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最新出的书。干货量对我来说大概40%。官方介绍说,这本书讲了7个国家所遇到的危机及应对方式。但我个人...
写《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最新出的书。
干货量对我来说大概40%。
官方介绍说,这本书讲了7个国家所遇到的危机及应对方式。但我个人感觉吧,其实就是讲了七个国家的历史和他们的未来。因此,这本书完全可以当作一本讲国际关系的书来读。
作者是个很励志的老头子啊,写出轰动全球的《枪炮、病菌与钢铁》时都60岁了,写这本书时已经85岁了,还在笔耕不辍。我就喜欢他这样跨学科、多视野的人才。普通的所谓专家、教授总是站在自己狭小的领域里管中窥豹,看不到全景,除了他自身研究的那个方向,对于其他方面都是很无知的。而贾雷德·戴蒙德正是因为跨了很多年的界,才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解释这个世界的形成。
他的学术观点是,造成各民族、各国家间差异的,并非是人种的优劣,也不是由于拿破仑、亚历山大这样的历史决定性人物,而是地理环境。
他的论述非常精彩,可以说是给了所有研究历史、对历史感兴趣的人一个完全全新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例如咱们中华民族,因为有着可供耕种的土地,所以才不喜迁居,所以才尊重有着丰富耕种经验的长者,所以才喜欢自给自足、闭关锁国,不喜欢跟外人玩,玩也是把他们当蛮夷。而周边的游牧民族呢,饮食来源不固定啊!为了活下去,那只好到处奔波到处抢了。所以纵观全世界,所有文明国家几乎都是安心本分地搞自己国家,最后都被周边的游牧民族给打趴下。而打趴下了文明国家的游牧民族因为只有战斗能力没有管理能力,最后又都只得接收和吸纳文明国家的文明,并将其继续传承下去。希腊是如此,中华文明也是如此。
当然,上面的分析只是个最简陋、粗糙的分析,要了解地理,重要的并不仅仅是土地本身,还有许许多多别的因素。
举个例子,在蒸汽船被发明以前,人们其实早就利用船四处航行,水路从来都比陆路要更好走。在希腊,正是因为他们有“地中海”这个内海,才能如此顺畅地贸易和往来,发展文明。但是在人工动力的蒸汽船被发明以前,人们除了近距离用浆,大部分时间只能靠风来鼓起风帆、推动船前进。还有一种方式,就是随着洋流前进。而洋流和季风的方向又随着地理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过去的人们能够到达哪里,是由风和水决定的。而人们所能到达的地方,又决定了这个世界的格局。伊丽莎白一世领导的英国海军之所以能战胜当时世界最强的西班牙海军,也是因为风站在了英国那一边,而并非是因为英国海军真的比西班牙海军强。
我就不继续扯远了,总之,一旦你接受了他的设定,整个“历史”这门学科,你就得重学了。但这一新的思维方式让人如此惊喜,这甚至可以令我以饱含爱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这个承载了我们弱小人类的蓝色星球。
《剧变》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也是贾雷德·戴蒙德讲美国和中国的地理天赋差别。(他讲的政治方面的分析很肤浅哈!例如对于美国的危机分析——政治极化之类,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咱中国青年说不定比他美国人还心知肚明)
这两个国家虽然面积差不多,国土禀赋却千差万别。中国看似幅员辽阔,其实可供耕种的面积并不大,气候也并非都是温带气候;虽然有“母亲河”,但也都跟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类似,一泛滥成灾就得治水,一次洪水就是民不聊生,要花费无数人力和财力去治理。而美国,全国的85%的土地都在温带地区,大面积大面积的可耕种农田,从北边来的海量冰川融化的水还源源不断地在给全国土地补充资源,完全就是躺着张口等饭吃。
而且,美国国内的水道众多,全国的水路加起来比全球其他地方的都多,这使得国内水路运输非常发达。最让人感觉老天不公平的,是他家的水虽然也多,但都是小江小河,不会像我国和埃及那样动不动就发洪灾,因此水更多展现的是其温柔母性的部分,而非杀伤力强的部分。(埃及的女神哈索尔时而是温柔慈爱的母亲,时而是杀戮嗜血的女武神,我以前一直没搞明白这女神性格为啥这么极端啊,现在算是想明白了)
另外,《剧变》讲的第一个国家芬兰让人能够理解乌克兰目前的处境,值得看一下。后面的分析价值都不算太大,但也可以闲来开拓一下视野,毕竟贾雷德·戴蒙德的书是真的很好读且干货巨大。他自己都说,每写一个国家,他就要看高达1.5米的文献,再将其中最精华的部分压缩成一个章节,呈现给读者。因此花时间看他的书妥妥的赚到。
2.《全球转型 历史、现代性与国际关系的形成》
这本是英国学者巴里·布赞写的。也是讲国际关系的,也是多学科视野,读着也非常爽。豆瓣评分比上面那本还高一些,达到9.2,但看的人很少,毕竟是学术型专著,非常枯燥。
这种又让人感兴趣又枯燥的书最适合睡前读了。读这本书的一个星期,每次睡觉前我看个30-45分钟,睡眠质量都非常好。
书中最有意思的观点是,巴里·布赞认为我们没必要去争论未来的全球霸主是中国而是美国,他认为以后的全球格局将是去中心化的,并没有一个所谓“全球老大”。这个思想倒是蛮有意思的。
还有一处吸引我的地方出现在第四章后面的注释中。他写道:
“北欧社会民主国家并不总是人道的。从1935年到1975年,近63000人(大部分是女性)在瑞典被绝育,因为她们是‘种族和社会上的次品’。这揭示出,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优生的思想仍占据主流。”
读多了历史以后会发现,每个国家就像每个上市公司一样,无论看起来多厉害,都有其问题所在,有的问题可能还特别严重。但这也没办法,大家都是要带着重重问题继续生活的。也许有的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也许有的问题解决不了并最终导致国家/公司倒台,但我们能做的只是心平气和地知道并承认这一点。
乌托邦并不存在。我们既也有没必要过于苛责自己的国家,也没必要因为一点利空就抛弃手上的股票。能帮忙解决问题你就去解决,不能你就接受,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十有八九不如意乃是人生而已。没必要因为看网上的新闻,就看得愤世嫉俗。
3.《银、剑、石》
这是一本讲拉丁美洲历史的书。拉美的著名文学作品很多,于是我就想着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历史和环境,再来看诸如《百年孤独》这样的文学名著。
结果……这书我看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太血腥、太暴力、太恶心了,拉美的人们,无论是原住民还是殖民者,各个都嗜血、残暴、野蛮。例如女祭司要用黑曜石做的棍棒打死女犯人,将她的心脏掏出来,再拖着她流血不断的身体走过祭台,让鲜血去喂饱嗜血的大地女神;例如西班牙殖民者在掏空了印第安酋长的黄金、装满了两个屋子以后,最终还是不守信用地把他给杀了;例如当权者逼当地人去不足1米高的矿坑里去采矿,逼女人和小孩将手泡在汞里淘银子出来……最终他们要么死在矿坑里,要么得奇怪的病痛苦煎熬至死。女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去当旷工甚至会打断他们的手脚。唉。
虽然这本书豆瓣评分高达9以上,好评如潮,但我是看不下去了。拉丁美洲怎么这么惨啊!要我活在那个地区,我也会像佛陀一样,觉得人世间只有苦难、疾病和死亡。
虽说是美国人写的,但读完都能进一步感受到资本主义是如何的罪恶滔天。
作者还是很厉害的,将这么个混乱的地方用三种属性——代表资源的“银”、代表暴力的“剑”和代表宗教的“石”给总结出来了。而且原标题《Silver、Sword、Stone》都用S开头,这种取名方式真是让我心旷神怡。
4.《阴翳礼赞》
这本书是短篇集,但只有不到50页的“阴翳礼赞”这个随笔有阅读价值。
简而言之,作者认为,能够欣赏 “阴暗”正是我们亚洲人独特的个性。
日本传统的和室,里面什么都没有,就是普通的榻榻米和墙壁、纸门。但这时只要挖一个壁龛出来,创造出一片光找不到地方,就有了阴影和深度,也有了独特的美。
我很震惊,在画画中,一般我们都是先画主体,再“打光”,摄影也是一样的。但在日本的美学中,却可以通过“主动创造阴影”的方式去体现纵深和对比,反正就是很震惊,很震惊。
他还讲到,欧洲人喜欢各种闪亮的东西,大厅里、街上,都要努力驱逐阴影,就连他们喜欢的宝石,也大多是像钻石、红宝石这样,越耀眼越好的。但我们亚洲人却懂得欣赏阴翳(阴暗、暗处、黑暗的意思)之美。我们会喜欢那种并不闪亮的玉石,欣赏那种柔和温润的光芒和材质,甚至通过“包浆”的形式使之更有质感。
当他讲到日本的寺庙会特意将屋檐做得很宽很高,以特意在房沿留下重重的阴影时,他还提到,在寺庙的里面,只有少许光能反射进来的阴暗的地方,在屏风的底部嵌入金线,这时那微弱的光芒令金线发光,就会营造出一种“黄昏的地平线”的感觉。我震惊、我都震惊了啊!!!日本人老是喜欢讲delicacy。我这又一次体会到了令人震惊的delicacy。一种令人震惊的美学。
难怪乔布斯跑日本一趟就能做出震惊世人的iphone。那是禅的美学。或者我还是不要多说话了。我讲不好。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