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结尾怎么点题和主旨

发布时间: 2021-11-01 05:02:5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作文 点击: 115

如何总结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作品由段落组成,先找出段落大意,再把段落大意组合成中心思想。找段落大意的方法:遇到有重点句的段落...

散文结尾怎么点题和主旨

如何总结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作品由段落组成,先找出段落大意,再把段落大意组合成中心思想。找段落大意的方法:遇到有重点句的段落,可以删除句子中不重要的部份或者找出句子中重要的部份,两者虽然意思相同,但有时删去不重要的,比直接找重要的容易;没有重点句的段落,便要概括。概括段意的难度比找重点句困难。找出各段段落大意后,排列一起,删除重复,优化文句,就是中心思想。
(一)一篇文章写了什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概括出中心思想,才真正地读懂了一篇文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思维能力,煅炼语言概括能力。

(二)怎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首先,对一篇文章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一边读,一边想,弄清楚全文写了什么,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文章进行具体分析,运用不同的方法,掌握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从而用概括的语言归纳出中心思想。

(三)归纳中心思想主要有三点要求;
1. 确切。即能准确、恰当地找出文章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2. 完整。即用恰如其分的句子把作者在文章中所反映的主要思想感情不遗漏地表达出来。
3. 简洁。即在确切、完整的前提下,用最简明扼要的文字来表达。

(四)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审题概括法。
有些记叙文的题目,标题就十分明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伟大的友谊》标题点明了中心。我们可以考虑用扩句的方法,在题目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词语,扩展成意思完整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当然,用这种方法概括中心思想,还要先认真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仔细考虑题目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
2. 摘句法。在阅读和分析文章时,找出文章中心句,对概括中心有很大的帮助。
有的文章在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如《桂林山水》一课,开头就点明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中心。《一夜的工作》一文结尾一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点明了中心思想。有的中心句在文章的中间,有的中心句在文章中反复出现几次。
从表达方法上看,记叙文的中心句又往往在文章的抒情或议论部分。如《少年闰土》一课,“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段议论的句子含蓄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当然,找到了中心句后,我们还必须仔细分析。它是否完整地概括了中心思想。一般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地加工、修改,才能准确、完整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 主要内容概括法。
有的文章中心思想往往不是一目了然的。一般记事的记叙文,是在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主要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言行来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在阅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进一步推敲,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半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通篇写了小女孩悲惨的遭遇。同学们读后会产生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在这基础上,理解到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中心思想也就十分明确了。
怎样归纳层意
归纳层意应该从词语,句子入手,抓住关联词语,或首句,结尾句,然后把意思上联系很紧密的句子、段落联系起来,找出它的主要意思。这个主要意思就是层意。
怎样归纳段落大意
归纳段意,就是用准确的、简练的语言把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明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归纳时,首先应该读懂全段文章的意思,弄清弄懂这段话有几层意思,并找出最能表达这段中心思想的句子,然后把几层意思综合到一起,这就是这一段的段意。
怎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是灵魂。由于文体的不同,归纳中心思想的着眼点和方法也不一一样。一般来说,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可以从分析层次、段落入手,找出全文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一事件看作者要表明什么思想感情;也可以从分析人物入手,找出人物的性格思想特点,看作者要表明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归纳说明文的中心思想,可以从说明的对象、被说明的事物的特点及说明的目的入手。归纳议论文的中心思想,可以从标题、中心论点入手。另外不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在归纳中心思想时,文章中有抒情和议论的文字,应联系全文来分析这些文字,也可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此外,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中,就有点明中心思想的语句,注意这些地方,都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线索。总之,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要从全文着限,深入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内部联系,把握全文实质,就能归纳出文童的中心思想。

如果帮到您,请采纳。

如何在结尾用环境描写点出文章主旨

(首)都说
生活
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都说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远记住先哲的那句良训:生活的船不能没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选自湖荆州中考满分文《把梦想带给花季》)

技巧点拨:首尾呼应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方法之一,一般情况是作者先在开头提出文章的中心,然后在结尾时再次强调,照应开头,从而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你看,在上例中,小作者运用首尾呼应的方式,以优美的诗一般的语言凸显了文章的主旨——理想的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便是梦想的花季。

(首)有一种光华,笼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有一种火苗,跃动在民族灵魂的奥林匹克山上;有一种烈焰,温暖了绵远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

怎样概括文章主旨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些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有的标题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的作用;有的文章则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句、抒情句入手。有的文章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荔枝蜜》。 

4、从分析人物、事件或概括段意入手。有些文章的主旨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需作综合归纳才能明确。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扩展资料:

一、文章要素

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是文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往各种写作论著论之甚详,但对其概念内涵的揭示似欠斟酌,定义并不严格。

新近出版的写作论著,或沿用旧说,或虽有改动而仍值得商榷。本文拟从严格意义上的定义要求出发,结合有关知识,对这四个要素概念的种种“定义”质疑问难,并试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以就教于写作界同行。

二、主旨意义

1、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也就是中心思想)。

2、犹主张,主意。更加抽象,有时可以理解为想要体现的一种精神。

3、在写作教学中: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是文章的叙写、议论目的。在记叙文类中,主旨与主题是相同的概念;在议论等类文章中,写作意图一般称主旨,不称主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旨

如果想表达内容的主旨可以从文章的题目也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也可以从人物形象来判断、从文章标题入手。有些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有的标题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的作用;有的文章则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句、抒情句入手。有的文章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荔枝蜜》。

4、从分析人物、事件或概括段意入手。有些文章的主旨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需作综合归纳才能明确。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扩展资料:

一、文章要素

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是文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往各种写作论著论之甚详,但对其概念内涵的揭示似欠斟酌,定义并不严格。

新近出版的写作论著,或沿用旧说,或虽有改动而仍值得商榷。本文拟从严格意义上的定义要求出发,结合有关知识,对这四个要素概念的种种“定义”质疑问难,并试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以就教于写作界同行。

二、主旨意义

1、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也就是中心思想)。

2、犹主张,主意。更加抽象,有时可以理解为想要体现的一种精神。

3、在写作教学中: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是文章的叙写、议论目的。在记叙文类中,主旨与主题是相同的概念;在议论等类文章中,写作意图一般称主旨,不称主题。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些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有的标题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的作用;有的文章则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句、抒情句入手。有的文章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荔枝蜜》。
4、从分析人物、事件或概括段意入手。有些文章的主旨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需作综合归纳才能明确。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扩展资料:
一、文章要素
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是文章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以往各种写作论著论之甚详,但对其概念内涵的揭示似欠斟酌,定义并不严格。
新近出版的写作论著,或沿用旧说,或虽有改动而仍值得商榷。本文拟从严格意义上的定义要求出发,结合有关知识,对这四个要素概念的种种“定义”质疑问难,并试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见,以就教于写作界同行。
二、主旨意义
1、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也就是中心思想)。
2、犹主张,主意。更加抽象,有时可以理解为想要体现的一种精神。
3、在写作教学中: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是文章的叙写、议论目的。在记叙文类中,主旨与主题是相同的概念;在议论等类文章中,写作意图一般称主旨,不称主题。
1、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3.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枝蜜》。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4.议论文主旨的理解
(1)看标题。议论文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含有中心论点。有的标题提供了归纳中心论点的范围。
    (2)看开头和结尾。有的议论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中心论点,如《哨子》。
    (3)看议论过程。有的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5.科技说明文主旨的理解
    (1)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往往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2)抓中心句(关键句)。不少文章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
语文如何概括文章主旨

1知识要点

1、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理解文章主旨,这是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方面的能力和要求,要求学生能从宏观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核心。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异。议论文的主旨即是文章中心论点,在科技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主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

2、思维拓展
2.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3.文学作品主旨的理解

(1)从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从分析文章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的文章在篇末点明或深化中心。

(3)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有的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如《荔枝蜜》。

(4)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

(5)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心,有时还需了解、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中的事件和人物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活动的,写作的意图是什么。

4.议论文主旨的理解

样板题解析 看看以前怎么考的

名师诠释

[考题1]读下列文章后做题。

①瑞士是个富国。可是有谁知道150年前的瑞士,还穷得叮当响,壮年人都卖身去国外当兵。十八世纪末,大教育家裴斯塔洛齐为了改变瑞士贫困落后的状况,提倡“手脑并用”,叫人们不要光动脑子不动手,要精练技术。从此这个国家照此行事,重视和推行了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于是在工业精密工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国家逐渐富裕起来。

②瑞士儿童六岁之前要接受学前教育,从六岁起每个学生必须接受九年强制性的普通教育。之后,约有12%~14%的学生进入正规的高级中学或教师训练学校,作为以后进入大学校门的台阶。另有16%的学生获得一些基本职业训练后,进入社会工作。约有70%左右的学生进入带有职业学校性质的普通高级中学或高级职业学校,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去挑选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课程,让学生能深入地掌握一门技术,同时也提供更多的进入大专院校的机会。

③瑞士大专学府为数不多,但学科门类齐全,有一所人文大学、一所师范大学、七所州立大学、两所联邦理工学院、三十七所工艺学院和职业专修学院,还有几所神学院。另外,为工作中的职工也提供了深造的机会。有名目繁多的进修课程可以挑选。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充分的学习机会。

④正因为把教育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绝大多数人学有所用。尤其是在科技开发中,使不少科技项目的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端,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又由于国内语言多种化,更促使了学习的快速进步。瑞士国富与其长期重视教育,重视培养高级科技人才是分不开的。在瑞士,教育的力量功不可没。

本文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写法,在第①自然段中可抓住一个关键句,“从此,这个国家照此行事,重视和推行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于是在工业精密工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国家逐渐富裕起来。”把此句浓缩,可得该段的要点。

第②~③段具体说明了瑞士学生(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情况。

第④段总结了瑞士国富与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分不开。

综合以上各段内容,该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瑞士教育使国家富强。如果抓关键句,第1段中画线部分可归纳为文章的中心。

[答案] “瑞士教育富国”或“瑞士重视和推行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使国家逐渐富裕起来。”

(1)看标题。议论文有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或含有中心论点。有的标题提供了归纳中心论点的范围。

(2)看开头和结尾。有的议论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在前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收篇时得出结论,这个结论便是中心论点,如《哨子》。

(3)看议论过程。有的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5.科技说明文主旨的理解

(1)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往往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2)抓中心句(关键句)。不少文章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

也有不少文章的主旨贯穿于文章的内容中,因而没有集中而鲜明的表达形式,我们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主旨。阅读时,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态度、感情等,如《大自然警号长鸣》在归纳各段段意的基础上就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主旨:我们的自然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再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坚决制止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防止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

3综合创新

6.格式法

归纳文章的主旨(中心),在语言表述上一般来说有一些格式,不同的文体归纳中心的格式不同。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对归纳中心有帮助,但不应拘泥于此格式。

(1) 文学作品 </P< p>

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2) 议论文

立论: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驳论:文章驳斥了……提出了(阐述)……主张(道理)

(3) 科技文

文章说明(介绍)了……体现(展现、赞美)了……

[考题2] 枫叶馒头

①一踏上濑户内海宫岛的码头,便看到很大的广告牌,推销馒头。果然,到岛上一逛,发现到处有馒头卖,而那馒头是有馅的,并且多为枫叶形状,原来号称“日本三景”之一的宫岛,除了景色秀丽、古迹密集,还有两大特产:一种是勺子;馒头则是岛上的另一特产。

②人们到名胜地,总要买些传统工艺品留作纪念,也总要买些当地的传统食品品尝。我不能也不想免俗,在宫岛买了把写有“家内安全”字样的勺子,也买了枫叶馒头就着碧绿的日本煎茶细细咀嚼。

③暮色将至,畅游后赶到码头,等候下一班渡船,好回广岛市的旅店。这时正有一大群日本中学生,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也等渡船。我一路都遇到秋游的日本师生。这一大群秋游待归的中学生,个个丰衣足食的模样,有的甚至显得营养过剩,胖得憨憨的。他们的手里无一例外,都提着装枫叶馒头的纸兜,显然他们是遵照家长的嘱咐购买的。我坐在长椅上等船,发现他们买的几乎都是岛上最有名的“鸟之屋”的枫叶馒头。该商家的纸兜质地厚实,外面印刷着淡雅而温馨的图案徽识。那种跟书包一样大的纸兜,起码能装进五扁盒馒头。枫叶馒头售价不菲,“鸟之屋”的馒头作为名店名品,价格更其昂贵,但这些中学生的购买力竞都很高,个个似乎都是“只求快乐,遑论价格”的气派。

④可是,忽然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装馒头袋子映入我的眼中。那不是“鸟之屋”的大纸兜,是个小塑料袋,袋子里只有一盒枫叶馒头,我注意观察,提这小塑料袋的是一个男孩,他前后的同学有的似在跟他开玩笑,有的更用自身那堂皇的大纸兜,去碰撞他寒酸的小塑料袋。确实,他是买得太少了,而且,还有可能是限于购买力,买的只是非名店的产品。

⑤眼前这个细节,使我意识到日本社会仍存在着贫富差异。这个男孩的家境,想必还相当艰难,他的家长只能给他这样一份钱,来买回这一小盒枫叶馒头。我再仔细端详,这男孩个头不算太矮,却相当瘦,当然并不是赢弱,他挺直腰板,显得倒还精壮。对于同学们的揶揄,他似乎毫无回应,然而他的下巴微撅着,嘴唇抿成一条缝,而离我眼睛最近的那提塑料袋的手,筋脉凸起,仿佛所负的重物并不是一盒馒头,而是一种暗誓……

⑥宫岛之旅,枫叶馒头的忆念,最后竞胶着在一个只买了一盒馒头提回家的男孩剪影上,这真是意外的缘份。

⑦枫叶馒头的味道会慢慢忘却的吧,而从那男孩勾连出的思绪。却可能历久弥深。

对文章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揭露了日本社会贫富差异的社会现象。

B.表达了作者对贫困学生的怜惜之情。

c.在人生低谷或困境时要自尊自信。

D.由枫叶馒头领悟到人生哲理。

(江苏无锡市题)

[解析]c项正确。

解答该题要抓住重点语段第⑤⑥⑦段,特别是第⑤段中作者对小男孩的刻画;相当瘦,并不赢弱,挺直腰板,倒还精壮。特别是对他神情、态度的刻画:对同学的揶揄,毫无回应,然而“下巴微撅着,嘴唇抿成一条缝,手筋脉凸起,仿佛所负重物并不是一盒馒头,而是一种暗誓”。由此刻画,可归纳出家境寒酸的男孩,在困境中的自信、自尊、自强。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能力题型设计

[预测1] 早晨醒来,睁开眼首先要看的便是窗前书桌上的一瓶插花。瓶是极普通的花瓶,花是极平常的菜花——在河边的菜畦上随处可见,俗名“豆腐花”。

之所以摘这种花供养,是因为这黄灿灿的酷似向日葵缩小的圆脸,总是朝着太阳微 笑。

它使我想起了凡高,想起他那些生前没被人注意、而死后却被开天价拍卖的向日葵——以强烈而丰富的金黄色,表现了阳光下向日葵的生命力——一朵朵花儿,都是不幸的画家那一颗颗热爱生命、向往光明的心啊!

当目光落在花上,金黄色便携着温暖的晨曦,携着凡高和他的向日葵一块雀跃在我 心里.于是不禁说:今天又是希望的一天,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它,热爱它,使它充实、快乐,

使它对明天又充满信心。

(1)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意。

(2)用“~”划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预测2] 他这个30岁的县长一上任,爸爸的好友县保险局长吴明就派人送来新车,还说请县长试用。

唉.吴伯伯一向为人清正,为什么也搞起这一套呢?他琢磨着,推着这辆新自行车, 来到吴局长简朴的小住房。推开门,吴局长神秘地问道:“新县长同志,有何贵干?”“我 ……把车送还给你,吴伯伯,你这是搞什么名堂?”

吴伯伯脸上掠过一丝欣慰的笑容:“好,好,等会儿再送去。”他疑惑不解。“是这样, 有人托我给你爸买车,我没理会。你爸登记了两年才买了这辆车。我嘛,出了个歪点子,派人送去试试你,我们才好安全退休。你要不把车送过来,我们老头就放心不下了,哈哈……”吴局长边说边走到床边,开怀朗笑,就势高枕而卧。

他恍然大悟,也发出爽朗的笑声…… </P< p>

(1)文中有三处写吴局长的“清正”,请摘出有关语句。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2)“他恍然大悟”是“悟”出了__________

(3)本文通过记叙新县长还车的经过,赞扬了老干部清正和——崇高的

品质,也表现了新干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觉性。

[预测3] ①果树的枝头上,已经挂满了累累的硕果,伴它成长的秋叶枯黄了,它请求离去。

②硕果不忍,树枝挽留。

③“我该让出自己的位置给未来的新芽啦”,秋叶一往深情地说,“果实挂满枝头,事 业正在繁衍,我怎么能恋占高枝?”——但我不会离开果树的事业,只不过换换岗位而已

④秋叶终于飘落了下来,它把自己揉进了护根的泥土,默默地给果树输送着营养……

①“伴它成长的秋叶枯黄了”中的“它”指__________;“它请求离去”中的“它”指__________。

(2)如果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中心内容,那么应写成 __________ 。

(3)这篇文章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是( )

A.主动让贤,退居二线。 B.新陈代谢,吐故纳新。

c.让位新秀,发挥余热。 D.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预测4] 表扬效果更好

老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初中生,应当提倡“赏识教 育”,也就是说要以表扬为主。

过多的表扬会不会使人产生骄傲自满呢?事实证明,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国外有一 位教育家,分别用表扬和批评的方式教育两个班的学生,结果,以批评为主的班级经常有 违纪违规的现象,而以表扬为主的班级,班风良好,成绩优秀。由此可见,表扬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能使整个班集体不断进步。

中日学生夏令营的一次越野对抗赛,日本孩子以明显的优势率先到达目的地。中国 领队对沮丧的中国孩子说:“你们的表现还算不错。”这句话激励了孩子们,他们在以后 的比赛中多次战胜了日本孩子。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表扬起到了竞争的作用,增强了孩子们的信心。

教师对初中生多表扬,少批评,可以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优秀的学生会继续努 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差一点的学生也会为争取荣誉而奋起直追。这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表扬比批评更容易让人接受,效果也比批评更好。请老师们多给学生一点表扬吧。

(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用常用的修改符号加以修改。

①过多的表扬会不会使人产生骄傲自满呢?

②表扬起到了竞争的作用,增强了孩子们的信心。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运用了两个事例来论证中心论点,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其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毛泽东“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 妥当吗?请简述理由。

(5)请从你的经历中举出一个事例充当论据,证明论点。(80字以内)

[预测5] 积累

①垒土成山,汇水成河,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有人偏不相信。他们总爱走捷径,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梦想在顷刻之间轰然成就大业。

②a.财富是依靠积累的。b.有人善于储蓄而致富。c.有人却轻视每月几十块钱储蓄,以为如此细数不如花光痛快。d.他们不切实际地幻想天上掉下一袋钻石。地上拾到金元宝,或是中彩票获奖数千万元,一夜暴富。e.当然,这种人只能是空想而已。 </P< p>

③对于学问,其理亦然。积累一分学问,便是充实一分生命。积累时看似无用,到用时却是珍宝,受用一生。然而不少人却轻视每天读一页书、写一页笔记,而相信吃了什么药便能智力陡增,然后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一夜成了才子。殊不知天下的学者并不是吃药吃出来的。

④积累不足而过早成名得志并非好事。正像有些人银行存款不多却喜欢摆排场、讲阔气、打肿脸充胖子,结果弄得手头拮据,捉襟见肘,被人笑话。有的人因为写了一篇文章、一支曲子或一首小诗,反映不错,受到舆论称赞,出名获奖。可是,由于作者的积累并不厚实,到手的荣誉又摧毁了他们继续进取的决心,于是再无新作超越已有的成就。

⑤“漫长的迂回道路,常常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这句话看似矛盾,却深含哲理。 漫长和迂回即是不断刻苦积累的过程,而走捷径达到的目的,往往昙花一现,甚至“欲速 则不达”。

⑥为了人生成功的大厦,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不懈地搬沙砌石。

(1)《新华字典》中“颠”字有下列一些义项。①头顶。②始。③倒,跌。④颠簸,上下震动。⑤同“癫”。请给第(1)段中“颠扑不破”的“颠”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

(2)文章第②段共5句话,请选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A.a/b//cde B.a/b//cd//e.a

C.a/b//c//de D.ab/ced

(3)文章第③段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④段中的两个事实论据(每个论据不超过20个字)

论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⑥段中的“大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搬沙砌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解答

1.第(2)题为测试文章主旨题。答案为:从“今天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至“使它对明天又充满信心”。第(1)题答案为::第一部分(第1段):早晨醒来,首先看花。第二部分(2—4段)交待看的什么花,为什么要养这种花。第三部分(第5段):看i花的感受。

2.第(3)题为点明文章主旨测试题。答案为:关怀新干部;抵制不正之风。其余各题答案为:(1)①吴伯伯一向为人清正;i②简朴的小住房;③有人托我给你爸爸买车,我没理会(2)买车是为了试试自己。

3.第(2)题是概括文章主旨句。答案为:秋叶护根。其余各题答案为:(1)硕果;秋叶(3)c

4.第(2)题为文章的主旨测试题。其答案为:“应当提倡‘赏识教育”’或“表扬效果更好”。其余各题答案为:(1)①去掉;“产生”;②“竞争”改为“激励”或“鼓励”。(3)①国外一位教育家的实践证明表扬的效果更好;②夏令营中,中国领队的表扬i激励了中国孩子。(4)不妥;毛泽东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名言”说的是“要虚心”的道理,与本文的中心论点不i相符,所以不能作道理论据。第(5)题,首先要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选取自身经历的事例为论据即可。 i

5.第(3)题为对应训练题。答案为:学问是依靠积累的。其余各题答案为:(1)③(2)A(4)①有人喜欢摆排场,结果!手头拮据,被人笑话。②有人积累不厚实,再无新作超越已有的成就(5)成功积累

怎样才能体现散文的主旨?

我们还要注意一些点明文章写作背景的句子、意在言外、含义丰富的句子,以及开头的总起句、结尾的总结的起始句、文中的一些过渡句等。这些都是我们打开文章主旨这扇牌的钥匙。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旨比较隐曲的文章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高中阶段我们学过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就是主旨比较隐曲学过这篇文章的学生常常忽视了文章最后的作者的落款: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华园。这可是一句点明文景的句子啊!稍微了解一些历史知识的学生都应该知道: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产党员被杀,全国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作为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面对这一情景,心中十分苦闷、忧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很好地点明了这一点。所以他想在晚上到荷塘上去散心,排解郁闷之情。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不理。”当然这样朱先生可以暂时“喜悦”一下,但终究排解不了心头的阴影,“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们也没们抓住刚才这句点明时代背景的关键语句再结合刚才的简单分析,那么作者在荷塘散步中所表现的“淡淡喜究逃脱不了现实的“淡淡的哀愁”的主旨不就清晰地突现出来了吗?
刚才提到的99年上海考卷中现代文第三个语段是讲述“生命”话题的。该文的第一句话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而第二小节第一句话又说:“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第三小节第一句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大家看,如果我们抓住文章开头和每一小节起始句这些关键的语句,得出这篇文章的主旨之一——“生命的内涵”还困难吗?
二、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文章写人记事离不开环境描写。精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任务的性格和情感,能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某种特定气氛,自然也就能点出题意、揭示中心。例如我们学过的鲁迅先生的《祝福》中有一段关于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它通过一个“寿”字、一幅半脱落的对联、一堆不全的《康熙字典》等渲染了陈腐没落的气息,暗示了书房的主人是一个保守顽固,伪善冷酷的封建卫道士。而祥林嫂的后半生恰恰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的命运是可想而知的。那么封建礼教把祥林嫂摧残致死,这样一个主题就表现了出来。97年上海高考试卷中选了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见“附2”)。其中第8小节详细地描绘了罗丹的工作室。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工作室却是如此简朴,除了工作中所需的东西以外别无他物。从而看出了罗丹对工作的专注、热情,为表现文章的主旨作了强有力的烘托。
2、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一篇文章,不论其篇幅长短,也不论是写一人一事或多人多事,都有一条贯穿文章的线索,找到文章的线索,便可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而领会作品主题。譬如大家都熟悉的法国莫泊桑的小说《项链》。这篇小说就是把项链这个物件作为线索,从路瓦栽夫人因需参加舞会而要项链,到借项链,丢项链,最后还项链的过程,串连了整个故事。其间任务的语言、活动、性格、思想感情都在这个线索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体现了小说揭露了当时法国上层社会讲求奢华的风尚,以及说明资产阶级爱慕虚荣的思想对人造成的危害。前几年全国试卷中有一篇文章题为《木屐》(见“附3”)。尔后广泛地被选登在我们上海各级各类的考试试卷中。文章就是通过农村中普普通通的一件人们日常生活用品木屐串联了在改革开放后所发生在边远农村中的父子两代人的一个小故事。只要找到了这个线索,反映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对这个农村和农民思想的牢牢束缚这个主题也就很好地可以领会了。
3、抓住详略处理把握文章的主旨。
文章中的详略处理总是服从于文章的主旨的。和主旨密切有关的人、事物则要细致地刻画、详尽地描写、竭尽铺陈之能事,反之则可从略处理,一笔带过。记叙文中的详略处理正隐含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指向。所以抓住了详略处理,也是把握文章主旨的一条有效途径。譬如《祝福》中鲁迅先生对以下两个情节是细致、详尽的刻画的:一是写她第二次嫁给山里人后,丈夫的伤寒死了,唯一的孩子也被狼叼走了。她到处逢人便反复地讲孩子阿毛的故事(现在我们还把喜欢唠叨反复讲一件事情的人称为祥林嫂即源于此)而人们也从同情、冷漠、厌恶到惟恐避之不及。二是写她听了柳妈的话捐门槛的整个过程以及之后仍遭四嫂大声呵斥不准他沾手祭祀的事。这两个事例是小说最详写的部分,因为这都是揭露的使祥林嫂致死的根本原因,也就是小说的主题——封建礼教、迷信、冷漠的社会吃人!上面我所提到的茨威格的文章的《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中第9到12节是全文详写的部分,而当年高考试卷中第25题就要求写出这部分详写的三点作用。当然其中一点作用就是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当然把握散文的主旨还有些其他的方法,限于时间、条件的限制,谈了以上两大点个人认为主要的方法,供广大考生参考,谢谢!
附1: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9题(20分)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段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岩削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的流走,一路上他享乐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的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的起伏催逼,直到他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的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的流着,低低的吟唱着,轻轻的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的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的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例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久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今,勇敢快乐的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

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南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技拂叶的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 的中年,他伸出他如盖的浓阴,来 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再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的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的伸出臀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的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喝,然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材,不生长的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委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13.第二自然段告诉我们,在生命的历程中,不论是逆境(如遇到巉岩前阻;遇到暴风雨),还是顺境(如经过细细的平沙,遇到晚霞和新月),都要 的前进。(用本段词语回答)(3分) 14.填入第三自然段的空格中最合适的词语是(2分) A.茂密 荫遮 B.茂盛 荫庇 C.茂密 荫庇 D.茂盛 荫遮
15.第三自然段是以 作为描写顺序的。(2分)
16.在文中分别找出反问句、对偶句、排比句各一例。(6分) (1)反问句 (2)对偶句 (3)排比句
17.第五自然段的作用是(2分)
A.使文章更严密更全面 B.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C.使文章更通顺更流畅 D.使文章更概括更精练
18.文章把生命比作江水和小树,展示了生命是一个 、 的过程。(2分) 19、对本文的写作意图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阐述生命的内涵并指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B.解释生命是什么并说明生命的历程是怎样的 C.阐明生命发展过程中快乐与痛苦相生相成 D、要求人们珍惜并感谢充满了快乐与痛苦的生命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题) 附2:
(二)阅读下文,回答23—28题(17分)
①我那时大约25岁,在巴黎研究与写作。许多人都已称赞我发表过的文章,有些我自己也喜欢,但是,我心里深深感到我还能写得更好,虽然我不能断定那症结的所在。
②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伟大的启示。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③有一次,在比利时名作家媲尔哈仑家里,一位年长的画家大谈雕塑美术的衰落,我年轻而好饶舌,一再反对他的意见,认为罗丹实在可与米开朗基罗媲美。

④但是,第二天魏尔哈仑把我带到罗丹那里的时候,我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因为在他们畅谈之际,我觉得似乎是一个多余的不速之客。
⑤不过,最伟大的人毕竟是最亲切的。我们告别时,罗丹转过身来 着我说:“我想你也许愿意看看我的雕刻,—星期天,你能到麦东来同我一块吃饭吗?”
⑥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不久,他温和的、含有激励之意的 ,宽释了我的不安。
⑦在他的工作室里,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好像变成了一个工人。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来。
⑧“这是我的近作。”说罢,他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以粘土塑成的女正身像,十分美好。“这已完工了。”我想。
⑨他退后一步, 之后,便低声说:“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对不起……” 10他拿起刮刀、木片轻轻滑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他把台架转过来,看了又看。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光: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着,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像身上,再刮开一些。
11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作的更高的形体的意象。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正在创世的上帝。 12最后,他扔下刮刀, 把湿布蒙上女正身像。于是,他便转身向门口走去。

13就在那时,他才记起什么,立即回过头来, 着我,他显然为他的失礼而惊惶。“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了,可是你知道……”我握着他的手,感谢地紧握着。 14在麦东那天下午,我学到的比在学校所有时间学到的都多。从此,我知道凡人类的工作必须怎样做,假如那是美好而有价值的。我省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弛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15于是,我察觉到至今在我工作上所缺少的是什么——那能使人除了追求完整的意志而外把一切都忘掉的热忱,一个人一定要能够使自己完全沉浸在他的工作里。没有—我现在才知道—别的秘决。

结尾点明文章主旨的结尾方法叫什么

结尾点明文章主旨的结尾方法叫“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卒:最后;卒章:文章结尾;显:表明;志:情感主题;显志:点明主题。
叫做议论或者是点题
本文标题: 散文结尾怎么点题和主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zuowen/16120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写小说和写作文有什么区别关于答案的作文应该怎么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