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读后感!了凡四训的读后感《了凡四训》是我这么多年以来看到的最能打动我心灵的书籍,第一篇,立命之学。”命由天做,福自己求”。我不知道自...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的读后感
《了凡四训》是我这么多年以来看到的最能打动我心灵的书籍,第一篇,立命之学。”命由天做,福自己求”。我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不是算好。这么多年,学业一直比较顺利,只是自己没有珍惜好大学的时光,考试也是得过且过,一味的追求快乐轻松的生活,没有吃苦的精神,不够努力。08年冬天,找工作也很顺利,我很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很认真,也很努力,经历过生存的艰辛,也更懂得什么是生活。当我看到了凡先生的人生,就很羡慕他,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生过的简单,却又快乐。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后,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终得到了很好的福报。
“若不反躬内省,而途向外驰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每个人的喜好,特长都不同,职业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错的,发挥优势,最终会有好结果的,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我相信我道理的东西,比如佛法中的因果报应之说,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一个人要想成功,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一个善人,自会有很好的人缘,那么很多人来帮助他,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自会比别人大很多!对于自身而言,我自认为自己身上还有很多浮躁的东西,要想改造命运,就要努力去改正!
第二篇改过之法。一个人如何才能改过,了凡先生告诉我们三个心:一,知耻心,当一个人有了知耻心,那么改过就不难了。二,发畏心,凡是作恶的人,大多没有畏心,他们不怕国家的法律,不畏惧社会的谴责,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僚们,他们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信任抛在脑后,他们不知耻,也无畏惧之心。前面两条是改过的前提,最后一点,改过的勇心。勇于改正错误,战胜自己的勇猛之心。我们要改过,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还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去改,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古语说,“江山易改本性南移”,要将一个人维持了几十年的习惯改变,这确实是需要勇气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如不是经历了大的挫折和打击,人是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习惯的,人的习性就像是动物的保护色,突然要改变,人是会缺乏安全感的,习惯的养成,就是要靠重复,不断的重复,一点一滴的去改变,日积月累就会真正的改变。
我们做事情,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体恤别人的疾苦,凡是要换位思考,这里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年轻人,脾气很暴躁,常常对别人发脾气,村里人都很讨厌他,他很痛苦,很想改变,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于是他问他的父亲该怎么办,他父亲给了他一块完好无损的木板,对他说:孩子,你每犯一次错误就钉一颗钉子在这块木板上,一个月以后,他惊讶的发现木板上订满了钉子,他很懊悔,于是,他父亲就说,好,从现在开始,你要好好的对待别人,每做一件好事,你就从木板上拔掉一颗钉子,三个月过去了,年轻人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很开心的拿去给他父亲,父亲说,孩子,你看这块木板上已经全是洞,这些洞就好比你曾经带给别人的伤害,即便你改正过来了,你给别人的伤害是没法消除的。年轻人听了后,从此改正了自己身上的恶习,再也没有伤害过别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当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做的事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伤害,这是没有办法弥补的。我们每个人都用真诚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用真诚的心去改过,一定会像了凡先生一样,一点点改掉身上的过错,成为一个仁义道德之人。
第三篇,积善之方。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积阳德,做了好事别人都不知道的叫积阴德。我在《了凡四训》中读到了很多故事,做官的人减轻老百姓的税,有的人为穷人布施,也有人救了人家的性命,这些善人最终都有很好的结果,在当今社会,只要为官的切实为百姓做几件实事,不贪污腐-败,那就是好官,也许我们没有机会救别人的性命,也许我们没有能力支援穷苦的家庭,但只要我们不放弃积德行善,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小事也是一种善良,我曾看到一篇文章,说道:“在别人落难的时候,不要落井下石,在别人出丑时,不要取笑,在别人幸运时,用真诚的心去祝福!这样就是一个起码是善良的人。”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心里很复杂,我不知道作者是什么心态,这种小心翼翼的善良让我觉得很悲哀,为什么现在社会这么多作恶的人,就是因为我们缺失了我们几千年文明的精髓,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道德,仁义。已经在这个社会变成一种奢侈。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我们要做善事更难了。现在的经济危机。已经危及到我们每一个人了,从企业倒闭,到失业。我们公司能帮助企业的就只有我们的书籍,能真正让企业家体会到书里的道理,落实到实地,让企业顺利度过难关,我们才算是真正帮助了别人。如果你今天看到一个需要你帮助的人,你没有去帮助他,那么有一天,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指望谁来帮助你呢?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去做善事,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这么做,那将产生巨大的能量!
第四篇,谦德之效。“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话语,我们小的时候,老师就叫我们要谦虚,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你们看秋天麦田里成熟的麦穗是不是都低着头的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们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实,而那些高高昂着头的麦穗全都是腹中空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谦虚,凡是那些大师,都是谦虚的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低着头,多听取别人的批评指教,才能进步,才能成为正真的大师!
我读了《了凡四训》两遍,只是粗略的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
1, 每天反省自己一天的过失,记在本子上,经常拿出来看。
2, 改掉自己急躁的脾气,凡事慢三拍,要发脾气时要告诉自己,忍住!
3, 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这样才能宽容。
4, 凡事都要想到两面性,全面的看待问题,保持平常心。
5, 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帮助别人。
6, 不断的补充知识,充实自己。
《了凡四训》是我这么多年以来看到的最能打动我心灵的书籍,第一篇,立命之学。”命由天做,福自己求”。我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不是算好。这么多年,学业一直比较顺利,只是自己没有珍惜好大学的时光,考试也是得过且过,一味的追求快乐轻松的生活,没有吃苦的精神,不够努力。08年冬天,找工作也很顺利,我很珍惜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很认真,也很努力,经历过生存的艰辛,也更懂得什么是生活。当我看到了凡先生的人生,就很羡慕他,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生过的简单,却又快乐。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后,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终得到了很好的福报。
“若不反躬内省,而途向外驰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每个人的喜好,特长都不同,职业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错的,发挥优势,最终会有好结果的,我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我相信我道理的东西,比如佛法中的因果报应之说,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一个人要想成功,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一个善人,自会有很好的人缘,那么很多人来帮助他,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自会比别人大很多!对于自身而言,我自认为自己身上还有很多浮躁的东西,要想改造命运,就要努力去改正!
第二篇改过之法。一个人如何才能改过,了凡先生告诉我们三个心:一,知耻心,当一个人有了知耻心,那么改过就不难了。二,发畏心,凡是作恶的人,大多没有畏心,他们不怕国家的法律,不畏惧社会的谴责,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僚们,他们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信任抛在脑后,他们不知耻,也无畏惧之心。前面两条是改过的前提,最后一点,改过的勇心。勇于改正错误,战胜自己的勇猛之心。我们要改过,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还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去改,这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古语说,“江山易改本性南移”,要将一个人维持了几十年的习惯改变,这确实是需要勇气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如不是经历了大的挫折和打击,人是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习惯的,人的习性就像是动物的保护色,突然要改变,人是会缺乏安全感的,习惯的养成,就是要靠重复,不断的重复,一点一滴的去改变,日积月累就会真正的改变。
我们做事情,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体恤别人的疾苦,凡是要换位思考,这里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年轻人,脾气很暴躁,常常对别人发脾气,村里人都很讨厌他,他很痛苦,很想改变,但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于是他问他的父亲该怎么办,他父亲给了他一块完好无损的木板,对他说:孩子,你每犯一次错误就钉一颗钉子在这块木板上,一个月以后,他惊讶的发现木板上订满了钉子,他很懊悔,于是,他父亲就说,好,从现在开始,你要好好的对待别人,每做一件好事,你就从木板上拔掉一颗钉子,三个月过去了,年轻人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很开心的拿去给他父亲,父亲说,孩子,你看这块木板上已经全是洞,这些洞就好比你曾经带给别人的伤害,即便你改正过来了,你给别人的伤害是没法消除的。年轻人听了后,从此改正了自己身上的恶习,再也没有伤害过别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当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做的事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伤害,这是没有办法弥补的。我们每个人都用真诚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用真诚的心去改过,一定会像了凡先生一样,一点点改掉身上的过错,成为一个仁义道德之人。
第三篇,积善之方。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积阳德,做了好事别人都不知道的叫积阴德。我在《了凡四训》中读到了很多故事,做官的人减轻老百姓的税,有的人为穷人布施,也有人救了人家的性命,这些善人最终都有很好的结果,在当今社会,只要为官的切实为百姓做几件实事,不贪污腐-败,那就是好官,也许我们没有机会救别人的性命,也许我们没有能力支援穷苦的家庭,但只要我们不放弃积德行善,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小事也是一种善良,我曾看到一篇文章,说道:“在别人落难的时候,不要落井下石,在别人出丑时,不要取笑,在别人幸运时,用真诚的心去祝福!这样就是一个起码是善良的人。”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心里很复杂,我不知道作者是什么心态,这种小心翼翼的善良让我觉得很悲哀,为什么现在社会这么多作恶的人,就是因为我们缺失了我们几千年文明的精髓,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道德,仁义。已经在这个社会变成一种奢侈。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我们要做善事更难了。现在的经济危机。已经危及到我们每一个人了,从企业倒闭,到失业。我们公司能帮助企业的就只有我们的书籍,能真正让企业家体会到书里的道理,落实到实地,让企业顺利度过难关,我们才算是真正帮助了别人。如果你今天看到一个需要你帮助的人,你没有去帮助他,那么有一天,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指望谁来帮助你呢?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去做善事,不要担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这么做,那将产生巨大的能量!
第四篇,谦德之效。“满招损,谦受益”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话语,我们小的时候,老师就叫我们要谦虚,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你们看秋天麦田里成熟的麦穗是不是都低着头的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们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实,而那些高高昂着头的麦穗全都是腹中空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谦虚,凡是那些大师,都是谦虚的人,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低着头,多听取别人的批评指教,才能进步,才能成为正真的大师!
我读了《了凡四训》两遍,只是粗略的知道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
1, 每天反省自己一天的过失,记在本子上,经常拿出来看。
2, 改掉自己急躁的脾气,凡事慢三拍,要发脾气时要告诉自己,忍住!
3, 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这样才能宽容。
4, 凡事都要想到两面性,全面的看待问题,保持平常心。
5, 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帮助别人。
6, 不断的补充知识,充实自己。
弟子规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人生的教科书——题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我才发现发现,自己陋习多的不是一般的多,而是很多很多。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一份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但现在有太多太多和我一样的中学生,强势的自我总把自己摆在第一位,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又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又无法无天。
现代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难,邻里关系紧张,同事之间互相猜忌。面对这些问题,每个人总是想尽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摆脱以上烦恼。可是,最后的结果只是顾此失彼,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当第一次打开《弟子规》第一页,我便被“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惊呆了,原来我国古代早已把这种行为作为第一规范了,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我同样如此,在这之前妈妈叫我,我经常不回应。妈妈叫我干活,我也经常不理不睬或总和妈妈对着干。但从看到这句话之后,我就彻底要改掉了这个坏毛病,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百事以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懂得孝顺的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那也应该是在预料之中的,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害苦的终究是自己。
接着继续翻阅。现在的社会提倡的是身心健康,人光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不行的,还要有着一颗健康阳光的心灵,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更大的作用。现在的人们都变得精明、有心计,任谁都不想吃亏,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可谁又会想到,福祸两相宜,如果把一件事情里福祸用比例来说,可以说是各占一半,各为50%的可能性。如果先吃苦、先受累,也就是先消祸、先辛苦,那么剩下来的就是甜,就是福了。如果总是想着享福,那剩下来所要承受的就是祸,就是累了;然而这些做人的简单道理在《弟子规》里都能很轻松找到答案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物质条件只能满足人们更大的欲望,不能使一个人真正变得懂事、成熟、有进步。正所谓“家贫出孝子”。比尔.盖茨曾说过:“要给孩子留下能够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不能给他留下无法生存的包袱”,但还有人这样说过:孩子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有何用?那只会更加富有;孩子没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又有何用?那样只会丧失生存的能力。物质财富总会有用尽的那一天,常言到:富不过三辈。其实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自食其力、找到生存下去的方法那才是最大的财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弄清了这些问题,那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释怀与思想上的进步啊!
寻求人生的归宿,是很多圣贤、伟人此生最大的愿望。在《弟子规》中,圣贤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这就是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些后者是真正的“享福人”,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这辈子都将是莫大的幸事。
读完《弟子规》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会好好的对照自己,反醒自己,学好《弟子规》。
人生的教科书——题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我才发现发现,自己陋习多的不是一般的多,而是很多很多。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一份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但现在有太多太多和我一样的中学生,强势的自我总把自己摆在第一位,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又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又无法无天。
现代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难,邻里关系紧张,同事之间互相猜忌。面对这些问题,每个人总是想尽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摆脱以上烦恼。可是,最后的结果只是顾此失彼,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当第一次打开《弟子规》第一页,我便被“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惊呆了,原来我国古代早已把这种行为作为第一规范了,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我同样如此,在这之前妈妈叫我,我经常不回应。妈妈叫我干活,我也经常不理不睬或总和妈妈对着干。但从看到这句话之后,我就彻底要改掉了这个坏毛病,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百事以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懂得孝顺的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那也应该是在预料之中的,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害苦的终究是自己。
接着继续翻阅。现在的社会提倡的是身心健康,人光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不行的,还要有着一颗健康阳光的心灵,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更大的作用。现在的人们都变得精明、有心计,任谁都不想吃亏,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可谁又会想到,福祸两相宜,如果把一件事情里福祸用比例来说,可以说是各占一半,各为50%的可能性。如果先吃苦、先受累,也就是先消祸、先辛苦,那么剩下来的就是甜,就是福了。如果总是想着享福,那剩下来所要承受的就是祸,就是累了;然而这些做人的简单道理在《弟子规》里都能很轻松找到答案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物质条件只能满足人们更大的欲望,不能使一个人真正变得懂事、成熟、有进步。正所谓“家贫出孝子”。比尔.盖茨曾说过:“要给孩子留下能够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不能给他留下无法生存的包袱”,但还有人这样说过:孩子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有何用?那只会更加富有;孩子没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又有何用?那样只会丧失生存的能力。物质财富总会有用尽的那一天,常言到:富不过三辈。其实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自食其力、找到生存下去的方法那才是最大的财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弄清了这些问题,那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释怀与思想上的进步啊!
寻求人生的归宿,是很多圣贤、伟人此生最大的愿望。在《弟子规》中,圣贤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这就是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些后者是真正的“享福人”,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这辈子都将是莫大的幸事。
读完《弟子规》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会好好的对照自己,反醒自己,学好《弟子规》。
本文标题: 训诫完读后感(朱子家训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4184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