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书笔记——透过《乌合之众》窥探群体的从众性

发布时间: 2021-10-06 08:42:0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03

(可以借鉴,不可抄袭、照搬)(希望能提出你们宝贵的意见)透过《乌合之众》窥探群体的从众性————读《乌合之众》有感乌合之众即拥有...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透过《乌合之众》窥探群体的从众性

(可以借鉴,不可抄袭、照搬)

(希望能提出你们宝贵的意见)

透过《乌合之众》窥探群体的从众性

————读《乌合之众》有感

乌合之众即拥有共同心理特征、相同行动目标的人构成的群体。在群体之中,人的个性会被湮没,独立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会丧失,智力也会随之下降,并现出冲动、易怒、易受暗示、轻信等特征。通过群体的特征,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跟风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群体易受暗示

“无论我们假设群体是多么的中性,它在更多的情况下,都会处于一种期待状态,使得暗示很容易被接受。”当一个个体进入群体之后,他会轻易地接受群体的暗示,个体会变得像被催眠一样,他对自己的行为,已经不再具有意识。

当个体进入群体之后,个人的理智一定会被弱化甚至泯灭,个人的情感会被集体所同化,被群体所裹挟。

以杀死巴士底狱的监狱长德洛奈先生为例子。杀死监狱长的,只是一个出于无聊前去巴士底狱的普通厨师。当众人提议由他杀了德洛奈先生时,他受到群体的暗示,失去独立判断能力,他认为这监狱长肯定是个魔鬼,而处死魔鬼,一定是个爱国行为,他甚至觉得自己可以因此得到一个勋章。于是他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自己“光荣”的使命。

二、群体是盲目的

群体的盲目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都可以概括为对宗教情感的盲目。宗教情感的对象既可以是神、英雄,也可以是是政治理念。

“群体只懂过于简单和极端的情感,所以,人们向他们暗示的意见、观念和信仰,他们不是全盘接受,就是全盘否定,不是把它们当作绝对真理,就把它们当成绝对的谬误。”由于构成群体的,是具有共同心理特征、相同行为目标的个体,所以,他们往往会盲目跟从他们。

文革时期的红卫兵,便是出于对个人的盲目崇拜,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批斗浪潮。他们疯狂批判、打倒走资派,对任何违背“绝对真理”的展开疯狂的批判与斗争。他们对任何看起来像走资派的人展开激烈斗争,剃阴阳头、上街游行等等。他们破坏文物,砸教堂、毁庙宇。红卫兵的盲目行为,使全国动荡不安。他们中或许有的人并不认同这种做法,但群体的盲目性,使得他们依然会跟从群体的行动。

日本对天皇的盲目崇拜,使得他们对天皇保持了绝对忠诚。尽管他们效忠的对象,实际上是控制天皇的政治集团,而并非天皇个人。在日本投降前夕,几乎没人认为日本会投降,可当天皇决定投降之后,日本人“为了天皇”放下了武器,对来到日本的美国人笑脸相迎。他们中不乏有想继续作战的人,但群体的盲目性驱使他们选择服从。

三、群体不关心事实

因为群体没有理性,所以群体的想象力会变得异常的敏感和强大,任何一个小小的刺激,都能在群体中,激发无穷的联想。在汹涌的想象力之下,群体看不见事实,只能看到幻象。群体不在乎真相,只在乎表象,只在乎他们自己看到的。

为什么会有“老年人摔倒了,到底扶不扶”这个问题,除开部分老年人为老不尊,利用他们善良进行谋财之外,主要原因是,群体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当他们看到你去扶一个摔倒的老年人,他们往往会通过自己的想象,认定是你绊倒了老人,因为他们认为“不是你绊倒的,你为什么要去扶他”。

为什么张某被网红弦子诬陷性侵后,张某给出证明自己的清白的相关证据时,几乎没有人相信他?为什么张某只有靠打官司才能来自证自己的清白,才能阻止网友对他疯狂的谩骂?因为群体不关心事实,他们选择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他们更倾向于所谓“弱者”的陈辞。

四、群体是情感的奴隶

群体冲动,易怒,无法进行理性的思考,缺乏批评精神和判断,情感夸张过度。他们缺乏理性,失去了控制反应的能力,他们屈服于情感,是情感的奴隶。此外,有了群体的加持,他们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在日本侵略战争中,不少杀人如麻的将士,在家是温和谦虚、彬彬有礼的人;不少虐杀妇女幼童的士兵,在家是爱妻爱子的好好先生。这些将士们,屈服于杀人的快感,变得与野人无异。

在中日关系紧张时,不少人加入了砸日本车、日本店的队伍他们屈服于情感,却忘了自己的拳头挥向的是自己人。

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少往往被不完整、不客观的信息裹挟,受到情感的驱使,在互联网上挥动的“正义”的拳头,攻击他人。例如成都一中学男学生跳楼事件,在真相未明之前,仅仅凭着网友的只言片语,他们扒出了在他们眼中看起来有罪的人的个人信息,对他进行网暴。

五、群体是低智的

“群体的心智极其低下,那些由精英聚合而成的群体也不例外。”当个人处于群体之中,智力、逻辑、判断,对他们来说基本上没有用处。

当一件事情摆在面前,有人暗示他们这件事情是正确的时候,他们往往不会进行过多的探究,轻易地便相信了这个事情的真实性。

在肯德基全家桶被起诉案中,肯德基被人起诉,全家桶并不够人的全家吃。在此案中,肯德基称在全家桶的广告页中,肯德基已经标明全家桶里的食物。经过法院判决,肯德基无罪。尽管已经判决了,但网络中仍有大量的人在谣传说,起诉者再次上诉,她提取了鸡的DNA,证明全家桶并不是鸡的全家,此案还是起诉者胜利了。这等说法一看就毫无逻辑,却有无数人相信。

六、群体缺乏责任感

当个体处在集体当中,处于“匿名状态”,个体就往往会借助“数量即正义”之名行不负责任之事,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定律”。在这种环境中,最易滋生出摒弃责任、顽固偏执的心理。

当个人进入群体,他就会变得有恃无恐,因为“法不责众”。以电影《浪潮》为例,《浪潮》讲述了一个中学教师带领他的学生们在七天之内建立成一个微型的法西斯群体。星期一,纪律铸就力量;星期二,团结铸就力量;星期三,行动铸就力量……在这七天之内,全体中的不少个体借助着群体的力量做出违背本心的的暴行。他们打小报告,不准不能做浪潮手势的人进学校,他们同不支持浪潮的人做斗争,他们借着群体的名义对他人施暴。

群体易受暗示、盲目、受情感控制、低智,使得群体易受影响,变得从众。所以,在这个群情汹涌的时代,我们需要时时警惕,不断反思,保持清醒,理性思考。

参考文献:

﹝1﹞勒庞:《乌合之众》,法国,董强译,2021年版。

﹝2﹞段娜:《从群体生活及群体心理方面解读勒庞的<乌合之众>》,《青年与社会》,2021年10月。

﹝3﹞于月洋:《从<乌合之众>看群体心理与网络环境》,《记者摇篮》,2021年。

﹝4﹞祝琴:《浅析群体心理——读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企业导报》,2021年。

本文标题: 乌合之众读书笔记——透过《乌合之众》窥探群体的从众性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5856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读书多了人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吗 为什么我读了书记不住,这样读有意义吗读后有感 |《晨》——宗白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