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写作技巧,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除了要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要勤于动笔,...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写作技巧
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除了要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要勤于动笔,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下面是关于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写作技巧的内容,欢迎阅读!
读书笔记写作技巧我建议大家,读好书一定要做笔记。
阅读好书,我自己的做法一般是以下几个步骤,当然,有时候看时间和心情,我也会跳过一些步骤。
第一步:看作者简介、摘要和目录,快速了解一本书的框架,越了解作者的经历背景往往越有助于你深入思考这本书的一些观点。
第二步:快速通读一遍,我的习惯一般是速读。
第三步:看到启发性或者精彩的单元,我马上停下来做记录。
我做记录的方式包括:
1.写旁批,直接在书空白处写自己的想法。
2.把给自己启发的要点的页码标注出来,写到书的扉页或者尾页,变成后续汇总的索引。
3.马上把感悟心得发一条微博,回头复制粘贴也方便。
4.直接拿出笔或者笔记本,做摘录。
5.用手绘的方式画出书中有价值内容的逻辑框图。
我自己比较喜欢用手写的方式,不太喜欢用电子笔记类的工具。我并不反对用这样的工具,只是我认为手写图解效率更高,还可以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去阅读一本书,记忆效果更好。用拍照和扫描的方式记录书的内容,我是不提倡的,那样记忆不深刻,只是给自己一个安慰。除非你在拍照和扫描的同时完成内容归类,便于后续检索。
第四步:对有感觉的书,记录了足够的素材,我才会考虑做读书笔记。
大部分书我不做读书笔记,因为没有什么必要,几句话就可以把这本书的核心提炼完。
我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灵活,比如:
1.直接一段段摘录精华,对特别有感触的内容加一句话点评。
2.针对书的内容、价值写书评。
3.写读书心得笔记。我这里说的读书心得笔记和书评有一点不同,类似我们小时候读书做举一反三的功课。把书中一个知识点、一个思考框架拿出来反复练习,看看能否把作者的主要思想、观点、逻辑、推导过程都理顺。这样学习才能深刻有效,才能将书中的知识化为自己的东西。
对于一些有思想的书,有严密推导过程的书,写读书笔记的效果比思维导图要好。比如我读了秦晖先生的《田园诗与狂想曲》,就很认真做了读书笔记去思考。
1.做一个读书笔记PPT,这需要在完成读书笔记的基础上才方便进行。把文字内容视觉化,往往也完成了你对这本书理解框架的重构,完成了你对这本书内容最后的内化过程。说到读书笔记PPT这个事情,我鼓励很多人去这么做,后来他们分享了非常多的好作品。
2.模仿作者的思维,在自己的博客或微信文章中写类似的文章,或者尝试用作者的思维推导其他的现象。如果这样的思维方式很有效,可以尝试引入自己的工作实践。
3.等有了一些心得,我就找个机会和一帮学生或者朋友聊聊,把自己看来的思想结合自己的体会再讲一遍,这是一个加深理解的非常好的办法。反正我是一有机会,就跟别人“吹牛”,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有些牛是我现学现卖的。
我觉得上面这些都是我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不是说只有写笔记,才是做读书功课,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后感写作技巧(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读书笔记|用笔记激发创作灵感
灵感是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并经过深度思考之后的产物。我们在观察时,还要主动联想,通过联想产生思想,激发创作动力,激活灵感源泉。我们生活中的点滴感悟,一定要及时记录下来,并且刻意思考,让记录的笔记与创作关联。
记录下来之后就开始复习笔记。
第一步,纵览。没有创作灵感的时候翻阅笔记,一是转移内心的焦虑,二是慢慢进入思考的状态。
第二步,问题。
如果已经确立了主题,就在笔记中留意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知识点,发现了就以设问的方式进行思考,如何围绕主题阐述这个知识点。如果没有写作主题,就针对第一条笔记设问,想想如果把这条笔记写成一篇文章,主题是什么,怎么去论证。
第三步,阅读。结合写作主题,有针对性地检索笔记,把笔记中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知识点放到同一个文档中,逐条阅读,然后用排除法选择知识点,把和写作主题关联度较高的知识点留下。同时还可以结合写作需要,寻找相对的素材进行阅读,以充实主题素材库。当阅读过的材料基本可以支撑我们完成本次写作时,把问题及相应的素材整理成思维导图,搭建-个简单的写作框架。
第四步,回忆。结合写作框架中各分主题的创作难度,以先易后难的方式,回忆与素材描述相关的过往经历、新闻事件、名人观点,并及时记录。在回忆过程中,如果有记忆模糊、不确定的情况,不要急于确认,只要在相应的分主题下,把大概意思写出来即可。
第五步,检查。先检查写作框架的布局是否合理,重点检查分主题之间从横向看是否完全涵盖主题,从纵向看是否存在观点、素材重复的现象,再检查索材与相应的分主题的关联度,看素材是否能辅助说明问题,对于牵强附会的素材,务必要删除。
通过这五步操作,一篇文章的雏形就出来了。
如何用读书笔记提升阅读能力
但是大多数人读书从来不做读书笔记,为什么呢?
原因一,有些人会觉得太麻烦了,没有时间。他们认为现在忙得都没有时间看书,哪里还有时间做笔记呢。
原因二,根本不知道要做读书笔记这件事情。
原因三,错误的认为,做读书笔记只是简单的摘抄金句,写过之后就放抽屉了,从来都不去翻看这些笔记,以至于,还是忘记了。
02什么是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是为了提高阅读质量,而输出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只是随意的阅读一篇文章,读完之后很快便忘记了,但是,如果我们带着写读书笔记目的去阅读,为了读完之后有东西可写,你会自然而然的提高自己的专注度,同时,会带着思考的大脑去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你会感觉到有很多碎片化的东西,感觉似乎理解了,然而当自己要输出的时候却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于是促使你去重复翻阅自己读过的内容,以找到答案。这样的一个反复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对所阅读内容的记忆,同时能够锻炼思维,最终提高一个人的智慧和认识水平。
一个人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最好的开启方式是写读书笔记,通过不断的写读书笔记,将读到的知识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一 、如何做读书笔记?
常用的做读书笔记方式是,摘抄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累积另外一个好处是,可以给自己提供写作灵感,特别是金句。金句本身就是一个不错的观点,当自己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可以拿出这些笔记出来阅读,或者你会有新的启发和感悟。
二 、读书笔记类型:
A 、仿写式 。模仿自己认为好的句子和段落,学会运用,让这些自己认为好的写法,成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掌握某样东西,写作技巧也一样,而提高最好的方法是去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开始不懂的时候,就先去模仿,就像小孩学走路一样,有参照物,才能更快的进步。
B、评论式 。可以对书中的某个观点进行评论,可以赞成可以反对。写下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也可以对文中的人物、事件等做出评价。不断的让自己的大脑去运转,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
C 、心得式 。在阅读过程中,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并写下自己的感受感悟。
D、存疑式。 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疑问可以边读边记录下来,阅读完之后,可以去寻找答案,可以通过阅读其他书籍,或者通过网络搜索,当你找到答案之后,你可以试想下别人是否也有同样的疑问,那么自己如果就这个问题做一篇解答的文章是不是就变得十分珍贵了呢。
三 、做读书笔记需要掌握方法
读书笔记就是读和想的阅读产物。即便是对原文内容进行摘抄,也应该去深入思考应该抄什么,不应该抄什么,也要开动脑筋。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的知识,而不是其他。所以,拿起一本书,想的应该是:我想知道什么,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带着求知的意识,去寻找书中有价值的内容。
有些人喜欢边读边画书,如果是第一次读这本书,建议先不要做任何标记,不然往往会在读完这本书后,书中全都是做了标记的句子,几乎全是重点等于没有任何重点。如果第一次读,边读边摘抄句子也不建议。如果在不了解内容的时候边读边抄,思绪会被打断,整本书读起来不流畅,影响阅读效果。
我们需要将读和记分开在不同的步骤上做。这样,大脑每次处理一件事,会高效很多。读书笔记做完后,要重读笔记,不时翻开回顾,有什么新想法和新感受,也要随时添加进笔记。
有些人懒得动笔,懒得思考,是放弃做读书笔记的原因。阅读时,做读书笔记,才可以更好地吸收书中的知识。否则,看过的书很快就会忘记了,和没看没有什么区别。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做读书笔记是为了提高阅读的质量,我们需要珍惜每一次阅读,好好做读书笔记,质量比速度更重要。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作肯定会越来越好!
为了让读书笔记长期有效,在做读书笔记的时候,需做好分类和标记。就像管理一个仓库一样,分类存放,可以分不同的笔记本,封面做好区分。如果在同一个本子做了不同的内容记录,可以在阅读完之后给整理自己的笔记过程中,贴如不同的小标贴,作者给自己的笔记本做一个目录等,为了方便以后查阅的时候,方便找到我们需要的内容。
做笔记会让我们的阅读速度减慢,所以,在做笔记之前,这本书一定是自己认为有阅读价值的书,并且,是快速浏览过一遍的书。好的书籍如果只读一遍,那太浪费书籍了。好的书籍要读两到三遍。
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做读书笔记是为了提高阅读的质量,时代发展,能抽出来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读书的质量变得尤为可贵,珍惜每一次阅读,好好做读书笔记,质量比速度更重要。
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相信你的写作会越来越好!
创作的灵感从哪里来,《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告诉我们这4个答案
如果把每一本书只是单纯的读完一遍作为读书的终极目标,那我要告诉你,这么多年,你读的书,真的是白读了。
关键原因在于,读的书,当时记得内容具体讲的什么。虽然时间的流逝,原本了解的内容,也都还给了作者。
要想让我们读过的书都发挥应有的价值,首先就得学会选书。选的书不合适自己的,不仅读的慢,难以坚持读完,甚而读完之后,能够掌握的知识少之又少。
所以学会选书尤为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在冲动的诱惑下买了一大堆书,过了很长时间,一本都没有读过。总以“没有时间”来找理由不读书。这是因为没有选对书。
我们买了书,而且也读了,可我们感觉脑子里没有增加什么知识,读的书的内容也很快忘记了。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好的读书方法。
看了好多的书,实际上写作时能用上的很少。还是感觉“书到用时方恨少”,临场发挥时大脑一片空白。这是因为读过的书我们还没学会怎么去运用。
以上这些问题,《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会告诉我们答案。 人生有限,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本书,让我们阅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不要被浪费掉。
读书不是读了就算读完了,当时自我感觉书中的内容都印在了脑子里。人的大脑容量有限,装的东西多了,时间长就会自动将之前学习的东西挤掉。
而且我们阅读的每一本书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可能是书中的某一句话触动了你,也可能是某一个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所以,读书要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能够解决以上两个有问题。
即,读书笔记能够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重新阅读一本书,并快速找到我们需要的重点内容,为马上为我们所用。
那么,写读书笔记需要做些什么?
我们说,好的读书笔记,来源于好的书籍。首先我们应该会选书。
新书每天都以远远超过阅读的速度在出版,而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有选择性的读书,才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
因此, 选书要选自己感兴趣的是第一位的 。
知道自己要读什么样的书,然后平时注意各大平台阅读榜单,记录上自己要阅读的书单;在读书的过程中,记录下书中提到或推荐的书籍。
这样在购书时就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单作为参考,按照自己的书单来买书,都是自己想要阅读的,阅读的效率也会随之提高,甚而会把全部的书都读完。
我们慢慢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意识,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想要读的书,也可以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
要阅读的书籍定下来之后,我们开始读书了。在这个时候,读书笔记的进度也要跟阅读同步了。
我们可以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好的句子或想法,随之记录到笔记本上;也可以在读的过程中用笔或标签做好段落和句子标记,把一本书读完之后,再整理读书笔记。
整理读书笔记的过程,是再次阅读的过程。读书笔记能帮我们将书中的重点内容或触动我们的地方进行二次消化吸收。
在记录读书笔记的方法,有两个:
一是,摘抄。摘抄对自己来说书中的精华内容,能够加深记忆,更能加深理解。
二是,评论。评论自己对摘抄内容的感想。
评论的内容是重中之重,是因为我们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它也将会成为一个资源库,供我们随时取用。
很多写作者写着写着,感觉没有素材了,就意味着作品灵感的枯竭。对于创作来说,这将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绝对不能让它发生,所以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填充大脑逐渐的空白。在生活中积累各类素材,殊不知,真正的灵感来源于读书笔记。
是的,读书笔记的评论内容,就是我们取之不断,用之不竭的素材。
坚持读书,坚持写读书笔记是正道。我们将书中认为精华的内容摘抄之后,即在后面记录下当时自己的所思所想,即思考和感悟。
没有写作灵感的时候,翻看读书笔记,能够让我们找回当初对那些书的怦然心动。
甚至有时候无需翻看,在记录笔记的过程中,就能总结哪些点可以继续挖掘,可以写成一篇作品。
写作时,我们只需找到当初记录的那个点的来源、出处、应用场景等信息即可。
由此就用到了作者提到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这个笔记记录的要点: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摘抄和评论内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检索,那个我们需要的创意。
好创意,好的创作灵感都不是凭空出现的。这些都是写作者对某种刺激做出的反应。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的,就是评论内容。
例如,我们在街上看人来人往,观察人世百态,看到某一个生活现象的发生时,就突然联想到,记得某某书中描述过这样的人的行为的心理。
再比如,在阅读《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时,引发的思考和灵感:
摘抄:只用三本书提供工作能力!商务书籍大比拼。连载的主题是读三本相同主题的书,一次解决商务人士的烦恼、沟通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评论:这个提议可以用在写作上面。介绍书籍不一定要写一本书,可以将系一列的书籍整合进行分享,这样知识体系更为系统,也更能学到有价值的知识。
像这样的例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在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中,不胜枚举。所以,我们带着思考去阅读,创作的灵感也将会层出不穷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创作的灵感,即将书中精华内容与自己的所思所想,再结合生活实际整合在一起。而读书笔记,就可以直接拿来作为创作素材灵活应用。
坚持阅读,写好读书笔记之后,就会发现,世界上可以写的东西太多了。可以学习的东西也太多了,写作者用其一生都不会枯竭。
所以,学会有效阅读一本书,写作者就不愁没有灵感,没有作品!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