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发布时间: 2018-09-20 01:34: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129

1939年,日寇大举进犯我中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抗战处于最艰难的岁月……四川虽是大后方,但也很不安宁,日本的“鸟棒机”也随时掠过天空。成、渝、宜、泸等大中城市警报时时鸣叫……这一年的春天,我来到人世,降生在川南叙永马岭一偏僻的农村。

童年

  1939年,日寇大举进犯我中原,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抗战处于最艰难的岁月……四川虽是大后方,但也很不安宁,日本的“鸟棒机”也随时掠过天空。成、渝、宜、泸等大中城市警报时时鸣叫……这一年的春天,我来到人世,降生在川南叙永马岭一偏僻的农村。

  五岁时有了模糊的记忆,抗日战争到了反攻阶段。“鸟棒机”被美苏的战鹰追击,时而可看到那种惊心动魄场面。六岁那年,抗日抗战胜利了,乡下消息闭塞,堂兄在外读中学,带回了不少书报,也带回了许多新消息。就是这年秋天,入私塾发蒙,读的第一本书是“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填写“红模字”,老师要评价写得好的打个红圈就表示吃到了盐蛋。半年之后,转到离家两华里的保国民学校读公学,除了读国文,还要学算术,学大算盘。每天上课时,要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还要背诵孙总理遗嘱“余自立革命,凡四十年……革命尚为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最有趣的是到小学门前的小河里洗澡、摸鱼,玩得忘乎其形。在家里也帮助大人做些简单的农活,放牛,割牛草,打猪草,秋天收绿豆、玉米,嗮稻草等等。最有趣的是春夏之交,大雨过后,到山上捡蘑菇,最有诱惑力的是“鸡丝菇”和“竹荪”。1948年,兵荒马乱,学兵团到乡下来,买柴买草,弄得人心慌慌。最令人恐怖的是半夜里,阴一声,阳一声的“狗叫”,大户人家还常有被匪抢的危险。1949年冬,我和家人到山林去躲,怕土匪来抢。临解放的那个晚上,我仍在山林里铺了些稻草,放了棉被。正睡得模模糊糊的听到几声巨响,大人们说:共产党来了。第二天,到集上去才知道,昨晚的巨响是国民党的72军逃跑时,为了阻挡“共军”,将宋江大桥和江门汇川大桥给炸毁了。十来岁的娃娃,最喜欢看热闹,看到许多辆大卡车,装的是穿黄军服,帽沿上有五角星的队伍,大人们讲:叫解放军。解放军很喜欢小孩,给了我一个大馍,吃起来真香。然后我们几个小伙伴又兴致勃勃地跑到宋江桥,看看被炸毁的场面。解放军正在用木船连起来搭浮桥,桥侧两边新修了一段路。下午时分大卡车就从浮桥上通过了。冬天很快过去了。1950年的春天,乡里成立了农会,乡政府设在滩子原地主的住房里,很宽。不久,工作队带来了一位老师,在乡政府所在地办起了学校。于是我上了解放后的小学,除了课程内容新鲜,工作队还教我们唱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共产党的恩情数不完”。“南泥湾”“蒋介石坏心肠……”五月,开始闹土匪,家乡还安宁,没有大匪患。一天在村农会开会时,一伙土匪化了装混在人群中,后来,抓走了一名工作队员,被杀害在青山岩下。1951年我转学到了离老家十五里外的莲花山小学,读五年级,第二年因家里打成地主,搬了家,缺劳动力,只好停学回家务农,十三岁的我,学着犁田、播种、放牛,收庄稼,给本家换工,那一年我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心里老想着读书,劳动累了就爬到屋后山巅上遥望远方,虽然四面都被高耸的岩山挡住视线,但心里老想着有一天,我一定能飞出这崇山峻岭。去创一个新的天地。1953年我终于有了机会复学,因为幺叔再次要我去莲花山读书。第二年秋小学毕业,考入了古宋县立初中。小学毕业14人有8人考上中学,成为全县升学率最高的一个班。

  观音寺又称莲花乡,是我的第二故乡。这个小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载,宋代元丰四年(1081年)设置镇溪堡隶于乐共城,元、明时隶于江安县,清代隶于纳溪县,改为镇溪乡,直至清末成立古宋县后,由纳溪划归古宋县改称镇北乡,现为莲花乡。

  莲花乡政府所在地有一条不足一华里长的街,上下都有寨门,下寨门还有碉楼,出寨门有一高挺雄峙的石牌坊,嘉庆年间御赐修建的贞节牌坊,出牌坊有一旷地四株古老的黄桷树,枝繁叶茂蔽日遮天,是进行猪牛的交易场所。离牌坊几百米便是莲花山庙。莲花山庙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77),名观音寺,清乾隆年间(1776年)培修扩建,除殿宇扩大还在上殿后建了鱼池、石拱桥,后面建了花园。民国十七年(1928年)莲花山开办两级小学,庙宇逐渐拆毁,只保留了十二殿。

  莲花山小学环境优美,后花园有三对夫妻树,高达十数米,而今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成为莲花镇唯一保留下来的风景树。

  石牌坊,弹痕累累,记录着解放初期,人民解放军与土匪激烈战斗的历史。那年四月在一次战斗中一位排长和两名战士就牺牲在黄桷树下。后来,144团的四连驻扎在大庙里。组织自新土匪们学习,最后投降的是匪首张子清,他带着两个弟兄,背着、扛着,腰上别着长短枪,后来因为枪枝未交清,被镇压于古宋。

  莲花古镇,民俗古朴,大年除夕,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挂上红灯笼,正月初九,上下场都要点九皇灯,高高的灯杆耸立于当中,正月十三开始耍笼灯,各家各户要放鞭炮,泼铁花,小小一条街挤满看热闹的人。十五晚上闹元霄,龙灯、花灯、牛牛灯,全聚会在一起,四乡的农民也跑来看热闹。

  上场口有座关圣殿,住着一个老和尚,另外有位会缝衣、织帽的妇女,60开外,很会讲故事。我们一到傍晚就邀了一群小伙伴,坐在关圣殿门前的石梯上听老婆子讲故事:什么“火烧红莲寺”、“樊梨花”“雪仁贵征西”等等。大家听得着迷入神,不愿离去。

  古镇上百户人家,吃水就靠上、下场口的两口古井。上场的那口井,深两米多,天旱时,要排着很长的轮子等水,这是一股地下泉水,香甜纯洁可口。

  在古镇,读了两年小学,但因为叔父全家住在镇上,出去读书,直到参加工作,每年的寒暑假都要回古镇住上一月半载。我爱这个古老的小镇,因为这里有浓浓的亲情、乡情。我的母亲就出生在镇上,外公外婆也住在镇上。数十年之后,我也常常怀念这个小镇。

  文 / 蒲宇伦

本文标题: 童年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2279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秋季,又是一个落叶纷纷扬扬的季节海参崴印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