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怎样读书才有效读后感《怎样读书才有效》这本书,摘录个许多西方著名作家对于读书以及阅读的观点。我印象最深刻的几点:读书一定要读经典的著作。读...
叔本华怎样读书才有效读后感
《怎样读书才有效》这本书,摘录个许多西方著名作家对于读书以及阅读的观点。
我印象最深刻的几点:
读书一定要读经典的著作。读一些流行,通俗,哗众取宠的书,只会污秽自己的眼睛。你每读一本坏书或看些污秽的东西,你的阅读能力便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保持阅读能力的纯净,你最好只读那些纯洁健康的真正的好书。
如果你像交友一样谨慎地选择一本书,你将会发现书才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最持久的朋友。
阅读书籍要挑选作家的心智比你自己的心智更成熟的书。
不可以一日不读书。就算是每天只抽出15分钟来阅读,那一年也可以阅读几十本书,一生就可以阅读几千本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必须为自己保留思想的空间。不需要对书中的观点全盘接受,要提取对自己有帮助的观点,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
书中文字摘录:
叔本华:
人生是痛苦的,造成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人生的本质就是盲目的欲望和不可遏止的冲动,当欲望没有满足,人会感到痛苦,但欲望得到了满足,目标即刻丧失,人就陷入无聊之境。因此人生就像钟摆,总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读到这段文字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芸芸众生有多少人逃离痛苦与无聊。
在读书的过程中,必须为自己保留思想的空间。
克里夫顿· 费迪曼
一个作家年少时的读书经历:文学除了帮助人们了解自身外,还有一个更高的,无关乎个人的功用,那就是作者在心智上对读者发起的挑战,就算无人能够接受这个挑战,其中还是有无尽的乐趣在。纯粹为消遣阅读那自然是很好的,不过如果你抱有一定的目的,就必须选择那些超出你的心智水平的书来读。
兰德女士
阅读的艺术:在此我给阅读所下的定义与一般的所谓阅读有点不同,我所指的阅读并不只是认得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指读者能吸收作者所提出来的观点,然后把这些观点融入自己的知识中。
培根说过,有些书大可以浅尝辄止,另外一些书不妨狼吞虎咽下去,只有极少数书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并加以消化。
格雷
阅读的乐趣:我所谓阅读的乐趣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遣,而是一种深刻而隽永的乐趣,用功越深则收获越大,它不止给人以快乐,而且令人神清气爽,精神振奋,称其为心灵的欢悦也不为过。
伟大的著作都具有非凡的力量,它能满足人的需要,赋予人欢乐,永远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培根在《论读书》中指出,读书是为了愉悦心灵,提升气质,也是为了增长学识。
《给一位爱好读书孩子的信》亚瑟·李
你每读一本坏书或看些污秽的东西,你的阅读能力便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保持阅读能力的纯净,你最好只读那些纯洁健康的真正的好书。
学生在学校的考试中拿满分,不见得就能真正享受到生命的甜美,也不见得就懂得待人接物。能了解一些死板的常识虽然也不错,但当前这个世界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能思想,有理性,并且能以想象力激发创造力的人。所以你最好尽可能多的读些震人心弦的高贵的作品,也只有这类能使你心灵激荡的作品才真正具有好处。
如果你像交友一样谨慎地选择一本书,你将会发现书才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最持久的朋友。
《以书为伴之人的私人世界》哈罗德 · 泰勒
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体系,往往致力于解释与叙述,而学生则什么也不必做。我无法理解教育家们的此种做法,尤其是,他们经常要求学生在不恰当的时间看不恰当的书,并且要求他们以不恰当的方法念书。他们向学生解释书中大意,把全书的内容浓缩为一个个要点以便于学生记忆,即使要讨论也只让他们讨论那些要点。
对读者而言,书是一个人对他人的表白,是情感外的人情交流,读者扮演一个私人的身份,去探悉别人心中的想法,也许他和其他人一样坐在图书馆里,但他的心却沉浸在所读的书里,体验作者的风采。教师所要做的只是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的准备,并要求他们自己去读。
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给学生灌输了怎样的知识,培养学生何种品德和气质?他们学会了关心什么?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究竟干些什么?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笔耕不辍。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每日写作的行列,让我们一生都笔耕不辍,用写作来记录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吧。
我印象最深刻的几点:
读书一定要读经典的著作。读一些流行,通俗,哗众取宠的书,只会污秽自己的眼睛。你每读一本坏书或看些污秽的东西,你的阅读能力便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保持阅读能力的纯净,你最好只读那些纯洁健康的真正的好书。
如果你像交友一样谨慎地选择一本书,你将会发现书才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最持久的朋友。
阅读书籍要挑选作家的心智比你自己的心智更成熟的书。
不可以一日不读书。就算是每天只抽出15分钟来阅读,那一年也可以阅读几十本书,一生就可以阅读几千本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必须为自己保留思想的空间。不需要对书中的观点全盘接受,要提取对自己有帮助的观点,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
书中文字摘录:
叔本华:
人生是痛苦的,造成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人生的本质就是盲目的欲望和不可遏止的冲动,当欲望没有满足,人会感到痛苦,但欲望得到了满足,目标即刻丧失,人就陷入无聊之境。因此人生就像钟摆,总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读到这段文字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芸芸众生有多少人逃离痛苦与无聊。
在读书的过程中,必须为自己保留思想的空间。
克里夫顿· 费迪曼
一个作家年少时的读书经历:文学除了帮助人们了解自身外,还有一个更高的,无关乎个人的功用,那就是作者在心智上对读者发起的挑战,就算无人能够接受这个挑战,其中还是有无尽的乐趣在。纯粹为消遣阅读那自然是很好的,不过如果你抱有一定的目的,就必须选择那些超出你的心智水平的书来读。
兰德女士
阅读的艺术:在此我给阅读所下的定义与一般的所谓阅读有点不同,我所指的阅读并不只是认得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指读者能吸收作者所提出来的观点,然后把这些观点融入自己的知识中。
培根说过,有些书大可以浅尝辄止,另外一些书不妨狼吞虎咽下去,只有极少数书值得我们细细咀嚼并加以消化。
格雷
阅读的乐趣:我所谓阅读的乐趣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遣,而是一种深刻而隽永的乐趣,用功越深则收获越大,它不止给人以快乐,而且令人神清气爽,精神振奋,称其为心灵的欢悦也不为过。
伟大的著作都具有非凡的力量,它能满足人的需要,赋予人欢乐,永远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培根在《论读书》中指出,读书是为了愉悦心灵,提升气质,也是为了增长学识。
《给一位爱好读书孩子的信》亚瑟·李
你每读一本坏书或看些污秽的东西,你的阅读能力便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保持阅读能力的纯净,你最好只读那些纯洁健康的真正的好书。
学生在学校的考试中拿满分,不见得就能真正享受到生命的甜美,也不见得就懂得待人接物。能了解一些死板的常识虽然也不错,但当前这个世界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能思想,有理性,并且能以想象力激发创造力的人。所以你最好尽可能多的读些震人心弦的高贵的作品,也只有这类能使你心灵激荡的作品才真正具有好处。
如果你像交友一样谨慎地选择一本书,你将会发现书才是你在这个世界上最持久的朋友。
《以书为伴之人的私人世界》哈罗德 · 泰勒
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体系,往往致力于解释与叙述,而学生则什么也不必做。我无法理解教育家们的此种做法,尤其是,他们经常要求学生在不恰当的时间看不恰当的书,并且要求他们以不恰当的方法念书。他们向学生解释书中大意,把全书的内容浓缩为一个个要点以便于学生记忆,即使要讨论也只让他们讨论那些要点。
对读者而言,书是一个人对他人的表白,是情感外的人情交流,读者扮演一个私人的身份,去探悉别人心中的想法,也许他和其他人一样坐在图书馆里,但他的心却沉浸在所读的书里,体验作者的风采。教师所要做的只是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的准备,并要求他们自己去读。
真正的问题是:我们给学生灌输了怎样的知识,培养学生何种品德和气质?他们学会了关心什么?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究竟干些什么?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笔耕不辍。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每日写作的行列,让我们一生都笔耕不辍,用写作来记录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吧。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
先引用他的开篇诗句:
这本哲学小册子简直就是金句和格言的集合,讲述了对幸福、如何对待自我,如何看待财富、如何面对别人的看法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强调人要保持自我,不在意别人的评价,财富仍身外物,内心的富足与身体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随意摘录了部分自己感受较深的内容
你是谁,即个性所包括的的健康、外貌、能力、性格、智力等
你拥有什么,包括财产及一切外在的事物
他人对你的看法,包括荣誉、地位、名声
引用:人的一生中,决定幸福的最重要因素便是自我,即我们的个性,因为它恒久不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作用
身体代谢带来的快乐
发挥肌肉力量带来的快乐,如运动、军事训练或战争
感知能力带来的快乐
物质匮乏和精神空虚
引用: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最化化利用既有的个性,并相应遵循我们的个性来追求自身的发展,避免强项所难,从而去选择最适合自己个性的地位、职业和生活方式。
骄傲:一个人确信自己在某些方面的重要价值
虚荣:渴望别人相信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价值
骄傲:发自内心,是直接的自我欣赏,建立在对自我的高度评价上
虚荣:来自外在,间接达成自我欣赏,为了博取他人的赞许
智者为什么孤独:因为人的内在越充盈,对他人也越无所求,他人对他而言自然也就无足轻重,这也是拥有高智商的人为何倾向于离群索居的原因。
一个人越是超越时代,或者说越是能被后世的普罗大众所接受,就越说明他是自身所处时代的异类。他的作品属于那个时代,生于那个时代,但也可能 死于那个时代
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通常不是一开始就被接受,而是要默默无闻等到优秀的智者发现它们,才获得一定地位
名声躲避追寻它的人,而去追寻躲避它的人
1、财富如海水,越喝越渴
2、我们之所以不满足,是因为我们的欲望越来越多,期待越来越高,但是却无力去实现目标
这本哲学小册子简直就是金句和格言的集合,讲述了对幸福、如何对待自我,如何看待财富、如何面对别人的看法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强调人要保持自我,不在意别人的评价,财富仍身外物,内心的富足与身体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下面随意摘录了部分自己感受较深的内容
你是谁,即个性所包括的的健康、外貌、能力、性格、智力等
你拥有什么,包括财产及一切外在的事物
他人对你的看法,包括荣誉、地位、名声
引用:人的一生中,决定幸福的最重要因素便是自我,即我们的个性,因为它恒久不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作用
身体代谢带来的快乐
发挥肌肉力量带来的快乐,如运动、军事训练或战争
感知能力带来的快乐
物质匮乏和精神空虚
引用: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最化化利用既有的个性,并相应遵循我们的个性来追求自身的发展,避免强项所难,从而去选择最适合自己个性的地位、职业和生活方式。
骄傲:一个人确信自己在某些方面的重要价值
虚荣:渴望别人相信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价值
骄傲:发自内心,是直接的自我欣赏,建立在对自我的高度评价上
虚荣:来自外在,间接达成自我欣赏,为了博取他人的赞许
智者为什么孤独:因为人的内在越充盈,对他人也越无所求,他人对他而言自然也就无足轻重,这也是拥有高智商的人为何倾向于离群索居的原因。
一个人越是超越时代,或者说越是能被后世的普罗大众所接受,就越说明他是自身所处时代的异类。他的作品属于那个时代,生于那个时代,但也可能 死于那个时代
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通常不是一开始就被接受,而是要默默无闻等到优秀的智者发现它们,才获得一定地位
名声躲避追寻它的人,而去追寻躲避它的人
1、财富如海水,越喝越渴
2、我们之所以不满足,是因为我们的欲望越来越多,期待越来越高,但是却无力去实现目标
《叔本华思想随笔》读书笔记:4、《心理散论》
一篇2021年的旧文,纪念一下曾经读叔本华的时期。
阿图尔·叔本华(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
4、《心理散论》
叔本华在心理方面的见解影响了弗洛伊德的思想体系——“著名的哲学家是这方面(指对人的无意识内心活动的研究)的先行者,尤其是伟大的思想家叔本华——他的无意识的意欲就几乎等同于精神分析学的心理欲望和驱力。(弗洛伊德)”在这篇文章里叔本华提出了很多超前的理念。
他认为人的生存需要比例合适的意欲和认识力,如果两者不成比例,就会造成不幸——天才和野蛮人正是认识力过多和过少的例证。
“在这世上只有一种会说谎的生物,那就是人类。”
“意欲与身体两者是一致的,是一个统一体。根据这一论断,身体不是别的,它只是意欲在头脑的立体直观中呈现自身而已。”精神上的波动会影响身体状况,而身体不适同样会影响精神状态。
对于习惯的解释:“我们原初的、与生俱来的性格是持续如一、不可改变的。”
“对于我们从事的一切事情,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希望尽快完成。我们急不可耐地盼望事情尽快了结,并且,当一切终于结束的时候,我们都会很高兴。只有对于那总的结束,一切结局中的结局,我们才希望,一般来说,越迟来约好。”
“每一次的分别都让我们提前尝到了死亡的滋味,而每一次的重逢则让我们提前尝到了复活的感觉。”
“我们会为自己的敌人和对手的死亡感到悲哀——甚至那只是在他们死了很短的时间以后。情形就跟我们哀悼死去的朋友差不多,也就是说,我们缺少了他们见证我们的辉煌成功。”
“希望就是把渴望某一事情的发生混淆成认为这一事情很有可能发生。”
“每个人其实都戴着一张面具和扮演一个角色。总的来说,我们全部的社会生活就是一出持续上演的喜剧。内涵丰富的人会觉得这些乏味、无趣,但平庸之辈却乐此不疲。”
“金钱是人的抽象中的幸福,那些再也没有能力享受具体的幸福的人,就只有把一门心思放在金钱上了。”
“愤怒很快就会造成一种假象,那是由愤怒的理由被出奇地歪曲和夸大了所致。”
“憎恨是心的行为,而鄙视则是头脑的事情。”“憎恨和鄙视肯定是互相对立并且彼此排斥的。”
“有时候我们似乎在同一时间既愿意又不愿意某样事情的发生,于是对这同一事情我们既高兴,同时又感到忧虑。”
“理智机能也配得上称作先知,它把将来发生的情形,亦即我们现在的行为将要发挥的作用和导致的结果显示给我们,”
论平庸:“一个人如果除了具备自己种属的素质以外就再没有其他的素质,那么,他除了拥有一种属的生存以外,没有权利要求享有别样的生存。”
“因为意欲既然是我们共有的东西,那它就是所谓俗的东西。”
对智慧的定义:“对整体和普遍的事物能有一个完美和正确的认识,这一认识完全渗透在一个人的身上,它指导着这个人的一言一行,甚至在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也充分显示出来。”
“对于平庸的人来说,谦虚只是诚实而已;但对于具有非凡能力的人来说,谦虚却是一种虚伪。”
“医生在看人的时候眼睛只察看这个人是否患病;法律学家则只盯着人们的劣性;而神学家则会留意世人的愚蠢。”
“对于我们的记忆,我们担心的不是因为学过太多东西而导致记忆超出负荷,而是记忆内容的纷乱和相互混淆。”
“我们只是不时地学到一些新的东西,但却整天在忘记旧的东西。”
“神志不清歪曲了直观;疯狂则歪曲了思想。”
“一般来说,具体伟大才能的人与智力很低的人更容易相处,这是跟平常人相比较而言的。”
我摘录出来的只是沧海一粟,很多有价值的句子因为在逻辑关系上需要引用的长度过长被我舍弃,此篇对于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心理进行了探究,有几段探讨意欲的作用,接近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意识”,但是整段引用未免太过无趣,还是阅读原文吧。
阿图尔·叔本华(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
4、《心理散论》
叔本华在心理方面的见解影响了弗洛伊德的思想体系——“著名的哲学家是这方面(指对人的无意识内心活动的研究)的先行者,尤其是伟大的思想家叔本华——他的无意识的意欲就几乎等同于精神分析学的心理欲望和驱力。(弗洛伊德)”在这篇文章里叔本华提出了很多超前的理念。
他认为人的生存需要比例合适的意欲和认识力,如果两者不成比例,就会造成不幸——天才和野蛮人正是认识力过多和过少的例证。
“在这世上只有一种会说谎的生物,那就是人类。”
“意欲与身体两者是一致的,是一个统一体。根据这一论断,身体不是别的,它只是意欲在头脑的立体直观中呈现自身而已。”精神上的波动会影响身体状况,而身体不适同样会影响精神状态。
对于习惯的解释:“我们原初的、与生俱来的性格是持续如一、不可改变的。”
“对于我们从事的一切事情,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希望尽快完成。我们急不可耐地盼望事情尽快了结,并且,当一切终于结束的时候,我们都会很高兴。只有对于那总的结束,一切结局中的结局,我们才希望,一般来说,越迟来约好。”
“每一次的分别都让我们提前尝到了死亡的滋味,而每一次的重逢则让我们提前尝到了复活的感觉。”
“我们会为自己的敌人和对手的死亡感到悲哀——甚至那只是在他们死了很短的时间以后。情形就跟我们哀悼死去的朋友差不多,也就是说,我们缺少了他们见证我们的辉煌成功。”
“希望就是把渴望某一事情的发生混淆成认为这一事情很有可能发生。”
“每个人其实都戴着一张面具和扮演一个角色。总的来说,我们全部的社会生活就是一出持续上演的喜剧。内涵丰富的人会觉得这些乏味、无趣,但平庸之辈却乐此不疲。”
“金钱是人的抽象中的幸福,那些再也没有能力享受具体的幸福的人,就只有把一门心思放在金钱上了。”
“愤怒很快就会造成一种假象,那是由愤怒的理由被出奇地歪曲和夸大了所致。”
“憎恨是心的行为,而鄙视则是头脑的事情。”“憎恨和鄙视肯定是互相对立并且彼此排斥的。”
“有时候我们似乎在同一时间既愿意又不愿意某样事情的发生,于是对这同一事情我们既高兴,同时又感到忧虑。”
“理智机能也配得上称作先知,它把将来发生的情形,亦即我们现在的行为将要发挥的作用和导致的结果显示给我们,”
论平庸:“一个人如果除了具备自己种属的素质以外就再没有其他的素质,那么,他除了拥有一种属的生存以外,没有权利要求享有别样的生存。”
“因为意欲既然是我们共有的东西,那它就是所谓俗的东西。”
对智慧的定义:“对整体和普遍的事物能有一个完美和正确的认识,这一认识完全渗透在一个人的身上,它指导着这个人的一言一行,甚至在他的一举手、一投足也充分显示出来。”
“对于平庸的人来说,谦虚只是诚实而已;但对于具有非凡能力的人来说,谦虚却是一种虚伪。”
“医生在看人的时候眼睛只察看这个人是否患病;法律学家则只盯着人们的劣性;而神学家则会留意世人的愚蠢。”
“对于我们的记忆,我们担心的不是因为学过太多东西而导致记忆超出负荷,而是记忆内容的纷乱和相互混淆。”
“我们只是不时地学到一些新的东西,但却整天在忘记旧的东西。”
“神志不清歪曲了直观;疯狂则歪曲了思想。”
“一般来说,具体伟大才能的人与智力很低的人更容易相处,这是跟平常人相比较而言的。”
我摘录出来的只是沧海一粟,很多有价值的句子因为在逻辑关系上需要引用的长度过长被我舍弃,此篇对于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心理进行了探究,有几段探讨意欲的作用,接近弗洛伊德所说的“潜意识”,但是整段引用未免太过无趣,还是阅读原文吧。
本文标题: 叔本华随想笔记读后感(《叔本华思想随笔》读书笔记:4 《心理散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1654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