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Ⅰ:无压工作的艺术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状态:临近开会了,才想起来会议资料尚未整理?太多想做的事情,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堆积成山的工作或者学习任务压...
搞定Ⅰ:无压工作的艺术
那么,我们到底要怎么样做时间管理。时间管理管什么?我们用时间管理,想要获得什么样的结果?这些在《搞定Ⅰ:无压工作的艺术》这本书里都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这本书是美国人戴维·艾伦在20多年前所写的一本书,本书共在33个国家出版,现在经过多次再版,在世界各地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绝对称得上是“目标+时间管理 ”类书籍中的翘楚。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和从业30多年的经验,提出了一套管理时间和管理行为的具体方法,既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是戴维·艾伦,美国著名的管理思想家,时间管理领域的世界级权威,GTD 时间管理方法的创始人,被《福布斯》评为美国最优秀管理专家之一。作为一名行政管理培训专家和教育家,他拥有20多年丰富的管理经验,被誉为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最具建树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并且一直担任甲骨文公司、世界银行、L.L.Bean户外用品专卖邮购公司和QVC购物频道等企业的高级管理顾问。
你将获得
帮助你学会合理规划和细分任务,让工作走上良性、高效运行的道路。
帮你掌握一套简单、高效的工作方法,提高你应对日常烦琐事务的能力。
教你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之下,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技术解除精神负担,保持大脑的良好状态,从而轻松高效地完成工作。
《搞定》读后感
记得从“国学孝亲养生营”回来的时候我全身充满了爱、喜悦与力量,不知道的情绪又开始低落。回过头来看看自己所思、所行,确实有很多地方是需要反思。焦虑不过就是因为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养生营的时候为什么那轻松自在,因为我们真正清空了大脑,活在了当下。回来以后,因为各种环境的影响、工作的压力、思想的各种斗争,岂能不烦恼。
11月好好收拾自己散乱的心❤,走好每一步。
内容分享
1. 把“思维和记忆”比作“CPU和硬盘”:那么任务清单“外包”就好像给脑子装了个外挂,自然就能提高运行效率——而且在安排需要准备的事情时,要同时把用于准备的时间段也排进去,不要在脑子里留下任何负担;
2. 用“心如止水”来形容“中庸之道”:这种相似可能不仅仅是比喻而已,其实水波的形状,也是宇宙中能量传递的形状,从细胞到原子到量子到能量,物质越分解,与精神的分界越小,就像中医认为心情对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我们又多了一个视角,从精神参悟物质,以物质启发精神;
3. GTD想要达到的状态,其实就是“活在当下”,只不过是把过去和未来用记录和计划的形式从意识中暂时剥离。很有意思,西方解决思维问题的模式,也像西医解决健康问题的模式一样,简单粗暴、行之有效,制定一套标准,每个人都能用,而东方的办法就是修心、正念,效果如何,还得看境界。那么哪种更好?我认为,前者是术,后者是道,道、策、术,不同层面,难以比较,亦不可偏废,双管齐下,方能事半功倍。
收集工作篮,分类处理
一次只做一件事
不要将工作再次放入工作篮
组织整理管理
《搞定1》- 无压工作的艺术~让你行云流水般地工作
戴维·艾伦,开发个人和企业潜力的世界级权威专家,被誉为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最具建树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提出一套方法GTD提高效率的方法,为成千上万职场人士提供培训,在全美巡回讲座,在顶级的企业中培训(包括微软公司、洛克希德公司和美国司法部等)。为什么用“思想家”来形容一位培训专家呢?因为,他还是一位把心灵智慧融入到工作中的艺术大师。通过GTD无压工作的艺术,释放大脑,放空心灵,使人进入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工作和生活的状态。
内容概要
书的内容深入浅出,精妙深邃。首先戴维.艾伦提出,在“知识工作”的新文化中,存在一种缺陷,缺少一套“从大局着眼,小处入手”的连贯系统工具,帮助我们管理工作中多个层面。如果工作中能达到武学家“心如止水”的境界,就能花最少的力气完成最大价值的工作。
然后,为实现这种境界,戴维.艾伦在书中为我们讲述了这套GTD系统(英文缩写GTD,Getting Things Done)。
作者告诉我们, 如何通过GTD“横向管理”的五个步骤,轻松掌控生活:
1. “收集(归拢材料)”
2. “理清(清空工作蓝)”
3. “组织整理(分类建立好工作清单)”
4. “回顾(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5. “执行(选择最适合的行动)”。
如何通过GTD “纵向管理”的五个步骤,对项目进行高效的控制 :
1. 定义目标和原则。
2. 展望结果。
3. 头脑风暴/集思广益。
4. 组织整理。
5. 明确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通过这本书,你将真正学会如何运用GTD系统,如何把远大目标落实到日常生活中。面对现代信息万变的潮流中,当你精通了这套系统,将让你掌控自己的工作与生活,进入从容的无压状态。当你的大脑恢复到最佳的运行模式,你将象插上翅膀一样飞翔你向往的生活和梦想。
观点
书中,作者还提出了几个深刻的观点,当你读到这些观点,你甚至会发觉颠覆了一些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主流观念。
我给大家列举其中的几个:
1. 作者提出, 建立一个完善可靠的“外脑”(个人管理数据的核心储存系统),是实现高效无压工作的必要条件
为什么有些事情总是困扰在你的心里,因为大脑中储存了诸多的“未尽事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大脑将降级为临时事件的存储器。如果大脑同时思考两件或以上的事情,它的创造性思维会大大下降,陷入混乱的状态,从而造成工作压力,这就是我们工作压力和混乱状态发生的根源。作者提出,建立一个完善可靠的“外脑”,分类储存好这些“未尽事宜”,并可以随时查阅,这样才能随时清空我们的大脑,使大脑处于的创造性的运行方式中,这样,工作才能进入从容高效的境界。
文中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大脑中肩负短期记忆的那部分组织,是负责储存不完整未决定的资料,其功能类似于计算机中的RAM(随机储存器),我们的意识相当于计算机的CPU(中央处理器),一旦短期储存量太大,CPU的运行速度将会急剧下降。就像很多人,终日忙忙碌碌,大脑的储存空间早已不堪重负。只有降低甚至清空RAM,才能提高CPU的运行速度,这就是建立一个“外脑”的意义。
我读到这里,恍然领悟到,自己一直喜欢建立一个云盘为中心的信息收集库,无意中契合了GTD的第一步,从书中,我学到了更多完善和应用的方法,认识到背后的长远的意义。有了这个清晰的方向,我将重新审视和升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管理方法。
2. 作者还提出,在协调工作的各个层次中, 应该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考方式,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方式
作者把工作中的六个层次类比为高度:
·5楼视野:人生。
·4楼视野:长期展望。
·3楼视野:1~2年的目标。
·2楼视野:关注和责任范围。
·1楼视野:当前的工作。
·地面:目前的行动。
人们都会认为采用“自上而下”的思考方式会更有效率,因为上一级的重要性更高。可问题在于,如果你对实际操作的“地面”行动层次缺少控制能力,当底层已经陷入失控状态时,仍然自上而下地进行管理,只能让自己不断受挫,这将成为效率低下的方法。
如果你的船正在沉没,你显然不会在乎它的航行方向!
作者举了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很多高管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遭遇一个最大困扰,那就是要管理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电子邮件、会议、旅行、陷入混乱的项目等等。当实行了GTD中“自下而上”的工作方式,“地面”的行动层次管控好了,他们开始能把注意力转向更高视野—家庭、事业和生活质量。
作者曾经培训过一位在某大型跨国银行任职的员工。几个月来,他通过实践这套管理方法,已经完全掌控了每天的工作。后来他想投资创办自己的高科技公司,但这个想法一直令他感到畏惧,以致他一直没有办法开始行动,但是从“地面”这一层面入手,由下而上地逐步推进,便增强了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后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了。
3. 作者发现, 控制一个项目时,如果大脑以“自然计划模式”来运作,将能以最小的消耗创造项目最高的价值
人的大脑在面对任何一项任务的时候,都要自发地进行5个步骤,就是:定义目标和原则、展望结果、头脑风暴、组织整理、明确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例如头脑风暴,它最大优点在于,能够捕捉到新颖独特、富于创意的想法,还能够启发你产生更多的好主意。但如果你缺乏一个系统来辅助你保存和回顾这些想法,那它们可能很快就烟消云散了。而最大价值的项目实现,往往最需要是这些富有创意的想法。支持大脑在“自然计划模式”下,按五个步骤自然地发生,将使项目提供最大的创意。同时,大脑在“自然计划模式”下运作,消耗又是最少的。
结语
戴维·艾伦还论述了GTD与积极心理学、分布式认知、沉浸理论和心理资本的契合点,在这些最前沿的领域里,GTD的到了科学的实证,将使GTD的方法帮助到越来越多的人。
作者引用了佛陀的话:“你要做的是发现你的世界,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GTD系统,正是让我们重新发现自己的世界,释放我们的大脑,从容高效地掌控工作和生活,从而得到心灵成长的广阔空间 。回归“心如止水”的境界,让本有的智能呈现出来。
如果你在寻找如何把内心的空灵落实到现实工作生活中,也许在这本书中你能找到一些答案。
GTD《尽管去做——无压工作的艺术》读书笔记
《尽管去做》,英文名是《Getting Things Done》(简称GTD),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时间管理教科书。作者总结出一套管理工作进程的方法,通过帮助读者更好的跟踪和管理思绪、需要做的和想做的事,从而使读者能在合适的情境中静下心,集中精神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在收集阶段需要确保百分百捕获一切“未尽事宜”。根据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使用具体的“工作篮”,纸张或记事本,电子记事簿或其他设备来收集“材料”。在收集过程中需要做到将大脑中每一个悬而未决的事情都收集起来,控制收集工具的数量并且定期清空。
清空大脑,让收集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具体的收集工作 :文具、参考资料、装饰物和设备可以在收集过程中保持不动,其余物品均需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归档系统。
大脑的收集工作 :对职业以及个人分别列出“启动器”清单。
职业方面:已经开始但还未完成的工作,需要开始处理的工作,对别人许下的诺言,需要学习、掌握的技能等。
个人方面:已经开始但还未完成的发展事项,需要开始处理的事项,打算去的地方、拜访的人,家庭金融计划等。
处理的原则 :从最上面一项开始,一次一项内容,永不放回。
在管理阶段,我们需要建立以下6种清单:
有关各项工作的具体方案或详细资料。真实价值在于提供一个完整全面的回顾机会,确保所有计划都已经制定出了行动方案。当评估工作量时可以拿出详细的目录。
当工作清单需要进一步细分时,可以依照以下分类:
个人的/职业的
已经指派他人的工作
某些特定类别的工作
日程表的三个用途:在某一确切的时间里采取的行动;在某一确切的日期采取的行动和在某一确切日期将要获取的信息。
是清单中包含事物最为广泛,种类最为繁多的一种。
“下一步行动”意味着清晰可见的具体活动。
我们需要根据现实中完成这些工作所要求的环境和数量来对“下一步行动”进行分类,例如“电话”,“在电脑旁”,“跑腿”,“在办公室”,“在家时”,“议事日程”,“阅读回顾”等。
当某一项工作的下一步行动属于另一个人的责任范畴时,我们需要经常核对这个清单,并评估是否需要在当前情况下采取一些行动。
在这个清单中,我们可以为创造性的想象空间开列一个详细的目录,将脑海中的“可能性”记录下来;也可以重新评估当前的各种工作,如工作清单中优先级排在最后的事项;还可以记录我们日常出现的一些无法分类的五花八门的想法。但是在使用将来某时/也许清单时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在其中堆积“保存与回顾”文档的风险。
建立起一般性参考资料的归档系统,简便查找。
建议把参考资料文件夹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使用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系统。
当资料按照分累储存时,需要在分类系统中建立子主题,以实现资料的细分。
定期整理文件,评估一下所有的资料,判断哪些值得保存,哪些不值得,可以防止它们变得像黑洞一样无法掌握。
在不同的清单中明确彼此的界限十分重要,每一种都代表着我们同自己所签订的不同类型的协议。如果界限模糊不清的话,我们会被反复无效的思考拖入泥潭,那么组织管理的大部分价值也就荡然无存了。
在回顾阶段,我们需要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适当地回顾,以此来不断更新自己的系统。
每周都需要进行回顾检查:过去一个星期的散页纸,笔记和之前日程表上的数据务必进行归档保存。更新所有的清单,做到清洁、清楚、实时和完整
在采取行动之前,我们需要依据以下四个标准来评估行动:环境、时间、精力和重要性。
回顾和检查工作的6个标准的模式:
跑道 :目前的行动——保证行动清单完整无缺
一万英尺 :当前的工作——完成工作清单
二万英尺 :工作的责任范围——关键性区域清单
三万英尺 :1-2年目标——哪些行为有助于达到预期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
四万英尺 :3-5年展望
五万英尺 :生活的全景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