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雅室是什么意思人和雅室是什么意思和人雅室:使人和,使室雅。“和”“雅”为动词;室雅人和:室为雅室,人为和人。“和”“雅”为形容词。两种念法都...
人和雅室是什么意思
人和雅室是什么意思和人雅室:使人和,使室雅。“和”“雅”为动词;
室雅人和:室为雅室,人为和人。“和”“雅”为形容词。
两种念法都可以。一般“室雅人和”多一点。
室雅人和:室为雅室,人为和人。“和”“雅”为形容词。
两种念法都可以。一般“室雅人和”多一点。
急!读后感~
天将本心酬浮生——读《浮生六记》
清秋夜雨,灯影映窗红。读三遍《浮生六记》,怔怔之久,感动着前人的一段恩爱悲欢。
罕有文人的爱情传说可以感动我。比如,李隆基杨玉环的悲剧华彩只令我惋惜,李清照赵明诚的颠沛流离只使我可怜,蒋鹿潭黄婉君的貌合神离只让我心疼,冒襄董小宛的九年恩好只叫我难过……
但,我感动于沈复与陈芸的爱情。我赞慕着他们的平常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倾心于他们的真挚恩爱至死不渝,我仰望着他们一生平凡却心胸磊落,心无羁绊,超然脱于尘俗。
沈复,字三白,清乾嘉年间苏州人,出生于衣冠之家,父亲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尔后家道中落。虽是平民百姓,没有功名,却是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家计清贫,有段时间甚至是饥寒交迫,他和妻子陈芸却志趣高尚,情投意合,始至不渝。他们吟诗,作画,郊游,聚友,烹肴,兴趣昂然,意兴飞逸。 而后来,终于因为封建礼仪家教之害,历尽坎坷,最终天人永隔。芸死后,三白“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若不是贡生杨苏补于冷摊购得他的手稿《浮生六记》并于光绪三年(1877)付梓,后世则无人知晓世上曾有沈三白其人、其事。
而那时,《浮生六记》只残剩了四记,后二记已无踪影。
《浮生六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疑是伪作《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逍》。这是一本自传体散文集,四记穿插相联,所记所叙虽然都是日常琐事,平淡无奇,然情真意切,一点没有忸怩作态,更无学究之气,惟是灵秀冲淡,读来如一缕嫣然清风徐徐拂面。
翻开《闺房记趣》,沈三白描绘了一个清丽灵妙的女儿形象:“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这是他年少时初见陈芸的情景。 那夜,芸给他吃自制的腌菜暖粥,吃的正香时,芸堂兄挤身而入,戏谑笑道:“我要吃粥你不给,原来是专门给你夫婿准备的!” 呵呵,当时沈陈二人就脸红了。读此处我亦莞尔微笑,美满姻缘一粥引之。
此后便是两人成亲,一段最幸福美好的时光。我一遍遍地被他们的真爱感动着。他们的爱情并不惊天动地,也非旷世绝恋,更非千古名唱。我只是为他们最平常最细微的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而深深感动。
夫妻饮茶谈诗论词,芸曰:“杜(甫)诗锤炼精绝,李(白)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深严,不如学李之活泼。”
春光,三白欲携芸远出郊游,芸巧扮男装,见人问则以表弟对之。呵呵,竟无人识辨。
夏日,芸头戴茉莉花,三白戏谑说佛手为香之君子,茉莉为香之小人,何以亲小人而远君子,芸亦笑说:“我笑君子爱小人。” 夫戏妻谑,笑俗为雅。
读着读着,我忍不住羡慕沈三白,他有着那么美妙高超的妻,更情不自禁连声赞叹陈芸,芸于日常细琐之事,也处处透露着灵慧巧妙,体现着匠心独裁,诗情画意。这是多么颖慧的可爱的女性啊!
夫妻二人同亲戚扫墓山中,芸捡回一堆峦纹白石,拿回家,在宜兴长方盒中叠成一峰,若临水石矶状。自己动手种植白萍,石上植茑萝。到深秋,岩间茑萝悬壁,水中白萍大放,好一幅“流水落花之间”,却不见斧凿痕迹。
三白小酌,不喜多菜。她用二寸白磁碟六只,自制“梅花盒”。启盒视之,如菜装於花瓣中,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随意取食,食完再添。
书楼夏天太晒,芸用数根黑柱横竖搭错,中间以旧布条裹缝。既可遮拦饰观,又不费钱。
三白和朋友于外观花,发愁饭菜冷热。芸灵机一动,从城中雇来馄饨担子,推来烹茶暖酒热饭。酒肴俱熟,坐地大嚼,各已陶然。众曰:“非夫人之力不及此!”大笑而散。
瞧,好个秀外慧中的芸娘!她的聪明贤淑说不尽啊!难怪林语堂先生极力地赞美陈芸,“集古今各代女子的贤达美德”,说她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然而,我很奇怪的是,这样一位见识高超,有自己独到审美观的芸娘,却渐渐失去了夫家人的喜欢。
细读全书,方自明了。芸虽思想高超,却在处理人事方面,仍有欠缺。大家庭的弊害尽人皆知,小夫妻的恩爱往往成为遭妒之由。沈家的家教礼仪很严肃的,父母,兄弟媳妇都住在一起。初始,芸娘处处小心翼翼,后来渐渐放松了,在公开场合也和三白并起并坐,当然就有人看不顺眼,慢慢起了闲话。
有一年,三白随父亲在外任职,沈父说芸能笔墨,就代沈母写信。后来家中有了些闲言,沈母以为芸写信不清楚,就不让她写。沈父怒道:“想汝妇不屑代笔耳!” 芸怕沈母不高兴,便不解释。
三白在真州任职寄住时,弟弟启堂向邻居借钱,叫嫂子芸娘做担保。邻居索要,芸写信告诉三白此事,启堂反而怪嫂子多事。沈父也误以为是芸自己借钱却毁谤小叔子,又拆信见信中称姑(沈母)为令堂(你妈),翁(沈父)为老人(老头),更是勃然大怒,斥责芸大逆不道。芸怕伤启堂感情,竟不作解释。 读到此处,我既是同情她,又不免要责怪她,或许私下称呼“令堂”、“老人”便罢,于文字信中却实在不该。而对借钱之事不作解释,怕兄弟失和,想委曲求全,我也不赞同,该解释的就要解释,何必左右顾盼。超然大度的芸娘,独在家事上唯唯诺诺!可见封建家教之害人啊!
三白是个识情重义的人,也正因如此,反令自己陷入困顿。他帮朋友做保借钱,朋友却卷款而逃,不知所向。债主找上门来,扰攘终日。沈父怒不可遏:“我本衣冠之家,如何欠得小人之债!”此事难以释然,的确无可奈何。如此三五事,终于将三白和芸娘一同遣出家门,寄居于友人家萧爽楼。
移居萧爽楼两年后,沈父又接他们回家。然而,家道逐渐衰落,又加上纳妾憨园之事,芸经受打击身体衰弱,家人厌烦,她不得不悄悄随友人去乡下调养。而这一去,她竟病愁难融,终客死他乡! 读到《坎坷记愁》中,芸乘夜舟去乡下,与儿子逢森告别,逢森忽大哭叫:“吾母不归矣!”,后竟真成永诀!那一幕,直叫人扼腕悲叹,惨然泪下!
而憨园之事,是我最不可理解的——芸娘居然要主动给三白纳妾!
我真的不知道芸娘是怎么想的。难道是太爱三白,于是尽其所爱以爱之? 当她向三白提起纳妾事时,三白先是一脸茫然,然后极力反对。而芸居然兴冲冲地拉着三白跑去探视一个她看好的歌伎,名字叫憨园。反复推却不成,三白只好准备纳憨园妾。可是后来另一有钱势人将憨园纳走。芸痛悔不已,而姑翁尽责:“勾结娼家,败坏门风!”
唉,芸为三白纳妾实是庸人自扰,无聊之举,后人未必认为她这是大方宽容。何况,她与三白的感情深厚,志趣相投,而三白又不是富豪,一般的伎女懂什么才情风雅呢?
憨园之事,让我联想到清朝《水云楼词集》作者蒋鹿潭与其妾黄婉君的爱情悲剧。黄婉君也是个歌伎,蒋年近五十时纳为妾,虽然家境贫困,倒还算和谐。可惜后来蒋借钱未果,愁病交加,投水自杀了,一帮诗人朋友也没放过婉君,以“贫苦不安于室”为理由,逼她自杀徇夫。唉,看来,爱情需要物质基础,穷才子难以企望完美的爱情。
中国文坛里,有许多饥寒交迫的文人,如杜甫、柳永等等,则是这群寒士的头人。沈三白一生,坎坷太多。有段时间他甚至已到山穷水尽的状态,腰间挂着干饼,鞋湿泥泞,露宿野庙,四处借钱。而他在贫困逆境中仍豁达乐观,忍辱负重,不屈不挠地对待生活,实是寒士中的佼佼者!
不管是游幕经商,还是奔波劳碌时,他依然兴冲冲地,在困顿中保持着乐天,阅历了无数山水风光。过绍兴,游西湖,上寒山,阅徽州,登腾王阁,入广东,出函谷关,后一记甚至还记载去了台湾。浪游之愉,不一乐乎!他意兴飞逸地绘画《噗山风木图十二册》,石湖看月弹琴吹笛,与友人指点山水,评议风光,激扬胸怀,于众人赞叹之风光盛处,清醒地独出已见。
我满怀欣喜地读着《浪游记快》,心中一遍遍感叹着,看吧,尽管生活坎坷多磨,这依旧是多悠然自得的浪游!现代人的生活是多么地寂寞单调,身在困顿中已是疲惫不堪,何能够如三白那般超脱,笑看苦难,不亦快哉!
《浮生六记》文字如珠玉般清洁雅致,无论是在平静的顺境,还是身置坎坷逆境,我读出他们的艰苦,也读出他们金石般的意志,更读出了他们高尚超拔的精神品质。
芸娘对珠宝不在乎,往往大方送人,倒是对破书残画极珍惜。收集残书卷为“断简残编”;收集字画破损为“弃余集赏”。读此处,深深叹服芸娘,不爱红妆,只专心爱惜文艺,追求着更高的精神境界。
拮据陋室,依旧有着恬淡幽闲,在最平常的柴米油盐中,营造“夜半涛声听烹茶”的小情趣。连一块臭豆腐,居然也吃出至情至性,便是一种深厚的文化了。经过这种文化的陶冶,连苦难和沧桑都会显出平和的美丽。只是这种文化,我们几乎已难企及。
于贫寒生活中,一直保持陶然其乐之心;于喧嚣尘世中,始终不失豁达宁静之心。
“乡下七月,与芸于柳荫下垂钓。购菊花植遍,九月花开,陶然其乐。芸喜曰:‘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看他的文字,知道他是真正脱却了名缰利锁的人,记乐记趣真能见到乐从何来,趣由何出。夫妇二人把心力精神悉数放在自然万物、山籁林泉与及对对方兰心慧性、解颐妙语的发掘上,反而不在意现实物质生活的享受。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华丽爱情离我们普通人太遥远,我们只有遥望羡叹。而三白与芸娘的爱情却如此活泼真切地让我眼眶湿润。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解悟,于何时何地,都那么纯净明亮。俞平伯先生说:“《浮生六记》像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的痕迹。” 沈三白冲淡灵动的文字,娓娓道来人生之趣、乐、愁、快,于最平常的生活中,解悟了平凡幸福的真昧。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千年来,有几人可如此? 而三白与芸娘,真正达到了如此境界!
我想,在这尘烟嚣张的俗世之中,依窗点灯,随着沈三白清澈的书香笔迹,去发现点点滴滴的平常幸福,于热闹场中忽开冷眼,于坎坷愁境中豁然开朗,也是一种禅意呢。
后 记:
写完这篇文章,我突然找不到合适的题目,就如当时写蒋鹿潭一样,瞪目相看,竟有些不知所云。
中国古代文人的爱情传奇,绝大多数是悲剧。如范蠡与西施隐居太湖、梁祝化蝶等等,多是世人对其不幸的同情,来幻化成美好的结局。
世人的眼目多是关注着著名的传奇,而如沈复陈芸这样布衣人家的爱情,若不是记述于书,恐怕鲜于人知。尽管他们的爱情那么超拔脱俗,终究是渺小平凡的人家。
但,也正是这样的平常人的爱情,深深打动了我。于最细微无常之处,流露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美丽境界的追求。
我想起《金刚经》里的一句:“心无所住。”心之广大,无边无际,反而不在乎何地停留。
沈陈的爱情便如此,不论身在何处,一样保持着最纯净的心灵,从容豁达。
所以,我将题目作为《天将本心酬浮生》,无论浮生如何坎坷、哀苦, 本心明澈,是无所住。
清秋夜雨,灯影映窗红。读三遍《浮生六记》,怔怔之久,感动着前人的一段恩爱悲欢。
罕有文人的爱情传说可以感动我。比如,李隆基杨玉环的悲剧华彩只令我惋惜,李清照赵明诚的颠沛流离只使我可怜,蒋鹿潭黄婉君的貌合神离只让我心疼,冒襄董小宛的九年恩好只叫我难过……
但,我感动于沈复与陈芸的爱情。我赞慕着他们的平常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倾心于他们的真挚恩爱至死不渝,我仰望着他们一生平凡却心胸磊落,心无羁绊,超然脱于尘俗。
沈复,字三白,清乾嘉年间苏州人,出生于衣冠之家,父亲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尔后家道中落。虽是平民百姓,没有功名,却是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家计清贫,有段时间甚至是饥寒交迫,他和妻子陈芸却志趣高尚,情投意合,始至不渝。他们吟诗,作画,郊游,聚友,烹肴,兴趣昂然,意兴飞逸。 而后来,终于因为封建礼仪家教之害,历尽坎坷,最终天人永隔。芸死后,三白“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若不是贡生杨苏补于冷摊购得他的手稿《浮生六记》并于光绪三年(1877)付梓,后世则无人知晓世上曾有沈三白其人、其事。
而那时,《浮生六记》只残剩了四记,后二记已无踪影。
《浮生六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疑是伪作《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逍》。这是一本自传体散文集,四记穿插相联,所记所叙虽然都是日常琐事,平淡无奇,然情真意切,一点没有忸怩作态,更无学究之气,惟是灵秀冲淡,读来如一缕嫣然清风徐徐拂面。
翻开《闺房记趣》,沈三白描绘了一个清丽灵妙的女儿形象:“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这是他年少时初见陈芸的情景。 那夜,芸给他吃自制的腌菜暖粥,吃的正香时,芸堂兄挤身而入,戏谑笑道:“我要吃粥你不给,原来是专门给你夫婿准备的!” 呵呵,当时沈陈二人就脸红了。读此处我亦莞尔微笑,美满姻缘一粥引之。
此后便是两人成亲,一段最幸福美好的时光。我一遍遍地被他们的真爱感动着。他们的爱情并不惊天动地,也非旷世绝恋,更非千古名唱。我只是为他们最平常最细微的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而深深感动。
夫妻饮茶谈诗论词,芸曰:“杜(甫)诗锤炼精绝,李(白)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深严,不如学李之活泼。”
春光,三白欲携芸远出郊游,芸巧扮男装,见人问则以表弟对之。呵呵,竟无人识辨。
夏日,芸头戴茉莉花,三白戏谑说佛手为香之君子,茉莉为香之小人,何以亲小人而远君子,芸亦笑说:“我笑君子爱小人。” 夫戏妻谑,笑俗为雅。
读着读着,我忍不住羡慕沈三白,他有着那么美妙高超的妻,更情不自禁连声赞叹陈芸,芸于日常细琐之事,也处处透露着灵慧巧妙,体现着匠心独裁,诗情画意。这是多么颖慧的可爱的女性啊!
夫妻二人同亲戚扫墓山中,芸捡回一堆峦纹白石,拿回家,在宜兴长方盒中叠成一峰,若临水石矶状。自己动手种植白萍,石上植茑萝。到深秋,岩间茑萝悬壁,水中白萍大放,好一幅“流水落花之间”,却不见斧凿痕迹。
三白小酌,不喜多菜。她用二寸白磁碟六只,自制“梅花盒”。启盒视之,如菜装於花瓣中,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随意取食,食完再添。
书楼夏天太晒,芸用数根黑柱横竖搭错,中间以旧布条裹缝。既可遮拦饰观,又不费钱。
三白和朋友于外观花,发愁饭菜冷热。芸灵机一动,从城中雇来馄饨担子,推来烹茶暖酒热饭。酒肴俱熟,坐地大嚼,各已陶然。众曰:“非夫人之力不及此!”大笑而散。
瞧,好个秀外慧中的芸娘!她的聪明贤淑说不尽啊!难怪林语堂先生极力地赞美陈芸,“集古今各代女子的贤达美德”,说她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然而,我很奇怪的是,这样一位见识高超,有自己独到审美观的芸娘,却渐渐失去了夫家人的喜欢。
细读全书,方自明了。芸虽思想高超,却在处理人事方面,仍有欠缺。大家庭的弊害尽人皆知,小夫妻的恩爱往往成为遭妒之由。沈家的家教礼仪很严肃的,父母,兄弟媳妇都住在一起。初始,芸娘处处小心翼翼,后来渐渐放松了,在公开场合也和三白并起并坐,当然就有人看不顺眼,慢慢起了闲话。
有一年,三白随父亲在外任职,沈父说芸能笔墨,就代沈母写信。后来家中有了些闲言,沈母以为芸写信不清楚,就不让她写。沈父怒道:“想汝妇不屑代笔耳!” 芸怕沈母不高兴,便不解释。
三白在真州任职寄住时,弟弟启堂向邻居借钱,叫嫂子芸娘做担保。邻居索要,芸写信告诉三白此事,启堂反而怪嫂子多事。沈父也误以为是芸自己借钱却毁谤小叔子,又拆信见信中称姑(沈母)为令堂(你妈),翁(沈父)为老人(老头),更是勃然大怒,斥责芸大逆不道。芸怕伤启堂感情,竟不作解释。 读到此处,我既是同情她,又不免要责怪她,或许私下称呼“令堂”、“老人”便罢,于文字信中却实在不该。而对借钱之事不作解释,怕兄弟失和,想委曲求全,我也不赞同,该解释的就要解释,何必左右顾盼。超然大度的芸娘,独在家事上唯唯诺诺!可见封建家教之害人啊!
三白是个识情重义的人,也正因如此,反令自己陷入困顿。他帮朋友做保借钱,朋友却卷款而逃,不知所向。债主找上门来,扰攘终日。沈父怒不可遏:“我本衣冠之家,如何欠得小人之债!”此事难以释然,的确无可奈何。如此三五事,终于将三白和芸娘一同遣出家门,寄居于友人家萧爽楼。
移居萧爽楼两年后,沈父又接他们回家。然而,家道逐渐衰落,又加上纳妾憨园之事,芸经受打击身体衰弱,家人厌烦,她不得不悄悄随友人去乡下调养。而这一去,她竟病愁难融,终客死他乡! 读到《坎坷记愁》中,芸乘夜舟去乡下,与儿子逢森告别,逢森忽大哭叫:“吾母不归矣!”,后竟真成永诀!那一幕,直叫人扼腕悲叹,惨然泪下!
而憨园之事,是我最不可理解的——芸娘居然要主动给三白纳妾!
我真的不知道芸娘是怎么想的。难道是太爱三白,于是尽其所爱以爱之? 当她向三白提起纳妾事时,三白先是一脸茫然,然后极力反对。而芸居然兴冲冲地拉着三白跑去探视一个她看好的歌伎,名字叫憨园。反复推却不成,三白只好准备纳憨园妾。可是后来另一有钱势人将憨园纳走。芸痛悔不已,而姑翁尽责:“勾结娼家,败坏门风!”
唉,芸为三白纳妾实是庸人自扰,无聊之举,后人未必认为她这是大方宽容。何况,她与三白的感情深厚,志趣相投,而三白又不是富豪,一般的伎女懂什么才情风雅呢?
憨园之事,让我联想到清朝《水云楼词集》作者蒋鹿潭与其妾黄婉君的爱情悲剧。黄婉君也是个歌伎,蒋年近五十时纳为妾,虽然家境贫困,倒还算和谐。可惜后来蒋借钱未果,愁病交加,投水自杀了,一帮诗人朋友也没放过婉君,以“贫苦不安于室”为理由,逼她自杀徇夫。唉,看来,爱情需要物质基础,穷才子难以企望完美的爱情。
中国文坛里,有许多饥寒交迫的文人,如杜甫、柳永等等,则是这群寒士的头人。沈三白一生,坎坷太多。有段时间他甚至已到山穷水尽的状态,腰间挂着干饼,鞋湿泥泞,露宿野庙,四处借钱。而他在贫困逆境中仍豁达乐观,忍辱负重,不屈不挠地对待生活,实是寒士中的佼佼者!
不管是游幕经商,还是奔波劳碌时,他依然兴冲冲地,在困顿中保持着乐天,阅历了无数山水风光。过绍兴,游西湖,上寒山,阅徽州,登腾王阁,入广东,出函谷关,后一记甚至还记载去了台湾。浪游之愉,不一乐乎!他意兴飞逸地绘画《噗山风木图十二册》,石湖看月弹琴吹笛,与友人指点山水,评议风光,激扬胸怀,于众人赞叹之风光盛处,清醒地独出已见。
我满怀欣喜地读着《浪游记快》,心中一遍遍感叹着,看吧,尽管生活坎坷多磨,这依旧是多悠然自得的浪游!现代人的生活是多么地寂寞单调,身在困顿中已是疲惫不堪,何能够如三白那般超脱,笑看苦难,不亦快哉!
《浮生六记》文字如珠玉般清洁雅致,无论是在平静的顺境,还是身置坎坷逆境,我读出他们的艰苦,也读出他们金石般的意志,更读出了他们高尚超拔的精神品质。
芸娘对珠宝不在乎,往往大方送人,倒是对破书残画极珍惜。收集残书卷为“断简残编”;收集字画破损为“弃余集赏”。读此处,深深叹服芸娘,不爱红妆,只专心爱惜文艺,追求着更高的精神境界。
拮据陋室,依旧有着恬淡幽闲,在最平常的柴米油盐中,营造“夜半涛声听烹茶”的小情趣。连一块臭豆腐,居然也吃出至情至性,便是一种深厚的文化了。经过这种文化的陶冶,连苦难和沧桑都会显出平和的美丽。只是这种文化,我们几乎已难企及。
于贫寒生活中,一直保持陶然其乐之心;于喧嚣尘世中,始终不失豁达宁静之心。
“乡下七月,与芸于柳荫下垂钓。购菊花植遍,九月花开,陶然其乐。芸喜曰:‘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看他的文字,知道他是真正脱却了名缰利锁的人,记乐记趣真能见到乐从何来,趣由何出。夫妇二人把心力精神悉数放在自然万物、山籁林泉与及对对方兰心慧性、解颐妙语的发掘上,反而不在意现实物质生活的享受。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华丽爱情离我们普通人太遥远,我们只有遥望羡叹。而三白与芸娘的爱情却如此活泼真切地让我眼眶湿润。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解悟,于何时何地,都那么纯净明亮。俞平伯先生说:“《浮生六记》像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的痕迹。” 沈三白冲淡灵动的文字,娓娓道来人生之趣、乐、愁、快,于最平常的生活中,解悟了平凡幸福的真昧。
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千年来,有几人可如此? 而三白与芸娘,真正达到了如此境界!
我想,在这尘烟嚣张的俗世之中,依窗点灯,随着沈三白清澈的书香笔迹,去发现点点滴滴的平常幸福,于热闹场中忽开冷眼,于坎坷愁境中豁然开朗,也是一种禅意呢。
后 记:
写完这篇文章,我突然找不到合适的题目,就如当时写蒋鹿潭一样,瞪目相看,竟有些不知所云。
中国古代文人的爱情传奇,绝大多数是悲剧。如范蠡与西施隐居太湖、梁祝化蝶等等,多是世人对其不幸的同情,来幻化成美好的结局。
世人的眼目多是关注着著名的传奇,而如沈复陈芸这样布衣人家的爱情,若不是记述于书,恐怕鲜于人知。尽管他们的爱情那么超拔脱俗,终究是渺小平凡的人家。
但,也正是这样的平常人的爱情,深深打动了我。于最细微无常之处,流露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美丽境界的追求。
我想起《金刚经》里的一句:“心无所住。”心之广大,无边无际,反而不在乎何地停留。
沈陈的爱情便如此,不论身在何处,一样保持着最纯净的心灵,从容豁达。
所以,我将题目作为《天将本心酬浮生》,无论浮生如何坎坷、哀苦, 本心明澈,是无所住。
20篇读后感200字
我的信念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我的信念》这篇文章。因为我知道居里夫人是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所以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读得特别仔细。
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的发展而终身在是实验室里埋头工作,这是居里夫人的高尚品德之一。我归纳了一下,文章围绕居里夫人的信念写了两点。
第一点是:不求盛名。人们以为给予居里夫人以盛名,表达了人们对她的尊重,居里夫人一定会很乐意。没想到居里夫人永远追求的是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因此她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到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这是值得我学习的。以前在丰都,自从我上了电视以后,便有许多我不认识的人跟我打招呼,说:“那不是黄聪吗?”我就有了可恶的虚荣心,对那些小的演出我也要尽力地把自己表现得更突出一点,因此很多同学都说我爱表现自己。我以后一定要把精力多放在学习上,老师安排的任务我当然也要尽力做好,不过平时要尽量低调一点,这样我就会慢慢地脱离我的虚荣心。
第二点是:不为金钱。居里夫人深信在科学方面她有对事业而不是对金钱的兴趣。当她发现第一克镭时她的信念让她不能违背她纯粹研究的观念,因而她没有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大笔财富。有人说她傻,可她却坚持她是对的,她认为“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这一点使我更加的钦佩这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
文章的最后写道:“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象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我也要“迷醉”我的爱好,深深地扎进去,否则将会成为一盘“大杂烩”——博而不精。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这件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居里夫人的这句名言应该成为我的座右铭
狼来了读后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了,一个男孩子在山坡上放养羊群,因为无聊,所以便编出了一个“狼来了!”的谎话,欺骗了辛苦劳作的农民。一次有人信了,两次有人信了,当第三次时,男孩真的遇到了狼,在惊慌中,他大喊“狼来了!狼来了!真的!这次狼真的来了!”山坡下的农民们听了以为他又在说谎谁也没有管他,于是男孩和羊群一起被狼吃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要去戏弄欺骗别人,一次两次也许会成功,等到了第三次你真的有了危险需要大家帮忙时,却因为大家都不信任你了,所以谁都不会来帮你的。我们应该诚实一些,不要因为无聊而去戏弄别人
茶馆读后感
茶馆,彼此唠家常,谈山海经的地方。谁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友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而那个人便是老舍——一位语言大师,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炫彩。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杂院中,一户舒姓的满族贫民家。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父亲早逝之后,生活更为窘迫,但幸运之神眷顾了老舍。一为慈善家资助老舍上学,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渐小有成就。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响着他。而《茶馆》之所以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与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联系。 同样,老舍的手法也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也十分容易表现剧情,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与其说是时间变迁不如说是历史变迁。
老舍,无论您想传达予后人什么,至少《茶馆》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不能评说它的优劣,在如此剧你面前,我只有说声:“谢谢!谢谢您留予青少年如此宝贵的财富。”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一根渺小的火柴,照亮不了这个开阔的世界,但是却能温暖一个小女孩的梦想。在小女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感受不到寒冷和饥饿,在她的眼前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我们没有太多的悲伤献给她。但是,这个世界的残酷和冰冷,却不能不让我们深受震撼。除夕之夜,一个小女孩不得不走上街头,赤着脚走在雪地里。这幅不幸的剪影是那个不公平时代的最好见证。我们的同情心和善良,在这里得到滋润和洗礼。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具备这样一种基本的美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可是,我们有多少人的手里有那样一根火柴呢?而这个一无所有的小女孩,却用她微薄的渴望和梦想帮助了我们 1.《老人与海》
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2.《童年》
这本书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高尔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现了黑暗统治下的孩子从觉醒到长大的苦难历程。阿廖沙是一个悲惨、可怜的小孩,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他的生活可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幸福,充满阳光和爱。他的外祖父性情暴躁,贪婪、自私;两个舅舅也很自私、粗暴,这些都在年幼的阿 廖沙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当时沙皇统治时期的困苦生活,让我知道了现在的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把这个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3.《海底两万里》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其中,我被《海底两万里》中的冰山这一节内容深深打动了。 他们在南极地区航行,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刻啊!想想他们,在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头脑清醒,用智慧战胜了困难。那我呢?我从小到大都很胆小,而且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没有勇气去面对、去战胜它。而《海底两万里》给了我一些勇气,我应该学习他们的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海底两万里》虽然只是一本冒险小说,但它却给了我许多的勇气,它让我勇敢地去面对现实,不能胆小怕事!
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记录的是海伦.凯勒一生的事。书中感人心腑的故事,总是在我受到困难和挫折是鼓励我,不要后退。海伦.凯勒从小就失去了听觉、视觉和甜美的声音。她也曾因自己的缺陷而放弃过,可她又很快振作起来。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凭着超人的毅力,不但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五种语言文字!她一生熬过了八十七个无声、无语、无光的孤独岁月!一个人只要胸怀大志,并不懈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就不会被一些客观条件束缚,你就会拥有无限的力量去实现它!坚贞不屈、不断进取的精神是海伦.凯勒所拥有的,我们——祖国的接班人更应该拥有这种美好的精神品质!
5.《水浒传》
《水浒传》是部庞大、复杂的小说,它生动地描写、反映出了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起义失败的整个过程。它明确地描写出了当时起义的社会根源和原由,并成功塑造出了那些栩栩如生的起义英雄的形象,且通过他们不同的反抗道路展开了起义过程,也具体地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结果被逼上山落草.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们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6.《居里夫人传》
《居里夫人传》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比埃尔-居里的事迹,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的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罗列他所得的名誉头衔,是一本很翔实的个人纪录。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从来没有浪费时间,只有严谨的生活;没有享乐的懒散,只有英勇的奋斗;没有奸诈的人和事,只有和谐的空气;没有丑恶的画面,只有纯洁的灵魂---这是一本最精彩的历史人物传记。
7.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没有滂沱的气势,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种简单,精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的,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并不能因为没有丰富的经历,就对她的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怀疑,读过《傲慢与偏见》的人一定会为她细腻,敏锐的情感所折服.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难道这不是一种天赋么?她的确很少接触"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这一切的存在就足够了。
8.《永别了武器》
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俘虏.当我把自我放到阳光下的时侯,我明白从此不能有所伪装,隐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当我意识到抗拒的无奈,有多少时间无可挽回,有多少记忆渐渐从内心淡出.说到底,俘虏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必须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本来,在属于个人的空间,可以沉浸于独自的幻想,可以从尘埃里开出虚拟的花朵.而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是连欺骗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断地净化内心世界.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我在假期中已经看了好几遍了,它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其中有关人生意义的段落,我还能把它给背诵出来呢!
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要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读完这本书,在书中我终于明白了,这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呼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动力。
10.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东西。
11.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双城记》。全书充溢着扑朔迷离的色彩,作者以一连串引人入胜的故事为框架,以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忍受着资产阶级无情的剥削。正如作者所说:“昌盛而又衰微,笃诚而又多疑,光明而又黑暗,这是充满阳光希望的黎明,又是阴暗失望的长夜,人们拥有一切,却两手空空。”而主人公西德尼·卡尔顿、露西·曼内特和查尔斯·达尔内之间真挚的情感,成为这部名著亮丽的一笔。
12.《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 6 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 12 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 10 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荷马史诗》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13.前几天,我看了一个童话故事——《海的女儿》它讲述一个人鱼和人之间的动人故事。
《海的女儿》童话中的主人公生活在海的深处,是一条美人鱼。她在海底世界里度过三百多年的岁月,然后化为泡沫,结束她一生的幸福。她放弃了海里的生活,忍受着痛苦把自已的鱼尾变成了人腿。后来她救了一个王子并喜欢上了他,而那个王子和邻国的公主结婚了,她的希望没有了。她如果继续成为“海的女儿”就要刺死那个王子后,就可以回到她的家人中去,回到属于她自已的世界。但她没有这样做,却自已投入海中化为泡沫。
我喜欢《海的女儿》。它使我懂得了生命可贵。在任何事前面都要有坚强的毅力,勇敢地去面对它。在这本书里,我不仅知道了一些美好的故事,还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在生活中,我碰到困难时,要像小人鱼一样坚强的面对。在学习上,我也要像小人鱼一样坚持不懈。
14.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晶莹而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在它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总是无私地为人类做着贡献,但是由于人类不知珍惜,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地破坏,不但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例如1995年7月份,我国发生了一件事:几家工厂因过量地向大海和空气中排放污水和污烟,以致造成大量酸雨下降,使大片森林和庄家受损。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使自然资源受到了严重损失。
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公民们,快醒悟吧!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15.《骆驼祥子》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骆驼祥子》,脑海中不禁思绪万千。
祥子,一个善良淳朴,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的人。他是一个普通的车夫,却不安于现状,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买上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节俭,他质朴,他堂堂正正地做人,为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努力后来。三年后,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但是没过多久,车就被大兵抢走了。很快,反动政府的侦探又骗取了他所有的积蓄。祥子,一个多么有梦想的人,得到的却是悲惨的结局。 认识不断在追求着的,追求成功,追求幸福,追求……而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人们一不小心,就会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来的自己,失去了自己最初的理想。就像一粒有棱有角的石子,为了追求自己的
梦想,挑入波涛汹涌的大江里面,随着浇水一路前进,不断磕碰,最后,为了生存,原来的棱跟角都会被消磨掉。
人生也许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明天会是什么样?没人知道。而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今天。
16.<复活>是托尔斯泰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复活> 托尔斯泰在 <复活> 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斯洛娃、涅赫柳多夫。
在托尔斯泰的脸上,没有他所有作品里,肖像、照片上流露出来的那种令人生畏的表情,没有因五官线条分明而使人感到的那种生硬的感觉,没有像块块垒起的花岗岩似的那种刚强然而呆板的神情,没有一生中使所有的人都服从于他的那种无限的威势,这些特征都没有了。而这些特征过去是有过的,而且曾经一度正是托尔斯泰的基本特征,但是随着岁月的消逝和他本人的努力,却消失了。
托尔斯泰以接近数学般的正确性在走完生命的历程时,性格变得非常柔和,感情变得十分纯洁,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
17.读《遥远的岛》有感
在《成长的岁月》的《内心的成长》这个分目录里,有篇名叫《遥远的岛》的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两个孩子内心成长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孩子,他们一心向往着海上的那个神秘而异彩纷呈的小岛。可是当终于有一天,他们真的踏上这个小岛之后,才发现,这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荒野。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曾日夜向往的小岛。他们回家之后一直很难过,也从此不再看这个小岛了。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感触很深。从对梦的痴心幻想到逐步认识冰冷的现实,也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我想起了以前在作文选上看过的一篇作文。它讲的是作者快小学毕业了,想考上重点中学。一天晚上,作者的妈妈请了重点中学的几位老师到家里来吃饭,并给他们送礼,让他们帮帮忙,让作者“顺利”进入重点中学。作者当时感触很深,也很诧异,重点中学不是只有考好试才能进的吗?为什么有些人学习不好也能进重点中学?大人却对作者说:你是小孩,你不懂
18.《简•爱》一反传统小说中以温柔美丽的女子做主角、以浪漫动人的爱情传奇为故事的旧格式,写出了一个出身低微、相貌平平的女子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的故事。
主人公简•爱是不幸的,她自幼失去父母,唯一爱她并领养她的舅舅又过早地弃她而逝。她初涉人世,便过着寄人篱下、任人驱使的悲惨生活,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痛苦。为了逃避严酷的现实,她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她酷爱的书和大自然上。书丰富了她的感情世界,陶冶了她的性情,苦难又磨炼了她的意志,使她养成了坚毅倔强、外柔内刚的性格。《简•爱》为千千万万受欺压的下层平民喊出了心声,为千百年来在男尊女卑社会里饱受欺凌的姐妹们喊出了心声,这是它至今仍然是各国的读者最喜爱阅读的小说之一的主要原因。
19.《昆虫记》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为这部科学百科同时也带有文学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的昆虫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的《昆虫记》也让我在读时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在旁观的昆虫。每一只昆虫都有人一样的情感。如:“已经慌了神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忘到脑后去了。”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一生的时间与精力,他仔细的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并将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20.《红楼梦》读后感
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今天,我读了《我的信念》这篇文章。因为我知道居里夫人是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所以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读得特别仔细。
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的发展而终身在是实验室里埋头工作,这是居里夫人的高尚品德之一。我归纳了一下,文章围绕居里夫人的信念写了两点。
第一点是:不求盛名。人们以为给予居里夫人以盛名,表达了人们对她的尊重,居里夫人一定会很乐意。没想到居里夫人永远追求的是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因此她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到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这是值得我学习的。以前在丰都,自从我上了电视以后,便有许多我不认识的人跟我打招呼,说:“那不是黄聪吗?”我就有了可恶的虚荣心,对那些小的演出我也要尽力地把自己表现得更突出一点,因此很多同学都说我爱表现自己。我以后一定要把精力多放在学习上,老师安排的任务我当然也要尽力做好,不过平时要尽量低调一点,这样我就会慢慢地脱离我的虚荣心。
第二点是:不为金钱。居里夫人深信在科学方面她有对事业而不是对金钱的兴趣。当她发现第一克镭时她的信念让她不能违背她纯粹研究的观念,因而她没有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大笔财富。有人说她傻,可她却坚持她是对的,她认为“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这一点使我更加的钦佩这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
文章的最后写道:“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象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我也要“迷醉”我的爱好,深深地扎进去,否则将会成为一盘“大杂烩”——博而不精。
“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这件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居里夫人的这句名言应该成为我的座右铭
狼来了读后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了,一个男孩子在山坡上放养羊群,因为无聊,所以便编出了一个“狼来了!”的谎话,欺骗了辛苦劳作的农民。一次有人信了,两次有人信了,当第三次时,男孩真的遇到了狼,在惊慌中,他大喊“狼来了!狼来了!真的!这次狼真的来了!”山坡下的农民们听了以为他又在说谎谁也没有管他,于是男孩和羊群一起被狼吃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要去戏弄欺骗别人,一次两次也许会成功,等到了第三次你真的有了危险需要大家帮忙时,却因为大家都不信任你了,所以谁都不会来帮你的。我们应该诚实一些,不要因为无聊而去戏弄别人
茶馆读后感
茶馆,彼此唠家常,谈山海经的地方。谁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友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而那个人便是老舍——一位语言大师,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炫彩。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杂院中,一户舒姓的满族贫民家。父亲是护军,母亲靠洗衣赚钱。父亲早逝之后,生活更为窘迫,但幸运之神眷顾了老舍。一为慈善家资助老舍上学,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渐小有成就。在之后的创作过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响着他。而《茶馆》之所以有“小中见大”的特色,与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联系。 同样,老舍的手法也是独一无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干警、简洁,也十分容易表现剧情,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与其说是时间变迁不如说是历史变迁。
老舍,无论您想传达予后人什么,至少《茶馆》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不能评说它的优劣,在如此剧你面前,我只有说声:“谢谢!谢谢您留予青少年如此宝贵的财富。”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一根渺小的火柴,照亮不了这个开阔的世界,但是却能温暖一个小女孩的梦想。在小女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感受不到寒冷和饥饿,在她的眼前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我们没有太多的悲伤献给她。但是,这个世界的残酷和冰冷,却不能不让我们深受震撼。除夕之夜,一个小女孩不得不走上街头,赤着脚走在雪地里。这幅不幸的剪影是那个不公平时代的最好见证。我们的同情心和善良,在这里得到滋润和洗礼。一个高尚的人,应该具备这样一种基本的美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可是,我们有多少人的手里有那样一根火柴呢?而这个一无所有的小女孩,却用她微薄的渴望和梦想帮助了我们 1.《老人与海》
我读了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十分佩服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他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让其他渔夫佩服不已。
2.《童年》
这本书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高尔基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再现了黑暗统治下的孩子从觉醒到长大的苦难历程。阿廖沙是一个悲惨、可怜的小孩,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他的生活可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幸福,充满阳光和爱。他的外祖父性情暴躁,贪婪、自私;两个舅舅也很自私、粗暴,这些都在年幼的阿 廖沙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当时沙皇统治时期的困苦生活,让我知道了现在的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把这个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3.《海底两万里》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海底两万里》,这本书非常有意思。其中,我被《海底两万里》中的冰山这一节内容深深打动了。 他们在南极地区航行,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刻啊!想想他们,在危险的情况下,他们头脑清醒,用智慧战胜了困难。那我呢?我从小到大都很胆小,而且在困难来临的时候没有勇气去面对、去战胜它。而《海底两万里》给了我一些勇气,我应该学习他们的那种不畏艰险的精神!《海底两万里》虽然只是一本冒险小说,但它却给了我许多的勇气,它让我勇敢地去面对现实,不能胆小怕事!
4.《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记录的是海伦.凯勒一生的事。书中感人心腑的故事,总是在我受到困难和挫折是鼓励我,不要后退。海伦.凯勒从小就失去了听觉、视觉和甜美的声音。她也曾因自己的缺陷而放弃过,可她又很快振作起来。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凭着超人的毅力,不但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五种语言文字!她一生熬过了八十七个无声、无语、无光的孤独岁月!一个人只要胸怀大志,并不懈向着目标努力奋斗,就不会被一些客观条件束缚,你就会拥有无限的力量去实现它!坚贞不屈、不断进取的精神是海伦.凯勒所拥有的,我们——祖国的接班人更应该拥有这种美好的精神品质!
5.《水浒传》
《水浒传》是部庞大、复杂的小说,它生动地描写、反映出了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起义失败的整个过程。它明确地描写出了当时起义的社会根源和原由,并成功塑造出了那些栩栩如生的起义英雄的形象,且通过他们不同的反抗道路展开了起义过程,也具体地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结果被逼上山落草.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们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6.《居里夫人传》
《居里夫人传》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比埃尔-居里的事迹,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的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罗列他所得的名誉头衔,是一本很翔实的个人纪录。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从来没有浪费时间,只有严谨的生活;没有享乐的懒散,只有英勇的奋斗;没有奸诈的人和事,只有和谐的空气;没有丑恶的画面,只有纯洁的灵魂---这是一本最精彩的历史人物传记。
7.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正如她自己所说,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它是奥斯汀的代表作.这部反映婚姻问题的小说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没有滂沱的气势,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就是这种简单,精致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奥斯汀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英国的乡间度过的,也许就是周围朴素,宁静的氛围孕育了她淡然的气质.并不能因为没有丰富的经历,就对她的对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怀疑,读过《傲慢与偏见》的人一定会为她细腻,敏锐的情感所折服.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她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难道这不是一种天赋么?她的确很少接触"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这一切的存在就足够了。
8.《永别了武器》
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俘虏.当我把自我放到阳光下的时侯,我明白从此不能有所伪装,隐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当我意识到抗拒的无奈,有多少时间无可挽回,有多少记忆渐渐从内心淡出.说到底,俘虏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必须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本来,在属于个人的空间,可以沉浸于独自的幻想,可以从尘埃里开出虚拟的花朵.而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是连欺骗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断地净化内心世界.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我在假期中已经看了好几遍了,它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其中有关人生意义的段落,我还能把它给背诵出来呢!
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他残废后,毫不灰心,还要顽强的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要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却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也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尔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读完这本书,在书中我终于明白了,这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呼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动力。
10.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名人传》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这就是罗曼•罗兰在《名人传》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东西。
11.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双城记》。全书充溢着扑朔迷离的色彩,作者以一连串引人入胜的故事为框架,以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为背景。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忍受着资产阶级无情的剥削。正如作者所说:“昌盛而又衰微,笃诚而又多疑,光明而又黑暗,这是充满阳光希望的黎明,又是阴暗失望的长夜,人们拥有一切,却两手空空。”而主人公西德尼·卡尔顿、露西·曼内特和查尔斯·达尔内之间真挚的情感,成为这部名著亮丽的一笔。
12.《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 6 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 12 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 10 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荷马史诗》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13.前几天,我看了一个童话故事——《海的女儿》它讲述一个人鱼和人之间的动人故事。
《海的女儿》童话中的主人公生活在海的深处,是一条美人鱼。她在海底世界里度过三百多年的岁月,然后化为泡沫,结束她一生的幸福。她放弃了海里的生活,忍受着痛苦把自已的鱼尾变成了人腿。后来她救了一个王子并喜欢上了他,而那个王子和邻国的公主结婚了,她的希望没有了。她如果继续成为“海的女儿”就要刺死那个王子后,就可以回到她的家人中去,回到属于她自已的世界。但她没有这样做,却自已投入海中化为泡沫。
我喜欢《海的女儿》。它使我懂得了生命可贵。在任何事前面都要有坚强的毅力,勇敢地去面对它。在这本书里,我不仅知道了一些美好的故事,还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在生活中,我碰到困难时,要像小人鱼一样坚强的面对。在学习上,我也要像小人鱼一样坚持不懈。
14.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美丽、晶莹而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在它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总是无私地为人类做着贡献,但是由于人类不知珍惜,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地破坏,不但使地球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还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例如1995年7月份,我国发生了一件事:几家工厂因过量地向大海和空气中排放污水和污烟,以致造成大量酸雨下降,使大片森林和庄家受损。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使自然资源受到了严重损失。
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公民们,快醒悟吧!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15.《骆驼祥子》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骆驼祥子》,脑海中不禁思绪万千。
祥子,一个善良淳朴,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的人。他是一个普通的车夫,却不安于现状,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买上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节俭,他质朴,他堂堂正正地做人,为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努力后来。三年后,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但是没过多久,车就被大兵抢走了。很快,反动政府的侦探又骗取了他所有的积蓄。祥子,一个多么有梦想的人,得到的却是悲惨的结局。 认识不断在追求着的,追求成功,追求幸福,追求……而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人们一不小心,就会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来的自己,失去了自己最初的理想。就像一粒有棱有角的石子,为了追求自己的
梦想,挑入波涛汹涌的大江里面,随着浇水一路前进,不断磕碰,最后,为了生存,原来的棱跟角都会被消磨掉。
人生也许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明天会是什么样?没人知道。而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好今天。
16.<复活>是托尔斯泰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复活> 托尔斯泰在 <复活> 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斯洛娃、涅赫柳多夫。
在托尔斯泰的脸上,没有他所有作品里,肖像、照片上流露出来的那种令人生畏的表情,没有因五官线条分明而使人感到的那种生硬的感觉,没有像块块垒起的花岗岩似的那种刚强然而呆板的神情,没有一生中使所有的人都服从于他的那种无限的威势,这些特征都没有了。而这些特征过去是有过的,而且曾经一度正是托尔斯泰的基本特征,但是随着岁月的消逝和他本人的努力,却消失了。
托尔斯泰以接近数学般的正确性在走完生命的历程时,性格变得非常柔和,感情变得十分纯洁,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
17.读《遥远的岛》有感
在《成长的岁月》的《内心的成长》这个分目录里,有篇名叫《遥远的岛》的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两个孩子内心成长的故事。
从前有两个孩子,他们一心向往着海上的那个神秘而异彩纷呈的小岛。可是当终于有一天,他们真的踏上这个小岛之后,才发现,这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荒野。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曾日夜向往的小岛。他们回家之后一直很难过,也从此不再看这个小岛了。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感触很深。从对梦的痴心幻想到逐步认识冰冷的现实,也是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我想起了以前在作文选上看过的一篇作文。它讲的是作者快小学毕业了,想考上重点中学。一天晚上,作者的妈妈请了重点中学的几位老师到家里来吃饭,并给他们送礼,让他们帮帮忙,让作者“顺利”进入重点中学。作者当时感触很深,也很诧异,重点中学不是只有考好试才能进的吗?为什么有些人学习不好也能进重点中学?大人却对作者说:你是小孩,你不懂
18.《简•爱》一反传统小说中以温柔美丽的女子做主角、以浪漫动人的爱情传奇为故事的旧格式,写出了一个出身低微、相貌平平的女子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的故事。
主人公简•爱是不幸的,她自幼失去父母,唯一爱她并领养她的舅舅又过早地弃她而逝。她初涉人世,便过着寄人篱下、任人驱使的悲惨生活,饱尝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痛苦。为了逃避严酷的现实,她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她酷爱的书和大自然上。书丰富了她的感情世界,陶冶了她的性情,苦难又磨炼了她的意志,使她养成了坚毅倔强、外柔内刚的性格。《简•爱》为千千万万受欺压的下层平民喊出了心声,为千百年来在男尊女卑社会里饱受欺凌的姐妹们喊出了心声,这是它至今仍然是各国的读者最喜爱阅读的小说之一的主要原因。
19.《昆虫记》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为这部科学百科同时也带有文学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的昆虫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的《昆虫记》也让我在读时仿佛自己就是一只在旁观的昆虫。每一只昆虫都有人一样的情感。如:“已经慌了神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忘到脑后去了。”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一生的时间与精力,他仔细的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并将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20.《红楼梦》读后感
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著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她,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怎样写好读后感(附读后感13篇)
[怎样写好读后感(附读后感13篇)]
怎样写好读后感(附读后感13篇)(转文)
(附《将心比心》、《微笑着承受一切》、《爱的教育》的读后感13篇)
1、写好读后感的三点要求:
(l)理解原文抓要领,怎样写好读后感(附读后感13篇)。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求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2)突出重点谈感受。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3)联系实际深开掘。写读后的感受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根据以上要求,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可概括为四个字:
(l)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内容。
(2)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
(3)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4)结,提出看法,小结全文。
当然,任何文章的写法都不应该受某种框框的局限,以上所讲的写法只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参考的内容和思路。具体写起来应灵活掌握。
3、克服常犯的毛病:
根据以往经验,最常见的毛病有四点:
(l)大量引述原文。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
(2)脱离原文空写“感”。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生,都有个由来。“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来由,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里。因此,写“感”应当与原文自然结合起来。
(3)内容杂乱无中心。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
(4)感受认识太肤浅。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因此,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但是,在不少同学的读后感中,看不到作者读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肤浅杂乱。联系实际常常是做自我检讨,或者在文章结尾写一些空洞的表态的话。这些都是应当注意克服的缺点。
附:读后感13篇
《微笑着承受一切》读后感
今天,我读《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文章,对桑兰瘫痪的时候还能表现得非常坚强这件事感触很深。
这件事的大意是:在1998年的7月21日,在美国纽约进行的第四届友好运动会上,参加女子跳马比赛的桑兰不慎严重受伤,她的第六节和第七节颈椎骨骨折。桑兰知道自己的伤势后,她表现得非常坚强。每天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她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1998年10月30日,桑兰出院了,面对着所有关心她人,带着动人的微笑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这件事使我很敬佩桑兰。
读完文章,再回头想想,桑兰有这么重的伤还能表现得非常坚强。在生活当中,有些人为了一点小伤而大哭,有多少人能和桑兰一样坚强?有多少人受重伤而不掉一滴眼泪……
《微笑着承受一切》读后感
桑兰,中国体育界的阳光女孩。几年前,妈妈给我讲了她的故事,今天,我再一次走近她,再一次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桑兰的梦想就是获得奥运冠军,但是还没来得及实现,她就在花季的十七岁被命运开了个超级玩笑,她胸部以下失去知觉,而且十指也不能活动。
读到“每天上午和下午,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两小时的康复治疗,从手部一直推拿到胸部”时。我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给揪住了,心想:“要知道桑兰可是第六节和第七节颈椎骨骨折的患者啊!医生的每一次推拿都要给桑兰带来多大的痛苦啊!桑兰居然还能忍着剧痛配合医生,还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这桑兰钟爱的自由体操乐曲,一定给桑兰带来了无穷的力量!”我合上书,不由地想到我做完扁桃体手术后,麻药药性消失,我的扁桃体仿佛有千万只小蚂蚁在啃咬,痛得我双脚不停地蹬床板,手臂疯狂地乱舞,不停地大叫:“痛死了!痛死了!”可我这点疼痛跟桑兰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现在想想,真让人羞愧!
我暗暗地想:“我一定要学习桑兰这种钢铁般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把桑兰永远当成学习的榜样!”
《微笑着承受一切》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文章,感受颇深。
文章主要讲了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桑兰,因为一次意外,而使得胸部以下没有了知觉。但她乐观地面对伤痛,微笑着承受一切,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终于可以自己刷牙、穿衣、吃饭了。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力量啊。
同学们,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是否做到了微笑着承受一切呢?当我们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们是否想到了这句话——微笑着承受一切。想想我们语文课本上学过的一篇课文《微笑着走向生活》,我们又是否做到了微笑着走向生活呢?这两句话如果只是说,每个人都会,可真正能做到这点的人,又有几个呢?如果大家都能微笑着走向生活,微笑着面对一切,那么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件烦心事,任何烦恼,都会化作一团青烟,一点点地被吹散了。
最后,我送上一首普希金(俄罗斯著名诗人)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五(1)班
贾贝闻
评语:在阅读你的文章时,老师不由得对你驾驭语言的能力赞叹不已。文章开头,以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桑兰微笑面对生活的事迹娓娓道来,紧接着,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表现出自己豁达的生活态度。行文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最后,引用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诗歌作为结尾,与上文水乳交融,同时又照应主题,也为文章添色,显示出小作者不菲的阅读量。(指导教师:王爱英)
《将心比心》读后感
读完《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我有了深刻的体会。
将心比心,对老师来说是一种尊重,对朋友来说是一种信任,而对父母来说却是一种感恩和孝敬。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事值得我们去注意:捡起一片瓜皮,清洁工多一份笑脸;和伙伴发生矛盾,和平解决,让我们的游戏更加欢乐;为父母做一件家务,让他们脸上的皱纹消除一层。
以前,我上课不认真,班干部提醒我,我也不理睬,但我现在会换位思考了。老师也常和我们说要换位思考一下,老师的心情是怎样的。可我以前总是不理解。
看似简单的“将心比心”却包含着深义,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将心比心,就不可能会有人与人之间的贴心来往。
将心比心,让生活更加和谐,让人类造福世界。
实验小学四(4)班孙涵铭 指导老师 李雪盈
《将心比心》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将心比心》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奶奶给“我”讲的一件事情和“我”陪妈妈去医院输液时发生的事,她们虽然做的都是小事情,但都是帮助别人,关心别人。
我在文中感触最深的是母亲去扎针的事情,母亲的手已经鼓起了青包,却一句抱怨的话语也没有。我想,那一定很疼吧?但是,母亲却默默无语,因为她知道护士已经十分小心了,再抱怨也只能增加护士的紧张感。
在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想吃苹果,想让妈妈削一下皮,没想到,正在洗衣服的妈妈一口回绝了。我有点生气,说:“妈妈,你就给我削一个嘛。”妈妈气冲冲地说:“我没时间!”我一听火气也上来了说:“那我自己削!”一天之内我跟妈妈没说过话。今天回想起来,我感到十分内疚、惭愧。我没有想您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让我去关心老人,尊敬长辈,关爱身边的人,聆听他们的心声,去关怀他们,一定要将心比心。记住一句话:关爱他人,快乐自己!
《将心比心》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将心比心》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有一次,奶奶去商店,有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奶奶过去才松手。奶奶道谢时,阿姨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第二件是:一天,我陪母亲去医院输液,护士扎了两针,也没扎好。我正要抱怨,看见了护士头发上的汗珠,把话收了回去,读后感《怎样写好读后感(附读后感13篇)》。母亲在鼓励护士,最后扎好了。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天,正在上课,忽然,下课铃吵闹了寂静的教室。同学们义拥而上,像刚出笼的小鸟,欢快无比。我在楼梯上等着,因为很多同学都要出去。等同学们出去完时,我飞快地跑下去,这时,有一个同学一下子把门关上,刹那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起快刹住车。我想:这个人也太不会思考吧,不想后面有人。
和文中的妈妈相比我差远了,她能遇到事情,换位思考,不在小事上和别人斤斤计较。用自己的爱心换取别人的爱心,我们之间要多一些互相宽容理解,少一些争吵。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将心比心》读后感
刚才,我用很短的时间读完了《将心比心》这篇文章。读完以后,我轻轻的合上书,想到了很多很多。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写有位阿姨主动给奶奶开商店的沉重大门这件事,二是写妈妈鼓励护士扎针这件事,这两件事都反映了人世间有许多爱。
读完这篇文章,我联想到我自己 。
在平常,我也感受到过爱。妈妈每天很早起床,为我做饭,我有时尝着不好吃,扔下筷子就走。爸爸每天按时来接我,也时常来的晚一点,我还不停的责怪他。我知道,爸爸的工作很忙,难得抽出一点时间,可他还是准时来接我。
有好多好多人都是爱我的,可我一次又一次地让他(她)们伤心,我真是太不懂事了。
还有一段话我记得特深,就是文章中母亲对护士说的那句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正在医科大学读书,他也将面临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正希望,他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对呀,每个人都有第一次的时候,也都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真的很有道理呀——只要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读《爱的教育》有感
后海小学五(4)班 方雅妮
每逢我读《爱的教育》的时候,就会被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充满童趣和幽默的语言所感动。这部书展示了孩子们对祖国和人民,对父母和兄弟姐妹,对老师和同学的深厚感情,总是令人不由自主地流下感动的泪水。在我印象最深的文章里,其中有《聋哑女》这篇文章。
《聋哑女》讲的是:一个父亲焦尔焦到聋哑学校看望三年没见的聋哑女儿吉吉雅,作者领焦尔焦到聋哑学校的接待室,向工友说明来意后,工友就去告诉老师。过了一会儿,一位老师领着一个小女孩走进来。父女相互对视了一会儿,边叫边投到彼此的怀里,女儿紧紧地搂着父亲的脖子,父女俩抱头痛哭。读到这里,是多么感人至深,让我感到亲情的可贵。
当父亲听到女儿喊他爸爸的时候,心里万分激动,像疯子似的高声大喊:“我的女儿会说话了!我的女儿会说话了!”父亲边说边抱住女儿,在她额上亲吻了三下。这又是一个多么感人的场面,我也被他们感动。
在这个故事里父亲哭了三次,第一次哭是因为见到自己三年未见的女儿,太激动了。第二次哭是因为能听见自己的聋哑女儿说话,太高兴而哭。第三次是感激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他的女儿而哭。这三次哭不是痛苦地哭,而是因为感到喜悦而哭的。
凡是读这部书的人都无法抗拒它的魅力!它所饱含的教益、慰籍和激荡的情愫无不使所有读了它的人流下动情的眼泪……
读《爱的教育》有感
《爱的教育》是一本让人看了以后回味无穷的书。它里面虽然没有优美的语句,但是它有“真情”来让读者回味。一本用真情写出来来的书,怎能不受读者们的喜爱呢?在我看《爱的教育》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有一篇作者写的日记——《打雪仗》,那篇作文让我敬佩两位主人公。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的好友古路非在玩打雪仗时,不小心把雪球砸到一位老人的眼镜上,眼镜片扎进了老人的眼睛,古路非向老人诚恳的道歉。在老人的家中,大人们逼迫古路非向老人下跪,老人原谅了古路非!古路非为了答谢老人,送上了自己珍藏以久的自己最宝贵的集邮册。当老人得知着邮册的重要性时,又退还给了古路非!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认为古路非是一个诚实、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而老人也是一位善良、能体谅他人,有着宽广的心胸,如果世界上人人都能像他们一样,能互相谅解对方,那世界上还会有争吵和打架的现象吗?打架,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甚至世界都会受到损伤,我们都要想老人和古路非一样,有颗真诚、能谅解别人的心,那么地球村就是一个无硝烟、无战争的星球了,那时的情景是多么的美好啊!
以爱,教育我们如何做一个人,做一个有感情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这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真谛!让世界充满爱!
读《爱的教育》有感
四年级五班徐凌辉
学校倡导我们在假期里,诵读经典诗句、巨著,为我们开阔视野。所以,我在假期里读了许多好书,如:《昆虫记》、《汤姆叔叔的小屋》、《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可最使我记忆犹新的是《爱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受感动。
我利用了快乐而充足的假期读完了《爱的教育》,那平凡又细腻的笔迹中体现出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情,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令我深受感动.歌词中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对呀,爱无处不在,父母对你的关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对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爱的教育》原名《心》,它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四年级男孩的成长故事,并详细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社会、家庭的所见所闻。
作者通过一件件那平凡、朴素、细致的事情,表达了众的善良和纯洁,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由于它洋溢着十大的人道精神和温暖的人性之美,真是让我读了感到平凡中的崇高,读完全书后,部分故事情节使我不由自主地流下动情的眼泪。在感动的同时,我又想:爱是什么?爱如空气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不能缺少爱。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感受许多,爱是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爱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所以,我要将爱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爱的教育》这本书给我的感受许多,因此我还要多读好书,多增长知识。
读《爱的教育》有感
阳光三小三(1)班:周港
《爱的教育》真是一本又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好书!
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好学生,如:安利柯。他不但乐于助人,还观察敏锐,他的父亲是一个充满爱心的长辈。卡隆有正义感。代洛西是个品学兼优的“模范”学生。耐利是有恒心、毅力,虽然他身体瘦弱,但他还是勤奋好学。可莱谛是位爱劳动、爱国、爱学习的好学生。泼来可西是个极孝顺的孩子。克洛西他家境虽然不好,但是同学们是无私地帮助他,他还是很自卑,不过经过家境改变,他有了自信。卡罗·诺琵斯是个非常傲慢的人等等,这些人物都体现出了他们的生活与思想,教育我们对父母的爱、对同学的爱都表现出了高贵的品质。书中表达了对生活与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无情表露。
这本书真值得认真读,并且要学习他们可贵的精神。改掉我们曾经有过的坏习惯。我们要勤奋学习,成为老师的好学生、成为父母的好儿女,将来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我想:我一定能做到、做好!
我的老师,谢谢您!
——读《爱的教育》有感
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中,主人公四月十一的日记,名字叫“父亲的老师”。
这一篇日记主要讲了:昨天,主人公的父亲从报纸上看到教他的第一位老师的新闻,他兴奋极了,便打算明天去看望他的老师。整个晚上,父亲都一直给主人公恩里科谈他的老师。第二天,里科和他父亲来到了老师柯罗塞蒂家。在路上,碰见了老师,老师把他们领到了他家。父亲激动的和老师谈着话,老师惊讶、感慨、高兴地讲着父亲小时候的事情。柯罗塞蒂老师家,家徒四壁,简陋的床铺,摆放的家具都很简单。吃了饭,主人公和他父亲要回家了。当主人公亲吻柯罗塞蒂老师时,发现老师的脸已被泪水浸湿……
主人公恩里科的父亲给一个可怜的老师带来了安慰,给一位老人带来了快乐,也给一名教师带来了自己奋斗终身的硕果。
我们应向这位父亲学习。他生活了几十年,始终对自己的老师念念不忘,对老师向教育上付出的一切充满感激之心。
老师,是人生旅途中的“第二父母”,我们要时时刻刻惦记着他们。对待自己的“第二父母”,要跟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老师对教育上的贡献很大,费尽了自己的心血。为的,只是培育出一批好的学生,好的人才。
在生活中,老师就像一片青翠的绿叶。每天早晨,老师早早的到学校,为我们批改作业,认真备课。但老师从不多求什么,只求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好好学习,茁壮成长,将来报效祖国。
敬爱的老师还像一根根洁白无私的粉笔。老师每天都站在那讲台上,不累吗?不。任劳任怨,从不说累。老师每天都拿着粉笔给我们讲课,不厌烦吗?不。老师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我们,把多年来积累的知识都传授给了我们。粉笔中包含着老师多少的汗水,带走了多少的心血呀!
当树叶吐出了嫩芽时,老师领我们去春游;当火红的太阳高照时,老师给我们买雪糕;当瑟瑟秋风吹过时,老师带我们去收集枫叶;当鹅毛大雪飘落时,老师和我们一起打雪仗……无私的老师还像一盏明亮的台灯。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看到台灯不知疲倦的工作时,听到老师对我们的鼓励声时,我们便从心底产生一种力量,促使我们要勇敢的克服困难,不畏艰难的做好每一件事情。老师像台灯一样,永远用他那最柔和的光芒,把我们的心田照亮,把我们的心田温暖着……
读《爱的教育》有感
第一小学袁向前
最近,我又重读了《爱的教育》,还以为自己会控制情感的浪潮,但最后我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脆弱,又一次感动涕零。这本书虽然历经一百多年,但书中所记载的东西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色,反而愈加浓厚,沉重,给我深刻的启示。
《生病的老师》是《爱的教育》中其中的一篇文章,篇幅不长,但那震撼人心的情感完完全全地征服了我。文章主要讲了一位学生去看望正在生重病的老师,老师并没有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很虚弱的样子,而是打起精神,热情周到地招待他的这位学生,还不断鼓励学生要好好学习,不拉后功课,不要因为老师生病而难过。
读着读着,不知何故,我的双眼情不自禁的变得模糊了,泪水夺眶而出,滴落在书页上。我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位老师虚弱的身躯仿佛在我眼前晃动,他慢慢地向我走来,那身影越来越高大,越来越清晰,耳边响起了他对学生说的话:“我没有别的东西送给你们,这是一个病人的礼物,我只希望你们进步……”“你要注意啊,我希望自己能够挺过去,但如果我治不好的话……你要加强算术的学习,这是你的弱项,加把劲,只不过是努力一把的事情。”“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你要记住这句话。”……人在病中,他想到的更多是学生,他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热情追求梦想、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己的学生,他是一个高尚的老师,生活的强者!在历史的长河里,他可能只是一位平凡的老师,却有一种不平凡的力量震撼着的我们。
我是一个爱想象的人,思绪像缺堤的洪水一般,久久不能平静,心中有千千结:那位生病的老师有没有活下来?有没有回到他那群热爱他的学生身边?现在过得还好吗?……一连串的问题,却找不到答案。
我想:作为一名老师,不管是外国,还是中国,其职业的核心就是爱,难怪作品的题目叫《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了教育。看完整篇文章,我虽然还不知道那位老师叫什么名字,但那位重病老师的形象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头,提醒自己教育的本质是爱,以爱为动力,以爱为方法,以爱为工作准则,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读了《爱的教育》,我感觉好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心胸开阔,对爱和教育有了更深的理。作品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无形的,是没有限制的,所谓大爱无疆,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怎样写好读后感(附读后感13篇)〕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怎样写好读后感(附读后感13篇)(转文)
(附《将心比心》、《微笑着承受一切》、《爱的教育》的读后感13篇)
1、写好读后感的三点要求:
(l)理解原文抓要领,怎样写好读后感(附读后感13篇)。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求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2)突出重点谈感受。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3)联系实际深开掘。写读后的感受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根据以上要求,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可概括为四个字:
(l)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内容。
(2)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
(3)联,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4)结,提出看法,小结全文。
当然,任何文章的写法都不应该受某种框框的局限,以上所讲的写法只是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参考的内容和思路。具体写起来应灵活掌握。
3、克服常犯的毛病:
根据以往经验,最常见的毛病有四点:
(l)大量引述原文。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联”的毛病。
(2)脱离原文空写“感”。任何事物都非凭空而生,都有个由来。“读”是“感”的基础,“感”由“读”而生发。只写感想而不交代其来由,不知“感”从何来,使“感”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里。因此,写“感”应当与原文自然结合起来。
(3)内容杂乱无中心。写出的读后感无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写读后感应“抓要领”、“突出重点”的要求。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无边际地想到什么写什么。
(4)感受认识太肤浅。读后感要求写个人在感情上最受触动,在认识上最受启发的内容。因此,一定要联系和对照生活现实和个人实际,写与个人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内容。但是,在不少同学的读后感中,看不到作者读后的动情点和深刻的启示点,内容肤浅杂乱。联系实际常常是做自我检讨,或者在文章结尾写一些空洞的表态的话。这些都是应当注意克服的缺点。
附:读后感13篇
《微笑着承受一切》读后感
今天,我读《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文章,对桑兰瘫痪的时候还能表现得非常坚强这件事感触很深。
这件事的大意是:在1998年的7月21日,在美国纽约进行的第四届友好运动会上,参加女子跳马比赛的桑兰不慎严重受伤,她的第六节和第七节颈椎骨骨折。桑兰知道自己的伤势后,她表现得非常坚强。每天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她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1998年10月30日,桑兰出院了,面对着所有关心她人,带着动人的微笑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这件事使我很敬佩桑兰。
读完文章,再回头想想,桑兰有这么重的伤还能表现得非常坚强。在生活当中,有些人为了一点小伤而大哭,有多少人能和桑兰一样坚强?有多少人受重伤而不掉一滴眼泪……
《微笑着承受一切》读后感
桑兰,中国体育界的阳光女孩。几年前,妈妈给我讲了她的故事,今天,我再一次走近她,再一次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桑兰的梦想就是获得奥运冠军,但是还没来得及实现,她就在花季的十七岁被命运开了个超级玩笑,她胸部以下失去知觉,而且十指也不能活动。
读到“每天上午和下午,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两小时的康复治疗,从手部一直推拿到胸部”时。我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给揪住了,心想:“要知道桑兰可是第六节和第七节颈椎骨骨折的患者啊!医生的每一次推拿都要给桑兰带来多大的痛苦啊!桑兰居然还能忍着剧痛配合医生,还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这桑兰钟爱的自由体操乐曲,一定给桑兰带来了无穷的力量!”我合上书,不由地想到我做完扁桃体手术后,麻药药性消失,我的扁桃体仿佛有千万只小蚂蚁在啃咬,痛得我双脚不停地蹬床板,手臂疯狂地乱舞,不停地大叫:“痛死了!痛死了!”可我这点疼痛跟桑兰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现在想想,真让人羞愧!
我暗暗地想:“我一定要学习桑兰这种钢铁般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把桑兰永远当成学习的榜样!”
《微笑着承受一切》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文章,感受颇深。
文章主要讲了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桑兰,因为一次意外,而使得胸部以下没有了知觉。但她乐观地面对伤痛,微笑着承受一切,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终于可以自己刷牙、穿衣、吃饭了。这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精神力量啊。
同学们,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是否做到了微笑着承受一切呢?当我们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们是否想到了这句话——微笑着承受一切。想想我们语文课本上学过的一篇课文《微笑着走向生活》,我们又是否做到了微笑着走向生活呢?这两句话如果只是说,每个人都会,可真正能做到这点的人,又有几个呢?如果大家都能微笑着走向生活,微笑着面对一切,那么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件烦心事,任何烦恼,都会化作一团青烟,一点点地被吹散了。
最后,我送上一首普希金(俄罗斯著名诗人)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回忆……
五(1)班
贾贝闻
评语:在阅读你的文章时,老师不由得对你驾驭语言的能力赞叹不已。文章开头,以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桑兰微笑面对生活的事迹娓娓道来,紧接着,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表现出自己豁达的生活态度。行文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最后,引用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的诗歌作为结尾,与上文水乳交融,同时又照应主题,也为文章添色,显示出小作者不菲的阅读量。(指导教师:王爱英)
《将心比心》读后感
读完《将心比心》这篇课文,我有了深刻的体会。
将心比心,对老师来说是一种尊重,对朋友来说是一种信任,而对父母来说却是一种感恩和孝敬。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事值得我们去注意:捡起一片瓜皮,清洁工多一份笑脸;和伙伴发生矛盾,和平解决,让我们的游戏更加欢乐;为父母做一件家务,让他们脸上的皱纹消除一层。
以前,我上课不认真,班干部提醒我,我也不理睬,但我现在会换位思考了。老师也常和我们说要换位思考一下,老师的心情是怎样的。可我以前总是不理解。
看似简单的“将心比心”却包含着深义,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将心比心,就不可能会有人与人之间的贴心来往。
将心比心,让生活更加和谐,让人类造福世界。
实验小学四(4)班孙涵铭 指导老师 李雪盈
《将心比心》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将心比心》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奶奶给“我”讲的一件事情和“我”陪妈妈去医院输液时发生的事,她们虽然做的都是小事情,但都是帮助别人,关心别人。
我在文中感触最深的是母亲去扎针的事情,母亲的手已经鼓起了青包,却一句抱怨的话语也没有。我想,那一定很疼吧?但是,母亲却默默无语,因为她知道护士已经十分小心了,再抱怨也只能增加护士的紧张感。
在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想吃苹果,想让妈妈削一下皮,没想到,正在洗衣服的妈妈一口回绝了。我有点生气,说:“妈妈,你就给我削一个嘛。”妈妈气冲冲地说:“我没时间!”我一听火气也上来了说:“那我自己削!”一天之内我跟妈妈没说过话。今天回想起来,我感到十分内疚、惭愧。我没有想您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让我去关心老人,尊敬长辈,关爱身边的人,聆听他们的心声,去关怀他们,一定要将心比心。记住一句话:关爱他人,快乐自己!
《将心比心》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将心比心》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有一次,奶奶去商店,有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奶奶过去才松手。奶奶道谢时,阿姨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第二件是:一天,我陪母亲去医院输液,护士扎了两针,也没扎好。我正要抱怨,看见了护士头发上的汗珠,把话收了回去,读后感《怎样写好读后感(附读后感13篇)》。母亲在鼓励护士,最后扎好了。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天,正在上课,忽然,下课铃吵闹了寂静的教室。同学们义拥而上,像刚出笼的小鸟,欢快无比。我在楼梯上等着,因为很多同学都要出去。等同学们出去完时,我飞快地跑下去,这时,有一个同学一下子把门关上,刹那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起快刹住车。我想:这个人也太不会思考吧,不想后面有人。
和文中的妈妈相比我差远了,她能遇到事情,换位思考,不在小事上和别人斤斤计较。用自己的爱心换取别人的爱心,我们之间要多一些互相宽容理解,少一些争吵。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将心比心》读后感
刚才,我用很短的时间读完了《将心比心》这篇文章。读完以后,我轻轻的合上书,想到了很多很多。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一是写有位阿姨主动给奶奶开商店的沉重大门这件事,二是写妈妈鼓励护士扎针这件事,这两件事都反映了人世间有许多爱。
读完这篇文章,我联想到我自己 。
在平常,我也感受到过爱。妈妈每天很早起床,为我做饭,我有时尝着不好吃,扔下筷子就走。爸爸每天按时来接我,也时常来的晚一点,我还不停的责怪他。我知道,爸爸的工作很忙,难得抽出一点时间,可他还是准时来接我。
有好多好多人都是爱我的,可我一次又一次地让他(她)们伤心,我真是太不懂事了。
还有一段话我记得特深,就是文章中母亲对护士说的那句话,“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正在医科大学读书,他也将面临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正希望,他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对呀,每个人都有第一次的时候,也都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真的很有道理呀——只要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读《爱的教育》有感
后海小学五(4)班 方雅妮
每逢我读《爱的教育》的时候,就会被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充满童趣和幽默的语言所感动。这部书展示了孩子们对祖国和人民,对父母和兄弟姐妹,对老师和同学的深厚感情,总是令人不由自主地流下感动的泪水。在我印象最深的文章里,其中有《聋哑女》这篇文章。
《聋哑女》讲的是:一个父亲焦尔焦到聋哑学校看望三年没见的聋哑女儿吉吉雅,作者领焦尔焦到聋哑学校的接待室,向工友说明来意后,工友就去告诉老师。过了一会儿,一位老师领着一个小女孩走进来。父女相互对视了一会儿,边叫边投到彼此的怀里,女儿紧紧地搂着父亲的脖子,父女俩抱头痛哭。读到这里,是多么感人至深,让我感到亲情的可贵。
当父亲听到女儿喊他爸爸的时候,心里万分激动,像疯子似的高声大喊:“我的女儿会说话了!我的女儿会说话了!”父亲边说边抱住女儿,在她额上亲吻了三下。这又是一个多么感人的场面,我也被他们感动。
在这个故事里父亲哭了三次,第一次哭是因为见到自己三年未见的女儿,太激动了。第二次哭是因为能听见自己的聋哑女儿说话,太高兴而哭。第三次是感激老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他的女儿而哭。这三次哭不是痛苦地哭,而是因为感到喜悦而哭的。
凡是读这部书的人都无法抗拒它的魅力!它所饱含的教益、慰籍和激荡的情愫无不使所有读了它的人流下动情的眼泪……
读《爱的教育》有感
《爱的教育》是一本让人看了以后回味无穷的书。它里面虽然没有优美的语句,但是它有“真情”来让读者回味。一本用真情写出来来的书,怎能不受读者们的喜爱呢?在我看《爱的教育》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有一篇作者写的日记——《打雪仗》,那篇作文让我敬佩两位主人公。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的好友古路非在玩打雪仗时,不小心把雪球砸到一位老人的眼镜上,眼镜片扎进了老人的眼睛,古路非向老人诚恳的道歉。在老人的家中,大人们逼迫古路非向老人下跪,老人原谅了古路非!古路非为了答谢老人,送上了自己珍藏以久的自己最宝贵的集邮册。当老人得知着邮册的重要性时,又退还给了古路非!
我读了这篇文章后,认为古路非是一个诚实、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而老人也是一位善良、能体谅他人,有着宽广的心胸,如果世界上人人都能像他们一样,能互相谅解对方,那世界上还会有争吵和打架的现象吗?打架,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甚至世界都会受到损伤,我们都要想老人和古路非一样,有颗真诚、能谅解别人的心,那么地球村就是一个无硝烟、无战争的星球了,那时的情景是多么的美好啊!
以爱,教育我们如何做一个人,做一个有感情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这就是《爱的教育》这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真谛!让世界充满爱!
读《爱的教育》有感
四年级五班徐凌辉
学校倡导我们在假期里,诵读经典诗句、巨著,为我们开阔视野。所以,我在假期里读了许多好书,如:《昆虫记》、《汤姆叔叔的小屋》、《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可最使我记忆犹新的是《爱的教育》,这本书使我深受感动。
我利用了快乐而充足的假期读完了《爱的教育》,那平凡又细腻的笔迹中体现出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情,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令我深受感动.歌词中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对呀,爱无处不在,父母对你的关爱,亲朋好友对你的关怀。可当我读了《爱的教育》,对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爱的教育》原名《心》,它采用了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四年级男孩的成长故事,并详细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社会、家庭的所见所闻。
作者通过一件件那平凡、朴素、细致的事情,表达了众的善良和纯洁,爱祖国,爱社会的精神,由于它洋溢着十大的人道精神和温暖的人性之美,真是让我读了感到平凡中的崇高,读完全书后,部分故事情节使我不由自主地流下动情的眼泪。在感动的同时,我又想:爱是什么?爱如空气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不能缺少爱。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感受许多,爱是比珍珠更宝贵,比糖果更甜蜜,……爱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所以,我要将爱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爱的教育》这本书给我的感受许多,因此我还要多读好书,多增长知识。
读《爱的教育》有感
阳光三小三(1)班:周港
《爱的教育》真是一本又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好书!
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好学生,如:安利柯。他不但乐于助人,还观察敏锐,他的父亲是一个充满爱心的长辈。卡隆有正义感。代洛西是个品学兼优的“模范”学生。耐利是有恒心、毅力,虽然他身体瘦弱,但他还是勤奋好学。可莱谛是位爱劳动、爱国、爱学习的好学生。泼来可西是个极孝顺的孩子。克洛西他家境虽然不好,但是同学们是无私地帮助他,他还是很自卑,不过经过家境改变,他有了自信。卡罗·诺琵斯是个非常傲慢的人等等,这些人物都体现出了他们的生活与思想,教育我们对父母的爱、对同学的爱都表现出了高贵的品质。书中表达了对生活与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无情表露。
这本书真值得认真读,并且要学习他们可贵的精神。改掉我们曾经有过的坏习惯。我们要勤奋学习,成为老师的好学生、成为父母的好儿女,将来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我想:我一定能做到、做好!
我的老师,谢谢您!
——读《爱的教育》有感
今天,我读了《爱的教育》中,主人公四月十一的日记,名字叫“父亲的老师”。
这一篇日记主要讲了:昨天,主人公的父亲从报纸上看到教他的第一位老师的新闻,他兴奋极了,便打算明天去看望他的老师。整个晚上,父亲都一直给主人公恩里科谈他的老师。第二天,里科和他父亲来到了老师柯罗塞蒂家。在路上,碰见了老师,老师把他们领到了他家。父亲激动的和老师谈着话,老师惊讶、感慨、高兴地讲着父亲小时候的事情。柯罗塞蒂老师家,家徒四壁,简陋的床铺,摆放的家具都很简单。吃了饭,主人公和他父亲要回家了。当主人公亲吻柯罗塞蒂老师时,发现老师的脸已被泪水浸湿……
主人公恩里科的父亲给一个可怜的老师带来了安慰,给一位老人带来了快乐,也给一名教师带来了自己奋斗终身的硕果。
我们应向这位父亲学习。他生活了几十年,始终对自己的老师念念不忘,对老师向教育上付出的一切充满感激之心。
老师,是人生旅途中的“第二父母”,我们要时时刻刻惦记着他们。对待自己的“第二父母”,要跟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老师对教育上的贡献很大,费尽了自己的心血。为的,只是培育出一批好的学生,好的人才。
在生活中,老师就像一片青翠的绿叶。每天早晨,老师早早的到学校,为我们批改作业,认真备课。但老师从不多求什么,只求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好好学习,茁壮成长,将来报效祖国。
敬爱的老师还像一根根洁白无私的粉笔。老师每天都站在那讲台上,不累吗?不。任劳任怨,从不说累。老师每天都拿着粉笔给我们讲课,不厌烦吗?不。老师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我们,把多年来积累的知识都传授给了我们。粉笔中包含着老师多少的汗水,带走了多少的心血呀!
当树叶吐出了嫩芽时,老师领我们去春游;当火红的太阳高照时,老师给我们买雪糕;当瑟瑟秋风吹过时,老师带我们去收集枫叶;当鹅毛大雪飘落时,老师和我们一起打雪仗……无私的老师还像一盏明亮的台灯。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看到台灯不知疲倦的工作时,听到老师对我们的鼓励声时,我们便从心底产生一种力量,促使我们要勇敢的克服困难,不畏艰难的做好每一件事情。老师像台灯一样,永远用他那最柔和的光芒,把我们的心田照亮,把我们的心田温暖着……
读《爱的教育》有感
第一小学袁向前
最近,我又重读了《爱的教育》,还以为自己会控制情感的浪潮,但最后我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么脆弱,又一次感动涕零。这本书虽然历经一百多年,但书中所记载的东西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退色,反而愈加浓厚,沉重,给我深刻的启示。
《生病的老师》是《爱的教育》中其中的一篇文章,篇幅不长,但那震撼人心的情感完完全全地征服了我。文章主要讲了一位学生去看望正在生重病的老师,老师并没有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很虚弱的样子,而是打起精神,热情周到地招待他的这位学生,还不断鼓励学生要好好学习,不拉后功课,不要因为老师生病而难过。
读着读着,不知何故,我的双眼情不自禁的变得模糊了,泪水夺眶而出,滴落在书页上。我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位老师虚弱的身躯仿佛在我眼前晃动,他慢慢地向我走来,那身影越来越高大,越来越清晰,耳边响起了他对学生说的话:“我没有别的东西送给你们,这是一个病人的礼物,我只希望你们进步……”“你要注意啊,我希望自己能够挺过去,但如果我治不好的话……你要加强算术的学习,这是你的弱项,加把劲,只不过是努力一把的事情。”“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你要记住这句话。”……人在病中,他想到的更多是学生,他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热情追求梦想、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己的学生,他是一个高尚的老师,生活的强者!在历史的长河里,他可能只是一位平凡的老师,却有一种不平凡的力量震撼着的我们。
我是一个爱想象的人,思绪像缺堤的洪水一般,久久不能平静,心中有千千结:那位生病的老师有没有活下来?有没有回到他那群热爱他的学生身边?现在过得还好吗?……一连串的问题,却找不到答案。
我想:作为一名老师,不管是外国,还是中国,其职业的核心就是爱,难怪作品的题目叫《爱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了教育。看完整篇文章,我虽然还不知道那位老师叫什么名字,但那位重病老师的形象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头,提醒自己教育的本质是爱,以爱为动力,以爱为方法,以爱为工作准则,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读了《爱的教育》,我感觉好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心胸开阔,对爱和教育有了更深的理。作品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无形的,是没有限制的,所谓大爱无疆,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更多的人。
〔怎样写好读后感(附读后感13篇)〕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本文标题: 和人雅室读后感(人和雅室是什么意思)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8349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