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14年初中毕业我去了深圳,有天我花了仅有的巨资在书城买了正版的两本书,一本《开口说韩语》是最早打开也是最早尘封的,后来慢...
百年孤独
14年初中毕业我去了深圳,有天我花了仅有的巨资在书城买了正版的两本书,一本《开口说韩语》是最早打开也是最早尘封的,后来慢慢读了《第七天》,想来这应该是把带我打开文学之门的钥匙,《第七天》有趣在作者讲了一个已死之人灵魂在人世间游荡的最后七天的奇特之旅,原来小说是这样的......,余华说:“《第七天》不能和《百年孤独》比,人家写下的是一百年的孤独,我只是写下七天的孤独,而且人家的一百年只用了二十多万字,我的七天花费了十三万字,我深感惭愧。”
对这本鸿篇巨著的传奇小说早有耳闻, 然而没看几页便就让我对外国小说留下了阴影,繁冗复杂和另无他意的名字着实让我劝退,那感觉就像看去掉中文的牛津字典一样,后来《伊豆的舞女》《挪威的森林》渐渐让我与外国文学形成一道心理上的鸿沟。如果不是岁月的沉淀,仿佛这大学四年让我经历了沧海桑田瞬息万变,又有否极泰来的绝处逢生之感,到现在我想我依然对它们只是拿起又放下。拿起是因为从始至终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往往因为牵挂太多短暂的快乐又放下。
再次翻开这本长篇小说,不仅是跨越了前期平淡无奇的内容障碍还在白纸黑字密密麻麻的排版中找到了这部巨著的细微曙光。看到这个家族第四代人的时候,已经觉得停留在此就好了,于是开始思考我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写这篇感受,仔细回忆哪个点意味深长,哪个人物耐人寻味,这个家族就此循环也未尝不好......看到马贡多第六代人奥雷里亚诺终于破解墨尔基阿德斯的羊皮卷预言:家族的第一人被绑在一颗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奥雷里亚诺拼命在羊皮书上寻找自己的归宿:在译出全本羊皮书的时刻,将被飓风刮走,并将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更悲惨的是作者最后说道: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决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就这样这个百年家族在孤独的笼罩下消失殆尽。看完最后一愣,整个百年家族的兴衰历史在脑海里连着那阵飓风都刮走了,正如马尔克斯结尾所说布恩迪亚家族将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那些看书的时间也像是被偷走了,问我《百年孤独》讲了什么我只记得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几个翻来覆去的交叉重复又累赘的人名。
生未百年,死不孤独。这是一本讲孤独的小说,我处处留意着书中写到孤独的字眼,找孤独在哪里,正如在《红楼梦》里没有与红楼梦三个字眼相同的直白阐述一样,百年孤独不是困在孤独中的百年,孤独也不是一种落寞的、让人害怕的感受——“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梵高说我们生来孤独,孤独并非因为我们脱离人群而来偷袭,孤独将伴随永生。孤独才是人生常态,读完《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所谓的“孤独”也不单单是字面的孤独,书中这样谈到孤独:“谈话结束时,马尔克斯上校望着空中无人迹的街道,望着扁桃树上的晶莹水珠,感到在这孤独中没了主见。”“(上校)他隐约知道,一个幸福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独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因为孤独筛洗了她的记忆,烧尽了一大堆蠢笨的怀念——那是生活聚集在她心中的垃圾,而同时......”“这种孤独的惯常举止毫无肉欲的意味,而只是一种打发时间、消化食物的方式而已”“他老死在孤独之中,既没有一句怨言,也没有丝毫抗争,更没有丝毫透露真情的念头,大家只知道他是偷鸡贼而嫌弃他,而他只是痛苦地回忆着过去......”无论是这个命中注定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还是马贡多这个小镇上的一切,甚至马贡多之外远道而来的人都被孤独包围起来,或早或晚地发现:我们生来孤独,只有孤独才是唯一陪伴走到老死并永恒不变的事实。
即便生来孤独,那又何惧荒芜。当我发现孤独才是常态的这个不可否认的真理的时候,辗转二十年,第二十一年发现了马尔克斯告诉全世界的这个真理,也正如马贡多的人们在为虚假悲惨的电影情节伤心落泪时镇长告诉他们电影都是幻影的时候,他们决意不再看电影了,因为自己的苦楚已经够他们哭了,干嘛还要去为虚假的人物装出来的厄运轻弹热泪那样,何不早早与那怯弱的孤独灵魂握手交好,因为孤独,所以无所畏惧。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