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体行动的逻辑》的观点思考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完成于1965年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是美国学者曼瑟尔·奥尔森从崭新的角度出发完...
从《集体行动的逻辑》的观点思考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
完成于1965年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是美国学者曼瑟尔·奥尔森从崭新的角度出发完成的一部公共选择理论的奠基之作,它关心的的问题与传统经济学所关心的问题不同。在传统经济学中,决策、行为等这些方面的问题被认为是由非市场因素决定的,而在本书中,作者则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解释非市场问题。
曼瑟尔·奥尔森先生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集体行动的逻辑》进行了阐释。这部理论的脉络共分为六个部门:集团和组织理论、集团规模和集团行为、工会和经济自由、国家和阶级的正统理论、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副产品”和特殊利益理论。书中也有一些观点是比较吸引人的。
一、对于传统集团理论存在的错误进行批判
这是这部理论的基石之一。奥尔森在分析前人传统集团行为理论之后发现,所有的传统理论都在假设,参加自发的社团实际上只是具有普遍性的,而且小集团和大组织都是出于同样的理由吸引其成员。这一理论假设小集团和大集团只是等级不同而性质是相同的,以霍曼斯为代表的传统集团理论者认为,小集团的经验可以运用于大集团,对于小集团的研究结果只要乘上一个规模系数就可以直接运用于较大的集团。小集团和大集团除了大小不同外,其他方面是差不多的,其行为遵循相似定律。这样的理论在现实生活中是明显的错误,它忽略了每个个体的自主性,把集体简单的当作个体的集合,忽略了每个人在集体中的主动性。
传统理论强调了在现代社会中参加自发集团的普遍性,并用相同的原因来解释小集团和大组织。其理由是人们有组织和参加社团的根本习性和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差异"。所谓结构性差异,是指当原始社会中的初级小集团衰落或分化之后,许多小集团原来的功能被一个大型的自发集团所取代。其实小型集团自身具有的一些特性以及与大集团之间的差异是传统集团所忽视的。大集团中的成员常常只会从自身利益出发,不会采取符合集体利益的行动,甚至当大集团内部达成一致的认可时,也会存在集团成员不自发实现集团目标的现象。而相比之下,小集团则具备一定自我解决集体问题的能力。
二、大小集团之间的差异
本书在全篇论述过程中都在强调小集团与大集团之间的差异,奥尔森在阐述自我观点是十分强调这一点,上一部分中奥尔森在批判传统集团理论错误则是从这一点出发。在论述区别时,奥尔森先生特别强调大小集团在获取集体物品时的动力因素是完全不同的。在小集团的集合中,小集团规模小,成员少,成员之间交际距离很近,彼此熟知了解,任何成员的贡献都对集团和他人有影响。在一个非常小的集团中,因为集团成员数量很小,每个成员都可以得到总收益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由此集体物品就常常可以通过集团成员自发、自利的行为来提供。相对小集团而言的大集团,它的规模大,成员数量多,成员之间交际的距离远,成员之间不够了解或完全不了解,集团中任何成员的贡献都不会对集团和他人产生影响。所以说,在大集团中,如果没有强制或外界因素的影响去引导集团成员为集团整体利益而奋斗,那么集体物品是不会被提供的。
三、选择性激励的积极意义
选择性激励对于本书的理论具有升华意义。奥尔森先生把选择性激励分为消极性选择激励和积极性选择激励两种。所谓消极性选择激励是指对不愿为集团获得集体物品出力的集团成员进行强制惩罚,以使其为集团获得集体物品出力;所谓积极性选择激励是指对为集团获得集体物品出力的集团成员进行有效奖励,以促使其为集团获得集体物品出力。在小集团中,集团具备向自己提供一定的集体物品,但数量的合适性并不能得到保证,想达到最优状态,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但大集团中由于自身的特性无法实现,但自身具备分配集体物品的潜力。能够充分发挥好选择性激励的积极性,会对集团起一些作用。
《集体行动的逻辑》以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集体行为,把组织或个人看作是理性的经济人,它奠定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石,对于很多理论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从他的理论出发可以,可以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思考。
2021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对各国的政治经济都提出考验。中国充分利用党政制度优势,疫情得到了充分地控制,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是知道思考的。结合《集体行动的逻辑》中的一些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重视。
- 加强党的领导
党在整个疫情常态下防控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可以说在疫情攻坚战期间,正是由于党的正确领导,带领中国人民迅速走出疫情困境,积极开展经济生产。在后疫情时代,党的领导依然不可忽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执政为民的政党,是拥有强大的组织体系。想要把疫情控制好,就必须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各级党委应当积极行动,把疫情防控的工作常态化,对疫情时刻保持高度紧张,党员应当做好先锋模范,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模范作用,积极落实疫情防控的政策要求,跟随集体的步伐。其次,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积极发动群众,时刻保持疫情防控的意识,从而达到全社会对于疫情的紧张态度。中国共产党本事是一个“集团”,这个集团需要有高度的凝聚力,每个党员都应该具备很强的集体意识,参与到党的工作任务中去,其次,中国人民是一个“大集团”,集团的主心骨是党,集团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对于集体的意义,完成自身在集体中的义务。
- 完善疫情防控的监管
疫情防控是一场大集体的大行动,想要完成集体的大目标,就必须每个成员都会参与到集体中去。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疫情攻坚战期间,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参与到这场大行动。首先是对党员干部而言,自身的职责所在,必须在自己岗位上恪尽职守,完成自己的任务,发挥自身的作用,展现共产党员的底色,然而一旦出现失职渎职情况,就会受到公众的关注。同时对于更大的群体,普通民众,也需要积极完成自我的义务,积极遵守疫情防控的规章制度,一旦没有则会受到一定的处罚。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看到,集体行动受到很好的约束,达到一定的目标,是有一定的制度背景约束下实现,从而达到谨防个人“搭便车”的状况。在长远看来,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管理中,对于相关监管政策完善,是疫情防控的保底措施,对于集体中某个别行为的约束性是具有很强的。
三、引入选择性激励机制
经过近半年的实践探索,我国针对新冠疫情的防控以达到较高水平,在应对部分地区突发状况人具有很好的应对能力。当然在这背后具有一定的激励制度来促进集体成员参与到疫情防控中。一方面是积极性激励。近段时间,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由疫情表彰大会,表彰在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这其实就是对集体中的一些先进分子激励形式,当然还会存在其他荣誉的途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激励机制可以在多方面体现,例如工资、考核等多方面进行激励,把激励机制与本有体制结合,实现对集体中的成员先进行为激励效果。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