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心小史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
灵心小史读后感
小德兰,一朵天主遗留在世间的小白花。在世间不过停留了短短24年的年轻女孩,是什么让她能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圣女,又是什么让她的这部回忆录成为世界60部伟大的灵性著作之一,被翻译成60多种语言在全球传阅。
仅在中国就有多个关于她的回忆录的翻译版本。第一个译本出自大儒马相伯先生的译本,译名《灵心小史》。后有著名作家苏雪林先生的译本,译名《一朵小花》。而我这次选读的是由聂传炎和张安毅翻译的,译名仍定为《灵心小史》。
整书读完,不觉惊叹于作者小小年纪且常年隐居于修道院内,竟然有如此的空灵与慧性。文法笔触是那么的自然、娴熟、细腻。她完美的将宗教和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让读者读来豪无晦涩生硬的距离感,犹如邻家的小妹妹在与你娓娓的聊着家常、吐漏着心曲。她的话语如春天的雨露,轻轻的滋润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田。深刻的人生哲理时常被平凡的生活智慧演绎的浅显易懂,让读到它的人如醍醐灌顶!生活中时刻践行的“爱”字,贯穿丰盈了她美好却短暂、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整部书的内容就像是一个智慧的宝库。一部1灵魂升华的教科书。每一个故事,每一处细节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笼罩这爱的光辉,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究和学习。同时她又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懦弱和和媚俗。可以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参照改正。她将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毫无保留的分享给我们,让我们可以以此为鉴少走弯路。
书中记载的小德兰的外在生活是平凡的,几乎找不到任何轰轰烈烈事件,也听不到豪言壮语,更没有刻板的教宗和信条。几乎全部都是她日常生活琐事的叙述。然而正是这些你我都会经历到的平凡小事,却通过她灵动的思维和诗性的文字如精灵般跃然鲜活的跳到了纸上,与读者产生了共鸣。她始终自谦为主前的小白花,不求得到世人的夸耀和爱慕,不与其他信徒争芳夺艳,只愿静静的绽放在主的脚边,只求得到天主的欢喜。因为她已深谙爱的奥秘就是甘于卑微,谦顺柔和。
这朵小花的童年是幸福和欢愉的。作为家中五姐妹中最小的一个,她的每一天都沉溺在天主的慈爱、父母的宠爱、众人的怜爱中。而她依然能够保持谦逊、乖巧和懂事。不得不说父母起到了很好的早期启蒙作用。
书中有一段记是这样写的”我们跟随妈妈,去看望和莱奥尼同时初领圣餐的女孩。我们的妈妈心地是多么仁慈和善良呀!在那里用过饭后,她将我们拉到一边,给我们斟了些美酒,庆祝那个喜庆日子。她不愿我们缺乏任何东西,但又不愿使经济并不宽裕的'达高朗太太为难。慈母的心灵如此体贴而周到,这些细节无不显示出她的慈爱。
当看到这时,我再对比一下我自己,不觉惭愧至极。因为我也是一个妈妈。平日当我的孩子犯错误时,我的第一反映就是先把孩子劈头盖脸的数落一顿,而从没有有去认真反思一下孩子出现这些问题跟自己的日常行为有没有关系呢。因为每一个孩子生下来时都是一张白纸,不具备辨识好坏的能力,她们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从大人那模仿而来的。当我们批评孩子碰到问题只会大喊大叫时,我们大人自己平时是不是也这样呢。我们数落孩子用完东西总不放回原处时,自己是不是日常也是总爱东西乱放呢。其实大多数时候还是我们孩子身边的这些近人没有很好的管理和约束好自己的日常行为,而我们的孩子们只是把这些行为复制了。所以小德兰的父母给我们树立很好的学习榜样,她们不光是言传,更多的时候是通过身教来引导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们。
然而,就如春天的鲜花必须先在冰雪中绽放出花蕾,才能在阳光的拂煦下欢快的盛开。小德兰这朵野地小白花的成长同样也得经受冬日严寒的考验。是持续不断的苦难考验。
面对苦难、挫折和阻挠时,大多数人的态度是害怕、逃避和放弃。而书中的小德兰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她更愿意去喜悦的面对。因为她早已深刻的领悟到慈爱的天主赐予每个人的恩宠都只是她应得的那份,而给予她们的苦难也一定都是她能承担的。她从来不认为成圣之路是艰辛的,她把艰辛看作是天主为了矫正她的错误而让她经受的考验,可以帮助她修行反省,净化心灵,是通往成圣路上必要攀登的一个个台阶。是天主给她的最大恩宠。所以小德兰的伟大真的不是她为外在的物质世界创造了什么或改变了什么。而是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死亡”一个我们都不太愿意提及的字眼,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我们对这个物质世界的不舍,对生命长度和生存价值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在世的这一小段旅程中。然而读过此书之后,你就可以看到,小德兰对此很早就有了超于常人的理解和认知。人生在世不过就是一段短短的客居之旅。世间荣华富贵,权势尊卑转眼即是浮云,不会有任何的价值,且不能让人拥有长久的快乐。所以当她最亲爱的妈妈离世时,让她初尝生死离别之苦时,尽管心中有不舍和难过,但她没有放声大哭,而是保有与她小小年龄不符的深沉。她没有痛恨,那是因为她知道妈妈的过早离开是天主给予妈妈的额外恩宠,是让她少受世间的苦难炼狱,可以早早进入天堂那个她们一直向往回去的永恒的家,只有在那里才能用于永远的快乐和喜悦。而她也一直为此而努努力。也许是早早的看透了世间的荣华幻象,所以她更愿意远离尘嚣,专心爱主。她将死亡并醒悟出:日光之下,尽是虚空。只有全心爱主,为神放弃属世的财富,生命才有价值。在宽路和窄路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我等凡夫俗子之辈,一天到晚为着一点点利益斤斤计较,尔虞我诈的又有何意义。不过是做着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无用功罢了。所以在参透这些之后只有保持着足够的虔诚与信得在每天在生活中随时拾起些精神财富,储藏在永恒的天国才是在人间苦旅中最大的幸福。
为了能够将自己完全的委身于天主,15岁时她提出要进入圣衣会修道院。因为她知道天主会在那里等她。按照当时教会的规定,这种要求是一定不会被接纳的。所以你可以想象的出小德兰将会遭遇到的困难和阻挠有多大。然而小德兰就向一名勇敢的圣斗士,为了达到最终的目标,愿意为此做出任何牺牲,包括离开她最最慈爱的爸爸和亲爱的姐妹。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曾有过任何的退缩和放弃。因为她知道这些阻挠不过是对她的又一次考验,是天主让她理解圣母和圣约瑟当初寻找耶稣时的沉重心情。而她亦愿为此赴汤蹈火以示忠诚。这次的成功其实很能说明的一点就是有时很多被认为是不可为的事,其本身并不是完全如此,关键还是你主观能动性的问题。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主意,你是否愿意为此做出无条件的牺牲和付出,是否愿意为此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所以小德兰在这件事上的做法真的是又一次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进入到圣衣会的修行生活是清苦的,但是小德兰却感觉到了前所未有喜悦和安宁。在这里,她的灵魂再一次得到了升华。她学会了隐忍,更加的谦卑顺从,时刻克己,更乐意默默的无闻的为其她人去做一些善事。1这一切的动力都来源于爱,她爱天主,愿意按照他的旨意指导前行。而天主的慈爱也也一直伴随着她。就如她一直铭记的一句谚语:“爱只能用爱来回报”只有爱才是将我们直接带到天主面前的唯一道路。即使后来当她重病只能卧于病榻时,她所要求的唯一恩宠就是“为爱所伤。”但是如果爱只表现在言辞上,只停留在心底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我们更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去践实它,并真正践行耶稣爱人如己的诫命。容忍别人的短处,体谅别人的软弱。即便只在她们心中发现涓滴之善,也要大感欣慰。
文章中第34章中的那个小事情恰恰印证了这点。那就是有一天,当副院长嬷嬷准备从小德兰和另一个修女中挑选一个去为搬运用于装饰圣婴诞生马槽的工人们去开门。尽管小德兰非常希望去做这份工作,但是她更愿意把这份好差事让给那个修女,所以她故意慢慢吞吞的假装开始收拾针线活,好让这份好差事落在那个修女的头上。然而不明真相的副院长嬷嬷和其她修女都误认为她是自私。就是这么一件小事,却让小德兰更懂得去容忍别人的过失。所以有时候我们真的不要随随便便的去臆断别人。有时看似错误行为背后也许隐藏的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初衷呢。主说的那句:“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简直是太有哲理了!
还有一点就是小德兰在如何去爱她嫌恶的一个修女的事情上也给了我特别好的启示和示范。因为,在我们的周围既有我们喜欢的人也有我们厌恶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爱我们厌恶的人又如何把仁爱付诸行动呢?小德兰在处理这件事情上的方法就是,像对我们最喜欢的人那样去爱她,竭力以爱相报。实在不行,走为上策,躲开去享受我们虽败尤荣的战果。千万不要图一时之快,让自己内心失去宁静。
小德兰正是在这样一件件平凡小事的考验中修炼着自己,使自己的灵魂日臻成熟、羽翼日渐丰满。不再惧怕老鹰的利爪,不再担心毒蛇的诡计。
让我们也如她一般去努力做一朵平凡的小花吧,将主的花园装点的辉煌灿烂!
《师道》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师道》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师道》读后感1屋檐水,一点一滴,滴穿沿阶石;羲之习字,年年岁岁,墨染洗砚池。陶行知说:“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初读《师道》一书,观此言,只觉三个“天天”,发人深省;再观此言,更觉大小不论,“天天”不易,所以我从不呆望“大创造”从天而降,而是学以“坦白之心”观“点滴的创造”。
何为“坦白之心”?我以为对于教师而言,“坦白之心”便是襟怀坦白,诚挚可亲,一视同仁。拥有了坦白之心,便拥有了一对火眼金睛,具备了找出孩子所有的小小创造的本事;拥有了坦白之心,便拥有了一个广大的温暖怀抱,获得了能把所有取得点滴进步的孩子纳入怀中给予温暖的能力;拥有了坦白之心,便拥有了一双有力的手,能把孩子托举得更高,远离那片名为不自信的荆棘地。
上学期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给班里小朋友们写的“诗歌”设计海报。尤记一开始我动员孩子们写诗的时候,这些“大作”还只是几张可怜的小纸片,攥在几个平时的“积极分子”的手里,到了下课,这几个人走到我面前,亮晶晶的眼睛望着我,领头的来一句“老师,这是我们自己写的诗,想给您看看。”话还没说完,孩子们把纸往我讲台上一拍,一溜烟全跑了,让人哭笑不得。我只好把这些皱巴巴的小纸片一张张抚平,叠起来,带回办公室。看着这寥寥几张纸片,我内心有些泄气,我本以为我前期做了充足的准备,找了不少同龄孩子有趣的诗歌,举办“儿童诗鉴赏会”,孩子们应该会积极性很高,这些小纸片却怎么看都有些敷衍之意。没想到的是,一张张看下来,纸片的含金量出乎意料的高,孩子们字一笔一划写得认真,写的小诗也基本都具备了现代诗的“范”。想了想,我准备给这些积极勇敢的孩子准备一份小礼物。我把这些文字录入到电脑,配上应景的插图,做成手账的形式,再打印出来,一张张精美的诗歌海报便完成了。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些“小礼物”激起了不少孩子的兴趣,随着我一次次的动员,我收到了越来越多的“小纸片”,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加入了写诗的阵营。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庆幸我在最后没丢下一颗“坦白之心”,若我因为孩子们交上来的`“小纸片”不符合我预期所想,疑心是孩子们敷衍我才上交的,弃之不看,不予孩子反馈,岂不是错过了孩子的成长?这便是失了“坦白之心”,摧残了孩子的趣味,更辜负了孩子的创造。小纸片也好,精美诗集也罢,若带着坦白之心去看,便都是孩子的创造;孩子的点滴创造也好,大创造也罢,都是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去一一发现,一一挖掘的宝贵财富。
梁启超说“教育事业,从积极方面说,全是在唤起趣味;从消极方面说,要十分注意不可以摧残趣味。”以坦白之心观点滴创造,唤起孩子趣味,守护孩子趣味。
《师道》读后感2当我刚拿到《师道》这本书,心中就充满着欢喜,醒目的黄色封皮,上面排列着16位大师的名字,让人一下子就充满着敬畏感和崇拜感。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大师:百科全书梁启超、兼容并包蔡元培、容为智慧胡适之、唤醒国人马相伯、允公允能张伯苓、大师之谓梅贻琦、唯求其是竺可桢、平民情怀晏阳初、爱满天下陶行知、独立品格陈寅恪、一代大儒梁漱溟、大师之师叶企孙、美在艺术吕凤子、语文人生叶圣陶、儿童世界陈鹤琴、灵魂高度李叔同,这些名字中有大家非常熟悉的,也有陌生的,但当你把这本书读完,你就会忍不住想站起来给他们鞠上一躬。这本书名为《师道》,“师”既是从师问学,也是大师的意思,“道”既是思想的光芒也是人格的典范,16位大师级人物影响了中国教育文化历史的进程。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立志,高瞻远瞩)
纵观这些人物,很多受过私塾教育,出国留过学,有着精深的学问,但哪一个在求学成功后,不是为民族存亡考虑,不是致力于改造中国落后的现状?他们从青年便找寻到目标,立下远大志向,人生就是为一大事而来的。竺可桢留学美国,教学中国;晏阳初曾立志不做官,不求财,要把终生献给劳苦大众;陶行知少年时挥笔写下“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吕凤子弃文从武,18岁考入苏州武备学堂,精研武术,为的是“兴我中华”;叶圣陶作为一名作家,既是谋生的需要,更是出于学术责任的担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爱国人士。爱国情怀成就了他们的人生,成为他们事业的不竭动力。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孜孜以求,执着追求)
自从立下志向开始,他们便没有了自我,只有忘我。梁启超一直忧国忧民,为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而寻找出路;胡适不喜欢做官,却答应了就任美国大使的职位,只是因为知识分子的骨子里的那份责任与担当;马相伯倾其家产竭尽全力护国,为了民族,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张伯苓;梅贻琦自1915年从美国学成归来,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清华大学;晏阳初的一生因平民教育而备尝艰辛;梁漱溟投身于乡村教育,不断去农村办学,希望开发民智,消除文盲,唤醒民众的自觉;叶企孙终生未娶,以学生为伴,善待学生,唯独不考虑自己;吕凤子为了办学,家财散尽,将个人画展所得全部拿出来做办学资金。他们忘却自我,一心系着大众,对人世间充满着无限悲悯。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功到事成,豁然开朗)
凡事不为则已,为之必用全力,便是第一等人物。梁启超在新式教育、国学教育、家庭教育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蔡元培兼容并包,有了北大的繁荣学术、锦绣文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的经验,至今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陈寅恪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风范,让后人产生无限的尊重和敬畏;叶企孙作为“大师之师”,培养了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等中国的一大批科学家;陈鹤琴在开发儿童潜能,完善儿童人格,健全儿童体格等方面都建立了健全的体系;青年李叔同推动了学堂乐歌的兴起。他们在牺牲自己、成就别人、服务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一个个高贵的灵魂令后人敬仰不止。
马相伯说:“我是一条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把中国人叫醒。”他希望用教育去唤醒人,可惜没有等到被唤醒的那一天;梁漱溟临终前说:“世界未来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今天,我们的祖国正走在伟大复兴的路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传承先师们的爱国情怀,仰慕教育的丰碑,增强责任担当意识,追随高贵的灵魂,以他们为参照,去达到自己的人生高度,也不枉与他们相遇一场。
球历史书籍的读后感阿阿
对于80后的我们来说,谈论改革开放似乎有些勉强,仿佛是小学生讲人生哲学一般。但我们毕竟生活在这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对于时代的变迁,又岂能置身事外?
1978年一位伟人果断地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于是一个国家在春风中崛起,人们唱着春天的故事,由“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终于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改革和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
30年,极其漫长;30年,又极为短暂,但它终归要成为一段历史。而这段历史,又恰恰是五千年华夏文明最辉煌的那个部分。英雄创造的历史,只是历史的骨架和轮廓;民众创造的历史,才是历史的筋脉和血肉。回望30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留在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也不应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应该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印痕的故事。
1997年,这一年国家发生了很多大事,我记忆最深的还是香港回归,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了一大步,举国上下,全民欢腾。至今我还能感受到那种自豪的热烈的欢腾气氛:到处是欢腾的人群,到处是喧腾的锣鼓,到处是五彩缤纷的礼花......那是我一生难忘的景象。我感受到祖国正在一天天强大,中华民族正在一天天振兴,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而这一切,我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实施大概也不会成为现实。撒切尔夫人不是说么: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将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结果呢?
1999年,20世纪最后一年,祖国也迈开了跨进新千年的步伐。十月一日,伟大的祖国50华诞,世界目光齐聚北京,因为这里正在举行盛大的阅兵。天安门前,各种兵种一一走过,各式兵器一一亮相。威武的士兵,整齐的队形,使人感受到人民之师、正义之师的雄壮和威严;先进的武器,繁多的种类,使人感受到祖国的安全与不可侵犯。时隔不久,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祖国统一大业又进一步,中国完全统一指日可待。
2001年,记忆中,刚跨入新千年的祖国喜事连连,先是申奥成功,继而成功入世。现在入世已七年,奥运会也近在咫尺,回想七年前那一幕,不禁让人感慨万分,与2000年奥运会失之交臂让人遗憾,08奥运让我们扬眉吐气。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08年是奥运中国年,世界目光将再一次聚向北京,奥运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极好机会。
……
我们一年一年地走着,从20世纪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我们被中国在此区间内跨世纪的三十年改革开放而感动。谁能想到,曾经的梦想都一一变成了事实。但是我们现在知道,饱含激情的梦想之光是如此具有穿透力,她引领着我们穿越时光长廊,终于将我们带入今天梦幻般的现实。
08年,注定了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中国人来讲,它意味着太多:艰难、荣耀、团结……但不管怎样,有这30年作底子,中国人还怕什么呢?就像《红灯记》中李玉和对母亲说:“有您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全能对付!”
衷心祝愿改革开放继续积极稳妥的顺利进行,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
---读《抗日战争》读后感
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过,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这可是战士用自己滚烫滚烫的鲜血换来的。这个代价太大了!今天,让我们来顾过去的点点滴滴吧!
在抗日战争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连天、浓烟滚滚的战场。一个个满身鲜血、汗流浃背、奋力拼搏的八路军战士们。万山丛中,青纱帐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健儿到处逞英豪;雁翎队、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使骄狂一时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敌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我还看到了19路军组织的“敢死队”出发前接受长官的指示。我还看到抗战1月27日午后,日军准备开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带的上海居民纷纷涌向租界避难。最后,蔡延锴军长亲临前线指挥……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的忠贞奖章,“血战台儿庄”的杀敌大刀,“武汉会战”中毙敌3000余人的万家岭大捷中缴获的战利品……抗战初期,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对日军进攻进行了正面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的美梦。“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抗战的号角。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抛弃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华民族全面神圣抗战从此以燎原之势燃烧起来。这场在1945年9月3日赢得的战争胜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战争,中国进行的仍是一次封建王朝战争,而日本则进行的是一次国民战。从1840年开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105年间,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而我们惟一赢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场胜利。那是近100年来积贫积弱的中国第一次在一场生死存亡的民族战争中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唤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中国。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国可亡,史不可灭”,在《抗日战争》中,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建设祖国,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战士们就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革命战士永垂不朽!
民国历史读后感
#
春末夏初,一次发烧引出了目前为止最严重的一场感冒,鼻塞口哑俱全。一时间,鼻不能闻,口不能言。无事可作之下,在书堆中翻出了一本《民国那些人》,是本人物简述,原本只做消遣,却不想更引来一场泪眼婆娑。如果说萨苏的《国破山河在》记述的是国难之时普通中国百姓在战场上的奋勇,是武力的抗战的话。那么这本徐百柯的《民国那些人》则讲述了国破之际,中国的文人们如何以一介书生之精神意志抵抗外辱,在战乱年代承续起中华文明之根基。9 g, C G, }! W! d/ y
( c& ^+ @* ?- M- q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人物介绍,不如说是一本中国文人风骨的记载。他们中有名贯中外的蒋百里、冯友兰、马相伯、陈望道等,也有许多曾经或至今仍被历史封沉的名字。但不论是面对暴虐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还是面对腐败混乱的国民党政权,无论是在风雨飘渺的抗战时期还是在风声鹤起的文革年代,他们都同样努力地以一己之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复兴而奔走,用自己的声音呐喊,甚至是以性命去捍卫尊严与正义。他们中有有被日本人砍去双耳、挖去双目,削去鼻子仍痛骂敌人直至被剜去舌头的蔡公时烈士;东京审判中据理力争、慷慨激昂的梅汝璈法官;更有“宁跳珠江,不批孔子”的容庚先生。古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然而翻阅了这本书后,你会发现书生们非但有用,且是中华文人不倒,中华精神易不倒,中华民族故可永留于世。正是有这些中华文明的传承者的努力,遥遥千年的中华文化才不至于在空前的民族浩劫之后被覆灭。柏扬先生即便入骨入魂地批评中国人丑陋的民族劣根性却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印度已不是原来的古印度,现在的埃及也早已不是千年前的古埃及,而现在的希腊也以不是曾经的古希腊文明的传承,四大古文明只有现在的中国仍然是原本五千中华文明的继续。而正是由于这样一批又一批不畏强权暴力,不怕得罪人的固执的可爱的文人,才使得中华民族这个词始终矗立在过去、现在及将来的世界之中。(关于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最近终于拜读,有同感也有异议,如有闲暇必整理记述下来)
岁月已然默默的游走,将人们的记忆洗刷了一边又一边,这些曾经站立着的傲骨都早已逝去多时。他们中的一些人仍时有被提起,但大多数则是被遗忘。就像书中作者最终点评和忧虑的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
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
他们那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
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于我们相去甚远”。
那些曾经我们以为与现代不合时宜的精神,那些曾经被我们丢弃的传统,那些曾经被轻浮狂妄的我们嘲笑为迂腐的风骨。虽然这些古老的文化精髓正逐渐重新回到我们的视线中,但面对来势汹汹的速食享乐派文化和文化商业化,我们的文明将何去何从?又有多少人能够如前辈们那样心无旁鹜地认真“做学问”?
后记一:
生平第一次如此的后悔,后悔当年在高中时没有将北大、清华作为目标,为之奋勇努力。不为那一纸学历的价值,不为众人的羡慕眼神,更不为可能飞黄腾达的前程。只为了能够听一听那些仍然健在的老教授们讲古,只为了领受那不可言表的精神传承,更为了能够在图书馆中、池塘边、建筑前与已逝的文人前辈神交。其实学习原本就是件再单纯不过的事情,却被赋予了太多的功利,以至于整日忙于完成目标成绩的我们,渐渐忘却了本意,却执拗于虚无。
后记二:) i. Z; X# ]' b: p" d- w; m: c
迷恋《士兵突击》时,记得在一次采访中关于剧中人物许三多的现实意义,康师傅(导演康红雷)曾经说过,成功的人有千万种,但他所认识的,在自己的领域里真正成功的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些许三多的傻劲儿的。当时听完,虽对此话不曾怀疑,却也无从论证。但这样的人在《民国那些人》书中却比比皆是,有些甚至是有过之而不及的。就如书中某位前辈所言:“居心不良的人,是做不出好学问的
/ 后记三:
这本书,无法规避的令人想起“文革”那个疯狂的年代。书中一大批在抗战中热血奋斗的青年书生们,却在满怀激情憧憬的投身于新中国之际,被迎面而来的政治风潮所击倒,即便是咬牙熬过那非人的时代,却早已没有健康的身体来完成满腔的抱负,最终抱憾离世。看着此情此景,除了无奈的叹息,真的已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有人评,文革十年让中国的发展整整迟了世界二十年。在我看来对当时那批高级知识分子的迫害,何止是使发展迟了二十年,恐怕在文化教育方面更可能倒退了十年。
虽然书中的许多人已被封沉多年,但历史的真相总会有人揭开,无论在世时的评价是好是坏,后人却能够从旁观的角度,更为客观的审视他们。虽然斯人已逝,但他们所坚守的那份执着在经历了政治的磨难后终再次回到众人的记忆中,回到他们所应在的历史位置上,留给后世承续的思索
《先生》纪录片读后感500字
《先生》十集系列纪录片片段的光盘,时长36分钟。光盘中是几集纪录片的节选。这几集纪录片,记载着十位从民国时期精挑细选出来的“先生”。细看两遍,深受震撼,故拙劣地模仿马可·奥勒留的笔触,写下这篇胡言乱语。时刻提醒自己。
从先生蔡元培身上,我领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对政治敏感。面对上任后的赞誉,必须头脑清醒,考虑最坏的结果。即使尽管失败,也要尽了心。平等对待每个人。重视真正有学问,有想法的人才,不管其政治立场、资历和年龄。
从先生胡适的行动中,我了解到把古文改良成现代文的重要性。“一、要有话说,方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有些时候,“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先生马相伯虽然到了九十六岁,还可以凭着对国家的使命感发表“一日一谈”。他面对现实。反对专制。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有奉献精神。
先生张伯苓教会我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粪水也可浇鲜花”。实体会被摧毁,但精神不朽。人从事什么职业,就要知道自己的天职。尽管面对巨大的悲恸,也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看问题。
先生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作为一名校长,他“一、无党派色彩。二、学识渊博。三、人格高尚。四、确能发展清华。五、声望素著”。从先生的经历,我要学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为人风格寡言温和,处理大事时果断。不能退却,畏缩。要有勇气,坚忍前进。
从竺可桢先生身上,我学习了求是精神。三十八年每天写日记是个好习惯。在压力下才能展现一个人的真性情。对任何事的表现欢腾都可能是种假象。社会与自然都一直发展。把自己的学问与政治觉悟融会贯通起来。
先生晏阳初的著作促使人在农村做实事。一种公共精神。强调平民教育的重要性。除了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先生提出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教育者同时需被教育。应知道什么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追求梦想的途中不是什么都会一帆风顺。长处应尽量延长,短处要及时解决,直到可以忽略不计。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先生陶行知身上,我了解到从小就要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终身使命的重要性。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民主。为了国民的教育,对现实要有批判精神。写文章的标题要适当吸引人。教育需人本位。
有能力的人才能狂傲,我从先生梁漱溟身上可以看到。人不应属于哪个标签体系,只属于自己。特立独行。主动。有主见。归于佛教。有怜悯之心。东方宗教与西方科学的贯通。
先生陈寅恪博学,学贯中西。人称教授的教授,读书人的老师。他倡导并坚守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先生甚至说道,没有自由的思想,不可能有优美的文学。先生用一种理科思维,一种研究自然科学的思维来研究历史,精确推导,对学问追求精确性,彻底性。
在各位先生面前,深深地鞠个躬。
《先生》纪录片读后感500字
具体作文!别说空话《先生》十集系列纪录片片段的光盘,时长36分钟。光盘中是几集纪录片的节选。这几集纪录片,记载着十位从民国时期精挑细选出来的“先生”。细看两遍,深受震撼,故拙劣地模仿马可·奥勒留的笔触,写下这篇胡言乱语。时刻提醒自己。
从先生蔡元培身上,我领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对政治敏感。面对上任后的赞誉,必须头脑清醒,考虑最坏的结果。即使尽管失败,也要尽了心。平等对待每个人。重视真正有学问,有想法的人才,不管其政治立场、资历和年龄。
从先生胡适的行动中,我了解到把古文改良成现代文的重要性。“一、要有话说,方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有些时候,“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先生马相伯虽然到了九十六岁,还可以凭着对国家的使命感发表“一日一谈”。他面对现实。反对专制。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有奉献精神。
先生张伯苓教会我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粪水也可浇鲜花”。实体会被摧毁,但精神不朽。人从事什么职业,就要知道自己的天职。尽管面对巨大的悲恸,也站在国家民族的立场看问题。
先生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作为一名校长,他“一、无党派色彩。二、学识渊博。三、人格高尚。四、确能发展清华。五、声望素著”。从先生的经历,我要学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为人风格寡言温和,处理大事时果断。不能退却,畏缩。要有勇气,坚忍前进。
从竺可桢先生身上,我学习了求是精神。三十八年每天写日记是个好习惯。在压力下才能展现一个人的真性情。对任何事的表现欢腾都可能是种假象。社会与自然都一直发展。把自己的学问与政治觉悟融会贯通起来。
先生晏阳初的著作促使人在农村做实事。一种公共精神。强调平民教育的重要性。除了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先生提出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教育者同时需被教育。应知道什么能改变,什么不能改变。追求梦想的途中不是什么都会一帆风顺。长处应尽量延长,短处要及时解决,直到可以忽略不计。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先生陶行知身上,我了解到从小就要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终身使命的重要性。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民主。为了国民的教育,对现实要有批判精神。写文章的标题要适当吸引人。教育需人本位。
有能力的人才能狂傲,我从先生梁漱溟身上可以看到。人不应属于哪个标签体系,只属于自己。特立独行。主动。有主见。归于佛教。有怜悯之心。东方宗教与西方科学的贯通。
先生陈寅恪博学,学贯中西。人称教授的教授,读书人的老师。他倡导并坚守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先生甚至说道,没有自由的思想,不可能有优美的文学。先生用一种理科思维,一种研究自然科学的思维来研究历史,精确推导,对学问追求精确性,彻底性。
在各位先生面前,深深地鞠个躬。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