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看多了记叙文不会写了怎么办?”记叙文写作技巧一、确定立意,正确、新颖、奇巧的立意是一篇好文章的灵魂。,所谓“立...
“散文看多了记叙文不会写了怎么办?”
记叙文写作技巧
一、确定立意
正确、新颖、奇巧的立意是一篇好文章的灵魂。
所谓“立意”,是作者确定的文章主题。一篇文章价值的高低,取决于文章能否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品读、感悟的深度。立意高远的文章,发人深省,动人心魄;思想平庸的文章,空洞无物,平淡乏味。
所以,确定一个好“立意”是每个作者写作时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如何确定一个好“立意”呢?
l、立意须“正”。
无论是认识社会、品味情感,还是剖析自己的心性,均要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基石,形成正确的有思想深度的主题。如此行文,才能有浩然正气,激浊扬清,才会有至诚至信,至善至美。唯其如此,无论你是想褒扬称颂,还是要揭露批判,都会得到读者的理解和认同。反之,你以颓废消极或偏激逆反的心态行文,即使选材新颖,角度奇巧,雄辩滔滔,也只能令读者反感。
有一个故事: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课本上画小丑。老师发现了,因他平日颇恃文才,责成他为此画题诗一首。无奈,他只好照办。一会儿,他交卷了:“挤眉弄眼装笑脸,情思乡愁梦魂牵,他人戏讥全不顾,但求欢乐一瞬间。”老师看后说:“描摹神似,只是颓唐了些。我也和一首,你评评。”说罢,提笔写道:“心中有爱展笑颜,欲将挚情一线牵,己身哀愁全不顾,但留欢乐在人间。”学生心悦诚服。
由此可见,同样的内容,立意的立足点不同,其思想境界则迥异,其表达效果自然两样。如果我们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以健康文明的心态感悟生活,求真求善求美,则思想必纯,立意必正,文章的感染力、震撼力自然蕴蓄其中了。
2、立意求“新”。
能俗中见雅,平中显奇,推陈出新,联想丰富,方可飙升文章的价值。但如果误以为“新”是怪异甚至于荒诞,那就踏入立意的误区。选择的材料来源于生活,自然不会出格离奇。能从别人不留意的角度入手,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或揭示别人熟视而无睹之哲理,才可谓之为“新”。
有一篇习作:某学生上学时遇红灯,同学喊他走小路,他突然发现走小路便捷省时多了,由此他联想到自己学习中常钻牛角尖,学法不灵活,悟到学习应善于动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道理。该文立意角度新颖,联想巧妙,平中见奇,令人赞赏。
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或讲些空话套话,是习作立意常见的弊病。对于生活中各类事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把它与具体情境加以结合,就能从中提炼出新颖的立意,文章的价值将因此得到提升。
3、立意尚“巧”。
立意要自然贴切地表述出来,就要追求“巧”。空说道理令人乏味,繁述琐事又让人看不上眼。要将凡人小事构建成承输挚情哲理的载体,就需将两者“巧加衔接”或“巧为切入”,可唱个“反弹琵琶”,可来个“故事新编”,或演个“讽刺小品”,也可导个“荒唐闹剧”,甚至可以将数理化中的公式定理“组合处理”,使立意角度小,出语奇,情感真,内涵深,自然真切,浑然天成。
一考生在以“诚信”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中,以“赤兔之死”为题,巧引三国故事,假借关羽座骑赤兔马之言,对吕布关羽分别评说,表达出自己对“诚信”的深刻理解,主旨鲜明而表述巧妙,令人拍案叫绝。
即使是大众化的立意,只要你能选准表述角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将自己的感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不留斧凿之痕,亦可以“巧”制胜。
人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如果你匆匆浏览,最终只会一知半解,一片迷茫。假如你肯驻足片刻,用心动情,仔细品读其中的一个章节、一个语段、甚至仅是短短一行……去体味,去挖掘,去联想,去感悟,那你必定会时有顿悟,迸发出灵感的慧光。
二、精心选材
有同学认为自己的活动范围狭窄,知识积累太少,生活素材贫乏,因而无物可叙,无事可写。更有人觉得自己生活中没有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或值得大书特写的情节,所以只能编造故事应付习作,还美其名曰“虚构”。其实,世间万物,缤纷繁杂,人生百态,尽可入画。只要将真情实感化作明确的立意,世上则无物不可绘,人间则无事不可叙。只要留心观察,细致描摹,即使点滴小事,亦可栩栩如生,动人心魄。
但是,并不是什么内容不加选择就可以任意运用。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内容的吸引力,情感的感染力,立意的表现力。因此,精心选材是写好文章的必要环节。
我们都是平凡人,所经所历皆是平凡事,幻想写什么奇闻逸事来吸引读者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这字里行间透出的假,根本无法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更不能激发别人情感的共鸣。连你自己都感动不了的内容,怎能指望感动别人呢?因此,选材应选凡人小事,将其构建成承输挚情的载体,以短小的篇幅,表达出具体可感的立意。
选择生活中极富人情味的事情来写,越小,生活细节越容易表现得细致传神,越真,感情之泉也越可以自然流淌,当然,如果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写一件平常事,使读者感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那就更能让人眼睛一亮,刮目相看了。
三、整体设计
有了好的立意、好的材料,不等于就有了好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途径。要将故事构建成承载立意的载体,就要看怎样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处理,怎样从整体结构上进行谋篇布局。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环节。
文章的整体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l、快捷切入
从中考要求来看,作文篇幅600字左右。如此短小的篇幅,要将一个故事生动形象描述出来,自然不允许文章开头烦琐冗长。有些同学写作时习惯于围绕题目议论导入,形似解题,自以为是快捷入题,其实不然。因为这样的开头实质上只是带了一个帽子,对故事情节的展开并无任何好处。
入题要快,可从故事情境的设计入手,巧妙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记叙的要素,或设置悬念,或进行适当的气氛渲染,为后面行文作必要的铺垫。入题快的要诀在于选准切入点,要根据立意表达的需要对所叙事件进行再处理,不能把内容先概括表述一下,然后再准备详细叙写,而是要大刀阔斧地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删去,从最贴近立意集结点处切入,采用描写手段,力求使读者在文章开始就有形象生动、身临其境的感觉。
2、合理铺垫
故事情节的发展必须为集中表现主题服务。为了使高潮自然而然地引出,合理铺垫是必要的。要注意紧扣中心,选择与主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情节设计,故事节节发展,感情层层推进,使高潮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切忌内容芜杂,散漫无稽。与中心无关的情节叙写得越多,就越伤害主题的表现力。
3、突出重心
确立文章的写作重心是审题立意之后构思的关键点,是材料处理的主要环节。一篇文章的写作重心是故事情节的高潮所在,是全文思想感情集中表达的部分,是这篇文章最能表现立意的内容。因此,这一部分必须详写,必须采用各种手法加以突出。而且,开头的快捷切入,前面的合理铺垫,均要以此为准绳思考安排。
重心的确定取决于作者对文章的立意把握。有些同学只以写什么事作为构思的主要内容,忽视确定立意对文章的作用,则最有可能陷入记流水帐的境地,详略不明,主次不分,即使最后能点出主题,也无法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因此,当你有了一个明确的立意,选好一个故事材料,就要想一想,这个故事哪一部分是主题集中体现的地方,这一部分就是文章的重心,就是文章的高潮所在,就是必须集中笔墨详写的内容,开头与铺垫也必须据此调整,全文的写作技巧也必须为突出这一部分服务。
例如习作“当我面对▁▁▁▁的目光”,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暗示了应通过对目光的细致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的重心应在对目光的集中描写上,因此对“目光”的描写详略程度体现了作者对文章写作重心的把握。可是许多同学立意可以,但主要内容集中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上,高潮与“目光”无关,最多事件描述结束时才提到“目光”,重心偏离,严重影响了文章立意的表达效果。
动笔之前确立准确的写作重心是构思最重要的环节,要引起特别的重视。
l、巧妙点题
立意,是作文价值的体现,点题,是立意表现的必要手段,点题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点题忌公式化套用,忌牵强附会,那么如何点题呢?首先,要根据文体、内容、情感等因素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准确表达立意。其次,要将较为抽象的立意与具体形象的情节巧加衔接,使之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四、局部处理
依据立意完成整体设计,就能构建起文章的骨架。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不会偏题,结构比较合理。但要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形象感人,则还需要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环节的局部处理,考虑气氛如何渲染,情节如何细化,情感如何表达,人物性格如何展现,文章立意如何渗透。作者此时就像一个导演,在把握整个剧情的基础上,安排每个演员何时出场,穿什么衣服,做什么动作,说什么话,有怎样的神态……总之,局部处理是体现写作能力,增强文章美感,提升习作层次的重要环节。
局部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在平时语文课文的学习中,不断学到各种写作方法,而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也能大大丰富学生写作技巧。归纳起来看,常用的局部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l、=拓展细节
顾名思义,拓展细节就是将重要的情节通过具体描写加以分解、细化,使之生动形象,突出立意。
例如“他说”这一情节,我可以增添神态描写:“他笑着说”,还可以增添动作描写:“他揉着肚子笑着说”。如此逐步拓展细节,动态感增强,人物形象愈加鲜明,故事情节因此具有了形象的感染力。
2、描摹心理
记叙文中,情节的发展过程实质是人物的情感体验过程,是人物的心理展示过程,因此,在情节描述过程中,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不仅可以表现自己的心路历程,揭示文章立意,而且可以增加描写的厚度,增强情节的感染力,激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这对提升作文的质量具有极大的作用。
但是,描摹心理不能变成大段的心理独白,要与情节发展同步进行,要注意与其他描写方法配合运用,这样才能具有情节构思的立体感。
3、渲染气氛
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为人物的活动创设恰当的氛围,给人物的性格展示营造一个合理的空间,为故事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奠定基调,这是写作中常用的写作技巧。自然优美的景物描写,还能增添行文的美感,可以充分展现作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当然,渲染气氛决不能喧宾夺主,不能为写景而写景,一定要为更好的表现主题服务。
4、合理联想
情节的展示重在写实,越贴近生活越好。但通过合理的联想或想象增添情节的情趣,使文章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富有流动变化之美,这样的手法,也是局部处理材料的好办法。这种写法常用在形成误会、设计悬念、宣泄情感、领悟哲理、延伸立意等方面,具有极佳的表现效果。
5、侧面烘托
有些情节内容只用直观的手法是难以表现充分的,还必须运用侧面描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烘托,特别是在场面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可以借助描写次要人物或旁观者的反应,弥补直接描写无法涉及的内容,使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主题立意得到更广泛、更有深度的表达。
6、对比映衬
运用对比手法凸现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情感,揭示文章立意,也是习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有些同学对此手法运用比较娴熟。可以对同一种现象表现出不同的人的不同认识,可以在一件事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同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的截然不同的变化,也可以从对待不同的人的不同态度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等等。对比,能通过鲜明的反差给予读者更为明晰的印象,能使立意在映衬中有更深刻的表现。
不是生活中没有素材,而是需要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不是世界上缺乏情感,而是需要一颗勤于体味的心灵。凡人琐事可写得生动形象,只要你将所学技巧活学活用;闲言絮语可逗得人怡然捧腹,只要你不断盘点生活中的语言宝库……学以致用,厚积薄发,世间百态自然可形神俱备,跃然纸上。
散文技巧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 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 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 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 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 学。”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 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 人。”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 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 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 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 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 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 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 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 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 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 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 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 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 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 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 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 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 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 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 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 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 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 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 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 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 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第三、创设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 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 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 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 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 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 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出一种“散文快 速构思法”,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编辑所重视。
(三)巧于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这 犹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常常无损大山的壮观。但是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 易破坏园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十分重要。参观苏州园林,从它精巧的建筑布 局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可以借鉴它的园林建筑布局来考虑散文的布局。叶圣陶在《苏州 园林》中写道,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为散文的写作来说,也要这样讲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 衬、层次。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或对比。叶圣陶又说:“苏 州园林在每一个角度都注意图画美。”那么,散文的整体布局要讲究艺术性,它的局部的布 局不是同样要讲究艺术性吗? 至于布局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讲的线索问题也与布局有关。这里可以着重提一下 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 “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初学散文写作,不妨学习这种布局 的方法。
(四)明于断续 。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明于 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贾平凹说:“记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写 或者写得很少;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呢。”他认为,“讲究了‘空白’处理,一是散文 可以散起来,断续之,续断之,文能‘飞起’,神妙便显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来,古人 也讲过: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看似胡乱说,骨子里却有分数。”我们要多阅读古人优秀的散文作品,学习他人的断续技巧,在写作实践中多次运用之后就必然 熟能生巧。
一、确定立意
正确、新颖、奇巧的立意是一篇好文章的灵魂。
所谓“立意”,是作者确定的文章主题。一篇文章价值的高低,取决于文章能否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品读、感悟的深度。立意高远的文章,发人深省,动人心魄;思想平庸的文章,空洞无物,平淡乏味。
所以,确定一个好“立意”是每个作者写作时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如何确定一个好“立意”呢?
l、立意须“正”。
无论是认识社会、品味情感,还是剖析自己的心性,均要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基石,形成正确的有思想深度的主题。如此行文,才能有浩然正气,激浊扬清,才会有至诚至信,至善至美。唯其如此,无论你是想褒扬称颂,还是要揭露批判,都会得到读者的理解和认同。反之,你以颓废消极或偏激逆反的心态行文,即使选材新颖,角度奇巧,雄辩滔滔,也只能令读者反感。
有一个故事: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课本上画小丑。老师发现了,因他平日颇恃文才,责成他为此画题诗一首。无奈,他只好照办。一会儿,他交卷了:“挤眉弄眼装笑脸,情思乡愁梦魂牵,他人戏讥全不顾,但求欢乐一瞬间。”老师看后说:“描摹神似,只是颓唐了些。我也和一首,你评评。”说罢,提笔写道:“心中有爱展笑颜,欲将挚情一线牵,己身哀愁全不顾,但留欢乐在人间。”学生心悦诚服。
由此可见,同样的内容,立意的立足点不同,其思想境界则迥异,其表达效果自然两样。如果我们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以健康文明的心态感悟生活,求真求善求美,则思想必纯,立意必正,文章的感染力、震撼力自然蕴蓄其中了。
2、立意求“新”。
能俗中见雅,平中显奇,推陈出新,联想丰富,方可飙升文章的价值。但如果误以为“新”是怪异甚至于荒诞,那就踏入立意的误区。选择的材料来源于生活,自然不会出格离奇。能从别人不留意的角度入手,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或揭示别人熟视而无睹之哲理,才可谓之为“新”。
有一篇习作:某学生上学时遇红灯,同学喊他走小路,他突然发现走小路便捷省时多了,由此他联想到自己学习中常钻牛角尖,学法不灵活,悟到学习应善于动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道理。该文立意角度新颖,联想巧妙,平中见奇,令人赞赏。
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或讲些空话套话,是习作立意常见的弊病。对于生活中各类事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把它与具体情境加以结合,就能从中提炼出新颖的立意,文章的价值将因此得到提升。
3、立意尚“巧”。
立意要自然贴切地表述出来,就要追求“巧”。空说道理令人乏味,繁述琐事又让人看不上眼。要将凡人小事构建成承输挚情哲理的载体,就需将两者“巧加衔接”或“巧为切入”,可唱个“反弹琵琶”,可来个“故事新编”,或演个“讽刺小品”,也可导个“荒唐闹剧”,甚至可以将数理化中的公式定理“组合处理”,使立意角度小,出语奇,情感真,内涵深,自然真切,浑然天成。
一考生在以“诚信”为话题的高考作文中,以“赤兔之死”为题,巧引三国故事,假借关羽座骑赤兔马之言,对吕布关羽分别评说,表达出自己对“诚信”的深刻理解,主旨鲜明而表述巧妙,令人拍案叫绝。
即使是大众化的立意,只要你能选准表述角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将自己的感悟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不留斧凿之痕,亦可以“巧”制胜。
人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如果你匆匆浏览,最终只会一知半解,一片迷茫。假如你肯驻足片刻,用心动情,仔细品读其中的一个章节、一个语段、甚至仅是短短一行……去体味,去挖掘,去联想,去感悟,那你必定会时有顿悟,迸发出灵感的慧光。
二、精心选材
有同学认为自己的活动范围狭窄,知识积累太少,生活素材贫乏,因而无物可叙,无事可写。更有人觉得自己生活中没有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或值得大书特写的情节,所以只能编造故事应付习作,还美其名曰“虚构”。其实,世间万物,缤纷繁杂,人生百态,尽可入画。只要将真情实感化作明确的立意,世上则无物不可绘,人间则无事不可叙。只要留心观察,细致描摹,即使点滴小事,亦可栩栩如生,动人心魄。
但是,并不是什么内容不加选择就可以任意运用。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内容的吸引力,情感的感染力,立意的表现力。因此,精心选材是写好文章的必要环节。
我们都是平凡人,所经所历皆是平凡事,幻想写什么奇闻逸事来吸引读者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这字里行间透出的假,根本无法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更不能激发别人情感的共鸣。连你自己都感动不了的内容,怎能指望感动别人呢?因此,选材应选凡人小事,将其构建成承输挚情的载体,以短小的篇幅,表达出具体可感的立意。
选择生活中极富人情味的事情来写,越小,生活细节越容易表现得细致传神,越真,感情之泉也越可以自然流淌,当然,如果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写一件平常事,使读者感到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那就更能让人眼睛一亮,刮目相看了。
三、整体设计
有了好的立意、好的材料,不等于就有了好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途径。要将故事构建成承载立意的载体,就要看怎样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处理,怎样从整体结构上进行谋篇布局。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环节。
文章的整体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l、快捷切入
从中考要求来看,作文篇幅600字左右。如此短小的篇幅,要将一个故事生动形象描述出来,自然不允许文章开头烦琐冗长。有些同学写作时习惯于围绕题目议论导入,形似解题,自以为是快捷入题,其实不然。因为这样的开头实质上只是带了一个帽子,对故事情节的展开并无任何好处。
入题要快,可从故事情境的设计入手,巧妙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记叙的要素,或设置悬念,或进行适当的气氛渲染,为后面行文作必要的铺垫。入题快的要诀在于选准切入点,要根据立意表达的需要对所叙事件进行再处理,不能把内容先概括表述一下,然后再准备详细叙写,而是要大刀阔斧地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删去,从最贴近立意集结点处切入,采用描写手段,力求使读者在文章开始就有形象生动、身临其境的感觉。
2、合理铺垫
故事情节的发展必须为集中表现主题服务。为了使高潮自然而然地引出,合理铺垫是必要的。要注意紧扣中心,选择与主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情节设计,故事节节发展,感情层层推进,使高潮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切忌内容芜杂,散漫无稽。与中心无关的情节叙写得越多,就越伤害主题的表现力。
3、突出重心
确立文章的写作重心是审题立意之后构思的关键点,是材料处理的主要环节。一篇文章的写作重心是故事情节的高潮所在,是全文思想感情集中表达的部分,是这篇文章最能表现立意的内容。因此,这一部分必须详写,必须采用各种手法加以突出。而且,开头的快捷切入,前面的合理铺垫,均要以此为准绳思考安排。
重心的确定取决于作者对文章的立意把握。有些同学只以写什么事作为构思的主要内容,忽视确定立意对文章的作用,则最有可能陷入记流水帐的境地,详略不明,主次不分,即使最后能点出主题,也无法给人以清晰的印象。因此,当你有了一个明确的立意,选好一个故事材料,就要想一想,这个故事哪一部分是主题集中体现的地方,这一部分就是文章的重心,就是文章的高潮所在,就是必须集中笔墨详写的内容,开头与铺垫也必须据此调整,全文的写作技巧也必须为突出这一部分服务。
例如习作“当我面对▁▁▁▁的目光”,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暗示了应通过对目光的细致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的重心应在对目光的集中描写上,因此对“目光”的描写详略程度体现了作者对文章写作重心的把握。可是许多同学立意可以,但主要内容集中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上,高潮与“目光”无关,最多事件描述结束时才提到“目光”,重心偏离,严重影响了文章立意的表达效果。
动笔之前确立准确的写作重心是构思最重要的环节,要引起特别的重视。
l、巧妙点题
立意,是作文价值的体现,点题,是立意表现的必要手段,点题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点题忌公式化套用,忌牵强附会,那么如何点题呢?首先,要根据文体、内容、情感等因素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准确表达立意。其次,要将较为抽象的立意与具体形象的情节巧加衔接,使之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四、局部处理
依据立意完成整体设计,就能构建起文章的骨架。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内容不会偏题,结构比较合理。但要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形象感人,则还需要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环节的局部处理,考虑气氛如何渲染,情节如何细化,情感如何表达,人物性格如何展现,文章立意如何渗透。作者此时就像一个导演,在把握整个剧情的基础上,安排每个演员何时出场,穿什么衣服,做什么动作,说什么话,有怎样的神态……总之,局部处理是体现写作能力,增强文章美感,提升习作层次的重要环节。
局部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同学们在平时语文课文的学习中,不断学到各种写作方法,而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也能大大丰富学生写作技巧。归纳起来看,常用的局部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l、=拓展细节
顾名思义,拓展细节就是将重要的情节通过具体描写加以分解、细化,使之生动形象,突出立意。
例如“他说”这一情节,我可以增添神态描写:“他笑着说”,还可以增添动作描写:“他揉着肚子笑着说”。如此逐步拓展细节,动态感增强,人物形象愈加鲜明,故事情节因此具有了形象的感染力。
2、描摹心理
记叙文中,情节的发展过程实质是人物的情感体验过程,是人物的心理展示过程,因此,在情节描述过程中,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不仅可以表现自己的心路历程,揭示文章立意,而且可以增加描写的厚度,增强情节的感染力,激发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这对提升作文的质量具有极大的作用。
但是,描摹心理不能变成大段的心理独白,要与情节发展同步进行,要注意与其他描写方法配合运用,这样才能具有情节构思的立体感。
3、渲染气氛
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为人物的活动创设恰当的氛围,给人物的性格展示营造一个合理的空间,为故事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奠定基调,这是写作中常用的写作技巧。自然优美的景物描写,还能增添行文的美感,可以充分展现作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当然,渲染气氛决不能喧宾夺主,不能为写景而写景,一定要为更好的表现主题服务。
4、合理联想
情节的展示重在写实,越贴近生活越好。但通过合理的联想或想象增添情节的情趣,使文章跌宕起伏,摇曳多姿,富有流动变化之美,这样的手法,也是局部处理材料的好办法。这种写法常用在形成误会、设计悬念、宣泄情感、领悟哲理、延伸立意等方面,具有极佳的表现效果。
5、侧面烘托
有些情节内容只用直观的手法是难以表现充分的,还必须运用侧面描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烘托,特别是在场面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方面,可以借助描写次要人物或旁观者的反应,弥补直接描写无法涉及的内容,使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主题立意得到更广泛、更有深度的表达。
6、对比映衬
运用对比手法凸现人物性格,表达思想情感,揭示文章立意,也是习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有些同学对此手法运用比较娴熟。可以对同一种现象表现出不同的人的不同认识,可以在一件事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同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的截然不同的变化,也可以从对待不同的人的不同态度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等等。对比,能通过鲜明的反差给予读者更为明晰的印象,能使立意在映衬中有更深刻的表现。
不是生活中没有素材,而是需要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不是世界上缺乏情感,而是需要一颗勤于体味的心灵。凡人琐事可写得生动形象,只要你将所学技巧活学活用;闲言絮语可逗得人怡然捧腹,只要你不断盘点生活中的语言宝库……学以致用,厚积薄发,世间百态自然可形神俱备,跃然纸上。
散文技巧
(一)精于立意
“凡文以意为主”。散文的“意”是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的。要获得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理解。因此,散文立意只要从生活实际出 发,凭着鲜明的感受,锋锐的观察能力,同人民同时代共同跳动的脉博,深厚的感情,丰富 的想象,深沉的思索,就会感到我们生活中洋溢着的诗意。这诗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 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 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 闪光。刘白羽说:“哪怕是微弱的闪耀也比没有闪耀要好,这才不是一般的照相,这才是文 学。”
譬如,一个作家去看茶花,品种繁多,美不胜收的茶花引起了他的思索:“茶花是美啊。 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象 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 人。”这就是思想的闪耀,作家十分宝贵它,就及时把这个意思记下来。后来,他听一位花 匠介绍一种茶花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开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并没有引起思索,但他是记住这种茶花的名称的。过了一会,恰巧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这 事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见孩子们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 不休,心灵猛然一颤,不禁脱口说出:“童子面茶花开了。”而花匠听了这话省悟后说:“真 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这话使得一个念头突然跳出他的脑海,他说:“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 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于是,作家就把看茶花引起的感受、思索写成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杨朔。而读者、评论者通过阅读就可以悟出作家写此文的立意:歌 颂如花的祖国,歌颂美化祖国的劳动人民。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 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艺术性 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 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一、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意思(思想),并且选取了 表现这一意思(思想)的材料,那么就要考虑:是写成书信体,还是写成日记体?是写成随 笔,还是写成偶感?是写成游记,还是写成回忆录?是写成序或跋,还是写成读后感?确定 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譬如到苏州旅游之后,你感到要向父母 报告一下自己的游踪和观感,你就可以写成书信;你在游玩中遇到一些使你感动的人或事, 你就可以写随笔、漫录;你在游玩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园、留园等地之后,觉得寒山 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并引起你的遐思,你就可以写成如《社稷坛抒情》那样诗意浓郁的抒情 文;你如果是旧地重游,吃到苏州某种土特产而忆起往事,则可以偏重于回忆,写成《小米 的回忆》那样的回忆式的散文……总之,要根据立意内容来确定表现形式--具体的体裁。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的材料应该是很“散”的,每一个材料都是一颗珍珠,但这些珍 珠互相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写作者要寻找一根线,用笔作针,将这些散乱的珍珠穿起来, 成为一串光彩夺目的珠圈、项链。那末,有哪些东西可以作为线索呢?
一是感情线索。我们的感情在生活中发生变化,如由厌恶到喜爱,或从喜欢到厌恶,就 可以用这条感情的线索把一些似乎没有关联的材料联结起来。如杨朔写《荔枝蜜》就是利用 感情线索,才把儿时记忆、从化疗养、荔枝树林、苏轼诗词、喜尝蜂蜜、参观蜂场、赞扬蜜 蜂、农民劳动和夜晚梦蜂等事串连起来的。
二是事物线索。如曹靖华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今天仍然需要发扬延安时期“小米加步 枪”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搜罗记忆中有关小米的往事,用小米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事件组合在一起。许多托物咏志的散文也是以物为线索的,如茅盾的《白杨礼赞》。
三是人物线索。如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这个人物作为线 索串连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内容的事物串连 起来。这个人物还可以是写作者本人——“我”。
四是思绪线索。如面对某一事物、景物沉思遐想,“鹜趋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 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能通过联想与想象,把有关的 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原定的主题思想。如秦牧的《土地》、杨朔的《海市》、贾平凹的《丑 石》等。
五是景物线索。“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通过景物描写,在写景中融进写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天山景物记》、《西湖即景》。
六是行动线索。如游记以游程行踪为线索。刘白羽写《长江三日》就以游程为主线来写, 当然,全文还有一条哲理性的思绪线索:“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
“文无定法”,散文的线索很多,以上六种线索是较为人们常用的。
第三、创设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 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 低则境浅。散文的这种意境应是诗的意境,即所谓“诗情画意”。它是可以捉摸的,可以感 受的,是物质的,形象的,但它又是动人心弦的,震颤魂魄的,是精神的,性灵的。如朱自 清写《荷塘月色》,全篇着力于“淡淡的情趣’,顺着沿路走来、伫立凝想的线索,通过描绘 使小路、荷塘、花姿、月色、树影、雾气、灯光……色彩斑烂,可见可感,而叶香、蛙鸣、 蝉声,又可味可闻。更加上心情的抒写,巧妙的譬喻,创造出一种淡雅、闲静、情景交融的 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写作者要努力追求、刻意创造的。
构思方法可以向前人借鉴,更需自己创新。过去就有一个青年作者发明出一种“散文快 速构思法”,为《青春》、《采石》等刊物的编辑所重视。
(三)巧于布局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布局有方便的地方,但要布局得好,却因篇幅短小而有其难处。这 犹如一座大山上有小堆的乱石,常常无损大山的壮观。但是一个小园中有一堆乱石,就很容 易破坏园林之美。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十分重要。参观苏州园林,从它精巧的建筑布 局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可以借鉴它的园林建筑布局来考虑散文的布局。叶圣陶在《苏州 园林》中写道,苏州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 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作为散文的写作来说,也要这样讲究材料的布局、配合、映 衬、层次。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但散文布局有时则需讲究对称,或对比。叶圣陶又说:“苏 州园林在每一个角度都注意图画美。”那么,散文的整体布局要讲究艺术性,它的局部的布 局不是同样要讲究艺术性吗? 至于布局的具体方法是很多的,前面讲的线索问题也与布局有关。这里可以着重提一下 的是:不少散文的布局都要巧设文眼,开头往往似谈家常,结尾则加以深化,画龙点睛, “卒章显其志”,并且首尾呼应,通体一贯,有机结合。初学散文写作,不妨学习这种布局 的方法。
(四)明于断续 。散文要“散”得起来,除了选材要有技巧之外,就是在叙写上要注意断续的技巧。明于 断续,才能使散文的行文上挥洒自如。贾平凹说:“记住:越是你知道多的地方,越要不写 或者写得很少;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呢。”他认为,“讲究了‘空白’处理,一是散文 可以散起来,断续之,续断之,文能‘飞起’,神妙便显也。二是散文可以含蓄起来,古人 也讲过:意在笔先,故得举止闲暇,看似胡乱说,骨子里却有分数。”我们要多阅读古人优秀的散文作品,学习他人的断续技巧,在写作实践中多次运用之后就必然 熟能生巧。
多写写就行了,不存在不会写的情况
凉拌
我还记叙文看多了不会写散文呢
什么是记叙文?什么是散文?怎么写好它们,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写记叙文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关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 第四,要有条理。一篇好的记叙文,最重要的就是条理。乱七八糟的文章,就算是字字珠玑、妙语连珠也不受青睐。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记叙事件的文体。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写记叙文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关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 第四,要有条理。一篇好的记叙文,最重要的就是条理。乱七八糟的文章,就算是字字珠玑、妙语连珠也不受青睐。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记叙事件的文体。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记叙文很简单就是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记叙文的六要素就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要想写好记叙文,一定要多观察生活,事件不能太老旧。散文就是四个字“形散神聚”,他充斥着那些华丽的词藻,和有优美动情的句子,写好散文就是多积累好词好句就可以的。这是我的看法。希望你采纳!感谢
考试时写记叙文不小心写成散文
考试时写记叙文不小心写成散文 不过不全散 400字这样是散文 200字记叙 会扣分么 作文40分 知道的说下这样大概还能剩多少?这跟你中心思想的把握有关,虽然不全记叙,但只要没跑题,及格分没问题,批卷老师会再在这个基础上给你找亮点加分
离题作文扣14到20。400字17分
你统计的比例好精确啊,你算散文字数时,咋就不考虑到这一点啦。哈哈。
其实问题也不大,散文中有叙事散文。你这样写,说不定还能把记叙文写的更生动呢。
对了,你也喜欢文学吧。参加我的群,一起来练习写作啦。 215901087
其实问题也不大,散文中有叙事散文。你这样写,说不定还能把记叙文写的更生动呢。
对了,你也喜欢文学吧。参加我的群,一起来练习写作啦。 215901087
记叙文就算是一种散文,呵呵
考试中要求写记叙文结果写了散文
是的,这属于文体特征出了问题,作文要求问题特征鲜明,这种把记叙文写成散文,如果被阅卷老师认定为文体特征除了问题会扣掉很多分,如果满分50分,也就能得到35分左右。
不会,但也不会得高分,只要写的好,一般都是中等成绩,作文得高分很难但得低分也很难!
本文标题: 记叙文散文化怎么办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zuowen/17749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