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和玉真公主不得不说的故事,【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王维和玉真公主不得不说的故事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此地回鸾驾,缘G转翠华。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槎。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这首诗是大名鼎鼎的王维所作。王维在今天,人们说起来时地位似不及李白杜甫。但在盛唐当时,王维的诗名却是远在这两人之上。尤其是杜甫,当时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少陵野老罢了(不对,当时老杜还年轻,只能叫少陵野小子,^-^)。说起来王维的诗作,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唐代诗作中秀出丛林,历代名家无不叹服。林黛玉教香菱读诗,也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王维的五律,确是一绝,只有孟浩然、老杜或可相比一二,其他人远远不如。
然而,本篇这首诗却也并不是特别出色。尤其是和王维集子中的其他诗句相比,无非就是用了一些道家的神仙术语来烘云托雾,非常谨慎恰当地恭维玉真公主罢了,虽然王维才华横溢,但在这应制诗的题材中却也缚手缚脚,大失才子本色。如果只看到这些,本诗当然就随手翻过,没有什么好看的了。但这里我们特意录出这首诗来聊聊,是因为王维和玉真公主之间有好多不得不说的故事。而且经江湖夜雨学刘心武谈红楼一样“大胆假设,胡乱求证”,竟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那就是玉真公主曾“ *** ”和“霸占”过王维,并影响了王维的一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先来看玉真公主的来历。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亲妹妹,而且是一母所生。他们母亲窦德妃被祖母武则天叫到宫中秘密处死,到了玄宗做了皇帝后,却找遍了宫中,也没有把母亲的尸骨找到。窦德妃死时,唐玄宗李隆基才九岁,玉真公主当然更小,据说只有二三岁左右。慑于武则天的 *** ,幼年时玄宗兄弟和小妹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但他们却手足情深,玄宗的大哥李成器(后改名为李宪,封宁王),就真心地推让李隆基当皇帝,李隆基对他也全无猜疑之心,玄宗下朝后,和这些兄弟姐妹们坐在一起,吃饭喝酒,有说有笑,不依君臣之礼,还是没有当皇帝时的老样子。了解唐代历史的人都有这样的看法,李旦的这些儿女之间的和睦,在李唐家族中是很少见的。
玉真公主不愿意嫁人,自愿出家为女道士。大家可不要认为,玉真公主一当上女道士,就是“缁衣顿改昔年妆”,过青灯黄卷下的日子。她的宫观之华丽一点不逊于皇宫,甚至尚有过之。当时就有大臣上书嫌太过奢糜。据某人发表在专业学术刊物上的考证,说是“曾结婚,并生有二子”,这个“结婚”一词,用得不当,公主结婚,并非小事,史书肯定有记载,正式结婚没有,和男人同居之类的,那是少不了的。李唐家族,无论男女,都非常爱吃荤腥。李世民把自己的弟妹收入房中,李治搞上了自己的小妈武则天,高阳公主私通和尚,太平公主大玩男宠,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有“扒灰”之诮。唐代女道士,本来就都是放荡情怀的“豪放女”,玉真公主当然也不例外。
少年时王维也是满腔希望,充满理想的。他的笔下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纯情,有“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豪气。但是这些诗篇几乎全出于他的少年时代,及第后的王维虽然曾有被贬到山东济州(现在济宁附近)的经历,但后来他的仕途还是相当平稳的,然而他的诗里面却再也没有这样的豪气了,只有意冷心灰后的淡漠。王志清先生《纵横论王维》一书中的说法是:“王维亲和山水绝不是简单化的非此即彼的远离政治或者对抗政治的选择,而是灵魂被罪恶感压迫到了无法忍受地步的一种生命本真的反抗努力。”这是为什么?
王维在妻子死后,孤居三十年不再续娶,这在唐代高官中相当罕见。有人说王维学佛,这学佛未必就完全像出家人一样完全四大皆空,白居易不是一边诵经拜佛,一边左手搂着“杨柳腰”小蛮,右手抱着“樱桃口”樊素嘛。王维的弟弟王缙,虽然和王维一样受家庭影响,信奉佛教,但王缙却奢侈过费,妻妾成群。和王维清寂自苦的情境大相径庭。这又是为什么?
有谁知道李白《玉真仙人词》的意思或是赏析。
玉真之真(一作仙)人,rn时往(一作西上)太华峰。rn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rn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rn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rn尤其是:“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的意思。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大概可以译为:过不了多久,(她就会得道成仙)去到少室山时,连王母也会亲自恭迎。
全诗大致上可以这样译:
玉真道人,她时常往太华峰上去(修道)。
(她修道时)清晨雷声轰轰奏鸣,狂风卷起犹如是龙在云海翻腾。
把玩闪电不会伤到她的玉手,腾云驾雾在天际来去无踪。
过不了多久,(她就会得道成仙)去到少室山时,连王母也会亲自恭迎。
李白于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游终南山,在楼观见到玉真公主,希望得到举荐,就写了《玉真仙人词》。我总觉得这首诗奉承的成分太重了,不过事实证明奉承是有效果的,玉真公主后来就把他举荐给唐明皇了,诗仙就是诗仙,连奉承都这么高段。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李白于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游终南山,在楼观见到玉真公主,写下《玉真仙人词》描述了她的修道生涯.
少室是山名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就是写玉真公主未来会成仙,王母会来迎接她.
整首诗就是写了玉真公主修炼处的如仙境一般美丽的地方和她的修道过程.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还是写她得道成仙,能象神仙一样弄闪电,而且走路时飘然若仙……这首诗可以理解为干谒诗,没有什么可以讲的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赏析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原文: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翻译:
西岳华山是何等的高峻雄伟,站在云台上北望,只见黄河像游丝一样从天际蜿蜒而来。黄河奔腾万里,浪涛冲击着华山,漩涡像车轮般地转动,发出山摇地动的声音,像巨雷一样在秦川大地上回响。黄河的上空笼罩着五色云气,千年一清,圣人即将出矣。河神巨灵大吼一声,将首阳山和华山劈开,让黄河之水喷流而过,直射东海。而华山三峰,后退欲倒,在高高的崖月谷之上,留下了巨灵神的掌印。西天的金精白帝,运作元气,将华山西峰化作莲花,北峰化作云台。云台阁道层层直通幽冥,山中有位不死的神仙叫丹丘生。明星玉女为他清洁洒扫,神仙麻姑为他轻轻地搔背。吾皇御驭天下,手把天地之门户,邀丹丘子共谈天地之至道。丹丘子将从蓬莱西归京师,出入于九重之中,沐浴着圣上的光辉。倘若丹丘子的玉浆能赐故人一饮的话,我将与您一起骑上二茅龙上天而飞。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字词解释:
⑴西岳:即华山,亦名太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县南,黄河在其北二十里,在山上望中可见。《尔雅·释山》:“华山为西岳。”云台,华山北峰,此峰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形如楼台,上耸入云。丹丘子,即元丹丘,又称丹丘生、元丹子,李白于安陆时所结识的一位道友,于颜阳、嵩山、石门山等处都有别业,曾为胡紫阳弟子,与玉真公主关系密切,并与玉真公王一道向唐玄宗推荐召李白入京。
⑵峥嵘:高峻貌。
⑶黄河如丝:据《华山记》所载,从华山的落雁峰“俯眺三秦,旷莽无际。黄河如一缕水,缭绕岳下”。
⑷盘涡毂(gǔ)转:车轮中间车轴贯入处的圆木。这里形容水波急流,盘旋如轮转。《文选》郭璞《江赋》:盘涡毂转,凌涛山颓。李善注:涡,水旋流也。张铣注:盘涡,言水深风壮,流急相冲,盘旋作深涡,如毂之转。
⑸荣光休气:形容河水在阳光下所呈现的光彩,仿佛一片祥瑞的气象。王琦注引《尚书中候》:尧即政七十载,修坛河、洛。荣光出河,休气四塞。郑玄注:荣光,五色,从河水中出。休,美也。
⑹千年一清:黄河多挟泥沙而下,少有清时,古代以河清为祥瑞的象征,也以河清称颂清明的治世。晋王嘉《拾遗记》: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圣人:指当时的皇帝唐玄宗。
⑺“巨灵”二句:据《水经注·河水》引古语:“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踏,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擘(bò):剖开。箭:一作“流”。
⑻三峰:指东峰朝阳峰、南峰落雁峰、西峰莲花峰。
⑼高掌:即仙人掌,华山山峰名。王琦曰:山之东北为仙人掌,即所谓巨灵掌也。
⑽白帝: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西方之神。华山是西岳,故属白帝。道家以西方属金,故称白帝为西方之金精。慎蒙《名山诸胜一览记》:“李白诗‘石作莲花云作台’,今观山形,外罗诸山如莲瓣,中间三峰特出如莲心,其下如云台峰,自远望之,宛如青色莲花,开于云台之上也。”元气: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形成世界最元始的东西是元气,无形状可言,天地万物都由元气而生。
⑾“石作”句:王琦注引《名山记》:李白诗“石作莲花云作台”,近观山形外罗诸山如莲瓣,中间三峰特出如莲心,其下为云台峰,自远望之,宛如青色莲花开于云台之上也。
⑿阁道:即栈道。山路险阻,凿石架木以通行的道路。窈冥:高深不可测之处。连窈冥:一作“人不到”。
⒀明星玉女:仙女名,据说她们住在华山上,服玉浆,白日升天。
⒁麻姑: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为建昌人,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邀,降于蔡经家,年约十八九岁,能掷米成珠。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据《神仙传》说她的手像鸟爪,蔡经曾想象,用它来搔背一定很好。
⒂我皇:指天帝。把:把持、主宰。天地户:天地之门户。《汉武帝内传》:王母命侍女法安婴歌《元灵之曲》,曰:“天地虽寥廓,我把天地户。”
⒃谈天:即言天地之道也。战国时齐人邹衍喜欢谈论宇宙之事,人称他是“谈天衍”。与天语:与皇帝谈话。此处之“天”字,指天子、皇帝。
⒄九重:天的极高处。一说天子之门九重,此指天子居处,即皇宫。光辉:荣耀。
⒅东求蓬莱:即求仙也。蓬莱,东海中有蓬莱仙岛。西归,西入长安也。
⒆玉浆:仙人所饮之浆。惠:赠也。故人:李白自指。
⒇茅龙:据《列仙传》说,仙人使卜师呼子先与酒家妪骑二茅狗,变成飞龙,升天成仙。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背景:
丹丘子即元丹丘,是一位“素与烟霞亲”的游仙,其一生与李白关亲密切,情志相投,友谊深厚。李白与之从游甚久,赠诗亦特多。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这首诗是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送别元丹丘归赴长安时写的,诗当作于华山上。当时李白四十四岁,已经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赏析:
此篇写黄河的奔腾冲泻之势及华山的峥嵘秀伟,运用神话传说,驰骋想象,使山河更带有神奇的色彩。
“西岳”两句。此诗开篇,就以“西岳峥嵘何壮哉”的突发唱叹,写华山的雄伟,起势宏远突兀,接着便展现登山远眺所见到的黄河之雄姿。接着四句写黄河。先写河的触山动地的汹涌澎湃之势,继写河的急流盘旋成涡,声如巨雷,最后写河水在阳光下,反映出灿烂辉煌的色彩,并把它和人的命运连系起来。出人意外的是,诗人对黄河的勾勒,却用了飘忽的轻笔:“黄河如丝天际来!”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奇景象迥异,这是因为诗人此刻是在烟云缥缈的华山绝顶;从万仞之上,远眺数千里外的盘曲黄河,正有细曲“如丝”“天际”来的奇妙感觉。而且诗人描述的重点是华山,用这样的轻笔勾勒,较之于重笔渲染黄河的壮阔,更可以反衬华岳的高峻入云。然而,黄河毕竟是狂暴不羁的,在它奔腾至华山脚下的时候,就不再轻细“如丝”,简直是波山浪海了。因此,诗人之笔亦突然夭矫而行、力挟千钧:“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它那蓄势“万里”的排浪,使山岳为之震撼;疾浪受阻,便沸怒而折,翻卷起巨轮般转动的漩涡,发出震撼三秦的雷鸣。这景象的确惊心动魄。
然而这一切都是华山尚未开辟、黄河中途受阻的虚境。诗人的思绪此刻已飞向了远古。传说大禹理水之前,华山与对岸的山峰相连一片,挡住了滚滚黄河。大禹到来以后,指挥河神巨灵,将山峦横击为二,黄河才得以畅流。那击开的两半,就是现在隔河相峙的华山和首阳山。诗中的“荣光(华光)休气(瑞气)纷五彩”二句,于惊雷震荡声中,忽作舒徐悠长之音,正表现了圣人大禹降临黄河的自信闲暇之态。接着便有巨灵擘山的壮观一幕:诗人以“咆哮”状貌巨灵擘山的盛怒,以“洪波喷射”描摹山分浪奔的奇景。其运笔亦如巨灵和怒浪,显示出李白所独具的“疾雷破山、颠风簸海”(谢榛《四溟诗话》)之势。“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刚刚击开的三峰(即华山“落雁”“莲花”“朝阳”三峰),被巨灵震得慌忙退立,才免于倾覆之灾;但在翠崖丹谷之上,还留下了河神凌厉的掌印(即今华山东北的“仙人掌”)。与巨灵神的悍蛮擘山、不顾而去相比,西方之帝(白帝)就显得可爱多了:他仿佛要抚慰受击的山峦,竟暗运天地之气,一夜之间,将华山的顶峰,化作了一朵“莲花”,并让缭绕的白云,变为云台(即云台峰)承托着它——华山自此后便如青碧的莲花,盛开于万里白云之上。这就是诗中第一节所描绘的华山奇景。由于这描绘充分发挥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想象,并且交织着黄河的涛声骇浪和绘纭多姿的往古神话,显得格外壮丽和妩媚。这一切都只是为了造出一个神奇缥缈之境,为友人的“出场”作铺垫。
“云台”八句以神话故事和现实的人物并写,似幻似真,并以此娱悦元丹丘。言云台的阁道连接着高不可测的云霄之处,有明星、玉女二仙女来侍洒扫,麻姑为人搔背,手爪很轻。我皇把守着九天的门户,元丹丘与天谈论着宇宙形成的问题,出入于高高的九重天上,往来于蓬莱与华山之间。“云台阁道(栈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这两句从云烟幽渺之中,勾勒友人闲步云台的姿态,使友人带有了飘飘欲仙的风神。“丹丘”之名,恰是《山海经》神话中的不死之国。故诗人直接以“不死”二字,将他一语呼出,显得既诙谐、又有情。元丹丘之去到华山,即将度过的,无非是隐逸山崖的清寂岁月而已。但在诗人笔下,却化作了如梦如幻的连翩奇遇:传说中的华山仙子(明星),慌不迭地为他“洒扫”庭坛;手如鸟爪的“麻姑”,为他“搔背”时,下爪竟还那样轻灵。至于接待过汉武帝的瑶池王母,年事已高,就只好请她看守门户了。倘若友人想“扪天摘匏瓜(星名)”,或许还有机会与天帝攀谈上几句哩——“明星玉女备洒扫”四句,将元丹丘隐迹华山的生活,描摹得美妙、奇幻。原来互不相关的神话传说,一经诗人信手拈来,便绚烂相映、顿成化境。“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诗人想象自己的友人,从此将光辉闪闪地出入于九重之天,或者迅疾如飞地往返于仙境蓬莱。或许他还能像传说中的老翁一样,误入嵩山大穴,得到仙人的“玉浆”之赠。想到这里,诗人不禁向友人脱口而呼:“倘得“玉浆”,可别忘了让我也分享一杯呵!到时候,我就与你像传说的汉中卜师、酒店老妇一样,骑上仙人的“茅狗”,刹那间化作飞“龙”,直上云天。”悠然神往的结语,表现出诗人对神仙飞升的向往与仰慕。
全诗运笔收放自如。明人陆时雍称李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有舒云流水之妙”。《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正可当此美誉而无愧。
作者资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赏析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关注公众微信号:miyu_88,精彩内容无限推送!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