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观后感1000字当历史的脚步进入1661年的时候,清朝第3个皇帝康熙的登基,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此时,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前所...
复兴之路观后感1000字
当历史的脚步进入1661年的时候,清朝第3个皇帝康熙的登基,中国迎来了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段盛世,此时,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
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连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邂逅了中国,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序幕。
在140年前的1866年,马尾造船厂的建立确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船厂的创办者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船舶修造厂在小镇马尾动工了。马尾造船厂开始修建的26年前,危机从海上而来。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出发北上,入侵中国。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历史学家将这场战争称为鸦片战争。古老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史。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战争,它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这一切看起来好像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对于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激增的英国来说,扩大世界市场是它最急迫的愿望。中国邻邦印度此前已沦落为英国掠夺原材料倾销工业品的殖民地,为了获取利润,英国殖民者在中国人中制造了一种需求-鸦片。以此在40年的时间里,掠走了三、四亿两的白银。马克思曾谴责道,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英国议会最后以5票的优势否决了反对党提出的反战议案,鸦片战争爆发。
在这场从海上而来的挑战中,完全没有准备的清政府遭遇了完全没有预料的失败。道光年间的中国作为东方的大国,拥有80万的兵力,而英国派出的远征军初期只有7000人,到战争结束时也不过2万人,偌大一个帝国为什么败于远道而来的英军。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没有中国人意识到双方在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上的差距,长期的闭关锁国封闭了中国人的眼睛和心灵。而英国人很早就对双方的差距了如指掌,并为战争做了周密的准备。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以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等为主要内容的《南京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自此,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
1841年8月的一天,遣戍新疆伊犁的林则徐在镇江与老朋友魏源会面,林则徐将《四洲志》交给魏源,希望他能编纂成书,唤醒过人了解世界。一年之后,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完成了。魏源的一句“师夷长技以制夷”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然而这却是一次无声的呐喊。1840年的炮声无法惊醒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的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产生就已结束,大清王朝对于近代世界仅有的一些认识无声无息的消亡了。
就在这一时期,历代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周期性危机在清王朝再次上演,1851年反抗清政府统治和西方列强入侵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起义不仅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而且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然而,这场历时14年的农民起义却被清政府镇压了。
而此时,大英帝国的工业制成品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铁路里程和机动船舶数量达到世界的一半,依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富裕的国家。
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近了大清国的首都。1860年的10月18日,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同时也焚毁了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年,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新图变的宝贵时间。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救探索开始了,史称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风生水起,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企业出现了。洋务运动能够帮助清王朝实现国家的自强吗,这是否就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方向呢?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陆军更是一败再败。为什么大清国会败于近邻日本呢?第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第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自主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后,清政府却认为火车震动了东陵的先王神灵,因而禁止使用机车,此举暴露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此时,欧美各国已进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残酷的现实证明,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的目的,不是中国现代化的方向,究竟什么才是救亡的良方呢?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指出,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1898年严复再次为中国人敲响了解放思想的警世钟,翻译了赫胥黎的著作,取名《天演论》。
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希望拜见李鸿章,表达自己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倡于新政的主张,却遭到了拒绝。失望的孙中山远赴海外开始以革命的方式探索救国之路。而此时,康有为想用变法维新来挽救清政府的危亡。1895年春天,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千余名举人共同发起了“公车上书”,提出变法主张。
中国人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认识到,打败中国的并不是坚船利炮而是西方的制度,康有为的主张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1898年6月11日,戊戌变法就此开始。但是仅仅103天后,维新派的改革被迫终结。对于亟待变革的中国来说,失败同样宝贵,作为中国近代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将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
19XX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19XX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
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半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
15世纪末,欧洲的航海家们开始征服海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和贪婪掠夺,世界逐渐连接在一起。从此,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大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股汹涌的浪潮不可阻挡地邂逅了中国,沉浸在康乾盛世中的人们全然不知这盛世亦正面临着一场厄运。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序幕。
在140年前的1866年,马尾造船厂的建立确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船厂的创办者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防海之害,肩负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中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现代船舶修造厂在小镇马尾动工了。马尾造船厂开始修建的26年前,危机从海上而来。1840年6月,集结在澳门沿海之外的英国舰船出发北上,入侵中国。此后两年中,清政府屡战屡败,最终被迫议和。历史学家将这场战争称为鸦片战争。古老中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史。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战争,它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这一切看起来好像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对于工业革命后生产能力激增的英国来说,扩大世界市场是它最急迫的愿望。中国邻邦印度此前已沦落为英国掠夺原材料倾销工业品的殖民地,为了获取利润,英国殖民者在中国人中制造了一种需求-鸦片。以此在40年的时间里,掠走了三、四亿两的白银。马克思曾谴责道,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英国议会最后以5票的优势否决了反对党提出的反战议案,鸦片战争爆发。
在这场从海上而来的挑战中,完全没有准备的清政府遭遇了完全没有预料的失败。道光年间的中国作为东方的大国,拥有80万的兵力,而英国派出的远征军初期只有7000人,到战争结束时也不过2万人,偌大一个帝国为什么败于远道而来的英军。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没有中国人意识到双方在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上的差距,长期的闭关锁国封闭了中国人的眼睛和心灵。而英国人很早就对双方的差距了如指掌,并为战争做了周密的准备。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以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等为主要内容的《南京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堕入近代的屈辱,彷徨和困惑。自此,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
1841年8月的一天,遣戍新疆伊犁的林则徐在镇江与老朋友魏源会面,林则徐将《四洲志》交给魏源,希望他能编纂成书,唤醒过人了解世界。一年之后,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完成了。魏源的一句“师夷长技以制夷”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然而这却是一次无声的呐喊。1840年的炮声无法惊醒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的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产生就已结束,大清王朝对于近代世界仅有的一些认识无声无息的消亡了。
就在这一时期,历代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周期性危机在清王朝再次上演,1851年反抗清政府统治和西方列强入侵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起义不仅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而且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然而,这场历时14年的农民起义却被清政府镇压了。
而此时,大英帝国的工业制成品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铁路里程和机动船舶数量达到世界的一半,依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富裕的国家。
疯狂的帝国主义扩张没有给清王朝喘息的机会,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14年后,危机再次从海上来。这一次,侵略者直接逼近了大清国的首都。1860年的10月18日,英法联军焚毁了圆明园,同时也焚毁了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20年,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新图变的宝贵时间。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救探索开始了,史称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风生水起,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企业出现了。洋务运动能够帮助清王朝实现国家的自强吗,这是否就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方向呢?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陆军更是一败再败。为什么大清国会败于近邻日本呢?第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第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自主修建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后,清政府却认为火车震动了东陵的先王神灵,因而禁止使用机车,此举暴露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此时,欧美各国已进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残酷的现实证明,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的目的,不是中国现代化的方向,究竟什么才是救亡的良方呢?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指出,如今中国不变法则必亡。1898年严复再次为中国人敲响了解放思想的警世钟,翻译了赫胥黎的著作,取名《天演论》。
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希望拜见李鸿章,表达自己以和平之手段渐进之方法请愿于朝廷,俾倡于新政的主张,却遭到了拒绝。失望的孙中山远赴海外开始以革命的方式探索救国之路。而此时,康有为想用变法维新来挽救清政府的危亡。1895年春天,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千余名举人共同发起了“公车上书”,提出变法主张。
中国人用近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认识到,打败中国的并不是坚船利炮而是西方的制度,康有为的主张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1898年6月11日,戊戌变法就此开始。但是仅仅103天后,维新派的改革被迫终结。对于亟待变革的中国来说,失败同样宝贵,作为中国近代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将封建思想打开了一个缺口。
19XX年,甲午战争失败5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一次是8个国家的铁蹄,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19XX年9月7日,清政府与11国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此,清政府的战争赔款总额高达7亿2450万两白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总数达几百个之多。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国民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的政府。
20世纪的中国,一个声音变得越来越响亮,那就是革命。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120余人在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半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大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思想也由此获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在接下来的岁月中,谁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谁能让中国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才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呢?
复兴之路的观后感1000字?
这部纪录片从“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这六个主题讲述了我们中华民族是如何从以前的落后走向现在的繁荣昌盛。
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也有过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但是到了近代,我们的祖国由于种种原因变得衰弱了,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欺负。是中国共产党拯救了我们,领导我们走向复兴之路,带领我们建设新中国。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说:2009年的奥运会在我们中国申办成功,“神舟六号”登天,2021年的上海世博会······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复兴之路上的坚持的脚印。
让我们更加努力的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一声雷鸣,一镜碎。一座座火山爆发,君王美梦破!这是1840年的中华大地。从此,就是那无边的灾难和痛苦。亲眼看着母亲惨遭凌辱,亲耳听着母亲的泪水恣意的流淌。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所过的内心流血的生活。再苦也要活,再难也要生!
忆往昔,你记否大唐的繁荣昌盛,大唐的轻歌曼舞,大唐的雄姿英发,大唐的路不拾遗?你记得大唐的万方来朝?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上船下达西洋……
然而,现实却是----衣不遮体,腹不裹食。饿殍满地,哀鸿遍野。复兴,伟大的议题;复兴,执着的梦想;复兴,崎岖的征途。复兴,……再难也要复兴,再苦也要复兴。从1840一直到今天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华夏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炎黄的鲜血。
《复兴之路》告诉我们,有一种力量叫精神,叫理想。百年以来,这种精神、理想像不熄的火炬一样燃烧着,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这种精神,象甘甜的乳汁支撑着一个又一个寻梦人!
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强大或追求强大的国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演进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多次经受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能够从坎坷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难关,攀上新的高峰。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形成、发展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撑、引导着我们从历史中走来。这一精神的血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身上看到了它,在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身上看到了它,在鲁迅、闻一多、朱自清身上看到了它,在雷锋、焦裕禄、王进喜身上看到了它,在许许多多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而牺牲奉献的无名英雄身上看到了它。
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他们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于是,中国与世界给予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于是,就是那悲惨的经历,就是那泣血的生涯。
“盘古开天,三皇拓土。五千春秋,文明尽数。历代先贤,礼仪昭著。”“一座座火山爆发,君王美梦破。”“抚摸伤痕昂起头,吞咽下耻辱心如火”“日本强盗,夺我东三省。又贪我华北,非灭我全国不可。”“为了祖国,为了民族,为了同胞,为了子孙。以此为誓,血战到底!!!”这一句句诗句敲打着我的心弦。《复兴之路》就是在这样的旋律中奏响凯歌!
整个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前夕,南下某部队接到上级命令“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首都:北京新中国名字: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代)必须把命令传达给每一个战士,一个字也不准少。”当时,南方还没有解放,处在战火之中。通讯信号也不好。一位战士为了听清新中国叫什么名字英勇牺牲,最后还问连长,咱们新中国叫什么名字?或许现在的孩子不董为什么一个名字这么重要?这是他们用自己的命换来的新中国啊!还有,还有,整个影片,我一直充斥着兴奋与激动。
这就是影片开头和结尾的艾青的那首诗————为什么我眼中常含着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我真真正正理解了着几句话的含义。
或许,你还神游在天朝物产丰盈的梦幻之中;或许,你还沉浸在风靡全球的唐潮之中;或许,你还为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绩而热血澎湃;或许……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我们的复兴之路远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请记住:理想决定复兴!我们铭记!
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也有过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但是到了近代,我们的祖国由于种种原因变得衰弱了,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欺负。是中国共产党拯救了我们,领导我们走向复兴之路,带领我们建设新中国。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说:2009年的奥运会在我们中国申办成功,“神舟六号”登天,2021年的上海世博会······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复兴之路上的坚持的脚印。
让我们更加努力的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一声雷鸣,一镜碎。一座座火山爆发,君王美梦破!这是1840年的中华大地。从此,就是那无边的灾难和痛苦。亲眼看着母亲惨遭凌辱,亲耳听着母亲的泪水恣意的流淌。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所过的内心流血的生活。再苦也要活,再难也要生!
忆往昔,你记否大唐的繁荣昌盛,大唐的轻歌曼舞,大唐的雄姿英发,大唐的路不拾遗?你记得大唐的万方来朝?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上船下达西洋……
然而,现实却是----衣不遮体,腹不裹食。饿殍满地,哀鸿遍野。复兴,伟大的议题;复兴,执着的梦想;复兴,崎岖的征途。复兴,……再难也要复兴,再苦也要复兴。从1840一直到今天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华夏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炎黄的鲜血。
《复兴之路》告诉我们,有一种力量叫精神,叫理想。百年以来,这种精神、理想像不熄的火炬一样燃烧着,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这种精神,象甘甜的乳汁支撑着一个又一个寻梦人!
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强大或追求强大的国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演进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多次经受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能够从坎坷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难关,攀上新的高峰。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形成、发展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撑、引导着我们从历史中走来。这一精神的血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身上看到了它,在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身上看到了它,在鲁迅、闻一多、朱自清身上看到了它,在雷锋、焦裕禄、王进喜身上看到了它,在许许多多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而牺牲奉献的无名英雄身上看到了它。
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文明.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他们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于是,中国与世界给予的第一次机会失之交臂。于是,就是那悲惨的经历,就是那泣血的生涯。
“盘古开天,三皇拓土。五千春秋,文明尽数。历代先贤,礼仪昭著。”“一座座火山爆发,君王美梦破。”“抚摸伤痕昂起头,吞咽下耻辱心如火”“日本强盗,夺我东三省。又贪我华北,非灭我全国不可。”“为了祖国,为了民族,为了同胞,为了子孙。以此为誓,血战到底!!!”这一句句诗句敲打着我的心弦。《复兴之路》就是在这样的旋律中奏响凯歌!
整个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前夕,南下某部队接到上级命令“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首都:北京新中国名字: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代)必须把命令传达给每一个战士,一个字也不准少。”当时,南方还没有解放,处在战火之中。通讯信号也不好。一位战士为了听清新中国叫什么名字英勇牺牲,最后还问连长,咱们新中国叫什么名字?或许现在的孩子不董为什么一个名字这么重要?这是他们用自己的命换来的新中国啊!还有,还有,整个影片,我一直充斥着兴奋与激动。
这就是影片开头和结尾的艾青的那首诗————为什么我眼中常含着泪水,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我真真正正理解了着几句话的含义。
或许,你还神游在天朝物产丰盈的梦幻之中;或许,你还沉浸在风靡全球的唐潮之中;或许,你还为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绩而热血澎湃;或许……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历史。我们的复兴之路远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做……请记住:理想决定复兴!我们铭记!
本文标题: 伟大的复兴之路读后感850字(复兴之路 观后感 800字 谢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4605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