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帝国读后感(蒙森《罗马史》读后感两千字)

发布时间: 2023-09-21 22:55:4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87

罗马帝国与汉晋帝国衰亡史读后感罗马帝国与汉晋帝国衰亡史读后感在基-督纪元2世纪罗马帝国据有世上最富饶美好的区域,掌握人类最进步发达的文明。自古以...

古罗马帝国读后感(蒙森《罗马史》读后感两千字)

罗马帝国与汉晋帝国衰亡史读后感

罗马帝国与汉晋帝国衰亡史读后感
在基-督纪元2世纪罗马帝国据有世上最富饶美好的区域,掌握人类最进步发达的文明。自古以来声名不坠而且纪律严明的勇士,防卫疆域辽阔的边界。法律和习俗虽然温和,却能发挥巨大的影响力,逐渐将各行省融合成为整体。享受太平岁月的居民尽情挥霍先人遗留的财富和荣光,共和体制的形象,从外表看来受到尊敬和推崇,国家主权似乎仍旧掌握在元老院手中,实际上执政治国大权则已全部授给皇帝。这段大约八十年的太平盛世,有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和先后两位安东尼皇帝,他们均能以才治国,以德抚人。在本章及以下两章中叙述帝国的声威,从而可知自马可·安东尼崩殂后,国势如江河之日下,陵夷满目以至于万劫不复,此一重大变革于当前世界各国记忆犹新。

如何评价古罗马帝国

1.始终具有民主思想。即使是在帝制确立以后,仍然保留着元老院,并为以后的欧洲大陆保存了民主作风、议员议会等民主制度。
2.罗马是欧洲奴隶制的巅峰。因此其文明也是建立在奴隶制的基础之上,这表现在生活中就是生产方式的奴隶主体,还有生产关系的奴隶与奴隶主的从属关系。
3.在罗马帝国存在的数百年里,罗马一直没有停止过征讨和战争,即使有短暂的和平时期也是对于再次战争的力量积蓄,这是因为其奴隶制政权的存在就是建立在对于外族和番邦的无情掠夺和奴役之上的,这也是其国家强盛的源头

《变形记 [古罗马]奥维德》读后感

【作品提要】

《变形记》是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编写的古希腊、罗马神话汇集。选文叙述刻宇克斯为弟弟的死伤心不已,打算到远方祈求神示。妻子阿尔库俄涅知道路途的艰险,声泪俱下,苦苦劝阻,但刻宇克斯执意远行,在航行途中不幸身亡。天后朱诺安排睡神托梦给阿尔库俄涅,让她在梦中见到刻宇克斯并得知他已经去世的事实。阿尔库俄涅梦醒后非常伤心。清晨,她来到海边,在和丈夫分别的地方徘徊,发现水面上飘来一具尸体,当她确定是丈夫的尸体后悲痛万分,变成了一只鸟儿。天神怜悯他们,把刻宇克斯也变成了鸟儿。变成鸟类后,他们仍一如既往地相亲相爱,每年冬季阿尔库俄涅总在海上的浮巢中孵卵。

【作品选录】

刻宇克斯和阿尔库俄涅变翠鸟的故事

刻宇克斯王这时正为他弟弟所遭遇的怪事而烦恼,不仅如此,自从他弟弟的不幸发生之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使他烦恼。因此他打算到克拉洛斯去求神,只有神的启示能使人在困难中得到安慰。他所以要到克拉洛斯去是因为去得尔福神庙的路上不安全,有弗勒癸阿斯人在他们的头目福耳巴斯率领之下抢劫行人。刻宇克斯起程之前,把他的意图告诉了他的最忠实的妻子阿尔库俄涅。她一听立刻浑身战栗,冷入骨髓,她的面色变成苍白,像死灰一样,颊上淌着热泪。三次她想开口说话,三次她都泣不成声。最后,她呜呜咽咽又爱又怨地说道:“最亲爱的人哪,你为什么想做这事呢?是我做错了什么事了?你当初认为第一要紧的恩爱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难道把你的阿尔库俄涅丢下不管,你心里感觉坦适么?你真觉得出远门是件快活的事情么?是不是我和你分离之后,我倒反而对你更亲近了呢?不过,我想你一定走旱路,因此我只会感觉悲伤,倒不会为你担心害怕。大海的风暴使我一想起来就心惊胆战;不久以前,我还在海滩上看见一些破碎的船板呢;我也时常看见无尸的坟墓上刻着死者的姓名。你不要以为自己的岳父是希波忒斯的孙子,他会把狂风关在监牢里,使海上风平浪静,因而有恃无恐,但这是不可靠的。因为一旦他把大风放出来,吹到没有遮拦的大海上,什么也挡它不住,它才不管哪儿是陆地,哪儿是大海呢。不仅如此,就连天上的云也会遭它的折磨,它会横冲直撞去向闪闪的电光挑衅。我是知道风的厉害的,因为我小时候在父亲的家里时常看见它,我对它愈熟悉,我愈觉得它可怕。但是,亲爱的丈夫,我这番话如果不能使你改变主意,如果你还坚持要出门,那么你把我也带走吧,让我们两人一起受颠簸,受苦固然很可怕,但是可以免得我提心吊胆了,不论出了什么事,我们两人可以在一起忍受,我们可以一起在大海上漂流。”

埃俄罗斯的女儿一面说,一面哭。晨星之子深为感动,因为他和他妻子一样,心里也充满了爱的火焰。但是,尽管如此,他还是不肯放弃既定的海程,也不愿携带阿尔库俄涅去分担惊险。他说了许多安慰她的话,叫她不必担心,但是虽然如此,她还是不能同意他的理由。于是他又加上了一句安慰她的话,这才使他的爱妻首肯,他说:“我知道,我们两人都不愿分离,哪怕只离开一天。但是我指着我父亲的光芒向你发誓,只要命运之神允许我,不等两次月圆,我一定回家。”丈夫许下诺言,她才感觉有了一线希望,于是他立即命人推船下海,把应有的配备都装到船上。但是阿尔库俄涅看见了船,就像预感到要发生意外,又开始浑身发抖,眼里又落下泪来,满心悲伤把丈夫抱在怀里,最后不胜其悲地呜咽着,说声保重,就完全晕厥过去。刻宇克斯想法推迟开船的时刻,但是两排摇橹的青年早把船橹挽到胸前,海船节奏匀称地破浪前进了。阿尔库俄涅抬起热泪盈眶的眼睛,看见丈夫站在高高的船尾上,首先挥手向她致意,她也挥手回答。船离陆地愈来愈远,她的眼睛已经分辨不出丈夫的形貌,但是只要她还看得见船,她一直以目相送,等到连船身都远得看不见了,她还痴望着桅杆顶上的船帆。等到连船帆也看不见了,她才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空床,一头睡倒。空床、空闺又引起她伤心之泪,空床、空闺使她想起一对夫妻只剩下独自一个。

船上的人离开海港,海风吹来,吹得绳索拍拍直响。船长一见风起,就命收橹,把船帆升到桅杆顶上,把所有的帆都张挂出来,好兜风前进。这条船就在大海中央飞也似的擦着水面向前急驶,两面的陆地早已很遥远了。等到夜幕降落,波浪突然汹涌,海上发出一片茫茫的白色,大风呼啸,逐渐猛烈。船长喊道:“立刻放下船帆,把帆卷紧。”他虽然下了命令,无奈大风迎面吹来,他的命令完全被大风淹没,别人哪里听得见。虽然如此,大家还是自动地把桨取下,把桨眼堵死,把船帆捆紧。有的人把船里的水戽出去,把海水倒回海里,有的人连忙把桅杆扣紧。大家正在忙乱的时候,风暴却愈来愈猛烈,狂风从四面袭来,激起忿怒的波涛,连船长都惊慌了。他承认连他也不知道船的情况怎样,不知道该命令什么,禁止什么。毁灭实在就在眼前,风暴的力量实在远远超过他的本领了。大家这时真是乱成一团——有人的喊叫,有绳索拍打桅杆的声音,有大浪的冲击声,也有雷鸣声。大浪像山一样高,好像碰得着天,好像溅着了布满天空的乌云。时而波浪把海底的黄沙搅起,海水发黄,有时又比地府迷津的水还黑,有时波涛如泻,泡沫沙沙作响,海上又呈现一片白色。特剌钦人所乘的船随波起伏,有时升得很高,就像站在山顶,俯临深渊、地狱一样;有时又像沉入海底,四周海浪席卷而来,就像坐井观天一样。有时大浪轰隆隆地撞着船侧,就像沉重的羊头铁杵或弩弹攻打城门的声音。海浪被四面吹来的狂风激起,向船身上撞去,从高处扑了下来,就像凶猛的雄狮鼓足气力,挺着胸膛,向猎人扑去,并且打落了他的高举的武器和刀枪一样。船身的楔子被浪头打松了,裂开了缝,糊缝的胶蜡全被波浪冲光,海水涌进,死就在眼前了。看着那云化为雨,一泻如注,真会叫你觉得好像整个的天宇都陷落到大海里去了,又好像汹涌的大海窜到了天上。船帆被大雨淋得透湿;天、水、海潮连成了一片。天上没有半点星光,黑夜和暴风雨一样阴暗。只有闪闪的电光冲破黑暗,霎那之间,把波浪照亮。这时海浪就像洪水一样冲进船舱。就像一个比其他的人更出色的兵士,好几次想攀登被围困的城墙,最后为了争取别人的赞扬居然翻越了城墙,一千人之中只有他一人成功;同样,海浪在九次冲击高大的船身之后,第十次的浪头比所有以前的窜得更高,冲过来攻击这条疲惫的海船,一下子把它征服,跳进了船舱。因此,当一部分的海水还在企图进袭船身的时候,另一部分早已落在船舱里了。大家都慌作一团,情况正像在攻城战时有人想从外面瓦解墙基,里面的人死守着城墙,而全城则陷于混乱一样。天大的本领和勇气都没有用处;每一个浪头冲来都好像是死亡冲来一样。有的人忍不住就哭了,有的人吓得发呆,有的人说死了有人送葬的人才有福气呢,有的人伸手向看不见的苍天呼吁求援,有的人想起弟兄,有的人想起父亲、家人、儿女,或任何留在家中的亲人。刻宇克斯则一心只想着阿尔库俄涅,口边一直喊着阿尔库俄涅的名字;虽然他一心只挂念着她,但是他却又很高兴她不在身边。他真想再看看自己的家乡,最后看它一眼。但是他连身在何处都不知道;海水就像沸腾了似的,到处都是巨大的漩涡,漆黑的乌云盖住了天空,使黑夜加倍黑暗。船桅早被一阵狂风摧折了,船桨也断了。最后来了一个凶猛的大浪,就像胜利者一样,足踏着战利品,高视阔步,不把其他波涛放在眼里,又像要把阿托斯山和品多斯山连根拔起,投进海里,气势汹汹地卷了过来,以雷霆万钧之势把船葬进海底。大多数水手也都随船沉没,被漩涡卷进水里,从此不见天日。也有少数紧紧抱住船只的残片。连刻宇克斯也用他那执掌王权的手紧紧握住一块破板,连声呼喊岳父和父亲的名字,但是有什么用处呢?他一面泅水,一面喊叫,喊得最多的名字是阿尔库俄涅。他心里想念着她,口里一遍又一遍地叫她的名字。他向波涛祷告,请它们把他的尸体推到她看得见的地方,他希望死后由她亲手把他埋葬。他挣扎着漂浮在海面,只要浪头不打在嘴上,他就不停地呼喊遥远的阿尔库俄涅的名字,即使海浪淹没了他的嘴,他还是低声唤出她的名字。看,黑压压地冲来了一排浪头,压倒了前面的小浪,爆裂成水花,把他的头埋进了水中。次日黎明,晨星黯淡无光,谁也认他不出了,但是由于他不能擅离天上的职守,因而只好用密云遮起自己的颜面。

再说风神之女阿尔库俄涅,她不知丈夫已遭到这场大灾难,一天到晚只算计着日子。她一会儿赶着给他织几件袍子,好等他回来穿,一会儿又给自己织几件,好等他回来后自己穿(然而他永远回不来了)。她恭恭敬敬地在神前烧香,把天神都祭遍了,但是去得次数最多的是朱诺庙,为了丈夫,在神坛前礼拜。(但是丈夫已经不在人间了!)她祷告神明保佑丈夫平安,回到家里,并且希望,在女人之中,丈夫最爱的是她。她的各种希望之中,只有最后这项是应验的。

但是阿尔库俄涅老替死人祈求,女神朱诺再也不能容忍了,她不愿意身带重丧的人老来玷污神坛,于是就说道:“伊里斯,我的最忠实的信使,快去到睡神家去,请他给阿尔库俄涅托一个梦,让她在梦中会见刻宇克斯,让刻宇克斯告诉她自己身亡的真相。”女神说完,伊里斯就披上五色缤纷的彩衣,像一弯彩虹一般,斜着飞过天空,在云深处找到了睡神的宫阙。

离钦墨利亚人的国土不远的地方有个山洞,非常幽深,里面住着懒惰的睡神。不论清晨、中午或黄昏,日神的光芒都射不进去。雾气在黑暗之中从地上升起,光线昏暗。在这里听不见高冠报时的雄鸡催晓;也听不见看门的守犬或比它还机警的鹅的声音——到处都是寂静。在这里也听不见野兽或牛羊的声音、风吹树枝的窸窣声,或人们说话的喧哗。这里只住着哑口无言的缄默。只有山洞底下,地府的河流勒忒流过河床上的沙石时低声呜咽,催人入梦。在洞口前面,繁茂的罂粟花正在盛开;还有无数花草,到了夜晚披着露水的夜神就从草汁中提炼出睡眠,并把它的威力散布到黑夜的人间。睡神的宫殿并没有门户,怕有了门户,门轴发出吱吱的声响。在入口处也看不见有守门人。但是山洞的中央有一张黑檀木的床,铺着软绵绵的羽毛褥子,上面罩着乌黑的床单。睡神就躺在这张床上,四肢松懈,形容懒散。在睡神周围躺着各种空幻的梦影,形状各自不同,为数之多就像收割季节的谷穗、树上的枝叶、海滩上的沙粒。

彩虹女神走了进去,用手把挡路的梦影拨开,她的衣裙照明了可怕的洞府。睡神这时瞌睡正浓,眼皮都抬不起来,屡次起身,屡次又倒头睡下,下巴不住地在胸口上点,最后好容易把自己挣脱,弯起一肘,支住身体,认得是她,便问她来此何事。她回答说:“睡神呀,你能使万物休息;睡神呀,你是神中最温和的神,你能使人灵魂宁静,驱除忧虑,使人在一天劳苦之后恢复体力,第二天好再去劳动。请你造个形相,要能逼真,要像刻宇克斯王,然后把它派到因赫剌克勒斯而著名的特剌刻去,去把他沉船而死的经过向阿尔库俄涅表白。这是朱诺的命令。”她执行完了使命之后,就走了,因为睡眠的魔力使她不能忍受,她感到自己也有些昏昏欲睡,因此赶快逃走,沿着来时的彩虹回去了。

睡神在他的一千个儿子之中把摩耳甫斯唤醒。摩耳甫斯善于模仿各种人的模样,在学人走路、神态、言谈这种本领上谁也比不过他。他并且还能仿效别人的打扮和别人的口头禅。但是他只能扮人,还有一个儿子能扮飞禽走兽和修长的蟒蛇。天上的神把他叫作伊刻罗斯,而凡人却把他叫作福柏托耳。睡神第三个儿子叫番塔索斯,他也有各种本领,他能扮成土地、岩石、水、树和任何没有生命的东西。这几个专门在夜晚向君主酋长显相。其余的儿子则和普通人打交道。老年的睡神不选这些,单单在众弟兄之中选中了摩耳甫斯去执行伊里斯的命令。他交代完毕,又把头垂下,回到了温柔的睡乡,在高高的卧榻上缩作一团。

摩耳甫斯无声无响地在黑暗中飞着,很快就到达了特剌刻城。他收起翅膀,变成了刻宇克斯的面貌形态,像死人一样苍白,赤身露体站到可怜的妻子的床前。他的胡须是湿淋淋的,水珠从他的头发上接连不断地流下来。他流着眼泪,俯着身躯,在她床边说道:“我的最不幸的妻啊,你可认得你的刻宇克斯么?我死后的面貌改变了么?看看我!你一定还会认得我的。你会发现我已经不是你的丈夫,而是你丈夫的阴魂了。阿尔库俄涅,你为我祷告了半天,全是枉费心机啊,我还是死了。你不必再对我抱着什么希望了。在爱琴海中,我们的船遇到一阵南风,风势凶猛;船在海上颠簸,最后被风浪打得粉碎。我一直喊叫着你的名字,但是海浪把我的嘴堵住了。这件事是千真万确的,不是什么若有若无的谣言。向你报信的不是别人,是我自己。你看我这等狼狈的模样,是我在把我的遭遇告诉你听呢。起来哭我吧,穿起丧服,千万不要让我没有人哭送就悄悄地到了凄凉的阴界。”这些话都是摩耳甫斯说的,为要使她确信不疑,他还装出她丈夫的声调,并且装得好像真在哭泣似的,连手势都和刻宇克斯毫无二致。阿尔库俄涅听了叹气流泪,在睡梦之中想去拥抱他,但是扑了个空。她大声喊叫道:“等等我!你慌慌忙忙的要到哪儿去啊?我跟你去。”她自己的喊叫和她丈夫的梦影使她从梦中惊醒。她赶紧向四周一望,想看看方才还看见的丈夫是否还在。这时她的侍女们听见她喊叫早都惊醒,并且去取了一盏灯,拿到寝室里来。她找来找去找不着丈夫,就悲恸得直打自己的脸,把胸前的衣服扯开,捶打自己的胸膛。她也不等把头发解散,就乱扯头发。她的奶娘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她哭道:“阿尔库俄涅已经死了,死了;她和她的刻宇克斯一齐死了。用不着多说安慰的话了!他的船沉了!他死了!我见着他了,我认出是他。正当他要消逝的时候,我想去拉他回来,我还向他伸出手去呢。我看见的只是他的鬼魂,不过,这是我丈夫真神显相,我看得很真切。不错,他的相貌和平常不一样,他的面容也不像平常那样神采焕发,而是苍白的,我见他赤露着身体,头发是湿淋淋的。唉!我好命苦。看哪,他刚才就站在那儿,真可怜哪!”——她说着探头去看看那地方有没有留下脚印——“我老早就担心怕有这么一天,我曾经苦苦哀求过你,叫你不要离开我去乘风破浪。早知你去了会死,我宁肯和你一起去。我若和你一起去了有多好呢,我既可以不必和你有片刻的分离,而且也可以和你同日而死。但是现在我却和我自己两处分离而死,我远离自己而正在风浪中颠簸,我远离我自己而淹没到海里去了。假如我还挣扎着活下去,还想忍住悲痛苟延残喘,那我的心肠就算得比大海还要残忍了。但是我决心既不挣扎,也不和你分离,我的可怜的丈夫。我现在至少要做你的一个侣伴;虽然我们不能死后同穴,但是墓碑的铭文至少可以把我们结合在一起;虽然我们两人的尸骨不能同葬,至少我的姓名可以和你的姓名并列在一排。”悲伤的心情使她不能再说下去,只能用哭泣来代替语言,从心的深处发出了 *** 之声。

这时已是清晨。她离家走到海边,怀着满心的悲怆去寻找她当日眼望征帆远去的地方。她徘徊良久,说道:“就在这里他解缆启程,他和我吻别的地方就是这片海滩。”她一面回想当日分别的情景,一面遥望着海外。忽然她看见水面上好像漂着一具尸首。起初她不敢肯定是什么,等到海浪把它冲近了一些,虽然还有相当距离,但是她已经清清楚楚看到是一具死尸了。她分辨不出死者是谁,但是既然是个沉船而死的人,她就感觉到这是个恶兆,她便哭了。俨然像是在替这陌生的死者志哀,她哭着说:“唉!你这可怜的人哪,不管你是谁,总是可怜的。你若有妻室,我也替她难过呀!”正说着,尸首被海浪愈推愈近,她愈看愈不能控制自己。尸首漂到了离陆地很近的地方,她看得十分真切,这不是她丈夫是谁?她大喊一声“是他!”就没头没脸地乱抓自己,把衣服也扯裂了,颤颤巍巍地向刻宇克斯伸出两手,哭道:“最亲爱的丈夫啊,你怎么这样回来了呢,你好可怜呀,你就这样回到了我的身边!”在水边有一道海堤,是建造了防备海潮减弱水力用的。她一跑就跑到堤上,跳进了海里。她居然能跳下去,也是件奇事。她扇着新长的翅膀,沿着水面竟飞起来了,原来她已经变成了一只可怜的鸟。她一面飞,一面张开扁长的嘴哇哇地叫着,好像在哭泣喊冤。她一飞飞到沉默的死尸旁,用新生的双翼拥抱住死者的肢体,用粗硬的嘴吻他冰冷的唇,但是有什么用处呢?究竟刻宇克斯感觉到了呢,还是由于海浪的动荡,才使他似乎把头微微抬起呢,没有人敢肯定。但是事实上他是感觉到了。最后,由于天神见怜,把他们两人都变成鸟类。他二人虽然遭到同样的厄运,但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恩爱如初;即便变成鸟类,夫妻之情并未减少。他们照旧交配生子;每年冬季阿尔库俄涅总在海上的浮巢中孵卵。在这七天里,海上波澜不兴,风神把各种的风关闭起来,不准它们冲出去,为了外孙的缘故,使海平如镜。

(杨周翰 译)

注释:

航海淹死的人,找不到尸体,建墓纪念。

希波忒斯的孙子,即风神埃俄罗斯。

【赏析】

《变形记》是古罗马大诗人奥维德的代表作,共15卷,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英雄传说和部分历史事实。诗人根据鲁克莱提乌斯“一切在变易”的唯物观和毕达哥拉斯“灵魂转移”的唯心学说,用变形,即神或人由于某种原因被变成鸟兽木石这一线索贯穿全书,包括大小故事250多个(其中以爱情故事为主)。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卷一)叙述宇宙的创立及黄金、白银、青铜、黑铁四大时代;第二部分(卷二至卷十一)叙述神话故事与英雄传说;第三部分(卷十二至卷十五)叙述历史故事。故事按时间顺序叙述,从宇宙的创立开始写起,到恺撒遇刺化为星辰、屋大维建立了统治结束,堪称古希腊、罗马神话的集大成者。围绕“变形”的主题,用生动有趣、穿插巧妙的故事来阐明“一切在变易”的哲理,表达世界从混乱走向文明、罗马从建城到帝国强盛、人类在不断进步的深刻内涵,从而表明恺撒的统治不能永久,奥古斯都的登位才是顺应时代的需要。

故事人物可依次分为各类神灵、男女英雄和历史人物三类。无论是普通人无法抗拒的变形还是神灵主动的变化,在作者笔下都是现实人性的折射,在外形的变化中,隐含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奥维德生活在古罗马最强盛的时代,也是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时期。古罗马帝国的社会生活极其奢靡,维持这种奢靡的基础是对外扩张掠夺的战争。奥维德在《变形记》中融入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尤其是贵族的生活,神被赋予了罗马皇帝的性格。主神朱庇特一方面残暴荒淫,独裁自大,一方面又伪装公正民主,罗马皇帝屋大维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奥维德以“变形”为主题,将众多神话故事串成一体,娓娓道来,每个故事发生的景致都充满着无限的想象空间,如吕卡翁变狼,顽童变壁虎,达芙涅变月桂树,伊娥变牛,巴图斯变石头,皮格马利翁爱慕的雕像变成真人等。刻宇克斯和阿尔库俄涅的故事就是这其中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尽管这些神话故事皆以变形结束,但奥维德对变形的态度有着某种差别。有些变形,如变成不能言语的鸟类、野兽或树木,虽然看上去很可怕,而这也许仅仅是逃避更坏的命运的一种手段而已。如达芙涅为了逃避阿波罗的追求变月桂树,这对她而言并不是最不愿意接受的结局。

《变形记》中还有着众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如弥达斯的点金术和驴耳: 酒神巴克科斯为了答谢弥达斯,答应了他的请求,赠给他点金术。弥达斯虽然拥有了黄金,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弥达斯在鉴赏潘和阿波罗的音乐时与众人的看法不一致,后被阿波罗将他的耳朵拉长变成驴耳。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神与人被奥维德剥去一切或庄严或尊贵的伪装,其天性也被淋漓尽致地展露无遗。

奥维德采用了多种叙述方式,或故事之间层层相套,或人物轮流讲故事,或描写物品上的故事画等,借之将250多个故事巧妙地串联成一个整体。全书的细节刻画逼真,情节线索清晰明了,表现出高超的叙事技巧。例如选文中这样描写海浪滔天的情景:“海浪被四面吹来的狂风激起,向船身上撞去,从高处扑了下来,就像凶猛的雄狮鼓足气力,挺着胸膛,向猎人扑去,并且打落了他高举的武器和刀枪一样。船身的楔子被浪头打松了,裂开了缝,糊缝的胶蜡全被波浪冲光,海水涌进,死就在眼前了。看着那云化为雨,一泻如注,真会叫你觉得好像整个的天宇都陷落到大海里去了,又好像汹涌的大海蹿到了天上。船帆被大雨淋得透湿;天、水、海潮连成了一片。”这样的描写动人心魄,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般的效果,极富艺术表现力。

《变形记》故事情节曲折,想象丰富奇特,人物形象生动,为后世文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其独特的结构技巧为后来的《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所借鉴。此外,但丁、莎士比亚、蒙田、弥尔顿、莫里哀、歌德、卡夫卡等文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它的影响。

(钟 华)

关于沉思录读后感

  《沉思录》是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充满睿智而富而哲理,朴素无华,平淡无奇,但耐人寻味。那大家又是如何写 读后感 ?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沉思录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沉思录读后感篇一
  读了《沉思录》一书,对于如何正确看待人生和待人处事颇有启发和收获。

  这本书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帮助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法国雷朗指出,马可.奥勒使人有这么一种朴实的信仰:面对宇宙自然,一颗高贵的道德良心,是任何种族、国家,是任何革命、任何迁流、任何发现都不能改变的。《沉思录》所述,所有事物都是互相联结的,这一纽带是神圣的,几乎没有一个事物与任何别的事物没有联系。因为事物都是合作的,它们结合起来形成同一宇宙。他还指出,理性的动物是彼此为对方而存在,所以在人的结构中首要的原则就是友爱的原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同类友好,意识到他们来自同一根源,趋向同一目标,都要做出有益社会的行为。他除了强调人的理性以外,还强调人的社会性,认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脱离整体而存在。使自己脱离他人,或做出反社会的事情来,就好比是使自己变成脱离身体的一只手或一只脚。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就要致力于使自己与整体重新统一起来。他关于人的德行的强调中有许多感人的哲理,如要求人要按照本性生活,做一个真正、高尚、有道德的人。特别强调的是:德行是不要求报酬的, 是不希望别人指导的,不仅要使行为高贵,而且要使动机纯正,要放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

  读完该书之后,以下几点对己有很大启示:

  1 、博采众长,传承美德

  正如在《 沉思录》中指出的,好的品德闪耀在良好的传承中。我们也要以此为鉴,学会 善于取人之长,丰富知识、提升境界、弘扬美德。

  2 、正确对待自己、他人,有一种包容的心

  《 沉思录》作者反复强调人的社会性,人不是孤独存在,因果的织机永恒地织着与你相关联的线。人们是彼此为了对方而存在的。我们每天都要准备碰到各种各样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的同类,我们仍要善待他们。不要以恶报恶,而是要忍耐和宽容,人天生就要忍受一切,这就是人的义务。碰到任何事情都首先要检查自己做得对不对,不要随意责怪他人,要有一种克己忍让和包容的心。要懂得在人的关系结构中,首先的原则就是友爱。我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将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 、坚持顾全大局、维护社会利益

  《沉思录》作者提醒自己和他人,要让你的行为和活动限定于有益社会行为,因为这符合你的本性。正由于我是一部分,对于一切出于整体而分配给我的事物,我不会不满意的。由于记住,我是整体的一部分,我就会对所有发生的事情就满意了。这是作者顾全大局、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一种崇高精神境界。当今,我们作为每一个社会人,很需要发扬这种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4 、正确对待人生,乐观面对生死,抓紧实现人生价值

  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要以一种欢乐的心情等待死亡,把死亡看做不是别的,只是组成一切生物元素的分解。而如果在一个事物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元素本身并没有受到损害,为什么一个人竟忧虑所有这些元素的变化和分解呢?因为死是合乎本性的、而合乎本性的东西都不是恶。总之,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是很短暂的,看看在你之后的时间,再看看在你之前的时间,在这种无限面前,活三天和活三代之间有什么差距呢?当然,作者把生死看成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坦然面对它,并不是消极等待死亡,而是珍惜生命、正视人生价值。我们必须抓紧时间,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在一天天地接近死亡,而且因为对事物的观照和理解能力将先行消失。这就告诉我们,人的生命不仅是短暂的、有限的,而且随着人的衰老,在死亡之前就丧失了对事物的观察理解能力和继续工作的能力。因此要在有限而宝贵的生命里,抓紧做好每一件事,以自己的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沉思录读后感篇二
  雨后阳光,堕落在山谷下。用自己的心灵铭记,我在深思,我在读完《沉思录》后,它给予我的力量是什么,或许它带给我的 文化 内涵之余,我可能需要点更多的升华。某年某月开始,我就再等待,等待什么能催促我成长,一本新书翻开,总有些来自别处的气味,闻过之后,我可以确定它最后能不能属于我。来来去去这么多年,把《沉思录》翻来翻去,追逐了青涩的我,了解了现在的生活。

  《沉思录》的作者是奥勒,来自拥有古典气息的古罗马,作为军人,他战功赫赫;作为皇帝,他关心百姓,普建慈善机构,甚至出售私人珠宝用于赈灾。但他真正的历史性成就,在于他醉心的哲学,在于这部《沉思录》。《沉思录》成为古罗马哲学斯多亚派的最后一部典籍,与古罗马人注重实践、崇尚理性的性格相契合。因为《沉思录》,奥勒留被称为“偶像们的偶像”。

  其实,对于《沉思录》的主题而言,他的想法是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必须了解自己,把自己从剖析学方面进行身心上的解剖,用简单的伦理解决自己的不足,或是换做另外一种死角。用尽一切进行解决、清除。然而,作者将自己剖析之后,便是从各方面中去真正做到完美体现。《沉思录》一如中国的《论语》,是一本语录体作品,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深奥无用的修饰,虽然说的是哲学问题,可读起来并不想大学课本那样生涩、枯燥,比如“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要有助于使生活的技艺尽善尽美”、“最高尚的报复方式是不要变成你的敌人那样的人”等格言警句式的 句子 比比皆是,思想的火花闪烁着人类的智慧,所站的高度、思考的深度、看问题的角度都显出一种大气与深远,充满浩然博大的气质,读起来让人冷静,令人思考,使我们把更多的关注从浮华的娱乐社会现象转移到自己的内心,平静的面对内心,思索一些得失、进退、生死的哲学问题,也好好问一问自己,欲望让我们终日追逐,想要的东西是不是内心真正的需要。

  温家宝曾经这样描述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看来《沉思录》在各个方面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热诚地从其他人身上学习他们最优秀的品质,果敢、谦逊、仁爱……他希望人们热爱劳作、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活的艺术、尊重公共利益并为之努力。《沉思录》确实是一些从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朴实却直抵人心。

  把脚步放慢,我们去听,用心对待自己的品性,可能对于每个人都不可能像奥勒那样时时刻刻做事情都得到沉思,而沉思之后又去反省,如此的反复,为的就是如何实现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何为严格,你从某些个方面,某些个切分点去证明,这是这本书最想体现的。我们去读一本书,不是用平淡的眼光去欣赏儒雅的文字,交汇另一种心态,把文字变成自己的,把心神定在这里,你会发现精神意志在升华,我去读这本书,我从中去体会,人人去读这本书,不是人人去体会,至此,《沉思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需求,更是现代普遍社会现象所出现的问题,把一切归为一类,这本书的精神构造牵引着每一个读者,是作者带给我们的力量,他用自己的自省来警戒他人,用心读它的自懂,心何处,它何处,一如既往,每本书的意志所在不同,对这本书沉迷于心底的感觉怎么说,换做社会上的一份子,我们怎么去自省自己。

  就这样,我一遍遍翻着一页一页。说不通的《沉思录》,用零点零一的视野欣赏。终究,我还是未看够,奥勒带给我的另一种触动颠覆了以前的我,心灵的感受或缺了,我依然将《沉思录》埋在这里,几百年的轮回,献给读者的诉听,不经意的将我们读者带进,这是源于一种灵魂的读物,我因此深记。

蒙森《罗马史》读后感两千字

蒙森《罗马史》读后感两千字
罗马人阿庇安的巨著《罗马史》共有24卷,历经两千年的战火,留传至今也有10卷之多,厚厚的上下两册,即使我囫囵吞枣地坚持每天阅读,读完它也耗费了四个月的时间。生逢罗马帝国盛世的阿庇安写就的却是一部共和国的历史,《罗马史》实际上是一部罗马共和国史。上册讲述的是罗马人是如何从台伯河畔的一个村庄成长为一个横跨三大洲的帝国的历史,即罗马人的征服与扩张史。下册则讲述的是罗马内战史,即罗马共和国是如何从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埋下衰亡的种子,在它最鼎盛的时候嘎然而址,“罗马国家从各种各样的内乱中过渡到和谐状况与君主国家。为了表明这些事情是怎样产生的,我著作和编撰了这部历史”。
对我来说,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命运就是衰落,以辉煌的绽放对抗衰败的时间流逝的侵蚀。因此,罗马共和国的伟大和不朽,以及造就这一切的罗马人的精神与品格,毋庸我多说,很多人很多书都已经谈过了,建议去看《希腊罗马名人传》,而这里我只想谈谈共和国衰亡的原因。注意,要与爱德华吉本的那部《罗马帝国衰亡史》区别开来,后者主要讲述的古罗马帝国的衰亡,而阿庇安的《罗马史》则讲述的是公元前八世纪罗马建城到公元前一世纪共和制结束君主制建立的这段历史。吉本的衰亡史则讲述的是君主制罗马帝国的衰亡史。
在关于罗马共和国内部斗争的古代史料中,只有阿庇安一人清楚明白地告诉我们,这一斗争归根到底是为什么进行的,即为土地所有权进行。从马略到屋大维,罗马的军事将领和统治者们都非常懂得利用土地和金钱等物质利益去诱惑、收买社会下层民众和士兵。罗马内部最初的不和并没有引起战争,无论是土地还是债务以及执政官的选举,他们只有意见的纠纷,在法律范围内的斗争。罗马法是在他们彼此让步、彼此尊重的情况下制定的。然而,从提比略格拉古这个被后世尊为为民请命的改革家开始,他为了替罗马城之外的意大利同盟者谋求土地和公民权,并解决罗马日益困扰的兵役问题,而不惜动用了暴力。是时,许多公民因为债务战争和灾害等原因失去了他们的土地,因此也失去了被征召入伍的权利。提比略在公开集会中,提出了许多论点,问他们,让贫民分配国有土地难道不公平吗?难道一个公民无论在任何时候不值得比一个奴隶更要多加照顾吗?难道一个在军队里服务的人不比一个不在军队里服务的人更为有用吗?难道一个在国家中有份儿的人不会更加忠心于公共利益吗?他说,罗马人所占有的土地大部分是从征服得来的,他们还有占领世界上其他可以居住的土地的希望;但是现在最困难的问题是:他们是要有许多勇敢的士兵去征服世界上其他地区呢,还是要由于他们的贫困而不能参军,使敌人把罗马人已经取得的土地夺去呢?他因推行一个最好的计划过于激烈,因而丧失了生命。元老院以破坏国家法律的名义杀死了他,他成为了罗马内乱的第一个牺牲者,但也在罗马内部第一次播下违背秩序与法律,破坏和谐的先例。格拉古之后,谋杀与暴动是内部的、零散的,以后党派的领袖带着巨大的军队,依照作战的习惯,彼此互相进攻,他们把国家变为他们争夺的对象。每次当一个党派首先占领罗马城的时候,反对党在名义上是为了反对他们的敌党而进行战争;但是实际上他们是为了反对他们的祖国而进行战争,他们猛力攻打罗马城,好象攻打敌国的首都一样。
这就是罗马内乱的起因,因为:土地。格拉古死后,元老院立即进行了针对改革的反攻倒算。公元前111年,元老院立法宣布,任何私人占有的意大利和行省公地皆属私产,大土地的占有不再受任何限制。小农的破产使建立在其上的罗马公民兵制度随之瓦解,罗马兵源逐渐枯竭、军纪败坏,士气涣散,这些变化导致罗马军队在对外战争中屡次败北。之后马略与秦那和苏拉的两党内战,也是因为土地。马略为公元前l07年的执政官并任军事统帅,进行了重大的军事改革。他放弃征召有产公民服役的公民兵制,改行募兵制,凡志愿又符合服役条件的公民无论财产等级皆可应募人伍。服役期为16年,国家负担武器装备并发薪饷,退伍后分给土地。并且把属于同盟者身份的意大利城市和农村的自由民征募入伍,要求给予意大利同盟着公民权。因此,罗马兵源问题得到解决,扭转战局,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苏拉则代表了贵族元老派。此时罗马形成了所谓的贵族派和民主派。贵族派以保守的元老贵族为主体,在其体制内的共和,民主派则是指那些凭借平民运动打击元老贵族、建立个人独裁统治的人。两党兵戈相向,罗马城两度被罗马人自己所攻占,血雨腥风。但是,这只是内战的开幕式而已。
到了前三头的时代,恺撒作为马略的亲戚,以承诺以给予老兵们土地而战胜了承诺恢复公民自由的庞培。后三头时期,屋大维继续恺撒的政策,以分配给军团士兵土地战胜了坚持共和传统与民主自由的布鲁和喀西约,又战胜最后一个共和的希望安东尼。罗马在血腥内乱中终于过渡到了和谐稳定的君主独裁。这也许对接受了民主自由观念的现代人来说是一个违背历史的结果,就像那最早的民主城邦雅典被君主制的斯巴达征服一样,历史有时真的违背所谓的普世价值。当屋大维战胜小庞培之后,在罗马的广场上,要求封赏的士兵们聚集而暴动,军团将校俄飞利阿斯大声喊道,“冠冕和紫袍是儿童的玩具,士兵的奖赏是土地与金钱。”这便是士兵和战争真正的需求。
因此,今人格兰特在他的那本《罗马史》中曾感慨道,“经历了残酷的内乱,秩序比自由显得的更加重要”。而土地和民主,物质和精神,历史让雅典和罗马共和国告诉了世人一个失败的民主模式。我并不鼓吹君主制优于民主制,我只是在阅读了古代雅典和罗马的历史后对民主不再那么无原则地顶礼膜拜了,“民主是世界上最完美或者最不坏的政治制度,”在了解雅典和罗马历史之前,我也是这么被书本和舆论教育和灌输的。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和了解希腊史和罗马史,因为这个两个民族的历史几乎把世界上已知的所有政治制度都试遍了,那种想当然的把所有问题的解决归结于体制的改变和民主的建立,即是不切实际的妄想,也是不读历史的幼稚。成功的民主,其条件非常严格,没有条件和契机而强行推行所谓的民主,只能是坏事,一腔爱国之心,造下误国之事。
说到土地,中华民族历史上也只有两次机会翻天覆地改变了旧有的土地模式,一个是商鞅变秦,一个是老毛的土改。前者彻底改变了公卿贵族占有土地制衡王权的春秋战国模式,从而开后世两千年中华帝国的基本模式,后者彻底改变了地主占有土地、乡绅霸占公权的历史。农村保卫城市,实质上就是土改包围城市。在土地的诱惑面前,任何思想和军队都得退后。
今天,土地问题绝对是关系民族存亡与发展的大事,解决土地问题,让国家中最广泛和最基层的人享有土地的拥有权,应该是和谐社会的定海神柱,即使你要再和谐一万年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本文标题: 古罗马帝国读后感(蒙森《罗马史》读后感两千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3275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给陈老师的一封信读后感(说说《给老师的一封信》这篇课文给你的感受)一条更大的雨读后感(有关《一条更大的鱼》的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