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曾记得那些久远的吆喝声

曾经活跃在农村,走村串户的小商小贩和手艺人,那一声声憨厚淳朴的叫卖声,已经被历史的长河淹没,只能在记忆的深处,寻找那些久远的声音。 ——题记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也有幸地赶上了这个美好的时代,老百姓都过着吃穿不愁的富裕生活儿,还享受网络带来的福音, ...

抢雨

尽管已过七夕,清晨与夜晚秋意日浓,但炎炎的夏日远没有走到尽头。垄头陌上,田间瓦舍,沟沟沟壑壑里,短衫与凉鞋依旧是这个季节里村邻们的主要生活标签。受够了闷热天气的牛还是习惯性地拽着主人往水塘里钻;午间歇脚的时候,流连忘返的知了固执地盘踞在朗树上,没有 ...

崇敬自然

古人把“天地人”称为“三才”。大概认为此三者便构成了大自然的主体。今天看来,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人类不能也不应该主宰自然,人类只不过在大自然中占一席之地而已,人离不开自然,而自然却养育着人类。比起博大精深的大自然,比起说不尽数不清的生物物种,人类实 ...

永远的师傅

每当第一缕秋风款款吹来的时候,我马上会意识到,教师节就要到了。 我对教师节的敏感,不仅因为我有一位做教师的妻子,更主要的是,每当这时,那些曾教我知识、教我做人的许多老师和师傅的音容笑貌总会浮现在我眼前,其中最清晰、最令我难忘的是在公司设备动力处的何世 ...

漫谈速度

有一天我打开微信,朋友发来的一个小视频印入了我的眼帘,出于好奇,我仔细看了这个视频。视频展示了未来最快的交通工具——超级管道列车。人类在现有的交通工具中,最快的算是大型喷气式民航客机了,一般每小时在700—1000公里,而这种“超级管”式的高铁,时速可以达 ...

啊!煤油灯,我怀念那时的编辑

我的作品在发表后,责编的编者按写得何等的好啊,我仿佛又回到青少年时见到的编辑。昨天同文琦采风A作协,从万秘书及主席王宏,作家们热情接待,送书、畅谈,我仿佛回到了在洪山宾馆见到的管用和及省里的大家。 我读中学,是在孝感故里就读的。那时有一个戏叫《双教子 ...

凤凰山下一世情

十三岁那年,我要读初中了,因为家中发生了重大的变故,我随爸爸到秦岭脚下的一个小镇上学。初到小镇,感觉自己成了一只蚂蚁,甚至比蚂蚁还要渺 ...

鬼故事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有一个鬼节日,也巴望着过鬼节日。 当然不为别的,是馋嘴的我想沾这个节日的光,可以饱口福。 总算把去小镇上的娘盼回来了。老远,她的蜡黄脸就笑成了菊花瓣:“猪元宝买回来了!猪元宝买回来了 ...

怀念祖先,是为了今天更加努力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唐朝李郢的《中元夜》诗,描写了当时江南水寺中元夜的繁华景象。我最喜欢诗末的两句,诗人将湘水与巫峡的空间联想起来,让人 ...

恼人的秋

我最不喜欢秋! 不管它怎样的瓜果飘香,也不管它是怎样的丰收在望,这秋,也是我极不喜欢的季节。 听吧,早上一起床,想着诸多的计划,让在秋的浸泡里早已沉闷的心去放飞一下。可是,阵阵“哗拉”声传入耳中,像是维吾尔族姑娘在舞蹈中摇动的手鼓,高频率地拍打着你的 ...

远去的童年

我的童年游在山水间,走在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或石板路上,自由自在地游逛,丝毫不用担心被拐被蒙,到了吃饭的时候奶奶或者母亲的一个高音嗓子,远远的就可以将其呼唤回来。上学放学,不论远近,邻里同村的俩三个一伙,或独自一个来去,不像现在要让长辈陪着,坐 ...

雪花如诗,母爱亦如诗

我一直以为,一片片雪花,就是一句句诗句。就似母亲衣襟上的花儿,掸不落,挥不去;就似母亲嘴角上挂着的微笑,那眉梢间,那眼角里,满满的,都是母亲的温暖、慈祥…… 看啊,看啊,每当下雪,一大朵一大朵的雪花,从天宇从世外从广寒,仙子一样飘飘而来。曼妙如诗,婉 ...

下河

在小镇,乡人惯用“上”和“下”这样的字眼儿,既作动词,也指方位。 熟人相遇,你这厢问一句“莫哪儿去哩?”他就极随意地回你一句“上街(或下街)哩 ...

凭什么说我是保姆

一、 把八旬老太拖下了水,呵呵,拖到温泉池子享受来了!她由衷地笑着漂在水面,合不拢嘴,连连说,世上还有这样的福,真是当神仙 ...

抓大蚌啰

我们的教会里,有许多爱钓鱼的人,组织了一个“圣雅钓鱼群”,经常呼朋引伴去海钓或抓蚌,共享渔家乐。由于抓蚌没有季节性,但与潮汐有关。年初趁钓鱼群在招兵买马,准备要去挖蚌时,我们夫妻俩兴致勃勃的,每人花了50块现大洋,买好一年期的钓鱼证,向朋友借了叉子, ...

漂流遇龙河

坐游船从桂林磨盘山码头到阳朔,漓江83公里的蜿蜒水程,“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山傍着水,水绕着山,那碧水盈盈、奇峰倒影的隽秀曼妙,让人“不分江中山是影,难辨水上影为山”,真不愧为“百里漓江,百里画廊”。 这趟漓江之航,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如梦如 ...

瀑布群

久不去瀑布群了。过罢年,突然念想起来。就撺掇妻儿,又约了两家朋友,再去转转。 出发得晚,到山脚下,已经十点多钟。没有山门,不卖门票,三三两两的游客,自由出入。十几年前,这里刚刚被发现的时候,名气一时很大。游客既多,门票也就少不了了。到后来,不知为什么 ...

那炕窑,那油灯

在我的记忆里,有一幅陈年老画,岁月悠悠也丝毫没有淡化这处独特的风景:一盏油灯照亮一眼炕窑的整个空间,奶奶笑眯眯地望着我,我如饥似渴地读著书。四十多个春夏秋冬过去了,奶奶的笑貌还在眼前,那盏油灯依然亮在我的心头。 小时候,我跟奶奶住在一孔小窑洞里,窑洞 ...

人生感悟随笔:我们终逃不过滚滚红油浇灌的人生

两人分手后多年,在另一个城市不期而遇。 男:你好吗? 女:好 男:他好吗? 女: 女的问,你好吗? 男的回答,好 女:她好吗? 男:她刚才告诉我她很好 她和他都来自山城重庆。那年他们分手后都离开了那里,各自天涯。她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他也不清楚她飘向了何处。直 ...

消逝的麦场

小镇的麦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所大型停车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