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人生的教科书——题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我才发现发现,自己陋习多的不是一般的多,而是很多很多。细读《...
弟子规的读后感
《弟子规》读后感
人生的教科书——题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我才发现发现,自己陋习多的不是一般的多,而是很多很多。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一份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但现在有太多太多和我一样的中学生,强势的自我总把自己摆在第一位,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又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又无法无天。
现代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难,邻里关系紧张,同事之间互相猜忌。面对这些问题,每个人总是想尽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摆脱以上烦恼。可是,最后的结果只是顾此失彼,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当第一次打开《弟子规》第一页,我便被“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惊呆了,原来我国古代早已把这种行为作为第一规范了,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我同样如此,在这之前妈妈叫我,我经常不回应。妈妈叫我干活,我也经常不理不睬或总和妈妈对着干。但从看到这句话之后,我就彻底要改掉了这个坏毛病,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百事以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懂得孝顺的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那也应该是在预料之中的,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害苦的终究是自己。
接着继续翻阅。现在的社会提倡的是身心健康,人光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不行的,还要有着一颗健康阳光的心灵,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更大的作用。现在的人们都变得精明、有心计,任谁都不想吃亏,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可谁又会想到,福祸两相宜,如果把一件事情里福祸用比例来说,可以说是各占一半,各为50%的可能性。如果先吃苦、先受累,也就是先消祸、先辛苦,那么剩下来的就是甜,就是福了。如果总是想着享福,那剩下来所要承受的就是祸,就是累了;然而这些做人的简单道理在《弟子规》里都能很轻松找到答案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物质条件只能满足人们更大的欲望,不能使一个人真正变得懂事、成熟、有进步。正所谓“家贫出孝子”。比尔.盖茨曾说过:“要给孩子留下能够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不能给他留下无法生存的包袱”,但还有人这样说过:孩子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有何用?那只会更加富有;孩子没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又有何用?那样只会丧失生存的能力。物质财富总会有用尽的那一天,常言到:富不过三辈。其实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自食其力、找到生存下去的方法那才是最大的财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弄清了这些问题,那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释怀与思想上的进步啊!
寻求人生的归宿,是很多圣贤、伟人此生最大的愿望。在《弟子规》中,圣贤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这就是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些后者是真正的“享福人”,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这辈子都将是莫大的幸事。
读完《弟子规》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会好好的对照自己,反醒自己,学好《弟子规》。
人生的教科书——题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我才发现发现,自己陋习多的不是一般的多,而是很多很多。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一份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但现在有太多太多和我一样的中学生,强势的自我总把自己摆在第一位,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又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又无法无天。
现代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难,邻里关系紧张,同事之间互相猜忌。面对这些问题,每个人总是想尽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摆脱以上烦恼。可是,最后的结果只是顾此失彼,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当第一次打开《弟子规》第一页,我便被“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惊呆了,原来我国古代早已把这种行为作为第一规范了,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我同样如此,在这之前妈妈叫我,我经常不回应。妈妈叫我干活,我也经常不理不睬或总和妈妈对着干。但从看到这句话之后,我就彻底要改掉了这个坏毛病,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百事以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懂得孝顺的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那也应该是在预料之中的,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害苦的终究是自己。
接着继续翻阅。现在的社会提倡的是身心健康,人光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不行的,还要有着一颗健康阳光的心灵,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更大的作用。现在的人们都变得精明、有心计,任谁都不想吃亏,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可谁又会想到,福祸两相宜,如果把一件事情里福祸用比例来说,可以说是各占一半,各为50%的可能性。如果先吃苦、先受累,也就是先消祸、先辛苦,那么剩下来的就是甜,就是福了。如果总是想着享福,那剩下来所要承受的就是祸,就是累了;然而这些做人的简单道理在《弟子规》里都能很轻松找到答案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物质条件只能满足人们更大的欲望,不能使一个人真正变得懂事、成熟、有进步。正所谓“家贫出孝子”。比尔.盖茨曾说过:“要给孩子留下能够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不能给他留下无法生存的包袱”,但还有人这样说过:孩子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有何用?那只会更加富有;孩子没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又有何用?那样只会丧失生存的能力。物质财富总会有用尽的那一天,常言到:富不过三辈。其实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自食其力、找到生存下去的方法那才是最大的财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弄清了这些问题,那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释怀与思想上的进步啊!
寻求人生的归宿,是很多圣贤、伟人此生最大的愿望。在《弟子规》中,圣贤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这就是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这些后者是真正的“享福人”,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这辈子都将是莫大的幸事。
读完《弟子规》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弟子规》是一面镜子,我会好好的对照自己,反醒自己,学好《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
想必大家都读过《弟子规》吧,《弟子规》里的内容蕴藏着许多道理,只要我们反复回味,就会有许多体会了,
作文 读《弟子规》有感
。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读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到……
有一次,妈妈一个人在家里大扫除,而我在做妈妈布置的“海量”作业。经过两个小时的“拼搏”,我终于把“海量”作业给消灭了。没想到,我刚刚写完作业,妈妈就叫道:“阿怡,帮妈妈洗洗拖把吧!”我听了,说:“妈妈,我刚刚才把作业给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妈妈说:“我干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给累坏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
唉!”我听了,又说:”下次大扫除我就和你一起干活,这总行了吧!”妈妈听了,说:“唉!算了,你还是好好学习吧!”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妈妈。妈妈希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什么家务活都不让我干,全部家务一直都是她做的。现在,妈妈很累很累,叫我帮她洗个拖把,我都不肯。唉,妈妈上班回来已经很累了,回到家她还要忙个不停,我又何曾帮过她干过一点活呢?平时,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她叫我回去复习,不要再看电视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时甚至不听呢,净和她“唱反调”。妈妈处处都为我着想,可我根本就没当一回事呢!但是,我现在决定改变自己,要做一个好孩子!
今后,我一定会做个懂事、听话、勤劳的好孩子,学会帮妈妈分担辛苦,让妈妈不再为我的学习操心。
作文 读《弟子规》有感
。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读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没有做到……
有一次,妈妈一个人在家里大扫除,而我在做妈妈布置的“海量”作业。经过两个小时的“拼搏”,我终于把“海量”作业给消灭了。没想到,我刚刚写完作业,妈妈就叫道:“阿怡,帮妈妈洗洗拖把吧!”我听了,说:“妈妈,我刚刚才把作业给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妈妈说:“我干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给累坏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
唉!”我听了,又说:”下次大扫除我就和你一起干活,这总行了吧!”妈妈听了,说:“唉!算了,你还是好好学习吧!”
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妈妈。妈妈希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什么家务活都不让我干,全部家务一直都是她做的。现在,妈妈很累很累,叫我帮她洗个拖把,我都不肯。唉,妈妈上班回来已经很累了,回到家她还要忙个不停,我又何曾帮过她干过一点活呢?平时,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她叫我回去复习,不要再看电视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时甚至不听呢,净和她“唱反调”。妈妈处处都为我着想,可我根本就没当一回事呢!但是,我现在决定改变自己,要做一个好孩子!
今后,我一定会做个懂事、听话、勤劳的好孩子,学会帮妈妈分担辛苦,让妈妈不再为我的学习操心。
弟子规读后感200字
《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未学以前也零零星星的读过几本佛法方面的经典,对于学习实践《弟子规》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每天面对蔡老师亲切和蔼的笑容,聆听蔡老师的淳淳教导,让末学得到了重新反省、认识自己的机会,并日益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落实<<弟子规>>的重要性。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熏修,让末学获益良多、感悟颇深,在这里特此向学院的各位老师、大德、同修作一下修学报告,敬请慧鉴,批评指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的李毓秀先生,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领,并综合朱熹编著的《小学》中的文义,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
《弟子规》是专门教导我们扎稳孝敬德行的根,并具体到我们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并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我们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化一方,挽救当今伦理道德沦丧,社会种种危机的首要法宝。
尊敬的师傅上人净空老和尚及蔡老师也一再教导我们,学习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修学要从真实心中作,以恭敬谦卑的态度去学习落实。真正的道学问是要解行相应,信、解、行、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力行落实做到!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弟子规》的学习和落实,是让我们扎稳道德学问的根基,深刻认识到做人的根本是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奉事师长,仁爱、谦虚、诚实守信、恭敬一切。反观自己很多方面都做的不到,惭愧之至!今后一定依照古圣先贤、师傅上人的教诲,依教奉行,努力改过修善!!
第一、入则孝。
入则孝是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恭敬、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的了。我们今天能够有幸认识到这些圣贤人的教诲,就应该首先尽心尽力做好我们为人子之道。
孝养父母: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落实。
1、养父母之身:在生活中孝养父母,恭敬孝顺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让父母会伤心难过。平常多关心父母的身体,照顾好父母饮食、起居以及身体健康。当父母生病时,应当全心全意来尽自己的孝道,好好照顾父母,让父母早日康复。
2、养父母之心,生活中要多与父母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生活和睦幸福,工作稳定,不让父母担心,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中、工作上,多听父母给我们的意见。从今天起,我要立志,首先要好好经营好自己的人生、经营好自己的家庭,不断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做一个真正让父母自豪的孝子!
3、养父母之志,我们要把孝落实在生活中,要用自己的真心去力行孝道。在生活中,主要是父母对的意见,一定随顺父母的意思;即使父母的认知错误,我们也不能顶撞,要恭敬谦虚应诺,找机会再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想办法规劝父母。
未学认为在孝道方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想办法,用自己的德行孝道,用善巧方便,把父母早日领进佛门,好好念佛,今生能让父母往生极乐世界。尽自己的能力让父母于一生成就佛道,了脱生死轮回的苦海,方是真正的大孝。
第二、出则悌。
出则悌是圣贤教导我们,首先要友爱兄弟姐妹,兄弟团结,多照顾帮助兄弟姐妹,其次出外要友爱朋友以及一切和我们身边相处的人。我们扩大自己的心量,常修布施,在财物上就会看淡,以谦卑、仁爱、智慧之心,言语上就会忍让,广结善缘。以自己的道德学问做周围人的榜样,真诚、恭敬、忍辱以及智慧的善巧方便来化逆缘为善缘!
对长辈有礼貌,做到长幼有序,处处要谦虚礼让,对长辈要恭敬礼貌,见到长辈要恭敬问候,不可以随便就座,长辈坐我们才可以从坐,说话要注意要声音大小,谦恭礼貌。再把这份存心提升对待所有的父母、兄弟姐妹,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恭敬与爱护,才算是做到出则悌。
第三、谨。
我们要时时刻刻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会帮助我们免掉许多坏的习惯,并逐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训练: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珍惜生命、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要早睡早起,讲究卫生早起洗脸,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等,才能身体健康。穿着要整洁、稳重,适合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考虑家中的经济情况,不讲究名牌,华丽。对饮食不可以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可过饥过饱。劝戒子女不要饮酒,对于成人的我们平时也不要饮酒,交际场合尽量不饮,或适当少饮、要坚决不醉酒,平时主要以素食为主。
2、家中以及公司、公共场合,一切物品的排列要整齐有序,用过的东西应该放回原处,才不会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乱七八糟。生活中要求自己行、坐、站的形象要稳重,问候或礼拜长者时要真诚恭敬。走路做事要从容,不能急躁,动作恭敬温和,坐立要端正,时刻提醒自己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真诚、恭敬,要做到谨言慎行。
3、印光大师教导我们要“敦伦尽分”,一个人要懂得尽到自己本份去完成人生,完成使命。处处为他人着想,进入别人房间先敲门,报上自己的名字。不要进入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场所,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借人东西时要先得到同意,不问而拿走,那和偷没有两样。借东西要注意及时归还。
第四、信。
“凡出言,信为先。孔老夫子说“人无信不立”,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很难在社会立足。在现在这个普遍没有信用的社会,我们要立志做圣贤,做他人的榜样,去掉以往的虚伪、不诚实,以诚实守信,仁义道德来处世,来感化周围的人。
只说好话、有益于人的话,修改掉一切不好的口头语,市井秽污之气。在没有见到事实真相之前,不轻易发表言论,不论人是非,一旦承诺,就一定要守信。说话的语气、速度要适中,见到他人的善事、善行要赞叹学习。
衣服饮食都是次要的东西,唯有技艺以及德行才是立身之本,要时刻提醒自己,每天修善、积功累德,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以圣贤为榜样,看周围的人优点来学习,时时提醒自己,以别人为镜子,看到别人的过失,要马上反照自己,是非也有类似的习性或其他过错,有则一定要改,时时提醒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和修行。
听闻别人对自己批评指正,要欢喜改正,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叹称誉,要关照自己是否真的如此,要时刻谦卑、如履薄冰,努力修善,不可有丝毫的自高自大。
对于自己的以前坏习惯、不良习气,要发羞耻之心,做错了,不能故意去掩盖,如果故意去掩盖,是增加了一个新的恶行,会污染自己的人格、遮蔽自己的智慧。
对于以往的过错、不良习气,要发勇猛之心,想办法对治,坚决改错!!!
第五、泛爱众,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天地万物因为仁爱而生生不息,世间因为仁爱才能和平共处。纵然是现代这个以物质、功利主义的时代,众生因为愚痴贪爱、自私自利而迷惑颠倒,但是只要有真正德行的人,来以身作责,来教化,人们也是容易觉醒和向善的。
我们在尊敬的上净下空老法师的教导下,自己以古圣先贤、大善知识为榜样,从基础开始修行,以孝敬友爱、德行仁爱为准则,身体力行,自己修好,别人才会起而相仿,从而带动周围的人,移风易俗,教化一方,促进社会和谐。
在现实生活中处处以恭敬、谦卑为原则,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结富人,不看不起穷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对于妻子、朋友、物品要做到不喜新不厌旧,珍惜自己的妻子、家庭、亲人、朋友,对新朋友或事物不贪恋。别人没有空闲的时候,不应该用事情去打扰他,朋友内心烦乱的时候,应该给他一点时间和空间,表示一下关心,不要去话去打扰他,这些都是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应该注意的礼貌和原则。
其次要善于守护自己的口业,在现实生活中,不说人是非,不揭人短处;只看别人的优点,不看人的缺点,以善心力行做到隐恶扬善,能修好自己的德行,则能以自己的行为唤醒他人的惭愧心。
蔡老师教导我们,对于不能劝说的人,而去劝说,是自己失言;对于应该劝导的而不去劝导,是自己没有尽到亲人、朋友的本分。圣贤教导我们善巧的方法,“扬善于公堂,规劝于私室。”在人多的地方赞叹他人的优点,能鼓励他人更加向好处发展,劝化要顾及到他人面子。劝人也要先观察对方对我们的信任程度,以及是否能接受等,要有智慧去辨别和选择正确的时机,用对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时时反观自照,每天反省自己。与人相处,要多布施、多给予,惜物惜福,修福修慧。要求别人的事,要自己先做到。要时时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能要求别人去做。时刻记住别人对我们的帮助,找机会报答,和别人的怨恨,要尽快化解掉,忘记别人的过失。对待不如自己的人、下属,贵在自己行事端正,仁慈而宽和。这样别人才会真正佩服尊重我们。
我要努力学会去从真心里爱别人,“看一切长者如自己的父母,视一切平辈如自己的兄弟姊妹,看一切小辈如自己的孩子。”我要不断历事炼心、不断努力。仁慈、悲悯一切众生,是圣人、菩萨的境界,我要从弟子规的基础开始,从做一个标准的好人开始,立志向、学圣贤,做菩萨。
第六、亲仁。
社会中,人们的迷惑有深浅不同,智慧与福德机缘也不一样,所以心智高低、德行素质也不一样。现实社会中受到风俗习气影响误导的人多,真正有德行、仁慈宽厚的君子圣贤人少。如果真正有德行的人,人们是会自然对他生敬畏之心。
道德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人生的历程上,圣贤教导我们要亲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以他们为榜样,皈依仁慈德行的善知识,跟他们学习智慧道德学问,来不断提升自己,并落实到生活中。
良师益友非常重要,良师可以指点我们正确的修学方向,益友是我们修行路上的好伴侣,相互帮助,相互指正,共同进步!
经常亲近仁慈德行的,跟他学习,会使我们的德行越来越进步,过失也会越来越少。如果不亲近有德行的人,就会有无限的祸害,小人就会亲近我们,如流随俗,作种种的恶性,而不自知,来生必定轮回受苦。
第七、余力学文。
道德学问的增长,贵在力行,落实,我们把立身处事的行为落实生活中,德行都扎好。还有空余的时间,要努力学习经典和圣贤的教诲。
如果只是学习,而不能能力行做到,只是记问学问,会增长我们的浮华不实的习气,增长我慢之心,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对于人生多一些所知障罢了。如果只是遵守教诲,却不能够多读书学习圣贤的教诲,就不能真正明白事理,就容易依照自己认为的偏见去做事,造成了错误还不知道,这是愚痴的行为啊!
我们学习要做到心、眼、口,专 一,研究学问要先选择一本书的学习,忌讳贪多、贪快,学习期限要尽量宽松一些,但在学习期间要抓紧用功。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豁然开朗了。当我们学习过程当中,有疑惑、不明白的地方,要随时做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要明白其中真实的意义。
其次,我们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都要做到清净、整洁,写字的时候要先平心正义,写字要力求端正、恭敬,书籍看过以后都要放回原来的位置。对书籍要爱惜,有损缺的要及时认真补好。不是对我们的德行有意义的书籍、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都要自觉远离,以免自己的心智受到污染。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不应该自暴自弃,要努力精进学习,力行圣贤的教诲,我们只要立大志远,依教奉行,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圣人与贤人的境界,也是我们能够达到的。
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弟子规》,使我感触很深,树立了自己正确的人生知见,才知道自己具体的差距在那里,明确了做人的本份。知道了自己应该从认真学习力行《弟子规》的教诲以及种种准则去扎稳根基,在生活中孝敬友爱、慎言慎行、诚信仁爱,并身体力行,加强自己的道德素质修养。我也下决心坚决祛除自己以前的不良习气!!
立志自己学习力行圣贤的教诲,正确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自己以身作责,希望能逐渐带动周围及当地学习圣贤教育的风气来,为社会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熏修,让末学获益良多、感悟颇深,在这里特此向学院的各位老师、大德、同修作一下修学报告,敬请慧鉴,批评指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的李毓秀先生,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领,并综合朱熹编著的《小学》中的文义,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
《弟子规》是专门教导我们扎稳孝敬德行的根,并具体到我们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并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我们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化一方,挽救当今伦理道德沦丧,社会种种危机的首要法宝。
尊敬的师傅上人净空老和尚及蔡老师也一再教导我们,学习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修学要从真实心中作,以恭敬谦卑的态度去学习落实。真正的道学问是要解行相应,信、解、行、证,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力行落实做到!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弟子规》的学习和落实,是让我们扎稳道德学问的根基,深刻认识到做人的根本是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奉事师长,仁爱、谦虚、诚实守信、恭敬一切。反观自己很多方面都做的不到,惭愧之至!今后一定依照古圣先贤、师傅上人的教诲,依教奉行,努力改过修善!!
第一、入则孝。
入则孝是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恭敬、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的了。我们今天能够有幸认识到这些圣贤人的教诲,就应该首先尽心尽力做好我们为人子之道。
孝养父母: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落实。
1、养父母之身:在生活中孝养父母,恭敬孝顺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让父母会伤心难过。平常多关心父母的身体,照顾好父母饮食、起居以及身体健康。当父母生病时,应当全心全意来尽自己的孝道,好好照顾父母,让父母早日康复。
2、养父母之心,生活中要多与父母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的生活和睦幸福,工作稳定,不让父母担心,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中、工作上,多听父母给我们的意见。从今天起,我要立志,首先要好好经营好自己的人生、经营好自己的家庭,不断修养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做一个真正让父母自豪的孝子!
3、养父母之志,我们要把孝落实在生活中,要用自己的真心去力行孝道。在生活中,主要是父母对的意见,一定随顺父母的意思;即使父母的认知错误,我们也不能顶撞,要恭敬谦虚应诺,找机会再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想办法规劝父母。
未学认为在孝道方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想办法,用自己的德行孝道,用善巧方便,把父母早日领进佛门,好好念佛,今生能让父母往生极乐世界。尽自己的能力让父母于一生成就佛道,了脱生死轮回的苦海,方是真正的大孝。
第二、出则悌。
出则悌是圣贤教导我们,首先要友爱兄弟姐妹,兄弟团结,多照顾帮助兄弟姐妹,其次出外要友爱朋友以及一切和我们身边相处的人。我们扩大自己的心量,常修布施,在财物上就会看淡,以谦卑、仁爱、智慧之心,言语上就会忍让,广结善缘。以自己的道德学问做周围人的榜样,真诚、恭敬、忍辱以及智慧的善巧方便来化逆缘为善缘!
对长辈有礼貌,做到长幼有序,处处要谦虚礼让,对长辈要恭敬礼貌,见到长辈要恭敬问候,不可以随便就座,长辈坐我们才可以从坐,说话要注意要声音大小,谦恭礼貌。再把这份存心提升对待所有的父母、兄弟姐妹,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一样恭敬与爱护,才算是做到出则悌。
第三、谨。
我们要时时刻刻关照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会帮助我们免掉许多坏的习惯,并逐步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训练: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珍惜生命、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要早睡早起,讲究卫生早起洗脸,刷牙,饭后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等,才能身体健康。穿着要整洁、稳重,适合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考虑家中的经济情况,不讲究名牌,华丽。对饮食不可以偏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可过饥过饱。劝戒子女不要饮酒,对于成人的我们平时也不要饮酒,交际场合尽量不饮,或适当少饮、要坚决不醉酒,平时主要以素食为主。
2、家中以及公司、公共场合,一切物品的排列要整齐有序,用过的东西应该放回原处,才不会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乱七八糟。生活中要求自己行、坐、站的形象要稳重,问候或礼拜长者时要真诚恭敬。走路做事要从容,不能急躁,动作恭敬温和,坐立要端正,时刻提醒自己为人处事、待人接物要真诚、恭敬,要做到谨言慎行。
3、印光大师教导我们要“敦伦尽分”,一个人要懂得尽到自己本份去完成人生,完成使命。处处为他人着想,进入别人房间先敲门,报上自己的名字。不要进入容易发生争吵打斗的场所,以免受到不良的影响。借人东西时要先得到同意,不问而拿走,那和偷没有两样。借东西要注意及时归还。
第四、信。
“凡出言,信为先。孔老夫子说“人无信不立”,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很难在社会立足。在现在这个普遍没有信用的社会,我们要立志做圣贤,做他人的榜样,去掉以往的虚伪、不诚实,以诚实守信,仁义道德来处世,来感化周围的人。
只说好话、有益于人的话,修改掉一切不好的口头语,市井秽污之气。在没有见到事实真相之前,不轻易发表言论,不论人是非,一旦承诺,就一定要守信。说话的语气、速度要适中,见到他人的善事、善行要赞叹学习。
衣服饮食都是次要的东西,唯有技艺以及德行才是立身之本,要时刻提醒自己,每天修善、积功累德,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以圣贤为榜样,看周围的人优点来学习,时时提醒自己,以别人为镜子,看到别人的过失,要马上反照自己,是非也有类似的习性或其他过错,有则一定要改,时时提醒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行和修行。
听闻别人对自己批评指正,要欢喜改正,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叹称誉,要关照自己是否真的如此,要时刻谦卑、如履薄冰,努力修善,不可有丝毫的自高自大。
对于自己的以前坏习惯、不良习气,要发羞耻之心,做错了,不能故意去掩盖,如果故意去掩盖,是增加了一个新的恶行,会污染自己的人格、遮蔽自己的智慧。
对于以往的过错、不良习气,要发勇猛之心,想办法对治,坚决改错!!!
第五、泛爱众,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天地万物因为仁爱而生生不息,世间因为仁爱才能和平共处。纵然是现代这个以物质、功利主义的时代,众生因为愚痴贪爱、自私自利而迷惑颠倒,但是只要有真正德行的人,来以身作责,来教化,人们也是容易觉醒和向善的。
我们在尊敬的上净下空老法师的教导下,自己以古圣先贤、大善知识为榜样,从基础开始修行,以孝敬友爱、德行仁爱为准则,身体力行,自己修好,别人才会起而相仿,从而带动周围的人,移风易俗,教化一方,促进社会和谐。
在现实生活中处处以恭敬、谦卑为原则,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结富人,不看不起穷人,以平等心待人接物。对于妻子、朋友、物品要做到不喜新不厌旧,珍惜自己的妻子、家庭、亲人、朋友,对新朋友或事物不贪恋。别人没有空闲的时候,不应该用事情去打扰他,朋友内心烦乱的时候,应该给他一点时间和空间,表示一下关心,不要去话去打扰他,这些都是我们在为人处世中应该注意的礼貌和原则。
其次要善于守护自己的口业,在现实生活中,不说人是非,不揭人短处;只看别人的优点,不看人的缺点,以善心力行做到隐恶扬善,能修好自己的德行,则能以自己的行为唤醒他人的惭愧心。
蔡老师教导我们,对于不能劝说的人,而去劝说,是自己失言;对于应该劝导的而不去劝导,是自己没有尽到亲人、朋友的本分。圣贤教导我们善巧的方法,“扬善于公堂,规劝于私室。”在人多的地方赞叹他人的优点,能鼓励他人更加向好处发展,劝化要顾及到他人面子。劝人也要先观察对方对我们的信任程度,以及是否能接受等,要有智慧去辨别和选择正确的时机,用对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我要时刻提醒自己,时时反观自照,每天反省自己。与人相处,要多布施、多给予,惜物惜福,修福修慧。要求别人的事,要自己先做到。要时时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能要求别人去做。时刻记住别人对我们的帮助,找机会报答,和别人的怨恨,要尽快化解掉,忘记别人的过失。对待不如自己的人、下属,贵在自己行事端正,仁慈而宽和。这样别人才会真正佩服尊重我们。
我要努力学会去从真心里爱别人,“看一切长者如自己的父母,视一切平辈如自己的兄弟姊妹,看一切小辈如自己的孩子。”我要不断历事炼心、不断努力。仁慈、悲悯一切众生,是圣人、菩萨的境界,我要从弟子规的基础开始,从做一个标准的好人开始,立志向、学圣贤,做菩萨。
第六、亲仁。
社会中,人们的迷惑有深浅不同,智慧与福德机缘也不一样,所以心智高低、德行素质也不一样。现实社会中受到风俗习气影响误导的人多,真正有德行、仁慈宽厚的君子圣贤人少。如果真正有德行的人,人们是会自然对他生敬畏之心。
道德学问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人生的历程上,圣贤教导我们要亲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以他们为榜样,皈依仁慈德行的善知识,跟他们学习智慧道德学问,来不断提升自己,并落实到生活中。
良师益友非常重要,良师可以指点我们正确的修学方向,益友是我们修行路上的好伴侣,相互帮助,相互指正,共同进步!
经常亲近仁慈德行的,跟他学习,会使我们的德行越来越进步,过失也会越来越少。如果不亲近有德行的人,就会有无限的祸害,小人就会亲近我们,如流随俗,作种种的恶性,而不自知,来生必定轮回受苦。
第七、余力学文。
道德学问的增长,贵在力行,落实,我们把立身处事的行为落实生活中,德行都扎好。还有空余的时间,要努力学习经典和圣贤的教诲。
如果只是学习,而不能能力行做到,只是记问学问,会增长我们的浮华不实的习气,增长我慢之心,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对于人生多一些所知障罢了。如果只是遵守教诲,却不能够多读书学习圣贤的教诲,就不能真正明白事理,就容易依照自己认为的偏见去做事,造成了错误还不知道,这是愚痴的行为啊!
我们学习要做到心、眼、口,专 一,研究学问要先选择一本书的学习,忌讳贪多、贪快,学习期限要尽量宽松一些,但在学习期间要抓紧用功。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豁然开朗了。当我们学习过程当中,有疑惑、不明白的地方,要随时做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要明白其中真实的意义。
其次,我们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都要做到清净、整洁,写字的时候要先平心正义,写字要力求端正、恭敬,书籍看过以后都要放回原来的位置。对书籍要爱惜,有损缺的要及时认真补好。不是对我们的德行有意义的书籍、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都要自觉远离,以免自己的心智受到污染。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不应该自暴自弃,要努力精进学习,力行圣贤的教诲,我们只要立大志远,依教奉行,通过一步一步的努力,圣人与贤人的境界,也是我们能够达到的。
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弟子规》,使我感触很深,树立了自己正确的人生知见,才知道自己具体的差距在那里,明确了做人的本份。知道了自己应该从认真学习力行《弟子规》的教诲以及种种准则去扎稳根基,在生活中孝敬友爱、慎言慎行、诚信仁爱,并身体力行,加强自己的道德素质修养。我也下决心坚决祛除自己以前的不良习气!!
立志自己学习力行圣贤的教诲,正确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自己以身作责,希望能逐渐带动周围及当地学习圣贤教育的风气来,为社会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标题: 弟子规里蕴藏的能量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2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1717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