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的敌人读后感(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读后感100字)

发布时间: 2023-11-25 21:13:2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1

亲密关系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亲...

亲密的敌人读后感(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读后感100字)

亲密关系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亲密关系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亲密关系读后感1

  我觉得这是一本将“亲密关系”归因的书,但在字里行间对如何处理亲密关系给出了方向性的指导。具体如何处理,目前我仍然认为NVC是实用性最好的方法,两者结合着参考、印证、理解让我收获很大。

  总体感觉书中蕴含了很多个体心理学的影子。作者也表露出亲密关系只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他也希望大家通过梳理亲密关系,最终达到自身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我觉得这点与个体心理学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

  作者将亲密关系分为五个阶段——月晕、幻灭、内省、启示、灵魂。我分为三个任务——择偶、交流、升华。无论是五个阶段还是三个任务,都存在一条看不见的线将它们串联起来——原生家庭/童年经历。原生家庭、童年经历都是客观存在的,而这些客观对我们主观形成的影响后果——信念,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几乎都是双方行为碰撞出来的,行为是由信念指引的,信念是由我们对经历进行诠释后得出的结论。按照这个逻辑,解决“问题”的终极秘密武器,最终将导向重新审视儿时的经历以及当时自己所做的决定。有意思的是,只有当自己的某些意识苏醒,并接纳和承认某些“真理”后,才能进入“审视”阶段;同时坚持“审视”状态也是个需要练习的技能。

亲密关系读后感2

  1、如胶似漆

  小丽依偎在小捷肩头,新做的头发如瀑般美丽,散发着淡雅的清香,吃着棉花糖。小捷搂着小丽,用手指擦去她嘴角的糖沫:“宝贝,慢点吃,瞧你,吃得像白胡子老头......”

   2、新婚燕尔

  小丽学做小捷爱吃的红烧鸡,小捷从身后抱着她,小丽撒娇:“讨厌,让人家怎么做饭嘛!”不小心,鸡烧糊了,小捷勇敢地吃了一块,“没事,就当今天买了只乌鸡,味道真不错!”

  3、柴米油盐

  婚后第三年,小丽下班进家,小捷躺在沙发上看手机。“老婆,晚上吃啥?”“你怎么不做饭?我又不是你雇的老妈子!”“你吃枪药啦!爱做不做,不做我出去吃!”“砰”摔门而去。

  4、期望需求

  小捷回来,“老婆,刚才是我不对。小时候我妈总骂我,我一看到女人凶就来气。我买了你最爱吃的.鱼香肉丝,趁热吃。”“老公,今天 领导批评我报表做错了,我晚上给儿子喂奶睡太晚了头疼,我不是故意的呜......”

  5、亲密关系

  小捷把小丽搂在怀中:“以后我给孩子冲奶粉,你好好休息。”小丽的头发早已剪短,两天没洗还有点味儿,可是爱和理解,让他们更亲密。

  你是小丽(理),还是小捷(解)?

亲密关系读后感3

  亲密关系不仅仅局限于爱人,也包括家人,闺蜜。当我们和我们在乎的、在乎我们的、我爱的、爱我的人发生冲突时,要学会站在爱的角度解决问题。你愤怒,走不出来跟你儿时的记忆有关,你会想起之前相似的情况,而我们往往会将这种情绪转化给亲密关系,以求得一时解脱。只要是感情都是需要经营,何况不同于普通的亲密关系之间的感情。所以,如果你在乎他,就用爱去解决问题,不要冷战,用一颗真诚的心互诉衷肠,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面对事情,不要以家庭惯常的方式解决。循规蹈矩不会给你带来快乐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要过分在乎自己的感受。你难过不代表别人会好过。如果想要一份长久的感情,多一点体谅,多一点换位思考,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架子。不要在乎自己付出多少。如果你爱这个人,那就无私一点,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就是这个道理吧。亲密关系中,少一点竞争心理,关系才会更亲近。以上是读完之后此时所能想到的感想。大概就是这样了,完

亲密关系读后感4

  年轻时,每个人都一刻也不得闲,都在忙碌都在追名逐利。可是,当我们追逐的某个自以为很重要的目标达成之后,这个目标便显得一点儿也不重要了。于是,我们又转而追逐下一个遥远的目标。

  不管我们有没有达成追逐的目标,很少有人停下来问问自己:这些目标到底值不值得我花时间去追逐?

  年轻时,“做事”就是我们全部的生活,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觉得自己有用、有重要性,人生也才有目的,但我们还是常常感到空虚。

  但是,自古以来所有的圣贤之人一直在尝试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是什么样的人。”

  在精神导师马哈拉吉年轻时,有人问他英文中最重要的字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允许”(LET)。在说这话的时候,他一定早已突破亲密关系的墙壁,体验过“墙外的生活”,因为灵魂关系的关键,正是“允许”。

  当然,这不是要我们整天呆坐着无所事事,而是要让我们明白:我们所做的事,应该是听从心的引导而做的事。如果我们能明白“允许”的道理,那么我们所做的事就是出自灵感、创造性的想法,以及启示。

  “为做而做”与“允许”之间,生活的质量有很大的差异。“允许→→接受→→容纳→→爱”,这是我们爱自己、爱家人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灵魂关系中,我们所要练习的不是做事,而是允许。沟通不再依循公式来进行,而是让我们心中的直觉、灵感以及揭露真正感觉的明灯来做我们的引导。

亲密关系读后感5

  寻求亲密关系的路会很苦,很难。可是当人们在寻求过程中小有收获的时候,简直会得意忘形。然而,好景不长:一次又一次的权力斗争会彻底击垮改变的信心,再一次陷入绝望的境地。

  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止,总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使人重又燃起对亲密关系的好奇心。于是,连续三天、多次听樊登老师的领读,12遍,一字一句,深深领会,慢慢觉知。并且,再一次拿起《亲密关系》这本书,一口气看完。

  “跟我来吧,把昨日忘掉。走出你的心,向外跨一大步。”——哈特

  亲密关系经历月晕现象——幻灭——内省——启示,到达新的起点。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你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每一个阶段,最后才能体验到真正的亲密关系,但事实上,亲密关系之旅可能随时来个大转弯,跃入完全不同的知觉层次,而让人直达终点。

  而我的看法和感触是:幻灭、内省、启示经常往返于你的感受当中。有时让你兴奋,有时又使你沮丧甚至绝望。让你以为之前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一句话、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把好不容易有所改善的亲密关系,瞬间打回原形。

  学习的路当然曲折,且布满荆棘。我们必须努力克服时不时都来骚扰的“沮丧”和“绝望”,用爱填满内心的空虚与无助。“人必须不断地从错误中学习,才能进入天堂。”今天,跨过内省与启示阶段的很多原理与案例,先把作者写在书籍末尾的短诗送给大家。

  因为每次听到末尾,都会两眼含泪默下决心:带上爱,向未来。

亲密关系读后感6

  “我们通常会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个爱我们、让我们觉得特殊的人身上,觉得有了他(她),这些需求都会得到满足了。”

  “责怪他人、批评他人行为、指责他人不愿改变,其实是一种轻而易举的手段,能够简单地利用道德批判,将自己提升到一个高于他人的位置,也使我们摆脱了自身的不安。”

  克里斯多福将亲密关系(主要是爱情)分为四个阶段:月晕,幻灭,内省和启示。在这方面,他的观点和《少有人走的路》中爱这一章有些相似,爱情在起初是热情狂喜与极乐,一切那么美好不存在任何缺点,这个阶段的爱愿意为对方做任何事。进入到第二阶段后,矛盾争吵开始产生,你甚至会觉得在对方身上找不到任何吸引你的地方。一直到第三阶段,亲密关系能够让你找到机会直视自己的内心,由此可以发现多数争吵的源点是人在逃避内心的痛苦,而那个痛苦多半是你幼时或者曾经的求而不得。如果你有勇气正视过去的痛苦,那么就有机会进入最后一个阶段,看到自己的本质得到启示。“寻找亲密关系,寻找真挚的伴侣,其实是在寻找自我。”

  如果要衡量从这本书里学会了什么,还很难,时至今日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人际交往,从书里到实际运用还是一个磕磕绊绊的过程,时常感觉挫败在于读过的书听过的道理看过的经验不少,却还是碰到那么多焦头烂额挫败愤怒的事,直到看到这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亲密关系》读后感

《亲密关系》读后感1

   1.宇宙中心呼唤爱

  如果是以怀有发自内心的爱来面对问题,问题能够得到创造性地解决。

   2.关系中的组合关系

  一对关系中常常出现类似相反面的角色扮演,它们能够组合成一个整体,深处其间的人,是问题的制造者和参与者,拥有疗愈过去伤痛的机会。

   3.事情发生本身是中性的

  现有事件会激发我们的情绪,这种情绪是由过去,我们对某件事情的看法而产生的。我们所需要反思的也是对从前那件事的想法及感受。

   4.生命自有其指引

  “选择爱、真理或灵魂之光,并决意去追寻它们,就能让生命的恩典帮助我提升并且超脱痛苦。”贯穿全文的说法,读来盛满圣经的影子,如果体会过平静的喜悦,大概是能够理解作者所说的面对问题时,用有创意的,自发的,充满爱和真理的方式来处理事情,是什么感觉的。

   5.不要固执地认为,你应该跟目前的伴侣过一辈子

  ”你的心最关心的不是你在亲密关系中的去留,而是怎么样做才能让你了解真正的自己。如果你愿意顺从自己的心,你自然就会领悟出处理亲密关系的方法”

  一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是执着于寻找到使得关系永葆亲密的法子的,昨天看到1/3左右的位置后,和一群书友分享了最近看的这本书,讲了其中的某一观点后,他们也是问我,那书里有讲到解决的办法么?我被问住了,只说我还没看完,今天再往后翻翻,感觉这本书大篇幅是在展示,关系中的人,他们为什么会遇到冲突,共有的情绪指向,惯有的应对方式是什么,关系中的人如何怀有觉知来应对。也从亲身经历来说明,即使有觉知如作者一般的人,在处理亲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时,也时常会有落入陷阱的时候,提醒我们,要有永怀爱和追求真理的意向和决心来应对问题。书的末尾,留下了一个提示,这本书并不是让你在一段不适合你的关系里死磕的,是去是留,你要问你的心?

《亲密关系》读后感2

  读《亲密关系》这本书是两个月以前的事情,坦率地讲,这本书读完之后并没有太深的感触,甚至每个章节的内容都不曾记得,通过大家的分享讨论,又仔细的翻读后,才有了更深的感悟。

  婚姻不是爱情,是关系

  在读这本书之前,始终坚信相爱是婚姻的基础,也是维持婚姻稳固的重要基石,既然爱了就一定要坚守到底,不离不弃。现在,我对婚姻有了重新的认识,婚姻与爱无关,只和重要性有关。大多数人一生的目标和成功都没有关系,只是证明自己的价值。当我们说爱一个人的时候,这份爱便赋予了条件,其实我们是在说重要性,和爱无关。所有在婚姻里发生的矛盾都和爱无关,都是在寻求重要性。

  时而像火焰,时而像冰山

  当你爱那个人的时候,你会觉得他是全世界最棒的人。这个人几乎完美无暇,没有任何缺陷,即使看到对方身上的缺点,也都无所谓。当激情退却,一切归于平淡,曾经对方眼中的好可能会变成今天的不好,会发现对方身上许多无法接受的东西,当发现这些的时候,对方曾经的美感瞬间荡然无存,对方又变得一无是处。

  寻求归属感、价值感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关注、认同,在寻求对方在乎的同时,就是在寻求自身的归属感、价值感。对方的完美与丑陋,本身并没有变化,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善变的人心中。由于我们从小生长在爱匮乏的环境中,可以说,每个人都是缺少爱的,我们长大成人后,依然在寻找这种被爱的感觉,从对方身上找寻童年在父母身上得不到的东西,以示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触碰儿时的信念开关

  我们总是试图从关系中得到认同,让自己可以回到孩提时代就设下的信念。这些信念将终生伴随我们左右,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将被引爆。一旦触碰到这个信念的开关,我们就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恼火。当我们感受到恼火的时候,我们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愤怒,以各种抗拒的形式存在,以至于纠结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上,耗费我们的能量和时间。

  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而婚姻和亲密关系,就是让你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将自己剖开。尽管剥的过程中,会流泪,会痛苦,但这些感受最真实,让你感受到一种价值感,完全不取决于存在或金钱。你要关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内在,你的情绪与别人无关,要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与旁人无关。任何痛苦、无助都是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这些归咎到别人身上,更不要抗拒、推开,而是接纳它,自己去感受情绪,去拿回那个纯粹的能量,静静等待。最终将找到有一种爱不取决于外在,不管你是快乐还是悲伤的,那个爱都在。如果能够去拥抱你的不重要感,那才是真正的成功。而真正的成功是隐藏在失败的感受里的。

  自编自导自演一场戏

  处于亲密关系中的我们,总是把自己的脆弱深深地隐藏起来,用面具、用防卫与他人互动,当对方的言语、行动触碰了自己的脆弱时,我们总是换着防卫的花招与对方周旋。越是亲密的人越清楚对方的脆弱点在哪里,所以总是直击要害,一招毙命。所以,越是亲密的人对我们的伤害越大。

  在舒服的亲密关系中,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在这段亲密关系中,双方都能真实的面对最好以及最糟的自己、学习接受和放手,真实呈现自己。学会自由的表达自己。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化茧成蝶不是梦

  就像克里斯多福老师说,毛毛虫永远没办法知道、也永远不会理解蝴蝶的世界,但是,每只毛毛虫都可以变成自己的蝴蝶。只不过,在变成蝴蝶之前,自己会先变成作茧自缚的蛹。在茧里边面对自己制造的痛苦,任何挣扎或试图改变的行为都是徒劳的。蛹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放弃所有抗拒、全然接纳当下感觉、平静等待。直到有一天破茧而出成为蝴蝶。

  相爱不是互相限制,而是相互成就。婚姻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而是灵魂上的相依相偎共同成长,婚姻和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是让你不断通过伴侣遇到自己并深爱上自己的过程。

《亲密关系》读后感3

  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这本书深度剖析了亲密关系的发展进程,每个阶段产生的原因,色彩,要素,发展方向,解决办法。亲密关系中任何一方在不同阶段所做出的不同反应,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及其行为背后的信念。而书中关于灵魂关系的介绍也让我耳目一新,让我产生了想去尝试的勇气和想体验一下它的美好的意愿。

  我们大多数人想要的亲密关系不仅是慰藉与陪伴,更需要的是能鼓励我们超越自我的伴侣;能激发我们的人生意义与方向并在我们受到考验时,给与我们帮助的灵魂关系,也就是无条件的爱。而书中最终的定义是这种灵魂关系还要不仅限于两个人,还要推及到整个世界。因为,你可以感受到灵魂的指引,与每个人的相遇都会成为神圣的邂逅。

  然而这条路上充满了艰险,荆棘,痛苦,愤怒,陷阱等等,很多人最终也无法到达。

  第一阶段:月晕现象

  我们的情感之旅从开始的互相吸引,发展出浪漫的火花到坠入情网,是来自人类“爱与被爱”的基本需求。我们以为每个人“恋爱”的原因都不相同,其实根源都是情绪上的需求。(我们生活中的所作所为,绝大部分也都是为了让某些需求得到满足。)我们每个人都是制造梦想的机器。我们的梦中情人便是用这个机器积累的,根据我们从小到大的需求想象出来的(梦中情人)。然而,当我们发现找不到一个百分之百一致的梦中情人时,我们会挑一个相似的,然后开始我们的改造计划。这时通往地狱之路的门就打开了。虽然有点儿危言耸听,但是回想一下我们的婚姻,哪一个不是按照这种方式一路走来的呢。

  起初,我们会发展出让我们觉得自己很特别的.素质,来吸引并找到能弥补自己不足的那个他,进入亲密关系。然而当月晕过后,光环褪去,我们就会发现对方具有的那些刺眼的达不到我们要求的缺点,夹在你和他之间。我们会努力,撒娇,道歉,全身心的想要重新塑造对方。而这些期望必然会变成失望,压力,愤恨。因为任何控制、改造都必然失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利用:想象力、意向和直觉(灵魂)来帮助我们放弃需求。我们原本被需求填满的空间会被我们的爱填满。在亲密关系的月晕中心存在着真爱之光,这才是人和人吸引的真正原因。

  第二阶段:幻灭

  特点:时间可能甚长。幻灭是灵魂给我们的礼物,让我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从而改变方向“向内”。

  因需求未被满足,而产生控制,因控制失败而产生偏差行为:引起注意,权力斗争,报复心理,自我放逐。权力斗争可以掩盖我们的沮丧,带给我们争吵的力量,显示我们的强大。我们的信念(自我局限性)来自我们过去的创伤,它束缚着我们,使我们宁可承受痛苦,也不想去面对心碎或冲破自己的信念。因为你的伴侣会深深潜入你的领域,你们发现你和他都没有那么迷人。权力之争就会伴随着愤怒。愤怒可以麻痹心中的痛,也可以让对方有愤怒感。然而愤怒的表达方式,并不只是攻击,还包括情绪抽离和被动攻击。如何拯救我们的幻灭呢?那就是自己对自己的愤怒负责,要发掘埋藏在更深处的平静和充满爱的感觉(爱意)。它是一种心灵的召唤—不自觉地欲望。如果我们愿意选择,并跟随它的指引,就能帮助我们提升并超脱痛苦,否则只能继续与痛苦长期作战,直到感觉麻痹。我们可以领会,亲密关系的矛盾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们的意愿如果是放下立场,是互相成就,就不会有争执。参照有效沟通的八个纲要问题。但是执行这些问题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向真理臣服,才能得到灵魂的指导。会让你察觉你内心的深层的痛苦;让你学会去爱、去欣赏并感激伴侣,而不是用期望去束缚。否则,我们只能在痛苦中煎熬,并发展为报复。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把爱摆在执着之上,会让沟通更加亲近。

  第三阶段:内省

  要素:丑陋的、最难的、陷阱最多的、与其它阶段有所区别的它是亲密关系的精神生命的起点。

  如果在亲密关系中,我们的定义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每个人一半,那么即使我们付出100%的努力,实际的结果却只有50%,这样是不够的。因为你看到的一切都是你内心的投射,你会发现伴侣只付出50%,你们都会坚持付出了自己的一半,而继续指责对方。我们就会无力的选择自我放逐。这也是一个清晰的指标,我们的内省过程已经过半了。其实亲密关系是一个疗愈自己的机会,我们把它当作学习无条件的爱时,你的决心就让你度过“不可能的难关”。这个难关就是“受害者监牢”。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是这个监牢的全部成员。无论你在扮演哪个角色,都证明你身在牢笼中,只会让问题恶化。而想要穿墙而出,只需要一个选择,是两难之路的另一条路,也就是如果你真的想要真理,真理就会自己找上门。

  受害者监牢中的陷阱:左右为难,对家庭死忠,(真正的爱是可以自由地顺从你的心来做事)牺牲,依附关系。

  内省阶段的一大发现是我们所做出的许多行为都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罪恶感,暴露出牺牲的心态。牺牲会招致放纵,而双方都会觉得自己是牺牲者。牺牲危害亲密关系的三种方式:被迫牺牲,感到愤恨;为了摆脱牺牲做出极端行为;末日的征兆,心力交瘁。想要画上句号的方式就是为自己的生活百分百的负责,面对心中的折磨者和坏人,重新找到自己的灵魂。牺牲的动机就是依附情结,往往来源于儿童时期与家人的关系。

  阴影人物是一个具备你自身最糟糕特质的人,是你拒绝承认自己拥有的特质,你甚至会完全否认有这些特质的存在。攻击别人的缺点,正是潜意识里攻击自己的缺点,因为这是我们内心的投射。你必须接受挑战,接受自己的阴暗面,才能更爱自己,不再攻击伴侣的缺点,把他看作是你的镜像。

  亲密关系如果想要到达灵魂关系最重要的是启示。特点:随时、不易察觉、神奇。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产生:1、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动以及你的成;2、神迹出现的时刻; 3 ;自己选择的力量。

  当你借助启示的力量,你就发现墙外的生活无限宽广。拥抱爱人就像拥抱自己一样。

  第四个阶段:灵魂关系

  你的伴侣是你的良师,而那呼唤你的声音,就是在要求你去学习无条件的爱,然后去爱全人类。

《亲密关系》读后感4

  同伴阅读的第一本书:有师友的夹持,有学委及学委助理的鼓励,有陈老师、丹姐姐和玉姐姐等书友的精彩分享,让渺小的我获益匪浅,感恩有你们一路陪伴、阅读与前行,让我感觉自己无论是外貌还是心灵,都变美啦,浑身充满了爱的能力!

  本书阅读不易,不知是翻译缘故,还是作者表达因素,有时一句话,我反复阅读与品味,才能明白它的意思(也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到底对不对,哈哈)。故每次阅读时,我都会提前做些心理建设与精心准备:打开加湿器、泡一杯柠檬精油茶、外加播放轻音乐,先让自己整个心静下来,慢下来,细细品味这份跌宕起伏的亲密关系。

  临近大作业,我把自己阅读时涂涂画画的部分,串起来再欣赏了一遍,内心还是会怦然心动,还是会伤心与难过,最后感受到一份美美的爱在心中流淌。

  亲密关系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进而疗愈自己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过去的创伤并不会随时间而逝去。每个自我局限的信念,都来自过去的创伤。你情愿自己是“对的”,还是“快乐的”?痛苦虽不能避免,但要不要受苦却可以选择。读后感·如果你想一窥自己的宿命,只要看看你的心态就可以知道了。所以说,决定权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要找到并做回真正的自己。

  我很喜欢本书对伴侣的定位,伴侣不是你的爱与幸福的来源,满足你的期待与使你快乐不是他的职责。

   他会在你的人生需要时扮演三种角色:

  ①一面镜子:让你看见引发你关注的不舒服感;

  ②一名老师:在你探索真实自我的时候,激励与启发你;

  ③一名“玩伴”:开启并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懂得了这层伴侣的定位,相信对我的爱情之旅加足了燃料,插上了翅膀,静静地等他来,然后与他一同步入这人世间充满烟火气息的美好幸福生活。

《亲密关系》读后感5

  这本《亲密关系》是我目前看过的唯一也是最好的一本心理学书,书很不易读,因为句句引发思考,看过一遍,只觉收获了书中50%的精华,写读后感时,只要随手翻开一页,字里行间便又有了新的感悟。现就自己理解的皮毛写下简单的读书感悟,希望还能再次深刻的研读一遍,体会那种与心灵沟通的快乐。书中的亲密关系虽重点指的是夫妻关系,但我理解更多的是包括夫妻在内和父母、孩子等所有与自己亲近的关系。并且我更着重体会的是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

  与直面相反的做法即逃避,不敢面对。说到直面才能放下,让我想到一个电影情节,一个人被幻象中的猛鬼怪兽追击,不停的逃跑,猛鬼怪兽穷追不舍,并因主角的恐惧而变得更加强大凶猛,当主角被追的无路可逃时,不得不面对幻象告诉自己这不是真的,都是幻觉,瞬间猛扑过来的猛鬼怪兽化为乌有,眼前变回平和宁静的现实。我想在生活中当我们不懂得处理自己的情感时,面对爱人、父母、孩子、朋友和自己时,我们心中那积聚的痛苦给我们带来的折磨应该也不亚于猛鬼怪兽,让我们心痛、抓狂,甚至有时觉得死比活着更容易。作为一个还不能超脱世俗、随时能跟灵魂对话的人,我还是要随时去迎接生活带来的痛苦,但读了克里斯多福的《亲密关系》,让我在痛苦来袭时,可以直面痛苦,把痛苦和怀疑自己的心看做一个去认识自我和灵魂的机会,那么我便从内心开始不再恐惧它,而是接纳它,感激它,并让自己变得更坚强,心中充满爱和希望。

  书中对天赋的说法对我也很有启迪,天赋是我们天生的才能,不是灵感激发的,只要我们听从心灵的指引,创造性的想法、言语便会层出不穷,对自我的怀疑,会迷惑、阻挠我们,让我们不能够了解自己是多有天赋的人,当我们直面这种怀疑时,就会发现其实是我们自己臆造出的各种恐惧、紧张、恐慌的感觉,反过来折磨了自己,否定了自己,让我们因恐惧而不敢接近自己的本质。认清了它的由来,恐惧烟消云散,我们才能自信的发挥自己的天赋。(在这里我很期待读作者的另一本着作《找回你的生命礼物》)

  对情绪的处理,还是要直面——直面情绪,说出它,感受它,之前我只知道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当我不了解情绪和造成这种情绪的本质时,控制情绪就成了对自己情绪的压制,读过这本书后,懂得了情绪的本质,便能够跟随心灵的指引,心悦诚服的接纳它,让其自然而然的消逝。“无论何种情绪,在你身上停留的时间都不会超过六分钟,除非你为它建造一个家,让它在你心中长住下来,如果你否认自己的情绪,为情绪找借口,害怕或放纵自己的情绪,那它们就会在你心中生根了”。

  不管是亲密关系的快乐,或是生活上的其他快乐,都依赖我们每时每刻的应对方式来决定,所以多问问自己,我想要什么吧,如果你想要快乐,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只有选择直面痛苦,才能最终放下痛苦,跟随灵魂的指引,在一次次痛苦的蜕变后,相信生活会像蝴蝶的翅膀一样绽放。

《亲密关系》读后感6

  毛毛虫永远没办法知道、也永远不会理解蝴蝶的世界,但是,每只毛毛虫都可以化蛹成蝶。我不知道我的“蝴蝶”世界是什么样,但是,我真的很羡慕老师现在的生命状态,纯粹的意识,通透的智慧,即兴的生活。他是处理情绪问题的高手。虽然我上了各式各样的心灵修炼课,但是他的课程还是让我大开眼界,不但让我疗愈了很多自已的旧伤痛,也见识了大师授课的技巧与风范。

  他独创的方法是如此的简单轻易、有趣好玩、深具启发性而且效果卓着。他用深入而丰富的经验协助人们找到自己的答案,凡是被他的纯粹性与觉知力触动并因而转化生命的人们,莫不对他的工作深表感激与赞赏。

《亲密关系》读后感7

  读《亲密关系》这本书是源于自己一直在苦恼怎么与人相处,不仅仅是怎么跟陌生人相处,还有怎么跟认识的并有一定了解的人相处,如孩子与父母,同学,朋友、同事等。

  本书主要分析的是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其实还适用于任何的关系中,都可以从中找到相似的问题,情形。对本书中以下几个章节感触颇深。

  1、我们儿时绝大多数的行为,都以归属感和被重视的需求为出发点。

  行为不端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而只不过是沮丧的孩子。当确认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感到沮丧,然后导致他们做出某种偏差行为:引起注意,权利斗争,报复心理,自我放逐。这点可以联系到叛逆的孩子身上,也指表面乖张,内心叛逆的孩子,我属于后者。当我特别想要一样东西时,而且这个东西绝对是父母能力范围内的,我没有得到时我就会觉得我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没那么重要或者说是父母不够爱我。

  2、期望=愤恨的前身。

  我们对朋友不满或者愤恨的根源就是对他们抱有的期望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值。人们恋爱,交朋友的真正原因,往往不是他们自己所想的那回事。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

  3、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得多。

  这应该就是出自人本能的自我保护吧。不愿正视自己的内心,伤疤,宁愿埋着一颗定时炸弹也不愿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一直觉得亲密关系中可以不需要维护,不需要技巧,但是亲密关系中偶尔出现的矛盾表明关系亲密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和谐,亲密的关系也并不是永恒的,当然也是需要维护的。

  不要企图让别人带给自己快乐,无论是父母还是朋友,并没有带给你快乐的义务。

《亲密关系》读后感8

  昨晚开始看一本书《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刚开始就被吸引了,书中所写正是我所缺的,也是我一直想要了解的,我想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我们每个人都有亲朋好友,父母、手足、室友等,当然还有伴侣,我们的生活与他们息息相关,大多数时候我们受到伤害、心情低落也都是由他们引起的。同样的一件事一句话由一个没什么关系的人去做去说我们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但是由我们那些亲密关系的人做我们却会受不了。好像有点矛盾,我们对最亲密的人很苛刻,对陌生人却很宽容。而事实就是如此,因为我们在乎他们我们需要他们。于是我们打着爱的名义对我们最亲密的人有种种要求与期望,一旦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我们会不开心,而这种情况在伴侣中最为明显。

  伴侣是我们最亲密的人,是陪伴我们最久的那个人,在他们身上我们寄予了太多太高的期望,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我们的一点点改变,我们都希望他们给予回应,甚至他们的表情他们的动作我们都有个预期,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应该这样,而一旦达不到,我们会失落,我们以为他们不耐烦了不在乎了不爱了,接着我们陷入了痛苦,开始对他们不断责备开始挑刺儿,于是恶性循环……

  所以在每次生气的时候闭上眼睛深呼吸数十下,让自己平静点理智点,换位思考下,想想自己有什么问题,是不是陷入了那种可怕的模式。我们不再是十几岁的小孩子,不想以后有后悔,我想做得很好,我们都要做得很好,好好经营,互相体谅,好吗?

《亲密关系》读后感

    《亲密关系》是克里斯多福.孟的著作。被书中通往灵魂的桥梁这个副标题所吸引。是凡人,几乎都会为亲密关系而烦恼。作者的观点你的亲密关系伴侣,是来帮助你更加认识自己,进而疗愈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亲密的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作者把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为什么当初在绚丽期爱的死去活来的两个人,在幻灭期可以形同陌路或仇人。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说就是,我们通常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全部投射那个爱我们,让我们觉得特殊的人身上,觉得有了他,这些需求都会得到满足。

    其实这种投射,是把我们理想父母的原型投射在对方身上。当然世界上不可能有人能满足你所有需求,填补你从小以来的匮乏。爱情是如此的盲目冲动,我们的头脑也会愚弄我们的,在恋爱期我们是如此最欣赏对方的优点,可能到了后期正是我们想离开的原因。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我们以为对方拥有我们幸福快乐的钥匙,竟然胆敢不给我们。作者这本书里大幅度的让我们知道在幻灭期我们和伴侣会用什么样的偏差行为来进行权利斗争,让对方屈从,好让我们自己快乐。而好多佳偶在幻灭期就阵亡了,他们没有进入内省的阶段,我看到这本书是幸运的,随着作者在幻灭期找到自己,来用爱修复这段权利的斗争。

  下来几点就是我的收获点: 寻找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孩童的两大需求点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这两项需求来自相同的根源,那就是人类共同的“爱与被爱”的需求。

    会面临另外一个现实残酷的事实:将不会有人满足我们的需求。于是会有带着所有感情、幻想和无数没被满足的需求,展开另一段之旅。希望找到为了我们可以抛弃全世界,而且永远把我们放在第一位的理想爱人。有一个最好的常用的办法就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为了对方的注意来吸引到他,搞不好对方也在做同样的事。误以为这就是拥有了所需要的东西,即使连我们自己都讨厌面具下隐藏着的需求,我们还是会尽力表现最好的一面,以求达到目的。常常会做制造梦想的机器人。当我们开始需要伴侣时,心中描画出的梦中情人。随着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不断增加,梦中情人的蓝图自然会变得愈来愈复杂。于是就有了开始做改造计划,把伴侣变成自己梦想中的样子。这种改造计划会让自己迷失自己,忘记了自己。任何一段感情里保持自己的骄傲和独立,不屈服、不依附,做真实的自己爱自己。

    期望=愤恨的前身。 期望终究会转变成愤恨。在一起一段时间会觉得不在令人心旷神怡满心欢喜,只剩下生活的鸡毛琐事,一推脏衣服、孩子的学习、家人间的相处,他带给予不了自己舒适觉得不满不公平。这就到了幻灭期。这个时候就要了解自己期望背后的需求,通常我们只会意识到自己一样伴侣去做些什么,却不觉察自己深埋在潜意识里的需求。我们一样伴侣说或者做一件事,但不会意识到我们希望他这么做,其实是为了自己满足自己某些情绪上的需求。我们并不是真的让伴侣记得我们的生日,我们要他们证明我们的价值,我们希望确认我们是值得被爱。如果要安全渡过需要学习放手和接受。不能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伴侣身上,就能在自己内心找到你自己真正需要的事物。摆脱了需求的束缚,就能感受到纯碎的爱。那么在一起分享的事情就多了关系也拉近了。学着接纳伴侣,也能学习到接纳自我,而不在认为需要些什么来让自己变得完整。 学会了放手和接受之后,会明白,自己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于自己心中。

    大人其实也只是幼稚的小孩。为了吸引伴侣的注意,会装可爱、亲切、坚强、有趣、聪慧、有耐心、勇敢、害怕、脆弱、心不在焉、有深度、酷、辣等等这些方法,每天表花样。早晚有一天伴侣会厌烦,这种行为背后的期望所带来的压力。如果每天都看到这样的举动,很快习以为常而不在注意。会让自己更为的沮丧。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了 权利斗争。 权利斗争愤怒是最常见的情绪之一,愤怒也会让人无法感觉到自己内心的爱与关怀。发怒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怒气能够麻痹我们心中的痛,压过所有的情绪,甚至能够麻痹身体的感觉。第二能让对方有罪恶感。如果希望拥有亲密美好的关系,会考虑对自己的愤怒负责,充分感受它,不要把怒气加在别人的身上,这样会发现生气是为了逃避什么。不管多大的痛苦,只要集中全部精神面对它,就能有效的减少痛苦,并让它转变为正面的感觉,这感觉就是爱。 爱会找到出路。必须经历漫长的旅程,两颗心才能合而为一。

    有效的八个沟通:

      01.我想要什么? (自问:我想要什么?我希望自己是对的,还是希望自己是快乐?我要冲突还是要和谐?自卫还是互信?孤立还是亲密?我想要单赢还是双赢?我想要妥协,还是完善的解决之道?想要什么,就会的到什么。想赢就一定会在冲突中争个胜负,但是胜负之争只会让胜者有罪恶感,且让败者愤恨不满、心存报复。想一想在争论中赢过了伴侣,自己的心情会很好吗?这样就能结束吗?对方也许在等着机会报复呢。反过来,双赢的策略却能让两个人亲密关系更美好、更快乐,因为你们知道彼此都在为对方着想。)

      02.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 (误会一旦澄清,就不要胡处乱想。指控对方往往是由太多的假设,事实都公开了,开始处理让事情更恶化。)

      03.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表达绝对真实的事实的意思是,说出的话不会让冲突更加恶化。如果只描述自己的情绪,却不把别人当成该负责的对象,那么说出的话,就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所看到的外在的世界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能够明白对自己负责的道理,就能更加了解自己每时每刻体验到的实物。)

      04.我或伴侣的情绪,是不是曾相识? (让对方代表两个人发言,如果你能用心聆听,就能察觉到对方现在的感觉,如果无法察觉,就要求对方多说一点,知道你能了解为止。一旦了解对方的感觉,你就会想起自己曾有过的感受,也就明白了自己的情绪。如此一来,你就开始分享对方的感觉了。)

      05.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熟悉和家庭离不开,家庭是最早构建信念的地方,感受情绪的地方。心中无意识的部分在体验到某事会产生反应,这种反应就是情绪。)

      06.我该什么回应这种情绪? (这样问自己的时候,选择不在对负面情绪做出直觉反应,而去挖掘能让你得到平静、喜悦与爱的处理方式。心里有什么感觉说出来,尽量不做保留也不抗拒,说情绪之外,不能在过程中放纵了情绪。通常这样做,伴侣会从旁支持。)

      07.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能用有益的方式来影响自己的情绪,就会发现问题已经解决了。所要做充分感受怒气、悲伤或者承认恐惧,会觉得舒服多了,这样充满爱、更亲密的感情迈进了一步。当化解自己的情绪之后,发现另一扇门,通往更大实物的门。“空虚感”地带,是开始追求完全的自觉时才会遇到的感受。寂寞、无助、绝望、迷失等等。这样的感觉那么深远无边无际,害怕感受它们。空洞的感觉是造成我们限制信念的主因,坦然面对这些感觉,人生就会有很大的改变。尽最大能力将这表达出来,让我们会更了解自己的同时保护自我,不致迷失。为什么这很重要,我们最大的恐惧就是怕自己会被这感觉吞噬,因为发疯或死去。能够用负责

      08.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选择面对自己最深层的感觉,你就可以开始将恐惧转化为爱意。在面对压迫性的感觉时,如果能够选择爱,就选择了比感觉很伟大的东西,而且同时也保护了自我。)

    我也拿出了笔诚实的回答了这八个问题,我的这段亲密关系,让我清楚目前处在哪个阶段,在修炼自己用爱意来修复。用负责的态度去面对自己感觉的意愿,是沟通的关键,也是解决权利斗争的方法。

    最大的受益:人机关系就是“给予与获得”,当从伴侣身上获得什么东西这样会失去平衡。当作者的理论是“给予与接受”,不想从伴侣身上获得什么东西,而变成情愿接受伴侣意愿给我的东西。当我在抱怨或者计较对方给予的少或者不是自己期待的那样,我换一个思路就是接受接受对方给予我的,其余的期盼、安全感、归属感、愉悦都自给自足。

      读到这本书,我也踏上了寻找自己的旅程。愿我一路有茶有酒;有业有友;胸中有傲,心怀慈悲;跟定大势,摆平现实;不忘初心,不负芳华。

     

《亲密关系》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亲密关系》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亲密关系》读后感1

  作为理工科出身的我,很难在亲密关系中无师自通,这部书给了我一个启示,就是试图在人际交往尤其是伴侣关系中寻求一套方法或者秘诀的想法是行不通的,这本来就不是依靠理性和逻辑来诠释的科学原理,可如同宇宙中最复杂神秘的奥秘一样,无条件的爱和灵魂关系,吸引我们发挥人性最真实和自然的一面—陪伴,可它却同样如星云一样,充满绮丽的美妙体验却极为难得。

  我想如果在一段关系中,彼此感觉到止步不前,或面临绝望,都可以来看一看本书。幻想的破灭,在书中被形容为月晕,是关系开始前最让人晕眩的阶段,也为以后的相处埋下了隐患,这一段通常我们会充满失望,偏差行为由此而生,想要改变对方的想法占据了思维,想要摆脱痛苦唯一的方式就是放弃期待与控制,当爱替我们做出了选择的时候,再看我们所爱的人就如我们的一面镜子,接受了自己也就能够坦然面对伴侣。可即使度过了这个阶段,下面还有更危险的一段旅途,在这个阶段大部分走散的情侣选择分道扬镳,所有我们童年时期留下的痛苦印记都会在此阶段被反复播放,受害者监牢通常让伴侣间互相仇视,伤害彼此,一个几乎贯穿始终的想法就是自己怀疑当初的选择,认为这时是放弃的时候了。如果我们不停得陷入受害者、施暴者、拯救者三角形的监牢,需求被忽视而得不到满足,亲密关系会给我们的痛楚远超曾经甜蜜的感受。选择听从灵魂,追寻能够双赢的办法是唯一解决的途径,因为一旦我们选择了与伴侣对立的立场,我们就永远没办法体会自己和对方真实的需求和感受。

  而对于书中结尾里,达到启示阶段的伴侣,究竟是什么样的体验,未曾经历我真的想像不到,在这里作者提到的一个关键点,是作者提出要让个人的需求与真正重要的事情协调吻合,真正的爱不是牺牲、妥协,而是发自内心的给予和信任,究竟我们会到达这个境界,还是我们会原路折返这都是随时会发生的。

  虽然书中很多描述戳中了感情经历中不少死穴,给出的方向也叫人深省和启示,可我还是认为作者在书写上太主观和随性了,导致很多时候读起来接受无能,思维跳跃。而且不单是心理层面的理解程度,一些对于何为灵魂,什么是对真理的追随有着鸡汤和玄学的影子,所以四星平分。

  《亲密关系》读后感2

  “我们通常会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个爱我们、让我们觉得特殊的人身上,觉得有了他(她),这些需求都会得到满足了。”

  “责怪他人、批评他人行为、指责他人不愿改变,其实是一种轻而易举的手段,能够简单地利用道德批判,将自己提升到一个高于他人的位置,也使我们摆脱了自身的不安。”

  克里斯多福将亲密关系(主要是爱情)分为四个阶段:月晕,幻灭,内省和启示。在这方面,他的观点和《少有人走的路》中爱这一章有些相似,爱情在起初是热情狂喜与极乐,一切那么美好不存在任何缺点,这个阶段的爱愿意为对方做任何事。进入到第二阶段后,矛盾争吵开始产生,你甚至会觉得在对方身上找不到任何吸引你的地方。一直到第三阶段,亲密关系能够让你找到机会直视自己的内心,由此可以发现多数争吵的源点是人在逃避内心的痛苦,而那个痛苦多半是你幼时或者曾经的求而不得。如果你有勇气正视过去的痛苦,那么就有机会进入最后一个阶段,看到自己的本质得到启示。“寻找亲密关系,寻找真挚的伴侣,其实是在寻找自我。”

  如果要衡量从这本书里学会了什么,还很难,时至今日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人际交往,从书里到实际运用还是一个磕磕绊绊的过程,时常感觉挫败在于读过的书听过的道理看过的经验不少,却还是碰到那么多焦头烂额挫败愤怒的事,直到看到这句话“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亲密关系》读后感3

  这是一本教你怎么处理亲密关系的书,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争吵,争吵的本质是什么,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整本书作者把亲密关系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绚丽、幻灭、内省和启示,来表达作者独特而思路。

  所谓的绚丽就是你快要恋爱的时候,你期待有他/她的生活,就像期待你的快递一样。这时候你看到的他/她仿佛会发光,你把自己所有能想象到的美好都寄托在他/她的身上。在一片美好中你们走到了一起,迎接你的是幻灭。你开始觉得他/她笨手笨脚,不可理喻,你们之间开始就某件事情产生分歧,开始大吵大闹,仿佛在一起就是一场灾难。紧接着你就需要内省了,去反思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可能是因为你每次都觉得自己在“受害者”的角度,可能是因为自己害怕失去,再或者你觉得自己一直是一个牺牲者。不过这些都是你自己的感觉,你需要搞清楚每次争吵的原因,从而顺利的走到最后一站--启示。这个时候你们的争吵会越来越少,你们的关系也会越来越亲密。

  作者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看起来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1、其实你被某人吸引,是情绪上的需求,所以你会对这个人形成情绪依赖。具体的表现就是你期望他/她做一些事情,来满足你的情绪。而情绪这个妖怪又善于隐藏在事情的背后,每次你以为在就某事争吵的时候,其实是情绪在作怪,能够正视自己情绪的需求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你现在所拥有的情绪都是孩提时候未被满足的需求导致的(归属感和确定自己的重要性),这些都已经是历史了,我们无法改变过去的经历,但是我们可以正视我们产生的情绪。当我们产生情绪的时候,我们要意识到是我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伴侣的问题。争吵是因为你内心的创痛需要治疗。

  3、如果你感到失望、愤恨,一定是因为你对伴侣有所期望,在他/她做到之间,你无法快乐起来,平衡掉期望才是应该做的。当冲突产生的时候,我们首先会责怪、批评他人,这样可以使我们自己摆脱自身的不安,加强我们是受害者的意识,使自己的行为理性化,但这只是一种感受,感受让你催生假设,而非事实。而愤怒背后的主要意图也就是如此,让别人有罪恶感,让他们为你内心的痛苦负责。

  4、我们所看到的外在世界的每件事,其实都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我们真正需要的,没有人能给,也没有人能让我们快乐。我们原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我们心中。事实上,每个问题的本身,都包含着执行解决的机制。不管什么事都一样,只要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你就会自然找到方法。

  5、如果我不能接受别人现在的样子,或不让他们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么我就不是真的爱他们。我只是想从他们身上得到满足,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只是为了满足我小小的自私需求。

  反正道理千万遍,说回来都是你自己的问题,你自己人性的缺点,在控制你做一些不理性的决定,从而导致矛盾进一步激化。既然你选择了伴侣,两个人就要好好的,遇到冲突就反思,警惕自己不小心掉进去。

  这本书的道理没有可执行的价值,如果你悟到了作者说的境界,你们会关系亲密,恩爱的度过剩下的日子。但是如果你没有悟到,那么这本书可能对你没有什么价值,最后就是一种,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

  最后就是学会面对自己的痛苦,而不是一味的指责,逃避。

  《亲密关系》读后感4

  年轻时,每个人都一刻也不得闲,都在忙碌都在追名逐利。可是,当我们追逐的某个自以为很重要的目标达成之后,这个目标便显得一点儿也不重要了。于是,我们又转而追逐下一个遥远的目标。

  不管我们有没有达成追逐的目标,很少有人停下来问问自己:这些目标到底值不值得我花时间去追逐?

  年轻时,“做事”就是我们全部的生活,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觉得自己有用、有重要性,人生也才有目的.,但我们还是常常感到空虚。

  但是,自古以来所有的圣贤之人一直在尝试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是什么样的人。”

  在精神导师马哈拉吉年轻时,有人问他英文中最重要的字是什么,他的回答是:“允许”(LET)。在说这话的时候,他一定早已突破亲密关系的墙壁,体验过“墙外的生活”,因为灵魂关系的关键,正是“允许”。

  当然,这不是要我们整天呆坐着无所事事,而是要让我们明白:我们所做的事,应该是听从心的引导而做的事。如果我们能明白“允许”的道理,那么我们所做的事就是出自灵感、创造性的想法,以及启示。

  “为做而做”与“允许”之间,生活的质量有很大的差异。“允许→→接受→→容纳→→爱”,这是我们爱自己、爱家人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灵魂关系中,我们所要练习的不是做事,而是允许。沟通不再依循公式来进行,而是让我们心中的直觉、灵感以及揭露真正感觉的明灯来做我们的引导。

  《亲密关系》读后感5

  读《亲密关系》这本书是两个月以前的事情,坦率地讲,这本书读完之后并没有太深的感触,甚至每个章节的内容都不曾记得,通过大家的分享讨论,又仔细的翻读后,才有了更深的感悟。

   婚姻不是爱情,是关系

  在读这本书之前,始终坚信相爱是婚姻的基础,也是维持婚姻稳固的重要基石,既然爱了就一定要坚守到底,不离不弃。现在,我对婚姻有了重新的认识,婚姻与爱无关,只和重要性有关。大多数人一生的目标和成功都没有关系,只是证明自己的价值。当我们说爱一个人的时候,这份爱便赋予了条件,其实我们是在说重要性,和爱无关。所有在婚姻里发生的矛盾都和爱无关,都是在寻求重要性。

   时而像火焰,时而像冰山

  当你爱那个人的时候,你会觉得他是全世界最棒的人。这个人几乎完美无暇,没有任何缺陷,即使看到对方身上的缺点,也都无所谓。当激情退却,一切归于平淡,曾经对方眼中的好可能会变成今天的不好,会发现对方身上许多无法接受的东西,当发现这些的时候,对方曾经的美感瞬间荡然无存,对方又变得一无是处。

   寻求归属感、价值感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关注、认同,在寻求对方在乎的同时,就是在寻求自身的归属感、价值感。对方的完美与丑陋,本身并没有变化,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善变的人心中。由于我们从小生长在爱匮乏的环境中,可以说,每个人都是缺少爱的,我们长大成人后,依然在寻找这种被爱的感觉,从对方身上找寻童年在父母身上得不到的东西,以示自己是多么的重要。

   触碰儿时的信念开关

  我们总是试图从关系中得到认同,让自己可以回到孩提时代就设下的信念。这些信念将终生伴随我们左右,就像一个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将被引爆。一旦触碰到这个信念的开关,我们就会有不同的感受,甚至恼火。当我们感受到恼火的时候,我们最常见的反应就是愤怒,以各种抗拒的形式存在,以至于纠结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上,耗费我们的能量和时间。

   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而婚姻和亲密关系,就是让你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将自己剖开。尽管剥的过程中,会流泪,会痛苦,但这些感受最真实,让你感受到一种价值感,完全不取决于存在或金钱。你要关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内在,你的情绪与别人无关,要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与旁人无关。任何痛苦、无助都是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这些归咎到别人身上,更不要抗拒、推开,而是接纳它,自己去感受情绪,去拿回那个纯粹的能量,静静等待。最终将找到有一种爱不取决于外在,不管你是快乐还是悲伤的,那个爱都在。如果能够去拥抱你的不重要感,那才是真正的成功。而真正的成功是隐藏在失败的感受里的。

   自编自导自演一场戏

  处于亲密关系中的我们,总是把自己的脆弱深深地隐藏起来,用面具、用防卫与他人互动,当对方的言语、行动触碰了自己的脆弱时,我们总是换着防卫的花招与对方周旋。越是亲密的人越清楚对方的脆弱点在哪里,所以总是直击要害,一招毙命。所以,越是亲密的人对我们的伤害越大。

  在舒服的亲密关系中,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在这段亲密关系中,双方都能真实的面对最好以及最糟的自己、学习接受和放手,真实呈现自己。学会自由的表达自己。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化茧成蝶不是梦

  就像克里斯多福老师说,毛毛虫永远没办法知道、也永远不会理解蝴蝶的世界,但是,每只毛毛虫都可以变成自己的蝴蝶。只不过,在变成蝴蝶之前,自己会先变成作茧自缚的蛹。在茧里边面对自己制造的痛苦,任何挣扎或试图改变的行为都是徒劳的。蛹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放弃所有抗拒、全然接纳当下感觉、平静等待。直到有一天破茧而出成为蝴蝶。

  相爱不是互相限制,而是相互成就。婚姻最坚韧的纽带不是孩子,而是灵魂上的相依相偎共同成长,婚姻和亲密关系的真正目的,是让你不断通过伴侣遇到自己并深爱上自己的过程。

  《亲密关系》读后感6

  我们渴望建立真挚的亲密关系,却又害怕再度受伤。如何在“亲密关系”中获得自己向往的幸福?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我们当然可以把在“亲密关系”中遇到的挫折、苦难、伤痛归结于外因或他人,可是这样往往是于事无补的,我们还是得不到我们向往的幸福,伤痛依旧无法痊愈。

  就让这本书带我们一起来了解“亲密关系”的本质。

  根据动机理论,人们的行为都是在其动机支配之下而做出的,换句话说,我们的行为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某种需求。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做我们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他人的陪伴、照顾、了解、支持或其他。

  所以在亲密关系中,一切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了解这些行为的动机能够更好的看清我们自己的“需求”,看清自己。(批判性思维)

  当我们遇到这样一个人,仿佛找到了那根丢失的肋骨,瞬间圆满了。为了吸引这样的人,我们必须假装自己有那些需要那个人来弥补的特质。比如说你想找一个自信的人作为伴侣,那么你就会认为一个自信的人是不会喜欢一个特别自卑的人,所以你在这个自信的人面前,就会尽量地去表现出自己自信的一面。

  我们需求别人来爱我们,那就是否认我们自己心中有足够的爱。有需求就会提出要求,想把他们变成我们喜欢的样子。然而不管我们多努力地运用暗示或明说的道理,试着让伴侣“变得更好”,都是徒劳无功的,因为我们行为背后的需求,并不会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内心的爱。

  如果你能不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伴侣身上,你就能在自己内心深处找到你真正需要的事物。摆脱了需求的束缚,你就能感受到纯粹的爱。另外,学着接纳你的伴侣,也能让你学习到接纳本来的自我,而不再认为你需要什么来让自己变得完整。

  如果我们执着于期望和要求,那么,我们寻觅真爱的任务注定会失败。你终究会发现,你的需求永远不会得到满足,因而感到失望,甚至愤恨。

  我们都应该思考,为什么会感到失望和愤恨,是什么没有被满足,而这些都是一定要被满足的吗?有没有别的办法。

  每段亲密关系都会遇到困难,而每个问题的背后,都伴随着某种情绪的伤痛。就是这种伤痛,导致争吵、批评或相互指责。

  如果我们遇到困难却纵容自己任意发怒,这将会导致两人的感情渐行渐远。

  从表面上看,争执的双方似乎往往站在相对的立场,但事实上,所有的争执都起源双方共同的痛。只要能察觉彼此的问题,他们就能化争吵为理解。(觉察他人)

  绝大多数的亲密关系都会让人有些失败的感觉。如果你把伴侣当作满足你个人需求的工具,那你很快就会觉得要不是自己选错了人,要不就是爱的火花已经熄灭。

  但如果你把亲密关系当作学习无条件的爱的途径,那么你的决心能让你渡过难关,体验更美好的快乐和亲密。而这个阶段中,潜意识中的陷阱无数,而你的努力好像都是白费。而要突破这些看似固若金汤的障碍,我们必须学会“穿墙而过”的艺术。(内醒,觉察自己)

  内省通常被看作亲密关系中最丑陋的阶段,因为你觉得伴侣不再像从前那么迷人了。你已经习惯了用一套固定的方法来对待彼此及处理不断浮现的老问题。

  在这个阶段,亲密关系中的所有事情都不能让你满足,你可能会感到难以捉摸的倦怠感,无聊,过度的幻象,上瘾的行为变本加厉等,而且还觉得自己不管做什么都不能改变现状。这些无形的墙,让你痛苦万分。

  如果你现在或将来身处此种情形,你必须非常谨慎地选择回应的方式。逃避解决不了问题,但我们可以选择“穿越”障碍那么如何“穿墙而出”?

  在亲密关系中,有很多的“墙壁”包围着我们,要如何才能“穿墙”呢?如何走出受害者的监牢呢?虽说亲密关系是没有公式的,但还是有一些原则是共通的:

  1、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你必须得突破自己的认知,先得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儿。

  2、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就是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并不仅仅解决的是洗碗或电费的问题,而是你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问题。

  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4、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的事百分之百负责。婚姻生活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是你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内心,调整自己的状态,然后了解自己内心的这个缺口就能解决的事情,不要去怪罪别人。

  5、自由并非来自答案,而是来自问题。就是能够问出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发现亲密关系当中到底有什么问题。找到这个问题,我们就更加接近自由。

  6、没有什么问题是大到爱无法解决的。就是一切的东西,只要你用爱来对待,用爱的方法来解决它,就一定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亲密关系》读后感7

  曾思索一个问题:恋爱、乃至婚姻,之于我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从常理来看,交友恋爱、结婚育子是大部分人的人生必走的过场,似乎经历过这些才得以圆满。然而,它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吗?经历与否给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何影响?

  一个人若能在生活中强大勇敢、内心足以坚强应对任何风雨波澜,且更加向往独立与自由,真切享受独自行走的状态。那独自一人或许便已足够,是否有人同行,已然不是非常重要。不得不说,这十分令人钦佩赞赏。

  然于我恐怕没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独自“走在冷风中”。

  于我而言,恋爱或是婚姻,是寻找同行人,寻找一半、一伴,寻找生活路途中有幸相互契合、相互扶持的人。至于恋爱还是婚姻,不过是形式、是状态、是过程。

  那又不得不问,为什么还要另寻他人呢?自始相伴的父母、姐妹兄弟不可以吗?血缘至亲难道还不够吗?亲情的陪伴非常重要,它占据了我们人生的前半程,如果非常幸运的话,会一直延续到我们生命的尽头。但是受到人生长规律的限制,从年龄和身体机能上来看,原生亲情的陪伴便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相送。另外原生家庭本就是同一的环境,我们之间或许就有同样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缺陷,手里拿着相同的拼图,拼来拼去可能更多是重叠、冲突,而难以相互补充、扩展。

  所以我们“手里拿着拼图”,开始寻找可以满足自我需求的碎片。有一天偶然发现一个人,手中握着我们需要的碎片,拼凑在一起竟还是一副不错的画面。既然这样,何不同路而行,互相取暖?

  所以我觉得,恋爱、婚姻于我而言,是一种自我和他我的补充、满足和实现。就像那段话说的“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他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他们确定我的位置;我爱着她,爱着你,其实只不过借助别人实现了我的爱的欲望”。

  《亲密关系》读后感8

  最近终于把《亲密关系》这本书读完了,从打开到读完用了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估计是我读的时间最长一本书了,上次读《金字塔原理》用了小一年时间。

   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人这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人,会有人陪你一段时间,然后各奔东西,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认识很多人,有些会成为我们的朋友,有些会成为闺蜜或者哥们。但是最后会发现真正能一起走很长时间的人,真的很少,甚至我们经过很长时间也遇不到互相欣赏的恋人。我很困惑,为什么我们会是这样子,是我们联系不够紧密,还是一起吃的饭次数比较少。

  我们觉得和自己有关联的人正常社会交往变得必不可少。为满足归属需要,我们努力和他人建立和维持亲密的人际关系,我们还期望与那些关心我们的人交往和沟通。

   吸引力的秘密

  吸引力的基础是一种奖赏。和他人会给人愉悦,如果他人给予我们大量的兴趣和赞许,我们就会对这种关注和接纳感到非常高兴。而这种能够给我们提供的奖赏越多,对我们来说吸引力就越强。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人们更可能喜欢和结识更临近我们的人,因为临近常常能够导致熟识,而熟识又引起喜欢。

  礼尚往来,我们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对方是否接纳自己,是大多数交友时思索的重要问题,而对方也喜欢你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值得被爱,从而找到自己的价值。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喜欢与我们想象的人。如果我们能遇到和我们刚好相像的人,与我们同样的背景,兴趣和品味,也会令人感到愉悦快乐。

   沟通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是因为联系少而慢慢疏远,有些是因为吵架而开始互相诋毁,有些是因为聊不到一起,交往是两个人的事情,也有可能对方犯了一个你无法原谅的错误等等。

  感情的建立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打交道,但是摧毁感情基础,却有很多道理。所以感情这个东西是个脆弱的东西,有时候不堪一击,说错一句话就可能友谊的小船就翻了。

  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怎么写了,可能经历的还是不够,很多地方还没消化,只能先这样了。以后有新的感悟,再进行补充。

《亲密关系》第3章幻灭读后感

作者在第2章中提到,期待是愤恨的前身。我们总是满怀期待幻想着伴侣可能会为我们做出一些浪漫积极有意义的事,可是结果却是期待落空幻想破灭……于是随之而来的是生气愤恨怨怼,作者说其实这就进入了亲密关系的第二阶段……幻灭。

幻灭这个词往往给人负面的印象,让人联想到愤怒,绝望甚至背叛的感觉,可是作者说事实上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再被错觉所迷惑”,其实是件好事,因为明白我们快乐的源泉并不需要在别人身上寻求,幻灭是灵魂给我们的礼物,它告诉我们不要指望向外寻求快乐。

我常常幻想着希望着,如果老公是一个非常热爱读书,热爱思考,博学健谈的一个人,那我该有多快乐多满足。为这我曾不止一次的规劝他多读书。我跟他说读书的时候有多快乐,读书有多充实又跟他说我买了那么多的书,为了让书的价值最大化你也要去读啊!他却说,“不读,不要叫我读书!五毛一斤全当废品给你卖掉!家里给你堆得到处是书,这里放个小书架,那里放个小书柜……!”……有时候看到一本书觉得特别好忍不住就顶着被怼的风险又安利他读。可是,他仍然那么固执地拒绝还常常假装拿过来读一下然后扔给我顺便吐槽一句写得啥啊噜里八嗦……。一次次的失望已经让我在每次规劝无果后失望愤怒也不愿意再去尝试着说服他。可是一想起还是不甘心不开心……

有时候甚至暗暗抱怨怎么会嫁给这样一个不愿意读书的人!直到我读到亲密关系的这一章,我释然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改变自己是神,妄想改变别人是神经病!老公从来没有限制我买书读书。我又何必要强求老公去读我买的那些书呢。我读书的时候,完全的沉浸在当中,非常的幸福,产生心流感,可是老公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网络小说下棋也非常的开心快乐,又有何不可呢?

如果为了读书的事情和老公吵架,开始我们之间的权力斗争,那正如书上所说,和心爱的人吵架并不能解决任何事情,而只会让我们越来越不信任对方,也愈不信任我们的爱。所以,让我们“学会去爱,去欣赏,并且感激伴侣,学会不再用期望去束缚伴侣。”多看多想伴侣身上优良的品质吧!也正应了那句话,如果你认为身边的人是天使,那么你就身在天堂,如果你认定身边的人是魔鬼,那你就身陷地狱!

作者在这个地方,用了一个高脚杯装满水的比喻。其实亲密关系处于幻灭的阶段,就是因为,彼此已经潜入到比较深的层面,看到了水面下一些对方丑陋的地方,从而一时无法接受,表现得比较反应过度!而不是去正面回应,去了解,接受和宽恕。这当中最大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有爱意。因为爱会找到出路。圣经上也说爱能解决一切的争端。爱是不计算人的恶,爱是凡事包容,凡事忍耐,爱是凡事盼望……爱意让我们克制冲动,用负责任的态度来处理我们心中的不快,不是说出责怪或指责的话,而用理解体谅的话来取代,这样我们便成长了。

不仅要有爱意,亲密关系的培养我们还要学会尝试着放下自己的立场,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一看。让彼此尊重自己的看法,接受彼此的意见,就像硬币有正反两面,电池有正负极一样,夫妻照样可以合作无间,琴瑟和谐。

而且我们也要了解,人类有一个倾向,就是对事情的反应往往过于急躁,所以人们很难了解,其实所有的状况都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就像现在贴在卧室门上的福字。现在我已经习惯了它们的这种存在。可是大年三十那天,老公把它们贴得那么高,都快要贴到房门的顶了!气得我当时跟他大吵,埋怨他,做什么事都不如人意做事也不会动脑子想想,应该贴在上半扇门的中间看起来才很美巴拉巴拉……当时气地不行,因为那个福反面是粘胶的,贴上去就很难撕下来。当时我也尝试着去撕下重贴,可是那些镂空的纸一撕就断,后来只得放弃,就愈发地生气,忍不住就又不断数落抱怨老公……

可是现在抬眼再望望门上的福,感觉也还好啊。就正如老公那天当时劝我的一样,就这样贴很好h,贴高一点“步步高”嘛!现在想来,也觉得好笑。笑当时干嘛那么生气反应干嘛那么过度那么过于急躁?老公说的也不是不对。再说贴一年,明年又要撕了重贴。

所以说事情状况本身并没有好坏,好坏是由自己来决定的,状况是不是等于问题,要看自己怎么去诠释它,反思自已当时为什么不肯放下自己的立场?搞得大年三十那天很不愉快。真的是自己的不是!因为我现在深信书上的这一段话。他说“只要你肯放下立场,不管结果是怎样,对你永远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因为坚持立场所得到的,只有理直气壮和骄傲所带来的不真实的安全感,放了手就能得到自由,让自己在智慧和成熟中成长。”

亲密关系不仅要有爱意,要学会彼此包容接纳,放下自己的立场,也更离不开正确的沟通。

其实我觉得夫妻吵架,就是一种变相了的,激烈的沟通方式,只不过很伤人肾上腺素分泌太多罢了。可是我们为什么不尝试着,在没有争执吵架之前,就多多的交流沟通,了解彼此的想法,需求呢?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8个重要的问题引导我们做出真正有效的沟通。分别是。

我想要什么?

有没有什么误会要先澄清的。

我所表达的情绪有哪些是绝对真实的?

我或我伴侣的情绪是不是似曾相识?

这种情绪是怎么来的?

我该怎么回应这种情绪?

情绪背后有哪些感觉?

我能不能用爱来回应这种感觉?

看看这8个问题当中,最后一个还是回归到“爱”这个字上来的

所以要保有良好的亲密关系,要找到夫妻之间最短的距离。“我们必须不断提醒自己,我们看事情的角度,只不过是千百种角度的其中一种,而且没有哪个角度是完全正确的,争执中的双方各自的观点,跟问题的中心都是有段距离的。”我们还要“选择爱真理,并决意去追寻它们。让我们能够成长并了解真正的自己,达到一个平静而且超然的境地。”

让我们“学会去爱,去欣赏,并且感激伴侣,学会不再用期望去束缚伴侣”  。拒绝权利斗争,顺利度过幻灭期!因为我们都是折翼的天使,只有互相拥抱着才能一起飞翔……
本文标题: 亲密的敌人读后感(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读后感1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641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语言的第七功能读后感(语言学中 语言的七大功能分别有什么含义)阿姆斯特丹的河流读后感(当代诗歌赏析:多多《阿姆斯特丹的河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