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泉最南端,连着一条汉江,隔着一座大山,在大山拐弯处,有一座天然洞穴——千佛洞。 千佛洞在佛教鼎盛时期,相传洞内大小佛像一千多座。斗转星移,日月如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千佛洞的沧桑巨变,在人们心目中经历了太多的不幸。虽然洞内大小佛像毁于一
在石泉最南端,连着一条汉江,隔着一座大山,在大山拐弯处,有一座天然洞穴——千佛洞。
千佛洞在佛教鼎盛时期,相传洞内大小佛像一千多座。斗转星移,日月如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千佛洞的沧桑巨变,在人们心目中经历了太多的不幸。虽然洞内大小佛像毁于一旦,但洞内洞外一时的繁华景象以及流传下来的轶闻趣事,在人们心路历程中一宗宗一件件将无法抹掉。
千佛洞是一个天然洞穴,它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在它周围山连着山,地连着地,沟连着沟。沟中有溪流,地里有农田,大山有壮美。壮美让人震撼,农田让人幸福,溪流让人温馨。一条溪流的存在,滋润了生活在天然洞穴周围人们的心田,出现在天然洞穴的层层农田庄稼地,不怕岁月沧桑带来的伤痕,一样的茁壮成长。虽然一座天然洞穴挂在大山的胸前,但它险峻,并不可怕,但它壮美,并不伟大,但它平淡,并不富有。一座天然洞穴它凭着自己的坚强跨过了历史的长河,把忧伤带给了自己,把风光留给了人间。
天然洞穴顺着山腰,缓缓起伏,它的形态像是雄狮挺直了腰板,昂起了头颅,遥望着苍茫的大地。它的高处有大树相邻,它的低处有荒草包围。一股泉水从天然洞穴下端,半山腰的裂缝处闪出一片水花,汇集成几股清泉。清泉在下垂时,股股泉水似乎穿透了有限的时空,带着一种神奇的力量,打在一张坑凹不平的石板上,弹出的水花,顺着溪流,湿润了荒草野林。这条溪流,不仅连接了天然洞穴的大小山林,而且也给溪流两岸人民带来了福祉安康。引水农田,抗旱保苗。农田需要水的时候,溪流就带着足够的水源,行走在田野上,去装满大大小小的山川野道。溪流虽然一头连接到天然洞穴,但另一头却连接在了人们的心坎上。人需要水活着,水需要人去滋养。它要让人们生命的源泉,正如溪水满怀希望一样,源远流长。
芳草丛中的几条小路贯穿到天然洞穴的里里外外。洞穴共分为上下两洞,洞洞相连。下洞门口有一块平地,在平地周围有一层黑土上摆满了残砖断瓦,几步石梯暗淡无光泽,人们的足迹在上面见证了岁月的沧桑。石洞门槛门框花纹清晰可见,反映了古代工匠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石门洞开,早早都没有了门板遮掩。石洞石墙青瓦与洞穴顶部紧密相连,在这里算得上一件非常完整的建筑图案。
步入下洞,洞穴并不深远,也不宽阔。洞内处处都可以看到有工匠者的深深足迹。工匠者在洞内不管上下有多么危险的地方,只要有峭壁存在多余的部分,就是工匠者他们放开手脚大干的时候。洞内平台随处可见,它们曾经是供俸佛祖的准确位置。洞内大小平台的高低宽窄,都是按照佛祖尺寸大小统一规定设计的。大大小小的平台从石壁上下一直延伸到石门的两侧。如果从开凿的痕迹判断,当时的复杂工程建设,又是多么的艰难。在洞内有一处不太十分平坦的地面上,专门为方丈和尚设计修建的两间小卧室。在卧室的上空,太阳偏移,有一片阳光沿着石壁,能照亮小卧室周围的一切。可爱的春燕在这光亮石壁上筑有一排排巢穴,落下的粪便撒在了小卧室的屋檐上。洞内两间小卧室建筑设计十分简陋,但采光条件好。听长辈说,过去有人在这里集中开办过几年私塾。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有一位百岁老人跨越了两个时代,带上一家人,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几年时间,后来才带上家人,匆匆离开了。
转入几步石梯,实在显得陡峭。一步跨入上洞门口石阶上,才蓦然回首,天然洞穴的沉稳、自然、朴素,一股强烈的暖流悄悄爬上心间,在心中慢慢凝固、升华……
上洞门口较宽敞,但杂草丛生,几声悦耳的脆响,划破了暂时的寂静。放眼四顾,杂草深处中隐没一池塘。池塘与上洞石壁垂直相连。从石壁裂缝口渗透出串串水珠,水珠落在池塘水面,声音响亮。
上洞石门完好无损。一副石面对联实在让人着摸不透,即简单朴素,又无字样。只有在石联的上下两端及中间部分,留下了工匠者几笔淡淡的花草素描图案,以示观众。据上辈人说,这是一副藏联诗,有不少人带着好奇心研究过它,但最终没有结果,向世人呈现。
入门而至,上洞空空荡荡,一切皆无。仅与石门最近有一处下沉的小洞穴,通过改造修复,就成为洞内唯一的一间备用储藏室。但上洞比下洞宽大,且通风条件好。大部分地方光线清晰明亮,空气也尚好。地面平坦无缓坡。地面两侧有高大的石壁与洞顶相连,在高高的石壁上有一排排整齐的台阶一直延伸到洞穴深处。这些台阶位置过去都是供俸佛祖的老地方。
上洞比下洞上下空间规则有序,各处很少留下工匠者打磨下的痕迹。在洞穴深处,有一平台,光线并不暗淡,因为东升的太阳有一片光芒,从石洞高处,斜射入内。所以,从早到晚洞穴深处周围,也是一片光亮闪闪。
虽然我们不能还原当时那些佛教子弟们念经颂佛、跪拜佛祖的盛大场面,但面对天然洞穴,我们身临其近,不需要去想象,也不需要找出任何答案。历史的影子已经在洞内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地面上,台阶上,洞内各个角落,都曾经是佛祖被放置过的正确方位。不管上洞下洞安置过多少座佛像,但人们一直好称“千座佛像”是有事实根据的,无容置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堪称方园几十里地最大最繁华的一座山洞寺庙。这一切盛景,早已消失得一干二净。当历史的暗恋悄悄留走的时候,历史的步伐也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缩短了时间距离,把历史残留下来的天然洞穴,又要让它在人们心目中,重新度过一个漫长的过程。
上个世纪中期,宽大的上洞成为村民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在阴雨天和农口夺食的时候,村民要集中时间下地播种,就只好加班加点把抢收成熟的农作物,临时堆放在这里。全体村民各种大小会议、党员大会、团员大会、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各种生活小剧,从彩排到演出以及放映革命电影故事等。这些内容那一项不都是在上洞内完成的。那时候,在我幼小的记忆里,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还算是不错的。在上洞隔三岔五演一次革命电影故事是常事,村民大小会议在洞内定时召开,短时间内常常形成了贯例,村民除了在洞中观看自编自演的剧目之外,偶尔间离开本村,到外村还可以看到上级剧团到各村巡回演出的空前盛况。
人们常说,精神是一种强大的力量。精神来自那里?人们说法不一。有人说是一种追求,也有人说是一种好奇,更有人说是一种精神文化。不知道生活在上世纪中期的中国老百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任何人都能够找出答案,但我恰恰却不能。因为在我童年生活的世界里,常常看到这样一幅图画:村民顶着烈日,在田间劳作,淌着满脸汗水,到了晚上仍然加班加点汗流夹背;妻子背着小孩,周日复始地向劳动在田边地头的丈夫,按时送去早饭和午饭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更加紧张起来;一群小孩在收获的庄稼地里,提着小竹篮,跑上跑下,也帮着大人抢收抢种等。这些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场景,让人终生难忘。
发生在洞内洞外劳动人们的高大形象,不光是深深吸引了我,而且他们最为朴素的精神生活和生活方式,也让人为之感动。那时洞内在放映电影或者看演出,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广大村民带着一身的汗味儿,在洞内洞外,一边说笑一边聚在一起,带上一杆汗烟袋或裹上一支黑棒烟,大口大口的吸着,吐出的烟雾,像一阵阵翻转的浓云。成群结对的小孩在洞内洞外、夹在大人之间,玩游戏捉谜藏,奔跑的速度,像长征路途中的队伍一样,还有不少的孩子在洞内长长的台阶上,翻上翻下,奔跑不停,回过头又钻进洞穴深处,高呼大叫让同伴寻找自己的机会。
等到电影或演出一开始,小孩就马上牵着大人的手,一起座在提前准备好的一排排石头上,还伸出小手示意同伴自己的位置。不等一部电影结束,就有小孩在大人怀里昏昏入睡了,有时一场戏刚进入高潮,掌声不断,大人背上的小孩已经鼾声如雷。当村民离开洞内之后,他们要摸着黑路,点亮火把,身背小孩,走在弯弯的山道上。火光照亮山路,也照亮了村民们怀中娃娃的脸。抱在怀中的、背在后背的孩子,他们在大人们的身躯上,甜甜的睡着了。村民们不仅能够背上自己一生的辛劳,而且也能够实实在在背出孩子们生活中的快乐与成长。
天然洞穴带着童年的记忆翻越在童年的世界里。如果不顾上洞和下洞诱惑深入,随便站在天然洞穴任何地方,就可以看到在洞穴的上端有一座太阳殿和一座药王殿。两殿首尾相连,之间石阶贯通。
药王殿独立成殿,面积不大,算得上天然洞穴之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建筑物,整个建筑设计布局与洞穴险峻的石壁靠得最近。几根殿前廊柱高大圆浑、粗犷有光泽;缓缓上翘的廊檐,像是春燕腾空飞舞的翅膀;坚硬耐磨的火砖墙,穿越岁月沧桑,仍然顽强有力度;层层叠叠的青瓦稳如磐石,不怕风吹浪打。殿内建筑结构复杂多样,一段依靠地势起伏高低而设计的有上下两层阶梯,清晰可见,是专为供俸佛祖而修建的台阶。在殿内顶部领域,密密麻麻相互交叉的木椽木条上,有花鸟草虫,山川湖泊等画案。这些在美工精心设计下,都游动在一条巨龙周围,活灵活现。盘旋在殿内的巨龙,不管在什么时候接近它,似乎正在睁大两只双眼,张开一张大嘴,准备带着腾空遨游的雄伟气魄,冲向四野。殿内过去有一户常住农家,因为山体滑坡,无家可归,被当地政府曾经安排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但时间不长也就离开了此地。再后来,殿内背后有一块巨石,开始缓缓松动。有一天,太阳高照时,轰然一声巨响,巨石砸穿了殿内屋顶,落在了地面……药王殿就这样踩着时间的影子,风吹、日晒、雨淋,走完了茫茫人生路。
沿着药王殿一条弯曲的石阶小路,走近太阳殿。太阳殿迎着东升的太阳稳稳当当被镶嵌在悬崖峭壁的一处陡崖上。离太阳殿一步之遥,有一块石碑,石碑的两面都刻有文字内容。据记载天然洞穴始建于唐朝初年,后来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和扩建。石碑除了刻有相关文字内容说明之外,还有民间捐款修建寺庙的姓氏名谁都镌刻在石碑上。通过记载可以发现,天然洞穴的寺庙各种工程建设,一步一步能走向园满成功的过程,都是离不开当时官方大力支持和民间积极配合的结果。至于太阳殿工程结束何朝何代,无法去考证,但它的面积和空间要比药王殿狭小得多,几乎是一座微型建筑。
太阳殿内外结构极为简单。据说,殿内中央只安排一樽较大的佛像,在平时香火不断。虽然太阳殿是天然洞穴的空中楼阁,但位置的险要,并不令人畏惧。通向太阳殿的石阶路面宽阔,可以让人轻松进入殿内烧香磕头拜佛。太阳殿的绝壁生辉,是洞外一大奇观。太阳的东升西落给天然洞穴不会带来神神秘秘,但能够给洞穴内外洒下灿烂的光辉。不管赋予太阳殿多少内涵,但它流露出来的历史渊源,将永驻人间。
追忆往事,看看历史,不管太阳殿也好,药王殿也罢,但它们随着历史的进程飞灰烟灭了,变成了一撮泥土。只有天然洞穴——千佛洞,恢复到了本来面貌,最后还是回到了大自然怀抱之中。
一部史书,一种文化,有的沉淀下来,有的消失了;沉淀下来的,往往不能被人们忘却;而消失了的,又常常被人们忘记。但愿人们用心灵的巧手去鉴别历史的未来。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