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暑假浮光掠影游浙江

发布时间: 2019-10-25 14:35:2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35

去年暑假去广州、四川写了些印象文。今年到浙江同样想写一些印象文,有文字的记载总比渐渐淡化的脑容量好,是为记。 一、义乌行 毗邻浙江,一直想看看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但一直未成行。今年暑期特把义乌作为行程一途。 在讲义乌之前要插一段长途汽车旅途小插曲。最

2019暑假浮光掠影游浙江

  去年暑假去广州、四川写了些印象文。今年到浙江同样想写一些印象文,有文字的记载总比渐渐淡化的脑容量好,是为记。

  一、义乌行

  毗邻浙江,一直想看看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但一直未成行。今年暑期特把义乌作为行程一途。

  在讲义乌之前要插一段长途汽车旅途小插曲。最早坐长途汽车大约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末期。记得从都昌到金华的长途汽车到了三省交界处,有一处停车吃饭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它是强制要旅客下车吃饭,不吃也必须买单。今日同样停留在三省交界处的一处乡村公路旁的一幢几层的民宅前。此次,司机叫停车休息,下车之前还叮嘱乘客注意大门旁吆喝卖手机的,叮嘱乘客不要买手机。我们都下了车,东西依然是贵,是平常价格的二到三倍。但没有强卖或勒逼现象,并有免费开水供应。我下来转了一圈,什么都没买,仍回车上了。车上还有些没有下车的乘客,和他们聊起这事。一位大姨说,自从习近平上台后,就好好多,又说,在这之前就有转变,大约有七八年了。大姨说她儿子在兰溪上班,她年年要来,以前可不是这样,你不下车,就有人上车来赶你,摸你胸口,逼你下车。好可怕。车下有个年轻人听到我们说话,就扬扬手中的手机说,他们怕这个。以前资讯不发达,山沟里发生了什么事,人不知鬼不觉,很难引起外界的关注。现在不同了,一传到网上去,大家拍砖围观。相关部门就必须作为。信息公开还是有利于群众的监督和社会的进步。相比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法治在某些方面有所进步。那么人性中的善是否有所长进呢?我个人观点是倒未必。记得有句话说得好,我很赞同,并不是某个地区的人特善良,而是因为它有抑止恶发生的制度。如果在车途中没有网络公开透明化,让全民关注,执法部门参与,社会就不会进步。罪恶总是存在于黑暗中。实际这还存在一个疑点,就是沿途都有服务区,为什么不在服务区停车吃饭?而非要在这里呢?法治还有待进步。

  到了义乌已是下午三点多,寻得小商品市场四区五区,进去时,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热闹。店铺里清冷,游人甚少,但货品还是琳琅满目。百思不得其解。同行者是在二零一一年来过义乌,他介绍那时是晚上来,灯光洞明,人声鼎沸。但今天无论如何找不到他所说的情形。大约四点多,很多店铺开始关门,并催促游人离开,电梯大多停电不运行。回来后咨询了一位两三年前去义乌的朋友,她说那时就是这种冷清情状。实是不得其解。最后思索了下,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经济逐年下滑;二是网络技术加快递的发展。不然无法解释清楚。

  坐在公交上看到小商品市场是绕着义乌市建的,成一个绕城弧形巨大建筑,实在是大。公交站外人流量还是很多。在义乌也看到共享单车,在公交上看到野外单车乱丢乱扔,有三轮车工骑车收集回来。虽是全国小商品市场,但因之前期望值想象太好,有些理想化,所以实地到达后不免有些小失望。可能中国的经济远没有宣传的那么美好。还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城市建设、人文素养、社会治理等等。觉得义乌除了小商品市场外和其他城市没有很大的差距,当晚即坐高铁赶杭州。交通还是很便利。当夜九点到达杭州。

  二、夜宿杭州

  到过的地方不多,浮光掠影地去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成都、香港、澳门及一些其他城市。给我最有安全感的是香港和杭州。看一个城市有没有安全感,我是看夜行的人。二零一四年夜晚在香港迷路,问街面上的行人,行人太多闲庭阔步,面部表情释放,脚步虽匆忙,但步履不焦虑,很放松。这次夜九点多到达杭州东站,本可在网上订旅馆,但因同行者意见不统一没订。下车后,提着行李,在杭州东站附近找旅馆。原以为火车站附近旅馆贵,后找了两家,一家客满,一家正好有,询问价钱也公道合理,于是入住。

  在杭州市内住了三晚,都是玩累了,晚上临时在市内找旅馆,杭州的旅馆非常方便,随处可见,诚信不欺,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杭州的人文素养很高,城市地域文化底蕴深厚。因在其他城市没有独自出外住旅馆的经历,所以不好横向比较,也许其他城市也如杭州一样,也说不定。

  有住在杭州的朋友说,杭州是一线城市。这点我还是有些不认同。虽然国家在杭州多次召开国际性会议,并准备举办2022年亚运会,以此提升杭州的国际地位,从而打造城市建设。但与北上广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我先到北上广。这种感觉是正确的。杭州没有过多的外来人口,虽然网上关于驱逐低端人群的口水战还在继续,但像杭州城内,没有过多的外来人,城市空荡荡的,还真是不习惯。城市也属自然范畴,如果没有人口的活动,就不能称之是一个繁华的城市,也失去了一个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承载人的功能。在杭州我没有看到北上广样的人潮。这个问题在下面几节中我还将继续探讨。所以杭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安全、舒坦的。

  三、杭州联想

  玩西湖时,在杭州沿街行走,串走在丝绸铺,礼品店,小吃屋。街面整洁干净,屋舍雅致养眼,人人彬彬有礼,店员温柔可人,货物丰足样多。徜徉在街面上,我有一种错觉,像游走人间天堂。如果我是远离农村、远离不发达地区多年的人,很可能会有这种错觉,但我是来自贫穷的社会底层,所以我清楚地知道除了有杭州这种表面闲适有钱的生活,世界上还有许多困苦,我身处其境,身同体受。这骗不了人。但又一想,局促于杭州一隅,没有去过农村或者更偏僻落后地方的人,他们怎么会相信和他们同处一世界,有贫穷、困苦、伤病和落后的存在。人们总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对自己没有见过的总是持不信任和怀疑状态。在店铺里听到聊天,请穷省的人来做事,工资低,还听话。如果你请到了,帮我介绍一个。城市里安居的普通人都不能理解低端人群,那么对于生活在大城市里高居其位,不能接地气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他们又怎会使政策和决策向低端人群倾斜呢?据我估计,中国官方的考察报告越来越不接地气,而民间的力量在大气候的影响下越来越稀薄。能像费孝通、奥威尔样的人肯实地考察,得到较公允的材料和推理的人实在不多。那么低端人群被边缘就成了某些专家提出的必然。虽然这在某个微观上好像无伤大雅,但在大的宏观观察下,就会出现跷跷板现象。当驱逐低端人群或漠视低端人群的存在,跷跷板就维持不了平衡,社会戾气频发,由点到线到面的暴发。真希望有人能对这方面的社会调查感兴趣,突破自己的阶层固化观念,去做一些较全面的社会调查。因在去浙之前,看了关于美国和欧洲在二战后发展的一些书籍,在当今中国出现的问题,在上世纪欧美国家同样存在,不亚于我们现在。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社会各股力量共同使劲,最终走上较健康的发展道路。如:《屠场》促进美国食品安全的发展。《寂静的春天》促进化学农药科学的使用。《任何速度都不安全》促进汽车安全性能的改善。《通往威根码头之路》是不是也唤起了对劳动阶层权益的保护呢?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兴起的圈地运动不亚于我们今日的房地产拆迁运动。而今日你去英国的话,你会看到一个势微的英国,它退而坚守公民的权利神圣不受侵犯,这不仅表现在公民的个人权利上,还表现在公民政治权利的表述上。

  杭州应该是一个较理想的居住地。成都虽然也宜居,但它的宜居不是全民宜居,在街面上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愁苦、焦虑的面孔。而杭州在街面上店铺里观察到的普通人群大多富足、实地、欢畅。这才是真正的宜居,属于大多数人的宜居,且生活节奏又慢于北上广许多。应该属于幸福的大多数。在此种情况下,我又想起边远地区。朋友说,有水的地方多富裕。联想中国的地形和历史上的往昔,确是如此。思索中国现代化进程非常缓慢,杭州的繁荣只不过复制了历史,并没有利用现代社会制度创造更多的繁荣和进步,这在下面的火车八小时聊天中有实证体验。杭州的繁华、安全、舒坦不是现代化的,是历史的恢复。好像在我所了解的资料中,很少有人提出这样的思维方式,可能这种思维方式会触碰到禁区。我只不过是想探究哪些是现代社会制度带来的进步。它是不是可以复制。事实是不可以的。

  游西湖时,观美景和名胜,也给了我很多联想。由浩淼的鄱阳湖畔来到西湖边,我不知道杭州西湖给我带来了多少美感。我只能感慨地说,再美好的景色也要人文的点缀。西湖的美,美就美在人文上。在去杭州之前,正好坐船巡游了鄱阳湖一番,所以除非能看到比鄱阳湖更浩淼的湖泊,我是找不到比鄱阳湖更美的水域。但鄱阳湖的美名在中国远不能和杭州西湖比美名。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白娘子的雷锋塔,白居易、苏轼等等历代名人在西湖边吟诵留迹,在杭州西湖畔历代传唱。这种人文是其他区域所不及的。

  去了乌镇回来后,重返杭州,又想起一问题。以前有朋友提出一问题,现在的人为什么不爱读书?这个问题我也思考了好久。这次去杭州,看到富足详和,人文底蕴深厚的土地,略微有些顿悟。读书是一件奢侈品,特别是读闲书,思考闲事,对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件极奢侈的事情。耗时,无产值,无用功。这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享用得起的。据调查,江浙一带是富庶地,也是读书氛围最浓的区域。但去了杭州,看到的及听人介绍的,浙人最喜的一事仍是实用的,注重经济效益,这和读无用书就相违背了。浙人尚且如此,那么其他地区的人又有何条件去谈读无用书、思考无用事呢?《乌合之众》中曾讲到一个民族性格的形成,中国人的思维中有大一同,服从,唯上的思维定势。在一般情况下,它很难跳出这种思维方式去思考。而从古至今摆在国人面前的依然是老问题,生存问题。好像现代人依旧没有跳出这个怪圈,或者说我们没有破解这种带惯性的生态圈。读书何用?除非读能谋生的书。读增长灵性的书,只怕是徒增烦恼,被生计所困,被生态圈不容。读书何用?要读什么书?活命都不够时间,哪有时间读书?又从何谈爱读书。所以中国的进步是极缓慢的,甚至说没有进步。有时询问十几岁的孩子,得出的答案都是固化的。如果不是来到人才辈出的浙,我是不能理解这个问题的,我觉得除了江浙一带,到任何一个区域,都不能看出问题的症结。如果还要看的话,下次希望是得到台湾的片鳞泥爪。

  来杭州后,思维特蹿,想了些问题,就是真相。最初是希望在历史中找到真相,当阅读面扩大后,才发现平素你所了解的真相都是被历史过滤的真相,这个过滤不仅是现当代,还包括古代,然后我就不想说话了。后来我想去文学作品中去寻找历史的细节,很不幸,我也遭到了困惑,文学作品由于作者非常具有个性化,所描述的东西带有浓烈的个人特色,历史的细节也存在个人认识上的偏颇,如果你没有较全面的认识,很可能进入作者预设的境界,找不到北。后来我尝试用自己的眼睛看,也存在问题,眼睛看到的很多并不是真相,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民族遗传心理的影响,形成惯性的思维定势,这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定位。所以真相总是扑朔迷离。

  四、走亲访友找幸福

  在杭州访了几处朋友。我相信在杭州有房有一定收入的民众幸福感是要强些。我访的几处是赣人在浙处得较好的。

  第一位朋友是在美资上班,基层管理人员,在浙有作为人才引进的买的优惠房价房。房屋结构紧凑、简洁、实用,生活还是很舒心。朋友在美资上班很舒心,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来,不打半点折扣。公司管理人性化,一周工作时40小时,加班不是很多。收入万元有余,生活足矣。说起他以前在深圳的中国公司上班最大的感受是,中国公司人际消耗大,拎不清,美资没有这方面的事,人际简单、干净,活得清爽。问及养老,说已入社保,退休后拿社保工资。并且公司交的社保费是选最高的交,所以退休后相应的也是拿最高的养老金。看上去,应该是衣食无忧,但我还是觉得有一丝隐忧。虽然朋友俩都是杭州户口,但小孩并不是杭州户口。我也说不上我的感觉,总觉得在朋友的幸福里缺了点什么,是中国人的天伦之乐,不能与父母携同亲近?还是子女生活不能稳定?还是闲适下来移居的漂泊中有种异乡人的味道?我说不清楚。

  第二位朋友是小微服装厂老板。年收入可能五六十万。亲历服装厂,身感极辛苦。赚钱极辛苦。厂处于杭州边上的镇上的小村里。村里的小厂极多,如蜜蜂窝样。朋友是其中一家。赶货忙,因杭州有中国一级服装批发市场,市场里要货就像锅里炒菜样,能叫得出来。今天到料,后天就要送货。时间紧迫,忙的时候忙到第二天一两点是经常的事。做唯品会公司的货好些,时间不是很赶,但有质量要求。朋友说,杭州整改拆迁严重,这是去年搬来的,设备要重制,房租年年涨,这厂房上下二层二十万。赚的钱有一半是帮本地人赚的。听说明年这里也要拆,要搬到海宁去。有时想年年折腾搬,不如搬到老家里算了。然后我们算了下时间帐,做市场的货,无论如何赶不出来。路上来回要两天。那么订单会减少很多。还有在家的工人赶货不出来。因为留在家里的人,观念上是以带小孩以家庭为重。不会加班到十一二点。他还说现在的工人难招难伺候。赶货时,简直是大爷。听及工人工资,每天做到晚上十一二点,上万元工资还是有。就是太辛苦了。都是时间熬出来的钱,还不能进入社会保障体系。生老病死全部是自负盈亏。我的身边基本上是这样的人。朋友也是这样熬出来的,在都昌还算是成功人士。但生活得太辛苦了。朋友的妻子和小孩在老家读书生活,朋友孤身一人在外拼搏,这种生活里的幸福有多少?朋友虽辛苦,但他凭一己之力为家人创造了富足的生活。然而生存压力巨大,老的病要花钱,小的读书要花钱,且政策具有随意性,随时会割韭菜。我敬佩人的生存韧性,又为人活得这么艰辛而痛心。有人说,在中国的街上看不到中国人笑,夹缝中求生存的苟活,怎能笑得出来。朋友的父亲身体不怎么好,还挣扎着包了两个鱼塘。几个小孩,读书都非常努力,成绩优秀,好像看到父辈的辛苦,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出路。

本文标题: 2019暑假浮光掠影游浙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9643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锦瑟年华中秋说月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