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儿童第一章读后感(《哲学与幼童》读书随感)

发布时间: 2023-10-02 22:54: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3

哲学家与儿童对话读后感“哲学家与儿子对话”,它象一个三棱镜,折射一束光线后,而七彩斑斓。不同人,不同层面人,感触不一。,谈一点个人看...

哲学与儿童第一章读后感(《哲学与幼童》读书随感)

哲学家与儿童对话读后感

“哲学家与儿子对话”,它象一个三棱镜,折射一束光线后,而七彩斑斓。不同人,不同层面人,感触不一。
谈一点个人看法,“生动有趣地呈现给孩子一个奇妙的世界和社会复杂的人生百态”,首先是知识的作用。孩子提问天真无邪,有时竟出人意料,而回答问题的人,知道多少深浅,决定回答的质量。
举一例子,小学课文《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作者邓琮琮),里面有一对母子对话,引起拉曼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的”
年轻的妈妈一时语塞,求助坐在身旁的拉曼,拉曼告诉他:“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这一回答,没有人质疑,可是拉曼自己,并不满意。继续探究,得知“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使海水呈蓝色。这一发现,被人们称为“拉曼反应”,也因如此使他成为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
所以,能“生动有趣”勾勒出“社会复杂的人生百态”画面。是因为他的爸爸,是个学识渊博的哲学家。

《哲学与幼童》读书随感

        在读《哲学与幼童》之前,朋友向我推荐了马修斯的《童年哲学》这本书,这应该是我读的第一本和哲学有关的书,拿到这本书之后,我读了第一章就觉得这是一本很难读的书,其中的句子和段落需要不停的反复去读才能略知其中的意思,正当我想望而却步时,却接到了“学前教师读书小组群”的通知,要共读马修斯的《哲学与幼童》这本书。
拿到这本书之后,还是感觉同样的难读,但是随着不断的坚持阅读、通过群里面专家们和大家们的讨论,让我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想起自己的孩子说过的一些哲学语言。

语言1:

(4岁半的女儿):妈妈,明天是什么时候?昨天是什么时候?

我:今天过去之后就是明天,昨天是今天早上起床之前,已经过去的一天。

女儿:妈妈,今天是不是昨天的明天?

听到女儿这样说,我竟然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在脑子里反复想了几遍才想明白,并不由得对女儿的逻辑大吃一惊,小孩子们的哲学思维有时候真的让我们做大人的望尘莫及。也许她在一开始问我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和我讨论这个问题只是为了确定自己的答案。

语言2:

(5岁的女儿):妈妈,你会死吗?

我:会啊,每个人都会死。

女儿:妈妈,我不想让你死,我不想和你分开。你死了以后我还能见到你吗?

我:每个人都会死,我死了还能进到你的梦里,你在梦里还能见到我,我会一直陪着你。

女儿:妈妈,人死了之后是飞到天上去了吗?

我:恩,有可能。

女儿:那等我死了以后,我就可以飞到天上见你了,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

        5-6岁的幼儿会对生命和死亡有初步的感知,并有意识探索人死之后的归宿,还有的幼儿会沉浸到死亡的恐惧中一段时间不能自拔。这时逃避不是好的办法,而是需要家长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和孩子一起讨论“死亡”,或者找一些适合孩子看的关于“死亡”的绘本故事陪孩子读一读,同时一定要理解和倾听孩子的思想和表达。其实在和孩子讨论的时候,也可以提醒我们自己:在一个终究会死亡的生命中,我们应该做到哪些事情?我们应当珍惜什么,丢弃什么,如果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并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那么我们的孩子可能也会这样去做。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面对世界的真相呢?

        因此,我们真的要感谢孩子,感谢他们与生俱来的哲学家般的思维,让我们放下成人的身份,站在和他们一样的视角,他们在启迪我们了解他们的同时更在启迪着我们了解自己,探索自己,重新认识自己。

《与儿童对话》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与儿童对话》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与儿童对话》读后感1

读完《与儿童对话》这本书让我对儿童有了更深的认识,正如马修斯所言:“我们与孩子应该彼此帮助。”我可以感受到马修斯对孩子的爱与尊重。与这些孩子的对话没有说教,没有灌输,更多的是平等的讨论与引导性的提问。他完全尊重孩子的意见,也鼓励他们接受提问,并且愿意自己去思考。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培养了孩子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课堂对话,让我明白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尊重孩子,如何与孩子交流。不仅如此,还让我懂得与儿童对话应该耐心倾听,倾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倾听他们天真的表达,倾听他们奇特的想法。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改变与孩子对谈的方式,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去发掘他们无穷的'潜能,与之共同开创不可限量的未来。

《与儿童对话》读后感2

近日我怀着对美国哲学家马修斯万分崇敬的心情,读了《与儿童对话》这本书。书中记录了教师与孩子之间真实的对话,通过简单的问答帮助孩子建立逻辑性,通过平等的讨论保护孩子自由的思考,让孩子尽情地表达与感受,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常常以一个故事引出问题,几个孩子进行讨论,老师做出适当引导。

有时虽然马修斯很想提出新的方向,但如果当时孩子们讨论得正起劲,他也会尽量克制自己减少发言。最后,孩子们的发言会被记录然后写进故事,这一点充分尊重了孩子,也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马修斯就这样将哲学与儿童联系起来,从这些幽默生动的故事中,我细细品读蕴藏在其中的道理,同时也能感受到马修斯对儿童的耐心与爱护,令人敬佩。

少年儿童哲学读后感

读后感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主标题,下一行是读《xxx》有感,为副标题。也可直接写读《xxx》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否则作文会显得空虚。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本文标题: 哲学与儿童第一章读后感(《哲学与幼童》读书随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539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流浪地球3体读后感700(《三体》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勇敢传说英语一百字读后感(电影《勇敢传说》观后感范文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