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拾胜迹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千多年前的那个不眠夜,泊在姑苏城的落第诗人张继听到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感慨万千,将一腔孤独和苦闷赋予这二十八个字。或许连诗人自己也没有想到,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年,更没
寒拾胜迹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千多年前的那个不眠夜,泊在姑苏城的落第诗人张继听到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感慨万千,将一腔孤独和苦闷赋予这二十八个字。或许连诗人自己也没有想到,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年,更没有想到他的诗歌会让一座寺庙千古流芳。
如今那钟声早已穿越了千年的风霜,而寒山寺也不在城外了,而是在热闹的苏州虎丘区的枫桥镇里。小学时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对于全诗情感的把握或许还不全面,但是那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所描绘的画面一直印在我的想象中。尤其是“寒山寺”三个字引发的想象。我一直以为寒山寺是在一座清幽的山里,自然对它心驰神往。但又仅此而已。四年前才知道寒山寺现在依然存在,我种种幻想又被唤醒,想着一定要去寒山寺看一看,在枫桥上听听寺里的钟声。去年,从我的授业恩师悟恩法师那得知“寒山”是僧人的名字。师父给我讲了寒山、拾得的故事,我为他们的高风亮节感动,同时也为那幻境的破灭而遗憾。当时我想小学时老师怎么没有说明寒山寺的由来呢,或许他也不知道,亦或是我自己不记得了罢。
现在,盯着炎炎烈日来到了刻有“寒拾胜迹”的牌坊前,庄严古朴,令观者心生敬畏。两侧是民初高僧弘一律师手书的楹联,无论是内容还是书法都透着佛家的慈悲和智慧,实乃上乘逸品。我想拍下这幅对子却又无从下手,牌坊前的有人争先在那拍照留影,等了很久都没机会,只得作罢。多年来憧憬的寒山寺就在眼前,高兴中却颇感异样。
售票处直走
过了牌坊往里走是一条小街,两旁分别是小店和寒山寺题诗。小店生意不错,游人络绎不绝。有卖小吃的,有经营土特产的,有卖紫砂壶的还有供应佛具的,游客们都纷纷慷慨解囊。店面对面是寒山寺的外墙,上面是不同时期僧人的偈子,题目都是“寒山寺”,这儿没有几个游人,所以我毫不费力地拍了照,并且细细欣赏那些充满慈悲和智慧的偈子。真是教化心灵。
路边有一个精致的木牌引人注目,做成箭头的形状,上面刻有“售票处直走”的字样,内容令人不悦。不过倒也见怪不怪了,这年头国内稍微有名一点的寺庙都收门票了,而且少林寺前几年闹着要上市呢。星云大师在接受杨澜访谈的时候曾说对于大陆寺庙收门票的行为觉得不可取。佛家以大悲心对待一切众生,讲求佛门大开。如今收门票就只是对买得起票的人开放了,若你们来台湾到佛光山去参观,我们是绝对没有收门票一说的。星云大师如是说。
现在很多寺庙收门票是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的一项举措而已,换句话说,当地政府在敛财。这不是我说的,而是一位出家人曾经说的,他们对此也很无奈。世人将现在的佛教变味了,其实他们也做不了主。在中国,宗教要听国家的,寺院的方丈都是国家钦命的。曾经网友爆料说少林寺一柱高香6000元,但是香火钱是不是都进了寺院,我们不得而知。佛门本是清净的场所,是僧尼修行的道场,信客居士也可以到寺中参拜,本是很正常,但是作为旅游近点总是过于喧闹的。
寒山寺的山门是一面墙,刻有“寒山寺”三个苍劲的字,我本想拍一下山门,最终也没有遂愿。进入山门,首先迎着的不是香炉,而是“法物流通处”,是游客和信客请香和请佛珠的地方。我请了一串念珠,巴西黑檀木的,比较质朴一些。拿到手里很是欢喜,既遂了心愿,也算是随了供养。由于殿内不让上香,我就没有请香,也没那么多钱请昂贵的高香。谨以心香表寸心。
佛法难闻
过了大雄宝殿和妙利普明塔是一座法堂,本以为是僧人修行的地方,没想到是免费供游人读经的佛教图书馆。法堂庄严,明式的桌椅上齐整整摆放着佛教典籍以及历代大师的著作和法语。还有一张桌子摆放一大本子,注明“写缘处”,某某某多少多少功德钱。法堂里还有一尊关二爷的塑像,柱子上悬挂着“请游人不要喧哗”的提示牌,但是还是要靠现场的工作人员劝告才有效。高处一台显示屏一直在播放佛教乐曲,确实教化心灵。我坐定取了一本《印光法师文钞》细读。印光大师是净土宗的高僧,当年弘一大师也曾在其身边学习,并且说老法师日常修行的每个细节都对他日后的修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法堂里的电视播放音乐有这么一句: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观法堂里人虽然多,多数是在此歇脚乘凉的,并不翻阅图书典籍,而是坐着玩手机,还有坐着聊天的,被工作人员警告了。即使是那播放的一声声的“阿弥陀佛”的佛号也没有唤起他们的佛性。本来寺院设图书馆是大悲之举,对于佛法流传是很好的手段,也是培养佛种的好方法。如今我看只是对发了菩提心的众生才有效果。所谓佛法难闻,究竟是时机难得还是我们不愿听闻呢?回想起刚刚在大雄宝殿看到游人参拜佛菩萨的举止,都是不对的,至于他们内心是否虔诚,因人而异。当然也有居士顶礼时是很符合规范的,看到同修,倍感亲切。
都说现在是末法时代。印光大师说愚痴的人最可怕的就是不相信因果轮回。现在社会上种种极端的非宗教活动之所以会产生,也与此有关。若能人人向善,法界自然安详。我坐那不觉已有两个小时,起身离开,看到旁边座位的姑娘还在抄经文。转身发现外面已经下雨了,雨水打乱了游人的脚步,倒是法堂前两缸睡莲和两盆一叶兰依然自在。一阵清风吹来,顿感清凉无限。风雨莲花自在香,钟楼的钟声依旧在响。
时闻法音
走进大钟院,依然要先过“法物流通处”。进了这扇门,听得一导游对游客说钟声能够消除我们的烦恼,常听钟声能够增进我们的智慧。大钟院里有一座塔楼,里面悬挂一口极大极大的钟,上面铸有文字《大乘妙法莲华经》全文,加上门楣上“霜钟晚天”的题匾,给人以厚重感。这口钟很大,直径最大处目测有四米长,高度五六米的样子。
大钟院里最负盛名的是那块闻名遐迩有“天下第一碑”之称的《枫桥夜泊》诗碑。碑文是由晚清书法家俞樾手书,这也是老先生的绝笔之作。现在历史的尘埃已被这雨水荡涤,清秀而又壮观的诗碑令游人赞叹。在日占时期,寒山寺的枫桥夜泊诗碑被日本人觊觎,并且开展了巧夺诗碑的计划。为了保护诗碑有很多仁人义士为之牺牲,现在这段历史已经融入了诗碑。只是很少有人愿意这么想而已。这次我如愿拍了枫桥夜泊诗碑全貌,因 寒拾胜迹
月落乌啼霜满天,#p#分页标题#e#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千多年前的那个不眠夜,泊在姑苏城的落第诗人张继听到城外寒山寺的钟声感慨万千,将一腔孤独和苦闷赋予这二十八个字。或许连诗人自己也没有想到,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年,更没有想到他的诗歌会让一座寺庙千古流芳。
如今那钟声早已穿越了千年的风霜,而寒山寺也不在城外了,而是在热闹的苏州虎丘区的枫桥镇里。小学时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对于全诗情感的把握或许还不全面,但是那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所描绘的画面一直印在我的想象中。尤其是“寒山寺”三个字引发的想象。我一直以为寒山寺是在一座清幽的山里,自然对它心驰神往。但又仅此而已。四年前才知道寒山寺现在依然存在,我种种幻想又被唤醒,想着一定要去寒山寺看一看,在枫桥上听听寺里的钟声。去年,从我的授业恩师悟恩法师那得知“寒山”是僧人的名字。师父给我讲了寒山、拾得的故事,我为他们的高风亮节感动,同时也为那幻境的破灭而遗憾。当时我想小学时老师怎么没有说明寒山寺的由来呢,或许他也不知道,亦或是我自己不记得了罢。
现在,盯着炎炎烈日来到了刻有“寒拾胜迹”的牌坊前,庄严古朴,令观者心生敬畏。两侧是民初高僧弘一律师手书的楹联,无论是内容还是书法都透着佛家的慈悲和智慧,实乃上乘逸品。我想拍下这幅对子却又无从下手,牌坊前的有人争先在那拍照留影,等了很久都没机会,只得作罢。多年来憧憬的寒山寺就在眼前,高兴中却颇感异样。
售票处直走
过了牌坊往里走是一条小街,两旁分别是小店和寒山寺题诗。小店生意不错,游人络绎不绝。有卖小吃的,有经营土特产的,有卖紫砂壶的还有供应佛具的,游客们都纷纷慷慨解囊。店面对面是寒山寺的外墙,上面是不同时期僧人的偈子,题目都是“寒山寺”,这儿没有几个游人,所以我毫不费力地拍了照,并且细细欣赏那些充满慈悲和智慧的偈子。真是教化心灵。
路边有一个精致的木牌引人注目,做成箭头的形状,上面刻有“售票处直走”的字样,内容令人不悦。不过倒也见怪不怪了,这年头国内稍微有名一点的寺庙都收门票了,而且少林寺前几年闹着要上市呢。星云大师在接受杨澜访谈的时候曾说对于大陆寺庙收门票的行为觉得不可取。佛家以大悲心对待一切众生,讲求佛门大开。如今收门票就只是对买得起票的人开放了,若你们来台湾到佛光山去参观,我们是绝对没有收门票一说的。星云大师如是说。
现在很多寺庙收门票是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的一项举措而已,换句话说,当地政府在敛财。这不是我说的,而是一位出家人曾经说的,他们对此也很无奈。世人将现在的佛教变味了,其实他们也做不了主。在中国,宗教要听国家的,寺院的方丈都是国家钦命的。曾经网友爆料说少林寺一柱高香6000元,但是香火钱是不是都进了寺院,我们不得而知。佛门本是清净的场所,是僧尼修行的道场,信客居士也可以到寺中参拜,本是很正常,但是作为旅游近点总是过于喧闹的。
寒山寺的山门是一面墙,刻有“寒山寺”三个苍劲的字,我本想拍一下山门,最终也没有遂愿。进入山门,首先迎着的不是香炉,而是“法物流通处”,是游客和信客请香和请佛珠的地方。我请了一串念珠,巴西黑檀木的,比较质朴一些。拿到手里很是欢喜,既遂了心愿,也算是随了供养。由于殿内不让上香,我就没有请香,也没那么多钱请昂贵的高香。谨以心香表寸心。
佛法难闻
过了大雄宝殿和妙利普明塔是一座法堂,本以为是僧人修行的地方,没想到是免费供游人读经的佛教图书馆。法堂庄严,明式的桌椅上齐整整摆放着佛教典籍以及历代大师的著作和法语。还有一张桌子摆放一大本子,注明“写缘处”,某某某多少多少功德钱。法堂里还有一尊关二爷的塑像,柱子上悬挂着“请游人不要喧哗”的提示牌,但是还是要靠现场的工作人员劝告才有效。高处一台显示屏一直在播放佛教乐曲,确实教化心灵。我坐定取了一本《印光法师文钞》细读。印光大师是净土宗的高僧,当年弘一大师也曾在其身边学习,并且说老法师日常修行的每个细节都对他日后的修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法堂里的电视播放音乐有这么一句: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我观法堂里人虽然多,多数是在此歇脚乘凉的,并不翻阅图书典籍,而是坐着玩手机,还有坐着聊天的,被工作人员警告了。即使是那播放的一声声的“阿弥陀佛”的佛号也没有唤起他们的佛性。本来寺院设图书馆是大悲之举,对于佛法流传是很好的手段,也是培养佛种的好方法。如今我看只是对发了菩提心的众生才有效果。所谓佛法难闻,究竟是时机难得还是我们不愿听闻呢?回想起刚刚在大雄宝殿看到游人参拜佛菩萨的举止,都是不对的,至于他们内心是否虔诚,因人而异。当然也有居士顶礼时是很符合规范的,看到同修,倍感亲切。
都说现在是末法时代。印光大师说愚痴的人最可怕的就是不相信因果轮回。现在社会上种种极端的非宗教活动之所以会产生,也与此有关。若能人人向善,法界自然安详。我坐那不觉已有两个小时,起身离开,看到旁边座位的姑娘还在抄经文。转身发现外面已经下雨了,雨水打乱了游人的脚步,倒是法堂前两缸睡莲和两盆一叶兰依然自在。一阵清风吹来,顿感清凉无限。风雨莲花自在香,钟楼的钟声依旧在响。
时闻法音
走进大钟院,依然要先过“法物流通处”。进了这扇门,听得一导游对游客说钟声能够消除我们的烦恼,常听钟声能够增进我们的智慧。大钟院里有一座塔楼,里面悬挂一口极大极大的钟,上面铸有文字《大乘妙法莲华经》全文,加上门楣上“霜钟晚天”的题匾,给人以厚重感。这口钟很大,直径最大处目测有四米长,高度五六米的样子。
大钟院里最负盛名的是那块闻名遐迩有“天下第一碑”之称的《枫桥夜泊》诗碑。碑文是由晚清书法家俞樾手书,这也是老先生的绝笔之作。现在历史的尘埃已被这雨水荡涤,清秀而又壮观的诗碑令游人赞叹。在日占时期,寒山寺的枫桥夜泊诗碑被日本人觊觎,并且开展了巧夺诗碑的计划。为了保护诗碑有很多仁人义士为之牺牲,现在这段历史已经融入了诗碑。只是很少有人愿意这么想而已。这次我如愿拍了枫桥夜泊诗碑全貌,因 为此地游客略少。却也难得清静,在细雨中行走在碎石铺就的小路,在一呼一吸之间感受生命的存在的同时,依然闻得寺里的钟声。#p#分页标题#e#
其实钟是寺院的重要法器,起到教化心灵的作用。“闻钟声,烦恼轻”。确实,钟声浑厚低沉的声音能让我们在饱受世间的烦恼时得到解脱。如果我们内心也能响起这钟声的话,哪里还会由烦恼呢?所谓的无边无尽的烦恼,只不过是自找的罢了。名闻利养只是镜花水月,内心的究竟清净才是永恒。所有的烦恼都逃不脱贪嗔痴的范围,若能消灭贪嗔痴,自然圆觉戒定慧。只不过,众生不愿意而已,说是知道这样做,但是不愿意为之,其实还是不知道的。我时常有这种感觉,有时一阵雨声,一阵鸟鸣,一阵流水乃至落花都能引发无限的欢喜,我觉得,人真正需要的其实并不多,多数情况下我们被世俗的惯例和长久以来的价值观给蒙蔽了本来清净的心,只要能够明心见性,烦恼自断。
现在听到的钟声是游客花钱就能够撞的钟,其实这是丧钟。寺里还有撞冥钟,每到夜里就会撞响,这样在无间地狱受苦的大众就能得到一瞬的光明,为了能够持久一些,师父们在撞钟时要保持钟声之间不间断,还要加持经文咒语。之后,无间地狱又是无边的黑暗,众生继续受刑。于此,足见佛陀的慈悲。
寒拾遗泉
大钟院游客罕至的一角有片林子,林子里有一口封口的古井,井栏上刻“寒拾泉”。泉水是否干涸我自然不知道,我是想当年泉水还有的时候,寒山、拾得曾经可能就在这里参禅打坐,或者烹茶论道,好不自在。如果现在泉水还有的话,我们在泉水边又会做什么呢?
围墙外有片小池塘,可能和此井是相通的。一座弯弯曲曲的小桥架在池上,池内碧水如玉,泛起雨花,散落的几棵莲花自在逍遥,池畔几块怪石点缀这里,这就是典型的江南景观了。寒山、拾得在这修行时未必这就是景点,现在人不在了反而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都成了有名气的场所引人围观。围观的只是遗泉,却不知泉水流过的那段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历史是用来遗忘的。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历史的真相,前朝史后朝编,不可避免地会有改动,这种情况下历史成了权力的产物,失去了原有的尊严。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时代的遗物,那时候再反观这口老井,会是什么感觉呢。
钟声依旧
雨间歇,我也离开了寒山寺。多年的夙愿终于了结,寒山寺犹存,穿越千年风霜的钟声依然悠扬。但是,确实是那千年前的钟声吗?一个小孩在我身边走过时感叹一声,我也感叹了一声。只不过他是为眼前的美景所震撼,而我是为他没有见过真实的寺院美景而遗憾。
2019.7.12于昆山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