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换席子读后感(曾子换席的启示)

发布时间: 2023-11-14 20:21:1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5

曾子换席的启示............曾子弥留之际,家人及部份学生在床前守候,气氛凝肃。执烛,的童子无知地突然间发问,指出床上席子太花不合曾子平...

曾子换席子读后感(曾子换席的启示)

曾子换席的启示

............
曾子弥留之际,家人及部份学生在床前守候,气氛凝肃。执烛 的童子无知地突然间发问,指出床上席子太花不合曾子平时常讲的礼仪。大人们摇 手制止他多讲。病中的曾子已听到童子的问话。无气力地说:「不错,这席是季孙 宰相送的。虽然如此,因我无官阶,不配用它。你们帮我换掉。」众人拗不过,只 好照办,席子刚换过,曾子一转身便死去。
这故事的教育意义是人要坚持原则至死 不渝。换席的本身不是故事重点。 曾子虽出于不得已接受了季子的礼物,但临终之时并不姑息迁就自己,易箦以明心志,善始善终,保住君子之德一生不坠。

怎样概括曾子换席的内容

曾子换席的内容:描述了曾子临死前的故事,显出了曾子知错就改,严于律己的品德。

曾子寝疾 译文

曾子寝疾 译文
  曾子寝疾
  曾子寝疾(1),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4)。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6)。童子曰:“华而睆(7)。大夫之箦与(8)?”卜也!”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9):“呼(10)!”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只赐也(11)。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自此始也。曾子曰:“夫子之病革矣(12),不可以变(13),幸而至于旦(14),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15),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16)。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17),斯已矣(18)。”举扶而易之(19),反席未安而没(20)。
  ——《礼记·檀弓》
  【注释】
  (1)曾子:孔子得弟子,名参,字子舆。寝疾:病倒,卧病。
  (2)病:意思事病情严重。
  (3)乐(le)正子春:曾子的学生。曾元、曾申:曾子的儿子。
  (4)隅:墙角。
  (5)睆(huan):光泽。
  (6)箦(ze):席子。与: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7)瞿(ju)然:惊惧的样子。
  (8)呼(xv):同“吁”,叹息声。
  (9)斯:这。季孙:季孙氏,鲁国的大夫。
  (10)革(ji):危急。
  (11)变:意思是移动。
  (12)幸:希望。
  (13)尔:你。彼:他。这里指童子。
  (14)细人:小人。
  (15)得正:合于正礼。
  (16)已:意思是可以。
  (17)举:起,抬起。
  (18)反:同“返”。没:同“殁“,死去。
  【译文】
  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脚旁,童仆坐在墙角,手拿烛火。童仆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得席子吧?”乐正子春说:“住口!”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啊!”童仆又说到:“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得席子吧?”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送给我的,我没有力气换掉它。元啊,扶我起来,把席子换掉。”曾元说:“您老人家的病已很危急了,不能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再让我来换掉。”曾子说:“你爱我不如爱那童仆君子爱人是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现在还要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礼罢了。”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
  【赏析】
  《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手指,示意为节省灯油要掐灭一根,露出十足的守财奴的嘴脸,吝啬的本性至死不改。曾子临死前要求换掉华丽的卧席,却不是出于悭吝,而是以言行维护他所信奉的“礼”——不是大夫的身份不得受大夫的饿礼遇。曾子的举动与严贡生的守财奴有着质的不同。为了维护自己的信念,他慎终如始,严于律己,直至去世。
  曾子换席子的做法不可仿效,但他的精神大可借鉴的。常言说:“正人先正己。”要求别热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否则便不会有说服力。做人的严谨应当体现在遵守规则之上,尤其是细小的事,更能见出真精神。
  精神源于信念,信念事对自己所确认的价值和意义的执着追求。没有信念做支撑,可能凭兴之所至地做一些事,却不可能始终如一,不可能在大大小小的事上都表现出完全的一致性。局外人,营营苟苟的人,事不可能理解这一点的。
  人在生活中的确应当有精神,不管这种精神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都会使我们的言行有所归依,有轨可循。

曾参换席,读书笔记该怎么写?

  曾参换席,说明了曾子严格自律,不该自己享用的坚决不用。曾子身染沉苛,在童仆的提示下知道自己逾制了,立即改正,命人换席,哪怕加重病情、危及生命,也要维护封建礼教的正道。换一个思路,曾子睡在大夫才有资格睡的席子上,虽然逾制了,但沉苛在身,命在旦夕,这时一动不如一静,不换席无疑是对身体和生命有益的,这是正常的处理方法,也是合乎人情道理的。曾子换席说明封建礼制的教条性,使得曾子在处理这件事时显得迂腐、刻板。

文言文阅读之曾子换席

曾子①换席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②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③,大夫之箦④与?”子春曰:“止!”参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⑤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⑥矣,不可以变。幸⑦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细人⑧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节选自《礼记·檀弓上》)

【注释】

①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增点之子,孔子弟子。以至孝著称,传孔子之道,述《大学》,作《孝经》。②隅:角落。 ③华而皖:华美而光滑。 ④箦:席子。 ⑤易:更换。⑥革(jí):通“亟”,危急。⑦幸:希望。⑧细人:小人。⑨姑息:迁就,随意。⑩得正:得到我所应得的。

【译文】

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脚下,书童坐在角落拿着蜡烛。书童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享用的.竹席吧?”子春说:“住嘴!”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啊!”书童又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享用的竹席吧?”曾子说:“是的。那是季孙氏的赏赐,我没有能换下它来。曾元,扶我起来,换竹席!”曾元说:“您的病非常严重啊,不能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我一定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曾子说:“你爱我不如书童啊。君子爱人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现在还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理罢了。”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

1.曾子被后世称为“宗圣”。请填写出中国古代下列被称为“圣”的人名。

(1)书圣 (2)诗圣 (3)画圣 (4)茶圣 (5)医圣

2.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曾子寝疾,病

(2)童子隅坐而执烛

(3)尔之爱我也

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夫子之病革矣

B.大夫之箦与

C.斯季孙之赐也

D.反席,未安而没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5.从上文可以看出,曾子身上体现了儒学大家的可贵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可以概括为(10字以内):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王羲之 (2)杜甫 (3)吴道子 (4)陆羽 (5)张仲景

2.(1)病情严重 (2)持,拿 (3)第二人称代词,你

3.C

4. 那是季孙氏的赏赐,我没有能换下它来。

5.严于律己,知错就改

本文标题: 曾子换席子读后感(曾子换席的启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4407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间的过程读后感(中间的过程读后感和举例子)昆阳之战读后感1000(昆阳大战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