己所在群体的众多成员,让幼儿关注他人的同时,也关注自身,而不是鼓励幼儿过多专注于自己或满足于自己;另外,也维护了幼儿对老师的尊敬。

  联系自己的工作,这样由培养自尊演变为鼓励幼儿自恋的例子,在我们的工作中时有发生,更可悲的是我们竟丝毫没有觉察自己行为的不当,甚至还沾沾自喜于活动的创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已开始从关注群体转向关注个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但究竟如何有价值地去欣赏、欣赏孩子的哪些品质,思考真是不多。

  那究竟什么是自尊,什么又是自恋呢?健康的自尊应该是在有意义的标准上,对自己作出真实、实际而正确的正向评价,形成自我评价、努力、重新评价的循环关系。而自恋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区别的关键是是否幼儿以自己的意志为唯一。

  那怎样的教育行为才能真正帮助幼儿,培养健康的自尊呢?

   我的收获是:

  1、 在关注个体的同时,思考哪些活动能增强幼儿主动探索、主动研究的气质,能挑战幼儿心智的发展,是值得挖掘的有意义的活动。因为幼儿是天生的自然科学家与社会学家,除了游戏之外,他们很自然地通过探究来学习,乐意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去探究了解他们生长的环境。作为幼儿教师应加强幼儿这种天生的气质,让他们进行项目活动,对一些值得注意及了解的特定主题、环境或事物做深入的研究。例如,马上又到幼儿春游的时间了,我们可以先与幼儿协商,确定春游的地区范围,例如是崇明本岛、还是上海的儿童游乐场所?再让幼儿自己分组,分工合作去收集确定范围内的适合春游活动的有关景点资料;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协商,确定各组觉得最好玩、最值得去的春游地点;接着由各组派出代表阐述各自选择春游地点的理由;最后由幼儿自己协商,设法从各组推荐的不同春游地点中确立一个大家都同意的春游地点。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有足够的机会讨论、合作、协商、妥协、尊重及评价自己努力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的自尊将会由评价自己对于团体贡献的程度及结果而自然产生,可以防止幼儿过度专注于自我或专注于满足自己。

  2、用欣赏代替赞美与奖赏。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用赞美这种正面的方式来鼓励幼儿。的确,当孩子受到表扬,会非常高兴,然而有时赞美会因为给得太频繁而失去它的价值,反而被幼儿认为是空洞的。而一旦当孩子习惯于时常被赞美时,当偶尔没被赞美,很可能会以为别人在斥责他。再者,如果孩子的自尊会因为别人的赞美而提升,那他的自尊也能因他人的批评或没有得到赞美而感到贬低。同样,我们还常常采用奖赏的行为方式,如奖给孩子贴纸、小花、五角星等提供给幼儿正向反馈,然而这种物质奖励往往会将孩子的注意力由解决问题转到如何获得奖赏上,减少他们全心全意融入主题或工作的能力。而欣赏则不同,欣赏是针对幼儿的兴趣与努力的内容,做出明白而直接的正向反馈。“欣赏”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与幼儿共同探究、为幼儿提供支持、向幼儿投以赞许的目光等等。比如,在一个关于《蚂蚁》的探究活动中,一位幼儿提出“蚂蚁王国的不同蚂蚁的分工是不是和蜜蜂王国一样?”此时对于孩子这种爱探究的品质,老师并没进行简单的表扬“×××,真动脑筋!”也没奖励给幼儿任何东西。而是在当天下午带了一本“动物百科全书”,和这个孩子共同寻找答案。这样的做法显示出老师很欣赏幼儿的问题,孩子看到老师是以认真、严肃而尊重的态度对待他的兴趣和所提出的问题,加深了孩子对这个问题研究的兴趣,这样一来,就增强了孩子好奇、反思、提问、解决问题的行为发生频率。而并未使孩子的注意力偏离他当前关注的焦点,也没有把他的注意力导向关注自我。因此,欣赏幼儿能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自尊。

   二、关于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

  书中关于幼儿教师的专业行为标准的阐述,对我的触动最大。引发了我对目前自己作为幼儿教师行为专业的深思。特别是书中的一则关于处理孩子争抢三轮车的案例成为我反复品味的经典案例(一位老师带着20位4岁的幼儿在户外活动,全园只有两辆小三轮车,幼儿常为该谁骑争吵不休。这天,一位叫宝宝的男孩跑到老师面前抗议‘小莉不让我骑三轮车’这时老师应如何反应呢?)作者用专业的视角进行了缜密分析、深刻思考,处处体现着专业与智慧:作为专业幼儿教师,当班中出现“三轮车争抢事件”,首先会迅速做出价值判断,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过后会对幼儿在事件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诊断;并且还会运用这事件作为课程设计与管理的参考。

  此事件的价值在于为幼儿提供了尝试各种社交互动与冲突的良好机会,可以教导幼儿以下的技巧:

  其一,社交技巧,包括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处世技能。轮流(老师建议没骑到三轮车的宝宝观察正在玩的小莉,等她露出疲倦或玩腻的迹象时,再去提出“换我骑”的要求会比较容易成功,这是老师帮助宝宝学习察言观色,以协助她发展“轮流”行为)。协调(老师鼓励宝宝思索小莉对什么事最感兴趣,让宝宝去对小莉说“如果你让我玩三轮车,你荡秋千时,我就帮你推。”老师向宝宝示范了如何运用口头的'方式与别人协调的技巧)。克服困难(幼儿必须承认他不可能永远是赢家,必须学着接受失败与被拒绝,老师说“没关系,也许等会儿小莉就不玩了。其实还有很多好玩的呀!”可建议宝宝去玩其他一些活动,帮助宝宝培养克服失败、抗挫败的能力)。

  其二,语言技巧,在这事件中老师教导幼儿用清晰、有效的语句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要用明确的词句,学习对话的技巧等。

  其三,品质培养,包括谦让、同情他人、不怕困难等。谦让及同情他人的品质是可以经过各种方式来加强的。在例子中,如果小莉坚持不让宝宝骑,老师可以对她说“宝宝已经等了很久,你知道等那么久的滋味很不好受!”这种方式可以刺激、唤醒小莉的同情心及培养她谦让的品质。另外,在这事件中教师让幼儿设想及尝试各种解决的方法,而在尝试的过程中得知,几次的失败也不会击垮他们,从而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教师教宝宝去和小莉交涉:“你去和小莉说‘我真的想骑,我已经等了很久了!’如果这样说还是没用,你再回来,我们再想想别的办法!”这样旨在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一种,鼓励他们尝试用各种方法来化解人际冲突,这对幼儿长期发展很有益。

   我的收获是:

  1、要让自己的行为迈向专业化,首先需要找出自己在工作中所遭遇的典型困境,然后研究出处理困境的方法。其实争夺玩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常有发生,我们老师也对这类事件的处理觉得头痛不已,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都太自私了,那么,我们是否留意把这类工作中典型的难题给找出来,寻找解决的办法了呢?我们能被称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吗?

  2、专业的幼儿教师在研究处理困境的方法时要结合专业知识,如发展心理学以及有关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当面对困境时,首先需要作出价值判断,而判断的依据就是该事件是否能针对幼儿当时的心理、认知水平,对某方面能力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这就涉及到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知识。而后,又将根据幼儿的发展和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行为常模及家长、学校等各方面人士的期望以及相关教育哲学、学习理论等采取适当有效的教育策略。因此,理论知识是我们工作道路上的指明灯,作为专业教师无论工作多忙,看书学习决不能放松。要多看书、看好书,让自己成为爱读书的人。因此,在扩充知识面的同时,跳出原来惯有的思维模式,将各种知识进行梳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赋予教育新的内涵。

  3、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当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应该首先考虑到三个问题:

  (1)此事可以让幼儿获得些什么?——要会判断分析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并作出及时有效的回应。

  (2)教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拿幼儿在事件中的行为与他们以往的行为作比较,也就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分析幼儿。

  (3)课程与管理上应如何处理?——对于教育策略是否得当、课程设计与学校设施是否满足幼儿的需求等进行反思。

  4、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纷争时,首先便应该以双方幼儿最大及最长远的利益作为判断的标准。老师是孩子心目中可以倚赖的权威者,处理问题要公正,考虑双方幼儿的利益,因此,当我在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时,面对用尽了各种办法都不愿退让的一方,我一定会在“××,你再玩5分钟,就换其他人玩。”的后面再加上一句“如果你想玩别的,老师也会帮你!”这关键的后半句话让孩子明白自己与他人一样处于一个公平的环境里,每个人的权利都会受到保护,每个人的需求都会受到重视,在维持正义的同时又维护双方学习及发展的权利。另外,教师要站得高些,目光放得远些,要着眼于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打基础。所以,当我在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时,我不会急于停止纷争,充当“灭火器”,而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价值,促进幼儿长期的发展与学习。

  总之,不管是从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适应幼儿教育发展的角度,以及改变幼儿教师工作的现状,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至关重要。最后,与大家重温书中的一段话:“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当我们的幼儿需要动生命攸关的大手术时,开刀的医生是别人的孩子;当我们的孩子受到攻击时,犯罪的是别人的孩子。因此,只有当其他幼儿的幸福受到保障时,才能保障我们孩子的幸福。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从保障孩子的幸福中,得到专业的发展,享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

关于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读后感4

  一次机缘巧合,无意中读到了这本书,觉得对自己的幼儿园教师生涯很有感触。书中作者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等的许多观点与建议,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书中对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所亲身经历和看到的真实问题所写,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发了我心中的共鸣,让我的心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检讨与反思之后,又有收获的喜悦。

  联系自己的工作,在我们的工作中时有发生,更可悲的是我们竟丝毫没有觉察自己行为的不当,甚至还沾沾自喜于活动的创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已开始从关注群体转向关注个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要欣赏孩子的独特之处。但究竟如何有价值地去欣赏、欣赏孩子的哪些品质,思考真是不多。

  我相信就像我一样,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阅读凯兹博士的文章,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对于在学的学子,即使"照单全收"也会有所收获:对于在职的老师,书里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看到幼教现场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所写的,因此应该能引起共鸣,也可促进自己重新审视这些切身的问题。我每一次总会比前一次多一些感受、多一些思考。有时偶尔停顿—下,思考一下书中提出的问题或见解,进行思想或实践上的思辨,再继续阅读、思考,这样才是真正地与大师"对话",才能从中受益,也更能体会凯兹博士这位大师的用心!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我的收获是:

  要让自己的行为迈向专业化,首先需要找出自己在工作中所遭遇的困难,然后寻找处理困难的方法。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方法时要结合专业知识,当面对问题时,首先需要作出价值判断,而判断的依据就是该事件是否能针对幼儿当时的心理、认知水平,对某方面能力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这就涉及到专业知识。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当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应该首先考虑到:此事可以让幼儿获得些什么?教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幼儿间的纠纷时,首先便应该以双方幼儿最大及最长远的利益作为判断的标准。老师是孩子心目中可以依赖的权威者,处理问题要公正,考虑双方幼儿的利益。每个人的权利都会受到保护,每个人的需求都会受到重视,在维持正义的同时又维护双方学习及发展的权利。另外,教师要站得高些,目光放得远些为幼儿终身发展打基础。所以,当我在今后碰到类似事件时,我不会急于停止纷争,充当"灭火器",而是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价值,促进幼儿长期的发展与学习。

  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其成长的道路是曲折艰难的,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努力的,对于我这个新手教师而言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的幼儿教师。与丽莲﹒凯兹的"对话",让我收获很多,让我更加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自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素质和要求,让自己更坚定信念,努力朝专业成长之路迈进。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1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她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她希望我们能借肋阅读与思考,仔细聆听她的见解,并通过与丽莲凯兹博士的心灵交流,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

  我轻轻地翻来目录,哇,有好多一行行的除了作者的介绍、译者的感受和推荐都的想法,还分了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真是一目了然。简单的读了序,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的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就这样,看完了第二章自尊VS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丽莲凯兹教授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的成长。

  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时,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浅。

  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值得我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因为在这里丽莲凯兹教授写下了有关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意识形态等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而在第十一章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专业。它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其重点是:

  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道;

  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

  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

  让我懂得应该如何去教导幼儿,用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及训练,为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尽最大的努力。

  看完这本书了,感觉很不一样,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幼儿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也让我明白做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多么的重要!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2

  看完《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不仅在专业上经历共鸣检讨交流与提升的过程,也深受"丽莲。凯兹"大师特有的学术品质与专业精神的影响与激励。使我对"幼教事业"有了更强的归宿感和责任感!体会本书结合实际工作岗位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与启发:

   一,培养健康自尊,而不是鼓励自恋

  回想过去的一些学习记录单,仔细分析,发现存在着养成儿童自恋的例子,并未鼓励儿童想外探询以求了解或者引导儿童探究价值得研究的现象。如调查表中的标题"我喜欢的小动物""我喜欢的颜色""我喜爱的玩具""我最想旅游的地方""我的家庭"等等。这些记录单将儿童的注意力摆在满足自己的事物上,将儿童的角色定位在消费者,是娱乐,礼物,度假的消费者。而忽视了要求儿童思考"我想知道的事情","我想解决想清楚的事情""我想制造的东西"等。也就是缺少让儿童扮演制造者创始者困惑者试验者的角色。

  有益于儿童的自尊应是询问儿童的意见与喜好,提供机会让儿童真正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判断,鼓励儿童间相互支持与合作的教学。从丽莲。凯兹浅显易懂的例子中最能体会。如四个大班孩子花了3天的时间制造风速船。第一次尝试时,他们用了很多的胶带,把四个风标粘起来,结果需要很强的风速才能让他们设计的风速级计转动。虽然失败了,但老师不打击也不忙于告诉答案,反而鼓励他们继续尝试,孩子们也不肯放弃。显然他们的坚持会影响老师的计划。最后这四个孩子成功了,他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与技巧。同伴们都非常欣赏羡慕他们的设计,老师也投去赞赏的目光。相信他们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与自尊!

   二,学习气质对与幼儿教育的启示

  反复阅读丽莲。凯兹大师的观点:"至少有7个理由,我们应该将培养想要的气质列为教育的目标",觉得不无道理。另在第7章中她提出幼儿教育四大目标”知识技巧气质情感”反复强调幼儿”气质”目标的重要性。这是我第一次深刻理解"学习气质代表着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其中第7条理由:"儿童不太可能从直接的教导中心学习气质,而是从目睹身边的人所展示出的气质中模仿学习而来,因此老师与父母可以想像孩子从自己身上看到了哪些气质?如果老师希望幼儿养成探究假设试验推论的气质,就应该考虑自己的这些表现得更明显,让孩子看到。"这一条强调了教师对幼儿学习气质的重要影响,因此值得我们在课程设计与师资培养过程中认真思考,哪些气质值得培养,哪些气质需要消弱。

   三,行为改变技术背后的问题分析

  其实"行为改变技术"是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常使用的一种制约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只是"行为改变技术这个词是一种专业说法。我所理解的行为改变技术就是"纠正和制约孩子的不良行为,试图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过去针对孩子搅乱无理行为,我也常常使用一些强化手段。但针对产生搅乱行为的本身原因缺少分析。经过丽莲。凯兹大师的指点,原来要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先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如"制约型"的幼儿搅乱行为一般是学来的,大部分情况只要成人不去注意或"糖果"安抚就可停止。

  记得2年前的一次区域活动莽撞行事时,毛毛哭着找老师告状,原来豆豆打了他。一问豆豆,是毛毛没有征求同意拿了豆豆桌前的玩具。一看两人都有错,当时气愤之余只好停止他们的玩具。现在想来,应该告诉他们或协助他们澄清他们问题的所在,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示范如何应付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这即是针对"社会型"幼儿的策略。至今令我概念还比较模糊难以分辨和应付的是"情感型"的幼儿,由于他们的行为不易察觉,就很难消除他们内心素承受的压力和伤害,经过书中的描述,我认为此类幼儿多为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幼儿,应该根据眼神情绪来判断,多提供机会让幼儿宣泄和表达自己不能控制的紧张敢和恐惧感。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本书犹如经历了一次思想交流与碰撞的美妙旅程,旅途中感受与领略着作者个人的独特的学术气质与专业精神。每读一章,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又一个思维的驿站,丰富、深刻、精辟而独到的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观点、见解、思考……以新的视角促使我重新审视目前的工作。以下重点就“幼教老师的成长”与“幼儿教育是专业吗?”等章节的内容,结合自身研训员工作,围绕“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研训员工作”谈谈我的体会与思考:

   一、本书中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诠释

  首先,关于幼儿教师专业行为的阐述引发我对目前幼儿教师行为专业的关注。书中的一则关于处理孩子争抢三轮车的案例成为我反复品味并运用于新教师培训的经典案例。作者用专业的视角进行的缜密分析、深刻思考,引起我关于教师行为专业性的关注。目前,本区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能否“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依据该知识作出判断并采用专业的行为准则”成为我关注的重点。

  其次,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观点促使我反思自身的发展阶段。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观点阐述了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有独特的需求与要完成的工作。由此,联想起93年刚参到幼儿园工作时,正处于“求生阶段”的我时常会担心“今天孩子不要出什么安全问题”,有时甚至早上醒来会害怕上班,害怕进活动室与孩子在一起……当经历一年的实习工作后渐渐由习惯变得熟练起来,一些点滴的经验帮助我计划每天的工作。这时的我时常会因为“孩子经常来告状怎么办?”等具体的问题而烦恼,反应出“强化阶段”一些明显的特点与需求。随着进入“求新阶段”,在各方面开始成熟的我通过承担众多的公开活动、评优活动给予了更多实践、反思、交流的机会,从中不断创造使用教材、创新教学方法。一线工作七年之后,进入区教师进修学院工作的我成为了一名幼教教研员,在总结自身一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理论的充实,并思考“教师的专业水平如何提高”等问题。由此,反思我自身的发展阶段,更深刻地感受与体会了作者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观点。同时,作为一名研训员,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给予有效的支持与帮助将引发我更多的思考。

   二、思考研训员工作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目前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研训人员太多的习惯失衡了:面对几十、几百名教师讲解教材、大纲的习惯;在听课后把我们的想法一股脑儿给予教师的习惯;在几十所基层幼儿园中忙于奔波的习惯;只关注教学不关注教师的习惯……因此,面临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研训人员接受着严峻的挑战,教学思想、经验、工作方式,甚至地位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由此,在面对课程改革中几乎处于与广大教师同一起跑线的研训人员该如何应对,何去何从?研训工作理念与方式如何创新以满足课程改革、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需要?通过《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的阅读,给我不少启示与帮助。

  (一)反思关于目前对教研(研训)员工作的评论

  1、功不可没说

  ①邹尚智编著的《校本教研指导》一书中提到,教研员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功不可没,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了一个形成规范与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当今,我国教研室已发展成一个集研究、指导、服务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教学业务与管理机构。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教师素质不高,教研员的确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出了不可抹杀的成绩,如,改革开放以来,教研员在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强教学业务管理,组织教育改革实验,开展教学研究和指导,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发展滞后说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仍沿用传统的一些理念与做法,有些专家认为教研员目前的状态已滞后于课改发展的需要。教学研究以考试为中心

  ——考试研究冲击教研;工作内容行政化——把教研员当成教育局的“机动部队”、“秘书班子”;教研方式“教练化”——教研员手把手地指导教师设计教案、教学方式,教师成为推行者、实践者;教学研究凭经验——缺少学习、事务繁忙等,依靠多年经验只作为教学研究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教学研究功能异化——目标模糊,出现“两张皮”现象,“形式主义”的做法等等。以上这些成为教研员工作的弊端,影响课改工作的进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显然教研员自身发展滞后。

  3、效益未显说

  网上看到这样一篇评论“教师培训=睡觉+锻炼?”,文中对目前某些教师培训的现状提出了批评:某工作第一年的新教师参加学校安排的教师培训,原本高兴地去却是满怀失望地回来。只因为作为新教师本想学习的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安排教学步骤,如何把握课堂……等众多问题均无从解答却被培训者将大学学过的课程重新又讲了一遍而代替,而且因为培训时间有限远没有大学老师讲的细致与深入。于是,骑车锻炼、到地儿休息、上课睡觉就成为其参加培训的全部内容,而培训者所讲的并非其所需要的。之后,该教师起初为每周牺牲半天时间而愤愤不平的心态逐渐为了学分、为了职称而“平和”,一学期过去,锻炼+睡觉=一张值6学分的纸。而该教师再也不愿参加类似的培训活动,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认为教师培训不能提供最新的教育信息动态,不如上网;不能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如请教身边有经验的老师……这样效益何在?

  ②高振千在《新课程培训的效益》一文中提出,有多少教研员在脚踏实地地干工作?有多少教研员自己已经学深学透新课程理念?有多少教研员具备新课程实践经验?……不少人怀疑中国特色的庞大的教研员队伍的作用,主张取消教研员。

  (二)从以上三种对教研员工作的不同评论来看,作如下的分析:

  教研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业务领域专业人员,其作用与职能无法取代。

  正如功不可没说中的观点提到的,在一定的时期教研员发挥的作用是一线教师或是高校研究人员所不能完成的。其既有专家的理论水平又有教师的一线经验;既有领导的管理才能又有崇高的人格魅力。所以,教研员独特的作用是其得以在中国教育领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原因,其特殊作用与职能无法取代。教研员在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学习、转变、发展,以适应当前教育发展、教师发展的需要,否则将被淘汰。

  教研员的定位应是重新设计,应基于研、训之间的课堂教学实践直面基层广大教师群体,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教师专业化水平,能够引领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逐步形成学习型组织。体现以下六种不同层面的角色:

  角色一:研训员应是研究者。首先,①由新课程的诠释者转变为课堂与教学理论的研究者。在新课程中应不断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研究课程,尤其是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将问题研究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将预设研究与生成研究相结合,将人文研究与专业研究相结合,研究教材、教育理论,研究幼儿、教师……以教研、科研并举的思路开展活动,用科研的方法指导教研的行为,借鉴科研的科学性、严谨性、前瞻性等来开展研训工作。其次,②由共性化课程的规范者转变为个性化课程的催生者。

  角色二:研训员应是指导者。③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转变为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的促进者。首先,要重构研训员与教师间的新型关系,变自上而下的鉴定式为教师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探讨式,以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其次,要更教学评价的新操作要领,变一课定论式为更多关注教师课堂教育教学实践的全程的发展。

  角色三:研训员应是培训者。由单一枯燥、传统的培训转变为对象更具多元性,工作更具层次性,内容更具广泛性,形式更具多样性的培训。改变以往传统的培训模式,采纳促进与教师互动的培训模式,加强彼此的交流、了解教师的需要,做好课程理论与教师实践间的桥梁工作。

  角色四:研训员应是管理者。由自上而下的集权式管理转变为放权式的无为

  管理。应了解各园所教学管理并参与与推动园所的教学工作,包括:开设课程情况,教材使用情况,对课程管理情况,教学常规管理情况,教研活动开展情况,青年教师与新教师的培养情况等。将管理成为一种无为管理,为园所教师提供发展与创造的空间,松绑放权,创设一个宽松的管理环境。

  角色五:研训员应是服务者。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全程式的服务。应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创设条件、提供机会,为教师的交流、展现搭建平台,并且提供资源,顺应第一线教师的需要。

  角色六:研训员应是学习者。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自身必须不断学习,如新课程理念,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等,使自己站的高才能看得远。

  总之,《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将成为我日后工作中的好伙伴,也希望在每一次的阅读中不断有新的体验、新的收获。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作者通过文字,和您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希望您能借助阅读与思考,仔细聆听她的见解,并通过作者的心灵交流,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下面是我我为您准备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3篇,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一

  第一次听到“丽莲。凯兹”这个人,是在杭州参加园长高级培训班时刚巧遇上创新大会,很有幸地现场聆听了丽莲凯茨的讲座,也是第一次感受中英文同步翻译的讲座。记忆中讲座的时间不长,但是很多实例让会场一次次响起掌声和笑声。然后根据介绍很着急地在书店寻找到了丽莲凯兹的《与幼儿教师对话》,拿到手后却一直没有好好翻看,因为一直觉得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

  今年十月,全国幼教课程会议,遇到了老同学,高兴地送了我一本书,一个劲地说这是一本好书!翻开一看,却是《与幼儿教师对话》,一本很熟悉但从未细看过的书。

  这是一本需要静心的书,每每遇到这样的书,必是焚香净手,凝神屏气,细细研读。

  本书一共有三个序:作者序、译者序、推荐序。没想凯茨博士的丈夫是上海长大的,一下子觉得亲切了不少。虽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是世界各地的幼儿教师们所遇到的大量问题竟然如此相似。译者廖凤瑞博士是师范大学副教授,而且凯茨竟然还是北师大庞丽娟教授的导师,感觉又亲近和了解了许多。

  翻开第一页,就被深深打动。凯茨教授的话不多,但是句句经典。

  适量原则:不管提供什么东西,只有“适量”才能产生好的结果。简练,但是切中要害。

  包括:对孩子的注意、爱、刺激、独立、好奇、活动的选择等。只有当数量、频率与强度适当时,才会对幼儿有益。

  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依次为幼儿需要安全感、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生活经验、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学习成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的榜样。

  对于安全感的定义:是指心理上感受自己与别人的有依附关系,感觉自己有所属。安全感必须建立在被爱者感受到这份情感,而且这份爱是适量的。

  我特别认同这份“被感受”的含义。有时候我们对幼儿很亲切,但是并不能使孩子的奥安全感,因为他没有“感受到”,所以不能产生依附、信赖的感觉。这让我再一次想起《小王子》中描述的情景:小王子在地球上看到了几千朵玫瑰花都和他的玫瑰花长得一模一样,一度觉得很失望,后来才明白对他而言只有他的那朵花才是独一无二的,比其他的花都重要,她承载着他的付出和责任。在小王子的故事里常看到的一个词“驯养”,狐狸说:“驯养就是建立关系,从此我们彼此相互需要,你对我是世界上唯一的,我将对你也是唯一的。”只有驯养了,建立了关系,才是彼此需要,才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感悟,才会休戚相关。

  “安全感来自于孩子相信成人对自己于一种真诚而强烈的反应,而不是空心的温和。”

  一直以来,我们理想中的幼儿老师都是以温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我们评价老师也总会用和蔼可亲来衡量,渐渐地,这份温和变成了职业性的、浮面的表现,而很少自问其中的真诚到底有多少!有时候我们的温柔真的换不回孩子的信任,为什么?我们的温和是否真的就只是“空心”的温和呢?

  有时走进班级,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问候,语言中没有情感,很空洞乏味。孩子们也只是仅把问好作为一项任务完成而已,缺乏因问好而建立感情的激情和机会。

  同样关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博士在后面的章节中还提出了一个教师要与孩子保持距离感的观点,提倡教师要适当的疏离与理性。即教师不是孩子的保姆,要有专业的思维和眼光,能给教师留出观察和思考时间,能给孩子留出发展和调整的空间。

  廖凤瑞博士说,不要“一气呵成”读完全书,不妨偶尔停顿一下,思考一下书中的问题或者见解,进行思考或者实践上的思辨,才是真正与大师对话,才能更好体会大师的用心。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二

  近阶段一直在读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书,不愧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毕竟从事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独到的认识。

  书中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为“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幼儿教师.,才能担负起幼教的重任。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三

  《与幼儿教师对话》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她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她希望我们能借肋阅读与思考,仔细聆听她的见解,并通过与丽莲凯兹博士的心灵交流,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

  我轻轻地翻来目录,哇,有好多一行行的除了作者的介绍、译者的感受和推荐都的想法,还分了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真是一目了然。简单的读了序,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的密不可分的。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就这样,看完了第二章“自尊VS自恋”。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而从丽莲凯兹教授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的成长。

  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时,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浅。

  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值得我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因为在这里丽莲凯兹教授写下了有关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意识形态等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而在第十一章“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专业”。它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其重点是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道;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让我懂得应该如何去教导幼儿,用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及训练,为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尽最大的努力。

  看完这本书了,感觉很不一样,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有关幼儿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也让我明白做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多么的重要!

本文标题: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与幼儿教师对话 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5047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三体典藏读后感2000(《三体》读后感范文5篇)再见 幸运读后感(幸运在一根棒子上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