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岁月

发布时间: 2021-06-24 11:28: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14

宇宙伊始,天地洪荒。那遥远的时光早已不复,消散在历史洪河之中。余华说他最初岁月只存在于母亲的口中,带着回想的情绪。而于成长中的他...

最初的岁月

宇宙伊始,天地洪荒。那遥远的时光早已不复,消散在历史洪河之中。

余华说他最初岁月只存在于母亲的口中,带着回想的情绪。而于成长中的他来说,这无疑是年少时期想象中最为美好的时光。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他是听话的,不吵不闹,大人让做啥就做啥,特别乖巧。

稍大一些,他开始自己回家,不让父母操心。关心起生活的点滴,并能从中发现乐趣。

等到哥哥开始念书,他便乖巧化身成一只小“跟屁虫”,害怕课堂上的女老师,直至不敢再去。

读书时期,别人都对医院心存敬畏,承受不住酒精和福尔马林的刺激。而他却因父母的职业原因,喜欢和习惯医院的环境。

习惯了气味,习惯了手术室里提出来的一桶一桶血肉模糊的东西,习惯了父亲从手术室出来时的模样,胸前斑斑的血迹,边走边脱下的沾满鲜血的手术手套。

更为习惯的事,是小学四年级搬到医院居住以后,对面太平间的男女老少凄惨的哭声。

甚至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近身想要去看看死人的脸。

对于死亡和太平间没有丝毫恐惧,甚至能享受待在太平间的“凉快”。

我想,也许余华的作品中能顺畅写下这么多血腥和暴力,也离不开这种深植的“大无畏”吧。

然而尽管如此英勇,他也依然恐惧黑夜中,月光照耀中的树梢,尖细树梢在月光里闪闪发亮伸向空中。就像太平间外面的树枝树叶会从打开的气窗伸进来一样。

这,我想也许是对生命最初的敬畏吧。

小孩子总要长大,读书年纪喜欢小说似乎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但论趣味性,也许及不上街道上的大字报。

大字报的时代人的想象力被最大限度地发掘了出来,文学的一切手段都得到了发挥,虚构、夸张、比喻、讽刺……应有尽有。

越贴越厚的大字报,对于一个成长阶段,喜欢阅读的孩子吸引力可见一斑。

兴趣,加上时间的沉淀,是很容易变成爱好的。

长久以来的习惯,和日益渐浓的爱好,在未来的天平上,要做怎么样的抉择呢。

作为一个乖孩子,听父母的安排,成为一名医生,却扛不过内心的煎熬,选择遵从自己,并且努力坚持写作。

直到后面一步步从海盐到嘉兴,再到北京。

伴随着写作的,是在海盐扎根的那三十年岁月,那里的成长时光,那里的习惯,那里的变迁。

和黄源老先生的沟通,间隔了四十年的两代人,同一个地方,在他们两代人身上,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记忆,不变的,也许就是同样根植血液里的乡土情节,还有文化基因。

余华简简单单勾勒出的成长,却越发让我思考,习惯之于人的影响。应该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关于生活,关于工作,因为习惯,所以选择,哪怕原本并不热爱,却也坚守,无论是否出色,至少平稳。

所有的成长,都会赋予我们各异的思想和文化基因,从我们最年少就已埋下。无论是怎样的选择,这些基因都必然会在某时某刻为我们呈现自己本来的样子。

不论是遵从习惯,还是选择爱好,但愿我们都能想想最初的岁月,那些给我们成长的时光。

在经历各种艰难和顺境,低谷和高光时刻,还记得自己来时的路,最终收获始终。

本文标题: 最初的岁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4513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挑战日更书摘999天第11天——《价值》《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