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最大化读书效果的方法

发布时间: 2021-06-11 12:26:1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读后感 点击: 114

这是三页书屋的第一篇文章。既然我们的初心是帮助大家更快更好地吸收一本书的精华内容,那么以一本讲解阅读方法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第1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最大化读书效果的方法

这是三页书屋的第一篇文章。既然我们的初心是帮助大家更快更好地吸收一本书的精华内容,那么以一本讲解阅读方法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来开启读书之旅,我想还是很合适的。

虽然现在能代替阅读的有意思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但阅读仍然是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思辨能力、甚至改变人生轨迹的最佳方式。培养阅读习惯当然是第一步,有效的读书方法也至关重要。同样一本书,每个人的吸收程度是不一样的。就像吃同样的食物,消化好的长肉更多一个道理。看完书,记住多少内容,能否和其他知识融会贯通,提不提得出问题,能记住多久,会不会在现实中运用,读者和读者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所以,《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想告诉我们,怎样阅读才能最大化自己读一本书的时间价值。既然花了时间,就要尽可能放大收获。读都读了,对吧。

至于方法,其实也很简单。中心思想就四个字:主动阅读

那为什么还要专门写一本书来讲这个事情呢?因为很多人其实是做不到的。在固化的思维里,阅读是一个被动的过程,是内容输入。对应的,说和写就是在输出。换句话说,阅读的主动权不在读者这里,而在作者手中。但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要告诉我们,阅读也可以是主动的。而且,只有主动地阅读,才能效益最大化。

这本书从第一版至今已经80多年了。我觉得只要文字还在,人类还用文字来记录知识,交流思想,那么这本书就有它的价值。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嘛。

围绕这本书,我们来看一下究竟如何才能做到主动阅读。

1、主动阅读,从读什么书就开始了

你正坐在从北京开往广州的G-DUSHU号动车组列车上,全程10小时。你手机快没电了,窗外的景色一成不变,放着广告的电视屏幕距你有一节车厢远。乘务员推着车走到你身边,令人惊讶的是,她并没有问你想吃牛肉面还是鸡肉饭,而是递给了你两本书,《东方快车谋杀案》和《中国高铁崛起之路》,相当应景。

做选择的那一刻,主动阅读就已经开始了。一本是侦探小说,能带给你紧张刺激的精神体验;另一本介绍了高铁的发展历程,能告诉你有关高铁的更多信息。两本书的内容不会超出绝大多数人的理解能力范围。

该选哪一本书来度过漫长的旅途呢?这取决于你的目的。看书可以是为了消遣娱乐,也可以是为了获取资讯,两者间并没有高下之分。确切来讲,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看一本书,只要这本书在你的能力范围内,都没有差别。

但是,总有一类书,要求的能力会超过你目前所拥有的理解力。和那些你毫不费力就能完全读懂的书相比,这是更高一个层级的阅读。只要这类书的作者不是故意用晦涩难懂的句子刁难你的脑细胞,一般情况下,读者没有能轻松看懂,说明作者的水平在读者之上。至少在这本书的内容上,作者掌握的更多。这里的更多,不局限于知识面,也可能是思维方式、艺术表现手法等等。

尽管这类书的阅读体验没有那么畅快,总要费点脑子(有时还会让人直接放弃),但这类书是真正能提升读者心智的书。

“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 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换句话说,想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就要去读那些超越你头脑的书。如果把阅读看做是和作者的一次对话,那读一本水平高于自己的书,就好比和一位智者聊天,肯定会有收获。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所谓超越自己头脑的书呢?

首先,每个人的能力圈是不同的。你拿起一本书,躺在宿舍床上翻了几页,感觉平平无奇,把书扔在一旁。这并不影响你的室友拿起来一看,如获至宝,挑灯夜读。

而随着阅历的增加,每个人的能力圈也是会扩大的。一个月后你再想起来这本书,问室友看的咋样了?室友说书的内容他已烂熟于心,书就拿去店里按斤卖了,换了几块钱,请你喝瓶可乐?

正因为能力圈的不同,“读什么书对我有帮助?”,类似这样的问题无法一概而论。最了解自己阅读能力的人,肯定还是自己。

确实想要找一本好书认真看的话,我的体会是,可以先从自己的需求着手。比如想要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或是改掉拖延症的习惯,再或者陶冶情操培养兴趣之类,就找相应的书先看起来。

看的书多了,对自己的能力圈有了认识,慢慢也就能找到“增加自己心智”的那些书了。开卷有益,最重要的是开始。

2、主动阅读的方法,影响你阅读的收获

在我了解主动阅读的方法之前,我一直认为看书是不需要什么方法的,或者说,就一个方法,看就完事了。翻开书的第一页,从第一行开始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下看,保持同样的速度,一直到最后一页,这本书就算看完了。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一种被动的信息接收,没有调动任何主观能动性。

而主动阅读,是一定要带着问题去读的。

“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你可能地找出答案)。这是绝不可或忘的原则。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间,有天壤之别的原因。后者提不出问题——当然也得不到答案。” ——《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在看书的过程中,时不时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本书在谈什么?作者的主要论点是什么?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边读边问,确保自己的脑子和眼睛同时在场,别眼睛还在加班呢脑子已经休假去了。

阅读的速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书要快速阅读,有的书要细嚼慢咽。还有些时候,可以先快速阅读,大致了解之后,再决定要不要详细完整地去读。需要读的很快,但读的很慢,就是在浪费时间;需要读的很慢,但读的很快,就是在囫囵吞枣。

最重要的两种阅读方式分别是: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

检视阅读即略读,粗读。检视阅读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了解一本书的思想。对正文之外的内容善加利用,可以事半功倍这些容易被忽视的边角料包括:

1) 目录。目录能让你熟悉这本书的结构,甚至有些书的目录就是每段的中心思想。

2) 序。读者从中可以知晓作者写这本书的心路历程,以及一些核心观点。

3) 索引。作者参考了哪些书,意味着这本书将涵盖哪些议题。

最后,翻看一些重要章节,即可知其大略。

有一点需要注意,检视阅读千万别在不懂的地方停顿太久。略过这些难懂的内容,别钻牛角尖。重要的是整体性。有时候看到后面,再回过头来看之前没看懂的内容,会恍然大悟。

分析阅读则是整本书的重点。作者用全书近1/3的篇幅介绍分析阅读的方法,共分成三个阶段。这里先概括介绍前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找问题。

1) 把书分类。这本书是小说,还是传达知识的论述作品?是纯理论的哲学、科学、历史,还是实用的工具书?

2) 用几句话叙述全书内容。整本书在谈什么?

3) 提炼整本书的框架。像X光一样透视它的骨架,整本书分成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在讨论什么?

4) 找出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找答案。

1) 找出重要单词。比如财富、利润就是《国富论》里的重要单词,进化、生存就是《物种起源》里的重要单词。

2) 找出重要句子。作者想通过这些重要语句,传递怎样的主旨?

3) 找出重要段落。哪些段落构成了作者对所提问题的论述?

4) 找到作者给出的答案。

可以看到,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对应的。分析阅读并不要求一本书读两遍,而是两个阶段同时进行,一边问问题,一边找答案。经过两大阶段八个步骤的层层解析,一本书基本上就被吃透了。

如果你和我一样,有时刚读完一本书,就想不起来这本书讲了些啥,仿佛关于这本书的记忆随着最后一页的闭合也跟着自闭了,那你可以试试分析阅读的方法,看一遍等于被动接收的三遍。

刚开始做分析阅读的时候,建议按照书中的步骤慢慢啃。等熟练了,也就没必要刻意去记这些步骤了。最终的目的,是把它内化为自己的阅读习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把这个过程比喻为滑雪:

“换句话说,你一定要学会忘掉那些分开的步骤,才能 表现出整体的动作,而每一个单一的步骤都还要确实表现得很好。但是,为了要忘掉这些单一的动作,一开始你必须先分别学会每一个单一的动作。只有这样,你才能将所有的动作连结起来,变成一个优秀的滑雪高手。” ——《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如果你问一个阅读高手,分析阅读有哪几个步骤?他大概会说,已忘记了一大半。过个一年你再去问,他会说,已经全忘了,忘得干干净净。

学其剑意而忘其剑招,就是这么个意思。

3、书读完,主动阅读还没完

说完了分析阅读的前两个阶段,我们来看看第三阶段——反馈与评论。

“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或许你不这么认为,因为作者一路说个不停,你却无话可说。如果你这么想,你就是并不了解作为一个读者的义务——你也并没有掌握住自己的机会。事实上,读者才是最后一个说话的人,作者要说的已经说完了,现在该读者开口了。” ——《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这一开口,可别给了机会上来就怼。先扪心自问,作者写的这些内容,都理解透彻了吗?

反馈与评论,之所以是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而不是其他阅读方式(比如检视阅读)的阶段,其中暗含着一个重要条件:如果没有完整详细地阅读全书,就无法评论!

没有读懂,就多读几遍,再做评价。实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读了几遍还是不理解,那就暂时不予置评。千万别拿一句“我没看懂,但我就是不同意”砸作者脸上,当心一些没耐性的作者把书砸回你脸上,容易酿成对撕惨案。

众所周知,自古评论出杠精,不少人对反馈评论的环节存在误解。评论的目的在于互相促进知识,而不是打败对方。有的人说着说着,会产生一种辩论的幻觉,无论如何都要从对方身上“得分”。其实大可不必,对观点,还是求同存异,相互尊重。重要的不是观点,而是观点背后的论证,这才是双方能够互相学习借鉴的地方。

任何一方的观点形成,背后都有各自的知识,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推论。试着把视线从观点转移到知识。我的观点是建立在错误的、不完整的知识上的吗?我对知识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吗?我对知识的推论,存在逻辑漏洞吗?

尽管读者很少有机会和作者直接沟通书的内容,但通过读书笔记等形式的反馈与评论,也可以自我检验,并且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和其他书友的交流探讨也是很好的方式。

4、从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行主题阅读

一本书看完了,也评论完了。回想一下整本书,有没有让你特别感兴趣的话题呢?

比如看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你可能对速读方法产生了兴趣,尽管这不是该书的重点。接下来,你就可以从这个主题出发,驶向星辰大海了。

主题阅读,就是选定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主动寻找相关资料来阅读,然后形成自己的理解。

不确定有哪些相关书籍的话,可以参考网上的榜单或者书评。拿快速阅读举例,我简单找了一下,《快速阅读术》、《超级快速阅读》、《雪球速读法》、《十倍速影像阅读法》这几本书,都是提到比较多的。

通常一个主题,至少有几十本书可以参考,如果用分析阅读的方法一本本读完,那是等海枯石烂了,你都还在这片海域漫无目的的游荡。所以,主题阅读的方法,讲究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的组合拳。重点不是你阅读的书,而是你关心的主题。

面对浩瀚书海,首先用检视阅读的方法,快速找到哪些书、以及书中的哪些章节与你的主题有关。然后,再运用分析阅读,将特定主题下的特定内容消化吸收。

过程中还是要记住,所有的主动阅读永远要带着问题去读。围绕感兴趣的主题,可以先设定一系列的问题,在分析阅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比如,速读会影响阅读效果吗?速读的操作方法有哪些?掌握速读需要多久?速读真的有必要吗?

而至于这些问题的答案,每本书的作者都有自己的观点,当我们进行主题阅读时,那么多书的观点是不太可能完全一致的。这时候,主题阅读的读者需要做到“辩证的客观”,不要预设任何立场。在完整地归纳好所有资料之前,你的判断随时可能发生改变。所以,还是先把不同观点的所有内容都整理到对应的议题之下,别着急下定论。

5、尾声

看完《如何阅读一本书》,我发现这其中还有一个隐藏任务。

还记得我们说过,一本好书可以增加你的心智吗?人的心智是不断成长的,随着你阅读的书装满一车又一车,你的思想会越来越丰富。回头再看当初认为的好书,对你的提升也许就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

但是,有那么些伟大的书,是能和读者的心智一起成长的!

“一本书怎么会跟你一起成长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一本书只要写完出版了,就不会改变了。只是你到这时才会开始明白,你最初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这本书的层次就远超过你,现在你重读时仍然超过你,未来很可能也一直超过你。因为这是一本真正的好书——我们可说是伟大的书——所以可以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你先前读过的时候感到心智上的成长,并不是虚假的。那本书的确提升了你。但是现在,就算你已经变得更有智慧也更有知识,这样的书还是能提升你,而且直到你生命的尽头。” ——《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读完十本书,或许有三四本好书,四五本一般的书,一本可以直接略过的书。还有一本可称之为伟大的书,也可能没有。伟大的书是可以常读常新的,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宝藏。这样的书,难道不就是每位读者心目中的ONE PIECE吗!

所以,启程吧少年。读书如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本文标题: 第1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最大化读书效果的方法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duhougan/14308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许三观卖血记如何跨越式成长,试试这26个思维转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