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咸咖啡读后感《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品:甜蜜的咸咖啡》主要收录了感恩的乞丐、世上最好的饺子、爱不应该有条件、双重欺骗、破碎的心、出生即别、他...
甜蜜的咸咖啡读后感
《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品:甜蜜的咸咖啡》主要收录了感恩的乞丐、世上最好的饺子、爱不应该有条件、双重欺骗、破碎的心、出生即别、他连墙都看不见、邻座、误车之后、女士手包、知恩图报、布姆巴与盲姑娘、默默无闻的相助、朋友、搭错车、隔壁病房的帅小伙...
老舍的小故事?
1.老舍的勤俭一生
梅花香自苦寒来。老舍在艰苦的生活环境
中培养了勤俭节约的精神,树立了远大的志
向。当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保持着勤俭的好
习惯。一次,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个舞会。舞会
是一个隆重的场合,穿着自然要讲究一些,可
是老舍只有两套灰布中山装,洗过几次后,就
显得旧了,穿在身上像个清洁工。老舍就穿着
这套衣服进了舞会,他对投来不解目光的朋友
说:“对不起了,这已经是我最好的衣服了。
老舍已是中国的大文豪,但他依然那么的
勤俭,那么的廉洁。
梅花香自苦寒来。老舍在艰苦的生活环境
中培养了勤俭节约的精神,树立了远大的志
向。当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保持着勤俭的好
习惯。一次,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个舞会。舞会
是一个隆重的场合,穿着自然要讲究一些,可
是老舍只有两套灰布中山装,洗过几次后,就
显得旧了,穿在身上像个清洁工。老舍就穿着
这套衣服进了舞会,他对投来不解目光的朋友
说:“对不起了,这已经是我最好的衣服了。
老舍已是中国的大文豪,但他依然那么的
勤俭,那么的廉洁。
最打动你的爱情故事是哪个?
相交的那些线,最终都会分离,越来越远,平行却是永远在对方身边,不离不弃。《平行》,出自《塔希里亚故事集》。一个是满脑子数学公式的科研女,一个是一心追求最高境界的法师。两个人骨子里都是极其安静、执拗、孤独而不为世人理解的,怎么看都不像会与爱情有任何关系,却真心实意地相爱了。十几岁的相遇相知,十几年的分离以及不间断的书信往来。一路走来,面对着分分合合,莫测不可知的命运。两人真正在一起的时候,已经是三四十岁的年纪了,还能说出少年少女一般打动人的告白。
体现出老舍风趣幽默的故事
自学成才的作家教授
有“幽默小说家”之称的老舍不仅在他写的小说与剧本里充满了幽默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是妙趣横生。
老舍在南开中学教国文的时候,曾在校刊上发表过一篇短篇小说。但他不承认这是他的处女作,自认为27岁侨居英国时所写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才是自己的处女作。
在英国时,老舍的生活十分清苦,《老张的哲学》是在3个便士一本的作文本上历时一年写成的。他将书稿寄回上海,由许地山介绍,在郑振铎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由此而成名。
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来,到了北平,因为《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的发表而享誉文坛。
老舍“自幼便是穷人”,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全靠自学成才。他从英国回来,在济南一所大学任教,并继续写小说,生活逐渐安定。当年老舍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时,有位教授常到他家做客聊天。老舍喜在茶余饭后说些小笑话,逗得朋友们笑得前仰后合。一日,这位教授只顾哈哈大笑,竟误把盐当成白糖放进咖啡里,发觉后又不愿倒掉,只得在咖啡中再放一次糖,于是好端端的一杯咖啡被老舍的幽默变成一杯怪味咖啡了。
未名湖畔的笑声
有一次,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邀请老舍去演讲,大礼堂中座无虚席。
老舍经陆校长向与会者简单介绍后,慢条斯理地说:“想当初,我也投考过燕大,可是名落孙山,没有被录取。也许那时各位教授还没有发现我的天才吧!”
这几句开场白,惹得在场师生哄堂大笑。
当时,在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攻读的胡絜青,和同学们组织了一个叫“真社”的文学社团,她用“燕岩”的笔名不时在《京报》副刊上发表作品。
“真社”的社员们希望老舍到校演讲,便推胡絜青为代表前往邀请。胡絜青第一次同老舍接触,谈得很融洽。
语文学家罗常培是老舍的同窗挚友,看到老舍已逾而立之年,尚未成家,十分着急。罗对胡絜青也很了解,眼见两人情投意合,而且都是满族人,便自告奋勇当现成红娘。
那时的社会还不怎么开通,罗常培征得絜青妈妈的同意,有心撮合,请老舍和胡絜青一起吃饭。在吃饭中有朋友在旁边助威,两人感情日进千里。罗常培特地聚合了一班朋友,轮流作庄请他们吃饭。赴宴三次后,老舍和胡絜青心领神会了。于是,老舍给胡絜青写了第一封情书,内容十分特别,他写道:
“我们不能总靠吃人家的饭的办法会面说话,你和我手中都有一支笔,为什么不能利用它——这完全属于自己的小东西,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都写出来?”
正是这封坦率的情书打开了胡絜青的少女情怀。从此,两人经常书信来往了。
老舍知道了胡絜青是缝衣能手,经常变换衣服花样,老舍又写信给她:
“……我可没钱供你,看来你跟我好,就得牺牲这衣裳。我不能像外国人似的,在外面把老婆捧得老高,回家就打一顿。我不会欺负你,更不会打你,可是我也不会像有些外国男人那样,给你提着小伞,让你挺神气地在前面走,我在后头伺候你。”
诚挚之情赢得了胡絜青的芳心,二人终成眷属。结婚日定在1931年6月,当时老舍33岁,胡絜青27岁。
替溥仪修改文稿
1958年春,有一天,老舍家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罗常培,另一位是溥仪的叔父载涛,他们是来找老舍商量一起保释溥仪的。虽然老舍与这两位都是好友,而且,老舍与胡絜青结婚又是罗常培做媒,可是他还是拒绝了这件事。
老舍的想法是,别的不说,溥仪他丢了满族人的脸。
可是,谁又想到数年之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朋友来访,问他最近在写什么?老舍回答说,正为“皇帝”当“奴才”。朋友不解其意,原来老舍正在替溥仪润色《我的前半生》一书。
他虽然很忙,却甘心当“奴才”,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认真对这本书进行了文字加工。原稿上几乎每一页都有他改过的地方,外人哪里知道他在这本书上花的心血呢?
和梁实秋说相声
老舍曾亲自上台表演相声,且颇有职业水准。在武汉时,他把脸涂白,把头发梳成“朝天锥”,把衣领塞起来,与著名滑稽大鼓演员山药蛋(富少舫)上台演过双簧;在重庆和相声演员小地梨(欧少久)演过相声;在重庆他分别和作家老白、梁实秋演过相声,这些都被传为美谈。
老舍说:“旧瓶装新酒给我一种强烈的诱惑,因为这是宣传抗战的最锋利的武器。”于是除了写新段子,让艺人们说“抗战相声”之外,他还穿上灰大褂,手中拿着折扇,亲自上台表演。
对词的时候,老舍向没有上台经验的作家、他的捧哏伙伴面授机宜:“说相声的诀窍是,不管台下怎么说,台上的绝对不能笑,台下越乐得欢,台上的脸越要绷得紧!”
有一次演出时,老舍按照老相声的章法用扇子骨打捧哏的梁实秋的前额,梁实秋躲闪不及,打落了眼镜。梁实秋忙伸出两臂,正好接住,在空中托住不动,做亮相状,观众以为是一种“绝活”,没看过瘾,大喊:“再来一个!”
老舍和梁实秋的友谊可追到30年代,当时,老舍是山东大学的国文教授,梁实秋是英语系主任。老舍含冤去世后,梁实秋曾撰写了《忆老舍》一文,追忆了两人的友谊。
以诗答复催稿函
有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么写诗。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
大雨洗星海,
长虹万簌天。
冰莹成舍我,
碧野林枫眠。
老舍随口吟的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寥寥20字,把人们熟悉并称道的8位文学家、艺术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刊物的编辑向作者催稿,这是常有的事。但像老舍那样,以诗回答催稿信的,却很少见。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老舍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像诗一般的答催稿信:
“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呔!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两千来个字!这还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
这封信中被催稿的“苦相”以及作者的自谦精神,跃然纸上。这封信自然是满足了编辑的催稿要求,还有一封写给林语堂的答催稿信,就没有能满足约稿者的要求,诗如下:
今年非去年,
正是鸡与狗。
去年有工夫,
今岁则没有。
老舍出诗,齐白石依句作画
老舍爱画,爱藏画,也结交不少画家朋友。北方的有徐悲鸿、齐白石,南方的有黄宾虹、傅抱石、林风眠、丰子恺。但老舍最爱挂的是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和林风眠的作品。
在齐白石的作品中,老舍最珍惜的是两组各四张的命题画。两组画的诗句都是老舍自撰的,交给齐白石,请他按诗意作画,形同考试。
第一组全是曼殊禅师的诗句,“手摘红樱拜美人”代表春;“红莲礼白莲”代表夏;“芭焦叶卷抱秋花”代表秋;“几株寒梅映雪红”代表冬,合在一起,成了一组四季花卉配诗画。齐白石拿到“考卷”一看,点头微笑,稍加思考,提笔就画,轻松自如地交了卷,而且愉快地写上“老舍命予依句作画”或“应友人老舍命”的字样。老舍请装裱师傅刘金涛精心裱饰,赶在春节之前挂在西墙。前来拜年的友人被这一墙新画震惊,连呼:“好画!好画!”不少人在画前,拍手叫绝。这次成功,把齐白石和老舍的兴致都鼓动起来。
夏天,老舍再次以四句诗求画。不过,这次近乎“出难题”,其中两句诗为查初白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和赵秋谷的“凄迷灯火更宜秋”。里边有无形的声音,有动词,有距离,有时间,有地理环境,还有特定的情调,难度确实极大。齐白石大师足足憋了三天,苦苦思索,最后超水平地交了卷。四张画拿到老舍面前时,他的眼睛亮了。他知道,他得到了几张罕见的杰作。其中《蛙声山泉》后来被公认为齐白石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曾被印成邮票,流传于五洲四海。《凄迷灯火》一幅,左上角两笔直线画了窗的一角,里面有一盏小油灯,火苗是红的,被吹得稍歪,由窗外飘来一桔黄色枫叶,慢慢地落到灯火的上方,窗下一片空白,竟占了全画的四分之三。右边是题词:“凄迷灯火更宜秋,赵秋谷句。老舍兄台爱此情调冷隽秀之作。齐白石画,亦喜为之。”在空白的下半部的两侧,老人盖了五个经章,右二左三,小的很小,大的很大。构画之绝,令人倾倒。
完璧归赵
老舍是吴祖光和新凤霞的大媒,吴祖光和新凤霞结婚时,老舍以女方家长身份当了主婚人。自此以后,两家来往频密。
1957年以后,吴祖光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新凤霞也受了牵连。一天,老舍碰到了新凤霞,知道她处境困难,便把她叫过来,悄悄地问:“给祖光写信了吗?”凤霞说:“没有!”老舍说:“不行不行!一定要写!每天写,一天一封!”凤霞听了不好意思地说:“好多字我不会写。”老舍说:“正好让他给你改嘛!”
吴祖光由北大荒回到北京以后,一次在王府井街上偶然和老舍相遇。老舍把他叫住,拉着手问:“什么时候回来的?为什么不来看我?”硬拉着祖光回了家。两人谈了一会儿,老舍从自己屋里取出一个画轴要吴祖光看。
原来这张画本是吴祖光的藏画,是齐白石大师画的一幅白玉兰花。在吴祖光去东北劳动的时候,新凤霞生活窘迫,又以为不会再有机会在家里挂这些画了,一赌气把祖光的字画全部变卖了,其中就有这张画。可巧,老舍在荣宝斋观画,店员拿出齐白石的这张白玉兰花要老舍鉴赏,老舍很喜爱,便买了下来。到家仔细一看,发现画轴后面有题字,原来是吴祖光的藏画。老舍指着这张画对吴祖光说:“这是你的画,我把它买下了,留着等你回来再还给你。”
祖光语塞,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老舍又说:“我很对不起你,我没能把你所有的画都买回来!”
祖光的泪落了下来。祖光请老舍在画上写几个字,作为纪念。老舍提笔在卷上写下:“物归原主,老舍。”这张画后来一直高挂在吴祖光家的大客厅里。
每当有人问起,主人都会含着眼泪把上面的故事述说一遍。新凤霞的结论是:“老舍先生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收藏梅兰芳的坏扇
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沅有一次赠给老舍一把梅先生画的扇子。徐兰沅说这把扇子有着非同一般的经历,很有纪念意义。
原来,梅兰芳演《晴雯撕扇》时,必在上台之前,亲笔精心画一张扇画,装上扇股,带到台上去表演,然后当场撕掉。演一次,画一次,撕一次,成了规律。徐兰沅后来索性偷偷地把撕掉的扇子捡了回来,请裱画师想办法粘好,给老舍的那把就是这么捡回来的。老舍大为感动。
从此以后,老舍又多了一个特殊的爱好——专门收集名伶们画的扇面。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大多数名伶都会画画,有的还达到较高的水平。
其实,四大名旦——梅、程、尚、荀四位先生都会画画,而且都是老舍的好朋友,但老舍从不向他们讨画,他是自己去收集,费很大的劲去交换,他认为这才是乐趣。然后,出其不意,向四大名旦出示这些作品,看着他们惊讶的样子,老舍洋洋得意。
“文化大革命”期间,这批扇子全部被抄走了。只留下一张收条:“扇一捆,163把。”而今,这些扇子已无影无踪。
1966年,老舍含冤辞世,胡絜青对此痛心疾首,但她强忍着悲痛,坚持活了下来,待老舍沉冤得雪之日,亲自告慰长眠地下的亲人。
有“幽默小说家”之称的老舍不仅在他写的小说与剧本里充满了幽默感,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是妙趣横生。
老舍在南开中学教国文的时候,曾在校刊上发表过一篇短篇小说。但他不承认这是他的处女作,自认为27岁侨居英国时所写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才是自己的处女作。
在英国时,老舍的生活十分清苦,《老张的哲学》是在3个便士一本的作文本上历时一年写成的。他将书稿寄回上海,由许地山介绍,在郑振铎主编的《小说月报》上发表,由此而成名。
1930年,老舍从英国回来,到了北平,因为《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的发表而享誉文坛。
老舍“自幼便是穷人”,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全靠自学成才。他从英国回来,在济南一所大学任教,并继续写小说,生活逐渐安定。当年老舍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时,有位教授常到他家做客聊天。老舍喜在茶余饭后说些小笑话,逗得朋友们笑得前仰后合。一日,这位教授只顾哈哈大笑,竟误把盐当成白糖放进咖啡里,发觉后又不愿倒掉,只得在咖啡中再放一次糖,于是好端端的一杯咖啡被老舍的幽默变成一杯怪味咖啡了。
未名湖畔的笑声
有一次,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邀请老舍去演讲,大礼堂中座无虚席。
老舍经陆校长向与会者简单介绍后,慢条斯理地说:“想当初,我也投考过燕大,可是名落孙山,没有被录取。也许那时各位教授还没有发现我的天才吧!”
这几句开场白,惹得在场师生哄堂大笑。
当时,在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攻读的胡絜青,和同学们组织了一个叫“真社”的文学社团,她用“燕岩”的笔名不时在《京报》副刊上发表作品。
“真社”的社员们希望老舍到校演讲,便推胡絜青为代表前往邀请。胡絜青第一次同老舍接触,谈得很融洽。
语文学家罗常培是老舍的同窗挚友,看到老舍已逾而立之年,尚未成家,十分着急。罗对胡絜青也很了解,眼见两人情投意合,而且都是满族人,便自告奋勇当现成红娘。
那时的社会还不怎么开通,罗常培征得絜青妈妈的同意,有心撮合,请老舍和胡絜青一起吃饭。在吃饭中有朋友在旁边助威,两人感情日进千里。罗常培特地聚合了一班朋友,轮流作庄请他们吃饭。赴宴三次后,老舍和胡絜青心领神会了。于是,老舍给胡絜青写了第一封情书,内容十分特别,他写道:
“我们不能总靠吃人家的饭的办法会面说话,你和我手中都有一支笔,为什么不能利用它——这完全属于自己的小东西,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都写出来?”
正是这封坦率的情书打开了胡絜青的少女情怀。从此,两人经常书信来往了。
老舍知道了胡絜青是缝衣能手,经常变换衣服花样,老舍又写信给她:
“……我可没钱供你,看来你跟我好,就得牺牲这衣裳。我不能像外国人似的,在外面把老婆捧得老高,回家就打一顿。我不会欺负你,更不会打你,可是我也不会像有些外国男人那样,给你提着小伞,让你挺神气地在前面走,我在后头伺候你。”
诚挚之情赢得了胡絜青的芳心,二人终成眷属。结婚日定在1931年6月,当时老舍33岁,胡絜青27岁。
替溥仪修改文稿
1958年春,有一天,老舍家里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罗常培,另一位是溥仪的叔父载涛,他们是来找老舍商量一起保释溥仪的。虽然老舍与这两位都是好友,而且,老舍与胡絜青结婚又是罗常培做媒,可是他还是拒绝了这件事。
老舍的想法是,别的不说,溥仪他丢了满族人的脸。
可是,谁又想到数年之后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朋友来访,问他最近在写什么?老舍回答说,正为“皇帝”当“奴才”。朋友不解其意,原来老舍正在替溥仪润色《我的前半生》一书。
他虽然很忙,却甘心当“奴才”,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认真对这本书进行了文字加工。原稿上几乎每一页都有他改过的地方,外人哪里知道他在这本书上花的心血呢?
和梁实秋说相声
老舍曾亲自上台表演相声,且颇有职业水准。在武汉时,他把脸涂白,把头发梳成“朝天锥”,把衣领塞起来,与著名滑稽大鼓演员山药蛋(富少舫)上台演过双簧;在重庆和相声演员小地梨(欧少久)演过相声;在重庆他分别和作家老白、梁实秋演过相声,这些都被传为美谈。
老舍说:“旧瓶装新酒给我一种强烈的诱惑,因为这是宣传抗战的最锋利的武器。”于是除了写新段子,让艺人们说“抗战相声”之外,他还穿上灰大褂,手中拿着折扇,亲自上台表演。
对词的时候,老舍向没有上台经验的作家、他的捧哏伙伴面授机宜:“说相声的诀窍是,不管台下怎么说,台上的绝对不能笑,台下越乐得欢,台上的脸越要绷得紧!”
有一次演出时,老舍按照老相声的章法用扇子骨打捧哏的梁实秋的前额,梁实秋躲闪不及,打落了眼镜。梁实秋忙伸出两臂,正好接住,在空中托住不动,做亮相状,观众以为是一种“绝活”,没看过瘾,大喊:“再来一个!”
老舍和梁实秋的友谊可追到30年代,当时,老舍是山东大学的国文教授,梁实秋是英语系主任。老舍含冤去世后,梁实秋曾撰写了《忆老舍》一文,追忆了两人的友谊。
以诗答复催稿函
有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么写诗。老舍说:“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
大雨洗星海,
长虹万簌天。
冰莹成舍我,
碧野林枫眠。
老舍随口吟的这首别致的五言绝句,寥寥20字,把人们熟悉并称道的8位文学家、艺术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刊物的编辑向作者催稿,这是常有的事。但像老舍那样,以诗回答催稿信的,却很少见。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老舍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像诗一般的答催稿信:
“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呔!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两千来个字!这还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
这封信中被催稿的“苦相”以及作者的自谦精神,跃然纸上。这封信自然是满足了编辑的催稿要求,还有一封写给林语堂的答催稿信,就没有能满足约稿者的要求,诗如下:
今年非去年,
正是鸡与狗。
去年有工夫,
今岁则没有。
老舍出诗,齐白石依句作画
老舍爱画,爱藏画,也结交不少画家朋友。北方的有徐悲鸿、齐白石,南方的有黄宾虹、傅抱石、林风眠、丰子恺。但老舍最爱挂的是齐白石、傅抱石、黄宾虹和林风眠的作品。
在齐白石的作品中,老舍最珍惜的是两组各四张的命题画。两组画的诗句都是老舍自撰的,交给齐白石,请他按诗意作画,形同考试。
第一组全是曼殊禅师的诗句,“手摘红樱拜美人”代表春;“红莲礼白莲”代表夏;“芭焦叶卷抱秋花”代表秋;“几株寒梅映雪红”代表冬,合在一起,成了一组四季花卉配诗画。齐白石拿到“考卷”一看,点头微笑,稍加思考,提笔就画,轻松自如地交了卷,而且愉快地写上“老舍命予依句作画”或“应友人老舍命”的字样。老舍请装裱师傅刘金涛精心裱饰,赶在春节之前挂在西墙。前来拜年的友人被这一墙新画震惊,连呼:“好画!好画!”不少人在画前,拍手叫绝。这次成功,把齐白石和老舍的兴致都鼓动起来。
夏天,老舍再次以四句诗求画。不过,这次近乎“出难题”,其中两句诗为查初白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和赵秋谷的“凄迷灯火更宜秋”。里边有无形的声音,有动词,有距离,有时间,有地理环境,还有特定的情调,难度确实极大。齐白石大师足足憋了三天,苦苦思索,最后超水平地交了卷。四张画拿到老舍面前时,他的眼睛亮了。他知道,他得到了几张罕见的杰作。其中《蛙声山泉》后来被公认为齐白石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曾被印成邮票,流传于五洲四海。《凄迷灯火》一幅,左上角两笔直线画了窗的一角,里面有一盏小油灯,火苗是红的,被吹得稍歪,由窗外飘来一桔黄色枫叶,慢慢地落到灯火的上方,窗下一片空白,竟占了全画的四分之三。右边是题词:“凄迷灯火更宜秋,赵秋谷句。老舍兄台爱此情调冷隽秀之作。齐白石画,亦喜为之。”在空白的下半部的两侧,老人盖了五个经章,右二左三,小的很小,大的很大。构画之绝,令人倾倒。
完璧归赵
老舍是吴祖光和新凤霞的大媒,吴祖光和新凤霞结婚时,老舍以女方家长身份当了主婚人。自此以后,两家来往频密。
1957年以后,吴祖光下放到北大荒劳动,新凤霞也受了牵连。一天,老舍碰到了新凤霞,知道她处境困难,便把她叫过来,悄悄地问:“给祖光写信了吗?”凤霞说:“没有!”老舍说:“不行不行!一定要写!每天写,一天一封!”凤霞听了不好意思地说:“好多字我不会写。”老舍说:“正好让他给你改嘛!”
吴祖光由北大荒回到北京以后,一次在王府井街上偶然和老舍相遇。老舍把他叫住,拉着手问:“什么时候回来的?为什么不来看我?”硬拉着祖光回了家。两人谈了一会儿,老舍从自己屋里取出一个画轴要吴祖光看。
原来这张画本是吴祖光的藏画,是齐白石大师画的一幅白玉兰花。在吴祖光去东北劳动的时候,新凤霞生活窘迫,又以为不会再有机会在家里挂这些画了,一赌气把祖光的字画全部变卖了,其中就有这张画。可巧,老舍在荣宝斋观画,店员拿出齐白石的这张白玉兰花要老舍鉴赏,老舍很喜爱,便买了下来。到家仔细一看,发现画轴后面有题字,原来是吴祖光的藏画。老舍指着这张画对吴祖光说:“这是你的画,我把它买下了,留着等你回来再还给你。”
祖光语塞,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老舍又说:“我很对不起你,我没能把你所有的画都买回来!”
祖光的泪落了下来。祖光请老舍在画上写几个字,作为纪念。老舍提笔在卷上写下:“物归原主,老舍。”这张画后来一直高挂在吴祖光家的大客厅里。
每当有人问起,主人都会含着眼泪把上面的故事述说一遍。新凤霞的结论是:“老舍先生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收藏梅兰芳的坏扇
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沅有一次赠给老舍一把梅先生画的扇子。徐兰沅说这把扇子有着非同一般的经历,很有纪念意义。
原来,梅兰芳演《晴雯撕扇》时,必在上台之前,亲笔精心画一张扇画,装上扇股,带到台上去表演,然后当场撕掉。演一次,画一次,撕一次,成了规律。徐兰沅后来索性偷偷地把撕掉的扇子捡了回来,请裱画师想办法粘好,给老舍的那把就是这么捡回来的。老舍大为感动。
从此以后,老舍又多了一个特殊的爱好——专门收集名伶们画的扇面。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大多数名伶都会画画,有的还达到较高的水平。
其实,四大名旦——梅、程、尚、荀四位先生都会画画,而且都是老舍的好朋友,但老舍从不向他们讨画,他是自己去收集,费很大的劲去交换,他认为这才是乐趣。然后,出其不意,向四大名旦出示这些作品,看着他们惊讶的样子,老舍洋洋得意。
“文化大革命”期间,这批扇子全部被抄走了。只留下一张收条:“扇一捆,163把。”而今,这些扇子已无影无踪。
1966年,老舍含冤辞世,胡絜青对此痛心疾首,但她强忍着悲痛,坚持活了下来,待老舍沉冤得雪之日,亲自告慰长眠地下的亲人。
你会怎么写一个以“没有人”开头的故事?
可以去先描述一下周围的环境和风景,然后去带动故事的节奏。这样也可以去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更有兴趣的看下去。
本文标题: 咸咖啡的故事读后感(甜蜜的咸咖啡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5784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