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荒原读后感(艾略特 荒原 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2-09-30 11:10: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93

艾略特,荒原,读后感专业一带你的回答,谢谢~!这个更多的是哲学的启示,如果刚开始做股的话没有很深刻的认识,之后反过来再读好一些艾略特《荒原》怎么...

艾略特荒原读后感(艾略特 荒原 读后感)

艾略特 荒原 读后感

专业一带你的回答 谢谢~!
这个更多的是哲学的启示,如果刚开始做股的话没有很深刻的认识,之后反过来再读好一些

艾略特《荒原》怎么理解?

艾略特的《荒原》怎么理解?有什么网址链接吗?
荒原是大概指人类精神世界的贫乏,一种荒芜的状态,要真正理解这首诗很难的。

艾略特的《荒原》到底表达了什么思想内容?

网上的资料看得我好乱哦求高手指点迷津简洁地说说它的中心思想
《荒原》写出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状态,是对战后西方文明走向迷惘和式微的高度概括。

联系象征主义的特征谈谈对荒原的理解

1 原型意象与“荒原”的总体象征意蕴
长诗《荒原》的写作主要受魏士登女士的著作《从祭仪到神话》和人类学家弗雷泽的巨著《金枝》的启发,以渔王和圣杯传说为原型,这个神话传说构成全诗的总体意象。渔王掌管着国家、生命,但是由于渔王年老力衰,身患重病,失去生命活力和繁殖能力,于是大地开始干裂荒芜,本来肥沃的国土变成一片“荒原”。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寻找到圣杯,治好渔王的病,挽救国家。圣杯通常指耶稣受难前与12个门徒共进晚餐时所用的杯子,有史以来有许多关于骑士为寻找圣杯而历险的传说。后来圣杯逐渐演变为生命力的象征,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力。于是年轻的英雄骑士身佩利剑,出发去寻找圣杯,途中历尽千难万险,最后终于找到了圣杯,治好了渔王。果然天降大雨,万物复苏,“荒原”得以拯救。
长诗的题目“荒原”作为全诗的主要意象,带有强烈的象征韵味。长诗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当时的欧洲正从战争的余悸中逐渐恢复,政治、经济、社会都四分五裂,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动荡的社会也导致了人们精神世界的虚无,精神文化的败落。这时期的人们失去了精神追求,内心空虚,犹如行尸走肉,游荡在这个世界。在艾略特看来,西方文化就像一片贫瘠的土地,没有精神寄托和方向。而“荒原”的意象正是这一时期欧洲或整个西方社会没落衰败的逼真写照,是西方人民精神文化贫乏落后的真实反映。
2 《荒原》的生、死、再生的意象系列
长诗中有很多与死亡有关的意象,诗人之所以大肆描写死亡是为了对现实世界进行尖锐的揭露和再现。但《荒原》中的死亡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死亡,不是终极死亡,而是有着生的意义的死亡,是再生的前提。
在长诗的第一部分中作者写到:“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哺育着/丁香,在死去的土地里,混合着/记忆和欲望,拨动着/沉闷的根芽,在一阵阵春雨里。/冬天使我们暖和,遮盖着/大地在健忘的雪里,喂养着/一个小小的生命,在干枯的球茎里。”四月本来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充满生命力,但是在艾略特笔下却成为“最残忍的月份”;而冬季原本是冰天雪地,死气沉沉的季节,却被艾略特说成是提供温暖的季节。四月成了“最残忍的月份”,孕育生命的土地成了“死去的土地”,揭示了现实世界已经被空虚、衰败笼罩,正一步步走向死亡。但“哺育着丁香”、“根芽”、“喂养着一个小小的生命”却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色调、复活的希望,使我们看到了再生的方向和现实。
艾略特描写伦敦城:“飘渺的城,/在冬天早晨的棕色雾下/一群人流过伦敦桥,这么多人,/我没想到死亡毁了这么多人。”在艾略特看来,伦敦城是一座“飘渺的城”,非现实的城。“叹息,又短又稀,吐出了口,/每一个人的目光都盯在自己足前。”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活死人”机械运动的图画,没有思想,没有生机,周围一片死亡般的孤寂。然而作者笔锋一转,随即问了两个问题:“去年你种在你花园里的尸体/抽芽了吗?今年它会开花吗?”“种”、“抽芽”、“开花”则意味着生命的诞生,表达了再生的美好愿望。
此外,“水”与“火”也是象征再生的重要意象。“水”在《荒原》中具有双重象征意蕴。一方面,“水”是万物之源,象征着生命,有了水万物就能生长;但“水”也能带来死亡,当象征着情欲的水泛滥时,将淹没人类的理性和智慧,使人们变得愚蠢。在第四部分《水里的死亡》中,作者将淹死的水手与基督教用水给死者洗礼的仪式相连,象征着死亡是一次超度,是再生的前提。“火”也具有同样的意义,“火”代表人们的欲望,当欲望之火无法控制时就会引起罪恶;但“火”又能净化人类的心灵和思想,除去一切杂念,燃尽一切罪恶,把人们从堕落的边缘拯救回来,通过火的历练得到再生。
《荒原》中所描写的宗教仪式,如“水里的死亡”,“火的布道”等等就是在为死者超渡灵魂,使其死而复生。诗人描写丧失信仰、衰败堕落的世界,是企图将世界重新拯救过来。
3 《荒原》与艾略特对西方社会的拯救
长诗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犹如一片荒原,社会肮脏混乱、毫无秩序可言,生活毫无意义、虚度时光,人们失去信仰、理想、追求,精神空虚,道德沦丧,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艾略特看到了西方社会这一状况,并提出要拯救西方社会。他认为一战后的欧洲也急需寻找圣杯,从而拯救“荒原”、拯救社会、拯救人类。圣杯象征着拯救荒原的希望,但如何寻找圣杯呢?在艾略特看来,这圣杯就是宗教,寻找圣杯就是信仰上帝、皈依宗教。
艾略特抨击现实,批判社会,认真思考社会、阶级矛盾以及现阶段的问题。他强烈反对社会革命,主张以宗教政治来消除社会弊端,解决现实问题,借用宗教来复兴西方堕落的传统文明。艾略特认为,在《荒原》中圣杯就是宗教,寻找圣杯、治愈渔王的做法正是出于艾略特皈依宗教的主张。
第三部分《火的布道》通过佛诫归劝人们要想摆脱情欲,必须皈依宗教。人类的种种罪恶正是由于强烈的欲望之火导致的,但火也能焚烧一切罪恶和丑陋,所以“火诫”要求燃尽一切世俗情欲。荒原中人们的情欲之火、愤恨之火,只有通过烈火的焚烧,才能获得拯救;只有经过烈焰的净化,精神才能得到洗礼,得到升华。荒原人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失去了信仰和追求的人们,不再考虑人生的意义,不再在乎生活的色彩,犹如失去灵魂的躯壳,在这世界漫无目的的游荡。作者惟有祈求宗教能够改变现状,拯救人类脱离苦海。
第五部分《雷霆所说的》道出了拯救荒原的主题。诗人在这一部分中开始探索拯救荒原的途径和方法,最终雷霆说出了拯救的办法:舍予,同情,克制。雷霆向人们传达了上帝的旨意,凡想脱离苦海的人们,唯有顺从上帝的意旨,生活在宗教的思想中,怀有舍予、同情、克制的心才能获得最终的拯救。
《荒原》无疑是艾略特最重要的诗作之一,也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被誉为现代文学的里程碑。在作品中,艾略特以其敏锐的观察力、犀利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揭露出西方社会的乱世状态,反映出西方文化的衰败空洞以及人们孤独空虚的内心世界,把一战后的西方世界真实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使我们对西方社会以及人民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并且为读者理解《荒原》这部巨著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及帮助,这一点是其他作家无法与之匹敌的。
本文标题: 艾略特荒原读后感(艾略特 荒原 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2630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后感2OO(读后感200字左右)朦胧诗读后感(《我的记忆》席慕容读后感300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