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的简介及事迹感悟?于敏(1926年8月16日—2021年1月16日)。生于河北宁河(今在天津)。1951年在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历任二机部九...
于敏的简介及事迹感悟?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21年1月16日)。
生于河北宁河(今在天津)。1951年在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历任二机部九院理论部副主任、九所所长、九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等职。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李顿(467272849)撰写。
生于河北宁河(今在天津)。1951年在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历任二机部九院理论部副主任、九所所长、九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等职。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李顿(467272849)撰写。
于敏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
体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评价一个的价值主要看其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社会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要实现人生价值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不断砥砺自我,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社会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要实现人生价值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不断砥砺自我,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功勋7到12集于敏观后感
于敏系列家庭是一条重要的主线,有一句很糟糕的话。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个优秀的女人。我对于家庭为中心的女性也有了改观,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应该是家庭,而是在有家庭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家庭成员承担不同的家庭义务。我们可以去看看于敏。他长期缺席家庭义务,但他的能力和贡献更多的是承担家庭外的社会义务。
当看到了这个单位,很多人都泪流满面。虽然他们可能在其他方式了解了自己的生活和事迹,但真正体现在大银幕上的是这个单位的呈现。于敏为了国家和事业放弃了正常人的生活,放弃了太多。刚开始准备出国,但为了国家的发展,他还是选择留下来。他已经结婚了,不得不隐瞒所有的工作和行程。
当上级领导和于敏讨论将他转移到氢弹理论工作中时,于敏毫不犹豫地同意了。他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基础物理专业,放弃了出国留学,放弃了以前所有的荣誉,从头开始,隐藏了自己的名字。他从不满足于听研究报告,并亲自画图纸来证明一切。
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观后感500字左右
每一个人写一小段(事迹和一点感想),避免抄袭,好的另加悬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在2021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2021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21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大爱深沉!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昨晚落下了帷幕。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在2021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2021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21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大爱深沉!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用心去看世界,去发现细节的感动吧!
本文标题: 于敏事迹读后感500字(功勋第七集观后感于敏)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1510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