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的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著名书名作者和内容摘要,可以是书中一段话(摘下来)或某个观点的心得和理解看法好的加分《哥达...
求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的的读后感 1000字左右
著名书名作者和内容摘要 可以是书中一段话(摘下来)或某个观点的心得和理解看法好的加分《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在晚年写的一部伟大著作,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纲领性文件献.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同机会主义的发动纲领的尖锐对立.
马克思写于1875年4月底-5月初.因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两派即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将于1875年5月下旬在哥达举行合并代表大会讨沦通过党纲草案,马克思对这个党纲草案作了批判.原名《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后通称《哥达纲领批判》.当时没有公开发表。1891年恩格斯为反对德国党内的机会主义思潮,帮助制定正确的纲领而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它从理论上清算了拉萨尔主义,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溲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第一次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第一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才能实行按需分配。
“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革命的阶级有革命的纲领,反动的阶级也有发动的纲领。浸透了拉萨尔机会主义思想哥达纲领,是一个代表当时德国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发动纲领,"这个纲领既没谈到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也没谈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倒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极大发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个纲领表现的断然退步,感到特别愤慨,马克思报病写下了《哥达纲领批判》 这部伟大著作,“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在批判机会主义纲领的过程中,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战斗纲领。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预见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到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国家。”
讲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原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最后的国家形式里阶级斗争要进行最后的决战。”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使自己成为政治上、经济上的主人,才能铲除剥削和压迫的根源,获得彻底的解放
马克思写于1875年4月底-5月初.因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两派即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将于1875年5月下旬在哥达举行合并代表大会讨沦通过党纲草案,马克思对这个党纲草案作了批判.原名《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后通称《哥达纲领批判》.当时没有公开发表。1891年恩格斯为反对德国党内的机会主义思潮,帮助制定正确的纲领而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它从理论上清算了拉萨尔主义,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溲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第一次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第一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才能实行按需分配。
“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总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革命的阶级有革命的纲领,反动的阶级也有发动的纲领。浸透了拉萨尔机会主义思想哥达纲领,是一个代表当时德国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发动纲领,"这个纲领既没谈到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也没谈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是个地地道道的大倒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极大发动。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个纲领表现的断然退步,感到特别愤慨,马克思报病写下了《哥达纲领批判》 这部伟大著作,“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在批判机会主义纲领的过程中,指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战斗纲领。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预见到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到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国家。”
讲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原理,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最后的国家形式里阶级斗争要进行最后的决战。”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使自己成为政治上、经济上的主人,才能铲除剥削和压迫的根源,获得彻底的解放
本文标题: 马列经典著作读后感1200字(读马克思的著作的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0574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