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赏析100字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
夜雨寄北赏析100字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盼望归后“共剪西窗烛”,则此时思归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与妻子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则此时“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也不言可知。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在前人的诗作中,写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之忆今日者,为数更多。但把二者统一起来,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却不能不归功于李商隐既善于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又勇于进行新的探索,发挥独创精神。
上述艺术构思的独创性又体现于章法结构的独创性。“期”字两见,而一为妻问,一为己答;妻问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巴山夜雨”重出,而一为客中实景,紧承己答;一为归后谈助,遥应妻问。而以“何当”介乎其间,承前启后,化实为虚,开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时间与空间的回环对照融合无间。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字的两见,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构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观夜雨寄北后的感受
观夜雨寄北后的感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
①、君:你
②、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③、 秋池:秋天的池塘。
④、何当:哪一天?
⑤、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⑥、却话:从头谈起。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①花彻夜长谈;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注:①蜡烛燃烧时间过长会引起烛花现象,也就是火苗会跳动,必须剪短烛心才能保持烛火苗不动。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情深意远 思绪缠绵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夜雨寄北》一诗,指出了李商隐诗歌创造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关键词:多种风格;错位的视角;委婉;情景交融;含蓄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的诗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正如周振甫所评:“有百宝流苏的绮丽,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①,他的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辟了一种新的意境,丰富了唐诗的艺术成就。本文仅就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的赏析,揭示其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何日是归期,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自己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望月》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淋淋。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
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
①、君:你
②、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③、 秋池:秋天的池塘。
④、何当:哪一天?
⑤、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⑥、却话:从头谈起。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①花彻夜长谈;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注:①蜡烛燃烧时间过长会引起烛花现象,也就是火苗会跳动,必须剪短烛心才能保持烛火苗不动。
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情深意远 思绪缠绵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夜雨寄北》一诗,指出了李商隐诗歌创造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关键词:多种风格;错位的视角;委婉;情景交融;含蓄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的诗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格,正如周振甫所评:“有百宝流苏的绮丽,有千丝织网的细密,有行云流水的空明”?①,他的诗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辟了一种新的意境,丰富了唐诗的艺术成就。本文仅就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的赏析,揭示其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形象、细腻、含蓄、深刻。?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在其笔下就呈现出“春蚕吐丝”、“蜡炬成灰”般的挚着热烈,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小诗写得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用比兴,直书其事,直写其景,直叙其话;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蕴无限深情于质朴无华的词语之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笔以“君”直呼对方,以独特的视角勾画出一幅夫妻相思温情脉脉的画面:亲爱的妻啊,你肯定是怀着急切的心情问我何日是归期,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这句诗的独特之处在于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自己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在我国古诗中写相思之情的诗,往往并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念对方,而是写对方如何思念自己,通过这种手法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望月》就是通过设想妻子在月夜对自己的思念来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淋淋。作者对这个环境作了较为具体的描写,不仅写了天上所淋之雨,而且写了地下所积之雨。透过写实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这样一个气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涨满,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独、凄凉。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烦,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满,自然作者的内心情感也汹涌难平。那么,“涨秋池”给人的感觉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对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所以,写景中又深深地透着写情,写的是环境,但绝不单单是环境,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情”字。这样,情景交融就构成了一种艺术境界。
如果说前两句是实写当前景的话,那么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
形象、细腻、含蓄、深刻,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读完夜雨寄北后的感受
好了加分.李商隐写的.(1)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每当一个雨夜翩然而至,每当静夜中自己一人静坐桌前,李商隐这首用心血凝成的诗句便穿越千年的风雨,在我的头脑中凝成一种朦胧的意向。我感到鼻翅酸酸的,有一种想落泪的感觉。
在雨的润泽中,灵感如飞鸿,在我的脑海中舞蹈。心中便有一种情感,越来越浓,便想在无边的雨幕中一吐为快,可是灯下却无剪烛之人。最害羞的莫过于此时手中的笔,心中有千言,流出的文字却有那样苍白、枯涩,如同秋雨中那残破的枯荷。在这种破碎中,我的情感发酵成一湖纯酒,我自己便醉倒在沉思里。雨声沥沥,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否也有一个无眠之人在数这着淅淅沥沥的雨声?
雨声依旧,我感到我的青春我的情感都和这雨声一起共鸣。
(2)
夜雨寄北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许的无言的关怀。
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夜已深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淹没了整个城市。这淅淅沥沥的雨声,又将陪我流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我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下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依偎在你宽阔的胸膛,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依靠。
我偎依着你,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夏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每当一个雨夜翩然而至,每当静夜中自己一人静坐桌前,李商隐这首用心血凝成的诗句便穿越千年的风雨,在我的头脑中凝成一种朦胧的意向。我感到鼻翅酸酸的,有一种想落泪的感觉。
在雨的润泽中,灵感如飞鸿,在我的脑海中舞蹈。心中便有一种情感,越来越浓,便想在无边的雨幕中一吐为快,可是灯下却无剪烛之人。最害羞的莫过于此时手中的笔,心中有千言,流出的文字却有那样苍白、枯涩,如同秋雨中那残破的枯荷。在这种破碎中,我的情感发酵成一湖纯酒,我自己便醉倒在沉思里。雨声沥沥,在那遥远的地方,是否也有一个无眠之人在数这着淅淅沥沥的雨声?
雨声依旧,我感到我的青春我的情感都和这雨声一起共鸣。
(2)
夜雨寄北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许的无言的关怀。
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夜已深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淹没了整个城市。这淅淅沥沥的雨声,又将陪我流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我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下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依偎在你宽阔的胸膛,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依靠。
我偎依着你,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夏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本文标题: 夜雨寄北读后感100字左右(夜雨寄北读后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20034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