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家乡美食的散文随笔,家乡就像一颗小巧俏丽的明珠,坐落在崇山峻岭的万绿丛中。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描写家乡美食的散文随笔的...
描写家乡美食的散文随笔
家乡就像一颗小巧俏丽的明珠,坐落在崇山峻岭的万绿丛中。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描写家乡美食的散文随笔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描写家乡美食的散文随笔篇一:家乡的味道奶奶托姑姑带来一袋家乡的地瓜,地瓜还裹着一层泥土,带着来自乡间的朴素的味道。
蒸熟了,洗净手轻轻拈一个,怕手劲大捏坏了地瓜憨头憨脑的可爱造型。田野的气息迎面而来,甜甜的、香香的。一下子,我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长汀的一个小村庄,碧波荡漾的河水,重重叠叠的高山,青山绿水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家乡人。
国庆回家,只见原来朴素的矮房已经改头换面。商店多了,道路宽了,生活也更好了。大家都模仿流行的城建风格,拆了许多旧房子,立起了新楼,全都铺上了红红绿绿的砖,显得有些土气。
家乡在变,变得让人不认识了,空气中充满了新经济时代的因子。家乡的人事已非昨日,景与物悄悄地变模糊,可是,家乡的味道却越来越浓郁地包围着我。
我轻轻地合上双眼,深深地吸一口气,空气中飘来家乡的味道。原来,家乡的味道是这样的美,早已沁入我的心腑。
最美的是童年的味道,混合着淘气的气息。
记得我四岁的时候,家里的院子都种上了花花草草:兰花、君子兰、铁树、宝珠茶花、夜来香,后院还有一株葡萄和李树……因为爷爷很喜欢种花,特别是兰花,所以兰花便种得最多。
后院那颗很大很大的树,要好几个小孩才能环抱住它。现在我还不确定那是什么树,但是我一昧地认为它就是李树。大概是秋天吧,它就会结一树的李子,然后落个满地,小孩都争先恐后地捡个不停。
最喜欢夏夜,那时,夜来香就会悄悄绽放,散发出奇特的花香,淡淡的,轻轻的缭绕在你身边,那是夏夜的气息。香味在空气中似有似无,暗香浮动,当你再走进一步时才感觉得更真切。夜来香总是引来一些萤火虫,我们便关了灯,看那些萤火虫带着淡绿的微弱的光芒飞来飞去,那是夏夜的点点星光。吃饭时,晚风吹来夜来香的馥郁芬芳,萤火虫在脚边飞舞。于是,吃饭也便成了一种享受
回乡下老家时,坐在车上,大片大片嫩黄的油菜花闪过,而空气里布满了泥土那略带着土腥味的芳香。而我最爱乡下的黄昏,披着夕阳去找野茶花、栀子花。
现在才知道,原来小小的心灵里,就已经渴望着美的滋润了。
刚刚开春,兰花就来报信了。受不了花香的诱惑,淘气的我常常把花采下来玩。表姐就把已绽放的花瓣一片片地夹在书页之中。不知几时,书页里的香气就跑出来,令我羡慕不已。
夏天六月,是看荷花的季节。我家不远处就有一个种满了荷花的池塘,我和小伙伴就偷偷地去采荷花。我还为此掉进了池塘,但种种不愉快都被手擎着大把的荷花招摇过市的得意冲洗的无影无踪了。
八月桂花香。在爷爷教书的学校就栽了几棵桂树。每逢中午午休时,我就借着去找爷爷的理由进去。看着一簇簇鹅黄的桂花,闪过了一个邪恶的念头,就拼命地摇,桂花落了一身也落了一地。当然,免不了一顿爷爷的臭骂。
过年了,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放鞭炮的呛人味道,这时也是我最讨厌出门的时候,不定那个坏小子会往你身上扔一个响。而现在,耳边空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那股炮竹的气息也变得好闻了。
家乡的味道,就这样一丝丝,一缕缕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不敢忘!
而记忆就这样融化在家乡的味道里,任由一点点的思念,也会牵引出无尽的思绪,够我在异乡一个人,静静地,独自品尝……
描写家乡美食的散文随笔篇二:家乡的橘子全国各地都出产橘子,我很喜欢我故乡的橘子。
下过几场春雨,橘子树的枝条上冒出了许多浅绿色的嫩芽,过了十多天,枝头上开满了像雪一样的白色小花,微微春风吹过,远看去,就像一只只白蝴蝶在翩翩起舞。当你走近橘树,一丝丝清香会钻进你的鼻子,沁入你的心房,令你醉而忘返。
天气一天天变暖,小橘花纷纷落下,树下便像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雪,绿豆般大小的橘子也争先恐后地往外冒。这时的橘子翠绿翠绿的,捏一捏硬硬的,味道又涩又苦,根本看不出是橘子;橘子一天天长大,你再看,有葡萄般大了,橘子的形状就出来了,它表面皱皱的,就像一个历经风霜的老人的脸样,这时的橘子泛着青青的颜色,味道又苦又酸,根本无法入口,你嘴再馋也不能吃;到了七、八月份,橘子长成苹果般大小,表皮已经光滑了许多,淡青中渐渐泛黄,这时橘子的味道酸中带甜,你如果嘴馋又不怕酸,就可以摘一个尝一尝,可别吃多了,吃多了牙齿会酸掉的;中秋节前,橘子成熟了,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橘子,就像挂着一个个小灯笼,看着是那样诱人。
成熟的橘子个大味浓,你摸摸它,皮柔柔的,软软的,光溜溜的真可爱。当你把它黄黄的皮剥开,就可以看见那鲜嫩的果肉一瓣瓣的紧挨在一起,像一个个小朋友拥抱在一起,似乎还在窃窃私语,你摘一瓣尝尝,甜津津的,让你回味无穷,吃了还想吃。
橘子不仅好吃,作用也不少,它有丰富的营养,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橘子的皮可以入药,顺气开胃,还能提神呢!我非常喜欢我家乡的橘子,因为它陪着我健康成长。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了我家乡的橘子?是不是也想亲口尝一尝我家乡的橘子?那么,请到我家乡来做客。
描写家乡美食的散文随笔篇三:家乡的小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你看: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山西的刀削面……从宴会上的正餐大菜到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可以说举不胜举。
鱼香肉丝是我们这儿著名的风味小吃。
鱼香肉丝的味道好,看相也不错。一个盘子中有绿油油的青椒,红艳艳的萝卜,黄澄澄的肉丝格外显眼,再浇上火红的辣汤,真令人垂涎三尺。
鱼香肉丝的做法很简单,把肉,胡萝卜。青椒都切成丝备用。在锅内倒入少许油,放入肉丝炒熟,让后倒在盘子里,再往锅里放入生姜,葱,辣椒,番茄酱,料酒等调料爆炒片刻,然后放入萝卜,青椒,翻炒,几分钟后一盆色香味俱全的鱼香肉丝便做成了。
吃鱼香肉丝也挺有趣的,吃胡萝卜时,我总爱先用舌头舔一舔上面的辣汤味。然后再放进嘴里,慢慢品味它内在的味道。有一次,妈妈回来晚了,但还是烧了我百吃不厌的鱼香肉丝,一端上桌,我迫不及待地夹了一筷子,便香喷喷的吃起来,真香啊,辣中带着微甜,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就这样,不一会儿,满满一盆鱼香肉丝就到了我肚子里,弄得满嘴都是辣汤,爸爸妈妈看我这副“狼狈”样,都哈哈大笑起来。
描写家乡美食的散文随笔篇四:我爱家乡的小吃家乡座落在一个享有“小南京”之称的浦市镇,那里的山水美如画,而那里的小吃在镇上也是远近驰名的,不过,我们家乡最有名的就要数饺子了。
做饺子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不是很简单。
首先,从集市上买来新鲜的肉,把它切碎,剁成肉馅儿,然后将早已准备好的面粉放进一个盆子里,再加入适当的水,就可以和面了,三下五除二,面就和好了,接着把和好的面团放到蒸板上,拿起擀面杖,将面团擀一会儿,饺子皮就好了。但是你一定要注意,饺子皮不能太薄,因为太薄了,饺子皮里的肉馅儿会不听话,从饺子皮的缝隙当中钻出来;饺子皮不能太厚,因为太厚了,饺子放到水里煮就不那么容易熟。所以,饺子皮一定要厚薄适中,恰到好处。
饺子做好了,就要把它放到沸腾的开水里煮,煮饺子一定要有耐心。过了两三分钟,饺子在水里自由自在地东躲西藏。又过了一会儿,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水里活蹦乱跳,嬉戏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锅子里面的饺子也一直在沸腾。过了不久,我见时间已到,便连忙拿来一个碗,盛了几个饺子,我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送到了嘴里。哇!真好吃,一股淡淡的汁水从我的嘴角里流了出来,真是只羡饺子不羡仙啊!我细细地品味着那个味道,就连天上的神仙也难得几回闻。我轻轻地咬了一口,顿时,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无法形容、说不出的感觉,似乎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说:“我以饺子为天!”家乡的饺子有着家乡那独特的味道。
有爱的食物最美味——读林清玄的《一碗入心》有感
这篇文章讲述了每年的冬至,林清玄都怅然若失。因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作者总会想起了母亲,想起母亲的鲜肉汤圆。
林清玄母亲的鲜肉汤圆是如此的美味,以至于每次看完这篇文章,我都感觉十分的饿,总想把文章里描写的鲜肉汤圆端出来,好好品尝一番。可是,那只是妄想。
在妄想之余,我会想一些跟美食有关的电影,那些去过的令我印象深刻的餐厅以及过去的事情……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里看了一部名叫《料理鼠王》的动画片。这是一部让我感觉十分享受的电影,因为它恰好是我钟情的、关于美食的电影。
隔着电视屏幕,我仿佛闻到了阵阵的菜香。那一盘盘的佳肴就摆在我的面前等待着我的品尝:法式奶油汤上有着漂亮的米白色花纹,浓郁的奶香悠悠的飘散着;擦得发亮的汤勺摆在纯白的碟子上,舀一勺浓稠的汤,深深地吸一下奶香,再放进嘴里慢慢品尝,醇厚的香味旋转跳跃,味蕾被它牵动着,嗯,简直美味极了!又香又软的熔岩蛋糕上流淌着令人垂延欲滴的巧克力酱,可可豆的香味挥之不去。用勺子摁一下,立刻破了一个小口,流出泛着白光的内陷……
不过,要说最真实最美味的电影,还要算上《决战食神》这部爱与美食结合的著作。这里面的美食佳肴形形色色,千姿百态,有中国的传统美食,有日本的经典寿司,还有精致的西式佳肴。但我还是觉得,里面的一句话最重要,那就是:“做厨师的呢,就是要让吃的人吃得开开心心。”难道你不觉得吗?如果厨师只是为了赚钱才给别人做的菜,能好吃吗?品尝的人能吃的开心吗?而且,不单单是吃别人用心做的菜,还要和家人们一起吃,这才是最最重要的!
当食神吃到他儿子为他做的面条后,想起了以前和儿子朝夕相处的美好时光,回顾这十几年的所走过的风风雨雨,不禁潸然泪下。这碗面条包含儿子的努力与谅解。这就是家的味道,这就是爱的味道。
电影里的美食看得见,但摸不着。在现实中,我和家人光临过的餐厅却给了我实实在在的美味。
记得是去年的夏天,我和父母来到了一家叫“格林小镇”的西餐厅吃午餐。一听这名字我就来了劲儿,兴高采烈地走进去。当华丽的环境以及充满异国情调的布置映入我眼帘时,我就在心里笃定:这肯定是的我最喜欢的西餐厅了!可不是嘛,铜制的小麋鹿回头长啸,又顽皮又活泼;巨大的竖琴摆在大厅里,复古又不是失优雅;一束束鲜花盛开在镶着蕾丝边的餐布上,给这美丽的环境又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这家店中,我印象最深的西餐甜点是“杏仁片面包”,香喷喷,金灿灿的面包上面有几片小小的杏仁片,咬一口,甜丝丝的,不像蜜糖般甜腻,也不像开水般无味,味道刚刚好,我们全家都爱吃。
读了林清玄的《一碗入心》这篇文章之后,我对食物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无论是电影里的佳肴还是高级餐厅里的美味,都比不是家里的的普通饭菜。美食的最高境界是家的味道,爱的味道。
爸爸的味道是莲藕汤,没人能比他做的莲藕汤能再符合我的口味了!刚舀出一碗就飘出阵阵的香味,浅褐色的汤水在刚放下的碗里还微微摇晃着,我就已经忍不住想喝了。瓷的碗,钢的勺,独特的香味和父母的谈话声,这便是我最幸福的晚餐时光了。
妈妈的味道更是鲜明,她熬的粥香味一缕一缕的,萦绕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在幼儿园是常常请假,是个医院的小常客,每一次生病,妈妈煮的粥是我唯一的食品:米黄色的暖糯的粥上飘着一两条细细的姜丝和几缕青菜叶,入口即化,清甜暖到心里。那时的我一边吸着感觉流不完的鼻涕,一边颠颠巍巍地用右手抓着瓷勺,耳畔总会响起妈妈的鼓励:“把这粥喝完,你的病就好啦!”现在想起来我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
林清玄母亲的鲜肉汤圆,爸爸的浓浓莲藕汤,还有妈妈煮的粥,这些都是爱的味道,都是家的味道。是每一个孩子成长中的精神食粮。
有爱的食物最美味!
梁实秋有关吃的经典散文
梁实秋有关吃的经典散文:菜包
华北的大白菜堪称一绝。山东的黄芽白销行江南一带。我有一家亲戚住在哈尔滨,其地苦寒,蔬菜不易得,每逢阴年倩人带去大白菜数头,他们如获至宝。在北平,白菜一年四季无缺,到了冬初便有推小车子的小贩,一车车的白菜沿街叫卖。普通人家都是整车的买,留置过冬。夏天是白菜最好的季节,吃法太多了,炒白菜丝、栗子烧白菜、熬白菜、腌白菜,怎样吃都好。但是我最欣赏的是菜包。
取一头大白菜,择其比较肥大者,一层层的剥,剥到最后只剩一个菜心。每片叶子上一半作圆弧形,下一半白菜帮子酌量切去。弧形菜叶洗净待用。准备几样东西:
一,蒜泥拌酱一小碗。
二,炒麻豆腐一盘。麻豆腐是绿豆制粉丝剩下来的渣子,发酵后微酸,作灰绿色。此物他处不易得。用羊尾巴油炒最好,加上一把青豆更好。炒出来像是一摊烂稀泥。
三,切小肚儿丁一盘。小肚儿是猪尿泡灌猪血芡粉煮成的,作粉红色,加大量的松子在内,有异香。酱肘子铺有卖。
四,炒豆腐松。炒豆腐成碎屑,像炒鸽松那个样子,起锅时大量加葱花。
五,炒白菜丝,要炒烂。
取热饭一碗,要小碗饭大碗盛。把蒜酱抹在菜叶的里面,要抹匀。把麻豆腐、小肚儿、豆腐松、炒白菜丝一起拌在饭碗里,要拌匀。把这碗饭取出一部分放在菜叶里,包起来,双手捧着咬而食之。吃完一个再吃一个,吃得满脸满手都是菜汁饭粒,痛快淋漓。
据一位旗人说这是满洲人吃法,缘昔行军时沿途取出菜叶包剩菜而食之。但此法一行,无不称妙。我曾数度以此待客,皆赞不绝口。
梁实秋有关吃的经典散文:西施舌
郁达夫一九三六年有《饮食男女在福州》一文,记西施舌云:
《闽小记》里所说西施舌,不知道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鲜,以鸡汤煮得适宜,长圆的蚌肉,实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案《闽小记》是清初周亮工宦游闽垣时所作的笔记。西施舌属于贝类,似蛏而小,似蛤而长,并不是蚌。产浅海泥沙中,故一名沙蛤。其壳约长十五公分,作长椭圆形,水管特长而色白,常伸出壳外,其状如舌,故名西施舌。
初到闽省的人,尝到西施舌,莫不惊为美味。其实西施舌并不限于闽省一地。以我所知,自津沽青岛以至闽台,凡浅海中皆产之。
清张焘“津门杂记”录诗一首咏西施舌:
灯火楼台一望开,
放杯那惜倒金田,
朝来饱啖西施舌,
不负津门鼓棹来。
记不见佳,但亦可见他的兴致不浅。
我第一次吃西施舌是在青岛顺兴楼席上,一大碗清汤,浮着一层尖尖的白白的东西,初不知为何物,主人曰是乃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觉,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但觉未免唐突西施。高汤氽西施舌,盖仅取其舌状之水管部分。若郁达夫所谓“长圆的蚌肉”,显系整个的西施舌之软体全入釜中。现下台湾海鲜店所烹制之西施舌即是整个一块块软件上桌,较之专取舌部,其精粗之差不可以道里计。郁氏盛誉西施舌之“色香味形”,整个的西施舌则形实不雅,岂不有负其名?
梁实秋有关吃的经典散文:酱菜
抗战时我和老向在后方,我调侃他说:“贵地保定府可有什么名产?”他说:“当然有。保定府,三宗宝,铁球、酱菜、春不老。”他并且说将来有机会必定向我献宝,让我见识见识。抗战胜利还乡,他果然实践诺言,从保定到北平来看我,携来一对铁球(北方老人喜欢放在手里揉玩的玩意儿),一蒌酱菜,春不老因不是季节所以不能带。铁球且不说,那蒌酱菜我起初未敢小觑,胜地名产,当有可观。油纸糊的篓子,固然简陋,然凡物不可貌相。打开一看,原来是什锦酱菜,萝卜、黄瓜、花生、杏仁都有。我捏一块放进嘴里,哇,比北平的大腌萝卜“棺材板”还咸!
北平的酱菜,妙在不太咸,同时又不太甜。粮食店的六必居,因为匾额是严嵩写的(三个大字确是写得好),格外的有号召力,多少人跑老远的路去买他的酱菜。我个人的经验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铁门也有一家酱园,名震遐迩,也没有什么特殊。倒是金鱼胡同市场对面的天义顺,离我家近,货色新鲜。
酱菜的花样虽多,要以甜酱萝卜为百吃不厌的正宗。这种萝卜,细长质美,以制酱菜恰到好处。他处的萝卜嫌水分太多,质地不够坚实,酱出来便不够脆,不禁咀嚼。可见一切名产,固有赖于手艺,实则材料更为重要。甘露,作螺蛳状,清脆可口,是别处所没有的。
有两样酱菜,特别宜于作烹调的配料。一个是酱黄瓜炒山鸡丁。过年前后,野味上市,山鸡(即雉)最受欢迎,那彩色的长尾巴就很好看。取山鸡胸肉切丁,加进酱黄瓜块大火爆炒,临起锅时再投入大量的葱块,浇上麻油拌匀。炒出来鸡肉白嫩,羼上酱黄瓜又咸又甜的滋味,是年菜中不可少的一味,要冷食。北地寒,炒一大锅,经久不坏。
另一味是酱白菜炒冬笋。这是一道热炒。北方的白菜又白又嫩。新从酱缸出来的酱白菜,切碎,炒冬笋片,别有风味,和雪里蕻炒笋、荠菜炒笋、冬菇炒笋迥乎不同。
日本的酱菜,太咸太甜,吾所不取。
梁实秋相关散文文章:
1. 梁实秋散文
2. 梁实秋哲理性散文作品
3. 梁实秋散文读后感3篇
4. 梁实秋描写旅行的散文
5. 梁实秋散文旅行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