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之重新看待不良行为读后感在我读到蛮荒世界的体验活动这里,当我读到成年人假设这些孩子行为不当,并以惩罚性的让人泄气的话来回答,在读到这...
《正面管教》之重新看待不良行为读后感
在我读到蛮荒世界的体验活动这里,当我读到成年人假设这些孩子行为不当,并以惩罚性的让人泄气的话来回答 在读到这几句话的时候,我的内心受到了重重的一击,这些话在我日常生活中也会从我口中说出,但是当我读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的内心非常的难过,读着这些话,我能够感受到听到这些话的孩子心里的那种无助 以及不被理解,看到这里,我好像也找到了孩子有时候出现的不良行为的原因 。当孩子出现行为不当的时候,一定是出现了不被理解,没有归属感的感觉,鼓励是改变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 。
在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中,书中给出了很多可实施的建议以及方法,这四种行为背后的有效鼓励方式的最后一条都是说出你的爱和关怀。其实就是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就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无论是出现哪一种。不当的行为,都在说明孩子需要你的爱 。
目的揭示法最重要的是客观而友善,这一点可以用在教学中 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目的揭示法。去找到他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当我们知道了孩子的目的,就能够以此为基础来展开讨论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使用单一的惩罚或是单一的鼓励 。
看到史密斯太太和赛斯的故事我想到了我的两个孩子,有时候大宝对于二宝就是在报复行为。也许我可以用这种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去理解,去帮他解决他内心的困扰,惩罚并不能产生我们想要的长期结果,我们需要学会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去解决问题 。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一,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想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二,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 。三,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四,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如果孩子没有想法,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达成共识 。
最让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孩子们只是在通过不良行为告诉我们,我只是想有所归属。当孩子暂停片刻,很快又回到老样子或换成另一种打扰人的行为是他就是在寻求过度关注,当孩子屈从而内心不服,变本加厉或是消极对抗时,说明他在寻求权利,当孩子反击伤害别人,毁坏东西,以牙还牙,这时候就是在报复,当孩子更加退避消极,毫无改进,毫无响应时,这时是自暴自弃 。愿我们都能做好密码破译员,去破译每一个不良行为背后的缘由,继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中,书中给出了很多可实施的建议以及方法,这四种行为背后的有效鼓励方式的最后一条都是说出你的爱和关怀。其实就是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就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无论是出现哪一种。不当的行为,都在说明孩子需要你的爱 。
目的揭示法最重要的是客观而友善,这一点可以用在教学中 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目的揭示法。去找到他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当我们知道了孩子的目的,就能够以此为基础来展开讨论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使用单一的惩罚或是单一的鼓励 。
看到史密斯太太和赛斯的故事我想到了我的两个孩子,有时候大宝对于二宝就是在报复行为。也许我可以用这种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去理解,去帮他解决他内心的困扰,惩罚并不能产生我们想要的长期结果,我们需要学会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去解决问题 。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一,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想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二,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 。三,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四,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如果孩子没有想法,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达成共识 。
最让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孩子们只是在通过不良行为告诉我们,我只是想有所归属。当孩子暂停片刻,很快又回到老样子或换成另一种打扰人的行为是他就是在寻求过度关注,当孩子屈从而内心不服,变本加厉或是消极对抗时,说明他在寻求权利,当孩子反击伤害别人,毁坏东西,以牙还牙,这时候就是在报复,当孩子更加退避消极,毫无改进,毫无响应时,这时是自暴自弃 。愿我们都能做好密码破译员,去破译每一个不良行为背后的缘由,继而更好的解决问题。
如何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观后感
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1.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不良习惯,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年龄小,对事物的判断及对事物的处理能力有限。父母不要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与成人的恶习相提并论,因为孩子的不良行为还不具备成人恶习的性质和危害。
2
有的父母只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才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父母。这种做法直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不要采取当众训斥的办法,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自尊心的基础上,否则不但帮不了孩子,反而使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3
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对孩子所造成的身心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多次受到伤害,会对孩子的性格及心理的健康成长等,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要尽力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在这方面,孩子表现的欲望更加强烈。对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特别是得到父母的赞赏,对孩子的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是很难以教育好的。
4
如果父母当着众人,特别是孩子的伙伴面前来数落孩子,会让他感到丢面子、自惭,觉得低人一等,久而久之,会形成不良的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父母不要以家长的权利来看待孩子。也就是说,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坏事,都要做到心平气和,动不动就怒火冲天、动手打骂的家长,只能把孩子吓得浑身发抖,表面上看起来是管住了孩子,实际上任何问题也没有解决。(当然,前面谈到的孩子当着众人的面乱发脾气时,父母就要给孩子一个下马威。)他们往往采取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容易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相反增加消极情绪。
5
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许多父母千方百计了解孩子的秘密,翻看孩子的日记,私自拆开孩子的信件,甚至对孩子窥探。孩子一旦发现了自己的秘密被泄露,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和父母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在孩子犯错误时,要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孩子明白道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长话段说。不要采取打骂的粗暴的行为,很多父母用体罚的手段来管教孩子,不仅打骂,而且还说一些伤人和过激的话
1.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不良习惯,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年龄小,对事物的判断及对事物的处理能力有限。父母不要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与成人的恶习相提并论,因为孩子的不良行为还不具备成人恶习的性质和危害。
2
有的父母只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才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父母。这种做法直接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在教育孩子时,不要采取当众训斥的办法,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自尊心的基础上,否则不但帮不了孩子,反而使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3
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对孩子所造成的身心危害是难以估量的。多次受到伤害,会对孩子的性格及心理的健康成长等,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要尽力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任何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在这方面,孩子表现的欲望更加强烈。对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特别是得到父母的赞赏,对孩子的各方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是很难以教育好的。
4
如果父母当着众人,特别是孩子的伙伴面前来数落孩子,会让他感到丢面子、自惭,觉得低人一等,久而久之,会形成不良的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父母不要以家长的权利来看待孩子。也就是说,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坏事,都要做到心平气和,动不动就怒火冲天、动手打骂的家长,只能把孩子吓得浑身发抖,表面上看起来是管住了孩子,实际上任何问题也没有解决。(当然,前面谈到的孩子当着众人的面乱发脾气时,父母就要给孩子一个下马威。)他们往往采取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容易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相反增加消极情绪。
5
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许多父母千方百计了解孩子的秘密,翻看孩子的日记,私自拆开孩子的信件,甚至对孩子窥探。孩子一旦发现了自己的秘密被泄露,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和父母之间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在孩子犯错误时,要以最简单的方式让孩子明白道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长话段说。不要采取打骂的粗暴的行为,很多父母用体罚的手段来管教孩子,不仅打骂,而且还说一些伤人和过激的话
《正面管教》 第四章 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精读及读后感
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有其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但是孩子意识不到,那是隐藏的密码,大人们要识别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目的,才能有效点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四种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 错位观念,只有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利 ――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者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们以及很多大人之所以会在上述四个错误目的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是因为他们相信:
~寻求过度关注或寻求权利有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报复会使他们在没有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
~放弃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自己不够格。
当我们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和目的时,我们只是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而没有对其行为背后的观念做出反应。
一旦大人懂得了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们就会乐意去想办法鼓励孩子。鼓励是改变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一个受到啊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同龄人的认可比大人的认可更重要。 父母要认识到额前皮层的发育要到25岁才能完成,因此,养育十几岁的孩子,必须格外注意要表达清晰,而且不要妄家加猜测。
过度控制的管教方式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灾难性的,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十几岁的孩子更不甘屈于俯首帖耳的地位。当他们受制于大人时,“合作”一词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屈从”。他们的这种理解往往是正确的――因为这正是许多大人所谓的合作。
赢得十几岁孩子的合作的最好途径,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完
读后感:重要的是需要识别孩子的目的,然后再看看我们家长可以做什么,对于十几岁的孩子,需要放手和尊重。每次重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1,寻求过度关注 错位观念,只有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利 ――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者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得到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们以及很多大人之所以会在上述四个错误目的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是因为他们相信:
~寻求过度关注或寻求权利有助于他们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报复会使他们在没有能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经历中受到的伤害得到补偿。
~放弃是他们的唯一选择,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自己不够格。
当我们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和目的时,我们只是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而没有对其行为背后的观念做出反应。
一旦大人懂得了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他们就会乐意去想办法鼓励孩子。鼓励是改变孩子行为最有效的方法,一个受到啊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同龄人的认可比大人的认可更重要。 父母要认识到额前皮层的发育要到25岁才能完成,因此,养育十几岁的孩子,必须格外注意要表达清晰,而且不要妄家加猜测。
过度控制的管教方式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是灾难性的,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十几岁的孩子更不甘屈于俯首帖耳的地位。当他们受制于大人时,“合作”一词对他们来说就意味着“屈从”。他们的这种理解往往是正确的――因为这正是许多大人所谓的合作。
赢得十几岁孩子的合作的最好途径,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完
读后感:重要的是需要识别孩子的目的,然后再看看我们家长可以做什么,对于十几岁的孩子,需要放手和尊重。每次重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重新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正面管教》第四章读后感
这一章主要讲: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有其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但孩子意识不到,那是隐藏的“密码”。大人们要识别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内容告诉我们,不要用责难和羞辱甚至愤怒地对待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我们要学会解读这些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和错误目的。
文中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分析得特别清楚透彻,边读边想起我和女儿之间的许多事情。
那个时候没有看到这本书,不懂得这些道理,完全不能理解女儿的一些行为,不懂得去体谅孩子的内心感受,而受“原始脑”的控制,愤怒地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企图控制孩子,降服孩子。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那种行为是多么愚昧无知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对孩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难怪女儿会用一些过激的行为来进行回击,原来这是孩子在遭受很大伤害后,采取的一种报复,以求得到心灵上的一点补偿。现在想起来就觉得很愧对孩子,是自己的无知而伤害了孩子啊!
这也让我理解了那些选择以伤害自己甚至以毁灭自己的方式来回击大人的那些孩子们。无知的大人们啊,一定要学会理解自己孩子,尊重自己的孩子,要学会控制自己言行,不要一再地伤害孩子、逼迫孩子,这回陷入报复的循环之中,导致严重的甚至难以挽回的后果。这些一起起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我们不要受“原始脑”的控制,而需要“积极的暂停”,等到自己和孩子都冷静下来后,再一起解决问题,这样效果会好很多倍。
内容告诉我们,不要用责难和羞辱甚至愤怒地对待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我们要学会解读这些行为背后的错误观念和错误目的。
文中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分析得特别清楚透彻,边读边想起我和女儿之间的许多事情。
那个时候没有看到这本书,不懂得这些道理,完全不能理解女儿的一些行为,不懂得去体谅孩子的内心感受,而受“原始脑”的控制,愤怒地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企图控制孩子,降服孩子。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那种行为是多么愚昧无知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对孩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难怪女儿会用一些过激的行为来进行回击,原来这是孩子在遭受很大伤害后,采取的一种报复,以求得到心灵上的一点补偿。现在想起来就觉得很愧对孩子,是自己的无知而伤害了孩子啊!
这也让我理解了那些选择以伤害自己甚至以毁灭自己的方式来回击大人的那些孩子们。无知的大人们啊,一定要学会理解自己孩子,尊重自己的孩子,要学会控制自己言行,不要一再地伤害孩子、逼迫孩子,这回陷入报复的循环之中,导致严重的甚至难以挽回的后果。这些一起起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我们不要受“原始脑”的控制,而需要“积极的暂停”,等到自己和孩子都冷静下来后,再一起解决问题,这样效果会好很多倍。
一起读《正面管教》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1.29阅读打卡
阅读人:芳心
阅读篇章:《正面管教》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重新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这一章还提供了一个如何识别、改进孩子不良行为的导索图。不良行为就是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原始脑”我们理解为本能。)其实我们成年人,也常常会和孩子一样缺乏知识、意识和技能,并且会像孩子一样陷入“原始脑”的操纵中。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对抗,说狠话、打人、摔东西等种种不良行为,我们是怎么样做的呢?
是直接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做出愤怒,做出评价,立即纠正。
还是给自己几秒钟冷静觉察下,孩子的行为让我有哪些感受?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在给我发出什么信号吗?造成孩子这样的行为我应该负起什么样的责任?
简·尼尔森强调:责任感不等同于责难或羞辱孩子,而是思考怎么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帮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这样的方式带来的结果对孩子和大人都是令人鼓舞的。
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错误的目的。不管做出了什么不恰当或错误目的,其本质都是为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简·尼尔森为我们提供的错误目的表以及两条线索非常有帮助。我们可以正方向用,反方向用。正如一个问题,有正解,有反解,只要问题能解决的好就好。
但需注意的是,在运用过程中,我们第一反应,可能达不到鼓励积极的回应孩子。这很正常,毕竟养成一个好的思维,也是需要养成习惯的。
【阅读感悟】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在追求归宿感和价值感。重新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掌握了简·尼尔森的错误目的表,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育是一门学科,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学好它。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去一步步学习实践,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足够的能力达到最佳的状态。
阅读人:芳心
阅读篇章:《正面管教》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重新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这一章还提供了一个如何识别、改进孩子不良行为的导索图。不良行为就是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原始脑”我们理解为本能。)其实我们成年人,也常常会和孩子一样缺乏知识、意识和技能,并且会像孩子一样陷入“原始脑”的操纵中。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对抗,说狠话、打人、摔东西等种种不良行为,我们是怎么样做的呢?
是直接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做出愤怒,做出评价,立即纠正。
还是给自己几秒钟冷静觉察下,孩子的行为让我有哪些感受?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在给我发出什么信号吗?造成孩子这样的行为我应该负起什么样的责任?
简·尼尔森强调:责任感不等同于责难或羞辱孩子,而是思考怎么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帮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这样的方式带来的结果对孩子和大人都是令人鼓舞的。
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丧失信心时,他们会为自己选择四个不恰当或错误的目的。不管做出了什么不恰当或错误目的,其本质都是为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简·尼尔森为我们提供的错误目的表以及两条线索非常有帮助。我们可以正方向用,反方向用。正如一个问题,有正解,有反解,只要问题能解决的好就好。
但需注意的是,在运用过程中,我们第一反应,可能达不到鼓励积极的回应孩子。这很正常,毕竟养成一个好的思维,也是需要养成习惯的。
【阅读感悟】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在追求归宿感和价值感。重新正确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掌握了简·尼尔森的错误目的表,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育是一门学科,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学好它。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去一步步学习实践,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足够的能力达到最佳的状态。
本文标题: 重新看待不良行为的读后感(《正面管教》之重新看待不良行为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31397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