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哪首绝命诗感触最深

发布时间: 2022-09-04 06:00:4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散文 点击: 87

找比较有名的绝命诗...RT《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诗的作者李煜,写了这首诗之后就被当时的皇帝宋太祖认为其有心复国,于是将其赐死于...

你对哪首绝命诗感触最深

找比较有名的绝命诗...

RT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诗的作者李煜,写了这首诗之后就被当时的皇帝宋太祖认为其有心复国,于是将其赐死于汴京!

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金陵驿》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袁崇焕 绝命诗
——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屈原绝命诗:

王都望断几多愁,
博带峨冠立水洲。
耿耿从来依北斗,
营营总是赴东流。
余生报国双行泪,
孤掌回天两鬓秋。
只把微躯殉国难,
渔人休竞木兰舟。

和珅绝命诗

五十年前幻梦真,
今朝撒手撇红尘;
他时瞧口安澜日,
记取香烟是后身。

和珅《狱中对月诗》
夜色明如许,嗟余困未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暮,墙高不见春,
星辰环冷月,缧薫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生,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谭嗣同绝命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陆游绝命诗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苏轼
绝命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虞姬
绝命诗
汉兵以略地,
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
贱妾何聊生。

项羽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秋瑾的绝命诗

原作: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秋风秋雨愁煞人”

张之洞有绝命诗云:“天感人心心乃归,君民末世自乖离。岂知人感天方感,泪洒香山讽喻诗。”

朱孝臧《鹧鸪天》

“忠孝何曾尽一分,年来姜被减奇温。眼中犀角非耶是,身后牛衣怨抑恩。泡影事,水云生,枉抛心力作词人。可哀最是人间世,不结他生未了因。”
日本战国时代名将绝命诗:
丰臣秀吉绝命诗:
(1)如晨露之坠地,如晨露之消失。宏伟如大坂城堡,亦不过梦中之梦。
(2)人生譬如朝露易逝,终究难留;几番波折方知人生,似梦一场。
(3)吾似朝露降人间,来去匆匆瞬即逝。大阪巍巍气势盛,亦如梦中虚幻姿。
(4)随露珠凋零,随露珠消逝,此即吾身。大阪的往事,宛如梦中之梦。

(丰臣秀吉曾名木下滕吉郎,朋柴秀吉。出身下层农民,后追随织田信长。1582年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被害后,丰臣秀吉打败了竞争对手继承了信长的地位。1583年到1585年。修筑了当时天下无双的大阪城。1590年结束了100多年的战乱。统一日本。1598年侵掠朝鲜失败后抑郁而死……在下整合的资料如果有需要改正的错误欢迎指正。)

西国名将陶晴贤绝命诗(严岛)
莫论胜败迹,
人我暂时情。
一物不生地,
山寒海水清。

上杉谦信绝命诗(春日山城)
四十九年一睡梦,
一期荣华一杯酒。

(战国著名诸侯与猛将同时又是很有文化的僧人的上杉谦信,生于1530年。终于1579年……暂时未整合具体资料,欢迎补完。)

千古绝唱----织田信长

人生五十年,
如梦亦如幻。
有生斯有死,
壮士复何憾。

(上面这四句倒不是绝命诗……只是敢死宣言罢了……根据在下整合的资料显示这是织田信长在桶狭间奇袭战前作的鼓舞军队士气的战歌。当时织田信长在大雨中击鼓而歌。全军士气大振,奇袭今川军,创下了以少胜多的一场著名战役。当然……在下整合的可能有些地方稍有纰漏。欢迎指正补完。)

本能寺-织田信长绝命诗:
人间五十年,与天相比,不过渺小一物。
看世事,梦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
此即为菩提之种,懊恼之情,满怀于心胸。
汝此刻即上京都,若见敦盛卿之首级!
放眼天下,海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织田信长[1534——1582],日本战国的风云人物。由于其破天荒举止被人们称作[尾张大傻瓜],又因其对当时时势极大的寺院,僧侣毫不留情的残酷打击和摧毁,被佛教徒咒为[第六天魔王]。在桶狭奇袭战胜利后,宣布了‘天下布武’的目标,欲靠武力统一天下。经过了20年南征北战,相继消灭了诸多敌对势力,眼看就要完成统一大业的时候,发生了著名的‘本能寺之变’,与京都本愿寺被谋反的部将明智光秀所杀……个人资料整合欢迎指正补完。)

明智光秀(织田家臣,后叛乱,1528~1582)绝命诗:
顺逆无二门,五十五年梦。
大道澈心源,觉来归一心。

苏轼“乌台诗案”绝命诗
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这是苏学士参与朋党之争被贬时写给他的弟弟的,手足之情,可见一斑。

南宋谢枋得宋亡后所写: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金陵驿》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他就义前作《衣带赞》以明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袁崇焕之绝命诗: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屈原绝命诗:

王都望断几多愁,
博带峨冠立水洲。
耿耿从来依北斗,
营营总是赴东流。
余生报国双行泪,
孤掌回天两鬓秋。
只把微躯殉国难,
渔人休竞木兰舟。

屈原绝命诗《怀 沙》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
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
劮揭晕 髻猓 任刺妗?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
巧倕不斲兮,孰察其拨正。
玄文处幽兮,蒙瞍谓之不章;
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
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
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
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
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
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
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
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也?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也?
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
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怀质抱情,独无匹兮。
伯乐既没,骥焉程兮。
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
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
曾伤爰哀,永叹喟兮。
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清朝一乞丐临终前写下什么诗?为何令无数大丈夫羞愧?

飞花令节目一出,中国古代诗词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深受众人喜爱。

对于诗人的印象,要么气宇轩昂、心胸豁达、要么豪放要么婉约,给人一种极具素养的感觉,然而在清朝却有一乞丐,被称为“诗丐”,临终写下一首《绝命诗》,流传至今,你可能读过。

说起乞丐大家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在金庸笔下自成一派的丐帮?还是在各个街头都能看到的脏兮兮的落魄之人?又或者是曾经当过乞丐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代开国皇帝的朱元璋?

虽然在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乞丐,但是也有很多的乞丐是没有名字的,也没人知道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落得一个落魄的下场。

01

在清朝时期就有一个没人知道姓名的乞丐,却留下一首绝命诗,成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神秘人。

说到乞丐这个词,最开始是在宋朝时期出现的,在很多文献记载中我们看到了那个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尤其是纸币代替曾经的金钱进行流通之后,很多早上还是有钱人的那些富豪们,到了晚上就成为乞丐,这也是大家对于这个词语有了第一次认识。

作为靠着别人施舍乞讨为生的群体,他们十分的不容易,到了清代政府和国家也承认了这个职业的合理化,更对他们的管理进行了制度化。

其实这个群体很多时候都是社会最底层人,他们确实没有生存的能力,由于自身的身体缺陷,他们很难在这个社会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来养活自己,所以不得已进行乞讨的他们也是有很多的无奈,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是由于自己的懒惰和不愿付出劳动力,所以才会从事这份不需要任何付出就能够得到回报的职业。

其实乞丐现象也是造成整个社会不稳定的最主要因素,如果百姓们生活富足安定,又怎么会有人愿意当一个脏兮兮的乞丐呢?大家不要被武侠小说里的丐帮迷惑,现实世界里的乞讨生活没有那么的行侠仗义,也没有那么多可以让人大呼过瘾的江湖。

乞丐在大家印象中就是邋遢且瘦瘦的、没有任何本事的人,所以才会落得这样的一个凄惨下场,但是有一个无名气概的出现,让我们颠覆了以往对于这类人群的认知。

02

在清朝时期百姓们虽然生活稳定安逸,但是也会有很多乞讨的人在生死的边缘挣扎着。每逢极端天气,街头都会饿死冻死很多可怜的人,这一天一个老头发现街头冻死了一个乞讨的乞丐,看惯了这种场面的老头虽然有很多的感慨,但是还是按照当时的规矩报官进行处理。

这种事件经常发生也不是什么大新闻,当衙役们打算按照制度进行尸体的检查时候,忽然发现这个脏兮兮的乞丐在临死之前居然写下了一首绝命诗,当时懂得欣赏的人看见这首诗全都震惊了,因为这不是一般的人就能创作出来的神作。

当时衙役们带着这首诗找到了州官,将这部作品呈给了曾经做过举人的州官,同样作为文人,州官懂得欣赏这首诗中的意境,当得知这是出自于一个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乞丐之手,他更是惊叹。

这首诗不仅一点都输给曾经流芳后世的大诗人,更是把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最好的刻画和表达,因为才华才气他也十分敬佩这个不知名的乞丐。但是另外有一些愧疚的是,在自己治理的州县居然有一个这么有才华的人,自己从前却不曾知道,最后让他含恨饿死冻死在街头。

而由于自己的做官无能,才会让更多的乞丐流落在各处,这也是自己十分自责的地方。

这个负责的官员为了表示自己对于这个乞丐的尊敬,于是将这首十分优秀的作品公开,并且还亲自为他立了一个无名碑,来纪念这个没人知道姓名的乞丐。

在历史上能够被如此重视的乞丐很少,所以大家也称他为诗丐,后人也记住了这个著名的乞丐,很多版本的故事也开始流传,虽然他没能够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是他传奇的故事却被后世记住,他的作品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对于他来说或许也是一种安慰。

这首诗你们可能也在课外书中读过。

《绝命诗》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这首诗中我们能够看得出这位乞丐平时的境遇很艰难,自己的身世也让他心生很多感慨,经常拿着一根竹仗走过一个又一个地方,却还是没有能够填饱自己的肚子,但是诗句的后半段能够看出他虽然经历各种苦难,遭受着别人的白眼和不幸,但是却是一个铮铮铁骨的汉子,令无数大丈夫羞愧。

03

虽然自己有很多的忧愁,可是一个肩膀却将所有的忧愁担了起来,两只脚板也将这凡世间走了个遍。虽然自己在社会的地位很低,但是却不愿意接受嗟来之食。

他将自己比喻成为水上的海鸥,这凸显出他优秀的文学素养,而且用词十分的精准,在这同时还能兼顾着幽默和调侃的语气,看得出虽然自己身陷困境却仍有一个能够自嘲的态度,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更何况是一个地位很低的乞丐呢?

如果他出生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中,拥有很好的经济基础,换作另外一种身份的话,相信他一定可以做出一番大的成就的,但是就这样没能够留下姓名的他,撒手离去成为了大家心中的一个遗憾。

他写的是一首绝命诗,因为这首诗很真实地反馈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而且写得很优美的诗句,是那些大丈夫都写不出来的。
清朝一乞丐临终前临终写下一首《绝命诗》因为以士大夫的水平也写不出来这样好的诗,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写出来的
他写了一首绝命诗。身世浑如水上鸥,右携竹杖过南州,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这首诗把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最好的刻画和表达,衙役把这首诗递给了州官,他的才气令他十分敬佩,但是令他愧疚的是,在他治理的周县竟然有这么有才华的人,他却不知道,最后还让他含恨冻死,饿死在街头,这个州官便把乞丐的作品展示出来,他的诗文令很多人惊叹,也让很多人羞愧不如。

苏东坡 绝命诗

苏东坡的绝命诗: rnrn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rnrn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rnrn写诗的时间是他死前两个月,看到李公麟为他作的画像后的即兴之作。 求此诗的鉴赏 最好能详细到诗的背景 历史事件 年代 与苏东坡北归当时的一些状况,创作心情之类的,详细的分析诗中字词有什么含义....越详细越好 求各位大大帮忙 我是海南 儋州人 想在班里给同学们鉴赏此诗
苏东坡乌台诗案(一):两首绝命诗(2006-04-19 22:02:38) 分类:诗海泛舟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时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世未了因。 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额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东坡因乌台诗案入狱后,和儿子苏迈秘密约定(串供!):如果案子凶险有性命之忧,送饭时就送条鱼;若案子进展平常,就送其他平常的菜。苏迈如约送饭菜进监牢里,东坡一直也没吃到鱼,只是吃些麻婆豆腐、东坡肘子之类眉山人爱吃(主要是我爱吃!)的川菜,我们在千年后的今天,也为他略感欣慰了几天。突然有一天饭菜送来,东坡打开食盒一看,赫然在目的是一份铁板鲈鱼(或者开屏鲳鱼)!把东坡唬的是魂飞魄散。万念俱灰之下,东坡就留下了上面的两首绝命诗,安排看守转交他的弟弟苏辙。谁知提心吊胆捱了两天,并没什么大事发生,儿子又送鱼香肉丝来了。悄悄问过,才知道前两天儿子外出了,把做饭送饭的事托付了一位亲戚,但是忘了把关于鱼的约定告诉亲戚了,结果害得苏文豪虚惊一场(天下那有这样做儿子的!)。  这场虚惊导致了两首绝命诗的产生,当是文坛一段佳话吧?  不!乌台案是有宋一代著名的文字大狱,是文坛一段黑镜头,什么佳话!苏东坡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在他被贬谪之前,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室外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 ”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又问小孩说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苏东坡离开花丛, 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但后人评价说,王安石身为宰相,气量心胸也太狭小,他虽懂得地方上的风俗人情,也不应该因苏轼错改了他的两句诗,而立“乌台诗案”,置苏下狱,进而又随便发配人家。这样做,与搞“文字狱”何别。其实,从史实上看,王安石罚苏东坡,错改两句诗不过是表面上的次要的原因,实质上主要原因,则是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之故,苏轼先后几次被贬.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贬调湖州。贬调的原因是他不赞成王安石的新法。在奉调时,苏轼依例向宋神宗上表致谢。本是官样文章,但他知道自己被外放,是新党的御史们作了手脚,因此心中的不平之气便按捺不住,不由得在表中写出了略带牢骚的“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一句。当时朝中政敌章敦、蔡确等人借此指责苏轼以“谢表”为名行讥讽朝廷之实,妄自尊大,发泄对“新法”的不满,请求对他加以严办。御史李定、何正臣、舒亶等人,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作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他诗文中找出个别句子,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他们却指他是讽刺皇帝没能力教导、监督官吏;又如“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说他是指责兴修水利的这项措施不对。其实苏轼自己在杭州也兴修水利工程,怎会认为那是错的呢?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总之,是认定他胆敢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于是朝廷便将苏轼免职逮捕下狱,押送京城交御史台审讯。此时,沈括还出来告密,说苏轼诗作有讥讽朝政之意,章敦等人便以苏轼的诗作为证据(令苏拭倒霉的诗句是歌咏桧树的两句:“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这两句诗被人指称为隐刺皇帝:“皇帝如飞龙在天,苏轼却要向九泉之下寻蜇龙,不臣莫过于此!”)指控他“大逆不道”,想置他于死地。一场牵连苏轼三十九位亲友,一百多首诗的大案便因沈括的告密震惊朝野。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下狱后未卜生死,一日数惊。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一日,苏迈因银钱用尽,需出京去借,便将为苏轼送饭一事委托朋友代劳,却忘记告诉朋友暗中约定之事。偏巧那个朋友那天送饭时,给苏轼送去了一条熏鱼。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凶多吉少,便以极度悲伤之心,为弟苏辙写下诀别诗两首,其一:“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今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其二:“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额中犀角真君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应在浙江西。” 诗作完成后,狱吏按照规矩,将诗篇呈交神宗皇帝。宋神宗被就欣赏苏轼的才华,并没有将其处死的意思,只是想借此挫挫苏轼的锐气。读到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感动之余,也不禁为如此才华所折服。加上当朝多人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神宗遂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贬其为黄州团练副使。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就此销结,而苏轼的这两首“绝命诗”也广为流传开来。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自嘲之语。当风烛残年的苏轼从海南岛儋州贬所北归途经润州(镇江)时,在金山寺看到李公麟(北宋名画家,苏轼好友)所画东坡像,回顾一生,心潮难平,感慨万千,写下了《自题金山画像》。苏轼的前半生踌躇满志,决心用自己的满腔热血经世济民。政治上充满锐气,直言敢谏,不愿苟同流俗阿附权贵。由于他坦诚相言,仕途沉浮不定,半生坎坷不平,屡遭贬谪。他在病逝前两个月,对自己的后半生进行了无奈的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不系之舟”,是对自己无所系念,随缘自适的生活态度的形象比喻,含有随波漂泊于生灭流转的人生苦海而毫不在乎的意思。而后两句不免带有心酸的意味。古人云:“刚直太过,取祸之道”,由于他见解独立,不知迎合权势,曾被贬谪到湖北黄州,贬谪到广东惠州,贬谪到海南儋州,终于贬到天涯海角。作者说这是自己一生的功业。他这种谈笑于生死之际的旷达情怀,历经磨难仍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任性逍遥随缘自适的性情,是在贬谪黄州后才真正树立起来的。
作者因“乌台诗案”贬到黄州,这时的佛道思想对他起了重要的净化作用。他经常到寺庙中焚香静坐,躬察自省,他要摒弃一切私念杂尘,超凡脱俗。尽管他还是以儒家的忠义思想自励,但已参入了大量的佛道信仰。外儒内佛,以求身处逆境而能精神解脱。以儒家的思想入世,以佛道思想超世,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业。无论穷达都能保持人格的独立、思想的自由。他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以“内佛外儒”的形式把二者统一起来,儒家的淑世精神与佛道化解人生苦难的虚幻意识互补,致使他的人生观,没有发展到对社会、对人生的厌恶和伤感。他懂得人生的艺术,他热爱生活,所以在被贬黄州期间,也没有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仍能涉笔成趣,触处生春。苏轼在新旧两党的夹缝中度过了他坎坷的一生。宋神宗元丰二年御史谏官何正臣、舒■、李定等牵强附会,以“讽刺新法”、“讪谤朝廷”等罪名将苏轼逮捕入狱。经过几个月的折磨,苏轼被贬到黄州,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这就是苏轼遭受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故他曾悲愤地说: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但是,政治上的失意,仕途中的挫折,最终并未使他就此沉沦下去。虽然他也违心地表示过自己不再赋诗著文,可是在压抑中产生的强烈的创作激情一旦“冲坏藩墙”、“则文思如泉涌”,“仍复衮衮多言”(《答秦太虚书》)一发不可收抬。悲愤出诗人,“秀句出寒饿,身穷诗乃亨!”(《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在贬官黄州的五年中,苏轼写下了大量作品,黄州时期成为他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特别是词,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的技巧和风格,都标志着苏轼步入了自己的成熟期。故他曾自豪地说: “日近新阕甚多,篇篇皆奇”(《与陈季常书》), “亦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书》)。可见黄州词在苏轼的文学生涯里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值得我们予以足够的重视。

李煜哪一首绝命词,字字让人落泪,最后两句几乎无人不知?

李煜可以说是南唐的亡国之君,却又被称为“千古词帝”,后人说他是被皇位耽误的文艺青年。

李煜在历史上扮演着两种不同的角色。一种角色是帝王,他是南唐的末代君王。另一种角色是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很多精彩绝伦的词作,对词的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一心想要去隐居,不想再问尘世,但是被迫当上了南唐的国君。所以

李煜只能在诗词上多下功夫,更加努力。

李煜的词作以南唐灭国为分界点,前期多描写宫闱生活和儿女风情,语言明亮轻快,非常的形象生动,情感表现得非常真挚,其风格很鲜明。如他的《玉楼春》,把他做帝王时的极乐生活描写的淋漓尽致。《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首词主要描绘了春夜宴乐的盛大场面,嫔娥们晚妆登场,明艳照人,鱼贯而入。殿内管乐齐鸣、香气弥漫,令君王李煜畅心快意、神驰心醉。

文人的雅致冲淡了前面奢华的盛况,使整首词进入了一个抒情而又韵味十足的境地而又显得淋漓尽致。

只可惜,最后南唐被灭了。在李煜还沉浸在他的惬意快乐生活的时候,南唐被灭国了,李煜也成为了宋的阶下囚。

亡国之后,由于生活巨大的转变,曾经的帝王变为阶下囚,李煜词的风格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词中多感慨亡国之痛。

在李煜42岁那年,刚巧赶上当时的乞巧节,在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李煜和自己的妃嫔在后花园湖中的凉亭上相聚,一边赏月一边饮酒,没有客人,更没有宴会。

李煜想起自己曾经的纸醉金迷,现今的苟且偷生,人在最倒霉的时候,往往充满了诗意。

回想往事,李煜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虞美人》。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帝王梦破,演绎了无常变幻,这首词,是他用一生的血泪凝结而成,惊艳了世人,文学价值、史学价值、思想价值“三高”,堪称婉约词派的巅峰之作。但也是这首词,埋葬了李煜,成为了他的“绝命诗”,直接导致了他的惨死。

《虞美人》字字透漏着哀婉、凄凉,充满对故国的怀念,意境极为深远,抒发了李煜的亡国之恨。李煜身为亡国之君,苟且偷生,却又不甘苟活。

这首词传到了宋太宗耳中,因词中有怀念故国之意,引发了宋太宗的猜忌,在李煜42岁生辰当天,便下旨赐牵机药令李煜服毒自杀,一代后主就这样与世长辞。从此世上再无千古词帝李煜。俗话说人死如灯灭,但是李煜的词作却被后人永远记住,且广为流传。

作为帝王他毫无建树,但作为诗人,他的词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读李煜的词让人沉浸其中

李煜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李煜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文标题: 你对哪首绝命诗感触最深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sanwen/21074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唐代文学家陈子昂为什么被誉为「诗骨」有哪些诗词或文言文可用于讥讽他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