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么评价贾平凹的《废都》?贾平凹写的《废都》在文坛是很有影响力的,对其评价也是呈两极分化。赞扬者,认为《废都》可与《红楼梦》相媲美,而贬损者...
如何怎么评价贾平凹的《废都》?
贾平凹写的《废都》在文坛是很有影响力的,对其评价也是呈两极分化。赞扬者,认为《废都》可与《红楼梦》相媲美,而贬损者也乐于来拿《废都》当年是“禁书”的身份来说事儿。总而言之,关于贾平凹《废都》说什么的都有。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对于废都评价似乎不大友好。笔者并非文坛中人,暂且为诸位分析一下贾平凹《废都》究竟怎么样?
《废都》讲的内容也是文坛的事情,主要是围绕西京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庄之碟与文化厅景处长之间的感情纠缠,从而将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下的迷茫,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了。看过《废都》的人,大概会对贾平凹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而没怎么看过的人则会受到《废都》曾是“禁书”的影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废都》。
其实,贾平凹创作《废都》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时值春秋鼎盛之期。因而,《废都》无论是写作技巧,还是内容深度,都体现了贾平凹的最高文学水准。至于网络上为何会抨击《废都》,这实在是一个非常让人纠结的问题。在笔者看来主要是两大原因导致的:随大流评价贾平凹、不深入了解贾平凹作品而去评价。前者很容易被网络形形色色的说法所蒙蔽,后者则看也不看就随意评价贾平凹。
实际上,真正了解贾平凹,并且深入阅读其作品的人,根本不会盲目地去随意否定贾平凹作品。相比之下,季羡林与贾平凹对于《废都》的评价,还是公正客观的。季羡林对《废都》盛赞有加,评价其“20年后《废都》将大放光芒。”季羡林的意思很明显,《废都》在当时人们来说可能无法接受,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废都》终将会成为经典作品。果不其然,《废都》在被禁16年后,才勉强出版。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触动了人们对于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认识的共鸣。
至于莫言的评价,也可以认作是他吐露心声。莫言与贾平凹私交甚好,他对《废都》的评价还是值得借鉴的。莫言认为《废都》一定是中国文学界过去、现在和将来会被经常讨论的作品,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很重要作品。莫言强调,当年猛烈抨击贾平凹《废都》的专家已经改变了观点。由此可见,对于一件事物的看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深刻的变化。
季羡林与莫言有一个共同点,即为人低调治学严谨。所以,贾平凹所著《废都》绝非网络上认为的那般浅薄之作。《废都》能否成为有口皆碑的经典之作,笔者相信时间会给贾平凹一个答案。季羡林的盛赞有加,莫言的吐露心声,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凡事不要片面看待,还是要深入作品本身去探讨。如此一来,才能够真正的领略贾平凹与他的《废都》。
急求汉语言文学现当代文学论文题目,及提纲介绍????????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题
1、 鲁迅研究
(既可以是综合研究,也可以是单篇的作品研究,题目自拟,如《鲁迅小说艺术的独创性》,《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阿Q性格分析》等于。下面题目如单列作家的,亦同此要求)
2、 郭沫若研究
3、 茅盾研究
4、 艾芜研究
5、 觉新 ------ 一个矛盾交织的形象
6、 分析《家》中觉慧的形象
7、 试论祥子与虎妞的形象
8、 评《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形象
9、 评《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10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11 、《雷雨》主要戏剧冲突之我见
12 、朱自清散文中的诗意美
13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之异同观
14 、抗战时夏衍在桂林的戏剧活动和创作
15 、莎菲女士之我见
16 、重评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
17 、评《暴风骤雨》中老孙头的形象
18 、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
19 、论莫言的小说
20 、 论韩少功的“寻根”之作
21 、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思考
22 .论《凯旋在子夜》
23 .论琼瑶的小说
24 .论贾平凹散文的美学追求
25 .论《鸡洼窝人家》
26 .论《棋王》
27 .论老舍的戏剧观
28 .论张贤亮的小说
29 .论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30 .贺敬之与郭小川诗歌创作比较
31 .舒婷的诗歌创作
32 .韦其麟的叙事诗创作
33 .谈莎红的抒情诗
34 .秦似的杂文创作
35 .杨朔与刘白羽的散文创作特色
36 .玛拉沁夫的小说创作
37 .李准的小说创作
38 .秦牧的散文特色
39 . 论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
40 .农村社会建设的领头人 ---- 梁生宝、武耕新研究
41 .闻捷诗歌研究
42 .郭小川的叙事《一个与八个》研究
43 .论《钟鼓楼》
44 .论《北方的河》
45 .论王安忆的小说
46 .论高行健的探索剧
47 .论新诗潮
48 .论北岛的诗
49 .论新时期通俗文学现象
50 .论王蒙的小说
51 .港台文学研究
52 .论新时期的小说艺术
53 .论黄宗英的报告文学
54 .论柯岩的创作
55 .论新时期的知青文学
56 .论新时期的军事文学
57 .论刘绍棠的小说
58 .论刘索拉的小说
59 .论新时期的改革文学
60 .周梅森小说论
61 .方方小说论
62、余华小说论,
63、苏童小说论
64、格非小说论
65. 新生代诗歌研究
66. 金庸小说论
67. 席慕蓉现象研究
68. 论谌容的小说
69、广西三剑客
70、东西小说研究
71、凡一平小说研究
72、鬼子小说研究
73、新生代小说研究
74、新生代诗歌研究
75、新生代女性散文研究
76、余秋雨的散文
77、毕飞宇小说研究
78、池莉小说研究
79、张抗抗小说研究
80、迟子建小说研究
81、王安忆小说研究
82、铁凝小说研究
83、残雪小说研究、
84、贾平凹小说研究
85、新时期的军事题材小说
86、论样板戏
87、十七年“重放的鲜花”小说论
88、十七年的长篇小说
89、老舍的戏剧
90、新时期戏剧
91、通俗小说论
92、台湾现代派诗歌
93、白先勇的小说
94、陈映真的小说
95、李昂的小说
96、台湾乡愁诗
97、台湾乡土小说
98、张爱玲的小说
99、两岸小说比较
100、90年代女性散文研究
现代文学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现代文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现代文学论文题目
1. 分析《家》中觉慧的形象
2. 试论祥子与虎妞的形象
3. 评《骆驼祥子》中虎妞的形象
4. 评《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5.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6. 、《雷雨》主要戏剧冲突之我见
7. 、朱自清散文中的诗意美
8.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之异同观
9. 、抗战时夏衍在桂林的戏剧活动和创作
10. 、莎菲女士之我见
11. 、重评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
12. 、评《暴风骤雨》中老孙头的形象
13. 、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
14. 、论莫言的小说
15. 、 论韩少功的“寻根”之作
16. 、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思考
17. 论《凯旋在子夜》
18. 论琼瑶的小说
19. 论贾平凹散文的美学追求
20. 论《鸡洼窝人家》
21. 论《棋王》
22. 论老舍的戏剧观
23. 论张贤亮的小说
24. 论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25. 贺敬之与郭小川诗歌创作比较
26. 舒婷的诗歌创作
27. 韦其麟的叙事诗创作
28. 谈莎红的抒情诗
29. 秦似的杂文创作
30. 杨朔与刘白羽的散文创作特色
31. 玛拉沁夫的小说创作
32. 李准的小说创作
33. 秦牧的散文特色
34. 论蒋子龙的“开拓者家族”
35. 论《钟鼓楼》
36. 论《北方的河》
37. 论王安忆的小说
38. 论高行健的探索剧
39. 论新诗潮
40. 论北岛的诗
41. 论新时期通俗文学现象
42. 论王蒙的小说
43. 港台文学研究
44. 论新时期的小说艺术
45. 论黄宗英的报告文学
46. 论柯岩的创作
47. 论新时期的知青文学
48. 论新时期的军事文学
49. 论刘绍棠的小说
50. 论刘索拉的小说
51. 论新时期的改革文学
52. 周梅森小说论
53. 方方小说论
54. 余华小说论,
55. 苏童小说论
56. 格非小说论
57. 新生代诗歌研究
58. 金庸小说论
59. 席慕蓉现象研究
60. 论谌容的小说
61. 广西三剑客
62. 东西小说研究
63. 凡一平小说研究
64. 鬼子小说研究
65. 新生代小说研究
66. 新生代诗歌研究
67. 新生代女性散文研究
68. 余秋雨的散文
69. 毕飞宇小说研究
70. 池莉小说研究
71. 张抗抗小说研究
72. 迟子建小说研究
73. 王安忆小说研究
74. 铁凝小说研究
75. 残雪小说研究、
76. 贾平凹小说研究
77. 新时期的军事题材小说
78. 论样板戏
79. 十七年“重放的鲜花”小说论
80. 十七年的长篇小说
81. 老舍的戏剧
82. 新时期戏剧
83. 通俗小说论
84. 台湾现代派诗歌
85. 白先勇的小说
86. 陈映真的小说
87. 李昂的小说
88. 台湾乡愁诗
89. 台湾乡土小说
野山的演职员表
影片根据贾平凹小说《鸡窝洼人家》改编,是一部以生活化方式探讨大陆农村改革问题的代表性佳作,通过一个俗称“换老婆”的故事,表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对闭塞的陕北小山村的冲击。影片从细节上追求生活实感,使观众如身临其境。片中演员的表演与作品生活纪实化的风格相统一,桂兰和禾禾的扮演者岳红、辛明因此片双双获得当年的金鸡奖。该片为第一部荣获六项金鸡奖奖项的电影,取得了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录音、最佳服装奖项。该片还获得1985年广电部优秀故事片奖,法国南特第八届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故事片大奖等多个国内外奖项。
本片的拍摄取景于陕南山区的镇安县米粮镇。二十多年前,《野山》剧组在米粮乡拍电影的时候,全乡还没有一间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今天的米粮镇却已呈现出一个现代小城镇的雏形:街道上,宾馆、饭店、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米粮如今已是附近十里八乡最繁华的商贸区。 当然,米粮今天的发展与电影《野山》几乎没有任何关联。但《野山》却曾影响了这里的一些个体,甚至改变过他们的命运。 如今在北京人艺工作的白世林,就是当时拍摄《野山》时,剧组人员看他聪明伶俐却因家贫辍学务农,便介绍他去北京照顾著名剧作家曹禺,从此走上与放牛娃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如今他已在北京娶妻生子。 电影里,在秋绒怀里“吃奶”的孩子,其实是当地农民蒋立政的孩子蒋国宝,当时才两岁。如今,25岁的蒋国宝已大学毕业在上海工作。在当年考上安徽科技学院时,因为家贫险些上不起大学,岳红等演员获知消息后,还对他进行过资助。 拍摄《野山》的时候,隐藏在秦岭深山里的米粮,就如电影中展现的那般安静、落后、封闭,祖祖辈辈靠山吃山,专心务农。当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还如“世外桃源”一般。 而今天的米粮,全镇二万多人口,竟有近5000人常年到大城市打工,劳务输出的收入,已经占了米粮人收入的一大部分。《野山》里,禾禾走出深山到城市打工的“不安分”行为,今天已是米粮一条最有潜力的创收之路。 与之相对应的是,当年扮演“保守妻子”秋绒的徐守莉,如今远居美国;而扮演“开放妻子”的岳红,虽然未见大红大紫,却一直默默坚持自己的演员事业,《野山》“一不小心”成就了她演艺生涯的标高。 而《野山》让当地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拍电影的城里人”在这里近一年生活、工作的场景。他们记得岳红,记得徐守莉,“那时候和我们一般大,还是姑娘娃”。还记得当年第一次从电影里看到自己破旧的乡村,“上了电影风景咋就那么好看哩!” 在主要场景拍摄地清泉村,经过20多年来的植树造林,景貌变化很大。当年的几间道具房早都拆除。但村民们仍然记得,剧组的汽车不小心把村民的狗撞死了;秋绒背着蒋立政家的娃推磨,“是真的推出汗了”;禾禾他们在麦地里打架“从坡上滚下来”;灰灰在哪道山哪道梁耕地,村民如何教他扶犁…… 20多年来,《野山》早已成了米粮人记忆里最美好的往事。村民的讲述过程,其实是在有意无意地怀念着那些拍 “电影的日子”,而穿插的那些对比自己青春年华的回忆,又有意无意营造了这种气场,娓娓道来,听者同感。(华商报) 1985年,“第五代”风暴愈加猛烈,但“第四代”仍从容不迫地实践着他们的电影理想,《人生》、《野山》、《青春祭》、《红衣少女》、《良家妇女》……都在这一年涌现。《野山》导演颜学恕借助贾平凹原作《鸡洼窝人家》,讲述了一个关于农村“换妻”的故事,涉及传统伦理道德和农村政策,引起广泛的争议,甚至在第六届“金鸡奖”的评选过程中险些下马。不过风波过后,《野山》最终获得了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在内的六尊“金鸡”。
在《野山》中饰演农村汉子“灰灰”一角的演员辛明获得第六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他向记者谈起拍摄《野山》时的有趣经历,并表达了对已过世的导演颜学恕深深的敬意。 我出生在北京,父亲辛静也是电影演员。“文革”期间我被分到河南当工人,后来进入河南省话剧团。1978年出演北影崔嵬导演的影片《风雨里程》,在《长河奔流》、《九龙滩》、《彩桥》等片中也饰演过角色,在这些影片中我大多是工人或者知识分子的角色,对于自己的演员定位也不准,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角色。崔嵬导演非常喜欢我,有一次他很坦诚对我说:“大辛啊,你演农民一定能演好”。我听了一愣,把他这句话埋在心里。
后来到了《一个和八个》,因为这部片子主要讲的是一个群体的故事,群戏平均到每个人身上戏都不是很重,原来“中年逃兵”这个角色已经有了人选,人家就是一看这个角色戏份实在太少,又都是一帮刚出校门的年轻人不知道他们会拍成什么样,结果在开拍之前退出了,这下急坏了导演张军钊。
我和张军钊曾有一面之交,他给我打来电话说能不能帮个忙,我们见面后聊了一夜,我知道里面没什么戏,但是就一个镜头我也演了,“救场如救火”。当时去的时候长头发、戴眼镜,把头发剃了到大王滩水库玩命曝晒,最后连郭宝昌导演都没在老乡中认出我来。因为我一米八六,于是在戏中我就叫“大个子”,从中我真正总结了很多东西,而且我自信我演农民一定会非常精彩。 1984年我在北影老招待所碰到了颜学恕导演,他已经为《野山》准备了好长时间,他喜欢喝咖啡,一边煮着咖啡一边招呼周晓文给我剧本看看。我拿回去一看耐不住了,赶紧又去找颜导演问他演员都选好了没有,我说想演“灰灰”,当时导演对我说:“你是第六人选。”原来每一个角色都有五六个演员备选。我跟导演说前面的演员都没有我合适,结果导演答应让我试一试。
我、岳红、杜原、徐守莉几个人因为要演两对夫妇,每天做小品,最不可思议的是安排我们到乡下体验生活,答应一周后来接我们,结果寒冬大雪封山,一个月之后他们才回来。我们也没有钱,借粮食,借炭,还到供销社借过期水果罐头,后来人家都不敢借我们东西了。女的学纳鞋底、照顾孩子,男的犁地、拉套,一个月后摄制组来接我们,转了好几圈认不出我们。我们简直已经跟当地农民一个样了,这下可给导演高兴坏了,立刻签合同拍板就是我们四个来演了。从1984年的雪天一直拍到1985年开始下雪,这部片子拍了将近一年,导演是非常认真的,因为“十年磨一剑”啊! 颜导演是个要求极其认真的人,我当时自认为演得还可以,但迟迟得不到导演肯定,因为我前面演过几部电影,导演觉得我还有表演的痕迹,拍了大概三分之一,真的有点打退堂鼓了。第一批样片送回西影厂,当时厂长吴天明看完后在大会上大加赞扬,还充分肯定了我的戏。当时我们这边还在山沟沟里面拍摄,也不知道情况,心里还很忐忑。结果一位作曲老师来我们组里,告诉了我们厂里反响很好。其实颜导演早知道了,他说这是“激将法”,是对我的一片苦心,希望我演得更出彩。我心里说差点没给我“激”回去了。
后来我因“灰灰”一角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得最佳男主角的是《黑炮事件》中的刘子枫。虽说我得的是配角,但是分量很重。我也很自豪,假如一年一百部戏,一百个主角里面选出一个“最佳”,那么一百部戏里得有三百个配角,竞争肯定更激烈,我得“最佳配角”是很荣幸的。或许真是应了崔嵬导演的那句话,我演农民一定能演好。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