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布谷鸟说起平静的生活,从一声声的呼唤中感知人的生存状态,这种呼唤是深入心底的,是扣人心弦的,这就是布谷鸟。它从幼时的记忆深处走...
从布谷鸟说起
平静的生活,从一声声的呼唤中感知人的生存状态,这种呼唤是深入心底的,是扣人心弦的,这就是布谷鸟。它从幼时的记忆深处走来,伴随自己平静而淡然的生活。
![](https://pic1.zhimg.com/v2-7c5c44a0496a0b77c064893af3a858f4_r.jpg)
![](https://pic1.zhimg.com/v2-7c5c44a0496a0b77c064893af3a858f4_r.jpg)
为何从布谷鸟说起,这也许是记忆深处的呼唤吧,也许是“杜鹃”鸟的突然惊醒,让我在一个瞬间感知生活。这个春季的到来,对春季的感知,是在一天突然听到布谷鸟的声音中被唤醒的。忙碌的生活中,突然听到窗外布谷鸟的啼鸣,突然一惊——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这是记忆深处安静的生活。从小生活在农村,乡下的生活被安静覆盖。春天让农人们忙碌于田间地里,在短暂的春天抓紧与土地的邂逅。小时候,爸爸告诉我,布谷鸟的啼鸣是告诉人们,应该将玉米播种下地的。一年又一年的布谷鸟的声音让我记住了每一年玉米播种的时节,也记住了像爸爸一样的农人一生在土地上的耕耘,将自己的一生交付给了土地,土地就是她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之源,这也许就是中国人的土地情怀吧。
![](https://pic2.zhimg.com/v2-4bb4c3a713d09bc821e97bc9ea7c4005_r.jpg)
![](https://pic2.zhimg.com/v2-4bb4c3a713d09bc821e97bc9ea7c4005_r.jpg)
安静,一如既往的安静,是在春天这个季节里乡下生活的常态。小时候,父母下地劳作,我在家里写作业,做饭,打理家务,没有其他的声音,伴随我的都是从林子里传来的布谷鸟的声声啼鸣。总觉得无聊透顶,期盼傍晚父母从田间地里的归来,可以热闹。但下午的时光总是那么悠长,悠长得每一分每一秒都可以细数,可以去看墙角的蚂蚁迁徙,可以用脚去翻开院子里的落叶。这些都伴随着林间传来的布谷鸟的声音,无处可寻又避无可避。
长大后,忙碌了,偶尔听见布谷鸟的啼鸣,总是会想起那时安静的生活。似乎梦回乡下,回到那个时候的家里,依旧在院子里独自玩耍,等待父母的晚归。现在想来这样的生活成了一种奢望——无尽的忙碌却无果,总也期待心灵能找到皈依。这种皈依安静总是与故乡的恬淡相关,总是在布谷鸟的啼鸣中安静下来,去寻找能以孩子的身份等待父母的记忆。而今,自己已为人母,即使内心依旧是个孩子,但总要变成参天大树,作孩子的依靠。
![](https://pic2.zhimg.com/v2-f20210276506ea12a6e055933580c099_r.jpg)
![](https://pic2.zhimg.com/v2-f20210276506ea12a6e055933580c099_r.jpg)
龙应台在其散文《杜鹃》中提到,当她第一次知文学作品中经常被吟咏的杜鹃就是自己儿时时常听闻的布谷鸟时,内心充满了惊讶。而我,也是在读到龙应台的文章后,第一次将布谷鸟与杜鹃联系起来,于是,关于布谷鸟的记忆深处又平添了一份诗意。
杜鹃,出现于文人骚客笔下是常见之事:杨花落尽子规啼、杜鹃啼血猿哀鸣、望帝春心托杜鹃。传闻杜鹃乃望帝所化,于暮春时节声声啼鸣,直至满口血沫,啼血而死。因此,杜鹃这个意象总是充满了“悲哀”的神色,文人墨客借杜鹃来表达悲伤之情。古代人们是自然的崇拜者,总是将自己的情感诉诸于自然事物,借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也将自己融入到博大的自然当中,天人合一。
对我而言,杜鹃也是哀伤与失落的,倒不是因为传统文学意义上啼血的哀伤,而是在经历了人生的苦痛之后,再度感知其啼鸣,忆起幼时生活的安闲而不得的哀伤。再度期盼在那种安静的环境中独自静坐,细听布谷鸟的啼鸣,也能让自己的生命沉淀!
人,总是在有些时候会有所感念,让记忆深处的因子泛滥。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