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故事简短一点,谢谢!1、筑建苏堤元祐四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
苏东坡的故事
简短一点,谢谢!1、筑建苏堤
元祐四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
年近六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
2、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
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
3、应考趣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赏识,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
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4、程苏结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大臣们正举行明堂祭拜大典,赶不及奠祭,仪式一完成,大臣们希望赶去吊丧,程颐却拦住大家,说孔子“是日哭则不歌”,参加明堂典礼之后,不该又吊丧家。大家觉得这不近人情,反驳说,“哭则不歌”不代表“歌则不哭”。
苏轼嘲笑程颐说:“这是枉死市上的叔孙通制订的礼法。”这是苏轼、程颐两人结怨的开始。 有一次国家忌日,众大臣到相国寺祷佛,程颐要求食素,苏轼责问说:“正叔(程颐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吗?为什么要吃素食?”
程颐说:“礼法:守丧不可饮酒吃肉;忌日,是丧事的延续。”苏轼唱反调:“支持刘家的人露出左臂来罢!”(用史记典故,苏轼自比为汉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颐比为吕氏乱党,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观、黄庭坚等则吃肉。
5、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
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地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地抢走了骨头。
“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东坡
1、针锋相对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3、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4、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5、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7、一盏明灯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一笑。
8、敷衍豪门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9、苏门书香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10、绝妙好骂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11、难兄难妹
一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苏东坡看她满有把握,就说出他的上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起。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东坡听了妹妹对的下联,连声赞妙。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红绣鞋”、“声声慢”、“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用拟人手法赋予具体形象,出对巧,应对更妙。
12、心中的佛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有一次两人相对坐下看着对方,苏东坡问佛印,“你看到了什么?”佛印回答说看到佛。接着问苏东坡看到了什么,苏东坡回答说看到了牛粪。当他得意洋洋的回到家中,并把这事告诉苏小妹,满心以为这是他与佛印和尚暗中较量的一次辉煌的胜利,没想到苏小妹听了却摇头叹息道:你输得好惨。苏东坡不解,苏小妹解释道:因为你心中有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眼中看到的就是佛,而你心中……
1、针锋相对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3、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4、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5、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7、一盏明灯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一笑。
8、敷衍豪门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9、苏门书香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10、绝妙好骂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11、难兄难妹
一天,苏东坡对苏小妹说:“都说你才智不凡,你要是能在一夜对好我出的对子,我就佩服你。”苏小妹笑答:“何须一个晚上。”苏东坡看她满有把握,就说出他的上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听罢,暗称难度大,竟一时对不起。过了一会,她见月光下一个丫环端来茶水,触景生对: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东坡听了妹妹对的下联,连声赞妙。这副对联恰到好处地嵌入“水仙子”、“虞美人”、“碧玉簪”、“红绣鞋”、“声声慢”、“步步娇”六个曲牌名,而且用拟人手法赋予具体形象,出对巧,应对更妙。
12、心中的佛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有一次两人相对坐下看着对方,苏东坡问佛印,“你看到了什么?”佛印回答说看到佛。接着问苏东坡看到了什么,苏东坡回答说看到了牛粪。当他得意洋洋的回到家中,并把这事告诉苏小妹,满心以为这是他与佛印和尚暗中较量的一次辉煌的胜利,没想到苏小妹听了却摇头叹息道:你输得好惨。苏东坡不解,苏小妹解释道:因为你心中有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眼中看到的就是佛,而你心中……
苏东坡诗风豪迈清新,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有一天晚上,黄庭坚与苏东坡饭后闲步,但见暮蔼沉金,水天一色,渔歌唱和,悠扬悦耳。于是出对道;
晓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苏东坡稍加思索,便对道: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上下句均妙在以曲牌名《满江红》、《普天乐》入对,甚为自然。
有一天,苏东坡和黄庭坚在松树下对弃围棋、对弈间 ,忽有几颗松子掉落在棋盘上,苏东坡触景生情,信口念道: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说也凑巧,此刻对面湖边有一渔夫在柳下悠闲垂钓。黄庭坚院视了一下,应声对出下联: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有一次,苏东坡奉命接待辽邦派来的使者。辽使有意要难他,便对他说:“苏学士乃中原名士,在下有一非常简单的上联,只有五个字,请苏学士属对。”说罢,辽使得意地念道:
三光日月星;
苏东坡一听,倒也下了一跳。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应当用“三”以外的其他数目字,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字来对,下面跟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这是副绝对呀!好在苏东坡熟读《诗经》,他略一思索,就在《诗经》里找到了答案。他立即对道:
四诗风雅颂。
这下联对得真妙。以“四”对“三”,十分妥贴。但如果“四”以下,跟着要提出四个字,那就不能跟“日,月,星”相对。妙就妙在他提出的“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的“雅”这一部分,又可分“大雅”和“小雅”,所以通称为“四诗”。辽使听了,不禁连连点头。
苏东坡与其妹苏小妹均为当时的著名才子、才女。某年中秋夜,兄妹二人在花园饮酒赏月。下洒菜中有一碟切开的咸鸭蛋,苏小妹便指着咸蛋出一上联,要哥哥对下联:
剖开舟两叶,内藏黄金白玉。
此联用词形象典雅,有一定难度。因一时无恰当物品可对,苏东坡一时为难。此时正巧侍女端来一盘石榴,苏东坡剖开一个,下联应手而得:
打破罐一只,中藏玛瑙珍珠。
兄妹正笑谈间,一侍女在一旁手持一只玉笛,吹奏乐曲助兴。于是苏东坡出一上联要小妹对下联:
“水仙子”鬓挥“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东坡话声未落,一侍女怕打扰兄妹的雅兴,迈着细碎小步拿来一件夹衣,给小妹披上,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兄妹二人用拟人手法,各嵌入三个词牌名,手法精妙,风格曲雅。
北宋词人秦观,字少游,才华过人。有一次,他与苏东坡同乘一船,东坡忽见岸上有一个醉汉,骑着驴东倒西歪的样子,不禁出对戏道:
醉汉骑驴,步步颠头算酒帐。
少游一时无可为对,忽见船尾艄公,摇着船一仰一俯的样子 ,于是对出了下联:
艄公摇橹,深深作揖讨船钱。
老艄公听了,亦大笑不已。
相传王安石曾出题三难苏东坡学士,其第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第一句云: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因为那年恰好闰了个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确是“两度春秋”。东坡虽是妙才,但这上联出得跷蹊,一时寻对不出。不过后人已代苏东坡对了出来: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东坡第二句对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原来苏州金阊门外至于虎丘这一段路叫做:山塘,约有七里之遥,中间有地名半塘。东坡不久前路过此地,所以王安石出此句难他,东坡果然被难住了。不过,后人假托乩语,也把此句对了出来,对云:
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王安石出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古名铁瓮域,临于大江,其地有金山、银山、玉山,山上有佛殿僧房,当的苏东坡恰好刚游览过,王安石便出了这一题。东坡寻思多时,不能成对,只得谢罪而去。这第三句至今未见有人对出下联。
苏东坡被眨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时,借助讲学以排遣心头郁闷,慕名而来考络绎不绝,黄州简直成了学子文士荟萃之地,于是他的名声日响。不知怎的却惊动了朝廷,便派来一名考官,名为巡视讲学,实为查看动静。经过一番密访,没发现苏东坡有什么越轨之处,但考官并不甘心,想方设法要把东坡的名声压下去。
一天清早,他对东按说:“苏学士名杨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满腹文章,我要见识见识,请找几名前来面试。”东被即刻挑了十名学生来见考官。考官与东坡并肩坐在台上,学生一字横坐在台下,周围站满了看热闹的人,考官心想,要当众出苏氏的丑,只有钻冷门。他清了清嗓子说道:“今天不考别的,只要你们对一副对子。我出上联,你们对下联。”于是,指着外面的宝塔说:
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果然不出考官所料,这些学生以为要考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没想到要对对子,完全没做思想准备,十分紧张,越紧张越不会,越不会越感到对不起老师,一个个大汗淋漓,满面羞渐。考官见状大为得意,指着第一个学生问:“你会对吗?”那个学生不好意思开口,低着头,伸出手摇了两摇。考官又指着第二个学生:“你呢?”那个学生 ,也同样把手摇了两摇。考官一直问到最后一个,结果都—样。这时他再也不想掩饰幸灾乐祸的心情,直视着东坡,带着嘲笑的口吻说:“苏学士,这……”还没等他说完,东坡忙说:“这样简单的试题,如何能考住他们?”
“那怎么他仍都对不出来呢?”
“他们都对出来了。”
“他们明明摇手表示不会对,你何以知道他们都对出来了?”
“考官大人,你把他们召在一起面试,给他们带来了不便,前面会对的又不能说,否则后面就会一一因袭,所以他仍只有打手势,其实这手势就是他们对的下联。”
“苏学士,我倒要请教,这手势怎么就是下联呢?”
“考官大人,你的上联是:
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他仍对的下联是:
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这时台下的学生如释重负,无不露出了笑容,周围的人更是赞叹不已,而考官却目瞪口果,无言以对;只好自我解嘲地说:“苏学士真是名不虚传,佩服佩服!”
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泛舟江河之上,吟诗作对。苏东坡看见河边有一只狗在啃骨头,于是计上心来,想作弄一下佛印。他用扇子指着正在啃骨头的狗,叫佛印看,脸上颇有得意之色。佛印一看,就知道苏东坡在又想骂他了,于是就把手中那把东坡增与他的题有东坡的诗的扇子丢进河里。这东坡看见佛印如此举动,马上就心领神会,脸上原来的得意之色马上就烟消云散了。为什么呢?原来他们这是打哑谜,东坡叫佛印看和边那条啃骨头的狗,其实是给佛印出了一条骂佛印的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把题有东坡诗句的扇子丢进河里,不但回接了东坡的上联,还把东坡也骂了回来:水流东坡诗(尸)。
这是我很小和在书上看到的故事了。在苏东坡与佛印富有讥讽妙语的对话中,大多都是一语双关,在很多关于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里,都可以看到这样有趣的故事,他们简直就是一对活宝。“鸟”在中国的俚语里,常常是一个用来骂人的非常不雅的词语,《水浒传》里的那些草蜢英雄们,嘴边就常常挂着“鸟”这个词语。苏东坡学识渊博,能言善辩是出了名的,于是他想用“鸟”这个词来羞辱一下佛印。他说:“古代诗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举例说吧:‘时闻啄木鸟,疑是叩门僧。
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这佛印也实在是厉害,听了后也没有和他辩论什么,只用一句很平淡的话,就把东坡弄得哑口无言了:“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在以前,如果有人骂我,我就回敬他一句话:什么样的人就说什么样的话。因为我从小家教特严,不善于骂人,那些骂人的脏话实在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只有用这句话来替自己解围。比如别人说我做什么事是有什么不好的动机,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等,我就会他什么样的人就说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人就想什么样的事情。我这算得什么智慧,只能够说明我口拙嘴笨,没想佛印也用过同样的方式来“教训”了苏东坡一次。
那一次,苏东坡与佛印又泛舟西湖之上,苏东坡年轻倜傥,潇洒英俊,想在佛印面前显摆一下,于是对佛印说:“你长得一身横肉,我看你就像一坨屎。”这一次苏东坡没有用双关语了,而是直接告诉佛印,我在骂你了。苏东坡以为这样可以惹恼佛印,让他大发脾气。没想到佛印只是微微一笑,说了一句让苏东坡大吃一惊的话:“我看你像一尊佛。”这佛印的确了得,苏东坡骂他像坨屎,他居然还说苏东坡像一尊佛,这是何缘故?聪明的苏东坡当时听了也甚是不解,问佛印何故这样说。佛印于是告诉他:“我心中有佛,所以我看见的都是佛,在我眼里你就是一尊佛;而你心中有屎,所以你看见什么都是屎,所以你会说我像一坨屎。 ”这苏东坡任凭有满腹经纶,五车学识,此时也只好承认自己心中有屎了。
人们的确在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子的,比如你心情不好的时候,看见什么都觉得不顺眼,做什么事都觉得不顺心,如果心情好了,即使遇到什么麻烦事,也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笑一笑就可以了之。一些人自己心理阴暗,于是便觉得周围的人都跟他一样;如果他是一个很阳光的人,便也会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电影《天下无贼》里的傻根和王薄两人,傻根是一个心地纯净的人,在他心里,这个世界怎么会有贼呢,他就想不明白,认为周围都是好人。而王薄自己是个贼,他就可以一眼看出黎叔不是一个好人。苏东东坡和佛印的那些故事虽然不一定真实,或许是后人杜撰的,但是真实的反映了这样一个道理。
--------------------------------------------------------------------------------
苏 轼
大江[2]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3]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6]初嫁了,雄姿英发[7]。羽扇纶巾[8],谈笑间[9],樯橹[10]灰飞烟灭。故国神游[1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12]。人生如梦,一尊[13]还酹[14]江月。
[注释]
[1]选自《东坡乐府》。念奴娇,词牌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文学家。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现在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赤壁,苏轼所游的是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一般认为在现在湖北赤壁市。 [2][大江]长江。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作者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4][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中郎将时年仅24岁,吴中称他为“周郎”。 [5][雪]这里比喻浪花。 [6][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嫁给周瑜。 [7][英发]勃发。形容周瑜气概。 [8][羽扇纶(guān)巾]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时儒将的装束,形容周瑜从容闲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9][谈笑间]谈笑之间。形容指挥若定。 ⑩[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⑩[故国神游]神游于故国。指词人想像当年周瑜大破曹军的情景。故国,这里指旧地。 [12][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斑白了。
[补充注释]
1.关于词牌来历——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2.周郎——庐江(在现在安徽)人。长壮有姿貌。初,孙坚讨董卓,徙家于舒(地名,在庐江)。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坚死,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不久,策又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时得乔公二女,皆国色,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策死,弟权统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权以瑜为前部大督(统帅),与操战于赤壁,大胜。
3.羽扇纶巾——这是当时流行的儒将装束,非诸葛亮所专有。元、明以后,受小说《三国演义》影响,以为火攻之计出于诸葛亮,于是认为此句是指诸葛亮说的,而把周瑜看成气量窄小、妒才害能之人,大误。实际上,周瑜不仅有远见卓识,而且极善于指挥作战,详见陈寿《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从词的行文看,此句指周瑜也是毫无疑义的。
[词意]
大江滚滚向东流,波浪中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遗弃了的旧营垒西边,人说是三国周瑜大败曹公的赤壁。四面石乱山高,两岸悬崖峭壁耸人云霄;惊涛骇浪汹涌澎湃,日夜将江岸冲击撕裂;波滔水涡翻滚腾跃,像似卷扬起千堆白雪。江山如图如画,一时引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郎公瑾,那时乔家小女初嫁归门;他英姿雄健睿智卓越,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执羽扇,头著纶巾;从容潇洒笑谈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如今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浮想万千。可笑我如此多怀古幽情,竟未老先衰鬓发斑白。啊,人生如一场梦幻,还是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长存的大江明月。
[作者作品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嘉祜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苏轼是杰出散文家、诗人、词人、书画家、文艺评论家和审美鉴赏家。词集有《东坡乐府》。其词视野广阔,风格豪迈。
谁知道《苏东坡传》的故事梗概?
故事梗概: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书中讲述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一位佛教徒、一位巨儒、一位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详细资料:
《苏东坡传》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童年与青年、壮年、老年、流放。将苏东坡的人生轨迹依然分为四个部分,得意、失意、得意、失意。
一、童年与青年
苏东坡和爸爸苏洵、弟弟苏辙共称三苏,在当代乃至后世的影响己经不能简单用一个“大”字来行容。在苏洵年轻的时候就己经看出“鬼才”的潜质了。年轻时的苏洵一直游手好闲,在一次偶然机会之下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为此发奋读书不在话下,并没有用多长时间,苏洵的名气己然震天响。
但是遗憾的是,一直于高中无缘。苏洵将希望寄托在了两个儿子身上。苏氏兄弟一同科举,一同高中,一同为朝廷效力。
二、壮年
苏氏兄弟一同科举,一同高中,一同为朝廷效力。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相对比之下,秦少游多少有点命运多舛的味道。进入朝廷的两人凭借过人才气得到皇上的赏识。连皇上都说:“我为朝廷找到了两个宰相。但是也是因为两人高调的“入职”,引起了周围人士的不满与忌妒。
在北宋那个言论并不自由的年代,弟弟子由凭借着冷静、沉着的性格躲避了不少灾难。而我们的主人公苏东坡先生,却大摆言论自由,殊不知别有心思的人,早己视他如肉中刺,拔而后快。第一次得意过后的失意来了。
第一次的失意主要与王安石集团的碰撞中产生的。结果很明确:苏东坡要被流放至惠州。这位举世知名的大文豪可以完全从朝廷大员变身成普通农夫。“他脱去衣袍、帽子、靴子,头发用最廉价的皮筋束起,躺在草地上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他为了和朋友在船上相聚畅聊,竟回家央求妻子给他些酒”。
“他会努力的学习种粮食、向有经验的农民讨教,认真的种地。”集各种情境与一身的苏东坡,更爱研究东西,他研制过墨,后来听大儿子迈说,他差点把房子点着了。最让苏东坡着迷的还是炼丹术。
在流放的这段日子,苏东坡还结实了很多道士和和尚,这段广纳友谊,闲去野鹤的日子让苏东坡产生了放弃官场的想法。然而一切在皇帝崩,小皇帝即位,太后掌权后又有了变化。他脱去农夫的外衣,继续他的使命。
三、老年
王安石的倒台为苏东坡赢得了归京的机会。据皇太后说“皇帝是悔恨中驾崩的”。深谙苏东坡治国之才的皇太后,一纸圣旨将苏东坡召回京都,并升至翰林学士。这让另一拔,苏东坡有莫大敌意的帮派深感不安。
新一轮阴暗的绊子出现了。章淳,一个曾被苏东坡称为“以后将杀人不眨眼的人”,就是这个人使苏东坡体会到了身心疲惫。虽然他不忍心辜负皇太后对于他的信任,同时不舍子由,在犹犹豫豫之中回想第一次失意时生活的谐意简单与舒心,让苏东坡下定决心,离开事非之地,回归自然。与他的偶像陶潜一样,做一介普通的农夫。
四、流放
然而命运弄人。护身符的皇太后死了,小皇帝当政了。这个脾气暴燥、急功尽力的小皇帝不可避免的被怀有居心的人利用,颁布了一系列的罢黜流放圣旨。一批三十多个朝廷曾经的重臣无一幸免,全被流放到海南蛮荒之地。
这次的流放条件非常艰苦,苏东坡当起了蛮荒之地的闲去野鹤。心灵得以宽慰的他并不埋怨国家。据说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几首千古经典就是出自这个时期。让人心寒的是此次流放,也成为杀害苏东坡的罪魁获首。
苏轼的故事有哪些
1、针锋相对
苏轼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2、旁敲侧击
一日中午,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佛印正忙着做菜,刚把煮好的鱼端上桌,就听到小和尚禀报:东坡居士来访。
佛印怕把吃鱼的秘密暴露,情急生智,把鱼扣在一口磬中,便急忙出门迎接客人。两人同至禅房喝茶,苏东坡喝茶时,闻到阵阵鱼香,又见到桌上反扣的磬,心中有数了。因为磬是和尚做佛事用的一种打击乐器,平日都是口朝上,今日反扣着,必有蹊跷。
佛印说:“居士今日光临,不知有何见教?”
苏东坡有意开老和尚玩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说:“在下今日遇到一难题,特来向长老请教。”
佛印连忙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岂敢,岂敢。”
苏东坡笑了笑说:“今日友人出了一对联,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在下一时对不出下联,望长老赐教。”
佛印不知是计,脱口而出:“居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怎麽这健忘,这是一副老对联,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馀。”
苏东坡不由得哈哈大笑:“既然长老明示磬(庆)有鱼(余),就请让我就来大饱口福吧!”
3、反唇相讥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4、暗助新郎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5、学无止境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者含笑飘然而去。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6、寺态炎凉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挥毫,顷刻书就: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7、一盏明灯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踢破磊桥三块石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剪断出字两重山
注:上篇标题“寺态炎凉”,冷笑一声自以为不坏。这一篇的标题“一盏明灯”,是指秦少游不点不明,不过点了以后还是很明白的。一笑。
8、敷衍豪门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怏地走了。
9、苏门书香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何?”
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小妹诗句刚吟出,父兄不禁齐声赞好。
10、绝妙好骂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苏东坡一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2、出人头地: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3、“尸骨”未寒: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