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深深眷念的家乡,形似莲花的五亭桥、状如弯月的玉版桥、诗意盎然的二十四桥,固然让人流连忘返,然而,当你伫立在位于古城东郊廖家沟的万福桥头时,你更会被她的雄伟壮观而震撼。 记得,曾读过清人方浚颐赞美万福桥的一首诗,诗云:“十里万福桥,横空卧长虹。”可
在我深深眷念的家乡,形似莲花的五亭桥、状如弯月的玉版桥、诗意盎然的二十四桥,固然让人流连忘返,然而,当你伫立在位于古城东郊廖家沟的万福桥头时,你更会被她的雄伟壮观而震撼。
记得,曾读过清人方浚颐赞美万福桥的一首诗,诗云:“十里万福桥,横空卧长虹。”可见当年万福桥的壮观。说来,我对万福桥并不陌生,还是在五十多年前的学生时代,我曾参加一次民兵拉链,往返六十多里,从扬州徒步去往廖家沟东边的江都,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万福桥。从小没出过扬州城的我,自然从没见过如此规模宏伟、桥闸合一的大桥。桥闸正在放水,桥下那翻腾着的河水,向下游的长江奔腾而去,这一幕从此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待到今春返乡前夕,又从家乡亲友的微信中得知,一座世界首座悬索加塔楼的万福新桥,在那座桥闸合一的老万福桥的南侧,建成通车了。这就一下子勾起了我对万福桥的怀念之情,返乡后,便与馨平匆匆前往,一睹万福新桥的雄姿。
当我俩置身于万福新桥身边时,她那别致的造型让我惊叹不已。整座大桥乃为悬索结构,但固定悬索的并非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基柱,而是两座高达百米、直插云天的塔楼。塔身整个色调为灰色,从远处眺望,整个塔楼就像用青砖砌成,塔楼顶部为三角形建筑组合,建筑飞檐翘角,古色古香,顶部的铜葫芦宝鼎金碧辉煌,体现了古城传统的建筑风格与色调。
更让我俩喜出望外的是,刚竣工的东塔楼正在向市民试开放。当我俩乘电梯登上塔楼顶层的观景台时,眼前的一幅幅美景顿时呈现在眼前,不由让人啧啧称赞。向西,近可观西塔楼的雄伟身姿,远可遥望古城景致;向北,只见桥闸合一的万福老桥如长龙般横卧在廖家沟宽阔的河面上;向东南俯瞰,近期刚落成的马可波罗花世界五彩斑斓的立体花毯美不胜收。观景台依园林景廊设计,让你移步异景,尽情地于高空俯瞰周边“七河八岛”的旖旎风光。我想,若在夜景照明的映衬下,置身于万福桥头,看月牙弯弯,水天一线,那是一幕多么壮观的“九成云外凭栏眺,万福灯火水连天”的美景。
位于塔楼四楼的滴水书坊,文化氛围也特别浓厚。书坊销售的书籍,包括台湾佛光寺星云大师的作品。这里,还设有星云大师图片展。我俩细细浏览着,原来,星云大师的出生地就在这万福桥旁的万福村。说起来,我与星云大师还是老乡呢。十年前,我曾赴台参拜了星云大师所在的佛光山,又曾在国家博物馆,亲耳聆听星云大师妙语连珠的演讲,他那一口浓重的乡音,让我倍感亲切。如今,我又来到他的出生地,心中格外激动,再次为家乡走出这么一位世人瞩目的大德高僧而倍感荣幸。
万福桥,一个多么美好、吉祥的名字,然而,说起万福桥的前世今生,她所经历的坎坷和磨难,也让家乡人颇为感慨。
万福桥,在上世纪,是扬州去往苏北的唯一通道,最早建于清代道光年间,那是座比较简易的木桥。不久,因太平军将要攻入扬州,清廷下令,拆除万福桥,以阻其进攻之路。重建后,过了段太平日子,到了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孙传芳再次火烧万福。更令人发指的是,抗战时期,在南京大屠杀发生后没几日,日寇将四百余名无辜百姓,驱赶至万福桥上,桥两头架上机枪,丧心病狂的日本鬼子将这些手无寸铁的村民全部枪杀,鲜血染红了桥下的河水,这就是震惊大江南北的“万福桥惨案”。解放战争时期,命运多舛的万福桥又被国民党军队所毁坏。直至一九五六年,在“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口号下,为疏通淮水,国家兴建了万福闸,闸上有桥,至此,万福桥重获新生,原本靠舟楫来往的廖家沟,天堑变为通途。
我与馨平漫步在万福新桥上,看桥下碧波荡漾,水雾茫茫;只见那桥栏杆上镶嵌着数不清的红色“福”字,笔走龙蛇,字体各异,不由心潮激荡,这万福大桥一百多年来的沧桑和凝重,见证着家乡的历史与腾飞。我从心底,默默地为我的家乡,为我所有的亲人与朋友,祈福!我想,若能拓下这一幅幅充满喜庆的“福”字,捎给远方的亲朋好友,那该多美啊!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