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科林斯分章读后感(读《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

发布时间: 2023-06-22 04:12: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2

《马文柯林斯之路》“Mr.李,国庆啥收获放假呀?”,“后天,这次放假七天哦。”,“是八天!好开心呀。”,聊完天,我突然愣住了,又想到...

马文科林斯分章读后感(读《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

《马文柯林斯之路》

“Mr.李,国庆啥收获放假呀?”

“后天,这次放假七天哦。”

“是八天!好开心呀。”

聊完天,我突然愣住了,又想到有位家长反馈说——她女儿最近不想去学校了。孩子什么时候开始不喜欢上学了呢?毕竟,我最初的目标是——让孩子们赖在班里不想走呀。

这让我想起了《马文柯林斯之路》。

马文说——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要了解课程,还要了解学生。

刚开学,班里来了一个“难对付的”孩子——盖里,从不听课或写作业。

而马文总是煞费苦心地去了解每一个孩子,不断地训练自己,希望能从孩子们的姿势、神色和言辞中察觉出这些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几周过去了,盖里发现他很难保持那种敌对情绪了。不管他多少次朝我吼道“我讨厌你,我不会去做该死的作业的”,我都会这样回答他:“即使你这样朝我吼,我始终都是爱你的,我已经喜欢上你了,并将继续喜欢你——尽管你自己现在还不是很喜欢自己。”

硬碰硬可能算是一种方式,但是以柔克刚却会完全不同。

渐渐地盖里开始做作业了。

我每天都会拥抱孩子们,每节课都会在教室里穿梭,弄弄这个孩子的头发,捏捏那个孩子的脸蛋儿,或是压压另一个孩子的肩膀。放假前,我拥抱亲吻了每一个孩子,和他们道别。

最终,经过夸奖和拥抱后,他的自我保护意识会融化的。孩子们最终想要的是被人接受,感到自我的价值。一旦他们感受到这些,就会爱上学习,他们一直都会有学习的欲望。

只要遇到一个难对付的孩子,就会出一个“报告”,冠以标签,这是老师最方便的借口。因为懒惰,因为怕麻烦,怕花心思。孩子们坐不住并不足以证明是“多动症”,可能只是因为孩子们感到厌倦了,也可能是他不知道怎么做作业,但是又害怕问问题,或者只是比较活跃而已。

问题往往不是由孩子造成,而应归因于师生关系。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爱,被需要的感觉。我们班级必须是一个支持团队,互相帮助,彼此赞赏。因此,我们需要努力营造出相互帮助的气氛。

我们会一起分享每个人的成功,没有人会嘲笑或者起哄他人的缺点,孩子们非常善于模仿大人。如果一个老师嘲笑或指责某个学生,那么学生们可能也会彼此嘲笑,反之亦然。

一个孩子不愿学习,责怪电子产品、父母或成长环境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老师。如果一个孩子察觉到老师并不在意他,那么,所有的课本、视频和地毯等设施都不会使其产生学习欲望。

老师必须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

我把我自己的学生经验拿出来,说明我当初是怎么学的。我还记得我对哪些内容我感兴趣,哪些我讨厌,哪个老师我喜欢,哪个不喜欢,并把这些体会应用于我的教学中。

我打开童年的记忆,回忆那些让我高兴、难过、兴奋、伤痛或者害怕的事情,那些让我哭泣,让我开怀大笑的事情。我努力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会他们的感受。

我发现拥抱、抚摸他们,对她们说“我爱你”,能让他们在教室里觉得安全、愉快,并在我和学生们之间以及他们自己之间建立起一种密切的关系。

马文每天都能找到一些事情来表扬每个孩子,即使只是些小事,比如说他们袜子的颜色,一根新的铅笔,一个灿烂的微笑。

我们忘记了这些孩子是多么敏感,自我意识是多么脆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你告诉他“你是错的”,是非常痛苦的事。我们应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对他说“这很好,这真是非常棒的尝试,但是不全正确。我们一起来纠正它吧”,而不是惩罚。

我会表扬每个小孩的努力。我会把每个孩子的作文都贴在墙上或黑板上,而不是只有那些优秀作文。

我清晰地记得,学前班学写数字,我老是把2写反。每次我都会急得想哭,而老师还用尺子打手掌。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完全理解不了的,毕竟,如果我知道怎么写,我会往对写的,老师惩罚我,好像我故意在犯错。

如今呢?班里孩子没及时订正,我声音瞬间提高了8度;学生问问题,我吼了起来——我不是讲过了吗?你肯定没好好听!学生做错了,我立即火冒三丈!

他们何曾不是小时候的我呀?

错误意味着这个孩子需要帮助,而不是训斥、惩罚或嘲讽。孩子们需要信任和鼓励,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犯错误没有什么,这正是学习的一部分。如果你没有犯错,你也成就不了什么。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

错了就耐心告诉他,让其改正就可以了,马文还有一个办法是,让因为调皮而犯错的孩子写3+自己的优点。

于是,我决定要做到—— 凡有问题 , 必耐心回答 。 只要孩子问,无论我有没有讲过,我都要耐心回答,3遍也好,10遍也罢,直到孩子听懂为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章读后感

第一章
保尔因为把烟灰撒在了神甫家做的蛋糕上而离开学校。保尔跟着母亲来到食堂干活,在这里,他被老板打发到洗涮车间,负责一些粗活脏活。
在食堂干活的日子里,保尔受尽压迫,也看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艰辛痛苦、贫穷,并且十分憎恶那些花天酒地的有钱人。不久,哥哥阿尔焦姆为他在发电厂找了一份工作。
第二章
沙皇被推翻了。但镇上的人的生活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改变,只是这里出现了布尔什维克。
镇上一些富人逃跑了。红军战士出现了,镇上的市民得到了红军发的枪支。很快,红军撤退,德国人要求市民缴纳枪支。
保尔和朱赫来成为了好朋友,朱赫来教会了保尔打拳,还时常给保尔讲一些革命道理。保尔把偷的枪藏在院子里,德军搜查时没有发现。
第三章
保尔在湖边钓鱼时,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
车站的工人们罢了工,阿尔焦姆等三位工人在被迫开车时杀了一个德国人,之后跳车逃到乡下。冬妮娅在湖边读书,看见了游泳的保尔。他们在一起聊天,成了朋友。保尔为了买一套新衣服,又找了一份锯木的工作。打扮一新的保尔让冬妮娅很惊喜。
第四章
剧院举行了盛大的晚会,很多人都出席了。保尔被押去发电。帕夫柳克趁舞会热闹时闯进来,又和戈卢勃打架。 场内十分混乱。
城里有“烧杀掳掠犹太人”的传闻,引起很多人的恐慌,谢廖沙等人商量着藏身的地方和方法。戈卢勃和帕夫柳克双方发生冲突后第三天,虐杀犹太人的暴行持续了三天两夜,有很多人被杀戮和摧残。但只有几个人抵抗。
第五章
一天晚上,朱赫来为了躲避搜捕,藏到了保尔家。在保尔家里,朱赫来给保尔讲述了很多革命道理。朱赫来总是傍晚时出去,深夜再回来。一天晚上,朱赫来出去后就没有回来。保尔在街上打听朱赫来的下落,当他看到朱赫来被一个士兵押解着时,把押送兵扑倒,救了朱赫来。当晚,保尔被维克托告发,之后被抓到城防司令部。
第六章
冬妮娅得知保尔被抓走,很着急,四处找他。
彼得留拉匪帮的头目要来镇上检阅部队,上校不愿让头目看到监狱里关押太多的犯人,便将保尔等人放了出来。保尔离开了监狱,但他没有地方可去,不知不觉来到冬妮娅家的花园里。狗叫声惊动了冬妮娅,当她认出是保尔时,她很激动,把保尔留在了家里。保尔在冬妮娅家得到了休息,但又不愿意连累冬妮娅,就执意要离开冬妮娅的家。
第七章
苏维埃政权建立了,共青团建立起来了,谢廖沙加入红军,成为了一个布尔什维克。他是共青团员、团区委书记。他还组织自己的伙伴和姐姐参加共青团。但在会议上,却只有一个人参加组织,谢廖沙有些泄气。
保尔的腿被打伤了,他住院时来了信,谢廖沙和丽达去湖边时遇见了冬妮娅,并把信给她看。谢廖沙和丽达在一起聊天还练习了枪法。
第八章
保尔加入了骑兵部队。他和几千名战士一起英勇战斗着。在日托米尔,骑兵们从监狱中解救了七千多名革命者。萨穆伊尔讲述了舍佩托夫卡发生的悲惨事件。
布琼尼的骑兵向波军发起猛烈的冲锋,给敌人一个又一个沉重的打击。
一天,保尔到车站时,还遇上了阿尔焦姆。后来保尔又投入战斗,但自己也受伤了。
第九章
保尔恢复知觉后右眼失明了,所以不能再上前线。保尔出院后和冬妮娅住到了布郎斯其的家里。冬妮亚参加城里共青团的会议,在会上,保尔因为冬妮娅的打扮和轻蔑挑衅的眼光和她争吵起来,两个人最终分手了。
保尔参加了肃反工作。这个工作影响了保尔的健康,于是他到铁路工厂去担任共青团书记。
第十章
省委派丽达做代表去出席一个县的团代表大会,并让保尔协助她工作。
朱赫来领导三百名同志平息了暴乱。索洛缅卡大队损失了五个人,肃反委员会牺牲了一个人。同一天夜里,在舍佩托夫卡逮捕了瓦西里神甫、他的两个女儿以及他们的全部同伙,一场风暴平息了。
但铁路运输马上就要瘫痪了。现在,一切都取决于粮食和木柴。
第十一章
保尔和共青团员被调去修铁路。
筑路队的工作条件非常艰苦,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保尔忘我地工作。寒冬,人们仍然在冰天雪地里奋力劳动。一次在车站,保尔还遇见了冬妮娅。
铁路终于如期修通了,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他还送给保尔一把枪。但不久后,保尔病倒了。
第十二章
保尔在家养好伤,然后去另一个城市找自己的战友。但很多人都走了,最后他只找到潘克拉托夫。他和家人们看到保尔都恨惊奇。他还给保尔讲四个月来发生的各种事情。
第二天,保尔到团省委恢复了团籍,并在大会上发言。之后保尔又回到电厂上班。他还和茨韦塔耶夫因为菲金弄坏电钻的事争吵起来。但最后两人达成了一致。
第十三章
保尔宣布自己以后不抽烟,不骂人。后来他病倒了,离开工厂,回到了家,病好后担任地方武装的政治工作,并平息了一场争斗。
保尔,丽达和团区委的干部鼓励很多年轻人入了团。
保尔从莉达交给他的公函上知道自己成为了共产党正式党员,并可担任重要的共青团工作。
第十四章
保尔在工作中坚决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对战友杜巴瓦的成为反对派,他十分痛心,在会上坚决地给予批评,有一些人醒悟了。不过杜巴瓦还是走了。
列宁去世了,他的逝世促使几十万工人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很多产业工人在大会上讲话,要加入共产党。阿尔焦姆也是其中一个,他讲了自己的经历,全票通过入了党。
第十五章
在全俄代表大会上,丽达遇见了保尔,两人看见对方都十分高兴。保尔给安娜讲了自己见劝杜巴瓦回团时发生的事,还解释了几年前中断和丽达的友谊是因为自己按“牛虻”中主人公的方式处理事情
因为听见了女团员的诉说和法伊洛所说的自己的行为,保尔很生气,打了法伊洛。两人在法庭上争斗,后来法伊洛被开除党籍。
保尔的身体情况越来越差了,他被批准到海边疗养。
第十六章
在海滨疗养时,保尔在这里遇见了扎尔基。他们一起在保尔的房间里开了一个集会。
保尔出了车祸。于是保尔又住进了医院。出院后,按母亲的来信,保尔去了阿莉比娜•丘察姆家。在那里,他认识了达雅和廖莉娅。答应两姐妹帮他们逃出牢笼。
保尔来到中央委员会,但已不能恢复工作。保尔去了南方。
第十七章
保尔第二次到丘察姆家。保尔知道自己的病更重了,想自杀,但又忍住了。保尔回到住处,和达雅结婚了。
保尔给哥哥阿尔焦姆写信诉说了自己的情况。生活还是和从前一样。达雅做工,保尔学习。不久后,保尔双腿瘫痪了。现在只有右手还能活动。他要和达雅离婚。但达雅不同意。母亲知道保尔又遭到了新的不幸,过来照顾他。
达雅当选为市苏维埃委员了。但保尔的病情在继续发展。他失明了。
第十八章
保尔又住进了医院,做过一次手术后,他在莫斯科定居,开始写小说《暴风雨的儿女》。朋友们看了稿都说他写的很好。
保尔的书写完后,母亲把包裹送到了邮局,漫长的等待过后,州委打来的电报,上面写着: 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
保尔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读《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

1. 奇迹的创造者
马文·柯林斯,20世纪30年代生于亚拉巴马州,是公认的美国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她不仅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孩子,更是影响了整个美国的教育体系以及无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与方式。

马文曾经在一所公立小学担任教师多年,后来创办了西区预备学校。她的故事和学校被媒体报道和宣传,媒体称她为“奇迹的创造者”,她的事迹被拍成传记电影《马文·柯林斯的故事》。连续两任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与老布什都请她做教育部长,她都拒绝了。她说:“我太喜欢教书了,我属于教室。”
她还说:“我只是一名教师,不是奇迹缔造者,我只是非常爱我的孩子,并且比很多人都更加努力工作。”
2. 发自内心地爱学生
马文·柯林斯不是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但是在教孩子的时候她会思考自己的人生经历,回想自己当学生的时候,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喜欢老师怎么对待她,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话对她的影响最大,甚至父亲是如何教导她的,这些思考是她的财富。
她坚信孩子们是想要学习,而且能够学习的,只要给予他们恰当的环境,正确的动机和适合的学习材料,孩子们就能够展现出他们与生俱来的特长,脱颖而出。
他们需要的是,有那么一个特别的人相信他们,激发出他们最好的一面。
她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教师只有自尊才能激发学生的自尊。拿教师的衣着来说,她认为教师随意的穿着不仅仅是不尊重自己,也是不尊重孩子们,不尊重这个职业。她的着装总是无可挑剔、剪裁合适、搭配时髦而简单。她常常佩戴一些美丽的装饰品。在她看来,作为教师给学生留下独特印象是很重要的。
她高度重视阅读的作用,她认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让孩子阅读,不知道阅读的孩子,什么都做不了。
教师可以塑造一个孩子,也可以毁掉一个孩子;可以支持一个孩子,也可以污蔑一个孩子,可以激发一个孩子的潜能,点燃兴趣,让他们求知若渴,也可以让他们厌恶学校,甚至厌恶自己。这其中最重要的分水岭,就是对学生有没有爱。
3. 好老师的十个基本原则
马文·科林斯提出了成为好老师的十个基本原则。
01. 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攀上想象不到的高度。
02. 让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收获满满。
03. 踏实做好每一件事情。
04. 做学生的朋友是永远要做的事情。
05. 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学生。
06. 发自内心的教书育人而不是为了薪水要有激情决心和奉献精神不允许任何学生平庸和失败。
07.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
08. 积极热情,把教育事业当作自己的生命。
09. 不让学生失望,让后进的学生变得更好,让优秀的学生变得卓越。
10. 绝不放弃即使一开始不顺利也能够继续努力。

这十条原则都是对学生的爱的具体展开。
在德拉诺公立学校工作期间,她的班级成了学校“废弃物小站”。全是其他老师不想要的学生。这里总会有些像弗雷迪一样的孩子,有纪律问题的学生。
她曾公开宣称说:不要告诉我任何关于学生的事情,不要告诉我他们在学什么,我就可以走进那间教室和他们建立情感的纽带。
以下是她跟学生的一些对话。
和弗雷迪的谈话,33~34页。
“你这么愤怒”,她柔声细语道,“但我知道你并不是生我的气,因为我什么都没做,我们所有人的身体里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而且我知道你有好的一面,你能帮我发现那个你吗?我是你的朋友,我会一直帮助你的,而且会一直爱你,我已经喜欢上你了,即便你不喜欢自己,我也会一直爱你。”

我保证你会开始好好学习,你会有所收获,我不会让你失败的。
马文给詹姆士的课堂表现打了优秀。
她问:你认为自己应该得到这样的成绩吗?
不应该。
你想要这样的成绩吗?
是的。
那就回到座位上,靠你自己的努力赢得这个成绩。

剩下的日子,詹姆士没在制造过任何麻烦。
4. 激励孩子想成功的欲望
开学第一天:“你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孩子。我承诺你们会学会的,你们中没有谁是失败者。学校可能让你们失望了,那么和失败说再见吧,孩子们,迎接成功吧。你们每天都要书写,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得心应手。你们每周都要记忆一首诗歌,你们的大脑记忆力就会得到训练。但是你们必须帮助我来帮助你们。有付出才有收获。成功不是唾手可得,你们必须主动争取。”孩子们看上去很困惑,他们在开学第一天习惯听到的是警告,威胁和规则。——马文走过一排又一排,拨弄着他们的头发,戳戳他们的脸颊,捏捏他们的肩膀。
开学第二天:马文教他们民间故事小红母鸡和麦粒。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劳动的人才会丰衣足食,身居广厦,懒惰的人总是无所事事,伸手索取。而你们是可以选择的,你们有权利选择自己想成为的那类人。
5. 当孩子犯错时
马文小时候和第一位老师没有相处好。上学的第一周,他们学习阿拉伯数字时。马文总是把数字2写反。每次写错,老师都会用尺子敲打她的手指。马文始终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一直打我。如果我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我早就做了,她的行为好像是在说:我是有意犯错。那段经历我从未忘记过,而且对我的教学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我而言,孩子出错,说明她需要帮助,而不能因为做错了就受到指责和嘲笑。
孩子需要知道:犯错是没关系的,因为犯错本身就是学习的一部分。
我们常常忘记赞扬的重要性,忘记孩子是多么的敏感,自尊心有多么脆弱。对于每个孩子,所付出的努力,我都会赞赏褒奖。
马文说,我从不让任何一个孩子考试不及格,或者在整张卷子上画满了红叉。我在每张卷子上写的都是“非常好”,或者“完成的很棒”,或者画上个笑脸。随后我会一对一的给每个孩子讲解错题。
关于板书的价值。让学生在黑板上做题,这样一旦学生犯错,她就可以马上纠正,孩子们需要及时的反馈,尤其是数学和语言类课程。通常情况下,当把孩子叫到黑板前演示,要比让他们在座位上观摩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某一概念。这样做还可以帮助班级里其他孩子,尤其是那些从不站起来说他不明白的生性害羞的孩子。我的课程很大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错误,而不是根据教学指南。一个孩子所犯的错误对全班学生都有借鉴意义。如果某个孩子遇到不懂的东西,那么其他人也很可能不懂,因此所有人都能从这纠正中受益。

虽然对于教育理论一窍不通,马文却说,“我常常觉得一无所知其实是件好事,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没有被规则束缚。我会因材施教和他们谈心,倾听他们诉说,发现他们的需求。我并没有试着搞清楚他们适合哪些学习模式或者教育模式。我只不过跟着感觉走,只要感觉是对的就照做。我很容易接受新方法,我和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寻找各种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新方法。”

真正教会我该如何做一名老师的是一位校长。他对新进教师尤其严厉,会连续两个月每天坐在教室里观察,边摇头或点头,边做笔记,下课后会让我坐下,给我上一课,仿佛我就是他的孩子。他训练我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通过他们的眼睛判断他们是否听懂了。我学会了一名优秀教师不仅要了解所教课程,还应该了解学生。
本文标题: 马文科林斯分章读后感(读《马文·柯林斯的教育之道》)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1700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的读后感(课文《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一个学渣逆袭的故事读后感(让你了解一个学渣逆袭的故事 陈子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