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仓进城——尴尬中的教育之城

发布时间: 2019-01-30 03:17:3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19

满仓终于在电视剧《满仓进城》热播之后,进了城,这好像是他的宿命。 春节过后,学校立即搬迁进城。满仓虽说年近五旬,早已不热衷于进城之事,但他心里终究是高兴的。春节前,他回老家,将此喜讯告诉了老父老母,二老也替儿子高兴。高兴之余,满仓想起了自己这辈子难以

满仓进城——尴尬中的教育之城

  满仓终于在电视剧《满仓进城》热播之后,进了城,这好像是他的宿命。

  春节过后,学校立即搬迁进城。满仓虽说年近五旬,早已不热衷于进城之事,但他心里终究是高兴的。春节前,他回老家,将此喜讯告诉了老父老母,二老也替儿子高兴。高兴之余,满仓想起了自己这辈子难以忘怀的一位阿姨。

  当年,工作组挨家挨户吃饭,这位阿姨在饭桌旁端详着有些宿慧的满仓,一脸和蔼的笑容:“哎呀,满满这娃,你看这通身的灵气儿,长大了一定是个城里人!”满仓年幼,尚不知晓城乡差别之于人们生活的巨大落差,只觉得阿姨在夸奖自己,心里满是喜悦。后来,满仓挥执教鞭,三尺之业颇有虚名,很快从初中调到了高中。一日散步,街镇上偶遇阿姨,心中喜悦,热切地问好阿姨之后,满仓汇报了自己的成长历程。阿姨依然和蔼地笑着:“你看你看,姨姨说你是个城里娃,你看是不是?虽说你人在乡下,户口还是城市户口么!”这一面后,满仓再未与阿姨相见。

  现在满仓终于进了城,他又想起夸奖他的阿姨,遂与老母言说春节走亲戚之计划,其中少不了的,就是去阿姨家里看望她。谁知,母亲遗憾地苦笑道:“唉——,你姨姨已经死了,去年的事!”“啊?!”满仓无法相信这个事实,“真的?”“嗯,真的,妈哄你干啥?你姨姨命不好,只有一个要来的儿子,还让车撞死了。唉——真是好人命不长哟!”母亲以乡人朴素的哲学口吻叹息道。满仓心里本就不多的欣慰,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撕咬着,但他未感觉不到一丝疼痛,心里木木的,身子仿佛僵了似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阴阳两隔,进城的喜讯永远也无法告知阿姨了。好大一会儿,满仓才从恍惚中醒悟过来。“进城是我的宿命,你老人家预言得这么准;可一面之后,你就这样撒手人寰,这大概也是阿姨你的宿命吧?”满仓喃喃地问自己。死者死矣,但无法释怀的落寞,占据了满仓的心,一连几日,他那点进城的喜悦减却了大半。

  好在满仓是个开通人,春节过后,他拉着父、母、妻、子,走亲戚,看朋友,访同学,转风景,阿姨作古的遗憾在他心里慢慢地稀释了。

  破五刚过,满仓便在新校长的邀请下,提前进城上班了。新校长是满仓的老同学,校长倚重他的文才,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大事委托于他,他也乐意为之。开学伊始,拟写对联、标语、电子屏宣传语、校园文化宣传牌匾等,满仓一个人全包;同时还得为校园文化建设出点子,搞设计。新的校园文化建设都以继承老学校的底子为基准,于是满仓轻车熟路,运思成文,很快便拟写好长短对联三副、标语若干,立意聚焦于“新、美”二字。其中一幅短联道:

  桃李无言春景美,风云唤雨秋实新。

  满仓撰联,总把满腔的情感和诗意融于洗练的文字中。他希望进城之后,学校会有更新更美的开局。其实,这副对联也反映了全体教师对新的教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大家都希望在新的校园、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中继续培育英才。春华秋实,新春搬迁进城,播撒知识、文化的甘霖,自然如农人一般,盼望着丰硕的秋实。同事们都感觉出联语中透露出来的憧憬、期待、渴盼,每每进入大楼,都会看着对联会心一笑。

  开学第一天,教学主楼上那副寄语全体同仁的开局长联,醒目而挂,大气磅礴,情感火热,态度鲜明,表达了包括满仓自己在内的全体同仁的铮铮誓言:

  立新地,履新步,开新局,欣欣向荣;施美教,谱美曲,描美图,每每诚意。

  从教20多年了,满仓对教育有自己的想法,他把对莘莘学子的关爱与期望放在教育的首位。开学那天,除了上面这副长联,教学西楼还悬挂了寄语学子的第三副长联,满仓望着对联,内心升腾起一股热流:

  求知若登山,山山奇景山山秀,意志唯坚;做人如渡水,水水洪波水水重,心智笃定。

  心里一字一顿地默念着自己拟写的对联,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莘莘学子攀山越岭、横渡急流的矫健身影,他仿佛看到一个个学子成熟而练达的饱满个性。

  我认真地研读过满仓为新学校撰写的诸多对联、标语,从中读到一条贯穿其中的红线:浓浓的爱,切切的情。从这些对联、标语、宣传语里,我读到了一颗真诚的心。他真诚地怀念预言他必然进城的阿姨,他为阿姨的溘然离世而黯然神伤,遭遇了进城之际殊难意料的那份尴尬。

  满仓即将跨入知天命之年,给人的印象是老成持重,年轻人呼之叔伯,儿童呼之大爷。正月十四那天,满仓前往学校途中,看到街道十字口售卖灯笼、满街红云漂浮的景象,心中油然而生一股喜悦。待他看到两儿童坐上电动转马、嘻嘻而笑的可人样儿时,不由举起手机,按动快门,摄下了一张张童心荡漾的照片。旁边的一位妈妈问他:“这你家孩子?”他反问这位妈妈:“你看我像吗?就像你说的,也该是我孙子喽!”年轻妈妈急忙道:“师傅,我就说是您孙子呀!”“哈哈哈……”满仓甩下一串爽朗的笑声,迈步向学校走去。

  年轻妈妈只看到满仓斑白的两鬓,却没有从他的举动中看出他未眠的“童心”。这种可贵的“童心”,是满仓有别于其他教师的鲜明标志。进了城了,他这颗“童心”,更加真诚、本色而透明。他说:“文学者,贵在“童心”!此“童心”,非俗谓之“童心”,乃比喻也,乃一颗“真心’耳!现在,我们同学好像长大了,成人了,然此”童心”却不翼而飞,一写作文,四平八稳,空话、大话、套话、口号、学生腔满篇皆是,套版反应矣——,全然不见天性之流露,生活之馨香!”同学们似懂非懂,满仓扫视全班,目光停留在几个似乎豁然开朗的同学身上。“可否记得《两小儿辩船》之故事?”他顿了顿,然后提高声音,一字一句,以文言文叙之,“雨后初霁,片洼之水,所在皆是也。两小儿临之,手捏所叠之纸船,飘之水上,微风拂之,悠悠而去,一儿喜不自胜曰:‘看——此非大海乎?此非大船乎?’一儿否之:‘此乃雨水与纸船也,何来大海、大船耶?’乡村时,余曾述此篇,今忘记乎?小儿‘童心’,出口之言即诗也!”同学们听满仓一字一顿的复述着故事,心为之羞,脸因之红。

  为启迪同学们之“童心”“真心”,满仓甚至将自己少年时带领小伙伴偷西瓜的情景绘声绘色地讲给他们听。讲完自己的“光荣时刻”,他还不忘幽默一把:“诸位看,鄙人‘本色’否?师若此,汝辈喜否?”“‘本色’也,喜之矣!”同学们会之于心,满眼灵光,也模拟他的口吻,一字一顿地以文言文回应他。

  时日既久,同学们渐渐明白满仓之用意,写作面貌也渐渐有所改变。他曾谆谆告诫同学们:“进城只不过‘易地’耳,易地不易心哪,烦请诸君泰然处之,该咋样咋样,学习之事,依故有之逻辑进行,继续努力吧!”迨至进城有日,同学们一个个作文水平大涨,满仓终于收获了“种瓜得瓜”的喜悦。#p#分页标题#e#

  “我靠,就一个子儿啊,这就是老掌柜留给我的遗产?……”满仓正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范文,他一边朗读一边评价道,“李智同学这段心理描写惟妙惟肖,脏话入文,一般学生不敢如此下笔;或者不会用普通话说脏话。”

  满仓一直强调“普通话”,要求学生跟他交流也用“普通话”。经济文化的一体性,必然要求语言表达的一体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城市化程度不断加强以来的20多年间,“普通话”才真正“被普及”。但在乡村,甚至一些三、四线城市的学校中,教师的“普通话”使用率并不高,极大地影响着写作中的语言表达。

  满仓评价学生作文,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其实他更看重这位同学在体裁方面的创新运用,尽管学生自己并不知道,甚至在考练尤其是高考中,很有危险性。此文在其他老师眼里,很可能评分极差,再加上凌乱不堪的书写,简直要被否掉。但满仓就是满仓,他从登上讲台那天起,就特别关注学生的创造性,并尽力去发现之、呵护之、培养之,进而引导之、加强之、提高之。

  高考迫近,多次考练之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进步较快,而李智同学的这段心理描写,生活味浓厚,活灵活现,有很强的示范性,所以满仓又附带性地提到语言表达,提到“普通话”。他不止一次地说:“写作过程中,我们的头脑里面在说话,而且说的是‘普通话’,但在生活中,我们却‘秦声秦韵’‘土腔土调’,甚至脏话连篇,岂能做到‘言文统一’!”

  他说这话时,学生总是允诺地点点头。然而乡村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常常遭遇被人笑话的尴尬。进城了,满仓一厢情愿地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不是问题了。熟料,他在办公室讲普通话,与学生交谈也讲普通话,结果同事不习惯,学生也不习惯,有时还偷偷地笑他。

  城里的几个学校也大抵如此。满仓觉得,进了城了,也不过尔尔,这个城市的层次还远远不够,尤其在精神文化方面,亟待提高。

  城里的工作节奏,确实与乡村不同,天天都像打仗,时间老显得不够。这一点满仓早料到了,幸好他刚刚买了车,上下班都开着,很快适应了高节奏的城市生活。

  大部分老师尚不能迅速适应,学校、家里、路途,天天奔波,还要伺候一家老小,洗衣做饭。一位语文老师把自己的这种烦恼、感悟形诸文字,并与学生分享,带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学效果良好。满仓恰好听了这堂课,他希望和追求的语文课就是这样。于是他对这位老师大加赞赏。老师很感动,把自己的文章《时光路上的行者》拿给满仓,让他斧正润色。满仓乐意为之,刀削斧砍,调整句式,明晰主题……凡此种种,费了不少精力。他的生活节奏本来就高,加上这个额外的工作,生活节奏就更高了,但即使再累,他还是本着奖掖后辈的态度精心修改,一字一句,毫不含糊。

  高节奏的生活天天如此,满仓难得空闲去看手机微信、QQ。而同办公室的老师几乎天天机不离手,翻看一些所谓的流行新闻、消息,甚至什么内涵段子,笑声常常荡漾在办公室不大的空间里,满仓对此腹诽良多,但也不好说什么。一日,他的微信同学群中蹦出关于学校搬迁进城的消息,同学们大谈进城的弊端,什么学生家长负担加重,什么应该保护乡村文化……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满仓很少进同学群,他总觉得时间宝贵,浪费不得,微信、QQ只是个互通消息的工具而已,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火朝天,唇枪舌剑,大有不辩个清楚誓不罢休的架势,遂发一段文字:

  汝等一个个考学、进城、工作,却言他人不能进城,岂非“站着说话不腰疼”!至若学校搬迁进城,乃社会发展之大趋势,城市化进程之大举措,此等大变革,总得有人牺牲一点儿小利益,然大收获良多,汝等历史常识何在?诸君不用饶舌,利弊之大小,时日既久,答案自明矣。

  发完文字,满仓又沉浸在修改同事文章的状态中去了,遂不复微信。

  满仓深切地明白,一种良好风气的形成,就像鲁迅先生论述煤的形成一样,极其困难而漫长。虽然进城了,但满仓浸泡语文教育20多年,深刻明晓其流弊,于是正像他对学生所说之“易地不易心”那样,他仍然坚持不辍,一边修身养性、提高自己,一边在号召语文老师加强自身修养、深厚自我学养的道路上坚定地行进着……

  编辑点评: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锐利的眼光和综合思考,彰显了乡村学校进城的事物发展和各种表现。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搬到城市。城镇化不单单是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同时也是教育格局和水平的提升。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农村不能驾驭,而农村的自然风光城市同样也驾驭不了。现在有的人喜欢都市化的生活,有的人喜欢乡村式的生活,文章页叙述了进城后的学生和老师们的不同生活方式和作为。正如作者所说:“一种良好风气的形成”是“极其困难而漫长。” 只有“深刻明晓其流弊,”做到“易地不易心”,“坚持不辍,”“修身养性、提高自己,” 才能在“深厚自我学养的道路上坚定地行进着……”

本文标题: 满仓进城——尴尬中的教育之城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3610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镜花水月缅怀文学巨匠陈忠实先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