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读后感福克纳给予美国南方女性的命运以极大的关注,刻画了很多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有明显的相似性,有些女性性格扭曲,行为古怪,还...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 读后感
福克纳给予美国南方女性的命运以极大的关注,刻画了很多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有明显的相似性,有些女性性格扭曲,行为古怪,还有些堕落,与世隔绝。他们南方传统道德观的牺牲品,是强大的父权制的牺牲品。她们在精神上肉体上都遭受巨大折磨,最终走向毁灭。《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的艾米丽和《八月之光》中的乔安娜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一、 个性的相似性在福克纳的笔下,艾米丽和乔安娜都不是柔弱的女子形象,而是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她们无视客观情况而坚信自己的行为,一旦自己被否定就采取强硬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却于事无补,带来的只有悲剧。她们的个性和整个南方人都有着关联,南北内战时,南方人竭力维护奴隶制,年轻人为了自己的制度而毫不畏惧,义无反顾的与北方人作战。我们不得不想起《飘》中的女主角,她机关算尽,却是为了挽回记忆中的老南方,而执着的力量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东西。从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南方人骨子里就有一种为自己的信念而不屈不挠斗争的意志。艾米丽对小镇子上人的态度,清晰地展现了她的性格:原封不动地退回镇长的信,坚决不纳税,到后来强制别人卖给她毒药。而乔安娜被描写成具有双重性格的人:一方面她是一个女人;另一方面她有男人般的身体和思维方式,她与生俱来的对力量、权利和控制有着强烈的欲望。这种欲望使她向乔撒慌,提议要他去黑人学校学习。艾米丽和乔安娜有很多的相似性,她们对自己的信念如此执着,一个执着于挽回自己的爱情,一个执着于提升黑人的事业。两人都不拒绝与外界接触,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房子里度过。在外表冷若冰霜,但她们的内心却充满激情和对正常生活的渴望。在当时,大多数南方人奉行清教主义。在结婚前,所有的女孩都要求注意她们的言行和最为重要的贞操。她们被关在家里,禁止自由恋爱,任何欲求都会被认为是堕落或腐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南方的妇女必须学会控制自己,表现的像淑女一样。艾米丽和乔安娜都恪守着这种清教传统,当她们遇到自己所爱的人,老人们为“可怜的艾米丽”叹惜,而乔安娜认为“上帝,让我被诅咒的长点吧,再久点”。一方面深受心理折磨,但另一方面却不顾一切的去付出。最后到了爱情无法挽回的境地,她们仍然坚持自我。艾米丽为了维护她的尊严、荣耀、真爱,结果杀死了荷默并把尸体留在身边。而乔安娜竭力想控制和她意愿不相投的乔,她打算杀死乔后自杀。在强烈个性的影响下,爱情转变成了蔑视和到最后的仇恨。对于这两位诉诸于暴力而造成悲剧的南方女性来说,造成她们占有欲和控制欲个性的因素并不是偶然的,仔细阅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社会因素给她们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影响。二、 命运的相似性美国南方文学发展和扩大的基石是以新教和加尔文主义为中心的。加尔文主义起源于欧洲16世纪的宗教改革,后被从欧洲来美国南方定居的移民者带入。在福克纳所处的那个时代,以加尔文主义为核心的基督教新教势力,主宰着整个南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支持着奴隶制和种族主义,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加尔文主义强调了上帝的统治高于一切,上帝可以控制所有。信徒们宣扬种族主义,关于家族地位,等级的观念,压抑人类欲望。此外,《圣经》也为教义奠定了一定基础。根据《圣经·新约·以弗所书》中说:“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女人被谴责为世间邪恶和烦恼的根源,她们永远从属于男人。基督教认为父亲是家族的核心,加尔文教从宗教的角度保护了父权制。父权制,是人类学家第一次用来描述男性在家庭中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这样一种社会。凡是女人在社会和政治制度当中极度卑微的社会就是父权制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女人被歧视,男人在经济地位上有崇高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他们拥有特权,占有女性的物质和非物质利益。因此,福克纳笔下的南方社会要求女人温柔,要顺从男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她们从不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久而久之,她们迷失了自我,她们所梦想的就是从父辈和长兄那里得来的爱情和婚姻观。然而在福克纳作品中“父亲”的形象是复杂的,“父亲”不是天生的残暴者,他们遭受着传统礼教和社会现实的折磨,这使他们丧失人性,变得无情。她们无视女人和孩子的个性,造成了他们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巨大鸿沟,甚至自己及下一代的悲剧。福克纳将同情心赋予了那些在南方父权制,宗教和种族主义压迫下的女性。艾米丽:等级制的牺牲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骇人结局展现了南方等级观念的根深蒂固,及父权制的毒害。艾米丽的父亲是一个忠实的清教徒,一个典型的父权制的代表。他傲慢,专横,且守旧,少对他人有同情心,甚至对女儿亦如此。他不惜一切坚守虚假的高贵和等级门第观念。在这样腐朽的环境下,艾米丽注定是个牺牲品。当她年轻的时候,她就完全受控于父亲。如小镇上的人们描述的那样:“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艾米丽小姐立在背后,她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爱米丽,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那扇门迎接了来求婚的年轻人。然而,她的父亲,以父爱的名义驱逐了所有的年轻人,他认为没人谁能配的上艾米丽,因为没有谁能和格里尔森家族的显赫地位。艾米丽在她三十几岁的时候仍未婚,她的父亲忽视了她的感情,剥夺了她的爱情和婚姻的自由。因此我们可以想象艾米丽是如何在孤独痛苦中度过青春的,没有得到年长女性的教育,也没有同龄人的陪伴。她的行为和思想深受腐朽传统的束缚和影响。在她父亲死后,当所有的妇女准备去哀悼时,她们看到艾米丽依旧平常打扮,脸上没有任何悲伤。她坚持说她的父亲没有死,也拒接人们埋葬他,还死死拖住抢走她一切的人。此后她总是将自己关在家里,拒绝所有拜访。她走不出她父亲死的阴影的事实暗示着她不仅留恋父亲,并且也是他守旧价值观的牺牲品。艾米丽一生中唯一的爱人是北方佬荷默,但爱情的火焰立即被老人们扑灭,他们认为艾米丽忘了“贵人举止”。这些人在骨子里持有和艾米丽父亲相同的道德观。他们不认为这个将破坏南方高贵名誉的“拿日工资的人”,能合乎格里尔森家族的标准。艾米丽仍然处在追求其爱情和幸福的巨大压力下。她追寻做一个普通女人的梦想再一次破灭。从一定程度上说,她“将荷默永远留在身边”,是向等级门第制度的一种挑战,只是她的挑战带来的只有悲剧。乔安娜:种族主义的牺牲品在《八月之光》这篇小说中,乔安娜深受着他父亲的言行和宗教信仰之苦。乔安娜的爷爷是一个狂热的废奴主义者和清教徒。他经常喝的大醉半夜才到家,并且痛打他的孙女,用变态的方法教她时时刻刻记住仁慈的上帝。她严格地顺从她的父亲和爷爷,因此,乔安娜从孩提时代就一直忍受着家庭的礼教,与外界疏远并生活在社会的边缘。父辈告诉她“黑人永远低于白人”,这样的观念深深影响了四岁的乔安娜。她父亲竭力让她了解对黑人的诅咒是上帝的诅咒。而对白人的诅咒则是黑人。关于“上帝对黑人的诅咒”是清教主义同种族主义影响下的产物。宗教在教义上支持了种族主义。而种族主义以《圣经》为根据宣扬奴隶制。包括乔安娜的父辈这些主张废除奴隶制的基督徒,他们虽然激烈反对奴隶制,却仍认为黑人和白人不可能平等。在此环境下长大的乔安娜,在观念和感情上严重扭曲,她觉得黑人“不是人而是物,是生活中的一个影子”。她决心光耀祖父的事业,于是一生致力于提升黑人事业,她认为有着一半黑人血统的乔也是“物”。即使到后来两人发生关系之后,在精神上仍是不平等的。她使用最多的是关于种族的词汇,口口声声称乔为“黑鬼”。从某种程度上,乔想抵制她刻意的种族划分而杀死了她。虽然她用毕生精力去帮助黑人,但在骨子里她仍坚信自己是个拯救者,怀着比黑人高一等的优越心理。这就是在她祖父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生的信念,这种信念一代传一代。因此,乔安娜是刻板宗教和种族主义的牺牲品。她强烈的控制欲也来源于祖父对宗教的狂热,她急于改变乔的生活方式,让乔尝试祈祷,但这等于是要他承认自己是个黑人。乔憎恨宗教,他曾逃离领养他的虔诚的宗教徒家庭。乔安娜不能和背叛自己信仰的人共生,乔安娜的悲剧令读者体会到种族主义对黑人,同时也对白人也造成了不寒而栗的伤害。艾米丽和乔安娜都有着悲惨的命运。尽管她们的家庭背景不同,但她们的性格中有着种种相似之处,两人都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她们处于相同的社会和历史环境下。她们承受着来自社会、宗教以至家庭的压力,她们的性格已经被扭曲和摧毁。通过分析艾米丽和乔安娜这两个人物的相似性,我们能够了解在福克纳笔下南方妇女的生活状况。
《艾米丽与玫瑰花》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艾米丽与玫瑰花》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献给艾米丽一朵玫瑰花》是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一篇广为人知的短篇小说,通过大量象征描绘了主人公艾米丽小姐的形象和南北战争后南方人复杂的心态。
小说以第三人称“我们”的视角展开叙述,向读者讲述了女主人公艾米丽小姐性格孤僻、高傲、固执,她专制暴戾的父亲赶走了所有钟爱于艾米丽的年轻人,以至于艾米丽小姐“年近三十,仍孑然一身”。父亲去世后,她不顾非议,爱上了来小镇修建铁路的工头北方人赫默。可赫默无心与她结婚,艾米丽便用砒霜毒死他,与其尸体公枕四十年。
艾米丽作为作品的主人公,有着复杂的象征。小说一开始就写到爱米丽小姐过世,接着作者写艾米丽的父亲过世后,镇长免了他的所有税,并让她在家中教授瓷器绘画。书中写道“爱米丽小姐在世时,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民关注的对象”。艾米丽还是凌傲、孤僻、麻木的象征。作者在第二章中写到艾米丽家中垃圾长年不清除,小镇居民对此意见颇大,但艾米丽却无动于衷;艾米丽的`父亲死后,“所有的妇女们都准备到她家拜望,表示哀悼和愿意接济的心意,这是我们的习俗。爱米丽小姐在门口接待她们,衣着和平日一样,脸上没有一丝哀愁。她告诉她们,她的父亲并未死。”。在第三章中艾米丽恋爱了。可全镇人都认为“她已经堕落了”,“这是全镇的羞辱,也是青年的坏榜样”,但艾米丽“仿佛她比历来都更要求人们承认她作为格里尔生家族末代人物的尊严,仿佛她的尊严就需要同世俗的接触来重新肯定她那不受任何影响的性格。”此时的艾米丽渴望爱情,不顾所有人的的反对和非议,坚持和荷默在一起,她又是冲破传统,追求浪漫爱情的象征。接着,艾米丽买来砒霜,大家都说:“她要自杀了”,可她没有,而是用砒霜毒死了无意与成家背叛他的赫默,与其尸体一起过了几十年。此时,艾米丽对美好的爱情再无憧憬,化身成为心理变态,残忍,冷酷的象征。
艾米丽的象征并不是单一的某一种象征。人民憧憬新的理念,但又要饱受压抑与背叛,在面对旧的南方传统和新的北方理念相冲突与斗争时心理上的挣扎和付出的代价,作者通过对艾米丽的描写,深刻揭露人民内心最深处的痛。
小说的名字是《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而“玫瑰”同“艾米丽”一样也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福克纳并没有对玫瑰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叙述,也没有明确告诉读者是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只是在介绍艾米丽的屋子时提到过两次——“这间布置得像新房的屋子,仿佛到处都笼罩着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阴惨惨的氛围: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的灯罩。”文中缺乏玫瑰的描写也象征了艾米丽爱情是有缺陷的,并不是完美的,而玫瑰也是带刺的,一旦处理不当就会被玫瑰的刺所伤,就如同艾米丽的爱情刚开始是美好的,可结局是悲惨的。作者借这朵玫瑰花表达了他对艾米丽的同情。虽然这个玫瑰花是献给艾米丽的,但艾米丽如果要紧握这朵玫瑰花,必然要付出满手鲜血的代价。赫默的背叛让艾米丽走向崩溃的边缘,玫瑰的刺深深刺痛了艾米丽,为了维护自己高贵的尊严,为了不让别人看她的笑话,也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艾米丽选择毒死赫默,与他的尸体公枕四十年。文中也是用“败了色”来形容玫瑰色的窗帘和玫瑰色的灯罩,这也象征了艾米丽的爱情也是败了色的,在走向毁灭。学者马凌在《后现代主义中的学院派小说家》中指出:“玫瑰是西方最复杂的符号象征系统之一。在古希腊罗马的神话系统里,第一束红玫瑰是维纳斯的情人阿多尼斯的鲜血中长出来的,因此象征了超越死忙的爱情。”艾米丽是在南方文化和传统下成长的女性,福克纳把艾米丽比作一座纪念碑,而艾米丽的去世意味着这座丰碑的倒塌,象征着南方文化和传统的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被北方的文化思想逐渐取代。作者身为南方人,也遭遇着这样新旧秩序的冲突,他缅怀南方文化和传统,也在反思冲突,寻找可以解开人民内心矛盾的解药。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这个题目在小说中找不到明显的描述和解释,但细读之后总可以发现蛛丝马迹,让人细细品味,深深思考。
《献给艾米丽一朵玫瑰花》是美国南方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一篇广为人知的短篇小说,通过大量象征描绘了主人公艾米丽小姐的形象和南北战争后南方人复杂的心态。
小说以第三人称“我们”的视角展开叙述,向读者讲述了女主人公艾米丽小姐性格孤僻、高傲、固执,她专制暴戾的父亲赶走了所有钟爱于艾米丽的年轻人,以至于艾米丽小姐“年近三十,仍孑然一身”。父亲去世后,她不顾非议,爱上了来小镇修建铁路的工头北方人赫默。可赫默无心与她结婚,艾米丽便用砒霜毒死他,与其尸体公枕四十年。
艾米丽作为作品的主人公,有着复杂的象征。小说一开始就写到爱米丽小姐过世,接着作者写艾米丽的父亲过世后,镇长免了他的所有税,并让她在家中教授瓷器绘画。书中写道“爱米丽小姐在世时,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民关注的对象”。艾米丽还是凌傲、孤僻、麻木的象征。作者在第二章中写到艾米丽家中垃圾长年不清除,小镇居民对此意见颇大,但艾米丽却无动于衷;艾米丽的`父亲死后,“所有的妇女们都准备到她家拜望,表示哀悼和愿意接济的心意,这是我们的习俗。爱米丽小姐在门口接待她们,衣着和平日一样,脸上没有一丝哀愁。她告诉她们,她的父亲并未死。”。在第三章中艾米丽恋爱了。可全镇人都认为“她已经堕落了”,“这是全镇的羞辱,也是青年的坏榜样”,但艾米丽“仿佛她比历来都更要求人们承认她作为格里尔生家族末代人物的尊严,仿佛她的尊严就需要同世俗的接触来重新肯定她那不受任何影响的性格。”此时的艾米丽渴望爱情,不顾所有人的的反对和非议,坚持和荷默在一起,她又是冲破传统,追求浪漫爱情的象征。接着,艾米丽买来砒霜,大家都说:“她要自杀了”,可她没有,而是用砒霜毒死了无意与成家背叛他的赫默,与其尸体一起过了几十年。此时,艾米丽对美好的爱情再无憧憬,化身成为心理变态,残忍,冷酷的象征。
艾米丽的象征并不是单一的某一种象征。人民憧憬新的理念,但又要饱受压抑与背叛,在面对旧的南方传统和新的北方理念相冲突与斗争时心理上的挣扎和付出的代价,作者通过对艾米丽的描写,深刻揭露人民内心最深处的痛。
小说的名字是《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而“玫瑰”同“艾米丽”一样也有着非常重要的象征。福克纳并没有对玫瑰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叙述,也没有明确告诉读者是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只是在介绍艾米丽的屋子时提到过两次——“这间布置得像新房的屋子,仿佛到处都笼罩着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阴惨惨的氛围: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的灯罩。”文中缺乏玫瑰的描写也象征了艾米丽爱情是有缺陷的,并不是完美的,而玫瑰也是带刺的,一旦处理不当就会被玫瑰的刺所伤,就如同艾米丽的爱情刚开始是美好的,可结局是悲惨的。作者借这朵玫瑰花表达了他对艾米丽的同情。虽然这个玫瑰花是献给艾米丽的,但艾米丽如果要紧握这朵玫瑰花,必然要付出满手鲜血的代价。赫默的背叛让艾米丽走向崩溃的边缘,玫瑰的刺深深刺痛了艾米丽,为了维护自己高贵的尊严,为了不让别人看她的笑话,也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艾米丽选择毒死赫默,与他的尸体公枕四十年。文中也是用“败了色”来形容玫瑰色的窗帘和玫瑰色的灯罩,这也象征了艾米丽的爱情也是败了色的,在走向毁灭。学者马凌在《后现代主义中的学院派小说家》中指出:“玫瑰是西方最复杂的符号象征系统之一。在古希腊罗马的神话系统里,第一束红玫瑰是维纳斯的情人阿多尼斯的鲜血中长出来的,因此象征了超越死忙的爱情。”艾米丽是在南方文化和传统下成长的女性,福克纳把艾米丽比作一座纪念碑,而艾米丽的去世意味着这座丰碑的倒塌,象征着南方文化和传统的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被北方的文化思想逐渐取代。作者身为南方人,也遭遇着这样新旧秩序的冲突,他缅怀南方文化和传统,也在反思冲突,寻找可以解开人民内心矛盾的解药。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这个题目在小说中找不到明显的描述和解释,但细读之后总可以发现蛛丝马迹,让人细细品味,深深思考。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主题分析
论文形式《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看似爱情小说,主线勾勒出身贵族世家的艾米丽小姐爱情的绽放与凋零;又可当作“侦探小说”,有自杀的猜测和谋杀的元素,悬疑留到文末才予以揭晓;还是“哥特式小说”的范本,神秘莫测的大宅、独居而与世隔绝的女人、常年缄默的佣人、门窗里飘出的死尸般的腐臭……
家教甚严的艾米丽小姐爱上了一生中唯一结交过的青年异性,来小镇当临时工程监工的北方佬Barron,此人放浪不羁、浮躁而浅薄,他无力应承艾米丽一份稳定的婚姻生活。于是镇上居民看见艾米丽进药店买了砒霜,纷纷猜测她要自杀;接着Barron失踪,再也没人见过他。艾米丽高压、专横的父亲去世后,她深居简出、大门紧闭;左邻右舍开始闻到她的宅子里飘出的越发浓重的恶臭,没人敢去惊扰她,于是偷偷地在门边、窗下撒石灰,希图掩盖那股难以忍受的味道;艾米丽小姐去世了,她下葬之后,人们终于得以进入那所阴暗的深宅,在一间锁上的房里,发现床上那具已腐烂多年的Barron的尸体,尸体旁另有一个枕头,有人睡过的痕迹,枕头上几根长长的白发——艾米丽的白发。
Barron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成为艾米丽无望的爱情的祭品,同时陈列在在祭坛上的还有艾米丽自己的青春和自己的一生。她无法攫取或挽留Barron,就毒死了他;从此夜夜和他的尸体同眠。
青年学生是无法理解这种“变态爱情”的,他们很可能会直接把主题解读为:我得不到你,我就毁了你!——不过是一种自私、愚蠢、激烈至死的爱,还值得大费周章、专题歌颂?
可福克纳是怎样评价艾米丽的呢?小说标题已说得很清楚了: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而“玫瑰”一词只出现在标题里,小说全篇没有“玫瑰”的具体意象和字样。所以曾有人专门撰文探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玫瑰何在?》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一首挽歌,缅怀一个失落的文明、一片“随风而逝”的精神世界;老南方的传统、老南方的荣光在北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挣扎求生,但它的宿命已注定,轰然坍塌之后一地废墟,焦土瓦砾间唯见一支玫瑰,在缝隙中摇摇晃晃,在硝烟里徒留暗香……和福克纳更伟大的作品《喧嚣与骚动》、《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相比,这部短篇自然缺乏长篇巨制才有的深刻寓意和宏大布局,但却是所有福克纳小说中“可读性”最强的一篇,一旦开卷、势必一气读完。
家教甚严的艾米丽小姐爱上了一生中唯一结交过的青年异性,来小镇当临时工程监工的北方佬Barron,此人放浪不羁、浮躁而浅薄,他无力应承艾米丽一份稳定的婚姻生活。于是镇上居民看见艾米丽进药店买了砒霜,纷纷猜测她要自杀;接着Barron失踪,再也没人见过他。艾米丽高压、专横的父亲去世后,她深居简出、大门紧闭;左邻右舍开始闻到她的宅子里飘出的越发浓重的恶臭,没人敢去惊扰她,于是偷偷地在门边、窗下撒石灰,希图掩盖那股难以忍受的味道;艾米丽小姐去世了,她下葬之后,人们终于得以进入那所阴暗的深宅,在一间锁上的房里,发现床上那具已腐烂多年的Barron的尸体,尸体旁另有一个枕头,有人睡过的痕迹,枕头上几根长长的白发——艾米丽的白发。
Barron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成为艾米丽无望的爱情的祭品,同时陈列在在祭坛上的还有艾米丽自己的青春和自己的一生。她无法攫取或挽留Barron,就毒死了他;从此夜夜和他的尸体同眠。
青年学生是无法理解这种“变态爱情”的,他们很可能会直接把主题解读为:我得不到你,我就毁了你!——不过是一种自私、愚蠢、激烈至死的爱,还值得大费周章、专题歌颂?
可福克纳是怎样评价艾米丽的呢?小说标题已说得很清楚了: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而“玫瑰”一词只出现在标题里,小说全篇没有“玫瑰”的具体意象和字样。所以曾有人专门撰文探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玫瑰何在?》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一首挽歌,缅怀一个失落的文明、一片“随风而逝”的精神世界;老南方的传统、老南方的荣光在北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挣扎求生,但它的宿命已注定,轰然坍塌之后一地废墟,焦土瓦砾间唯见一支玫瑰,在缝隙中摇摇晃晃,在硝烟里徒留暗香……和福克纳更伟大的作品《喧嚣与骚动》、《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相比,这部短篇自然缺乏长篇巨制才有的深刻寓意和宏大布局,但却是所有福克纳小说中“可读性”最强的一篇,一旦开卷、势必一气读完。
读点儿英文原著|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A Rose for Emily 是William Faulkner的一个短篇小说。在南方逐渐没落的时期,生于南方种植园家庭的威廉福克纳写出了许多以南方为背景的小说,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令我们得以窥见在工业社会来临时美国南部内心的焦虑和迷茫。
作为一部哥特式小说,开篇便是艾米丽的葬礼:
WHEN Miss Emily Grierson died, our whole town
went to her funeral: the men through a sort of respectful affection for a
fallen monument, the women mostly out of curiosity to see the inside of her
house, which no one save an old man-servant--a combined gardener and cook--had
seen in at least ten years.
艾米丽•格里尔生小姐过世了,全镇的人都去送丧:男子们是出于敬慕之情,因为一个纪念碑倒下了:妇女们呢,则大多数出于好奇心,想看看她屋子的内部。除了一个花匠兼厨师的老仆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谁也没进去看看这幢房子了。
在开篇就指出了艾米丽对于大家的意味,是一座纪念碑,是南方贵族的象征。而她的死也具有双重含义,既是肉体的死亡,也同时代表着南方贵族文明的坍塌。
究竟艾米丽是何许人也?
文中艾米丽第一次出场是在她暮年的时候:
They rose when she entered--a small, fat woman
in black, with a thin gold chain descending to her waist and vanishing into her
belt, leaning on an ebony cane with a tarnished gold head. Her skeleton was
small and spare; perhaps that was why what would have been merely plumpness in
another was obesity in her. She looked bloated, like a body long submerged in
motionless water, and of that pallid hue. Her eyes, lost in the fatty ridges of
her face, looked like two small pieces of coal pressed into a lump of dough as
they moved from one face to another while the visitors stated their errand.
她一进屋,他们全都站了起来。一个小模小样,腰圆体胖的女人,穿了一身黑服,一条细细的金表链拖到腰部,落到腰带里去了,一根乌木拐杖支撑着她的身体,拐杖头的镶金已经失去光泽。她的身架矮小,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在别的女人身上显得不过是丰满,而她却给人以肥大的感觉。 她看上去像长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死尸,肿胀发白 。当客人说明来意时,她那双凹陷在一脸隆起的肥肉之中,活像揉在一团生面中的两个小煤球似的眼睛不住地移动着,时而瞧瞧这张面孔,时而打量那张面孔。
在旧政府时代,也即艾米丽被公认为贵族的时代,她被给予豁免税务的特权。然而新政府并不承认这一特权,他们几次三番寄给她纳税通知,艾米丽却置若罔闻。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登门拜访,也从而见到了艾米丽本人。
在新政府人的眼里,艾米丽的形象就如同以上的描述,她“看上去像长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死尸”。
“死亡”一直是本篇的一个主题。在这里,“死尸”具有象征含义,意味着艾米丽本人了无生气,而她所代表的南方贵族也一样濒临灭亡。
为什么这样一个又老又丑的老妇人会令当地长者敬慕呢?
闪回到三十年前,艾米丽父亲刚刚去世时,艾米丽固执地抱着他父亲的尸体不让人下葬。那时候大家对她的印象还是“苗条“的艾米丽。而这样一个艾米丽也有神采飞扬的时候,比如当一个北方工头来当地施工的时候,就曾经和艾米丽坐在马车上招摇过市。这个叫荷默的北方男人很有魅力,常常成为众人的焦点。艾米丽终于找到了些许寄托,然而悲剧在一开始就是注定的了。荷默并没有成家的打算。
此后艾米丽去买结婚用具,男人睡衣,然后又去买砒霜。
荷默去了一次艾米丽,从此就消失了。镇上的人都猜测他抛弃了艾米丽,“可怜的艾米丽”,他们同情她。
艾米丽为了营生,也开班教授瓷器绘画课,那时候南方贵族在大家眼中仍然受到尊重,他们会郑重地送自己的孩子去上艾米丽的课,让自己的孩子见识一下南方贵族的风采。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一代人再也不让孩子去艾米丽小姐家上课了。艾米丽关上门,从此彻底与外界隔绝。众人抛弃了贵族,而艾米丽也抛弃了大家。
一直到她下葬之后,镇上的人迫不及待打开她家的房门门,试图一睹她的神秘。
The man himself lay in the bed.
For a long while we just stood there, looking down at the profound
and fleshless grin. The body had apparently once lain in the attitude of an
embrace, but now the long sleep that outlasts love, that conquers even the
grimace of love, had cuckolded him. What was left of him, rotted beneath what
was left of the nightshirt, had become inextricable from the bed in which he
lay; and upon him and upon the pillow beside him lay that even coating of the
patient and biding dust.
Then we noticed that in the second pillow was the indentation of a
head. One of us lifted something from it, and leaning forward, that faint and
invisible dust dry and acrid in the nostrils, we saw a long strand of iron-gray
hair.
那男人躺在床上。
我们在那里立了好久,俯视着那没有肉的脸上令人莫测的龇牙咧嘴的样子。那尸体躺在那里,显出一度是拥抱的姿势,但那比爱情更能持久、那战胜了爱情的熬煎的永恒的长眠已经使他驯服了。他所遗留下来的肉体已在破烂的睡衣下腐烂,跟他躺着的木床粘在一起,难分难解了。在他身上和他身旁的枕上,均匀地覆盖着一层长年累月积下来的灰尘。
后来我们才注意到旁边那只枕头上有人头压过的痕迹。我们当中有一个人从那上面拿起了什么东西,大家凑近一看——这时一股淡淡的干燥发臭的气味钻进了鼻孔——原来是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
镇上的人穷极想象都不会想到艾米莉毒死了荷默,从此令他永远和自己在一起了。而更骇人听闻的是,铁灰色头发无疑揭示了艾米丽曾经与荷默的遗体同眠,而荷默很久之前就去世了,久到镇上的人们都遗忘了贵族曾经存在过的事实。
然而这样一个顽固执拗且毒杀情人的艾米丽,却并没有让人讨厌或者憎恶。读完这篇小说我们大概会和镇上的人一样叹一句“可怜的艾米丽”。
作为作者的福克纳,在谈及小说的题目时说道那是一个“寓言式的题目“:”the meaning was, here was a woman who has had a tragedy and nothing could be done about it, and I pitied her and this was asalute ... toa woman you would hand a rose."意思是,这是一个悲剧式的女性,而对此任何人都无能为力。我怜悯她,这朵玫瑰是对她的致敬,就像你在这种情形要向人作出某种姿态、行个礼什么的一样。对一个男人,你会敬他一杯酒,而对一个女人,你则会献上一朵玫瑰
玫瑰代表爱情,这也是对艾米丽没有爱情的一生的一种补偿吧。
作为一部哥特式小说,开篇便是艾米丽的葬礼:
WHEN Miss Emily Grierson died, our whole town
went to her funeral: the men through a sort of respectful affection for a
fallen monument, the women mostly out of curiosity to see the inside of her
house, which no one save an old man-servant--a combined gardener and cook--had
seen in at least ten years.
艾米丽•格里尔生小姐过世了,全镇的人都去送丧:男子们是出于敬慕之情,因为一个纪念碑倒下了:妇女们呢,则大多数出于好奇心,想看看她屋子的内部。除了一个花匠兼厨师的老仆人之外,至少已有十年光景谁也没进去看看这幢房子了。
在开篇就指出了艾米丽对于大家的意味,是一座纪念碑,是南方贵族的象征。而她的死也具有双重含义,既是肉体的死亡,也同时代表着南方贵族文明的坍塌。
究竟艾米丽是何许人也?
文中艾米丽第一次出场是在她暮年的时候:
They rose when she entered--a small, fat woman
in black, with a thin gold chain descending to her waist and vanishing into her
belt, leaning on an ebony cane with a tarnished gold head. Her skeleton was
small and spare; perhaps that was why what would have been merely plumpness in
another was obesity in her. She looked bloated, like a body long submerged in
motionless water, and of that pallid hue. Her eyes, lost in the fatty ridges of
her face, looked like two small pieces of coal pressed into a lump of dough as
they moved from one face to another while the visitors stated their errand.
她一进屋,他们全都站了起来。一个小模小样,腰圆体胖的女人,穿了一身黑服,一条细细的金表链拖到腰部,落到腰带里去了,一根乌木拐杖支撑着她的身体,拐杖头的镶金已经失去光泽。她的身架矮小,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在别的女人身上显得不过是丰满,而她却给人以肥大的感觉。 她看上去像长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死尸,肿胀发白 。当客人说明来意时,她那双凹陷在一脸隆起的肥肉之中,活像揉在一团生面中的两个小煤球似的眼睛不住地移动着,时而瞧瞧这张面孔,时而打量那张面孔。
在旧政府时代,也即艾米丽被公认为贵族的时代,她被给予豁免税务的特权。然而新政府并不承认这一特权,他们几次三番寄给她纳税通知,艾米丽却置若罔闻。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登门拜访,也从而见到了艾米丽本人。
在新政府人的眼里,艾米丽的形象就如同以上的描述,她“看上去像长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死尸”。
“死亡”一直是本篇的一个主题。在这里,“死尸”具有象征含义,意味着艾米丽本人了无生气,而她所代表的南方贵族也一样濒临灭亡。
为什么这样一个又老又丑的老妇人会令当地长者敬慕呢?
闪回到三十年前,艾米丽父亲刚刚去世时,艾米丽固执地抱着他父亲的尸体不让人下葬。那时候大家对她的印象还是“苗条“的艾米丽。而这样一个艾米丽也有神采飞扬的时候,比如当一个北方工头来当地施工的时候,就曾经和艾米丽坐在马车上招摇过市。这个叫荷默的北方男人很有魅力,常常成为众人的焦点。艾米丽终于找到了些许寄托,然而悲剧在一开始就是注定的了。荷默并没有成家的打算。
此后艾米丽去买结婚用具,男人睡衣,然后又去买砒霜。
荷默去了一次艾米丽,从此就消失了。镇上的人都猜测他抛弃了艾米丽,“可怜的艾米丽”,他们同情她。
艾米丽为了营生,也开班教授瓷器绘画课,那时候南方贵族在大家眼中仍然受到尊重,他们会郑重地送自己的孩子去上艾米丽的课,让自己的孩子见识一下南方贵族的风采。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一代人再也不让孩子去艾米丽小姐家上课了。艾米丽关上门,从此彻底与外界隔绝。众人抛弃了贵族,而艾米丽也抛弃了大家。
一直到她下葬之后,镇上的人迫不及待打开她家的房门门,试图一睹她的神秘。
The man himself lay in the bed.
For a long while we just stood there, looking down at the profound
and fleshless grin. The body had apparently once lain in the attitude of an
embrace, but now the long sleep that outlasts love, that conquers even the
grimace of love, had cuckolded him. What was left of him, rotted beneath what
was left of the nightshirt, had become inextricable from the bed in which he
lay; and upon him and upon the pillow beside him lay that even coating of the
patient and biding dust.
Then we noticed that in the second pillow was the indentation of a
head. One of us lifted something from it, and leaning forward, that faint and
invisible dust dry and acrid in the nostrils, we saw a long strand of iron-gray
hair.
那男人躺在床上。
我们在那里立了好久,俯视着那没有肉的脸上令人莫测的龇牙咧嘴的样子。那尸体躺在那里,显出一度是拥抱的姿势,但那比爱情更能持久、那战胜了爱情的熬煎的永恒的长眠已经使他驯服了。他所遗留下来的肉体已在破烂的睡衣下腐烂,跟他躺着的木床粘在一起,难分难解了。在他身上和他身旁的枕上,均匀地覆盖着一层长年累月积下来的灰尘。
后来我们才注意到旁边那只枕头上有人头压过的痕迹。我们当中有一个人从那上面拿起了什么东西,大家凑近一看——这时一股淡淡的干燥发臭的气味钻进了鼻孔——原来是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
镇上的人穷极想象都不会想到艾米莉毒死了荷默,从此令他永远和自己在一起了。而更骇人听闻的是,铁灰色头发无疑揭示了艾米丽曾经与荷默的遗体同眠,而荷默很久之前就去世了,久到镇上的人们都遗忘了贵族曾经存在过的事实。
然而这样一个顽固执拗且毒杀情人的艾米丽,却并没有让人讨厌或者憎恶。读完这篇小说我们大概会和镇上的人一样叹一句“可怜的艾米丽”。
作为作者的福克纳,在谈及小说的题目时说道那是一个“寓言式的题目“:”the meaning was, here was a woman who has had a tragedy and nothing could be done about it, and I pitied her and this was asalute ... toa woman you would hand a rose."意思是,这是一个悲剧式的女性,而对此任何人都无能为力。我怜悯她,这朵玫瑰是对她的致敬,就像你在这种情形要向人作出某种姿态、行个礼什么的一样。对一个男人,你会敬他一杯酒,而对一个女人,你则会献上一朵玫瑰
玫瑰代表爱情,这也是对艾米丽没有爱情的一生的一种补偿吧。
本文标题: 献给艾米丽玫瑰读后感(《艾米丽与玫瑰花》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445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