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的读后感(求一篇“语法修辞讲话”这本书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3-02-11 17:49:5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10

怎样理解吕叔湘对于汉语形态变化的认识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书笔记,|,读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我第一次读学术著作。在品读该作的...

吕叔湘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的读后感(求一篇“语法修辞讲话”这本书的读后感)

怎样理解吕叔湘对于汉语形态变化的认识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书笔记 | 读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我第一次读学术著作。在品读该作的两个、礼拜里,无时不被先生的理论造诣和学术精神所感染。

求一篇“语法修辞讲话”这本书的读后感

急求啊,这本书我完全读不下去,但是又不得不写,给点心得也行,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实在是时间紧急啊,字越多越好
鸡兔共有脚140只,若将鸡的数量与兔的数量互换,则共有190只.原来有鸡、兔各多少只?

R语言做回归分析语法的问题

ggplot教程里的一段代码,不明白回归模型是怎么样的,代码如下:library(ggplot2)d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读书笔记
| 读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我第一次读学术著作。在品读该作的两个、礼拜里,无时不被先生的理论造诣和学术精神所感染。我自知学识疏浅,不敢只凭着读过一本语法书加上上课学到的一点皮毛就妄发议论,去写一篇有关语法的专题文章,哪怕只是就其中一个小点写个读书报告。这毫无必要。我只是把自己读书时不成熟的想法及不够水平疑问写下来,做个读书笔记。没有系统,没有主题。以先生的顺序一一罗列。烦请各位能对照原作翻阅!
但是,吕老先生在语法上的理论造诣及对语法研究的学术态度一直吸引着我。我的讳笔记中也可主要分为这两类。
1、[9]中,先生认为语素的划分比词素的划分要好。非常赞同这一点。,“语素”不一定能独立成“词”,从逻辑上来说,它可以先于词,也就是必须有了“语素”才能有词。因此,如果把“词素”作为划分的最小单位,显然是不合理的。
2、[15]中,在阐述语素何时成为词时,第二种方法很好。适合初学者用。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也能运用。
3、[21]中,“‘高射’不能单说,这是个事实,但能不能说高射能单用?”这话让我费解。单说与单用是两个概念么?究竟什么是所谓的单用?
4、[28]中,先生说“简称是一种过渡形式,用得久了,它就成了一个词。”,这让人看着很舒服。先生没有在一些不重要的问题上花力气去纠缠。干净利落描写了真实语言中的状态与规律。
5、[30]非常欣赏先生“小句”这个术语。但是“分句”是怎么定义的呢?“分号”又是怎么定义的?如果说“分号”是用于复句并列分句中的停顿,那么这就是已经承认分号是用于复句中的。由此,“分句”也是复句中的中才能有的概念。因此,如果用“分句”这个术语来说句子的基本单位是不合适的。因为句子有单复句之分,用“分句”来称单句中的基本单位显然是不合理的。 但是我们用一个什么样的术语来指称用了分号的复句中的并列成分呢?恐怕还是要用“分句”这个术语。只是它的含义变了。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在“小句”这个概念下,依旧保留一个“分句”这个概念。前者是句子里比短语高一级的最小单位,后者是用于复句中并列成分的指称。这样也可以同“分号”这个概念打通。也不至于在单句中出现“分句”这样在逻辑上有矛盾的概念。
6、[33]似乎觉得用心研究语素对以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讲构词很有好处。完成构词后,能更方便地进行短语的教学。但是就对外汉语教学中,我认为研究语素的价值与地位似乎比研究短语要高。因为短语可以通过结构进行分类,而根据普遍语法理论,在语言中的结构有很多是一致的,如英语与汉语中就存在着很多结构一致的短语。因此,如果外国学生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那么他们可以很好地进行有意识地短语构成,进而组合成句子。这是我的一个想法。
7、[36]对于“语法”(对语言规律的抽象、概括及表述——我的观点)这个概念来说,似乎更希望发现形态上的明显规律。这在西方语言中适合。但就汉语来说似乎并不适合。汉语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但是主治学家还有找出了一些形态变化的例子。我认为作为“语法“来讲,应该要有统一与一致性,不如把汉语中为数不多的形态分类都按功能进行分类表述。
8、[46]关于动词的及物与不及物与英语字典上的标记v ,vi ,vt有什么区别?
9、[47]“高兴”这个词在吴语中有“愿意”的意思,比如“我高兴(愿意)去的。”那么就是说“高兴”有作状语的功能,那么是否也可以归入副词或者是助动词(按吕老先生的说法)?同时我也认为同一个词可以有不同的类。 另外,我想说的是似乎北方语言里“高兴”没有这种用法。就像上次课上“把人病了”这个例子,很多北方的同学都说对,因此他们不承认能用来作“汉语”的例子进行分析,而我这个母语是吴语的同学来说,这听着非常熟悉。由此引出一个问题就是对现代汉语进行分析时,在语料上常常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古代汉语的遗留很难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说清楚 ,二是方言成份的影响带来了这样的问题。那么是不是有必要在分析现代汉语之前先对被分析的语料先有个鉴定呢?
10、[48]我认为划分词类的作用之一就是能在实际运用中正确去运用词。所以,先生说能修饰动词的形容词是不是该归入副词,我以为完全可以归入。因为这样可以让人正确地运用那些能修饰动词的形容词。
11、[52]我赞成把助词当成后缀(准确地说是“后语缀”),因为它没有实际意义,并能帮助实词构成意义,或能充当语法作用。这也许也能作为汉语中少数几个“明显形态形式”之一。
但是我这个想法能不能成立的前提是:“缀”不仅仅用于词缀中(即有构词功能),它也能独立地用于句子构成中(即有语法功能),比如“现在你开心了!”中的“了”。它不是词缀,但是却在句子中有了语法功能。这样少了一类词,对于初级对外汉语教学很有,尤其是对那些习惯有了形态变化的语言的学生来说。
12、[56]词的能产与不能产这种提法似乎没必要。语言一直处于演变之中,今天看起来不能说的词,只是我们不习惯而已,并不代表它就不能说。比如先生举例不能说“演奏家”,但是我们似乎很习惯说“马友友是个(大提琴)演奏家。”可见老先生的推测也是不妥的。
13、[57]关于短语的分类我认为还是只有一种为好。我偏向于按功能分类,因为这样可以直接和句子分析时打通。按结构分类怎么都觉得是对没有明显形态变化的汉语进行强性的结构分类。当然,正如我前面所说,结构分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是有很大的便利的。这又涉及到了一个语法研究的方向或者说是态度问题。我认为,角度+概括性的阐述=语法。无论从哪种角度,只要能正确描述就是语法。从各自的利用角度来分析语法这是允许的,不必要一定有一种标准的语法。不必要一定去讨论个结构分类与功能分类哪个更好这样的问题。
14、[63]还是赞同“讲语法到句子为止”,根据句子的功能而分为“始发句”与“后续句”似乎是作文法中的东西。
15、[72]先生讲这一节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讲分类要在同一平面上。不能自己和自己的术语打架,就像主语与宾语一样。
16、[74]先生认为短语宜作为语素与句子间的蹭站,我非常赞同。有利于句子内部的划分。
17、[81,82,83]先生对这个问题的讲解可为精矣!需从两点来把握:一是语法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结构、形态等内部结构上。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语义为好;二是如前面说的要注意分析的平面一致性。
18、[90]汉语语法的研究对介绍外国的语法如英语语法是很有好处的。比如“表语”的提法。但是现在很多学生会用英语中的语法来解释汉语的语法,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问题。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汉语本身语法研究还末到家,二是汉语语法的普及末到家。
19、[93]似乎“兼语”这个提法没必要。先生的“补语”概念我主观上觉得很好。但是只是停留在对他理念的理解上,具体在实际运用与分析中是不是真像先生说的那样,还不知道。
先生的态度让人钦佩,比如他在[75]中的双宾语等的分类分析非常耐心细致。
本文标题: 吕叔湘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的读后感(求一篇“语法修辞讲话”这本书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8382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小学《金角鹿》读后感(金角鹿读后感450字 求大神解答)格言读后感日记(格言读后感三百字八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