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公庙的随笔散文

发布时间: 2019-09-17 19:40: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14

歧山周公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同类建筑中存世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周公庙。下面是美文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周公庙的随笔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周公庙的随笔散文:周公庙 曲阜周公庙位于曲阜城的东北隅,离孔庙约千米之遥,

关于周公庙的随笔散文

  歧山周公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同类建筑中存世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周公庙。下面是美文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周公庙的随笔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周公庙的随笔散文:周公庙

  曲阜周公庙位于曲阜城的东北隅,离孔庙约千米之遥,全称文宪王庙,亦称元圣庙,是祭祀周公的庙宇。因封建帝王曾封周公为"元圣",故又得名为元圣庙。周公,并不是我们解梦的“周公”,他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武王之弟,为鲁国第一代国君。

  说来惭愧,知道周公庙还是因为工作关系接待了一批台湾客人,其中就有台湾周公协会的负责人,经他之口才知道就在我工作生活的地方有这么一处古迹,与洛阳周公庙、陕西歧山县周公庙并称全国三大周公庙。

  周公庙所在的地方是鲁国故城遗址,在周公庙门前立着“曲阜鲁国故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种字样的石碑,所以周公庙就是鲁太庙,鲁国的祖庙。周公庙经过了宋、元、明、清的先后多次修建,才有了今天的规模。整个建筑群呈长方形,四周红墙包围,一共三进院落。现存有殿、亭、门、坊共57间,总面积75亩,庙内松柏参天,古树庇荫,给人一种宁静肃穆的感觉。

  到了门口,一圈矮墙,一条甬路,一座灰瓦覆盖下的四层斗拱的木坊,为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重修,大门的四个柱头立着四大天王的塑像。正中上书三个大字:棂星门。

  大门两侧红墙环绕,踏门而入是第一进院落,院内东西侧墙中,各有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刻立的外向石坊一座。东坊额刻“经天纬地”四字,赞扬周公以天地为法度,经管天下,拨乱反正。西坊额刻“制礼作乐”,赞扬周公制定了治理国家的礼乐典章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以德、礼治国奠定了基础。各坊四柱顶端,分别雕宝瓶、石兽,中间雕有火焰宝珠、宝盆,建于明朝时期,表达对周公的赞颂之情。

  正中有南北向的甬道,甬道两边是参天古树,尽头是成德门。成德门内为第二进院落,东侧是碑亭。亭内立清康熙二十六年玄烨祭周公庙的巨碑一幢。雕镂技法严谨精细,盘龙盘旋飞舞。御碑亭后面是达孝门。达孝门有一块残碑,上半截已没有,是人为破坏的,下半截记载着文化大革命对古迹的破坏。

  全诗如下:“万恶四人帮,十年逞凶狂;少昊头颅碎,鲁城被拆光;三孔大殿毁,周庙受遭殃;贼罪臭千载,历史诛巨奸;首凶陈伯达,作伥谭厚兰;留此残碑在,铁证永相传。”原石碑是国务院于1961年立于曲阜周公庙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持单位标志碑,石碑上隶书刻“鲁国故城”,文化革时被砸毁,后移入周公庙内,又重立此碑。

  诗意容易理解,记载的是文革破坏曲阜的历史。

  过了达孝门,是周公庙的第三进院落,也是周公庙的中心院落。正中大殿为“元圣殿”,是周公庙的主体建筑,为单檐歇山顶,高11.4米,广5间,深3间,六梁二十四柱,斗拱层叠,顶覆绿瓦,里外门窗透雕,红漆贴金彩绘。殿内正中枋上高悬“明德勤施”雕龙金字巨匾。殿内正中的周公像是按帝王规格塑制,正襟端坐,手执圭板,头戴挂有玉串的王冠,目光凝视,面部神态严肃而不滞板。两旁抱柱上悬挂着清乾隆帝手书的楹联:官礼功成宗国馨香传永世,图书象演尼山绕绪本先型。这副楹联道出了这位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制礼作乐”的首创精神。

  西北墙壁镶嵌有汉代画像刻石一方,名曰“周公负扆图”。刻石已残破,现只看出一人拱立,左端隶书“周公”二字。

  元圣殿前左右各有配殿和历代碑刻。其中的“金人铭”育人至今,相传,当时周公辅佐成王,不能去封地鲁,成王命周公之子伯禽就封鲁国。周公恐其有失,亲书铭文于老管家金人的背上,让伯禽随时观看,以免忘记自己的训诫,铭曰:“孔子观周,入后稷之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这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三千年中国人为官处事的精髓。

  元圣殿后,原建有“定鼎堂”等建筑,现仅存殿基。

  整个周公庙中,除了我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游人,相比于孔庙的人声鼎沸,这里要清幽了很多。踏着青砖立面铺就的路面,四周红墙环绕,内有林立松柏、历代古碑、灰瓦殿堂,心也慢慢沉静下来。院内除了郁郁葱葱的松柏,还有几棵枯树,黑色的树干,据说这是曲阜孔林中一种特有的树种——楷木,歪斜的枝丫昭示着它们已有年头,为院落增添了神秘久远的色彩。

  关于周公庙的随笔散文:春访周公庙

  莽莽苍苍的关中平原,有一处黄土梁似的脉系,横亘在西府,使这块土地更显得厚实。

  从杨凌扶风到西镇吴岳、千、陇,绵延几百里,周公庙就是镶嵌在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羊年初五,应文鼎公之约,上西宝,过虢镇、眉县,车子如离弦的箭,一路狂奔,直到蔡家坡下高速,上坡跨桥到岐山县城。虽说是早春,处处没有寒意,眼前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并不是过去一上坡塬,全是灰蒙蒙、土里土气低矮的老房,破败的砂子公路;如今城镇化的建设,一溜儿齐整整的新楼房,平展展的柏油马路,两边油松绿绿的,麦苗也是胖嘟嘟如刚在土炕上打能能(陕西方言,意为孩子尝试站立)的婴孩,煞是可爱,绿的醒目,绿的精神。到处都有指示牌,加油站、商店、超市货物琳琅满目。进入县城后,横平竖直,道路宽阔,没有堵塞的情况发生。街道上年的气氛很浓,店面上都张贴着大红对联,摊位上出售烟火炮仗、礼品等等。出了县城,径往西北走,顺着山根行进五六里,进入民俗一条街后,再前行二三里,就拐下一凹坑,进入停车场,上台阶有一广场,就是周公庙了。

  整十点钟,春寒料峭,扑然一股风吹来,浑身禁不住打了个冷颤。此时,广场上人不是很多,而摆摊卖货已各占一方,马勺脸谱、木制刀叉剑戟、水枪皮影、小鸟啄食、皮球、棉花糖及当地小吃,更有各种大小不等青铜器,还有周公、姜子牙、孔子等泥塑。妹妹两岁多的儿子见了各式玩具不亦乐乎,这个瞧了瞧那个,直蹲摊前不起来。端对面,映入眼帘的是一长溜雕梁画栋的仿古建筑,檐角高挑,高低错落有致,如巨龙横卧在眼前,气象非凡。正门前有两棵千年古木,枝繁而垂下,如同巨伞。用钢制栅栏在下方围起,游人不能近前,只能于栅栏外合影留念。四五人才能合围住的主干,虽然节令尚早,树叶还没有长出,但依稀从枝条中看出盛夏的繁茂。门口有石兽镇守。右侧一灰色熔岩石,仿照壁刻就“梦见周公”四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来人纷纷于此石前留影。差不多时,太阳从东边山头探过沟底来了,一切都显得金碧煌煌,富丽壮美。人们脸上红彤彤的,看对方以为都是仙。不多会,小安一家来了。兜售纸钱香裱的妇女比比皆是,不停地靠近游客拉扯。

  文鼎公胡宝岐老师以及他的妻女、司机朋友到来时,差不多我们都把外面转完了。一照面,就立即带我们一帮人进入院内,胡老师快人快语,依然一口浓重的西府口音。举目打量,院内青砖铺地,古木参天,整个院落干净整洁,左面素雅敞亮,很是肃静,使人即起尘净之心,顿时,闭目默念,晚辈学子叨扰周公您老人家了;右边至山根下有一阔大的花园式广场,城墙式钟鼓楼并列分布,然后一偌大的喷泉,喷出足有四五米高,白花花的流水经太阳光一镀,就有了铜的质感。难道周秦人就是受了这等的启发而制作出天地精美的一件件青铜器?紧贴着院落和花园的中间是一渠活水,汪汪地从山根处不急不慢地流淌着,晶莹剔透、冰人肌骨,老远就能感觉到寒气,这里真是夏天避暑的洞天福地。而流经之处,隔五十一百铺架一木桥,小桥古拙,莲根濯之,涵洞宕之,恍如从诗经中走来。

  院落仿古大三进、小六进,直线式中轴,名花异木、曲径通幽,进入院落,大人自觉失了口语,少了喧哗。松柏翠绿,枝条上缠裹着一两尺长的红布条,香炉香案上香烟缭绕,心里多了份虔诚,自然起了恭敬心。上古的尧舜、成汤、文王、武王,都是圣王之人,唯独周公旦,并非帝王,只是公侯,而独享一座山,后辈子孙世绵延不断的祭祀,不愧是大道公心、制礼作乐垂范天下后世的楷模啊!翻开史书,赞美周公的嘉言懿行史不绝口,就连孔圣人也频频推崇周礼,自然而然周公就是孔子心目中最佳完美偶像。难怪乎儒家提出外王内圣,这都得益于周公的完美诠释。

  轻步儿跟着胡老师来到二道门楼下,矮墙上安了玻璃,四面墙满满地盛放著书画,仿如城市里的报刊栏,原来这就是胡老师的书法展品,一幅幅大小不等,高低错落的书法作品就藏在玻璃后面,似横行霸道的蟹将军;似舞矛挥枪的猛张飞;似篆非篆,似隶非隶,平横不均,粗细有别,扭项裂背,粗眉大眼,似散乱的一堆麻绳,互相交扭;宛如西府的大麻花,炸裂而炽热,浓香而绵裹。像极钟文,胡老师又否认。这奇特的现象,又点连勾划,自成章法。似乎难寻蛛丝马迹,细端详,心思量,如古战场的兵车,笨重中又是当时的需要,如今都沦为重要文物,一般人很难见到真面容了,所以理解了胡老师那句话,他的书法是最传统最本原最古老的东西。诚如他一招一式中誊写的千卷百卷《诗经》,还有他学生的书画,以及史飞翔的书法作品。因了周公,千年的钟灵之地依然造福当地人,也因了文鼎公痴迷故纸堆的东西,使它又为周公庙添一靓丽之景而叫好。

  欣赏完书法后,因胡老师经常来,所以找杨馆长喝茶论道去了。我因初次来,怎能错失了因缘,乘兴而归?告辞了胡老师,急急向前寻去,好比一个淘宝人发现了宝藏,两目放毫光,满眼金灿灿的。前面一室陈列了青铜器,不愧为“青铜器之乡”,作为当时周王朝的京畿之地。我曾去过宝鸡的青铜器博物馆,近几十年出土的青铜器,大多出在岐山。看着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或做饭的,或兵器,都纹饰繁复,图案多样,有文字镌刻于上,使后人更能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各个层面的信息,其功大也!而四面墙壁陈列着周公的丰功伟绩、制礼作乐、平定天下。出得门后,久久不能平息,试想,周公帮助年幼的成王顺利登上王位,甘心制礼作乐,从不居功自傲,可谓是为社稷操劳了毕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门沿石阶直行二十米,有一小亭,上书八卦亭,亭顶有八个方位,黑鱼白鱼在中间,难道这就是大名鼎鼎文王所创八卦图,揭示了宇宙真秘,万物互克互补,生生不息的真知灼见。往前就是姜子牙的封神庙,姜子牙可谓是妇孺皆知的人物,因了《封神榜》,在宝鸡地区到处有他的遗迹,尤其钓鱼台,庙中的塑像是白胡子老头,仙风道骨,仿若真人。出门右行跨廊院,溯溪水前行不足百米,是一处碑亭,里面放置着几十通石碑,由唐及今,保存完整。

  来不及歇息,发现游人围观靠山根处一池塘,及至近前,状若八卦,又似天井,水不甚清澈,但游人纷纷投掷纸币及硬币,不知为何?其石栏雕刻精美,各个不同。再看碑石,上刻“润德泉”,解释为唐大中元年,这里水数年一出,数年一涸,惊动县府,方圆百姓称奇,言说周公显圣,号称“周公圣水”。沿石阶上有一凉亭,过冬青丛,右拐上,是一处高若十米的仿古城墙,沿内台阶攀登,是有名农业始祖后稷殿,建于清光绪年间,依山而傍,气势非凡,有塑像,石条石槛的世界。再拧身向它后背走去,有一高大石牌楼,上书“凤凰山”,此处已是登山必经之途。虽然谈不上陡峭,但也有些陡立。往上攀登不足百米,一律石阶,仿如从天上垂下来一张天梯,拾级而上,有一二三十丈见方的广场,三面石围栏,雕有龙鳞纹,状若柱顶石。举目远眺,视野极阔,远处县城纳入视野,近处屋顶上五脊六兽也能辨清。原来一直是在山凹里行走,两边山脉相连,乌青青的莽莽丛丛,林梢耸立,并不是太高大的树木,灌生的。微风阵阵吹来,脊背上的热汗迅速蒸发,凉丝丝的非常惬意。此时,大家休息了一会,又顺着陡直的石阶继续攀爬,两边青翠的松柏不时散发着幽香,毕竟是春天,草木都酝酿了一冬的精神开始在躁动,驻足仔细听,哔剥声,在草林间噌噌响。小外甥很勇敢,自己踏着石台阶趵趵响,灰色的鹁鸽扑棱棱从这个树丛飞到那个树丛。

  春来的好早哟!真的是春天在山野,不知名的小草已透出星星点点的绿,绿的嫩、绿的柔、绿的可爱,如乡村的孩子朴实健壮,一睒一晱眨巴着小眼睛。忽然,梁那边一阵高亢的秦腔顺着山风灌进了我们的耳朵。相互笑笑,激起心中一股斗劲,向海一样的半山腰开拔,石阶就像一个毛毛虫,逗引着我们的好奇心,像探险家一样急于探知前面未知的世界。而海岭早已累得满头大汗,三步一坐五步一歇,沉重的身躯直垂挂在我的胳膊上,一走一趔趄,山崖上我们跳起了独脚舞,不住声问“到了吗?”。小外甥初生牛犊不怕虎,雄赳赳打头阵冲了上去,妹妹跟在后面一个劲地撵追。终于又上得一个更小的广场了,海岭累得一扑沓坐石条上不起来,我也浑身湿热,禁不住用手作扇凉状。旁边有红柱琉璃檐角高挑的八角亭,台柱下有木栏,上书“吐哺亭”,两米三米的白砂石上刻有曹操的诗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石台阶一直通往相连的西北角山上,隐隐地用一青铜铸炼的凤凰展翅的表示,巨大的在山巅闪闪耀耀的放光。但终因太累,只能远观。凤凰是世人心目中的圣鸟,它高洁而圣灵。凤凰栖息之地当然就是福地、龙兴之地,而周人先祖从彬县迁徙至周原大地时,闻听有凤鸣岐山,就定居了,从此开创了周的天下。

  正沉思着,胡老师打来电话,让下去吃饭,赶紧往下返,下山毕竟容易。不一会儿下来了,又发现了东北处有几座别具一格的亭,还有哪吒太子殿等。文鼎公和杨馆长执意要我们尝尝西府一绝——岐山臊子面,盛情难却。只好驱车前行二三里。此时午饭时间,民俗村里客人不少,已在院子里彩钢瓦搭就的棚下喝茶聊天,见大门一联甚好:梦游神驰何须周公指点,凤凰长吟必为贵人光临。四合大院中处处彰显著文化的底蕴,进门过道墙上张贴著书法作品,以及毛主席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还有各种获得的荣誉。“农家情暖待客十分热忱,臊子面香烹调依九字古训”,棚下墙壁上悬挂巨幅“岐山十大名片”宣传画,图文并茂,起到了很好的推介。经过介绍,寒暄后,才获知杨慧敏馆长竟然是一位先秦文化研究的专家,出过多部著作,席面上顿时热闹了起来,他频频敬酒,竟然是周公庙自己酿造的周公酒,味苦厚,韵味久。有西府人好辣好酸之实,男女皆泼辣,秦人自古大苦大乐,好客真是名不虚传。桌上尽是农家普通之物,巧手加上佐料,不是山珍胜似山珍,香辣酸稀的一口香面,不喝汤,连吃了八大碗。

  关于周公庙的随笔散文:重游周公庙

  离开家乡岐山三十年了,平时忙于工作和生计,回老家的次数少之又少。2019年8月,我们一家三口回了一趟老家,看望了大姐和八十三岁的老舅,走访了几位表亲,给已故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上坟烧纸。中午在青化街道吃的正宗岐山擀面皮和羊肉泡馍,感觉时间尚早,又马不停蹄去了周公庙。

  八月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像被太阳熔化了,此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在通往周公庙的路上,车辆和行人都很少,老远看见民俗村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广告牌,仿佛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许多店家看到有车经过,急忙跑出来招揽生意。

  来到周公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庙外参天古槐和宽敞平坦的停车场,只是诺大的停车场只有两辆车。1985年我曾来过这里,时隔31年之后,今天算是旧地重游,老婆儿子都是第一次来,我自然成了他们的导游。

  进入庙内,只见古柏参天,绿荫蔽日,花草遍地,清泉如镜,空气清新,游客太少显然成了美中不足。我们在古树和殿宇之间穿梭,顺着青石铺就小路拾阶而上,慢慢走,细细看,不想错过任何一处微妙景观。哪吒太子殿好像是后来新建的,殿宇和塑像感觉有点小,是不是担心大了会冲淡寺庙原有主题,这就不得而知。来到半山腰,艳阳高照,树影婆娑,鸟鸣啼啭,泉水淙淙,只要闭上眼睛,你马上会联想到一幅非常漂亮的山水画。我们一路走走歇歇,享受着这难得的空旷和寂静。

  我给儿子说,周公庙是唐武德元年为纪念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周公姬旦而修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是人们观光旅游的理想场所。

  儿子问我,周公庙里的周公跟“周公解梦”中的周公是不是同一个人?我说是同一个人。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成王的叔父,因其采邑在周,又为公爵,故称为周公。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奠基人,是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过的大人物,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与梦联系起来。因此,梦,经常被称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

  眼下游客稀少,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不是庙会期间;二,现在是旅游淡季。记得三十一年前我第一次来周公庙是农历三月,春暖花开,正赶上周公庙会,到处人山人海。班主任蒲宏计老师组织全班同学集体春游(这是我们高中阶段第一次春游,也是最后一次),我们租了一辆解放牌大卡车,从益店高中出发,欢声笑语,一路高歌。第一站到蔡家坡五丈原诸葛亮庙,接下来又去了县城西北方向的周公庙。那时候到处是土路,这里也没有通公交,私家车更是少见,人们三五成群,从四面八方步行或者骑自行车而来,除了看景,就是人挤人,人看人,美其名曰“跟庙会”,据说年年如此,乐此不疲。

  现在想,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和生活极其贫困的年代,老百姓只能把跟庙会当成了消遣和娱乐的生活方式,以此释放压力,缓解疲劳。多少年来,我一直认为那次看似可有可无的春游,对我们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农村学生产生了巨大影响,至少达到了释放身心、开阔视野、增进友谊、促进交流、加强团结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同学们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这一点在今年正月初三高中同学聚会上进一步得到了证实,大家对那次春游念念不忘,表示要感谢班主任蒲老师。

  那次春游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周公庙后山崖窑洞内有一尊汉白玉石雕成的玄武像,人们俗称“玉石爷”,传说用手抚摸玉石爷可治百病,头疼摸头,脚疼摸脚。那天同学们为了摸玉石爷,好多人在那里长时间排队等候。今天人少,不用排队,可以随到随摸。

  这时有人提醒说,上面还有新开发的凤凰山景区,景观很多。这个我知道,是从网上看到的,周公庙和凤凰山近年来很火,这与十年前媒体上一篇题为“周天子葬在岐山凤凰山”的报道不无关系,该消息轰动全国,震惊世界,也让凤凰山南麓的周公庙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无形中成了旅游行业的新宠儿,老家岐山从此不想火都不行了。但由于时间关系,先留个念想,下次再来游览观赏,好东西要学会慢慢享用。

  此番故地重游可谓感慨万千,最深的感受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庙还是原来的庙,只是当年的懵懂少年已过知命之年,曾经以为百看不厌的周公庙,今天一会功夫就逛完了,最主要没有了当年逛庙会的感觉。这使我想起世界上最残忍的一句话:不是对不起,也不是我恨你,而是,我们再也回不去。

  出了周公庙,我们来到民俗村吃了一顿西府套餐,在县城东关农贸市场买了岐山擀面皮和硬面锅盔,在西关正街买了岐山香醋和土法压榨的菜籽油,赶天黑之前回到了西安。

本文标题: 关于周公庙的随笔散文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8305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好看的有关爱情的散文随笔林清玄精美散文三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