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中山陵

发布时间: 2018-11-06 02:11:2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19

三叠纪时期的海水,在这一方土地渐渐退去,钟山像一条巨龙兀立而起。这架山,在亘古通今的演变中逐渐成了形胜之地,也成了帝王将相、仁人志士竞相钟爱的风水宝地。孙权、朱元璋、孙中山、廖仲恺、谭延闿、邓演达,接二连三地躺在钟山宽阔的怀抱里,长眠不起

瞻仰中山陵

  三叠纪时期的海水,在这一方土地渐渐退去,钟山像一条巨龙兀立而起。这架山,在亘古通今的演变中逐渐成了形胜之地,也成了帝王将相、仁人志士竞相钟爱的风水宝地。孙权、朱元璋、孙中山、廖仲恺、谭延闿、邓演达,接二连三地躺在钟山宽阔的怀抱里,长眠不起,与钟山一道,经风沐雨,彪炳日月。犹此,巍巍钟山便积淀出了自己卓尔不群的陵墓文化,传播四方,惹得后人趋之若鹜,竞相观瞻。

  腊尽春回,梅香浮动,我们来到郁郁葱葱的钟山,去拜谒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坐落在钟山东峰中茅山的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陵墓傍山而筑,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磅礴。

  我们拾级而上,从博爱坊走到祭堂,一共走了三百九十二级台阶。这三百九十二级台阶分为十段,每段有一个平台,共有大小十个平台。抬头仰望,石阶连绵不断,徐徐上升,不见平台;而登上高层朝下俯瞰,却不见层层石阶,只见宽阔的平台,让你不得不佩服设计师吕彦直构思之巧妙,设计之精到。这三百九十二级台阶的数字并非机缘巧合,而是暗喻了当时全中国三亿九千二百万同胞。中山陵工程的设计方案是全国招标,引得无数建筑大师施展才华、一比高下。最后获得桂冠的是留美设计师吕彦直的“木铎警世”之钟形方案。后来,三十六岁的吕彦直受聘主持中山陵的建造工作,他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继而积劳成疾,卧不能起,工程未完便一瞑不视,令世人感叹唏嘘。

  我们随着比肩继踵、数不胜数的人流,缓慢地走向寂然无声的祭堂。祭堂三个拱门书有“民族”、“民权”、“民生”的门楣,门楣之上是门额,门额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气象雍容,赫赫扬扬。祭堂中央竖立着世界著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基雕刻的孙中山大理石坐像,像座东西四周有反映孙中山先生革命事迹的浮雕。祭堂东西护壁大理石刻着孙中山手书的遗著《建国大纲》。堂后有墓门二重,两扇前门用铜制作,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孙中山手书的“浩气长存”横额。进门为圆形墓室,直径十八米,高十一米。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孙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下面五米深处密封的灵柩安葬着孙中山的遗体,永世为后人景仰。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波澜壮阔的那一页历史已经徐徐翻过,可孙中山的伟大功绩如日月经天,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如果用简约的语言回顾孙中山的功绩,则大体是这样的:一百年前的旧中国,风云变幻、云谲波诡,冠冕堂皇的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万丈深渊,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浩气凛然的孙中山于一九零五年八月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发聋振聩的“民族、民生、民权”革命纲领。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孙中山、黄兴等人领导的撼天震地的武昌起义取得了伟大胜利,推翻了二百六十多年的清朝统治。这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接着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大踏步前进。

  我们屏声息气地走出观者云集的祭堂,眼前顿时开阔、气象万千,不时有白鸽盘飞,鸽哨声洋洋盈耳;温暖的春风款款拂来,使人神清气爽。伫立在高台的苍松翠柏间举目眺望,便是另外一种娱心悦目的意境了。远处,南京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像积木矩阵,融合在山、水、林的旖旎画面里,气韵迤逦。近处,深深浅浅的植被被风掀起起伏的绿浪,浮翠流丹,浩浩荡荡。置身在这种浩气凛然的大境界里,仿佛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思绪也回归于纯正和质朴,浑身上下弥散着一种难以言状的恬静和舒畅……

本文标题: 瞻仰中山陵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2754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记忆在西安秋天里的一片落叶万水千山走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